人教版必修1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作业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讲义附专项练习Word版含答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学案: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讲义附专项练习Word版含答案

教材习题点拨本课测评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是怎样出现的?解析:关键需要理解和把握在两极格局之下出现了哪些新的政治力量,这些力量对两极格局的抵制和冲击作用怎样,由此体现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答案提示:(1)随着西欧由经济联合走向政治联合,其实力越来越大,在各个领域与美国和日本展开竞争。

在外交上逐渐做到了“用一个声音说话”,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2)战后日本抓住机遇,经济高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成为在经济上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经济上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日本以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基础,展开“经援外交”,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其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

(3)不结盟运动,使得第三世界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美苏霸权主义,冲击两极格局。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通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开始振兴。

同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日渐重要。

(5)美国和苏联因军备竞赛和对外侵略战争的拖累,实力走向相对衰落。

总之,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和日本、西欧、中国和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渐经受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已经出现,正向多极化方向前进。

学习延伸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尼克松这段话的认识。

解析:结合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和世界的综合情况,来理解尼克松的言论。

答案提示:尼克松的这段话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美国和世界局势的变化。

(1)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都是世界第一强国,尤其是在核武器的垄断时期,这种地位牢不可破。

但是因为在越南战争的泥潭中越陷越深以及与苏联的军备竞赛,再加上60年代美国经济增势趋缓,美国的综合实力相对衰落了。

(2)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这两个以前美国的盟友因自身利益的需要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3)另外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不结盟运动关系紧密,在国际上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作业

2018-2019学年人教版必修一: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作业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10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指出:“统一的欧洲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来建设,……联合生产将不加区别和无一例外地作为一个整体提供给世界。

”次年,欧洲六国发起成立了A.上海合作组织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华沙条约组织D.欧洲煤钢共同体1.【答案】D【解析】由材料“1950年”“统一的欧洲”“联合生产将不加区别和无一例外地作为一个整体提供给世界”可知,1951年欧洲六国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故D项正确;A项是2001年由中国、俄国等建立的;B项是1949年成立的;C项是1955年建立的。

2.西欧国家走向一体化的主要原因是A.二战后,欧洲丧失了政治、经济优势B.为了抗衡美苏C.西欧国家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D.为摆脱美国的控制2.【答案】C3.“它……既有维护成员国的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反对超级大国霸权主义和扩张政策的一面,又有维护成员国既得权益,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渗透和剥削的另一面。

”与上述评论相符的国际组织是A.欧洲共同体B.北约组织C.不结盟运动D.亚太经合组织3.【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只有联合才能自强,既能反对来自美国的控制,也能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而且也能对发展中国家渗透和剥削,故A项正确。

4.欧盟的形成是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重要表现。

其形成过程正确的是A.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B.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C.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D.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欧洲共同体的建立4.【答案】B5.1984年7月,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指出:“面向21世纪,在日本人一致同意前提下,大胆触动过去意见纷纭或回避触及的问题,重新形成统一看法,以促进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堂堂正正地前进,推动国家的发展。

8.26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1)

8.26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1)

8.26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每课一练(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1. [2014·深圳高一质检]欧共体从1967年成立之初的6个成员国,发展到1986年的12个成员国,2004年5月1日,欧盟发展到25个成员国。

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迅速走向一体化的原因有()①地域上接近②民族文化传统接近③内部经济联系密切④联合自强,应对超级大国威胁A. ②③④B. ①③④C. ①②③④D. ③④解析:依史实可知,①②③④都是欧洲迅速走向一体化的原因。

答案:C2. [2014·试题调研]1949年9月25日,戴高乐在波尔多发表演说,称“将来会不会有一个欧洲,就要看在高卢人和日耳曼人之间会不会直接达成一个协议”。

材料表明戴高乐()A.主张法德和解B.主张建立欧洲煤钢联营C.主张建立“超国家的组织”D.抵制英国人操纵西欧事务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法德由于历史等方面原因,长期处于敌对状态。

“二战”后由于西欧的削弱,法国希望通过和解来振兴经济,故选A项。

答案:A3. [2014·南宁九中高一检测]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相互仇恨的种子,又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20世纪中期以后却走向合作,这说明了()A. 在世界范围内追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是出发点B. 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C. 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会达成谅解D. 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解析:国家利益是影响国家关系的关键因素,故B错误;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未必能达成谅解,C错误,D与题干无关。

答案:A4. 下图是战后历次战争中,西欧(法国)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B.苏联对西欧的强有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大后盾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解析:题中法国由支持美国到反对美国,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高中历史课时作业26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课时作业26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新人教版必修1

课时分层作业 ( 二十六 )(限时 35 分钟)[ 合格基础练 ]1.雅克·德洛尔说:“欧共体不仅仅是‘冷战’的产物,因此它一定不会跟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

”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A.亲密欧洲各国的联系,保护欧洲的安全B.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己的安全C.保证自己安全,提升国际地位,加速经济发展D.防备欧洲发生战争,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C[ 由“欧共体不仅仅是‘冷战’的产物,因此它一定不会跟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可知,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保证自己安全,提升国际地位,加速经济发展,故 C 项正确。

]2. 1963 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在接见希腊时说:“希腊和法国可能作出的‘最大贡献’将是保持独立的国家地位,而不做卫星国。

”“不做卫星国”应是指() A.防止卷入军备比赛B.防止参加各样国际组织C.防止参加国际活动D.防止受超级大国的控制D[20 世纪 60 年月,跟着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法国力争挣脱美国的控制,在内政外交上追求独立自主。

题干中戴高乐的言论就是这类追求的反应,应选D项。

]3.以下图为 1965 年对于法国总统戴高乐的一幅国际政治漫画《欧洲,即我》。

这幅漫画反映了()A.法国重申亲密欧洲各国的联系B.欧共体各国联合与美苏相抗衡C.法国希望获得领导欧洲的地位D.欧洲的北约诸国依赖于法国C[ 从漫画标题“欧洲,即我”以及戴高乐头戴皇冠等信息能够判断,法国希望获得领导欧洲的地位,不是重申亲密欧洲各国的联系,故 A 项错误, C项正确;图片没有表现美苏相关信息,故 B 项错误;图片只波及英、法、德、意等国家,不可以说明欧洲的北约诸国依赖于法国,故D项错误。

]4.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据日本,采纳削弱日本的政策。

1948 年,美国转行培植日本的政策,力争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

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久实行敌视中国政策的初步B.促进美国认可美日同等伙伴关系C.提升了日本在美国全世界战略中的地位D.标示着“冷战”在亚洲全面睁开C[ 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截止转为培植,是因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和新中国的建立,美国之因此改变策略,是要把日本变成截止中国的前沿阵地,日本在美国全世界战略中的地位提升了。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强化达标练习: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强化达标练习: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选择题1.《欧洲联盟条约》明确指出,缩小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差距是欧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

这折射出欧盟()A.过分强调经济均衡发展B.忽视成员国间的政治合作C.成员国间经济发展不平衡D.已经实现了防务一体化2.1948年,美国提出了一个占领日本的新方针——“建设自主国家”,这个所谓的“自主国家”,实际上不过是美国在亚洲的“远东工厂”的代名词。

美国此举的实质是()A.转嫁经济危机的影响B.强力推行马歇尔计划C.使日本成为民主国家D.遏制苏联和中国革命3.1987年,美国《时代》以美日关系问题作杂志封面(tradewars意为贸易战,如图);1991年日本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

材料表明()A.美国世界霸主地位不复存在B.日本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C.日本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D.两极格局仍将长期存在4.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1983年7月28日的演讲中说:“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增加日本不仅作为经济大国的份量,而且增加作为政治大国的份量。

”这表明()A.和平与发展是两大主题B.日本企图复活军国主义C.多极化趋势加强D.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5.下图所示为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经济总值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变化趋势。

该趋势对世界格局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B.欧洲加快了政治一体化进程C.第三世界国家迅速崛起D.促进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6.1956年7月,印度、埃及和南斯拉夫三国领袖共同宣言反对把“世界分成强有力的国家集团”,为此他们倡导了()A.社会主义运动B.和平与发展C.不结盟运动D.反霸权运动7.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宣言中经济部分的章节超过了政治部分,此后的各次首脑会议,经济问题被列为重要议程,并为此专门发表宣言。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26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含解析)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1同步练习26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六)(限时35分钟)[▲组基础达标塚]1 •雅克德洛尔说:“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

”由此判断,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A .密切欧洲各国的联系,维护欧洲的安全B .与美国、苏联抗衡,保障自身的安全C .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D .防止欧洲发生战争,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C [由“欧共体不单单是‘冷战’的产物,因而它肯定不会随着‘冷战’的结束而消亡”可知,欧洲走向联合的出发点是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

]2. 1974年,欧共体执行主席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这表明()A .西欧力求摆脱美国控制B .美国霸主地位的丧失C .世界多极化局面已经形成D .欧共体成为经济政治实体A [材料“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意在说明不让美国加入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不让美国插手西欧的内部事务,也就是力求摆脱美国控制,故答案是A项。

]3. 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是战后欧洲走向联合的步骤。

它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 .使西欧经济走向繁荣B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C .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D .消除西欧国家的矛盾使政治走向稳定D [ 欧共体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动摇了美国的资本主义经济霸主地位。

它的形成和发展可以缓解西欧各国之间的矛盾,但并没有也不可能消除这些矛盾,故选 D 项。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

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

这一政策转变()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B .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C .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D .标示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C [美国对日本的政策由遏制转为扶植,是由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美国之所以改变策略,是要把日本变为遏制中国的前沿阵地,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提高了。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作业: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一、选择题1. 下列对东欧剧变的解释,准确的是()A. B.东欧和苏联关系恶化C. D.东欧国家脱离“华沙条约组织”2. 东欧剧变前,导致其严重政治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 B.执政党放弃了社会主义原则C. D.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3. 苏联“八一九”事件反映的矛盾是…()A.苏联与美国的矛盾B.苏联社会内部的矛盾C. D.苏联与东欧国家的矛盾4.二战后日本经济很快发展起来,1956~1972年其国民生产总值上升到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其原因不包括( )A.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B.日本的民主化改革C.政府重视科技和教育 D.利用国家政权发展经济5.二战后,西欧国家逐渐走向联合,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

其产生的重大影响有( ) ①增强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②提高了西欧国家的国际地位③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④取代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二战后”,法国意识到“‘不仅要把敌人打倒,还要把它扶起来’,惟有放弃报复心态,用睦邻、平等态度构建利益共同体,仇恨才能化解。

”材料现象( )A.促使法国加入了北约组织B.推动了欧洲煤钢联营建立C.缓和了法国和苏联的矛盾D.冲击了“冷战”对抗意识7.第一次不结盟首脑会议通过大会宣言,表示“参加这次会议的不结盟国家无意组成一个新的集团而且也不能成为一个集团”。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不结盟运动反对美苏两大集团控制世界 B.不结盟运动的性质与“经互会”、华约不同C.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D.不结盟运动是没有共同目标的松散组织8.20世纪50年代后,西欧各国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

“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意味着( )A.美国成为全球世界霸主 B.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C.欧洲与美国、日本三足鼎立 D.中国成为世界大国9.某学生制作了“欧洲联合三步走”的表格,其中有两处没有完成,请你帮他完成( )A.C.“北约”加强政治联合D.“北约”加强军事联合10.有学者认为:“日本对侵略战争拒不反省”。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后练习:8.26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Word版含解析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课后练习:8.26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后训练
一、选择题
1.“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40年代,它们各自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掠夺对方的基础
上,冤冤相报。从20世纪50年代后,它们寻求合作,谋求共赢。”上面所描述的国家关系
比较典型地发生在( )
A.英国与欧洲主要国家间
B.美日之间
C.欧洲大陆主要大国间
D.美欧之间
2.下表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与美国外交关系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主要体现
了( )
朝鲜战争 (1950~1953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伊拉克战争
(2003年)
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入朝 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 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
国对伊动武
A.苏联成为西欧国家强有力的后盾
B.西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C.西欧取代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D.第三世界国家日益壮大
3.关于漫画《小泉美梦》,四位同学分别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甲:日本“入常”希望获得美国的经济支持
乙:小泉认为日本“入常”无障碍
丙:日本“入常”的前提条件是经济的崛起与腾飞
丁:日本经济腾飞主要借助于二战后美国的扶持
其中符合史实,观点正确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持续,代表着二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但它又因国
际力量的对比不断消长变化而受到震撼。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后,两极格局日益
受到挑战。这些挑战不包括( )
A.美苏力量的相对衰落
B.西欧经济实力大增,向美国“领导”地位提出挑战
C.第三世界反对两霸的斗争
D.古巴导弹危机和越南战争
5.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
非常激烈„„”他们同美国竞争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美国更快地发展
B.促进自身更加强大
C.有利于世界和平
D.有利于多极化趋势发展
6.不结盟运动诞生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它的内容不断丰富,但始终奉行独立自
主与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
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对“不结盟”的最准确解释是( )
A.不参加任何国际政治经济组织
B.不组建任何国际政治军事组织
C.不参加大国军事同盟、不与大国缔结双边军事协定
D.发展中国家独立、各自开展政治活动
7.“„„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
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
A.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新格局形成
C.多极化趋势出现
D.区域集团化发展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
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 100多年中,它们一共打了
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
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大国崛起》
材料二 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
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因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
年内便为时常像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全球通史》
“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
和西方。
——《大国崛起》
请完成:
(1)材料一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
(2)材料二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举出
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两个事例。
参考答案
1:C 2:B 3:C 4:D 5:D 6:C 7:C
8:(1)法、德。由千年的宿敌走向合作。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
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欧共体形成。
(2)苏、美。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北约组织、华约组织成立,柏林墙
修建,古巴导弹危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