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方言》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从哪些方面进行方言保护”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从哪些方面进行方言保护”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方言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具有长远意艾,如同物种意狡狡上的不可再生性,我们今天仅用短视的眼光看待方言,可能看不到它实在的价值,但如呆因此忽略它,任其消失,则是不可还原的。

方言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第一,方言是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比如湖南花鼓戏,以其特色与影响带给人们独有的艺术享受:第二,我们用传统方式做训诂研究,解释古代文献词狡、句字,需要借助方言;第三,语言的多样性是丰富人类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只有用自己就熟悉的母语,才能精确表达人们心灵最深处黃复杂的情感。

没有乡音,无以慰藉乡愁。

任何一种方言都是一种知识体系,都是特定的族群在特定的地域生活多年之后文化风貌的呈现。

一个多元的社会,应该允许人们用方言来表达情感。

方言能极大增强同一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对社区营造和谐宜居的优良环境有很好的助推力。

在现有的交通通讯、信息化的背景下,方言差异性减少、普通话影响扩大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我们要正确认识这个现实。

考虑到方言的价值,我们希望方言不要以这么快的速度退出社会生;舌,希望方言在更长的时间里能以一定形式得到传承。

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种语言。

因此,我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没必要将方言保存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对立起来,双语双言、多语多言应是社会之常态、社会要逐步养成双语双言.多语多言的状态,并习以为常一一我们在完成不同的社会交际功能.适应不同交际场合时,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

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多言多语应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这实际也是世界大部分地区的常态,中国南方地区多言环境情况较多,尤其像广西这样的地方,一个人往往会说几种方言,比如西南官话S粵语、客家话,有的还会说壮语。

这是百姓自然而然掌握的,并不存在学得多就学不好的情况。

因此,在目前环境之下,城市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以后普通话说不好,要让孩子从小有机会说方言•与普通话同吋接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复习专题练习25:阅读(九)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复习专题练习25:阅读(九)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0-2021学年浙江省宁波市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语文复习专题练习25:阅读(九)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请仔细阅读下面的公交站牌,然后按要求完成练习。

1.比较一下,你就会发现这个公交站牌可能是在麒麟路,或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要从麒麟路去太平洋,应该乘坐________路车,坐______(数字)站地。

3.从麒麟路乘车,________(选择“可以”或者“不可以”)直接去桃花岛,因为___________。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食物“消化时间表”4.王红下午2点要参加学校举行的运动会,赛前不宜吃太饱,不宜吃难消化类的食物,中午吃什么比较合适?()A.猪肉、面包、牛肉B.香蕉、牛肉、鸡蛋C.芋头、猪肉、豆浆D.苹果、牛奶、面包5.李明在睡前有吃东西的习惯,从消化时间看,吃什么比较合适?()A.香蕉B.牛奶C.牛肉D.猪油煎鸡蛋6.张华偏食,爱吃肥肉、香蕉,请给他提些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美林药品说明书,完成练习。

(美林药品名称)商品名:美林(美林性状)美林为橙色混悬液,味甜,有调味剂的芳香。

(美林适应症)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

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

(美林用法用量)口服。

12岁以下小儿用量见下表:(美林不良反应)(1)少数病人可出现恶心、呕吐、胃烧灼感或轻度消化不良、胃肠道溃疡及出血、头晕、耳鸣、视力模糊、嗜睡、下肢水肿或体重骤增。

(2)罕见皮疹、过敏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支气管痉挛等。

(美林注意事项)(1)美林为对症治疗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天,症状不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有下列情况患者慎用:支气管哮喘、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及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及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中有明确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它来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

连续性文本是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文本,例如小说、散文等,非连续文本包括图表、表格、清单等。

当前,图表以越来越高的频率不断地介入我们的生活,这就需要增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机会,在教学中建构适当的教学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一)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一、民间的声音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

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

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

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

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摘自“绍兴E网”论坛,有删改)二、学者的言论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及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及答案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及答案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非连续性文本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中有明确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它来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

连续性文本是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文本,例如小说、散文等,非连续文本包括图表、表格、清单等。

当前,图表以越来越高的频率不断地介入我们的生活,这就需要增加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机会,在教学中建构适当的教学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一)关于“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一、民间的声音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

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

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

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

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摘自“绍兴E网”论坛,有删改)二、学者的言论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

《方言》说明文阅读答案整理

《方言》说明文阅读答案整理

《方言》说明文阅读答案整理《方言》说明文阅读答案方言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有声“胎记”。

所谓乡音难改,它唤起的是乡情与亲情。

方言也是传承本土文化的载体,鲜活地记录着地方特有的历史风俗,承载着人文精神,口耳相传,代代连续。

我在这里整理了《方言》阅读答案,盼望能关心到您。

方言(1)大多数人最早学会的语言,就是方言。

也就是说,使我们能最自如地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语言,是方言。

(2)方言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有声“胎记”。

所谓乡音难改,它唤起的是乡情与亲情。

方言也是传承本土文化的载体,鲜活地记录着地方特有的历史风俗,承载着人文精神,口耳相传,代代连续。

(3)以方言独特的语汇来反映本地的生活,这样的文学往往尤为细腻传神。

胡适在上世纪三十年月就说过:方言的文学所以珍贵,正由于方言最能表现人的神理。

古文里的人物是死人,通俗官话里的人物是做作不自然的活人,方言土语里的人物是自然流露的人。

”他还曾说:“我经常想,假如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是用绍兴土话做的,那篇小说要增加多少生气啊!徐志摩先生的诗里有一篇((一条金色的光痕》,是用硖石的土话作的,在今日的活文学中,要算是最胜利的尝试。

”五四及五四以后的学者对方言和文学语言的看法,也大都与胡适全都。

(4)中华文明自古以来根深咔茂、博大精深,这是由于我们始终生活在多元语言、多样文化中间。

方言是最自然、最本质地表现中国多元文化的根基。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在推广一般话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抵消了方言的话语空间。

各地方言,除了粤方言与闽方言中的闽南次方言外,都在快速地缩小地盘,并且无论在语音、词汇或语法方面都越来越向一般话靠拢,这种现象令人忧虑。

(5)以上海方言为例。

上海话原本是一种相当丰富多彩的地方语言,尤其在近现代,从“自来水”到“电灯泡”,从“公路”到“僻房”,从“出租车”到“麦克风”,上海话制造和引进过大量的词汇。

而现在,上海话中大量生动的俗语、俚语、惯用语等正在被渐渐淘汰,反映本土生活的文学文艺也日渐式微。

“网络语言中的方言来源各异,成分复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网络语言中的方言来源各异,成分复杂”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方言是语言的变体,通常指不同地区的人们特有的讲话习惯。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互和交流时产生的语言,是现代文明的产物。

在互联网普及的大背景下,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或多或少地接触了互联网,所以方言开始慢慢地在网络上出现。

方言进入网络语言的途径主要有四种。

谐音进入。

近些年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交际的需要,网民们利用谐音表义的方式创造出了大量的网络语言。

例如,“胖纸”即“胖子”的谐音词,是对胖子的幽默称呼。

在平翘舌不分的方言区,“胖zi”很容易发音成“胖zhi”,在发现用来称呼较胖的人更为亲切时,受到网民们的欢迎。

再如“集美”,本意指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或集美大学,因为网上一位视频博主带有方言口音,把“姐妹”说成“集美”,所以“集美”现在在网上通常指的是“姐妹”。

填补空位进入。

任何发达的语言都存在着空档缺位,方言作为彰显不同方言区不同文化内涵的语言,国其独特的语音、语法、语汇系统,常常承担起填补语言空位的重任。

例如在语音方面,陕西有一种特色面食,因制作过程中有“biang”“biang”的声音,被当地人称为“biang biang面”,但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却没有“biang”这个音节。

随着大家对这种地方名吃的喜爱,网民们用“biang”填补了音节上的这一空位。

又如在语汇方面,“蒙圈”常用来形容对某些事情犯迷糊、搞不清楚状况的精神状态,在网络语言中填补表示人“晕头转向”“不知所措”这些含义的空位。

丰富词义进入。

词语多数是多义性的,且不同方言之间同样的词语只是在彼此某个义项上等同,还可能存在不同的义项,因此方言在与其他语言接触过程中会出现义项相融的情况,达到丰富词义的效果。

例如:“几点整啊?”“九点整。

”在普通话中这组对话我们认为时间刚好是九点钟,而在东北话中则表示两人相约,因为在东北方言中“整”是一个万能动词。

“整”可以表示“吃喝”,如“整两口”:可以表示“做、弄”,如“这事儿整挺好”。

有关“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阅读答案

有关“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阅读答案

“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阅读答案有关“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阅读答案一、民间的声音关于“绍兴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1 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绍兴本地话。

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绍兴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绍兴本地话,但那种老绍兴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

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

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

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绍兴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方言还能活多久? 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绍兴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毛衰。

”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绍兴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摘自“绍兴E网”论坛,有删改)二、学者的言论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

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

” ——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2.“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程乃珊(著名作家)3.“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 ——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4.“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

方言试题及答案

方言试题及答案

方言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方言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指的是()。

A. 某个地区特定的语言B. 外语和方言的混合体C. 民间歌曲和方言的组合D. 社交场合中特定的用语答案:A2. 江苏方言属于()。

A. 闽南语系B. 粤语系C. 官话系D. 吴语系答案:D3. 下列方言中,属于汉语南方方言的是()。

A. 客家话B. 吴语C. 晋语D. 官话答案:B4. 方言的特点主要包括()。

A. 拼音发音的变异性B. 词汇用法的差异性C. 语法结构的差异性D. 以上都是答案:D5. 方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往往会()。

A. 消失B. 合并C. 演变D. 统一答案:C二、简答题1. 请简述方言的定义及其与普通话的关系。

方言是指在某个地区特定的语言形式,与普通话相对而言。

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是全国人民共同使用的语言形式,而方言则是地方性的语言形式。

普通话有统一的规范,方言则有着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等。

方言和普通话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和影响的关系。

方言在特定的地区有其独有的价值和功能,而普通话则在全国范围内发挥着沟通交流的重要作用。

2. 举例说明方言的存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方言的存在对人们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一个地方的语言特色和文化背景,增强了地方认同感和归属感。

其次,方言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家庭和社区中的日常对话中,方言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意思,增进亲近感。

此外,方言也是乡村文学、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它保留了丰富的民间故事、谚语、歌谣等,丰富了地方的文化底蕴。

三、论述题方言是地区性的语言形式,它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方言正在面临着消失和衰退的风险。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和保护方言呢?首先,我们要意识到方言的重要性和独特价值。

方言是一个地区的语言文化的象征,是地方认同感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观念;只有用自己最熟悉的母语,才能精确表达人们内心最深处、最复杂的情感。

没有乡音,无以慰藉乡愁。

任何一种方言都是一种知识体系,都是特定的族群在特定的地域生活多年之后文化风貌的呈现。

一个多元的社会,应该允许人们用方言来表达情感。

方言能极大增强同一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但也会在人们跨地区交往中造成一些困难。

随着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方言间的差异性减小、普通话影响扩大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考虑到方言的价值,我们希望方言不要以这么快的速度退出社会生活,而是能在更长的时间里以一定形式得到传承。

据统计,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都使用不止一种语言。

因此,我国在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同时,没必要将方言保存保护与普通话推广对立起来,双语双言、多语多言应是社会之常态。

我们在完成不同的社会交际功能、适应不同交际场合时,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进行。

(摘编自姚羽《保护方言与推广普通话并不对立》,2017年5月19日《新华每日电讯》)材料二
最近,重庆市育才中学的4名高中生写下万字论文,探讨重庆方言在青少年中的认知及使用情况,并呼吁关注重庆方言的传承。

这份论文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还获得了由清华大学主办的“登峰杯”全国中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复赛一等奖。

这篇万字论文的主题契合了当今社会人们对方言传承乡愁的期待。

城镇化加速推进,社会流动日益频繁,方言及其对应的方言文化的式微,几乎是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必然代价与表征之一。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保卫方言”的声音、行动近年来屡屡进入公共舆论空间。

不过,仍然存在不同意见的交锋。

如语言学家周有光曾指出的:“大都会比如说纽约,每天进入的人口是1300万,所以大都会不可能通行本地方言,必然有一种共同语,在中国就是普通话。


(摘编自朱昌俊《保护方言是对多元文化的尊重》,2017年第8期《决策探索》)材料三
“学校规定,除了每年开学典礼,其余时间必须讲苏州话。

”苏州评弹学校校长孙惕介绍,标准的吴语发音是评弹表演的基础,可苏州孩子几乎没人能讲好苏州话。

近两年,该校入学考试不得不降低标准,入学之后再继续学习矫正。

江苏省语言学会理事、南通市通州区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陶国良主编了一本录有1.1万条词目、共计66万字的《南通方言词典》。

“写这本书就是想为南通话留下属于它自己的
一部词典。

”陶国良说。

除了南通,南京、苏州、扬州、徐州都有自己的方言字典。

对于这些努力,上海大学博士生导师葛红兵深感认同:“保存一种语言,让这种语言代表的文化、思想、知识,代表的风物人情系统得到呈现、保留和张扬,让这种多样性得到保护,这是艰难的工作,但又是必须要做的工作。

固化和传承,就是最好的保护。


(摘编自沈峥嵘顾星欣付奇《保护方言,用乡音留住乡愁》,2017年5月20日《新
华日报》)材料四
受到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以及城镇化浪潮的冲击,使用方言的人在数量上长期有减无增,方言危机已经开始显现。

怎么办?以笔者个人的看法,虽然当前方言一般不被当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方言保护的问题上,我们其实可以借鉴目前的非遗传承人制度,-上升为国家行动,由国家投入专项的资金和资源来保护方言。

方言和非遗,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之所以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资源保护非遗项目,是因为其中蕴含着精湛的传统技艺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而方言中同样蕴藏着传统文化,只不过非遗是以技能、物品等具体的形式作为载体,而方言是以语言作为载体而已。

(摘编自苑广阔《方言保护可借鉴非遗传承人制度》,2017年5月12日《长沙晚报》)
7. 下列关于方言保护的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将保护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对立起来的做法是不宜提倡的,因为方言和普通话在社会
交际场合能各尽其用。

B. 虽然“保卫方言”已经成为公共舆论话题,但是以语言学家周有光为代表的部分人
士仍然坚持用普通话取代方言。

C. 重庆4名中学生写下呼吁关注重庆方言传承的万字论文并获得大奖,说明关注方言
保护的人群范围在不断扩大。

D. 方言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代表了特定的文化、思想和知识,所以保护方言体现了
一种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文化观。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方言作为地域性的交际工具,虽然在知识层面不成系统,却是特定地域文化风貌的
体现,是当地人寄托乡愁的载体。

B. 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方便了不同地域人们之间进行交流,却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
方言危机,这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C. 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一味反对孩子学习和使用方言,就可能影响到一些以方言为载体
的地方文艺的传承和发扬。

D. 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方言都蕴含着精湛的传统技艺和丰富的传统文化,只是前者以技
能、物品等具体形式为载体,后者以语言为载体。

9. 如何更好地保护方言?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7.B(“但是以语言学家周有光为代表的部分人士仍然坚持用普通话取代方言”有误,选项对周有光的话理解有误,材料二第二段说的是“大都会比如说纽约,每天进入的人口是1300万,所以大都会不可能通行本地方言,必然有一种共同语,在中国就是普通话”,由此可知,周有光的话是针对大都会而言的,并非一概而论,且选项“取代”说法绝对。


8. D(D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方言都蕴含着精湛的传统技艺”错误,材料四第二段中说“方言和非遗,其实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之所以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资源保护非遗项目,是因为其中蕴含着精湛的传统技艺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而方言中同样蕴藏着传统文化”,可见,只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精湛的传统技艺”。


9. (1)正确认识、处理保护方言和推广普通话之间的关系,使双语双言乃至多语多言成为社会常态;(2)利用公共舆论,引导人们包括学生关注、了解、熟悉方言;(3)保护传统地方文艺,编著方言字典,使方言在固化和传承中得到保护;(4)借鉴非遗传承人制度,由国家投入专项资金和资源,将方言保护上升为国家行动。

(每条2分,共6分,三条即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