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作文写作方法之立意分析与写作指导(学生版)
千古文章意为本——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开头句
关键词句
对话句 结语句
例1、有人问巴西球王贝利:你最满意的进 球是哪一个,贝利答道:下一个。
这“下一个”三字掷地有声,既体现出永不满 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 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抓住了这个 关键,审题到这样的程度,立意与命题还能成为问 题吗?
立意:永不满足 再接再厉
立意: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例3、野兔是一种十分狡猾的动物,缺乏经验的猎手 很难捕获到它们。但是一到下雪天,野兔的末日就 到了。因为野兔从来不敢走没有自己脚印的路,当 它从窝中出来觅食时,它总是小心翼翼的,一有风 吹草动就会逃之夭夭。但走过一段路后,如果是安 全的,它返回时也会按照原路。猎人就是根据野兔 的这一特性,只要找到野兔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 然后设一个机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收获猎物了。 兔子的致命缺点就是太相信自己走过的路了。 立意: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不断变化的世界
从蜗牛角度:贪图安逸享乐必酿成苦果;越是看似不堪一 击的对手,越是不可掉以轻心。 从萤火虫角度:某些短处,有时恰是成功的利器。
学以致用
◆训练题7
鲜花感谢细雨:“是你把我滋润得这般俊俏, 这般美丽。” 细雨说道:“要感谢还得感谢春风妈妈,是 她让我这样做的。” 多么动听的语言,多么和谐的春天,只有经 历过严冬的人,才能感受到这景象的可爱。
上面材料的主旨是赞美荆棘鸟以顽强的精神唱 出最美的生命之歌。
从材料中的议论部分可这样立意: ①最美好的东西需要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 ②以生命作为代价,开出美丽的生命之花,也 是对生命的一种爱。
2、以果溯因法(因果分析法)——任 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 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 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 有效的方法。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_(上课用)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位大学生,在校花销吃紧,写信向在乡 下种地的父亲要钱。信只有三个字——“爸:钱。 儿‛这封三字信传开以后,人们议论纷纷。请 以这位大学生同学的身份就此给他写一封信。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 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 袭。
审题立意法二:抓关键句法
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所以, 有些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 角度的突破口。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 【审题立意】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 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 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这 美丽的珍珠”。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 种题型往往只有一个立意) —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
【典型引路】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陕西高考作文题)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也只 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将这种鱼放到大水池中,两个月就 可以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有极强好奇心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的环境总是 充满兴趣,不断体验,从而躲避危险,发现食物,顽强地生 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随机挑选出一些学生作为‚最有前 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 了更大的期望,八个月后,他们的成绩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发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
的痛苦。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另一只蚌怀着骄傲 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 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 只蚌的谈话。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 健康的。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 珠。”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四个方法(二)一元多维-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写作指导大课堂

材料作文是指材料作文是提供与作文有关的材料、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按照提示和要求进行写作的命题方式。
在《(一)技巧指导》中已经精要地总结了材料作文的常见失误和审题方法。
这里便不赘述。
而材料作文的分类非常多样,有按内容分类的,有按类型的,有按形式的,这里按照关键词个数分类,可以分为一元二元三元等等,这里主要探讨一元多维的审题立意方法。
一、一元多维的含义“元”,元素;“维”,维度。
元素指的是材料中的关键词,有几个关键词就是几元。
维度指的是材料中的层次关系/维度层面,一般有几个层次关系/维度层面,就设置几个分论点(主体段),解读材料对我们文章结构的确立有很重要的作用。
2023年新课标高考I 卷就是这种一元多维型作文。
二、一元多维的审题1.抓取关键找出材料的中心句,并确定关键词。
2.分析关系划分材料层次,揭示材料围绕关键词阐述的维度层面/层次关系。
3.多个角度在基于材料的解读上,可以根据材料任务的要求,进行合理的联想与延申。
4.整体把握确定材料给出的前提/条件、或者情境,整体把握材料,不要片面抓取某个点。
三、例题示范(湖北腾云联盟8月开学考)“严肃”与“乐观”两个词看起来毫无关联,但“严肃的乐观主义”却是哲学领域一道重要命题。
“严肃的乐观主义”,是诠释人们面对艰难生活时的精神底色。
很多人在承认人生“荒谬”的同时,也在尽力而为地创造“对我而言”的意义和价值体系,并为自己的自由选择承担责任。
这,就是“严肃的乐观主义”。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任务一:技巧点拨1.抓取关键(1)材料的关键词是什么?严肃与乐观并列结构二元❌严肃的乐观主义偏正结构一元✔点拨:关键词,其实就是关键词语,意思就是对事物重要的部分,在一段时间内,能对事物起决定性作用。
其实就是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反复说明,反复阐述的,与主题有关的词语。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作文教案)2

新材料作文的快速审题立意一、学习《高中作文教程》015——022页的“材料作快速文审立意”。
二、注意新材料作文的特点、审题立意的原则及审题立意的思维方法。
特点:多义性、开放性、启发性、选择性原则: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思维方法: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所涉及的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所涉及的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化实为虚,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5、注意情感倾向。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情感倾向,此时,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三、审题立意例析:例1:(2013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材料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支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
几天后,他们回到原地,想看看蝴蝶在不在,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了。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的内容,具体内容:新材料作文写作始于对材料的审读,审题准确,立意则水到渠成,审题不准或偏题,则造成立意偏颇,对新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立意的素材演练非常必要。
下面学习啦我为大家分享的是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新材料作文写作始于对材料的审读,审题准确,立意则水到渠成,审题不准或偏题,则造成立意偏颇,对新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立意的素材演练非常必要。
下面学习啦我为大家分享的是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的详细内容,供大家参考!技巧一、审题时应关注五点①审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满分70分。
文章不少于800字。
②审材料。
材料式命题的材料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寓言类(包括寓言故事、寓言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文字)、名言类(包括名人之名言、领导之名言等以说理为目的的警言类文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生活的表述性文字)。
③审导思。
这些文字引导你思考的方向。
如"有网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
""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含意。
"④审题核。
题核,指命题的核心部分,它一般要明确题目或话题,如"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你支持那个观点?请认真思考"。
退一步要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示"等指导立意取向的文字。
⑤审要求。
如"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技巧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新题型:根据要求,自选材料。
2.打破思维定势,沉着镇定审题。
3.熟练掌握“由果溯因法”,破解看似难审的作文题。
二、教学方法:1.诵读法2.案例分析法。
3.小组合作探究法。
三、教学课时:(1课时)四、教学过程老师导入:同学们,上课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懂不懂我?如果不懂我,你们会不会喜欢我?同理,如果你写作的时候不懂命题者的出题意思,没有审准题意,你写出来的文章,评委会不会喜欢?所以,写作时准确地审题立意是写好作文获取高分的关键,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一)作文回放,总结反思。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
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
《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来到现场,分享自己的人生故事并倾情演绎来自朗读者文学顾问团精心挑选的经典美文,最终节目将会呈现出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
假如你是《朗读者》的朗读嘉宾,你会朗读哪一段文字?请结合个人成长,或情感体验,或背景故事,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1.本次作文得分情况统计:参考人数:65人平均分:24分(满分60分)及格人数:22人(其中42-48分2人;36-41分20人)不及格人数:43人(其中30-35分共13人;20-29分共8人;20分以下共22人)2.本次作文如此低分的原因:陷入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思维定势,没有读懂作文要求,导致审题立意错误:审题立意正确的只有24人(其中22人及格),审题立意错误的达到41人。
(1)误以为是叫你朗读作文题目中对《朗读者》这个节目进行说明的两段文字中的其中一段(共10人)。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材料一-高中议论文写作方法与技巧讲解课堂(教师版+学生版)

【教师版】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材料(一)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短视频的内容有个性、有趣味,易于生成、便于转发和传播,让人们在创造和分享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享受。
短视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传播障碍,人们就算听不懂短视频中戏曲的唱念,也可以通过画面,感受理解戏曲所传达的情感。
从青少年角度看,沉迷短视频不仅浪费时间,更严重的是威胁身体健康。
一些低俗、恶搞、做作、浮夸的短视频甚至误导着青少年的价值取向。
请以“短视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由材料加话题组成。
话题是“短视频”,而围绕“短视频”给出两段材料,第一段介绍短视频的优点,侧重短视频的正面意义;第二段从青少年角度介绍短视频对于青少年可能造成的危害,侧重谈短视频的负面影响。
一正一反,体现思辨色彩。
行文构思上,可以由现象导入,如当下短视频的火爆情况,接着分析“短视频”火爆的意义,结合相关事例指出其正面价值,然后列举反面事例进行正反对比,同时指出面对“短视频”的火爆,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
立意:1.过度娱乐化的“短视频”走不长远。
2.“短视频”也可以承担文化传播任务。
3.“短视频”也可以高大上。
4.“短视频”,想说爱你不容易。
5. “短视频”要有正确的打开方式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2020年以来,中国多地出现多轮疫情。
一方有难,八方来援,各地纷纷捐献物资,前往疫情地区支援。
与此同时,几乎每一轮重大的疫情都会产生“地域黑”。
某地被指把病毒传遍全国,某地的人被指“就知道吃喝玩乐”,某地被讽“每轮疫情都不缺席,就是不长记性”等。
“地域黑”本质上是一种歧视和偏见,某种意义上堪称一种“社会病毒”,同样需要人们共同抵御和清除。
针对这种现象,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02之怎样抓关键句(学生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02之怎样抓关键句(学生版)近10年来,高考主要是以新材料作文为主,审题难度有所下降,但是依然及其重要。
材料作文为考生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立意角度,但也给考生审题带来了一定困难。
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作文比较实用的审题立意方法,主要有由果溯因法、分层次法,提炼中心法,求同存异法,理解寓意法,关键词句法等,今天这里我们要重点学习的是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怎样去抓关键句一、关键词句审题法的内涵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和命题者的意图。
在材料作文的中,关键词句常常是作者论述的核心话题,也是我们立意的着力点。
关键句是材料最核心的句子,往往蕴含者作者的出题意图,是我们最主要的审题立意方向。
关键词,是材料中最紧要的核心概念,是最能体现实质内容的词语。
关键词语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清思路和准确表达。
近几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难度整体趋势是降低的,大多时候有明显的关键词句,或者明确告诉学生以什么为主题去写一篇作文,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
“关键词”或“关键句”类的考题是直接给出一组关键词或关键句,让考生任意选择几个词作文,重点是让所选关键词间“形成有机的关联”,或要求对所给诗句必须“合理引用”,这里所强调的“有机关联”与引用的“合理”重在检测考生厘定关键词内涵、建立关键词间逻辑关联等深层次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建构能力,直接对应“将无序的、杂陈的关键词语进行有序化”。
关键词句是材料作文的核心,抓住核心,自然也就抓住了审题立意的核心。
二、怎样抓关键句(一)、【抓议论评价性语句】新型材料作文往往会有议论评价性语句,这种句子要特别注意,多是总领句,或者总结句,往往就是关键句,且包含关键词,特别是事例性的、现象性的和故事性的材料作文,在叙述完之后,往往就一句议论评价性的句子。
议论评论性语句或是命题者对材料的评论,或是材料中的人物对相关情况的评论,这些评议性语句是材料的关键句,它往往就是“文眼”所在,具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抓住这些关键性语句就有了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材料作文写作方法之立意分析与写作指导(学案)常熟市王淦昌中学周学清2013年11月5号一、课题导入比较: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1、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
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如下图所示:本质: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形式: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2、新材料作文与其他题型的区别新材料作文:只要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在中心角度立意与在非中心角度立意,都视为符合题意。
旧材料作文:也可以多角度立意,但是其立意有非常明确的指向,只能是材料的核心内涵的扩展和延伸。
新材料作文的出发点是。
话题作文:要在话题的范围内自选文体,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通过自己对材料的选择、思考,提炼出与总话题相关的属于自己独特认识的主题来。
话题作文的出发点是。
命题作文:在命题的范围内作文,文章的内容要与题目的内在意蕴吻合。
命题作文的出发点是。
审题就是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材料,以求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确定下笔的角度及感情抒发的基调,明确写作方式和方法的过程。
新材料作文审题三原则1.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所以,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二、温习知识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切入点:1、从入手,2、从入手,3、从入手,4、从入手,5、从入手,6、从入手。
三、典型引路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06年全国高考题)。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俯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过程分析本材料的“主角”是。
提问1:材料告诉我们什么事件?回答:提问2:“牧羊人”如何评价“乌鸦”的行为?回答:情感倾向:分析:乌鸦之所以被捉,是因为它据此立意:1、2、提问3:“孩子”如何评价“乌鸦”的行为?回答:提问4:为何如此评价?回答:乌鸦: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情感倾向:一般立意:☆最佳立意:教师点拨新材料作文的关键,是看懂材料,选好写作角度。
具体步骤如下:1、2、3、4、四、文题展示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人有一张出色的由黑檀木制成的弓。
他用这张弓射的又远又准,因此珍惜它。
有一次,他仔细观察它时,说道:“你稍微有些笨重!外观毫不出色,真可惜!——不过这是可以补救的!”他思忖:“我去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一些图画。
”于是他请艺术家在弓上雕了一幅完整的行猎图。
“还有什么比一幅行猎图更适合这张弓的呢!”这个人充满了喜悦,“你正应配有这种装饰,我亲爱的弓!”一面说着,他就试了试。
他拉紧了弓,弓却断了。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自定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分析1、弓:出色的、又远又准——猎人:2、弓的外观:毫不出色、稍微笨重——猎人:3、的初衷——的结果由物及事、人进行深入分析弓为什么会断?原因在于猎人完全根据个人喜好、过分看中了弓的外表。
因此:①;②;③。
素材链接1、2、3、五、学生作文立意举例且作分析(请学生逐一分析立意是否合适,并说明原因)1、苛求与失去2、找准自己的位置3、主观与客观协调4、完美也要适度5、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6、真实最美7、物尽其能8、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其中最佳立意为六、写作指导提问:如何防止出现作文中“油水分离”现象?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文章“说服人”的目标或“感动人”的目标?请看本次我班学生作文中的几段文字,希望对同学们写作有所帮助。
提示:请同学们画出与材料相关的文字,并琢磨事理与材料性结合的好处。
1、如何结合材料进入分析(一)一张檀木弓,本来射得又远又准,可带着对外观的失落请最优秀的艺术家在弓上雕出了一幅绝美的《行猎图》时,弓却被拉断了。
大概是猎人有着过分追求完美的心吧!殊不知完美也要适度,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
(杨莉)爱,是一个充满美好的字,但假如不能把握好爱的分寸,那么,爱就会变成一把双刃,就像那位猎人,因太爱惜弓而导致了弓的折断,好意的结果,却与他的初衷相悖。
(王晓阳)2、如何结合材料进入分析(二)“大自然创造了我们,然后把模子打碎了。
”人人拥有不同的本色,不要苛求,保持生命本色就好。
弓的外观虽不出色,略有些笨重,但它不是用来欣赏的,它是实实在在的,用来打猎的,猎人装饰它,结果让它背离了自己真正的价值。
(毛培)良弓虽然笨重,却能百步穿杨,若苛求其外表只能减弱其发射力,甚至弦折弓断,得不偿失。
因此,苛求有时意味着失去,不要苛求,充分发挥作用即可。
(朱玲钰)3、如何紧扣材料深入议论(一)追求生命的本色并不是如材料中猎人对弓画上行猎图。
过度的装饰只会让弓丧失自己的功能,成为一块烂木头。
追求生命的本色,应发扬“弓射得又远又准”功能,而不是华美的修饰。
这样,我们才会像苏伟贞、泰勒一样成为“出色的弓”而不是如于丹、刘铁男一般,成为“断了的弓”。
(张弛斌)4、如何紧扣材料深入议论(二)良弓虽然笨重,却能百步穿杨,若苛求其外表只能减弱其发射力,甚至弦折弓断,得不偿失。
因此,苛求有时意味着失去,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方是良策。
(陈昱衡)自然本是和和谐谐,而这拉弓人却忽视这一点,只去追求表面的华丽,而与愿望违背,失去真爱。
(王怡婷)5、如何紧扣材料深化结尾(一)正如弓主人的初衷是为了让弓更加完美,但没想到最后却给弓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家长们应从弓主人那里吸引教训,免得遗憾终身。
(严文彬)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猎人或许为那破碎的弓至今仍在悔恨,可我们却要以此为鉴,不可追“华”弃“实”。
(马志豪)6、如何紧扣材料深化结尾(二)永远不要做那张华而不实的雕花的弓,虽然我们可能有些笨重,不好看,但我们坚韧、实用,能把人生之箭射得又远又准。
(周玲玲)材料中的猎人,不懂得怎样去欣赏弓,弓能射远射准就好,结实耐用是弓的本色,何必苛求外观之美呢?因此,你我切忌追求华而不实。
做一个踏实的人,务实地做好每件事,这不就是最平凡的真实之美吗?(陈昱衡)★7、记叙文中如何做到“形似神似”浓妆艳抹不如素面朝天,你长得再帅也比不上你的才能,大公司需要的是技术人才而不是花瓶,你这把良弓如果过多地雕饰就只会断裂。
(金晓秋)我就是那把弓,而妈妈您就像那个猎人,您是因为爱才让我放弃学画,而我不能够失去画画。
妈妈,不要让您的爱对我造成伤害。
(王瑜茜)七、拓展引申文字类材料作文,我们该如何审题立意呢?请学生回答文字类材料作文的基本审题步骤: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
其中最关键的是:八、巩固训练阅读下面材料,确定立意后写个作文提纲,200字左右。
一个六岁的孩子,放学回家后,拿起刀子就要切苹果。
只见他让苹果横躺下,一边是花蒂,一边是果把,刀子放在中间。
刚要切,爸爸赶忙喊到:“切错了!切错!”话音刚落,苹果早已被切开,儿子拿起一半给爸爸看,喊到:“爸爸快看,好漂亮的一颗五角星!”只见苹果的横断面上,果核的轮廓组成了规则的五角星。
分析:由果溯因法第一步:从结果入手;第二步:找出原因(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第三步:组句:原因作主语﹢谓语﹢结果作宾语结果:原因:组句:附:学生习作展示1完美也要有适度常熟市王淦昌中学高三(7)范盈莹古人云:“力至劲则衰,思至详则漏。
”世间本无尽善尽美,过分苛求只会徒增一份疲惫,因为完美也需要适度。
且说曾经看不见山藏古寺,识不出庐山真面目,猜不透犹抱琵琶半遮面,闻不到踏花归去马蹄香,这些本是极美之物,但文人仅用方寸之笔尽显了天地之宽,他们并没有将每件事物都描绘得淋漓尽致,因为他们懂得留有分寸,不失其事物本身最真实的特色,所以我们才能领略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学韵味,此处无声胜有声的音乐造诣。
再说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然而这个颇有争议的女强人死后,却留下一块无字碑,千百年来引得人们纷纷猜测,哪一个才是她真实的想法,一切都无从考证。
但毫无疑问的是,武则天想留给人们的还有什么比一块干干净净的石头更好呢!如果说这是刻意为之,那么武则天就不愧是一位洞察人性的政治家;如果说这是这是偶然造成的,那么她更是上天的宠儿了。
倘若这是一块记满武则天平生事迹的高碑,赞扬她丰功的大碑,我们或许不再敬佩她,而是认为她是个自大狂妄的小妇人,可幸的是,近乎完美的武则天把握了一个度,于是成为了名垂青史的女王。
古人尚且如此,然而21世纪的我们早已习惯背着沉重的书包奔走在水泥钢筋所建筑的城镇之间,把精致看做一种奢侈,陶醉于巧妙的安排和周详的规划之间,急功近利地想要做好每件事,却往往带来相反效果。
有些人为了养家糊口四处奔波,为了升职晋级阿谀奉承,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不择手段,即使有一天拥有了人人羡慕的生活,得到了众人之上的地位,那又如何?就像李双江之子——李天一,四岁当选进入国家幼儿申奥形象大使,8岁练得一手好书法,12岁与父亲同台演出,本是星光无限,前途无量,而如今却只能身陷囹圄。
这,恐怕,只能怪上天给予李天一的完美超出了他所能承受的范围。
就像那本是由黒木制成的绝世好弓,在最优秀的艺术家雕刻后只能是一把断弓,一把废弓,猎人要求过度完美,导致木弓本身遭到了破坏,所以它断了。
我们人也是如此,凡事均要求过度是不科学的,也是不明智的,学会准确而恰当地选择和判断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完美且适度,去实现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价值。
本文长处:本文需升格之处:附:学生习作展示2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常熟市王淦昌中学高三(7)陆杰炜“阿哲,妈妈回来了!看看我都给你带了什么惊喜回来了。
”随着一叠《新华字典》那么厚的考卷放到了满是参考书和试卷的桌子上,王哲勉强地抬起了头,眼里看到的是考卷,耳朵里听到的是桌子不堪重负的“吱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