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学生版
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学生版) 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10课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活动一:正音正字唐雎( ) 怫然( ) 跣( )抢地( )韩傀( ) 休祲( ) 缟素( ) 色挠( )活动二 :文言字词梳理归类。
(一)通假字1.秦王不说( )2.故不错意也( )3.轻寡人与( )4.仓鹰击于殿上( )(二)古今异义1.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义:;今义:。
2.大王加惠古义:;今义:。
3.虽然,受地于先王古义:;今义:。
4.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义:;今义:。
5.非若是也古义:;今义:。
6.岂直五百里哉古义:;今义:。
7.以头抢地耳古义:;今义:。
8.休祲降于天古义:;今义:。
9.长跪而谢之曰古义:;今义:。
古义:;今义:。
10.徒以有先生也古义:;今义:。
(三)一词多义1.免冠徒跣()徒以有先生也()2.秦王使人谓安陵君()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3.此庸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4.此庸夫之怒也()怀怒未发()(四)词类活用1.请广于君()2.轻寡人与()3.伏尸百万,流血千里()4.天下缟素()5.亦免冠徒跣()6.与臣而将四矣()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刘向(约前77—前6),字子政,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沛县(今属江苏)人。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史书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按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次序,编订为篇。
其叙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终于六国灭亡,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状况和社会面貌。
该书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着重记录了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反映当时各诸侯国、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是研究先秦的重要资料。
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味的幽默,构成了《战国策》独特的语言风格。
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和的创作带来重大影响。
2.文章体裁:关于《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此书是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三水实验学校九年级语文上册唐雎不辱使命1课件

地罢了.
秦王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如果不听从我换土地,那安陵将伏尸百万,血流 成河。
唐雎的言外之意呢? 不只是你发怒厉害,我发起怒来也很厉害。
那到底唐雎发怒起来是什么样子呢?
1 重点字词和句子翻译 2 通过语句分析秦王和唐雎的性格。 3 体会他们的说话技巧(言外之意)。
当堂检测
做《唐雎不辱使命》堂清2
听从
疑问语气
使…灭亡
用
两字连用,把…当做
置意
扩充
违背
轻视
通欤,吗
这样
即使
难道
只,仅仅
? 1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翻译: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然而安陵 君却凭借方圆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 因为我把安陵君当作忠厚老实的人,所以 不打他的主意。
2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翻译: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
难道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吗?
? 问:秦王很傲慢,哪些语句能体现出来? 1 不听寡人
听——感觉自己高高在上 2幸存——不错意
炫耀军事实力,因为我心善你们才有地方 容身,觉得他们不识抬举 3逆寡人者
逆——说明他换地的态度强硬,是命令
? 唐雎的表现 严正立场————不换 解说不换的原因
这样不会解决矛盾,而且还会进一步发展。
?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
盛怒 …的样子“天
子 使…倒下
使…流
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 闻
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耳。” 撞 罢了
摘 掉 光着
重点句子 1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天子发怒,将会有百万人倒下死亡,血流千里。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普通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1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唐雎不辱使命》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0课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唐雎在秦国担任使者期间,成功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使命,为齐国避免了战争的灾难。
文章通过唐雎的智勇双全,展示了一个真正的大国使者的形象。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分析评价唐雎的形象以及理解使者的职责和使命。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对于古代文学作品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需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同时,本文中的一些词汇和句式比较古老,需要学生进行适当的翻译和解释。
三. 说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唐雎的形象和品质。
2.能够理解使者的职责和使命,认识到使者的重要性。
3.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4.能够通过讨论和思考,提高自己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文章的基本内容的理解,唐雎的形象和品质的分析。
2.难点:使者的职责和使命的理解,古代词汇和句式的翻译和解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教师对文章的基本内容进行讲解,对唐雎的形象和品质进行分析。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唐雎的形象和品质的理解,对使者的职责和使命的思考。
3.情景模拟法:学生扮演使者,进行情景模拟,体验使者的职责和使命。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使者的职责和使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自读文章,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对学生的理解进行引导和补充。
3.分析唐雎形象: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唐雎的形象和品质,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4.理解使者职责:教师讲解使者的职责和使命,学生进行情景模拟,体验使者的职责和使命。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文章的标题《唐雎不辱使命》和唐雎的形象和品质。
《唐雎不辱使命》课本剧

《唐雎不辱使命》课剧本《唐雎不辱使命》篇幅不长,故事情节生动,富于戏剧性,学生乐于接受。
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或演或编。
唐雎不辱使命(改编版话剧)人物表安陵君:男,安陵国王,唐雎的主人唐雎:男,安陵君派给秦王的使节,能言善辩勇敢无畏秦王:男,即秦始皇嬴政,十分野蛮霸道使节:男,给安陵君送信的人第一幕人物:安陵君、使节、秦王、唐雎地点:安陵宫殿内启幕:使节来到安陵国,拜见安陵君。
使节:参见大王,我们强拆队队长秦王要用五百里土地来还你五十里的土地您是否愿意呢?安陵君:队长想用五百里土地来还我这儿小地方,那是看得起我,我也十分荣幸,但现在房价太高,您家大王要不给我土地,我怕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啊!(无奈的表情。
)(使节回到秦国,把事情告诉了秦王,秦王十分生气。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前往秦国)第二幕人物:唐雎、秦王地点:秦国秦王客厅启幕:唐雎来到秦国,拜见秦王。
秦王:我想用五百里地换你主子五十里小地,他竟然不让!唐雎:队长有所不知,我们头是国内外有名的钉子户,已进入“扶不死”世界富豪钉子户了!秦王:那有啥了不起啊,我当年可是“扶不死”世界富豪拆迁队,我把魏家,韩家都铲平了的时候,你主子还在山上当猴呢!切,敢拦我的路,不想混啦!(发怒,极其激动,声音逐渐提高!)唐雎:非也非也,我家主子只是发现底下有金矿,银矿,钻石矿,最重要的是有盐矿。
他想等哪在地震了,大家又疯狂买盐,那时赚足了钱,别说五百里,一千里也换的来啊!(声音坚决,充满对未来的憧憬!)秦王:大胆!你可听说过强拆队发怒吗?唐雎:没有!秦王:强拆队一发怒,成片房屋倒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成千上万的人没有住处!(骄傲得意)唐雎:那你听说过钉子户发怒吗?秦王:无非就是在屋子周围安放些栅栏,多样几条狗吗?唐雎:那不过是老招,现在的最牛钉子户成片片的。
网上有个牛人方圆一百里全平了,就他一家,拆迁队也没办法。
还有一家,死活不走,让一条马路中间多了个房子,六年了,谁也没招。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唐雎不辱使命

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唐雎不辱使命介绍《义教语文九上教学用书:唐雎不辱使命》是一本为初中九年级学生编写的语文教材。
以唐雎不辱使命为主题,旨在通过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材内容第一单元:记叙文第一单元主要以记叙文为主题,通过选取生动有趣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教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故事导读:通过简单的讲解和提问引导学生理解故事背景和主题。
2.单元主题词汇:列举本单元相关的词汇,并提供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3.文本阅读:教材中选取多篇富有想象力和感人的记叙文,学生通过阅读并回答问题来理解文本的结构和内涵。
4.写作指导:提供写记叙文的指导,包括开篇、叙述过程和结尾等部分的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诗歌鉴赏第二单元主要以诗歌鉴赏为主题,通过选取多首经典的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帮助学生欣赏诗歌的美和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诗歌导读:通过对诗歌的背景介绍和主题探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2.单元主题词汇:列举本单元相关的词汇,并提供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3.诗歌欣赏:选取多首经典的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通过注释和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
4.写作指导:提供写诗歌的指导,鼓励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第三单元:议论文第三单元主要以议论文为主题,通过选取具有争议性和热点的话题,帮助学生理解议论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教材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话题导读:引入具体的社会话题,让学生了解不同观点和争议焦点。
2.单元主题词汇:列举本单元相关的词汇,并提供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扩展词汇库。
3.议论文阅读:选取多篇有代表性的议论文,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结构和观点表达。
4.写作指导:提供写议论文的指导,包括论点的确定、论据的选择和结尾的处理等写作技巧。
教材特色1.紧密结合实际生活:教材选取了富有现实意义的故事、诗歌和议论文,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社会、感受生活。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10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10 唐雎不辱使命》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10 唐雎不辱使命》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唐雎在秦国使者面前,勇敢地捍卫国家尊严,顺利完成使命的故事。
通过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古代使者的重要性和使命,以及他们所需具备的胆识和智慧。
同时,文章中的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紧凑,富有戏剧性,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同时,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可能对古代使者的重要性及使命有所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使者的角色,并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古代使者的重要性及使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捍卫国家尊严的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了解古代使者的重要性及使命。
2.难点:分析唐雎的胆识和智慧,以及他如何顺利完成使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唐雎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唐雎的胆识和智慧,以及他如何顺利完成使命。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情感体验:让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唐雎的角色,体会捍卫国家尊严的责任感。
6.课堂小结: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古代使者的重要性及使命。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
6九年级暑假唐睢不辱使命学生版陈嘉文

唐雎不辱使命新语文有才学就能金榜题名吗?人生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可是金榜题名是那么容易的吗?他,41岁中举人,42岁考进士落榜,43岁考进士又落榜,46岁考进士,终于考中。
他51岁那年方才做了一个县尉,什么是县尉呢?就是去具体执行县令安排的事物的人,是一个很小的官。
不过,按照当时“五十少进士”,也就是50岁考中进士还很年轻的说法来看,他这算是早的。
可是他享年64岁,也就是说他也就当了十几年的官。
如果这个勉强称得上早的话,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人。
他17岁开始考童子试,20岁考取童生,之后一连参加了8次乡试皆落败。
已经41岁的他放弃了科举这件事,换言之,他最终也只是一个秀才,他把最美好的年华都花在科举上。
这个人还不算什么,还有一个人,他的一生都基本走在在科举之路上。
他,19岁开始考童子试。
21岁、23岁、32岁、35岁、47岁、50岁、62岁,先后七次乡试,次次不中,其中还有两次犯规,险些有牢狱之灾。
直到72岁才勉强考了一个贡生,享年76岁。
从他开始参加考试开始到他考取贡生为止,他的科举之路历时54年,半个多世纪啊!这些人屡战屡败是因为才学不够好吗?正好相反。
第一个人,人称诗囚,与贾岛并称为“郊寒岛瘦”。
他曾经写有一首诗非常著名:《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没错,这个人就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
就是这样一个人,46岁才中进士,可即便如此,他本人还是十分高兴,留诗一首: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第二个人,6岁学诗,8岁学文,十多岁时仿扬雄的《解嘲》作《释毁》,轰动一时,真可谓神童也。
后来,他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
他就是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剧家和军事家徐渭徐文长。
可就是这样的神童才子,连古代高考的门槛都没有碰到,终生只是一个秀才。
他的心情自然不会有孟郊的春风得意。
他是这么概括自己的生平的:题墨葡萄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训练(学生版)

《唐雎不辱使命》文言文训练+《艾青诗选》名著训练班级:姓名: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题。
(8分)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A.故不错意.也/醉翁之意.在酒 B.徒以.有先生也/不以.物喜C.大王加.惠/万钟于我何加.焉D.今日是.也/是.金陵人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雎不辱(辱没、辜负)使命》《战国策》
一.重点字词梳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2)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⑦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4)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二.重点句子翻译(以下序号对应上文序号)
(1)
(2)
(3)
(4)
三.内容理解
1.秦王是怎样恐吓唐雎的?唐雎是如何回应秦王的?
2.结合课文分析秦王、唐雎的性格特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