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语文 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琵琶行并序》ppt课件

________________
预习 检测
于
①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________介__词__,__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________________
链
接
②转徙于江湖间
________介__词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预习 检测
4.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为
①委身为贾人妇
栏
_______动__词__,__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 链
________________
接
②初为《霓裳》后《六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弹奏
______________
预习 检测
8.积累名句
①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别__时__茫__茫__江。浸(白月居易《琵琶行》)
②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③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犹__抱__琵__琶__半_。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栏 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
预习 检测
7.分析句式类型
①初为《霓裳》后《六幺》
省_略__句__,__承__前__省__掉__“__为__”__,__“__初__为__《__霓__裳__》__后__(_为_ )《六幺》”
预习 检测
于
①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________介__词__,__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栏
目
________________
链
接
②转徙于江湖间
________介__词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预习 检测
4.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为
①委身为贾人妇
栏
_______动__词__,__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 链
________________
接
②初为《霓裳》后《六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弹奏
______________
预习 检测
8.积累名句
①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别__时__茫__茫__江。浸(白月居易《琵琶行》)
②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③转轴拨弦三两声,_______犹__抱__琵__琶__半_。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栏 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
预习 检测
7.分析句式类型
①初为《霓裳》后《六幺》
省_略__句__,__承__前__省__掉__“__为__”__,__“__初__为__《__霓__裳__》__后__(_为_ )《六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六课 《琵琶行(并序)》教学课件 (共23张PPT)

并序
胡孺
人子
唐能 解
玄 宗
诵
吟
挽 白 居
琵 琶
长 恨
易 联
篇
曲
解题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 著有《长恨歌》。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 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 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 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 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 变化。
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 不容贤能的黑暗。
小结
《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 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 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 身世感动的故事。表达了诗 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 境。
第三曲
凄凉、悲伤
( 却坐、促弦、转急
虚
凄凄(不似向前声)
无尽 感伤
写 )
满座皆掩泣
以音写声、以人衬声
写作背景
•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 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 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 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 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 《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合作探究:同是天涯沦落人
• 才艺超群:
名扬京都女艺人 才华横溢大诗人
• 无奈离京:
自言本是京城女 我从去年辞帝京
• 落魄失意:
·反差巨大
居无定所商人妇 谪居卧病浔阳城 少年:一曲红绡不知数
老大:门前冷落鞍马稀
昔日:才高位显居京城 如今:谪居浔阳处境艰
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二:叠词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胡孺
人子
唐能 解
玄 宗
诵
吟
挽 白 居
琵 琶
长 恨
易 联
篇
曲
解题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行”是乐曲的意思。白居易还 著有《长恨歌》。
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 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 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 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 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 变化。
二者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 不容贤能的黑暗。
小结
《琵琶行》主要叙述了诗 人与一飘泊江湖的长安歌伎 邂逅相遇,并被其琴声和凄苦 身世感动的故事。表达了诗 人“谪居卧病”中的凄凉心 境。
第三曲
凄凉、悲伤
( 却坐、促弦、转急
虚
凄凄(不似向前声)
无尽 感伤
写 )
满座皆掩泣
以音写声、以人衬声
写作背景
•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 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太子左赞 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 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先被贬 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 《琵琶行》就写于第二年秋天。
合作探究:同是天涯沦落人
• 才艺超群:
名扬京都女艺人 才华横溢大诗人
• 无奈离京:
自言本是京城女 我从去年辞帝京
• 落魄失意:
·反差巨大
居无定所商人妇 谪居卧病浔阳城 少年:一曲红绡不知数
老大:门前冷落鞍马稀
昔日:才高位显居京城 如今:谪居浔阳处境艰
文章的主旨句是什么?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二:叠词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唐代诗歌第六课琵琶行并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新课入门须知]
[知目标]
学习目标
考点提炼
知识 1.掌握作者及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目标 2.鉴赏作者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1.鉴赏诗歌意境
鉴赏诗歌
能力
2.体会诗中的情感,把握人物形象及 的 侧 面 烘
目标
其社会意义
托手法
情感 体会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
目标 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现实
[知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 太原,曾祖父时迁居下邽。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 夫。公元 846 年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他是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他的诗歌题 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提出了“文章合 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
提示:从琵琶女弹琴的动作和音乐中流露出的愁苦 情调来写琵琶女。作者这样写是为下文作铺垫,为琵琶 女自叙身世苦和作者“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叹张本。
6.这段音乐描写被人称为古代音乐描写的典范,作 者在描写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 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物,写出了音乐节奏和旋律 的变化,显示了琵琶女内心情感的起伏。
鉴赏诗歌的侧面烘托手法 知识解读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 像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 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 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本意有关的其他 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侧面烘托就是对事物的 侧面描写,它的艺术效果,可以与渲染媲美。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2)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3)歌.以赠之
[知目标]
学习目标
考点提炼
知识 1.掌握作者及相关文学文化常识
目标 2.鉴赏作者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1.鉴赏诗歌意境
鉴赏诗歌
能力
2.体会诗中的情感,把握人物形象及 的 侧 面 烘
目标
其社会意义
托手法
情感 体会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
目标 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现实
[知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 太原,曾祖父时迁居下邽。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 夫。公元 846 年去世于洛阳,葬于香山。他是唐代伟 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他的诗歌题 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提出了“文章合 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
提示:从琵琶女弹琴的动作和音乐中流露出的愁苦 情调来写琵琶女。作者这样写是为下文作铺垫,为琵琶 女自叙身世苦和作者“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叹张本。
6.这段音乐描写被人称为古代音乐描写的典范,作 者在描写时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提示: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抽象的 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物,写出了音乐节奏和旋律 的变化,显示了琵琶女内心情感的起伏。
鉴赏诗歌的侧面烘托手法 知识解读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 像的轮廓外面涂抹,使物像明显突出。用于诗歌创作, 则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 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本意有关的其他 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侧面烘托就是对事物的 侧面描写,它的艺术效果,可以与渲染媲美。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2)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3)歌.以赠之
高一语文人教新课标必修3课件:第6课 琵琶行 并序(共30张PPT)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 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 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 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 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 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 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 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 长安。
呕哑(ōuyā) 铁骑(qí) 嘲哳(zhāozhā)幽咽(yè)
商贾(gǔ) 衣裳(cháng) 红绡(xiāo) 铁骑(jì)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语言 高山流水遇知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感的因和序在
情
, 故 。正
基 调 。
并 为 全 诗
事 概 况
。
交 代
时 间
文 前 面 ,
定 下
时期
生活特点
前期 仕途一帆风顺,始 (从入仕 终抱着“为民请 到贬江州 命”“兼济天下” 司马以前) 的宗旨。
诗歌特点
以讽喻诗为 主。代表作 品为《卖炭 翁》
后期 是他“独善其身” (即自贬 的时期,揉和儒家 江州司马 “乐天知命”道家
到死) “知足不辱”和佛 家“四大皆空”来 作“明哲保身”的 法宝。悔恨“三十 气太壮,胸中多是 非”。
以闲适诗和 感伤诗为主。 感伤诗: 《长恨歌》 《琵琶行》
闲适诗: 《赋得古原 草送别》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解题
1、 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 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 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 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 体裁。(引:例P39李贺《李凭箜篌 引》)
2、 小序简要地概括了全诗的内容, 交代了写诗的时间、背景、缘由、 动机,并确立了诗歌的主题:同情 琵琶女,控诉社会现实,抒发内心 苦闷、失意之情。
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遭
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
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
2021/4/17
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新
22
人教版必修3
第五诗段: 写琵琶女重新弹奏,诗人为之泪下。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写琵琶女对诗人自述的反应,包含了非常复杂的感情, 有对诗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有得到诗人的同情,受 到尊重的知遇之感,所以满腔激情通过琵琶声自然流 露。
2021/4/17
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并பைடு நூலகம்课件新
16
人教版必修3
2021/4/17
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新
17
人教版必修3
眼前是江水茫茫,无边无际,四周寥落,万籁俱寂, 中天一轮明月,江心倒映一派光辉。人们凭着诗意 的想象,似乎感到这秋凉的夜色中弥漫着音乐的气 氛,这粼粼的波光中荡漾着动人的旋律。这是“以 景衬情”的典范。
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2021/4/17
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1
白居易
2021/4/17
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新
2
人教版必修3
走近作者
白居易(772-846),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出身于一个世守儒业的 小官僚家庭。自幼聪明,苦学文。青年时期因战乱 曾颠沛流离,四处漂泊,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 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 (谏官)。
2021/4/17
高中语文第6课琵琶行并序课件新
13
人教版必修3
第二段: 写琵琶女弹奏琵琶的情景,着重表现琵琶女 的高超技艺和琵琶声所流露的幽愁暗恨。 第一层: 写邀请琵琶女的经过。 第二层:写弹奏琵琶的过程,乐曲旋律的变化: 舒缓流畅---逐渐沉咽----间歇停顿-----激越雄壮。 (全诗描写重点,最精彩的地方)
高中语文第2单元6琵琶行并序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在夜里 摆酒席 看重,轻视 作歌 在梦里
第 4 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明.年.秋 古义:第二年。 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 (2)因.为.长句 古义:“因此作”,是连词“因此”和动词“为”构成两个词。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神态、脸色、姿容。 今义:指色彩。
低眉信.手续续弹(副词,随意、随便) (5)信烟楚涛怀微王茫贪信而.难信.求张(仪副(词动词,的,确相、信确)实)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名词,媒人)
暮去朝来颜色故.(形容词,衰老) (6)故故君岂.垒安以西与一边项璧(伯之形有故.容故欺.词(秦,名邪词(旧名的,词)交往,、原交因情、)缘故)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 ⑤属于侧面描写。 【答案】 C
三、阅读诗歌 3~5 节,回答后面的问题。 5.下面对诗句及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声”借指美妙的音乐。“丝竹”是借代修 辞格,诗人用原来终年听不到的令人心醉的音乐,来衬托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 “耳暂明”的神奇感受。 B.“春江花朝秋月夜”——寥寥七字,其容量极大。它浓缩了春秋两季, 又融进了江花月三景,足见诗人的炼字功夫炉火纯青。
(4)转徙于江湖间。(状语后置句) 译文:在江湖上辗转奔波。 (5)送客湓浦口。(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译文:在湓浦口为朋友送行。 (6)使快弹数曲。(省略句) 译文:让她畅快地弹几支曲子。
[识作者]
[常识·速览]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贞元十六年中进 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太傅等职。 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 通俗。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 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 如《长恨歌》《琵琶行并序》,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 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的主张。现存诗 3 000 多首,有《白氏长庆集》存世。
高中语文 第2单元第7课《琵琶行并序》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想象奇特,形象 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诗人致力于把自 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 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 可感
第二十八页,共33页。
欣赏刘鄂《老残游记·第二回 历山 山下古帝遗踪 明湖湖边美人绝调》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 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 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 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 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 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 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不禁暗暗叫绝。
第二十三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共33页。
《琵琶行》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 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又写道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音乐 是用来抒发感情的。奏曲的能手,能够通过演奏 表达自己的哀愁或欢乐。听曲的行家,也能够 从曲调中领会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倘 若听曲者和奏曲者有同样的心情,那感受会是 很强烈的。白居易真不愧为听曲的行家,于琵 琶未成曲调时已经感到弦声饱含感情,于演奏 的过程中又听出琵琶女有无限心事,于演奏终 结时更听到了弦外之音,听到了于无声处表露的 哀愁。
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 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
第十页,共33页。
回顾全文,拓展主题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 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 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
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第二十八页,共33页。
欣赏刘鄂《老残游记·第二回 历山 山下古帝遗踪 明湖湖边美人绝调》
王小玉便启朱唇,发皓齿,唱了几 句书儿。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 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 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 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 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 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不禁暗暗叫绝。
第二十三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共33页。
《琵琶行》写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 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又写道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音乐 是用来抒发感情的。奏曲的能手,能够通过演奏 表达自己的哀愁或欢乐。听曲的行家,也能够 从曲调中领会到奏曲者的情思,受到感染。倘 若听曲者和奏曲者有同样的心情,那感受会是 很强烈的。白居易真不愧为听曲的行家,于琵 琶未成曲调时已经感到弦声饱含感情,于演奏 的过程中又听出琵琶女有无限心事,于演奏终 结时更听到了弦外之音,听到了于无声处表露的 哀愁。
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 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
第十页,共33页。
回顾全文,拓展主题
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 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在这风清月白 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
音,可见其对歌伎人格尊重的进步思想。二者的遭
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2.6 琵琶行 并序(新人教版必修3)课件

(4)歌.以赠之(名词用作动词) 作歌
自
教 学 资 源 链
主 文
(5)梦.啼妆泪红阑干(名词用作状语) 在夜里
接
本 初 研 究
课 时 作 业
菜单
新课标·语文 必修3
课
堂
晨 读
4.古今异义
互 动
开
探
卷 有
(1)明.年.秋
究
益
素
古义: 第二年 。
材 日
课
积
前
今义:指今年的下一年。
月
自
累
主 导 学
(2)因.为.长句
教 学
古义“:因此作”,是连词“因此”和动词“为”构成。两个词资源
素
材
铮.铮然(zhēnɡ)
日 积
月
贾.人(ɡǔ)
累
教
迁谪.(zhé)
学 资
荻.花(dí)
源 链 接
轻拢.慢捻.(lǒnɡ)(niǎn)
课
六幺.(yāo)
时 作
业
幽咽.(yè)
晨
读
开
卷
有 益
水浆迸.(bènɡ)课源自敛.容(liǎn)前
自 主
红绡.(xiāo)
导
学
银篦.(bì)
自 主
呕.哑.(ōu)(yā)
链 接
文
本 敬佩。
初 研 究
课 时 作 业
菜单
新课标·语文 必修3
二、三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挥手”是弹琴的动作。课堂
晨 读
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
互 动
开
探
卷 是极其铿锵有力的。“客心洗流水”,是说听了蜀僧的琴声,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