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辅导 淡之美

合集下载

淡之美

淡之美
淡之美(李国文)
教学目标:
1、感悟文中不同方面的“淡之美”,了解作者其人和为人处世
2、掌握本文从具体到抽象逐层深入分析的特点
3、领悟“淡之美”的哲理,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
教学重点:
领悟“淡之美”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难点:
何帮助学生提升为人处世的平和心态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引导法
课时安排:
3.学生讨论,各抒己见谈体会。
作者说:“持浓烈人生哲学者,自然是积极主义了;但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消极主义。”您更倾向于哪种人生哲学?请阐述您的看法。
五、拓展训练,学以致用
1.学生自己谈谈在生活中、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学习了本文之后,对于一直存在的困惑是否有了新的看法。(最好能让学生讲学习本文之前和之后的想法的对比谈出来。
③作者为了突出“淡之美”,用了“工笔画与水墨画”和“咖啡与茶”两组对比,请分别说出各自突出了“淡之美”的哪些主要特征。
2.从富含哲理的句子,理解作者要表达的主旨:
①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②尤其落到自己头上,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③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2.教师讲解。
教师既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现实生活,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解释;也可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阐释这一思想的来源;还可结合中国古人的一些例子进行阐释,如诸葛亮“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人生追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超脱,苏轼的“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的豁达淡然等。
四、指导阅读,领会文章主旨,让学生展开讨论
由于学生阅历尚浅,所以对人生淡美境界和禅境的理解会比较困难,建议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处理:

淡之美李国文的阅读材料

淡之美李国文的阅读材料

淡之美李国文的阅读材料淡之美李国文的阅读材料①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②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从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

如果浓妆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了。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③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

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自然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④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⑤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

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

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

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

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没画出来,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⑥西方的油画,多浓重,每一种色彩,都惟恐不突出地表现自己,而中国的水墨画,则以淡见长,能省一笔,决不赘语,所谓惜墨如金者也。

⑦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⑧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

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

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

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

⑨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

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⑩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高三评论作文:淡之美

高三评论作文:淡之美

淡之美本文是高中关于高三评论作文的淡之美,欢迎阅读。

舞台上的明星们,大多是各领风骚三五年,自知的,急流勇退;不自知的,直挣扎到被甩出局。

结果常常是,不管你是自行隐退还是被甩出局,无论你曾经如何大红大紫,大多时候都是桃花依旧、物是人非,有谁会莫望莫失?在众明星追逐名成利就的过程中,少不了勾心斗角,最后还不是一场虚空?调色盘把百味搅匀后,出来的是淡。

山珍海味吃多了才知道一碗豆腐的清甜,因此我觉得平平淡淡才是真。

由此来对照我们生活中常常碰到的事,诸如:说了不得体的话、被人误会、遭遇尴尬,都大可不必耿耿于怀,你的不堪与烦恼,往往不过是杯弓蛇影的猜疑和自恋而已。

把觉得烦心的事搁置一会儿再面对,可能事情不会有刚才想象得那么糟糕。

对待人生,我们也该有淡化的胸襟,不过分看中名利。

照古鉴今,淡是从痛苦中解脱的催化剂。

苏东坡在黄州的夜市喝点酒,碰到一身刺青的壮汉,那个人就把他打倒在地说:“什么东西,你敢碰我!”然而倒在地上的苏东坡忽然笑起来,回家写了封信给好友马梦得说:自喜渐不为人所知。

”当锐气渐渐磨平,他喜欢上了平淡的生活。

这对他的文学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以前因为整个生命被现实的目的性绑住了,以至于被下放的时候,才可以回到自我,写出《赤壁赋》这样的千古美文。

过着不亦乐乎的农家生活的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达了他闲适自得的情感。

少年时的意气风发在垂暮之年已被淡然一笑带过。

时尚耀眼的服饰,雍容华贵的珠宝,位高权重的地位,充斥着不计其数的人的心,为了得到它们而不择手段,费尽心机地铤而走险。

一杯清茶、一件麻衣,它们虽然平淡却又真实,甘于满足与此的人很少,当然人有追求物质需求的权利,毫无追求的人只会变得行尸走肉,但我想说的是不要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

在金钱、地位的争夺战中免不了牺牲自己的一些宝贵的东西,最终是伤痕累累而且还是靠踩住别人来垫高自己,不顾及家人的感受,出卖与朋友间的友谊,你忍心吗?你舍得吗?或许淡化一切,生活才能更幸福。

淡之美—关于淡泊与淡定面对生活的高中生材料作文_议论文

淡之美—关于淡泊与淡定面对生活的高中生材料作文_议论文

淡之美—关于淡泊与淡定面对生活的高中生材料作文何为浓,又何为淡呢?就画而言,西方油彩画浓,中国水墨画为淡。

而我则更爱水墨之淡。

生活要多彩,但生活更要淡然。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昔者姜子牙垂钓于碧溪之上,诸葛亮隐逸于草庐之中,他们淡了名利,静了心神,虽后来在历史上留下那么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他们始终是淡然的。

淡然不是单调,淡泊的是心头的欲望,淡泊的是世俗的眼光。

我始终是不喜欢李世民的。

他心头的欲,无法淡泊,即使史书称他杀兄逼父是不得已,但他心头若无称皇之心,又何至于此?对于权势,对于名利,为何要看如此之重?甚至为此可以手足相残、父子反目?若是淡泊了,是否还会有如此之多的贪官?淡也是淡定,生活需要淡定。

古人云:“泰山崩于前而不改其色。

”口角之争,蜚短流长,皆因缺少淡定。

一言不和便心存间隙,心中怀恨,更甚者拳脚相向,闹出官司。

不少学生因为一时口角之争打得头破血流,皆因冲动,不够淡定。

即使做不到泰山崩不改其色,至少不要让自己冲动,令自己因一时之失而后悔终身。

淡是一种浓到了极致的美。

浓到极致了,过尽千帆了,便也就淡了。

其实许多事都是可以看淡的。

仓央嘉措说,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不是闲事。

每当你一个人静静回想往事,将自己的心淡下,才发现从前有如此多让人追悔的事,还有那么多难以挽回的事。

这时你可以想,当那时你并不冲动,淡然理智面对,是否还有那么多悔恨、那么多遗憾。

世间事,除了生死,还有什么看不淡,得到了也终会失去,淡然了也就没有可以伤心的。

但又有几人可以淡然?我们身在红尘又如何看破红尘事?就如中国水墨画,而今的我们,再也找不回那份淡然之美。

淡之美—关于浓与淡及平凡的美丽与伟大的高中生材料作文_议论文

淡之美—关于浓与淡及平凡的美丽与伟大的高中生材料作文_议论文

淡之美—关于浓与淡及平凡的美丽与伟大的高中生材料作文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里,我们看到的也许都是鲜花的娇艳与美丽,可是若没有绿叶的衬托,怎会有鲜花的美呢?与之相同,我们也许只会看到各种伟人的重大成就、重大发明,又有多少人看到了虽然生活在社会底层,却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呢?其实,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默默付出却不求回报的人。

像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奔波劳累,他们何曾向我们诉过一声苦,相反地却是笑着对我们说没事。

像我们的老师,每天精心备课,耐心解答我们的疑问,一点一滴地教给我们知识,陪我们一起奋战高三,有时甚至为了我们连家里的一些事都顾不上。

他们又何曾埋怨过,何曾要过任何回报?还有我们的朋友,他清楚地知道你的喜好和性格,在你失落的时候鼓励你,在你高兴的时候陪你一起笑,分享你的喜怒哀乐。

这些默默付出的爱,在我们看来也许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这是一种“淡之美”,它虽不像“浓之美”那么强烈、激情,但它会让人感觉十分温暖、自在和温馨,淡也有它的美丽。

我们一定都知道“感动中国人物”(应改为:“感动中国”人物),他们在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之前,都是默默地努力,默默地付出,坚持在自己的岗位,竭尽所能做好本职工作。

而在我们眼里或许看到的都是他们的重大成就,都认为他们的事迹十分伟大,令人钦佩,但我们看到的只是他们的“浓”的一面,而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淡”之美。

他们原本只是想着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认为自己所做的只不过是些小事,只是默默地付出,也许从未想过回报,恰恰是因为这默默付出的淡淡的美丽才成就了他们的浓之美。

淡,并不意味着它的不足,付出的不够,而是意味着它的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淡是美丽的,正因为有了淡,才有了浓。

默默地付出是一种淡之美,它带给人温暖、舒适和温馨。

默默付出的人是可爱的,他们的默默付出是美丽的,虽是淡淡的,但淡也不失为一种美丽,就把它叫做“淡之美”吧!。

淡之美

淡之美

南屏晚钟
双峰插云
淡之美——自然之美
简单而耐人思索
寥寥数笔 营造意境
淡之美——墨韵之境
淡 而 韵 味 犹 存
茶 视觉: 近乎透明 咖啡 酽黑如漆 苦香无比 饮者彻夜不眠 对比 强烈的
味觉: 感官怡悦
感觉: 心胸熨帖 清淡的
淡之美——韵味之美



走近作者
得之淡然,失之坦然, 争之必然,顺其自然。
从容 自如 审慎 恬淡
心态如景,人生就会如画。



淡之美——人生之境
求淡之美,不亦乐乎!
淡美的人生
至美境界



淡之美——人生之境
淡之美——散文三美
作业:
必做:《生活中的 之美》
选做:阅读李国文经典作品 《大雅村言》 《冬天里的春天》 《中国文人的活法》
语言美、结构美、主旨美
品 文 章
天然,似春雨,润地无声
美在天然
对比
淡之美——自然之美
美 在 自 然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 湖 十 景
三潭印月 平湖秋月
水光山色 晴好雨奇
自然美景
苏堤春晓 断桥残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花港观鱼
柳浪闻莺
曲院风荷
雷峰夕照
文眼: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妆容 自然
风景
简单而耐人思索 水墨画
淡而有韵味 茶
淡之美——文章主旨
一撮山间茶、一瓢清泉水、 一把紫泥壶 ——一壶清香茶 中国茶道融合了儒、道、佛诸家的精华 “禅茶一味,道在茶中行”。
自然
质朴

淡之美2021

淡之美2021
急趋
而不——,自如而不——窘,迫 审慎而不——狷躁, 恬淡而不——凡庸,也未始不是又一种的——积极。
感情观,名利观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欲壑难填,身心俱疲
小结
为了诠释“淡之美”,作者开宗明义提出 观点,接着由淡妆女孩的美谈起,渐次写到自 然西湖的淡美,水墨画的淡美,茶的淡美,进 而上升到对人生和禅理层面淡美境界的阐述, 在浓与淡的对比中,自然表明作者的态度,人 生在世应淡泊名利,对得失成败淡然处之。
1、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_____
2、找出文章的关键过渡句。~~~~
3、禅,给人一种空灵玄妙的意境,而作者认为 禅其实就是一个——字。
任 务
浓淡对比——淡之美

女性美 风景美 绘画美 清茶美
自然纯净 天然淡雅 简约含蓄 怡悦熨帖
生活观
读片段(15),悟深意
消极主义
执恬淡生活观者,也不能说是--——。从容


揣摩、品味语句

1、 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明确:中国水墨画是一种省略
的艺术,简约含蓄,给欣赏者提供 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留下了充分思 考的余地,具有更持久的审美效果。
2、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作用:承上启下 作者并没有否定浓烈的人生哲学, 只是自己更倾向于恬无限大,或争名于朝, 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 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 摇过市。
分析:运用排比修辞,充分抨击了那 些个人欲望膨胀者追名逐利的各种丑 恶嘴脸,以及作者的鄙夷否定态度。
欣赏并仿写句子:
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 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 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

高中命题作文“浓与淡”写作指导(含例文3篇)

高中命题作文“浓与淡”写作指导(含例文3篇)

高中命题作文“浓与淡”写作指导(含例文3篇)【题目】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在一张宣纸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

苏东坡写西湖,也曾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

浓和淡,都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

请以“浓之美”或“淡之美”或“浓与淡”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1、解题、选题、析题解题:关于“浓之美”“淡之美”,没有审题障碍。

考生可选“浓之美”,也可选“淡之美”,题目就是主旨,简洁明了,只要围绕题目构思组材即可。

选题:就“浓之美”“淡之美”相比较而言,选“淡之美”更容易入手,有更多的材料可共选择。

因为从我国传统审美理念来看,“淡”比“浓”更适合人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追求,更有一种认同感。

“清水出芙蓉”是淡雅的美,水仙散发的馨,淡淡的,悠远而绵长;女子淡妆比浓妆更为显出品位;国画中素淡的人物或山水时隐时现,留着大片的空白,无数的想象在方寸间孕育,更有艺术的美感;君子之交淡如水,淡而醇,更符合中国人的处世之道;清淡的茶香,比之浓浓的咖啡,更为国人青睐……如此看来,还是以选“淡之美”为题,更便于考生发挥,也就更容易出现佳作。

这也说明如果考试题,有多种选择,考生应避难就易,合理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题目,以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信心十足地构思行文。

当然,如果考生对“浓”感兴趣,也有充足的材料,写起来能自圆其说,避开与众人的撞车,以老到圆熟的表达,举重若轻,或许更能脱颖而出,赢得高分。

在这适合“艺高胆大”的考生。

问题是选择“浓与淡”这一话题的同学,其解题就复杂得多,因为这是关系型话题,与“冷与热”“浅与深”“曲与直”“走与停”等等话题一样,都需要好好梳理两个概念的关系。

这类话题的审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弄不好会偏题、跑题。

所谓关系型话题,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语或短语并列组成而成的一种话题形式,具体操作的过程中的必须兼顾话题构成的各要素,清楚地点明其间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材料作文辅导
2009-06-06 13:57:06|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在一张宣纸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

苏东坡写西湖,也曾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

浓和淡,都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两者,因人而异,是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

请以“浓之美”或“淡之美”或“浓与淡”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
1、解题、选题、析题。

解题:
关于“浓之美”“淡之美”,没有审题障碍。

考生可选“浓之美”,也可选“淡之美”,题目就是文章主旨,简洁明了,只要围绕题目构思组材即可。

选题:
就“浓之美”“淡之美”相比较而言,选“淡之美”更容易入手,有更多的材料可共选择。

因为从我国传统审美理念来看,“淡”比“浓”更适合人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追求,更有一种认同感。

“清水出芙蓉”是淡雅的美,水仙散发的馨,淡淡的,悠远而绵长;
女子淡妆比浓妆更为显出品位;
国画中素淡的人物或山水时隐时现,留着大片的空白,无数的想象在方寸间孕育,更有艺术的美感;
君子之交淡如水,淡而醇,更符合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清淡的茶香,比之浓浓的咖啡,更为国人青睐……
如此看来,还是以选“淡之美”为题,更便于考生发挥,也就更容易出现佳作。

这也说明如果考试作文题,有多种选择,考生应避难就易,合理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题目,以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信心十足地构思行文。

当然,如果考生对“浓”感兴趣,也有充足的材料,写起来能自圆其说,避开与众人的撞车,以老到圆熟的表达,举重若轻,或许更能脱颖而出,赢得高分。

在这适合“艺高胆大”的考生。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从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

如果浓妆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了。

其实,浓妆加上艳抹,这四个字本身,已经多少带有一丝贬义。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物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妆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

虽然苏东坡时代的西湖,并不是现在这种样子的,但真正欣赏西湖的游客,对那些大红大绿的,人工雕琢的,车水马龙的浓丽景色,未必多么感兴趣。

水墨画,就是深得淡之美的一种艺术。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

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

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

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

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

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帖,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浓是一种生存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

我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

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


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禅,说到底,其实,就是一个淡字。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
淡之韵,淡之美
满天五彩的云霞让人心驰神往,风清云淡的天空也令人沉醉。

看惯了浓妆艳抹的时尚,听惯了都市音乐的喧闹,品惯了烈酒咖啡的浓香,过惯了卿卿我我的浓情蜜意,是否应该用一种淡淡的心情去回望世间种种,去细细品味那淡淡的韵味与美丽。

淡是一种自然的风景。

早春时节,远山朦胧,溪水潺潺,杨柳依依,小草泛绿,一抹微蓝斜过天际,淡淡的如水墨画一样的自然美景尽收眼底。

滤去浮华的色彩,沉淀清澄的底蕴,我们流连忘返于至真至美的山水间......
淡是一种纯净的感觉。

“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在醉与醒的边缘,似乎早已忘记了生活中还有清水淡茶的纯净。

当浓味近乎麻木了敏锐的嗅觉和味觉,一壶清香的毛尖或龙井,泛着淡淡的香气,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确实使人觉得清爽惬意。

那一刻,纯净的不只是一壶清茶,还有我们的心灵。

淡是一种从容的心态。

对物质财富的占有和获取,对名声地位的渴望和追求,对得和失、成和败的关注,对于凡夫俗子来说,似乎是与生俱来。

然而这种疲于奔命的生活方式,失去自我的心理状态,最终让人浮澡不安甚至于崩溃。

其实,对功名利禄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人就可以洒脱些,轻松些,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也许我们需要的就是要用一种简单从容的心态去审视这个世界,去审视我们自己,用一种淡然的心境去解读这个世界和未来。

淡是一种情怀。

人生情意不外乎三种:血浓于水的亲情,热烈似火的爱情和温暖如春的友情。

无论是亲人、恋人还是友人,我们都似乎在渴望着亲密的关系,深深的思念,久久的牵挂和朝夕相处的快乐。

然而,也许就是这种浓意深情有时很脆弱,甚至经不得一点风浪。

若果真如此,情重伤害愈重。

记起一句古语:“君子之交淡如水”,这份情意肯定是百分之百的淡了,也正是我们能象水一样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情感反而会更融洽些,更持久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