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合集下载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2章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材内容全解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2章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材内容全解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材内容全解新人教版必修2【教材内容全解】Array要点一染色体1.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是指在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如右图中的1与2,3与4分别是同源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是指形状和大小不同,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配对的染色体。

如右图中的1与3,2与4,1与4,2与3分别是非同源染色体。

2.联会与四分体(1)联会特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2)四分体是指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

上图中含有两个四分体,1与2组成一个四分体,3与4组成一个四分体。

(3)数量关系: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8条脱氧核苷酸链。

3.姐妹染色单体与非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是指连在同一个着丝粒上的两条染色单体。

如上图中的a与a′,b与b′;非姐妹染色单体是指不同着丝粒上的染色单体。

如上图中的a与b(b′),a′与b(b′)。

要点二减数分裂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规律性变化2.每个细胞中核DNA、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例1下列有关同源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B.C.D.解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进行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态、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

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定是同源染色体。

答案:C例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顺序是()①同源染色体分离②细胞质分裂③联会A.③④①②B.C.③①②④D.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此时,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发生交叉答案:A要点三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2.分裂图像的比较3.曲线的判断主要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的变化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的变化四种曲线的比较。

(1)判断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的曲线:看起点和终点,起点和终点在同一直线上(数量不变)的为有丝分裂(图3与图4),不在同一直线上(数量减半)的为减数分裂(图1与图2)。

2020-2021生物2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含解析

2020-2021生物2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第2课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含解析

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2教师用书:第2章第1节第2课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含解析第2课时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说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其遗传信息通过配子传递给子代。

1。

生命观念:初步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定义。

2.科学思维:概括归纳遗传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原因。

3.科学探究:运用模型模拟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一、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装片1.实验原理根据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的变化,识别减数分裂的各个时期。

2.实验流程二、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1.原因时期图示染色体行为减数分裂Ⅰ前期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互换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有差异,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多样性。

三、受精作用1.概念: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图示说明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卵细胞的细胞膜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以阻止其他精子进入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融合,使彼此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3。

结果(1)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恢复为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2)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1)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2)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维持了生物的稳定性。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配子的多样性只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关。

() 2.正常情况下,1个精原细胞产生的4个精子在染色体组成上两两相同。

()3.受精时精子全部进入卵细胞内。

()4.受精卵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 [答案]1.×提示:配子的多样性还与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有关。

2.√3.×提示: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完整版)PPT课件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完整版)PPT课件
特殊:复制一次,分裂两次。 有丝:有纺锤丝和纺锤体的出现。
3
二、高等动物精子的形成过程: 1、形成场所:睾丸中的曲细精管。 精原细胞 减数分裂 精细胞 变形 精子
4
精原细胞:原始的雄性生殖细胞。 注意:精原细胞属于体细胞但又不完全一样。
属于:染色体数目相同,能进行有丝分裂。 不同:体细胞中只有它能进行减数分裂。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
减数分裂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 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对象: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作用:产生有性生殖细胞。 结果: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2
过程: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概述: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初级精母细胞
染色体复制、姐妹染色单体、DNA含量加倍、 染色质状态、中心体复制、细胞体积增大。
8
减数第一次分裂(减Ⅰ前期)
螺旋 变粗
初级精母细胞
联会
初级精母细胞
四分体
四分体时期之前光学显微镜下不可见。
9
基本概念: 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个染色体。 非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的染色体。 姐妹染色单体:由同一个着丝点连在一起的两部分。 非姐妹染色单体:无共同的着丝点。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单体。
至此完成。
26
减Ⅱ间期 极短,无法进行染色体复制。 减Ⅱ分裂期中 染色体行为与有丝分裂相同,只不过 没有 同源染色体 。减Ⅱ完成后产生了染色体与次 级精(卵)母细胞 相同 的 精(卵)细胞(和3极体) , (不)需要 经变形形成精子(卵细胞)。
27
四、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数量变化

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高一数学必修2第二单元知识点: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基本概念减数分裂、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有性生殖器官、卵巢、睾丸、精巢;原始的生殖细胞、精原细胞、卵原细胞、初级精(卵)母细胞、次级精(卵)母细胞、精(卵)细胞、精子、极体;联会、四分体;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受精作用(二)知识网络(三)疑难解析减数分裂只有实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内才有实行减数分裂的原始生殖细胞。

具有原始生殖细胞(性原细胞)的器官称为生殖腺,雌性动物是卵巢,雄性动物是睾丸。

减数分裂是一种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却连续分裂2次的分裂方式,分裂的结果是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性原细胞(或体细胞)减少了一半。

对于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染色体的复制时间在性原细胞发育成性母细胞的过程中,即在同源染色体联会之前早就已经复制完成了;二是联会发生在染色体缩短变粗的早期,发生联会的过程在光学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所以教材中的减数分裂图解表示联会的图中一个染色体中未画出2条染色单体;三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目的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在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时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要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的染色单体之间还要发生交叉互换,这是三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四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着丝点分裂,实现染色单体彼此分开,所以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目未变,但DNA分子数减少一半;五是第二次分裂程的次级性母细胞的分裂类似有丝分裂过程,但与有丝分裂过程不同的是一般已不存有同源染色体。

关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比较,重点是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过程与有丝分裂过程的比较。

①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比较:在有丝分裂过程中自始至终存有着同源染色体,而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有同源染色体。

区分同源染色体的依据在高中生物阶段有两点:一是染色体的大小,同源染色体一般形成和大小相似或相同;二是着丝点位置,着丝点的位置有端着丝点,也有中间着丝点的,同源染色体的着丝点位置应是相同的。

2.1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2.1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教学设计

第2章第1节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减数分裂的过程。

能够快速地识别各种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各时期细胞图,会分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DNA含量和染色单体数量的变化规律。

2.理解精子形成过程和卵细胞形成过程,及两者的差异。

3.能对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用对比的方法来获取新知识的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识图、绘图的能力。

3.自主归纳整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学习和成功的喜悦。

2.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

4. 受精作用的过程。

(二)教学难点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3.观察蝗虫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3个课时五、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观察法、模型建构法六、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引入:我们上学期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特点有那些?间期:染色体复制,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①前期:两消两现,一散乱;②中期:点排板,数目清晰可数;③后期:点裂,单体移两极;④末期:两现两消,新板壁形成。

) 以前学过了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现在学习减数分裂。

提问:首先请看“问题探讨”中的图,仔细观察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有什么区别?(配子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一半;配子染色体是由体细胞每对染色体中分别取出一条组成的。

)提问:这说明配子是如何产生的?(由体细胞分裂而来的。

)提问:这个过程是通过有丝分裂实现的吗?有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染色体复制、均分;有丝分裂前后染色体数目不变;从而在生物亲代和子代间保持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而配子的形成需要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见它不是通过普通的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的。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E
F
1个四分体 = 1对同源染色体 = 2条染色体 = 4条染色单体
交叉互换: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 染色单体发生部分片段交换的现象。
减数第一次分裂
2、减Ⅰ 前期
减Ⅰ前:联会,形成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
3、减Ⅰ 中期
每对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减数第一次分裂
4、减Ⅰ 后期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减数第一次分裂
4、减Ⅰ 后期
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减数第一次分裂
5、减Ⅰ 末期
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
减Ⅰ
减Ⅰ
染间色体复制 前联会
(DNA复制 四分体
形成部位:睾丸
曲细精管中有大量原 始的雄性生殖细胞— —精原细胞,每个精 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都与体细胞相同。
高等植物 有性生殖器官
减数第一次分裂
1、减Ⅰ 间期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染色体复制(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体积稍稍增大
减数第一次分裂
2、减Ⅰ 前期
减Ⅰ前:同源染色体联会, 形成四分体
同源染色体(成对)
2N 2N
染色单体数 0 4N 4N
4N
4N 4N 2N
0
0
DNA数 2N 4N 4N 4N 4N 4N 2N
染色体数的变化曲线
4N
2N
0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末期
染色单体数的变化曲线
4N
2N
0
间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优秀课件: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共42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优秀课件: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共42张PPT)
分裂过程中 细胞名称
2N→N(减半)
2N→4N→2N
0→4N→2N
精(卵)原细胞 ↓
初级精(卵)母细胞 ↓
次级精(卵)母细胞 (第一极体)
N→2N→N(不减 半)
2N→N
2N→0
次级精(卵)母细胞 (第一极体) ↓ 精(卵)细胞 (第二极体)
要点探

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和染色单体的
数量变化柱形图如下(以二倍体生物的精子形成过程为
要点探 究跟踪训练
1.右图为基因型为aaBbCc的某动物细胞分裂示意图, 据此可确认该细D胞( )
A.发生过基因突变
B.将形成四种配子
C.是次级精母细胞
D.没有同源染色体
要点探

名师点睛
DNA、染色体、染色单体的几个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
(1)如果细胞内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则核DNA分 子数=染色单体数;如果细胞内染色体不含姐妹染色单体, 则核DNA分子数=染色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4)图2中丙细胞含有________条染色单体,该细胞处 于________期。
要点探 究
(5)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如果
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________。若M的
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其原因是发生了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讲义:第2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Ⅰ)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讲义:第2章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Ⅰ)含答案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Ⅰ)1.阐明减数分裂的概念。

2.阐述同源染色体、四分体、联会等概念。

(重点) 3.阐明减数分裂产生染色体数量减半的精细胞。

4.描述精子形成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重、难点)知识点 减数分裂的概念、精子的形成过程[学生用书P20]阅读教材P16~19 1.减数分裂的概念点拨 真核生物的细胞分裂方式一般有三种,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依靠减数分裂,体细胞的增殖主要依靠有丝分裂,其次依靠无丝分裂。

2.精子的形成过程 (1)形成场所:睾丸。

(2)细胞名称的变化⎭⎪⎬⎪⎫ 精原细胞――→染色体复制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初级精母细胞 ――→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次级精母细胞――→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精细胞――→变形 精子变形过程 (3)形成过程1.减数分裂中的相关概念(1)同源染色体与非同源染色体①同源染色体概念: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上图甲中A 和B ,C 和D 为同源染色体。

②非同源染色体概念:形状和大小一般不相同,来源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姐妹染色单体与非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连在同一个着丝点上的染色单体。

上图乙中1和2、3和4、5和6、7和8为姐妹染色单体;而1和3、4、5、6、7、8为非姐妹染色单体。

(3)联会和四分体①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②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

③相互关系:同源染色体――→复制、联会四分体④数量关系: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 分子。

2.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个分裂阶段的比较项目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 间期DNA 复制与否复制 不复制(无间期)同源染色体 有,分离 无 着丝点变化不分裂分裂染色体主要行为①同源染色体联会;②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染色体数目 2N →N (减半) N →2N →N (不减半)DNA 数目 2N →4N →2N 2N →N 染色单体数0→4N →2N2N →01.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B.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能互换对应部分C.在人的正常精子中没有同源染色体D.减数分裂中联会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解析]选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雄性果蝇有8条染色体,它产生的精子中有4条染色体,这4条染色体来自此雄性果蝇亲代的哪一方 ()
A.父方一半,母方一半B.父方C.母方D.父母双方的数目是随机的
2.同源染色体是指 ()
A.一条染色体复制形成的2条染色体B.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任意两条染色体
C.形态特征大体相同的染色体D.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2条染色体
3.下列有关某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8条
D.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动物体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
4.一个基因型为AaX b Y的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染色体分配紊乱,产生了一个AAaX b的精子,则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 ()
A.X b、aY、Y B.aX b、Y、Y C.aX b、aY、Y D.AAaX b、Y、Y
5.A和a为控制果蝇体色的一对等位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

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该等位基因分离的细胞是 ()
A.初级精母细胞B.精原细胞C.初级卵母细胞D.卵原细胞
6.如图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A与a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
7.与一般的有丝分裂相比,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最显著的特征是 () A.染色体进行复制B.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
C.有纺锤体的牵引D.着丝点的分裂
8.下列减数分裂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复制——联会——四分体 B.复制——四分体——联会
C.联会——四分体——复制D.联会——复制——四分体
9.牛的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期间发生的特征性变化是()
A.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分裂 B.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不分裂
C.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分裂 D.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
10.一个男孩患红绿色盲,但其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视觉都正常。

推断其色盲基因来自 () A.祖父 B.外祖母C.外祖父 D.祖母
11.血友病属于隐性伴性遗传病。

某男性患血友病,他的岳父表现正常,岳母患血友病,对他的子女表现型的预测应当是 ()
A.儿子、女儿全部正常B.儿子患病,女儿正常
C.儿子正常,女儿患病D.儿子和女儿都有可能出现患者
12.下图是A、B两个家庭的色盲遗传系谱图,A家庭的母亲是色盲患者(图中●),这两个家庭由于某种原因调换了一个孩子,请确定调换的两个孩子是 ()
A.1和3 B.2和6C.2和5 D.2和4
13.一个患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遗传)的男子与正常女子结婚,为预防生下患病的孩子,进行了遗传咨询。

你认为有道理的指导应该是 ()
A.不要生育 B.妊娠期多吃含钙食品C.只生男孩 D.只生女孩
14.一对夫妇、女方的父亲患血友病,本人患白化病;男方的母亲患白化病,本人正常。

预计他们的子女中—人同时患两病的几率是( )
A.50% B.25%C.12.5% D.6.25%
15.下列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某种生物(假定只有两对同源染色体)的三个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根据图回答:
(1)甲图表示________期。

(2)乙图表示______期,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细胞。

(3)丙图表示____________期,产生的子细胞是__________细胞。

16.右图示某遗传系谱,两种致病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根据条件分析回答。

(1)如果2号不带甲病基因,则:
①甲病基因在____________染色体上。

②乙病属于________(显、隐)性遗传病。

③4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________。

④5号和一乙病基因携带者的正常个体婚配,正常女儿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如果2号携带甲病基因,则4号与1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__。

(3)经检查,1、2号均不带乙病基因,则5号致病基因来源于________,5号相关的基因型最可能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 DDDBC 6-10 CBADB 11-14 DCCC
15、答案(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2)有丝分裂后体细胞(3)减数第二次分裂后精细胞或第二极体
16、答案(1)①X②隐③5/6④BbX A X A或BbX A X a(2)4/9(3)基因突变B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