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专题三:统一战线论
统战知识理论

统一战线基本理论1、统一战线的涵义统一战线就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
简要地说,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
我们现在讲的统一战线,专指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组织和领导的统一战线。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为了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实现各个时期特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团结本阶级各个阶层和政治派别,并同其他阶级、阶层、政党及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在一定的共同目标下结成的政治联盟。
因此,这个统一战线就是解决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中的自身团结统一和同盟军的问题。
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有三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无产阶级是统一战线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第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第三,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长期战略,贯穿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始终。
3、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的统一战线思想(1)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2)无产阶级必须加强自身的团结统一。
(3)无产阶级在革命进程中要努力同其他可以参加革命的阶级和社会力量结成联盟。
(4)无产阶级政党在统一战线中,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列宁统一战线的基本观点(1)无产阶级要尽最大的努力联合同盟军。
(2)无产阶级要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和建立工农联盟。
(3)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
(4)建立工人阶级统一战线。
(5)建立党与非党的联盟。
(6)实行多党合作。
(7)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政策。
•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1)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大法宝。
(2)建立包括两个联盟在内的占全民族人口绝大多数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3)坚持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4)区分中国资产阶级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不同部分。
中共七大“三论”——统一战线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篇章

广 大官兵 , 在前线流血 战斗 , 中国的工人 、 民、 农 知识 界 、 业 产 界, 在后方努力工作 , 海外华侨输财助 战 , 一切抗 日政党 , 了 除
收稿 日期 : 0 0 l 2 6- 9一 1 0
作者简介 : 张继辉 , , 女 中央社会 主义学 院统一战线理论教研 部、 基础理论 教研室副教授 。
张 继辉
( 中央社会主 义学院 , 北京 10 8 ) 0 0 1
摘 要: 在中共七大上, 毛泽东的《 论联合政府》 明确了我们党要建立的政权是统一战线的政权; 刘少奇的《 论党》
明确 了历史唯 物主义 的群众观点 是党 领导 的统一 战线的理论 基石 ; 周恩来 的《 统一 战线》 论 明确 了我们 党必须时刻
专政 , 建立一个包括 一切抗 日党 派和无党 派 的代表人 物在 内
的举 国一致 的民主的联合 的临时的中央政府。 即统一 战线 的 ”
和雇佣农 民的同意 ; 其次 , 也取 得 了和可能取 得 占中国人 口百 分之八 十 , 即在四亿 五千万 人 口中 占 了三亿六 千万 的农 民阶 级 的同意 ; 又其次 , 也取得 了和可能取 得广大 的城市小 资产阶
级、 民族资产阶级、 开明士绅及其他爱国分子的同意。 中国民 ”
主同盟发表 了“ 要求结束 国 民党一党 专政 和成 立联 合政 府 的
宣言。 “ ” 工人 、 民、 农 文化界 、 学生界 、 教育 界 、 妇女界 、 商界 、 工 公 务人 员乃至一部分军人 的民主运动 , 正在发 展 。所有这 些 , 预示着一 切受压迫阶层的 民主运动 正在逐渐地 向着 同一 的 目 标而汇合起来。 “ ” 一切 阶层 、 党派 和集 团的 民主运 动 , 当有 应
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

统一战线的理论和政策1、什么是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
简而言之,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
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已经进一步发展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
2、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有哪些重要特征?(1)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新的社会阶层不断涌现,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四者联盟”,团结范围进一步扩大,具有空前的广泛性;(2)统一战线坚持求同存异、共同奋斗,紧密团结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以及生活在不同社会制度下的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具有巨大的包容性;(3)统一战线各方面成员在根本利益一致性不断增强的同时,呈现出不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利益要求,选择性、自主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具有鲜明的多样性;(4)统战工作由政治领域拓展到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由大城市拓展到中小城市,由公有制单位拓展到非公有制单位,参与统战工作的部门和组织日益增多,具有显著的社会性。
3、怎样认识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作用?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处于新的历史起点,地位重要,作用重大。
(1)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
(2)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必然要求,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国际环境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
(3)要把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项重要任务,摆到全党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统一战线系列课程

统一战线系列课程摘要:一、统一战线的概念和重要性二、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三、统一战线的主要内容四、统一战线的策略和任务五、统一战线的实践成果和意义正文:统一战线的概念和重要性统一战线,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在共同目标下联合起来,共同进行斗争的一种策略。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等共产党人就提出了建立统一战线的策略。
1924 年,国共两党开始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统一战线不断壮大。
全面抗战爆发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各民族、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统一战线的主要内容统一战线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阶级、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在共同目标下的联合;二是实行民主集中制,保证统一战线的团结和统一。
统一战线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全国各民族、各党派、各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共同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
统一战线的策略和任务统一战线的策略主要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
进步势力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和领导力量,中间势力是统一战线的团结对象,顽固势力是统一战线的斗争对象。
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
统一战线的实践成果和意义统一战线的实践成果丰硕,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通过统一战线的策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
统一战线系列课程

统一战线系列课程摘要:一、统一战线的概念和背景二、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三、统一战线的作用和意义四、统一战线的启示和应用正文:一、统一战线的概念和背景统一战线,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各种不同的政治力量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进行的联合。
在中国历史上,统一战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概念,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和组织统一战线,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二、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统一战线策略的形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20 世纪20 年代。
当时,中国正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时期,各种政治力量都在寻找摆脱国家困境的道路。
1924 年,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共同发起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运动。
在此基础上,1927 年,国共两党共同成立了武汉国民政府。
然而,由于国民党内部的分裂和叛变,国共合作运动最终失败。
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社会各阶层、各政治力量面临着共同的敌人。
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民党等各党派、各族人民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在这一过程中,统一战线策略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完善。
三、统一战线的作用和意义统一战线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首先,统一战线加强了国共两党之间的合作,使抗日力量得到最大限度的联合。
其次,统一战线促使各党派、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共同为抗日事业而奋斗。
最后,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统一战线的启示和应用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首先,统一战线是党的一项基本策略,要善于运用统一战线策略,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其次,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符合国情的政策和策略。
最后,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总之,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形成、发展和作用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党的历史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统一战线思想和政策(讲课稿)

统一战线思想和政策(讲课稿)一、统一战线思想的概念和历史背景统一战线思想是指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团结各个阶级、各个阶层、各个社会团体的一种思想和政策。
它是中国在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原则之一。
统一战线思想的出现与中国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需要密切相关。
中国面临帝国主义侵略、封建压迫和官僚资本主义剥削的严重情况,要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就需要形成广泛的统一战线,汇聚各个阶级、各个社会团体的力量。
二、统一战线思想和政策的基本原则1. 扩大统一战线:以广泛团结为基础,争取各个阶级、各个社会团体的参与和支持,实现真正的大团结、大联合。
2. 团结-批评-团结:坚持用团结的方法对待各个阶级、各个社会团体,兼顾批评与团结,处理好矛盾和分歧。
3.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统一战线要坚决贯彻中国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方向。
4. 突出主题,团结主要力量:统一战线要团结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阵地和主要力量,坚决抵制一切敌对势力。
三、统一战线思想和政策的实践和意义中国领导的统一战线思想和政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它既在革命时期团结各个阶级、各个社会团体共同抗日,又在建设时期团结各个阶层、各个社会团体共同推动改革开放。
统一战线思想和政策的实践使得中国共产人民群众,推动中国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变革。
同时,统一战线思想的实践也充分展示了中国的魅力和领导力,为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综上所述,统一战线思想和政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当前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我们仍然需要坚持和发展统一战线思想,不断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人民的美好生活。
2024版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与政策ppt课件

新时代统一战线新使命
01 02
凝聚共识,服务大局
新时代统一战线要更加注重凝聚共识,引导广大成员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积极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
完善统战工作制度机制,制定完善统一战线各领域政策制 度,推动统战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加强统战工作信息化建设,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 息技术手段,提高统战工作效能和水平。
加强统战干部队伍建设,提升能力素质
选优配强统战干部,把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 强、热爱统战事业的干部选拔到统战工作岗位 上来。
统一战线在党的事业中地位
党的三大法宝之一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途径
通过统一战线,可以广泛团结和联合不同党派、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阶层、不同 群体等各方面力量,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
定义
统一战线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 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 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历史发展
统一战线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 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新时代等不同阶段,其内涵和外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 理论与政策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统一战线基本概念与内涵 • 统一战线基本原则与方针 • 统一战线工作重点与领域 • 统一战线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试论新时期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试论新时期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及其现实意义邓小平统一战线思想,既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的精华,又根据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要求,赋予统一战线以新的内容、新的战略策略理论,对开创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新局面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研究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对于我们新时期开展统战工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标签:邓小平一国两制战略思想一、邓小平关于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的内容1.关于统一战线的性质邓小平科学地阐明了我国社会阶级状况的根本变化,提出新时期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是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关于统一战线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统一战线有其策略性,但更主要的是它的战略性。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是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
3.关于统一战线的任务邓小平提出,随着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共同奋斗,还要为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而共同努力。
4.关于统一战线的对象和范围邓小平指出,新时期统一战线要把一切能够联合的力量都联合起来。
统一战线的范围以宽为宜,宽有利,不是窄有利。
统一战线就是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样范围就宽了。
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也有统一战线。
5.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邓小平根据新时期民主党派的实际状况,指出他们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要发挥他们参政和监督的作用。
他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思想,提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个特点和優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
统一战线理论
——追踪毛泽东思想 学习交友之道
主讲:李幼斌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提纲
一.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 三.统一战线的理论总结
1)要区分敌友; 2)要区分盟友; 3)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4)应该掌握的基本策略; 5)统一战线应该因时因势而变; 6)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统一战线的历史发展 统一战线 时 作用 经验教训 的名称 间
国民革命 统一战线 19241927
1、工农运动与城市小资产阶级革命 相结合,规模空前。 2、国共力量大发展。3、基本打败 了北洋军阀。 1、巩固了工农联盟。2、保护了中 小工商业者,奖励私营经济政策, 团结了下层小资产阶级。3、掀起了 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 1、 全民族大团结,保证了抗战的 胜利。2、发展了人民武装,为解放 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统一战线必要;必须扶持工农运 动;一定要掌握领导权;不可放 弃武装斗争;须警惕资产阶级右 派叛变。 对如何分田、分什么田、如何划 分农村阶级和阶层等都积累了宝 贵的经验; 党内主流意识是左 倾关门主义,使自己成了孤家寡 人。 积累了丰富的国共合作的经验; 形成了一整套统一战线理论。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统一战线的理论总结
1)要区分敌我:
团结多数,打击少数, 区分敌我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统一战线的理论总结
2)要区分盟友(没有区别就没有政策; 政策是党的生命)
①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 即:无产阶级与其他劳动人民之联盟 无产阶级与非劳动人民之联盟
工农民主 统一战线
19271935
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 人民民主 统一战线
19371945 19451949
1、 最大限度地孤立了国民党反动 赢得了农民朋友的信赖,用民族 派,为解放全中国创造了最坚实的 情节争取了广大市民,是中共执 群众基础。2、为新中国民族大团结、 政之基;密切了与民主党派的关 和平建国、多党合作创造了条件。 系;极大地瓦解了对手。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②对盟友的政策也是有区别的
• 依靠的力量 • 团结的力量 • 联合的力量 • 利用的力量
如:中共在长期民主革命时期所形 成的土地革命的总路线:依靠贫雇农, 团结中农,联合富农,孤立打击地主, 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 所有制。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 (争取领导权--至少领导自己) a. 统一是前提 b. 独立是基准
——先奏后斩、先斩后奏、 斩而不奏、不斩不奏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4、统一战线中的基本策略
①对资产阶级的总政策是既联合又斗争 ②策略总方针是发展进步势力,争取 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
进步势力指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中间势力指民族资产阶级、实力派、开明绅士 和农民军队(绿林好汉); 顽固势力主要指反共势力或卖国贼。
作业题
5.请总结中共民主革命时期 关于统一战线的经验及理论 原则。结合你的个性,谈谈 你的学习体会。 6.中共统一战线理论中最具 独创性部分是什么?包括哪 些内容?
中国特色的政党度
1.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1)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是马列 主义的策略原则 2)中国革命的实践要求建立统一战线 必要性:对手异常强大;无产阶级势 力单薄:两者之间存在着大量的中间 带力量 可能性:大资产阶级内部也有矛盾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③与顽固派斗争的基本原则
对顽派 斗争的策略
体现的原则
斗争的特点
有理 有利 有节
自卫原则 胜利原则 休战原则
防御性 局部性 暂时性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5、统一战线应该因时因势而变
在不同历史时期,因革命的 任务、形势不同,统一战线的 阶级阵线和斗争策略亦不同。
6、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 必须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