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合集下载

《匆匆》教案(通用20篇)

《匆匆》教案(通用20篇)

《匆匆》教案(通用20篇)《匆匆》教案 1目标要求:1、了解作者对虚度光阴感到无奈和惋惜,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懂得人生短暂,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和生命的道理。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3、搜集有关时间方面的诗词、格言,拓展延伸,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一、谈话导课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

这是谁的照片?还记这是几年级的照片吗?看看照片,再看看现在的你们?你有什么话要说?学生讨论。

师:是啊,时间过得真快并且一去不复返。

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作家朱自清,也有过你们同样的感慨,并创作了文质兼美的散文《匆匆》。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文章《匆匆》,齐读课题。

二、分析课文1、自由读课文,并且思考你从文章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时间匆匆流去,一去不复返)。

2、时间如流水一般从我们身边匆匆流过,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我们的日子到底去了哪里?(板书:去了哪里?)3、我们集体来交流一下,我们的日子它去哪了?(1)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你体会到什么?(找学生回答)师:八千多个日子,如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同学们你算过八千多个日子大约是多少年吗?可能一时算不出来,老师告诉你是20多年。

为什么在我们看来20年挺长,作者却认为是针尖上的一滴水呢?(在时光的流里,它显得很短暂)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时光的短暂(渺小,转瞬即逝,微不足道)谁来把这短暂的时光给大家读读。

师:作者说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你体会到了什么?没有声音,没有影子是说明作者认为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无声无息等)。

他认为自己的八千个日子是碌碌无为的。

(谁再来读读作者的心声)(2)我们的日子还去哪了?第三段,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时间过得很快。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从哪些词体会到了?学生:跨,飞,溜,日子过的快。

师:在这里作者运用了拟人,把日子写活了师: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及反思范文(8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及反思范文(8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及反思范文(8篇)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及反思范文(8篇)教师常常要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及反思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及反思范文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学习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文,掌握文章的结构,理出文章的线索,学习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了解故宫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増深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了解,懂得故宫是古代中国辉煌艺术成就的见证,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课文按照空间移位来进行介绍的方法,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感悟激发对中国古代辉煌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讴歌。

教学准备:查阅故宫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1、引出话题,激趣导入。

身为洛阳人就从龙门石窟的佛雕艺术价值谈起,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会说出自己对龙门石窟的认识,从而引出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这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古代辉煌艺术的兴趣,为理解故宫的历史价值打下基础。

2、播放课件,展示故宫的辉煌建筑艺术,先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在学生朗读时,要注意指导“重檐屋顶”、“额枋”、“蟠龙”“降龙”等字的读音,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分析结构。

重点分析第1段,了解故宫的历史价值及意义。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一)、欣赏建筑艺术1、自由朗读课文,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故宫景点;2、把这些景点板书在黑板上,并按照顺序标出来,理出文章线索,学习按照空间移位的顺序写作的方法;3、播放教学课件,让学生欣赏故宫中太和殿、乾清宫、御花园等景点的景色。

4、结合课件中所展示的景点对照课文内容找出,并完成以下问题:这座建筑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1)、3、4自然段是略写,重点让学生理出写作顺序;(2)、5、6自然段是详写太和殿,是本课的重点段,要在读中分析、感受。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目标)(27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单元备课(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单元目标)(27页)

第三单元单元概述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人生道路上的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

本单元课文就是围绕“人生感悟”这一专题编排的。

本单元安排了两篇课文和两篇习作例文,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现代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匆匆》,通过细腻委婉的语言,在不断地追问中,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飞逝的无奈和惋惜,渗透着珍惜时间的深切情感。

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记叙了“我”盼着母亲兑现在星期天带“我”出去玩的承诺,详细刻画了“我”由开始盼望中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的焦急无奈,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的心理变化过程。

既表现了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给“我”幼小心灵带来的痛苦,也表现了母亲从早到晚操劳家务的辛劳。

《别了,语文课》讲了“我”由开始“厌恶”语文课到后来因全家移民和张先生的教导而对语文课产生了“喜爱”之情,最后因为知道自己无法再学习语文而“热泪盈眶”,表达了“我”强烈的爱国之情。

《阳光的两种用法》以“老阳儿”为线索,记叙了“冬天,母亲把老阳儿叠在被子里”“夏天,毕大妈把老阳儿煮在水里面”两件趣事,表现了母亲和毕大妈生活的智慧和温暖的心,说明母亲就是照亮和温暖我们生命的阳光,是我们所有幸福和感恩的来源。

1.能正确读写本单元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3.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4.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重点1.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读懂课文内容,从中感悟人生哲理,获得人生的启示。

2.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并不断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说课稿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说课稿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说课稿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说课稿第【1】篇〗一、教材分析《匆匆》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第二课。

本单元主题是引导学生抓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从文本中获得人生启迪。

本课承担的任务是: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从而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即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激起珍惜时间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情感积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比较强。

三、说教学目标本课需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这里我重点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

根据新课标中“语文教学中应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要求,结合学情,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从以下三个维度作了设定。

知识与能力: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学习借鉴作者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读书、参与研讨交流,注重引导学生把读书与思考、读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习借鉴作者的表达方法,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在读书中体会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之情,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

四、说教学理念:本课的教学以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积累、运用为主线,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凸现语言运用”的教学理念。

五、说教法、学法教法:俗话说:教无定法。

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来确定。

《匆匆》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体验深、语言美、情感浓。

鉴于此,在教学中我采取诵读法、联系生活体验法、感悟法等。

学法: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情况,注重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形式诵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体验,把读书与感悟结合起来。

六、说重、难点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体味语言的美,积累语言;难点是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懂得时间的宝贵。

七、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结构,大致可分为范读导入、品味研读、积累运用、激励反思、拓展阅读这几大模块,下面我就具体的实施过程作一个具体的说明:(一)激情范读,确立情感基调课始,向学生简介作者,并告诉学生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作品具有朴实优美、耐人寻味的特点,然后,用声情并茂的范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给学生确立朗读的情感基调。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1文言文两则教学目标: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

3、能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学习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了解孔子的生平资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谈话: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它言简意赅,记录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融知识性、趣味性与哲理性于一体的文言文。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成语导入:“专心致志”这个成语你熟悉吗?谁能讲讲它的意思。

“专心致志”这个成语源自《孟子?告子》中的一篇文言文──《学弈》。

(板书:学弈)介绍孟子资料: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他肯定人性本来是善的,都具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

提出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论点。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3、释题:“弈”指什么?“学弈”又是什么意思呢?(“弈”,本来专指下围棋,“学弈”就是学下围棋。

现在的“对弈”,就是下棋的意思,但不限于下围棋。

)4、引导学生就课题质疑,及时归纳整理并板书:⑴谁学下棋?⑵怎么学下棋?⑶学得结果怎么样?⑷《学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5、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学弈》这个故事?二、初读课文,读通句子1、教师范读课文,努力做到读得有声有色,流畅自如(最好能背诵)。

从而感染学生,激发其诵读兴趣。

2、读后学生评价,及时归纳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一是读的速度要慢,二是停顿要得当。

《匆匆》教案

《匆匆》教案

《匆匆》教案《匆匆》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篇课文中的新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

过程与方法: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学习作者在课文中运用的比喻、排比、拟人等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在课文中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从课文中得出珍惜时间的感悟,对自己怎样才能不虚度光阴进行思考。

四、教材分析:《匆匆》是选自人教版课本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课文。

这个单元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住重点句段。

联系生活实际,在平凡的小事中受到启发,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

体会作者表达感悟的不同方法,并试着在习作中运用。

五、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很好的完成自学的内容。

在对写作手法的运用方面,如:比喻、排比等也有了一定了解,所以在这方面的学习也不算困难。

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生活的阅历尚浅,对时间的流逝没有直观或深刻的感受,要理解作者在课文中表达的对时间流逝的感伤和无奈还比较困难,需要老师的帮助和引导。

六、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七、教学工具:《匆匆》flash字幕朗读作品、课文重点内容的课件、黑板板书。

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又和大家见面了,老师觉得时间过得真快,从昨天给大家上课到今天好像只过了两三个小时,真是犹如白驹过隙,不知道同学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觉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这节课要讲《匆匆》这篇课文吧!老师上节课也给同学们布置了预习任务。

现在,老师就要对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做一个检查,你们准备好接受我的挑战了吗?(同学们都说准备好了,那我们就开始吧!)1.我的第一个问题是我们这一单元有哪几篇课文?《文言文两则》、《匆匆》、《桃花心木》、《顶碗少年》、《手指》2.老师的第二个问题是这个单元对同学们学习课文有哪些要求?(看到同学们一脸茫然,看来大家都不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8课《匆匆》第二课时优质课教案设计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8课《匆匆》第二课时优质课教案设计
(3)课件出示句子:太阳他有脚啊, 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引导学生去体会, 没有脚的太阳, 是怎样挪动呢?从而让学生回答出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体会作者的心情。
师小结: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时间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一句则以略带自责的口吻表明自己糊里糊涂地过着日子。
(4)课件出示句子和问题:“洗手的时候, 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 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 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这句话作者描写了几个生活细节?有什么作用?
师问:这个比喻好在哪里?
小组讨论, 组内交流。
师小结:这个独特的比喻, 使无形的时间有了鲜明的形象, 使我们好像看到了时间如同烟雾飘渺在眼前, 而瞬间又被微风吹散了, 被初阳蒸融了的景象。
(10)课件出示句子: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引导学生理解“游丝样”和“痕迹”的意思。(可以想让学生大胆发言, 说出自己的理解, 老师再做总结)
(5)课件出示句子: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 伸出手遮挽时, 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 天黑时, 我躺在床上, 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 从我脚边飞走了。
师问: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引导学生体会红色字体“伶伶俐俐”“跨过”“飞走”, 从这三个词中感受作者用的修辞手法。
指生回答:拟人。
师小结:“伶伶俐俐”“跨”“飞”这些词赋予了时间以人的灵性, 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时间犹如天真的孩子既可爱又顽皮。
(2)课件出示:去的尽管去了, 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 又怎样地匆匆呢?
师:这句话用了什么句式?
引导学生从“怎样”和“呢”, 来回答用了什么句式。
生举手回答:设问句式。
师解释:设问句的特点是有问有答, 答案自在问句中。所以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是在来去中时间匆匆地就流逝了。

《匆匆》说课稿(部编版《匆匆》说课稿)

《匆匆》说课稿(部编版《匆匆》说课稿)

《匆匆》说课稿(部编版《匆匆》说课稿)《匆匆》说课稿(部编版《匆匆》说课稿)1一.说教材《匆匆》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课文阅读训练的重点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要求学生在读懂、读通课文的基础上,体会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课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紧紧围绕“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的思想感情。

文章多处利用各种修辞和大量的叠词,语言优美,读来轻巧、婉转,适合朗读背诵。

二.说教学目标1.会写“藏、挪”等6个字,正确读写“空虚、叹息”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懂得“匆匆”的含义,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时间的稍纵即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体会、揣摩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是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1.朗读感悟法。

文章语言清新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因此“美读”是本课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办法。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实践。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更不必过多的讲解分析,最主要让学生多读,同时教师要巧妙地借助课件,借助对学生读书的评价,帮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领悟,使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鲜明形象,引起学生对课文中描述的事物与情景的关注,入境入情,推动学生自悟自得,受到美的熏陶。

2.质疑问难法。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课堂教学中,利用恰当的手段,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能激发浓厚的思考兴趣和创新思维。

3.重点词句品悟法。

让学生充分读课文,找出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有关片段和句子,指导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领悟这些语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感情的。

四.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时光匆匆创设情境:①老师默站一分钟,问现在大约过了多长时间?②你们算算从出生到现在走过了多少日子?让学生形象感知时间的流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匆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课前准备
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匆匆》flsh字幕朗读作品,课文重点句子的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问题引入,整体理解
1.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
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

二、感悟道理,感受情感
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
1.说感受,从这些句子中读出了什么?
2.指导朗读。

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方式把这些句子蕴含的情感读出来。

(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几个问句)
3.师:作者用排比的方法突出了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用一连串的追问表达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它的无奈和对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恋。

请你反复读两遍,细细品味作者的情感。

4.有感情齐读本段。

◇出示句子:“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1.读句子,思考:为什么会“头涔涔,泪潸潸”?我算着“八千多个日子”从我的手中溜走会想些什么?这个词隐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溜”字你体会到什么?
3.作者把什么比作“针尖上一滴水”?
4.指导朗读:过去的日子无声无息地走了,作者有着无限感慨之情。

让我们读出这种感慨和留恋。

把重点的词读慢一点,重一点。

◇出示句子“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1.读句子,说说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
2.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日子”是怎样在自己毫不注意时消逝的?
3.有感情地读这段话,体会作者对时光的留恋和光阴消逝时的伤感。

4.你能仿照这样的写法,再写上几句吗?(在时候,时光又溜走了。


◇出示句子“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1.指名读句子,体会作者感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写话练习:
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我能做____________, 我能做______________, 我还能_____________。

过去的日子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 被__________。

3.这一段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师:作者再次用轻烟,薄雾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作者一种淡淡的郁闷和伤感。

反复吟读第三四自然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体会,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在时光面前的困惑、难过,无奈与最后在时光不复返中的觉醒。

除了刚才我们体会的句子以外,这篇文章还有许多的妙处呢?我们再来朗读全文,再仔细品味一下作者对匆匆而逝的时光而发出的感叹!
三、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

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

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
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拓宽学习,加深感受
1.推荐阅读:朱自清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文章,《朱自清散文选》中还有《踪迹》,《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等文章都很值得我们去读。

2.同学们,时光匆匆而逝,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未来的时日,我们该如何珍惜呢?让我们来感悟一下吧,课件出示: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人应当赶紧地,充分地生活,因为意外的疾病或悲惨的事故随时都可以突然结束他的生命。

(选自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五、课外作业,内化感受
写一篇读后感,课下与同学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