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教案 3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并随讲授内容完成板书(见板书设计)请学生将此图与精子形成过程比较,找出二者的相同与不同处,在老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答出,相同点:染色体复制一次,都有联会和四分体时期,经过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在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有着丝点的分裂,最后形成的卵细胞,它的染色体数目也比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不同点:每次分裂都形成一大一小两上细胞,小的叫极体,极体以后都要退化,只剩下一个卵细胞,而一个精原细胞是形成4个精子;卵细胞形成后,不需要经过变形,而精子要经过变形才能形成。
(三)总结、扩展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DNA、染色体的一系列规律性变化,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
请学生分别说出在减数分裂各个时期DNA和染色体的数目,老师根据学生提供的数目情况绘成下表:
减数分裂过程中的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
现在,我们已经学习了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其中,有丝分裂是体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则要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那么,把这两种分裂方式相比,它们有什么异同呢?
A.5、10B.10、20C.20、10D.20、20
4.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能保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是由于有()。
A.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B.有丝分裂和受精作用
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无丝分裂和有丝分裂
(参考答案:1.A;2.C;3.D;4.C。)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精子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结合在一起,因此,合子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的体细胞的数目,其中一半来自精子(父方),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从同源染色体的角度看,精子和卵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都是成单存在,但精子带有其中的一条,卵细胞带有其中的另一条,受精后,这体的概念说,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就是这个意思。(讲述时,结合挂图中的精子,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情况,使学生更直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7-0113-011教材分析与处理《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必修二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的学习要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种类知识等作为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本节主要描述的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过程,这是一个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给准确认知带来困难。
本节教学拟用3课时完成,其中减数分裂部分的教学用2课时。
第一课时介绍减数分裂的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建构减数分裂染色体变化模型;第二课时介绍卵细胞的形成与受精作用,并将精子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进行比较;第三课时比较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异同,并总结相应识图规律与技巧。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阐明减数分裂的概念;2.说出精子形成的部位、时间、过程和结果。
过程与方法:1.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训练学生的识图能力,提高对事物变化规律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科学原理、科学态度的教育,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并树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3.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的形成过程。
3.2教学难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4学习者分析学生在必修一已经学习过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和有丝分裂知识,初中时也接触过生殖种类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但是本届学生基础普遍偏低,自学能力较差。
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过程是一个微观、动态、连续变化的过程,知识较抽象,给准确认知带来困难。
本节课授课班级为理科班,学生生物学基础相对好一些。
因此,要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眼、耳、手、脑并用,先自学形成对减数分裂的初步感性认识,再通过动画观察、分步讲解以及模型建构加深感性认识,最后通过总结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完整版)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教案设计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
(4)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2、情感目标:(1)认同基因是物质实体。
(2)增强动手操作能力,认同物质的规律性,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能力目标(1)学生的自主观察、归纳总结、讨论分析、表解、巩固、练习,使学生理解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并从实质上认识了减数分裂实际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离。
(2)通过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阶段的染色体的形态、位置和数目,加深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
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3、受精作用的过程。
教学难点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教具准备PowerPoint软件、Flash软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的概念•对象: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时期:原始生殖细胞→→成熟生殖细胞•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原始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减半(一)精子形成的过程1.场所:睾丸2.过程:1、同源染色体:(对)a\配对的两条染色体b\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X、Y)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2、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3、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常常发生交叉互换减数第一次分裂体细胞(染色体数:2n)有丝分裂1个精原细胞(染色体数:2n)细胞分化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2n)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2个次级精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n)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4个精子细胞(染色体数:n)变形4个精子(染色体数:n)(二)卵细胞形成的过程1.场所:卵巢2.过程:减数第一次分裂体细胞(染色体数:2n)有丝分裂、细胞分化1个卵原细胞(染色体数:2n)间期: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1个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2n)前期: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第一极体(染色体数:n)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1个卵细胞+3个第二极体(染色体数:n)对于细胞分裂图像的鉴别,还可以概括如下:★一看染色体的数目(奇偶性);★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三看有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分离。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教案

2.1.1 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的形成过程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结合教材P16“问题探讨”,阐明减数分裂的概念。
2.结合教材P18内容,阐述同源染色体、四分体、联会等概念。
3.结合教材图文,建立精子形成过程的动态影像,概述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
【学习重点】:1.减数分裂的动态过程。
2.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预习导学】:一、减数分裂的相关概念1.减数分裂的概念2.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1)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________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________,一条来自__________,一条来自________。
(2)非同源染色体:形状、大小_______,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进行_______的染色体。
3.联会和四分体(1)联会: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__的现象。
(2)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形成场所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________ 。
2.染色体的主要行为【课堂练习】:1.下列对一个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B.有四个DNA分子C.有2对同源染色体D.有四条染色体2.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包括连续两次的细胞分裂B.所有的生物都可以进行减数分裂C.减数分裂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D.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3.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细胞是()4.在细胞正常分裂的情况下,雄性果蝇精巢中一定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是()A.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B.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C.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精原细胞D.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5.根据下面的某雄性动物生殖器官细胞分裂图,回答下列问题:(1)A图表示细胞分裂的方式是___________,处于___________期。
细胞中有________条染色体,________条染色单体。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教学内容分析:“减数分裂”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1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本节课主要讲述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
由于内容较抽象,可通过模型构建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有丝分裂的概念及其分裂过程。
且对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有了一定的认识,这为本节学习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思想: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内容,也是高考的重点考点。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区别,我们可以采用模型构建的方法,让学生边演示边模拟边学习,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够指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并通过图像加以识别(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模型构建的方法来对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知识与技能: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型构建的方法来对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合作能力的培养2、教学难点:(1)知识与技能: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型构建的方法来对比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合作、创新及成功的喜悦六、教学过程:1、课时安排:1课时2、课时准备:课前将学生分成8个小组、制作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模型【例题】1、细胞分裂的方式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共有的特点是()①DNA复制②纺锤体出现③联会2、中期3、后期【教师】利用多媒体总结【例题】2.假定某动物细胞染色体数目2N=4,据图指出②③④⑤⑥各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正确的是().③图的下一个时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②③④⑤均含同源染色体.②③④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⑥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中共有4条染色体三、总结关于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我们仅仅从常规和图像来。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公开课教案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一、教材分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一课题是在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第二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
它以学过的细胞学知识、染色体知识、有丝分裂知识、生殖类型知识为基础。
通过学习,使学生全面认识细胞分裂的种类、实质和意义,为后面学习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奠定细胞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掌握减数分裂的概念。
(2)举例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3)举例说明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4)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培养学生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加深对事物自身变化规律性的认识,培养对立统一和发展变化的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
这是生殖细胞形成的基础,又是遗传和变异和细胞学基础。
2、教学难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以及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其中染色体行为的变化规律既是难点又是重点。
初学者对此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抓住本质。
四、学情分析高一级学生,生物基础较薄弱,课文阅读和读图分析能力较低,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延续,学生对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已有一定知识基础以此作为新知识的桥梁,让学生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抓住减数分裂的本质,通过图像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
五、教材处理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多媒体课件传递信息量有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我安排1个课时学习减数分裂概念和精子的形成过程。
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六、教学方法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谈话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等,引导学生思考一系列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总结的能力。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在生物学的学科体系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作为生殖生物学领域的重点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减数分裂是有性细胞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受精作用则是不同性别的生殖细胞结合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本教案将分别介绍这两个过程的详细内容,以及对于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实验课程安排。
一、减数分裂1.概述减数分裂也称为减数分裂、减数减数分裂、减数分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配子减数分裂等。
它是有性生殖过程中有丝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性细胞分裂方式,具有单倍体的特点。
2.减数分裂的分期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其中,四个阶段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
(1)前期前期是减数分裂最长的一段阶段,也是减数分裂最为复杂的阶段。
在前期中,染色体从染色质成为可看见的线形体,由于这些线形体线段的数量为四倍于人类细胞的数量,它们会像一根线一样盘绕、螺旋,并几乎无法观察。
与此同时,此时染色体游离运动的形态已经变为相对生物中心的位置了。
(2)中期在此阶段,染色体更长,比前期时形态更加明显,由于染色体既未断开也未合并,它们已经排列成了某种特定的结构。
在这个时间点左右,丝粘连把把两组染色体合起来,呈双倍体形态。
(3)后期在此阶段,染色体成为聚、络、构成姿态,且这些染色体已经排列好了最终的地位。
这种排列方式使得性染色体在一起,从而促进了受精作用的发生。
(4)末期当所有的染色体都移至它们的准确位置时,这个分期就到达最后阶段。
染色体在此阶段内已经成为可见的形态。
这是一种最容易识别的分期阶段。
3.减数分裂的意义减数分裂的结果是在性别上分化的细胞被削减为单倍体,在两个体细胞之间进行杂交,从而使得体内每个染色体只包含来自母亲和父亲的一份常染色体,而性染色体中则每种数目也仅仅是一份。
二、受精作用1.概述受精是指由雌性生殖细胞和雄性生殖细胞在结合时,通过互相融合的方式将基因信息合并为一个新个体的过程。
2.受精作用的过程受精作用的过程主要分为五个步骤。
高中生物教案《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高中生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过程及其意义。
o理解受精作用的概念、过程及其生物学意义。
o掌握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和分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示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o通过类比学习和小组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兴趣和好奇心。
o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认识到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生命延续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及其意义。
•难点:理解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受精作用的机制。
三、教学准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动画演示和相关图示。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实验材料(如有条件)。
•相关练习题和讨论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o通过回顾有丝分裂的内容,引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和重要性。
o介绍受精作用在生物繁殖中的作用和意义。
2.新课讲解o讲解减数分裂的概念和过程,包括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示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o讲解受精作用的概念和过程,包括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融合以及受精卵中染色体的变化。
强调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染色体数目恒定的重要性。
3.观察与分析(如有条件)o教师演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实验,如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或植物花粉的受精过程。
o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实验材料,记录观察结果,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照和分析。
4.小组讨论与交流o学生分组讨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和机制。
o每组选择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5.总结与提升o总结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和意义,强调它们在生物繁殖和进化中的重要性。
o引导学生思考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研究在生物学、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如遗传病的预防和治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二讲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及其对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重要性。
2.举例说明配子的形成过程、受精过程。
3.使用高倍镜,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
本讲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和受精作用的过程。
本讲难点: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
考点点拨:一、相关知识(一)基本概念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有性生殖器官、卵巢、睾丸、精巢;原始的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细胞、次级精(卵)母细胞、精(卵)细胞、精子、极体;联会、四分体;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受精作用(二)知识网络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相同点不同点精(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细胞次级精(卵)母细胞精(卵)细胞模型构建——建立减数分裂模拟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及主要行为的变化(三)疑难解析减数分裂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内才有进行减数分裂的原始生殖细胞。
具有原始生殖细胞(性原细胞)的器官称为生殖腺,雌性动物是卵巢,雄性动物是睾丸。
减数分裂是一种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却连续分裂2次的分裂方式,分裂的结果是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性原细胞(或体细胞)减少了一半。
对于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染色体的复制时间在性原细胞发育成性母细胞的过程中,即在同源染色体联会之前早就已经复制完成了;二是联会发生在染色体缩短变粗的早期,发生联会的过程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所以教材中的减数分裂图解表示联会的图中一个染色体中未画出2条染色单体;三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目的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时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要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之间还要发生交叉互换,这是三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四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着丝点分裂,实现染色单体彼此分开,所以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未变,但DNA 分子数减少一半;五是第二次分裂程的次级性母细胞的分裂类似有丝分裂过程,但与有丝分裂过程不同的是一般已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关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重点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过程的比较。
①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比较: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同源染色体,而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区分同源染色体的依据在高中生物阶段有两点:一是染色体的大小,同源染色体一般形成和大小相似或相同;二是着丝点位置,着丝点的位置有端着丝点,也有中间着丝点的,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应是相同的。
有丝分裂中期的图像特征是:染色体数目一般是偶数,染色体两两相同,每个染色体中有2个染色单体,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的中央。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图像特征是:染色体数目有奇数,也有偶数,但找不到两两相同的染色体,即不是大小不同,就是着丝点位置不同,说明没有同源染色体,但每个染色体中还有2个染色单体,如图所示。
②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后期分裂图像的比较,如图所示。
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共同特征是:着丝点分裂,每个染色体的2条染色单体彼此分开成为2条染色体,在纺缍丝的牵引下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但不同之处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应有同源染色体,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一般没有同源染色体。
在识图中应对移向同一方向的一组染色体进行分析,如图中,向上移动的一组染色体中,大的2个染色体是一样的,可看作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而小的2个染色体也是一样的,可看作另一对同源染色体。
在图中,向上移动的一组染色体中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所以就没有同源染色体。
所以图看作是有丝分裂后期,图看作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
概念意义 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为不留在外面。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 胞后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与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在一起,使 彼此的染色体汇合在一起。
受精作用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的异同点是: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的过程是一样的,但细胞质的分配情况不同。
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2次分裂细胞质均是均等分裂;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2次分裂细胞质均是不均等分裂,在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细胞质主要分配在次级卵母细胞中,第二次分裂细胞质主要分配在卵细胞中,极体中几乎没有分到细胞质。
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是精子细胞,精子细胞必须经过变形后才能形成精子,变形的过程中细胞质大量丢失,只保留细胞核和一个蛋白质构成的尾部。
卵细胞的形成没有变形过程,卵细胞体积很大,细胞质中贮存有大量的营养物质,这是为受精卵的发育准备的。
关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DNA含量的变化可用图所示的两条曲线表示。
受精的过程是指精子细胞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的过程,故在受精卵的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但在受精卵的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则全部来自母方。
通过受精作用把染色体减半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合子,染色体数目恢复原状时使双亲的遗传物质综合到子代个体中,即保证了同种生物亲、子两代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性,对遗传有重要意义,又使后代获得两个亲本的遗传物质,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对生物的变异也有重要意义。
如图所示。
学习减数分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问题一:减数第二次分裂整个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特点与有丝分裂完全相同,它完全是一次普通的有丝分裂。
辨析:有丝分裂的重要特点之一,是一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进入不同的子细胞,在这一点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结果与有丝分裂是相同的。
但是,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体细胞,细胞内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而减数第一次分裂之后,同源染色体就分别进入不同的子细胞中,所以次级精(卵)母细胞不存在成对的同源染色体。
因此,在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和产生的子细胞中是没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的,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绝不是一次普通的有丝分裂,只能说是一次特殊的有丝分裂。
问题二:生殖细胞的产生必须通过减数分裂。
辨析:生殖细胞是指生物繁殖下一代的细胞,如精子、卵细胞、孢子等。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大多是经过减数分裂;但也有例外的,如高等植物的精子、卵细胞的形成都是有丝分裂,还有,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如根霉、青霉等,它们产生的孢子,也属于生殖细胞的一种,但它无性别之分,叫无性生殖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不需经过两两结合,就可直接形成新个体。
可见,生物的生殖细胞有通过减数分裂产生,也有通过有丝分裂产生。
问题三:有丝分裂产生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以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存在,而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以非同源染色体存在。
辨析:在一般情况下,有丝分裂产生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都是以成对的同源染色体存在,而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都是以非同源染色体存在。
但也有例外的,如蜜蜂、蚂蚁等,它们的雄性个体(雄蜂、雄蚁)都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通过孤雌生殖产生的单倍体生物,其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存在,所以,它们有丝分裂产生的体细胞中也无同源染色体存在。
而多倍体生物,同源的染色体就有多个,如马铃薯是同源四倍体,体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就有四个,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生殖细胞中也有同源染色体存在。
三考点例析例1(2004年高考全国卷)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时,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发生分离;所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正常。
另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时,在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有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 1 条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
以上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可产生染色体数目不正常的配子(以下简称为不正常的配子)。
上述两个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应当是()A.两者产生的配子全部都不正常B.前者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后者产生的配子都不正常C.两者都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D.前者产生全部不正常的配子,后者只产生一半不正常的配子[解析]考查了减数分裂过程。
减数第一次分裂不正常,有一对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形成两个异常的次级精母细胞,配子全不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有 1个次级精母细胞的 1条姐妹染色单体不分开,则形成的配子中一半不正常。
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受精作用[答案]D例2(06上海卷)右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二个染色体组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解析]本题是一个综合题目,考查了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染色体组的内容。
丙细胞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中含有四条染色体,形成此细胞的体细胞中含有四条染色体;甲细胞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中含有四条染色体,形成此细胞的体细胞中含有四条染色体。
因此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答案] A四自我检测1.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中配对的染色体B.有丝分裂中配对的染色体C.配子中两两配对的染色体D.一个来自父方,一个来自母方的染色体2.人体下列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是( )A.肌细胞 B.精原细胞 C.初级精母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3﹒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四个四分体,则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染色体单体和DNA分子数依次为( )A.4、8、4B.2、4、8C.8、16、16D.8、0、84.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同时含有三个父方或母方染色体的配子占多少( )A.1/2B.1/4 C.1/8D.1/165.下面是水稻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几个步骤:①联会②同源染色体分离③交叉互换④染色体复制⑤细胞质分裂 ( )A.④③①②⑤ B.④①③②⑤ C.④②①③⑤ D.①④②③⑤6.课本模型建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中,长度相同而颜色不同的两条染色体配对代表()A.来自父方的两条染色体 B.来自母方的两条染色体C.来自父母双方的染色体 D.以上说法都不对7.课本模型建构《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中,你模拟了减数分裂中的哪些染色体行为()A.同源染色体的规律性变化 B.非同源染色体的变化C.姐妹染色单体的变化 D.非姐妹染色单体的变化8.下列细胞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 )A.口腔上皮细胞 B.精子细胞 C.次级卵母细胞 D.卵细胞9.果蝇的体细胞有4对同源染色体,在下列情况中,预料有多少条染色体()a.初级精母细胞b.次级精母细胞c.精原细胞d.极体A.a:8,b:4,c:4,d:8 B.a:4,b:8,c:4,d:4C.a:8,b:4,c:8,d:4 D.a:4,b:4,c:8,d:410.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与同源染色体变化行为一致的是()A.细胞核 B.蛋白质 C.基因 D.中心体11.某生物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并且在每对同源染色体上含有一对等位基因,则该生物产生的配子类型有()A.2N B.N2 C.N1/2 D.1/2N12.某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该生物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同之处是( )A.分裂开始前,都进行染色体的复制B.分裂开始时,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都是2nC.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分裂成为两个D.分裂结束后,每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都是n13.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内有24条染色体,那么该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A.12条 B.24条 C.36条 D.48条14.左图表示某精子,下列属于该精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图是()①②③④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15.某同学总结了四点有关减数分裂﹑染色体﹑DNA的知识点,其中错误的是()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DNA分子数目相同B.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DNA分子数目相同D.任何一种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和着丝点数目相同16.下面对高等动物通过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B.等位基因进入卵的机会并不相等,因此一次减数分裂后形成一个卵细胞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D.雄配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数量相等17.青蛙在水中完成受精,受精过程可分为下列步骤,其中体现受精作用实质的是()A.同类精子与卵细胞相互识别 B.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内部C.卵细胞增厚形成受精膜 D.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核相互融合18.假设某动物精原细胞的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基因的组成是图中的()19.(多选题)如图表示某细胞正在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