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生平创作(选修)

合集下载

唐代诗人李白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李白生平简介

唐代诗人李白生平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有诗仙之称。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唐代诗人李白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唐代诗人李白生平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盛唐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素有“诗仙”之称。

他经历坎坷,思想复杂,既是一个天才的诗人,又兼有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等人的气质。

儒家、道家和游侠三种思想,在他身上都有体现。

“功成身退”是支配他一生的主导思想。

李白留给后世人九百多首诗篇。

这些熠熠生辉的诗作,表现了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是盛唐社会现实和精神生活面貌的艺术写照。

李白一生都怀有远大的抱负,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

《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书情赠蔡舍人雄》等诗篇中,对此都有绘声绘色的展露。

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是此类诗的代表作。

在长安3年经历的政治生活,对李白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的政治理想和黑暗的现实,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胸中淤积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愤懑。

愤怒出好诗,于是,便写下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仰怀古人,壮思欲飞;自悲身世,愁怀难遣的著名诗篇。

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在这一类诗作中,奇险的山川与他那叛逆的不羁的性格得到了完美的契合。

这种诗在李白的诗歌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数量,被世世代代所传诵,其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最杰出的代表作。

诗人以淋漓挥洒、心花怒放的诗笔,尽情地无拘无束地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写出了精神上的种种历险和追求,让苦闷、郁悒的心灵在梦中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而那“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诗句,更把诗人的一身傲骨展露无遗,成为后人考察李白伟大人格的重要依据。

李白作为一个热爱祖国、关怀人民、不忘现实的伟大诗人,也十分关心战争这一重要问题。

李白生平成就介绍讲解

李白生平成就介绍讲解

李白生平成就介绍讲解李白,字太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才高超,风格奔放狂放,被誉为“诗仙”。

李白的生平经历和成就丰富多样,下面将从他的早年成长、文学成就和影响、政治生涯等方面进行介绍。

李白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42年)出生于西域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部)的一户农家,出身于一个普通家庭。

他自幼聪明好学,颇有天赋。

在父亲的教育下,他熟读《尚书》、《史记》等经典作品,培养了广泛的知识面,为日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

同时,在父亲的影响下,李白也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自己的创作。

李白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

他的诗作主题广泛,风格奔放,以描写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抨击时弊为主,充满激情和豪迈。

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体现出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其中,以《将进酒》、《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脍炙人口,广为传诵。

李白的诗歌独具特色,对后世诗人的影响深远,被誉为“诗史之神”。

除了文学成就,李白还在政治生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他在唐朝宰相杨国忠的荐举下,曾任唐都洛阳的主簿一职,后又辗转担任过吏部郎官、秘书省校书郎等职位。

然而,由于他个性狂放不羁,不愿为官府所用,对政治权力不感兴趣,因此他的政治生涯并不成功,多次被贬谪。

但正是这种不受拘束的个性和追求自由的精神,使他的诗作独具魅力。

在后世的影响方面,李白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对后世文学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浪漫主义诗风在后来的文学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宋代以后的文人和诗人的影响最为显著。

清代文学家袁枚曾说:“从唐朝起全国俱以李白为高,百年以来,人莫能及也。

”总结起来,李白凭借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浪漫主义的诗风,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诗作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尽管他的政治生涯并不成功,但他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精神,使他的人格魅力和作品永远熠熠生辉。

李白人生经历及对应诗歌创作(详细版,全)

李白人生经历及对应诗歌创作(详细版,全)

李白【总体介绍】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朝人,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家庭出身】李白生于701年,当时正是武则天执政后期。

根据史书记载,李白祖籍为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是十六国时西凉建立者李暠的九世孙。

而李暠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后人,又是唐王室的世祖,因此李白与唐王室有一定的血缘关系。

但李白的先祖早在隋末时就因罪被流放到西域,李白因此出生于碎叶城(今属吉尔吉斯斯坦),5岁时随经商的父亲迁至剑南道绵州昌隆县(唐玄宗时避讳改为“昌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市),在四川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

【人生经历】少年时期:天生我材,发奋读书。

【1】历史时间:武则天神龙元年——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05—724年)。

【2】时代特征:公元705年,武则天退位,唐中宗李显即位,恢复了李唐江山。

在经历了中宗、睿宗的短暂统治后,712年,唐玄宗即位,次年改元开元,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唐朝尊老子为祖先,奉道教为国教,采取措施大力推崇道教,提高道士地位。

唐玄宗即位后对道教进行改革,使道教达到鼎盛。

【3】李白年龄:5—24岁【4】活动地点:今四川【5】主要经历李白五岁时发蒙读书,能够诵读“六甲”(一种诗题)。

十五岁时,已有诗赋多首,并得到一些社会名流的推崇,开始从事社会干谒(指为某种目的而求见某人)活动。

同时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开始接受道家思想。

十八岁时,他到戴天大匡山(今四川省江油市内)访问道士,在此隐居读书。

期间出游江油、剑阁、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内)等地,拜梓州郪县(今四川三台)长平山隐士赵蕤(ruí)为师,学习剑术、道术、纵横术、《长短经》(赵蕤著作,主要讲政治问题和哲学)等。

青年时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1】历史时间:开元十二年—天宝元年(724—742年)【2】时代特征:在唐玄宗的统治下,唐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这一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李白的生平简介

李白的生平简介

李白的生平简介李白的生平简介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的生平简介,欢迎大家分享。

李白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二十五岁起“辞亲远游”,仗剑出蜀。

天宝初供奉翰林,因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璘幕僚,因璘败系浔阳狱,远谪夜郎,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投奔其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后卒于当涂,葬龙山。

唐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青山。

有《李太白文集》三十卷行世。

李白的诗歌今存990多首。

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非凡的抱负,奔放的激情,豪侠的气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诗歌昂阳奋发的典型音调。

李白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多次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博摇直上九万里」《上李邕》。

但李白在长安三年失意而归,使他激昂的政治热情,再受到现实的冲撞时,便转化为怀才不遇的悲愤狂歌,从胸中喷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李白还以痛快淋漓的饮酒诗,来排遣怀才不遇的忧愁。

《将进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与这种豪放奔涌,无所掩抑的感情气势相适应,李白的诗歌在艺术手法方面的显着特点是:想象神奇,变化无端,结构纵横跳跃,句式长短错落,形成了雄奇飘逸的风格。

《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李白诗歌专题阅读经典资料(按生平阶段)

李白诗歌专题阅读经典资料(按生平阶段)

诗仙李白生平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是紧接着陈子昂把唐诗推上高峰的伟大诗人,是唐代诗坛上的一颗巨星。

他的出现,促成了中国古典诗歌第一个黄金时代的到来。

他把屈原开启的浪漫主义诗歌传统推上了新的高潮,其作品今存诗九百多首。

被历代文人称为“诗仙”,杜甫的诗句“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就是对李白诗歌高度成就的十分形象的概括。

他的人生可分为五个阶段:1. 701—725 二十五岁以前的蜀中读书和任侠时期李白于唐武后长安元年(公元7O1年)出生在中亚的碎叶;5岁时,随父亲迁居四川江油县青莲乡。

李白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说:“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15岁时,学习剑术。

20岁前后,在家乡的匡山读书,从友人学习纵横术。

李白勤奋好学,“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

在20岁以后,李白游历了蜀中不少名胜古迹。

蜀中雄伟壮丽的山川,培育了李白开阔的襟怀,豪放的性格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由干受纵横家和儒家思想影响,李白有着很强的事业心,希望建功立业;但他受道教和道家思想影响较深,又热切地向往着求仙学道的隐逸生活。

这种矛盾的生活理想,在他身上最后形成二者兼顾的愿望,即“功成,名遂,身退”。

李白在求仙访道的同时,很注意结交“豪雄”,即那些能够抗暴扶弱、仗义舍身的游侠人物。

李白自己就“少任侠”,“轻财好施”。

他在东游吴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散金三十万,周济生活困难的人。

李白一生写了许多歌颂侠士的诗,赞美那些在国家危急关头,勇于舍身赴难而不居功、不贪恋爵禄的豪侠。

如《侠客行》赞美侯赢、朱亥“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古风》第十首赞美鲁仲连“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并说“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他景慕这些历史人物,反映了他的性格、抱负和理想。

2. 726—742 二十六岁至四十二岁之前以湖北安陆为中心的第一次漫游时期公元725年,李白二十五岁了,他认为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开始了他漫游、干谒的生涯,并希望通过漫游求得引荐的机会。

李白课程

李白课程

李白听了老妈妈的话,一下子 明白了许多.于是他重新回到书 房,翻开原来读不懂的书,继 续读起来。 是啊.做事情只 要有恒心,天天坚持去做,什么 事也能做成的. 读书也是这样, 虽然有不懂的地方,但只要坚 持多读,天天读,总会读懂的。
• 望天门山 • 唐 ·李白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 复习诗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唐· 李白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新诗 • 夜宿山寺 • 唐· 李白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复习诗 • 夜宿山寺 • 唐· 李白 •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3)李白的律诗
• • • • •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吴宫花草埋幽径, 三山半落青天外, 总为浮云能蔽日,
凤去台空江自流。 晋代衣冠成古丘。 二水中分白鹭洲。 长安不见使人愁。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 • • • • •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胡乡绅很不服气,他又指着墙上的一 幅画让大家看。那画上有个老神仙,怀抱一 个大酒坛,睡在崖边,坛口朝外面流着酒。 胡乡绅以画为题又出了副上联:“酉(yǒu) 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怀抱酒坛枕 上偎,不知是醉还是睡?” 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月添半是胖, 月添长是胀,胡乡绅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 是胖还是胀?”
客人见李白礼貌热情,能言 会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了下 来。
李白开始忙起来,他又是送茶, 又是递毛巾,对客人非常尊敬。为 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 读的书,到客厅陪着客人说话,他 大大方方地说:“请问大伯尊姓大 名,以便我转告父亲。”

诗人李白的生平简介范文1份

诗人李白的生平简介范文1份

诗人李白的生平简介范文1份诗人李白的生平简介 1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贺知章评李白,李白亦自诩)。

汉族,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静宁),生于中亚西域的碎__(在今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以东的托克马克市附近),4岁迁居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这种说法以郭沫若为代表)。

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调张籍》)。

唐朝文宗御封李白的诗歌、裴F的剑舞、张旭的草书为“三绝”。

李白的剑术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F之下),但是,如果李白弃文从武,专心研究剑术,相信是不会亚于裴F的。

与李商隐、李贺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李白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士(这与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侠士思想有关),《野史》上有若干关于这方面的记载。

他的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

天宝__(七四二),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U的幕府。

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__,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

屈原而后,他第一个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

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

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

杜甫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之评,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

古代诗人李白的生平及诗作

古代诗人李白的生平及诗作

古代诗人李白的生平及诗作一、生平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他于公元701年出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后迁居四川江油。

李白少年时期勤奋好学,喜好武功,并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曾流浪江湖,也曾效力于唐朝官府。

遗憾的是,李白晚年受到了政治迫害,最终在公元762年病逝,享年61岁。

二、诗作特点李白的诗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以豪放、奔放、想象丰富和语言华美著称。

他的诗歌创作涵盖了山水田园、边塞战事、咏史抒怀等多个领域,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音乐性。

李白的诗歌在唐代已经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诗仙”。

三、诗作主题1.山水田园:李白的山水田园诗以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主题,如《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等。

2.边塞战事:李白的边塞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和战士们的英勇事迹为主题,如《关山月》、《战城南》等。

3.咏史抒怀:李白的咏史诗以描绘历史人物和事件为主题,借古讽今,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愤世嫉俗之情,如《将进酒》、《行路难》等。

4.友情、离别:李白的友情诗和离别诗以表达诗人对朋友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为主题,如《赠汪伦》、《月下独酌》等。

四、代表作品1.《将进酒》:这首诗以豪放、奔放的诗风展现了诗人的旷达情怀,表达了及时行乐的人生观。

2.《庐山谣》: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的壮美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

3.《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以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

4.《早发白帝城》:这首诗以流畅的语言和优美的韵律描绘了长江三峡的壮美景色。

5.《静夜思》: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李白的诗作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他的诗歌创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了解李白的生平及诗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代诗歌,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简述李白的生平简介。

方法:回顾课本或相关资料中对李白生平的描述,提取关键信息,如出生地、字号、号青莲居士的含义、享年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他说自己是“误与五陵豪”交往,险些遭 人毒手,因此大失所望,败兴而归。出京 泛黄河而下,到汴州、宋州、洛阳和齐鲁 一带,做了《长相思》、《蜀道难》 • 李白便移居山东任城,此时已四十一岁
3.长安三年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 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 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 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 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 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 会的观察,胸有成竹,对答如流。玄宗大 为赞赏,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职务是给 皇上写诗文娱乐,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 有宴请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 捷的诗才,赋诗纪实。虽非记功,也将其 文字流传后世,以盛况向后人夸示。李白 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同僚不胜艳羡,但 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李白带着满腔的忧愤离开了京城,沿着黄河东下,在五月 间的时候到了洛阳,在这个地方遇到了杜甫.
• 杜甫后来在《寄李十二白十二韵》中回忆了这次会面,他说 •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 •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一、李白生平
——李白(701~762),是紧接 着陈子昂把唐诗推上高峰的伟 大诗人。他的出现,促成了中 国古典诗歌第一个黄金时代的 到来。他把屈原开启的浪漫主 义诗歌传统推上了新的高潮。 ——其作品今存诗九百多首。
李白的身世
——最早记载李白家世的是李阳冰《草堂集序》、 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并序》, 说他是凉武昭王李嵩的九世孙, (始祖李耳——“飞将军”李广——西凉王李暠—李 唐王朝(加上李白) ——陈寅恪提出“李白为胡人,生于西域”的说法。 对“胡人说”郭沫若表示反对,但他同意出身于 西域的说法,并认为此碎叶即今吉尔吉斯斯坦的 托克马克。但仍非定论。
度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 中写下的一首五律。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 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 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出蜀第一站 江陵
• 李白: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在江陵
• 他遇到了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一看到他就赞他 “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李白为司马 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感到欢欣鼓舞,不禁飘然有凌云 之概,他想起《神异经》中所说的昆仑山有大鸟, 名曰希有,想起《庄子· 逍遥游》中所说的鲲鹏。他 觉得司马承祯好像是希有鸟,自己则好像是鲲鹏。 只有希有鸟能认识鲲鹏,也只有鲲鹏能认识希有鸟。 因此李白便开始构思《大鹏遇希有鸟赋》,后来又 干脆改为《大鹏赋》。
太白星
• 李白有一首诗《胡无人》:“云龙风虎尽交 回,太白入月敌可摧。敌可摧,旄(máo)头灭, 履胡之肠涉胡血。” • 他毫不客气地自我炫耀,认为自己能够像太 白星侵蚀月亮一样,在“安史之乱”中痛击 乱军,李白自己也似乎认为自己是太白金星 转世哪。
1.读书和任侠时期。
李白25岁以前,主要在蜀 中读书,受个性和当时社会风 气的影响任侠好施。
• 李白二十五岁了,他认为大丈夫必有四方 之志,乃仗剑去国。离开了故乡,开始了 他漫游、干谒的生涯。 • 沿途作有《登峨嵋山》、《峨嵋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 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 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首句是仰望,写静 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第三句写出发和前 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全诗连用五个地名, 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语言自然 流畅,构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 李白的艺术天赋。
李白沿江东下,东至金陵
• 越女词五首(其3) • 长干吴儿女,眉目艳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著鸦头袜。 • 吴儿多白皙,好为荡舟剧。 卖眼掷春心,折花调行客。 •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 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李白离金陵东游扬州时留赠友人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已四十二岁,此时他得到 唐玄宗召他入京的诏书。他异常兴奋,满以为实现政治理 想的时机到了,立刻回到南陵家中,与儿女告别,并写下 了这首激情洋溢的七言古诗,诗中毫不掩饰其喜悦之情。
பைடு நூலகம்
《饮中八仙歌》(杜甫)
•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中酒中仙。
• 玄宗把李白从长安市上诏回来之后,要给 一个外来进贡的番国写诏书,而李白借着 酒兴,说自己醉了,让高力士为他把靴子 脱了,让杨贵妃亲自为他研墨,他才来写 这封诏书。
• 天宝三年上书朝廷“还山”,玄宗也以其 “非廊庙器”,赐金放还。这样,李白在 天宝三年的时候,45岁的时候,怀着悲凉, 怨愤又恋恋不舍的心情,高唱着“凤饥不 啄粟,所食唯琅玕 gān.焉能与群鸡,刺蹙争 一餐。朝鸣昆丘树,夕饮砥柱湍。归飞海 路远,独宿天霜寒”,怅然离去。
“终南山捷径”
• 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玉真公主崇信道教,玄 宗朝的时候出家为道士,法号无上真人,在终南 山建楼观台玉真公主别馆。后来李白结识了唐玄 宗的驸马,也就是玉真公主的侄女婿张,希望张 能够给自己与玉真公主之间牵线搭桥,谁知这个 张并未打算真心实意帮李白的忙。李白只好一人 住在终南山楼观台玉真公主别馆一年孤苦与无奈。
• 但供奉翰林的闲暇生活使李白感到失望, 常纵酒狂饮,最后被玄宗赐金放还。近三 年的长安生活,使李白参与了现实政治, 感想和愤懑更多。
行路难
• • • • •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乘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扬州
• 他后来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曾说“昔 东游维扬,不过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 魄公子,悉皆救之”。
西上,到湖北的安陆
• 已故宰相许圉师的家人看上了李白,就把许圉yǔ 师的孙女嫁给了李白。从此之后,李白便以安陆 为家,一边读书写作,一边从事干谒活动。李白 三十岁了,这时候他已经出蜀五年,但却未遇知 己,一直没有获得他人的引见,因此到这个时候, 他就有了“南徙莫从,北游失路”的慨叹 • 写下《山中问答》,《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 御绾》等篇章
《泛白莲池序》、《宫中行乐词》、 《清平调》等。
• • • • • • • 清平调词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晓拂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 李白初至长安时与唐玄宗的关系很密切。 他后来写诗回顾自己在长安这段生活的时 候也很得意。在《东武吟》中,他说: “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归来入咸 阳,谈笑皆王公。”但是没过多久,李白便发
(701~762)
李白的外貌描写
• 魏颢,特别崇拜李白,李白把自己当时所做 的诗文交给魏颢整理成集,魏颢在这个诗文集的 前面写了一篇小序,即《李翰林集序》。 “眸 子炯然,哆(chī)如饿虎” “或时束带,风流 酝籍”,李白在诗文里常自称:“身不满七尺, 而心雄万夫。” (《与韩荆州书》)李白二十 岁左右的时候,拜见著名的道教领袖人物司马承 祯,司马承祯对李白有一个评价,说李白“有仙 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翰林待诏”或“翰林供奉”
• 唐代的宫廷制度规定,凡是皇帝行止所到之处, 要有御用文人、术士等候诏命。是陪侍皇帝从事 文艺游赏之事。这些人当中有吟诗作赋的文词之 士,有饱读典籍的经学之士,有算卦者、杂耍者、 司棋者、论道者、念佛者、求仙者、书画者,吹 拉弹唱,三教九流,无所不有,他们在翰林院里 随时等候皇帝的召见,所以叫翰林待诏,也叫做 翰林供奉。皇上赏月,便召唤诗文待诏写诗助兴; 皇上游园,看见景色迷人,便召唤画待
玉真仙人词 玉真之仙人,时往太华峰。 清晨鸣天鼓,飙欻腾双龙。 弄电不辍手,行云本无踪。 几时入少室,王母应相逢。
《玉真仙人词》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 言古诗。这首诗是作者李白于公元730年(开元十 八年)游终南山,在楼观见到玉真公主,希望得 到举荐,献的一首诗,全诗运用比喻手法盛赞玉 真公主仙风道骨。后来,玉真公主果真把李白举 荐给唐明皇。
李白《与韩荆州书》中说,自己是 “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 好读书,而不求甚解。鄙视皓首穷经的儒 生。同时他又羡慕神仙的长生之术,他喜 欢炼丹,求长生,喜游侠击剑,他曾经跟 随当时最有名的一个剑术家赵蕤学习纵横 术,修炼剑道。李白在多年之后还在诗中 描写自己 • “抽剑步霜月,夜行空庭遍”。
2.李白前期漫游与干谒
现,他并未真正得到玄宗的政治重用,因为他所 担任的不是具有政治意义的“翰林学士”,而只 是陪侍皇帝游戏诗文的“翰林待诏”或“翰林供 奉”。
• 于是李白 “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 屡称东山”,渐渐表现出来了厌倦情绪。这 时候他经常和贺知章等人在一起喝酒,号为 “酒中八仙”在长安,李白留下了不少饮酒、 醉酒的记录。:“时公已被酒于翰苑中,仍 命高将军扶以登舟,优宠如是。 “白时为贵 门邀约,比至半醉,令制《出师诏》,不草 而成,许中书舍人。”(魏颢《李翰林集 序》)在街市酒肆,他更是“日与饮徒醉于 酒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