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传统文化的继承
文化生活第四课1 传统文化的继承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①传统习俗的继承 (2)文化的继承性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3)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2、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特点)
(2)传统文化的作用 (3)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3、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1)必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原因 (2)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延续性) ③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所以,对待包括“孝”在内的中华传 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认识传统文化的作用
• 积极作用:如果传统文化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
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 消极作用 :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 发展的消极作用。
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4)传统思想 (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
小 结: 形式 传统习俗
传统文化
文学艺术,被称 为民族精神的火 炬。
传统思想
在长期历史中形 成的理论观点、 学术思想和道德 观念。 对今天中国人的 价值观念、生活 方式和中国的发 展道路,具有深 刻的影响。 中华文化中一个 非常重要的组成 部分 “大同”世界 “天下为公”的 社会思想
补充:我们还有哪些 传统习俗?
(2)传 统 建 筑 (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福建 江南
陕北
内蒙古
(3)传统文艺 (文学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传统 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为代表
高密四宝:
茂腔
剪纸
泥塑
4.1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教版必修3)

预习提纲: 1、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2、传统文化的特点
3、传统文化的作用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你应该知道的中国传统文化
茶道
剪纸
你应该知道的中国传统文化
皮影戏
中国结
你应该知道的中国传统文化
京剧
书法
针灸 的 起 源 (远古 时 期 )
针灸医学起源于我国远古时期的石 器时代。砭石是最原始的针刺工具,砭 刺是针刺的萌芽。除砭石外,古代还有 骨针、竹针、陶针的应用,并逐步发展 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至现 代的不锈钢针。 古人在烤火或不慎被火灼伤某些部 位后,反而减轻了病痛,因而得到启示 ,发明了灸法。 拔罐法亦起源于 原始社会,古代称 之为"角法"(古代用兽角做饮具,借燃 火的热力,排除其中的空气,可使其吸 附在皮肤表面以治病,故称"角法"。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继承 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剔除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3、怎么办——具体要求(启示)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 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1)、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2)、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 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 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10、下列属于传统文化的特点的是( )
1)具有民族特色 2)一旦形成永不变 3)具有强大的继承性 4)在本民族有广泛的认同感 A、124 B、234 C、134 √ D、123
11.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的是
√
A、传统习俗 C、传统文艺
B、传统建筑 D、传统思想
4.1传统文化的继承

从孔庙可看出传统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高校校训中的传统文化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大公、全能、创新) 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诚信、朴实、志向、 行动、实践) 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中秋节——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主 题:花好月圆人寿 主要活动:团圆赏月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 《周礼》一书中。 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盛行始于宋朝。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举行 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
1、传统文化的定义
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 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是历史上形成的,打上了历史的烙印; 带有鲜明的民族的色彩,打上了民族的印记; 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鲜活的生命,并渗透在现实生 活的各个领域,广泛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具有相对稳定性,保留着基本特征; 具有继承性。
(4)传统思想的继承
① 含义: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
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等。
② 价值:是中华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 成部分 ③影响: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 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
学以致用: 你知道会徽 蕴涵了哪些 中国的传统 文化吗?
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诚信;体现了中国传统艺 术:印章、篆刻与书法;体现了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色 表达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喜庆、热烈与祥和;张开双臂 意为迎接远方来客,反映了中华民族热情好客的性格。 会徽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色,也融入了新的时代 内涵。
例如 :“忠”是我国古代伦理道德重要的 原则,《左传》中的“临患不忘国,忠也”, 是积极的,对现实生活来说就是财富,应该 提倡; 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封建忠 君思想对现实生活来说是包袱,应该抛弃。
4.1传统文化的继承(仇恒俊)

横向 纵 向 含义
上灯圆子落灯面,正月十五过小年。
传统习俗的继承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带活猴 二月二,龙抬头,吃炒豆,理新头 二月二日春正晓,撑腰相劝啖花糕(苏杭)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炒黄豆。 二月二刮大风,拾干柴,摊煎饼。(邯郸)
思考:你能说说这些传统习俗为什么能够保留至今吗 ? 第一,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 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第二,传统习俗得以保留至今的根本原 因: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习俗符合民族心 理,具有民族性。
乡愁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作为特定历史 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 的精神纽带。台湾海峡之所以会引起两岸同胞 最大的“乡愁”,是因为在我们传统文化的血 脉中,始终涌动着对祖国统一的强烈认同感。 (2)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所在,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维护国 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大原则问题,也是 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因此,缺月重圆 会有时。
(1)传统习俗的继承
第一、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 风尚、礼节和习惯。 第二、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 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传统建筑的继承
你知道淮安民居有什么 特点和文化传统吗 ?
淮安位于苏北腹地,其老城建于东晋年间,经过1500多 年的发展,形成了老城、新城、夹城三城相连的船形的 构制,全国仅有。淮安的民居,在建筑风格上与江南 的民居有着明显的不同。江南的民居,以“粉墙黛瓦” 为特色,色调明快,体态轻盈;淮安的民居则以“青 砖灰瓦”为特点,体现的是古朴、浑厚和庄重的气氛。 在结构上以青砖灰瓦、抬梁硬山、冬瓜梁、莲花托、 梭形柱、方砖铺地为主;在布局上以两至五进为主, 偏房跨院,多户相通;在装饰上以砖雕、石雕及花纹 多样的格扇门窗和楼梯栏杆为主。沿街的民居则以 “上宅下铺”、“前店后坊”的面貌出现,结构上以 两层小楼为主,街面上用条石铺路,条石下面为下水 道,街两头往往竖有牌坊,街中有的还建有过街楼, 形成淮城独有的街市场景。
文化的继承性

3.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 A ) ①理论观点 ②学术思想 ③道德观念 ④文学艺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1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面面观 你知道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 打上了哪些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烙印吗?
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诚信 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印章、篆 刻与书法; 体现了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色表达 着强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着 喜庆、热烈与祥和。 会徽从文学艺术和习俗的角度充分体 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民 族特色。
中华民族灿 中华文化中一 烂文化的重 个非常重要的 要组成部分 组成部分 京剧、武术、 “大同”世界 诗赋、散文、 “天下为公” 书法等 的社会理想
4.1传统文化的继承 1.下面不属于汉族传统习俗的是( C ) ①中秋节赏月 ②泼水节③那达慕大会④元宵节看花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①结构体系独特②艺术造型优美 ③艺术装饰丰富 ④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1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面面观 2、传统文化在今天 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4.1传统文化的继承 1、传统文化面面观 2、传统文化在今天 3、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继承
传 统 文 化
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传统文化中有害的传统风俗
废除
继承传统文化
辩证的批判继承
包括在长期历史 积淀中形成的理 论观点、学术思 想和道德观念 对今天中国人的 价值观念、生活 方式和中国的发 展道路,具有深 刻的影响
含义
影响
传统文化面面观 ppt课件

3、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
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新内涵,这说明传统文化具有( )
有宫廷、民用、 宗教、桥梁、 园林、城市建 筑等,如北京 菊儿胡同
京剧、武术、 诗赋、散文、 书法等
“大同”世界 “天下为公” 的社会理想
二、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1、当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出来
后,马鲜上明就的得民到世族人性的认可,
不管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评价 “一看就知道是中国的”,为 什么?
2、很多的继传承统文性化元素在中
中国各地传统民居福建 陕北源自江南 内蒙古永定土楼
北京四合院
布达拉宫
故宫
激趣导入
传统建筑:中国地传下统看文西化安的重要标志 地上看喀什
③传统文艺的继承
传统文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传统思想的继承
“东方之冠、鼎盛中华、 天下粮仓、富庶百姓” 的文化理念 。
中国馆分为国家馆和 地方馆,一个体现了 “天”的感觉,一个 则表现了“地”,渗 透着“天人合一”的 和谐观。
形式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含义 影响
指在一定社会群 体中约定俗成或 世代相传的风尚、 礼节和习惯
建筑被称为凝固 的艺术
文学艺术, 称为民族精 神的火炬
包括在长期历史 积淀中形成的理 论观点、学术思 想和道德观念
对人们的物质 生活和精神生 活产生持久影 响
在世界建筑史 上写下了光辉 的一页
端午
吃粽子、赛龙舟
中秋
吃月饼、赏月
重阳
登高、赏菊
②传统建筑的继承
你还知道哪些有传 统特色的建筑吗? 试着说说它们的特 点.
4,1传统文化的继承

汉族
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
满族
维吾尔族
蒙古族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
(1)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经过不同的时代仍然会保留着原有的基本 特征,其核心内容是不容易改变的,这说明传统文化 具有相对稳定性
注意: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鲜明民族性
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二十四孝——埋儿奉母
建筑被称 为凝固的 艺术
地位
传统文化 的基本形 式之一
展示中国 传统文化 的重要标 志
传统思想的继承
理论观点、 学术思想和 道德观念, 是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 部分。
传统思想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 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 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 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 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 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 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运大同篇》
京剧
针灸
中国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 年历史。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 腔、京调、京戏、平剧、国剧等称谓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 大徽班进京后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 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 年的融汇,衍变成为京剧
书法
1、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 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 稳定性的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艺:印章、 篆刻与书法
中国的传统习俗:用红 色表达着强烈的生命感 和旺盛的生 命力,代 表着喜庆、热烈与祥和 中国的传统思想:印章 代表了诚信的思想
你知道“会徽”蕴涵了哪 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吗?
4.必修三文化生活传统文化的继承答案

4.1传统文化的继承1-5 DCDBC 6-10CABDB 11-15ADCBA16-20BABDB 21-25BDDDC 26-30CABAA 31-35BCDCD36.(1)影片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影片是一次文化创新,它制作精良,运用了高科技,面向世界,吸取了国外著名导演的先进理念;影片是优秀文化,丰富了精神世界,强化了人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影片制作精良,爱国情感浓烈、反映时代、贴近群众,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影片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综合国力和对实现中国梦的期盼,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2)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加强古籍保护,保护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
②古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加大对珍贵古籍的保护力度,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③加强古籍保护工作,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文化发展责任的主动担当,有利于增强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1传统文化的继承1-5 DCDBC 6-10CABDB 11-15ADCBA16-20BABDB 21-25BDDDC 26-30CABAA 31-35BCDCD36.(1)影片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影片是一次文化创新,它制作精良,运用了高科技,面向世界,吸取了国外著名导演的先进理念;影片是优秀文化,丰富了精神世界,强化了人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影片制作精良,爱国情感浓烈、反映时代、贴近群众,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影片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综合国力和对实现中国梦的期盼,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2)①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加强古籍保护,保护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
②古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加大对珍贵古籍的保护力度,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式 含义
传统习俗
指在一定社会群 体中约定俗成或 世代相传的风尚 、礼节和习惯 对人们的物质 生活和精神生 活产生持久影 响 传统文化的基 本形式之一 元宵节看花灯、吃 汤圆,端午节吃粽 子、赛龙舟,中秋 节赏月吃月饼等
传统建筑
建筑被称为凝 固的艺术
传统文艺Biblioteka 传统思想影响在世界建筑史 上写下了光辉 的一页
含义
影响
地位 例子
• “中秋”一词,始见于西周《周礼 》,但作为节日,它出现于宋代。 按照我国传统历法,农历八月为秋 季之中,故曰“仲秋”,这里的“ 仲”即为居中之意。八月十五,即 居秋季之中,又居“仲秋”之中, 所以称为“中秋节”或“仲秋节” 。因为中秋节和月亮有关,是日又 要求合家团聚,故又有月夕、秋节 、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 节、女儿节、团圆节之称。 • 中秋节,它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 三大传统佳节。两汉时已具雏形, 时在立秋日。唐朝时出现观月、赏 月、饮酒对月等活动。北宋太宗年 间,始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八 月是作物收获季节,庆丰收、贺团 圆,“花好月圆人寿”便成了中秋 节的主题。中秋节全家团圆,月亮 升起时,献月饼、瓜果以祭月,这 一习俗延续至今。
形式 含义
传统习俗
指在一定社会群 体中约定俗成或 世代相传的风尚 、礼节和习惯 对人们的物质 生活和精神生 活产生持久影 响 传统文化的基 本形式之一 元宵节看花灯、吃 汤圆,端午节吃粽 子、赛龙舟,中秋 节赏月吃月饼等
传统建筑
建筑被称为凝 固的艺术
传统文艺
文学艺术, 称为民族精 神的火炬 有悠久的历 史,蕴藏了 丰富的文化 内涵 中华民族灿 烂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京剧、武术 、诗赋、散 文、书法等
地位 例子
展示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 要标志 有宫廷、民用 、宗教、桥梁 、园林、城市 建筑等,如北 京菊儿胡同
(3)传统文艺 (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 画为代表
清明上河图
变 脸
京剧脸谱
抚州采茶戏
• •
抚州采茶戏 旧名“三脚班”、“半班”。清初,抚州诸县连年 灾荒,民多流徙,一部分难民以卖艺为生,将当地流行 的民歌小调与灯采的表演形式相结合,开始脱离灯采表 演,形成独立的“三脚班”,产生了一批单台戏和单台 调。其发祥地就是宜黄、临川、崇仁、乐安四县的交界 地区。 • 抚州采茶戏唱腔,大都来自民歌小调,具有鲜明的地方 色彩。其传统的唱腔是专曲专用的曲牌体腔调,后经发 展创新,已出现大量板腔体唱腔。它的词格一般为上下 对偶的五字句、七字句或者十字句乐段。旋律特征为字 多腔少,简洁明快,每一唱段的行腔与地方语言的音调 结合甚密,似吟似诉,颇具说唱音乐之风格。 •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 ,采茶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产名录。
对今天中国人的 有悠久的历 价值观念、生活 史,蕴藏了 方式和中国的发 丰富的文化 展道路,具有深 内涵 刻的影响 中华民族灿 烂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京剧、武术 、诗赋、散 文、书法等 中华文化中一 个非常重要的 组成部分 “大同”世界 “天下为公” 的社会理想
影响
在世界建筑史 上写下了光辉 的一页
(1)传 统 习 俗 (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 中 华 民 族 的 四 大 传 统 节 日
• 清明节在中国,有上 千年的历史; • 近年来,清明节的兴 盛,宣扬了中国传统 中的孝道伦理; • 强调了亲人间的感情 联系;
• 从一个特定的角度 促进了社会上人文 精神的弘扬。
传统习俗的继承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带活猴 二月二,龙抬头,吃炒豆,理新头
陕北
内蒙古
云南傣族民居
山西平遥古城
北京四合院
客家围拢屋
四合院
• 四合院的建筑格局符合儒家的礼教思想和道家的天 现在的北京城是700多年前的元代开始兴 人合一思想。居住在四合院,人们在满足衣食住行需要 建的。正规的四合院是坐北朝南,由北房、南 的同时,也得到了友谊和信任。院内植树栽花、饲鸟养 房和东西厢房四面围合而成,并由此而得名。 鱼、叠石造景,居住者可分享大自然赐予的一片美好天 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 地。居住在四合院,人与人之间容易产生安全感和归属 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 感,容易形成凝聚力和亲和力,有利于形成和谐气氛。
传统思想
影响
在世界建筑史 上写下了光辉 的一页
地位 例子
展示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 要标志 有宫廷、民用 、宗教、桥梁 、园林、城市 建筑等,如北 京菊儿胡同
(4)传统思想的继承 理论观点、
学术思想和 道德观念, 是传统文化 的重要组成 部分。
儒家学说的最高社会理想是世界大同。比 较系统地描述大同社会的是2500多年前春秋末 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孔子。儒家的重要经典《礼记· 礼远》是 这样描述大同世界的社会景象的“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 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 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 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苏 州 园 林
• 世界独具特色的大型民居建筑——中国“福建土 楼”于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 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
•
• •
土楼的造型酷似天外飞碟,又像是硕大的蘑菇, 结构设计同时具有防御功能,见证了客家人聚族而 居的独特生活方式。每座土楼里生活着来自同一 个家族的成员,人数多达800人。 土楼分布在永定县和南靖县, 曾经是土匪出没的 地区。只有一个出入口,用厚重的木制和金属大门 保护起来,墙上留有射击口,以便抵御强盗。 永定土楼外观呈三角形、五角形或八角形,土楼 的内部采用木制结构,内部设计凸显家族成员之间 相互依存的关系,并契合了中国传统的"风水"理念 。 土楼是客家人主要的身份象征之一,包括已故中 国领导人邓小平和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在内的很 多名人都是客家人。 在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后,中国官方 媒体都强调了土楼"天人合一"和与大自然相协调 的特点,而这些理念正是中国政府大力提倡的。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 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 • • •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讨论:针对传统文化的这些形式分 析他们的含义、影响、地位、事例
形式 传统习俗 传统建筑 传统文艺 传统思想
地位 例子
展示中国传 统文化的重 要标志 有宫廷、民用 、宗教、桥梁 、园林、城市 建筑等,如北 京菊儿胡同
2、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
会徽打上了那些中国传 统文化的烙印?
中国传统艺术——印章、篆 刻、书法 中国传统习俗——红色历来 被认为是中国代表性颜色, 代表喜庆、热烈与祥和等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福娃贝贝—— 灵感来源:中国年画-莲年有余、中国传统鱼纹样、水浪纹 样; 福娃晶晶—— 灵感来源:我国濒危珍稀动物:熊猫、宋代瓷器莲花造型; 福娃欢欢—— 灵感来源:中国传统火纹图案、敦煌壁画中的火焰纹样 ; 福娃迎迎—— 灵感来源: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小藏羚羊; 福娃妮妮—— 灵感来源:北京的传统:燕子、沙燕风筝 。
乐安流坑古村体现了什么样的传统文化 ?
流坑文化是江西文化的缩影。流坑建村之时, 正是江西文化形成、发展的这一重要时期。家庭 血缘文化、儒家礼教文化是流坑文化的主导,发 达的书院文化、鼎盛的科举文化、繁荣的商贸文 化和丰富的乡土文化是流坑文化的主要内容。 • 流坑村始属吉州的永丰县,后属抚州的乐安县, 其文化既有古州庐陵文化的传统,又受抚州临川 文化的熏陶,兼备两州文化之长,形成叠加之势 • 流坑文化是中国聚落环境传统文化的高度体现。 流坑村那融于自然的山村环境,独特别致的村落 布局,典雅古老的建筑群落,完善实用的排水系 统,那精美绝伦的建筑装饰,文情脉脉的匾额楹 联,怡目激思的家藏文物,积厚流广的家庭遗存 ,古朴纯真的民俗风情、多姿多彩的乡土文化 ……无不构成了人与自然高度和谐、自然美与艺 术美相结合相融洽的环境空间,使流坑村成 • 为一座珍贵的历史文化宝库。
(4)传统思想 (传统文化影响的重要体现)
毛泽东说:“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 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毛泽东的话表明了对长期历史积淀中 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道德观念等 传统思想继承的重要性。 这些思想经过几千年发展,是中国文 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人的 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有重大影响。
③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 术。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 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 今约5 000~6 000年左右的黄 河中游仰韶文化时期,已经 创造了文字。我们的汉字, 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 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 隶、楷、行、草,各种形体 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 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 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 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二月二日春正晓,撑腰相劝啖花糕(苏杭) 二月二,龙抬头,家家户户炒黄豆。 二月二刮大风,拾干柴,摊煎饼。(邯郸)
思考:你能说说这些传统习俗为什么能够保留至今吗 ?
第一,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 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历史渊源) 第二,传统习俗得以保留至今的根本原 因:习俗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习俗符 合民族心理,具有民族性。 (现实需要)
传统文化的继承
三大国粹
(京剧)
(国画)
(中医)
思考:从中国风和三大国粹中可以看传统 文化的哪些特点?
三大国粹
(1)①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针剌 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 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 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后来 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 在用的不锈钢针。灸法的起源与火的发现和使用 有着密切关系,当身体有不适时,用火烘烤得以 减轻,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 到针灸。针灸早在公元6世纪就传到了朝鲜、日本 等国,现在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已传 到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