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天津生态城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安装图集
中新天津生态城总体规划2008-2020

主导产业
发展策略: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将 生态城建设成为国际生态环保技术 的策源地、总部基地,积极参与国 际合作与分工,建立新型的国际技 术和经贸合作机制,构筑与生态城 适应的产业结构,形成国际一流的 生态型产业体系,提升服务能力, 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主导产业:
(1)生态环保科技研发转化产业;
5.95 71.12
0.6 347.27 341.04
13.78%
S3
社会停车场库用地
4
G
其中 G1
绿地 公共绿地
G2
生产防护绿地
6.23 458.2 422.2
36
18.19%
5
M
其中 M1
6
W
7
U
8
CR
工业用地 一类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市政设施用地
混合用地
236.13 236.13 11.59
44.27
供热系统充分利用北疆电厂 余热
•返回电厂的10℃回水,依次进入换热 器、梯级热泵,回收电厂循环水余热 量,升温到90℃,最终通过蒸汽加热 器将回水升至130℃供出。 •在用户端,进入包括热水型单效吸收 热泵及换热器集成的大温差换热装置, 逐级降温到10℃后再返回电厂,完成 循环。
5、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低于150吨 达到20% 达到90% 达到60% 达到50%
三规合一
在总体规划编制同时,开展了《中新天津生 态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中新天津生态 城总体规划(2008-2020年)环境影响报告 书》,确定了生态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 境保护的相关要求,并纳入总体规划
专家领衔、部门合作
能复制 能实行 能推广
天津生态城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施工技术规程

天津生态城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施工技术规程天津生态城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施工技术规程1. 引言天津生态城是中国政府倡导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示范城市,旨在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这个城市中,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为保障建筑的能效,施工技术规程成为了必要的指导文件。
本文将深入探讨天津生态城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施工技术规程,并分享我的观点和理解。
2. 背景介绍天津生态城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以降低建筑能耗,并提高建筑能效。
这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建筑绝缘、节能材料的使用、热能回收等。
3. 技术规程的目标和要求天津生态城超低能耗居住建筑的施工技术规程旨在实现以下目标和要求:3.1 节省能源:通过提高建筑的能效,降低能耗,减少对传统能源资源的需求。
3.2 降低环境污染:通过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手段,减少建筑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
3.3 提高居住舒适度:在节能的前提下,保证建筑内部环境的舒适性,例如温度和湿度的控制等。
3.4 增加可持续性: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性的要求。
4. 施工技术的应用4.1 墙体绝缘: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采用高效的墙体绝缘材料,如外墙保温材料和隔音材料,以降低能耗和提高居住舒适度。
4.2 节能窗户:采用低辐射玻璃和气密窗框,减少热量传输和能耗。
4.3 热能回收:在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中使用热交换器,以回收热能,提高能效。
4.4 太阳能利用:在建筑屋顶安装太阳能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以供给建筑的用电需求。
4.5 智能节能系统:采用智能控制技术,实现对能耗的实时监测和调控,提高能效。
5. 观点和理解天津生态城超低能耗居住建筑施工技术规程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通过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居住舒适度。
然而,施工技术规程的执行和监管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和建筑企业的积极参与和配合。
中新生态城

中新生态城:一个可持续居住的生态环境系统杨沐,黎良福*世界上越来越多的政府开始重视规划居住环境。
其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尽可能地降低为维持这一居住环境所需要的资源投入,同时尽可能地减少这一系统的废物排放。
并把能实现这一目标的居住环境,称为生态城。
当前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已经有许多生态城的试点,由新加坡吴作栋资政在2007年四月在和中国的温家宝总理会谈时最初提出的中新天津生态城就是其中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中新生态城和其他生态城在目标,设计思路,和项目特点等方面的比较,来揭示中新天津生态城可能应具有的主要特征。
本文认为,除了通常的商业盈利目标以外,中新生态成还有其战略和政治目标。
项目为两国的领导人,官员,和商人,提供了一个可以进一步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为未来构筑两国之间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更紧密的联系。
在合作的框架方面,这一项目将由两国的高层领导直接监管;在基本特点方面,中新生态城确立的是一个从实际出发的现实可行的目标;另外,更重要的是,和其他的生态城主要只强调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谐不同,中新生态城同时强调人和人之间,人和社区之间的协调。
生态城概念的由来生态城是指能达到两个基本条件的人类的聚居地:一是消耗尽可能少的资源,如能源,水,食物,等;二是产生尽可能少的废物和污染。
也即是说,是一个和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存在的城市,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的基本构件。
虽然强调重视在增长和非经济因素之间的平衡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是在1987年的博仁特兰特报告(Brundtland Report)中才首次出现,其实早在1972年,罗马俱乐部,一个独立的智库,就已经向世人警告毫无节制的增长的危险性。
他们在著名的报告:《增长的极限》一文中,尖锐地指出,如果现有的世界人口增长,工业化,污染,食品和资源消耗趋势不改变,在未来的数百年里,总会有一天,会达到地球的增长的极限。
[1]报告号召尽快改变现有的增长模式,实现一种能减少资源耗费,更为平衡的发展。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规范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规范5. 1 一般规定5. 1. 1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规划设计应根据珠海地域特征、地理环境及其气象条件(包括气候、纬度、日照条件等),结合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筑外观、安装条件,综合考虑热水供应方式和集热器安装位置。
5. 1.2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应配合建筑设计,满足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环保的要求,并应与建筑物整体及周围环境相协调。
5. 1.3太阳能热水系统的热水及回水管道、配电控制设备及线路应与建筑物其他管线统筹安排,且管线布置应安全、隐蔽、合理有序,便于安装维护,避免公共管道和非本户管道穿越其他用户的室内空间。
5. 1.4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应满足:施工安装方便、用户使用方便以及管理维修方便。
5.2规划设计5.1.11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不应影响建筑物的消防通道,并不应降低该建筑物及其相邻建筑物的日照、通风及采光标准,以及避免集热器的反射光对附近建筑物造成光污染。
5.1.2 2建筑体型及空间组合应为集热器接收较多太阳能 创造有利条件。
5.1.3 建筑物周围的环境景观与绿化种植,应避免对投射 到太阳能集热器上的阳光造成遮挡。
5.1.4 建筑规划设计时,应对太阳能集热器的设置位置进 行日照计算分析,确保集热器在冬至日的日照时数不 低于4h o5.1.5 5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建筑物的主要朝向宜朝南。
5.3建筑设计5.1.6 1建筑设计应考虑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外形有机 结合,太阳能热水系统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应贯穿方 案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的全过程。
5.1.7 2建筑设计应合理确定太阳能热水系统在建筑中的 的太阳能集热器,不得影响相应部位的建筑功能,并 与建筑整体有机结合,保持建筑统一和谐的外观。
5.3.3 建筑设计时,应合理布置太阳能热水系统各组成部 分在建筑中的位置,满足所在部位相应的防水、防潮、 通风、隔热、防光污染、防雷电、抗台风、抗震及检 位置, 阳台、墙面或建筑其他部位安装在建筑屋修等要求。
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设计图例说明

临沂市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设计图例说明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是将太阳能利用设施与建筑有机结合,消除了太阳能对建筑物形象的影响,又避免了重复投资,降低了成本。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是未来太阳能技术发展的方向。
一、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技术的特点1. 把太阳能的利用纳入环境的总体设计,把建筑、技术和美学融为一体,太阳能设施成为建筑的一部分,相互有机结合,取代了传统太阳能结构所造成的对建筑外观形象的影响;2. 利用太阳能设施完全取代或部分取代屋顶覆盖层,可减少成本,提高效益;3. 可用于平屋顶或坡屋顶,一般对平屋顶用覆盖式,对坡屋顶用镶嵌式;4.太阳能热水器完全纳入建筑部品体系,成为建筑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与建筑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后期物业管理。
二、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适用对象1 、适用于城建较严格,要求安装规范、美观、不损害市容市貌的单位、集体、小区等。
2 、适用于在建筑设计之初,就将太阳能作为建筑的一部分考虑在内,与建筑一同设计。
3 、适用于各种形式的建筑,例如:住宅小区、高层楼群、别墅等等。
4 、单台集体购买统一安装,该种形式主要适合于新建住宅小区和旧房改造。
三、太阳能建筑热水系统一体化优势22目前,国内建筑能耗占全社会总能耗的比重比较大,热水、空调和采暖能耗占建筑能耗的65%左右,而综合利用太阳能,全面实现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及太阳能光热光电综合应用一体化,可大大降低建筑能耗。
据统计,太阳能热水可补充15%的建筑能耗,采暖、制冷系统可解决50%的建筑能耗。
未来几十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加快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为更好地推广太阳能的利用,我们组织专家设计了几种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一体化技术图例,以供建设、设计等有关单位参考使用。
(一)太阳能与燃气壁挂炉互补热水及采暖系统适用于独立或联排式小型住宅、独立式小型别墅住宅、联排别墅、新农村规划多层住宅中。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案例ppt课件

18
国内外太阳利用的典型案例
太阳能建筑-西班牙 巴塞罗那
3000 m2,自然采光,围护结构 0.45 KW/ m2
10 kWp 光电利用, 24 m2 光热利用 自然通风 溴化锂除湿 天花板/内墙 辐射制冷 雨水收集
22
国内外太阳利用的典型案例
上海世博会光伏发电项目
并网 中国馆
312KWP
主题馆
2825KWP
城市未来馆 520KWP
世博中心 1004KWP
合计
4661KWP
离网:日本、比利时、瑞士、伦敦零碳馆、
马德里馆、阿尔萨斯馆、汉堡馆、
通信馆、沪上生态家等。
23
国内外太阳利用的典型案例
上海世博会中华馆
中国馆的60.6米观景平台四周挑檐的中央部位采用双面透光中空双玻单晶硅组件, 每边88块,共352块,铺设面积约1000平方米,使太阳电池组件成为整体建筑中 不可分割的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
及2011年8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完善太阳 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
太阳能光电与建筑一体化以及光热利用将迎来战略机遇 期。
9
国内外太阳能利用的现状分析
国外太阳能的发展趋势
国外太阳能的利用相对国内来说,发展更好,有技术也有市场, 特别是欧盟发达国家,太阳能光伏获得快速发展,国内为其加工制造
国内外太阳利用的典型案例
秦皇岛在水一方
工程名称:“在水一方”住宅小区 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 类型:阳台壁挂式系统 规模:4000台/6000m2 施工日期:2008年 总节能(标准煤):1.18万吨 二氧化碳减排量:2.97万吨
中新天津生态城可持续社区规划设计探索与实践

中新天津生态城可持续社区规划设计探索与实践孙晓峰摘要: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发展目标之一是将生态城建设成为宜居示范新城。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生态城始终将可持续社区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在可持续社区的规划设计中,生态城重点围绕土地利用、能源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公共设施配套、保障房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
经过五年的规划建设,生态城8平方公里起步区已经初具规模,可持续社区的各方面特点已经显现。
本文试图通过对生态城可持续社区规划建设方面经验的总结,为国内其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中新天津生态城;可持续社区;规划1中新天津生态城基本情况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是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大合作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
生态城位于天津滨海新区,距离天津市中心城区45公里,距北京150公里。
生态城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35万,计划10-15年建成。
生态城的发展定位是:致力于建设成为综合性的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建筑、循环经济等技术创新和应用推广的平台,国家级生态环保培训推广中心,现代高科技生态型产业基地,参与国际生态环境建设的交流展示窗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宜居示范新城。
按照中新两国要求,生态城将努力实现“三和三能”建设目标,即:人与人、人与经济活动、人与环境和谐共存,能实行、能复制、能推广,成为中国其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样板。
为了实现生态城的定位和目标,生态城从总体规划到项目建设,始终以建设宜居城市为核心,以生态、环保、节能为建设重点,积极进行可持续社区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2生态城可持续社区规划设计要点2.1土地集约利用生态城在保证环境品质的前提下,集约、高效地利用土地资源,进行适度有序的高强度开发,形成紧凑的城市布局,规划建设用地的人口密度为1.4万人/平方公里。
生态城土地集约利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1分级居住体系生态城建立了“生态细胞-生态社区-生态片区”三级居住体系(见图1)。
中新天津生态城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暂行管理办法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
中新天津生态城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 暂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快推进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应用,促进节能 减排,实现 2020 年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的 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不低于 20%的总体规划目标,根据《天津 市建筑节约能源条例》及《天津生态城绿色建筑管理暂行规 定》等有关规定,结合生态城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9
第三十三条 对于由物业服务公司负责运行管理的住宅 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其共用设施部分的运行费用,可归入 物业费统一收取。
第三十四条 对于住宅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共用设 施部分及分散式太阳能热水系统的集热器,其维修更换费用 可从可再生能源专项基金和绿色建筑专项基金中列支;其他 部分由产权人自行负责。
第三十五条 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运行服务单位转让或中 止该项业务的,太阳能热水系统不得停用,并应由产权人决 定原合同的中止和新合同的签订。
第三十六条 太阳能热水系统需要改建、扩建、更新时, 须经产权人同意,并经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按照本办法 的相关规定进行设计、施工及验收。
10
第七章 奖励政策及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 对在太阳能热水系统推广应用中做出突出 成绩的建设、设计、监理、施工、设备供应、运行服务单位 或个人,应予以奖励。 第三十八条 建设、设计、施工、监理、设备供应及运 行服务单位或个人有违反本管理办法规定的,生态城建设行 政主管部门应依据相关法律进行处罚并定期公示。 第三十九条 对于擅自拆除、改造太阳能热水系统共用 设施部分的单位或个人,依照相关法律进行处罚。
第十七条 建设单位应委托绿色建筑审查机构进行建 筑方案阶段、施工图阶段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绿色建筑专项审 查。绿色建筑专项审查通过后,建设单位应报建设行政主管 部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