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材料作文写作指导..
高一语文作文单元作文指导

六、开头和结尾
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那么什么样的栖居才算是真正的诗意地栖居的呢?有人认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诗意地栖居……而我认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心系天下的栖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意地栖居。(点明中心论点)
【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海德格尔说:“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怎样才是诗意地栖居?这值得我们思考。有人认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巴”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诗意地栖居,有人认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诗意地栖居。对于以上看法,你更赞赏哪种方式的诗意地栖居呢?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800字。
《劳动最光荣——任务型情境化写作》PPT
心系天下的诗意的栖居是一种为国为民的人生态度。
心系天下的诗意栖居是一种推己及人的伟大人格。
心系天下的诗意栖居是一种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
四、润色分论点并写论据
分论点1:心系天下的诗意的栖居是一种为国为民的人生态度。古往今来,许多有作为的“官”,都以关心百姓的疾苦为己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郑板桥的“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从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到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都充分说明心无百姓莫为官。为官一任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抓实做细事关人民切身利益的每项工作,为国为民谋福利,才能赢得青史留句,才能配得上诗意的栖居。
高一语文作文写作指导_写作指导

高一语文作文写作指导_写作指导一、立意求深法所谓立意求深法,就是以小见大法。
就是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发掘出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主题,做到“借一叶而知秋,以目尽传精神”。
如朱自清的《背影》,父亲为儿子买桔子这事可谓小,但作者能从中道出“父爱”这一感人的主题。
而《平民总统孙中山》一文的作者马庚存,也就是通过记叙孙中山先生日常生活的六件小事,赞扬了孙中山先生身体力行做人民的公仆这一伟大而优秀的品行。
再如:《一件小事》可以通过身边、周围发生的一件小事,反映改革春风给人们思想观念、物质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从而达到歌颂“改革开放”这一大主题的目的。
二、描写引入法描写人物和景物来开头,这种方法就是描写引入法。
描写人物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对人物的肖像、服饰、神态、等进行描写,以达到人物在读者面前树立一个鲜明形象的效果,描写引入法中还有一种是以描写景物来开头,也就是在文章的开头对故事情节所处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必要的描写,以起到交代背景、渲染气氛突出中心的作用。
三、引用成语成语言简意丰,引用贴切,可使行文准确、生动。
如《批评与自我批评》一文中引用成语“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说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积极作用,引用成语“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来阐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根本原则。
这些成语在毛泽东的笔下似乎信手拈来,但又恰到好处,既给人一种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的感受,又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又如说奉献精神可用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说高风亮节可用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诚实信用可用成语“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说内容空乏“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四、采用“对于。
来说”的句式,进行纵横拓展,使说理更具普适性要深入论述一个问题,往往要考虑到问题涉及的诸多方面,借助“对于。
来说”的句式,就可以进行多方面纵横拓展论述,从而使所讲的道理更加全面,更具有普适性。
请看一篇题为《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的作文片段:对于常人来说,一粒沙子就是沙子,而在诗人的眼里,一粒沙子可以弥漫整个世界,一粒水珠在诗人的眼里便折射出整个世界。
高一语文作文写作技巧与方法

高一语文作文写作技巧与方法高一是学生们步入高中阶段的重要时期,语文作文也逐渐变得更加重要。
良好的写作技巧和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一语文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提升写作水平。
一、明确写作目的和写作对象在开始写作之前,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即想要通过作文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或者情感。
同时,学生还需要明确自己的写作对象,即面向的读者是谁。
明确写作目的和写作对象有助于学生选取适合的话题和掌握合适的写作风格。
二、合理组织文章结构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包括引子、对托、正文和结尾等部分。
引子部分用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对托部分用来承上启下,正文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内容,结尾部分用来总结观点并给读者留下思考。
在组织文章结构时,学生可以采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因果顺序等不同的写作方法,使文章结构更为清晰。
三、恰当选择词汇和句式在写作中,学生需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丰富的词汇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而多样化的句式可以使文章更加丰富多样。
除了常用的词汇和句式外,学生还可以适度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提升文章的表达力。
四、注意段落分隔和过渡一篇好的作文应该有良好的段落分隔和过渡。
学生在写作时需要每个段落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并在段落之间进行合理过渡。
段落之间的过渡可以通过使用过渡词或者短语来实现,如“首先”、“其次”、“因此”等。
良好的段落分隔和过渡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清晰,逻辑更加连贯。
五、注重细节描写和修饰性语言的运用细节描写和修饰性语言的运用可以使作文更加生动、形象。
学生在写作时应该注重描写细节,如事物的外貌、声音、香味等,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
同时,学生还可以使用一些修饰词和修饰句来增添文章的色彩,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六、勤于修改和润色写作并非一蹴而就,学生在写作完成后应该勤于修改和润色。
2023年高一语文第一单元作文“青春情怀”导写及范文

2023年高一语文第一单元作文“青春情怀”导写及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毛主席的《沁园春·长沙》,抒发了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了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
闻一多的《红烛》化用“蜡烛”这一古典意象,写出了青春时期的困惑,赞美了“烧烛成灰”点亮世界的青年人的奉献精神。
《峨日朵雪峰之侧》营造了凝重而壮美的氛围,展现了勃发的青春和强劲的生命力。
《哦,香雪》展现了当“青春”遭遇“远方的世界”时,年轻人所迸发出的心理波澜,折射出山村生活的新变化。
班级计划举行部编本新教材读书会,主题为“青春情怀”,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请你从以上四则材料中有机选择2-3则,结合课本内容和自身经历,谈谈你心目中青春如何度过。
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700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道多材料组合式的材料作文题,紧扣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内容。
《沁园春•长沙》,抒发了青年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
《红烛》借“蜡烛”赞扬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表达年轻一代的心声。
《峨日朵雪峰之侧》营造了凝重而壮美的氛围,展现了青春之时卑微却强劲的生命力。
《哦,香雪》展现了当“青春”遭遇“远方的世界”时,年轻人所迸发出的用知识改变贫穷、落后,走出封闭的美好愿望。
参考立意1青春不荒芜,价值无限量2绽放青春光芒,实现青春价值3青春逢盛世,跨越正当时4点燃青春之火,绽放青春之花5以青春之我,逐华夏之阳6以奋斗为楫,扬青春风帆以青春之我,书意气风发梁启超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因此,当代青年要不畏艰难,砥砺前行,以自信、自立、自强的姿态,度过自己的青春,抒发自己的青春情怀.以青春之我,构建青春之蓝图。
《哦,香雪》中的主人公香雪,虽处在台儿沟这种偏远落后的地带,却也无法阻挡内心对知识的渴望,对远方世界"的向往,迸发出自己的青春活力.作为当代新青年,我们要学会用知识武装自己,正如培根所说:"知识就是力量."我们更应付诸行动,展现出勃发的青春和强劲的生命力,正如《峨日朵雪峰之侧》所描绘的那样,青春之年华,不是回首望时的碌碌无为,更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虚度光阴,而是以小我成就大我,为中国梦而奋斗的流金岁月.以青春之我,壮大青春之民族。
高一作文写作指导: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件23张

二、学习方法,指导写作
11
方法四:梳理思路,确定结构。
把自己的观点变为文章,要有明确的思路,也就是要对全文进行总体设计。这个总体 设计的前提,是认真分析和研究文章中所要阐述的观点和材料,弄清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 系,这个材料与那个材料之间的联系,然后形成一个合乎逻辑的思路,进而合理安排文章 的论证结构。 ➢ 高考满分作文《说“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科学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上的重
三、阅读佳作,模仿借鉴
1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传说在一个叫金井的地方,有一户临河的人家,一到枯水期就来一个南方人租
住房屋,这个人究竟是来干什么的谁也不知道。直到这个南方人年纪大了,也是
最后一趟来此户人家时才告诉房东一个秘密:他来此是取金子的,金子就在门前
河道里那块巨石上天然形成的小孔里,在枯水后才能取。将来他不来了,就由房
一、回顾课本,总结方法
4
任务二:模仿下表中对《师说》的梳理,根据对应课文的内容,完成下表。
课文
师说
劝学
齐桓晋文之事 烛之武退秦师 总结
中心 古之学者必 学不可以已
论点 有师。
保民而王
若亡郑而有益于 明确 君,敢以烦执事。 简洁
针对 问题
师道之不传 也久也。
终日而思不 如须臾之所
学。
欲辟土地,朝 秦楚,莅中原 而抚四夷。
想。②要练就过硬的本领技能。③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习方法,指导写作
13
方法四:梳理思路,确定结构。
❖ 层进式论证结构:在论证过程中,围绕中心论点逐步展开,各层次间层层深入、步步推 进,使论证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这就是纵向层进式论证结构。采用这种论证结 构,可由小到大、由浅入深设置分论点,但分论点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台阶式” 的一层比一层高;也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结构,围绕“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维展开。需要注意的是,运用这种结构方式时,并非 平均使用笔墨,应根据中心表达需要,灵活确定论述侧重点。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 《心音共鸣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作文指导 导学提纲 Word版含答案.doc

美文欣赏1、走过春的田野,趟过夏的激流,来到秋天就是安静祥和的世界。
秋天,虽没有玫瑰的芳香,却有秋菊的淡雅,没有繁花似锦,却有硕果累累。
秋天,没有夏日的激情,却有浪漫的温情,没有春的奔放,却有收获的喜悦。
清风落叶舞秋韵,枝头硕果醉秋容。
秋天是甘美的酒,秋天是壮丽的诗,秋天是动人的歌。
2、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储蓄的过程,在奋斗的时候储存了希望;在耕耘的时候储存了一粒种子;在旅行的时候储存了风景;在微笑的时候储存了快乐。
聪明的人善于储蓄,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学会储蓄每一个闪光的瞬间,然后用它们酿成一杯美好的回忆,在四季的变幻与交替之间,散发浓香,珍藏一生!3、春天来了,我要把心灵放回萦绕柔肠的远方。
让心灵长出北归大雁的翅膀,乘着吹动彩云的熏风,捧着湿润江南的霡霂,唱着荡漾晨舟的渔歌,沾着充盈夜窗的芬芳,回到久别的家乡。
我翻开解冻的泥土,挖出埋藏在这里的梦,让她沐浴灿烂的阳光,期待她慢慢长出枝蔓,结下向往已久的真爱的果实。
4、好好享受生活吧,每个人都是幸福的。
人生山一程,水一程,轻握一份懂得,将牵挂折叠,将幸福尽收,带着明媚,温暖前行,只要心是温润的,再遥远的路也会走的安然,回眸处,愿阳光时时明媚,愿生活处处晴好。
5、漂然月色,时光随风远逝,悄然又到雨季,花,依旧美;心,依旧静。
月的柔情,夜懂;心的清澈,雨懂;你的深情,我懂。
人生没有绝美,曾经习惯漂浮的你我,曾几何时,向往一种平实的安定,风雨共度,淡然在心,凡尘远路,彼此守护着心的旅程。
沧桑不是自然,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6、疏疏篱落,酒意消,惆怅多。
阑珊灯火,映照旧阁。
红粉朱唇,腔板欲与谁歌?画脸粉色,凝眸着世间因果;未央歌舞,轮回着缘起缘落。
舞袖舒广青衣薄,何似院落寂寞。
风起,谁人轻叩我柴扉小门,执我之手,听我戏说?7、经年,未染流殇漠漠清殇。
流年为祭。
琴瑟曲中倦红妆,霓裳舞中残娇靥。
冗长红尘中,一曲浅吟轻诵描绘半世薄凉寂寞,清殇如水。
高一语文“废纸、破布”材料作文导写示例

高一语文“废纸、破布”材料作文导写示例高一语文“废纸、破布"材料作文导写示例鲁宁联合高中有个人买了一件珍贵的瓷器,店员用破布将瓷器缠了起来,把它装在了一个大纸箱里,并在大纸箱的空隙里塞满了废纸屑.这个人觉得这些废纸破布没有用,而且是累赘,就将它们拿出来扔掉了.结果,在路上箱子掉在地上,瓷器摔碎了。
据这则材料,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一篇记叙文,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从所给材料看,废纸破布在箱子的牢固性上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是它保护着瓷器。
瓷器的完好无损必须依仗着看似废物的废纸破布,从事物这些外在的特性可以确立材料立意的角度: 〔一〕从废纸破布的角度:A、小事不小,看似累赘的东西却有着大作用。
B、卑微平庸的人生也有价值。
C、天生我材必有用。
D、陪衬之美。
〔二〕也可以从瓷器与废纸破布的关系上立意:A、伟大与平凡.B、主角与配角.C、红花与绿叶等。
审题立意是关键,观点要从原材料中提炼,并结合自己对事物的认知。
选材方面要注意对“废纸、破布〞的理解,宜选择处于社会底层的身份卑微者或平凡工作岗位上的小人物,切不可主观臆断,把与自己有隔阂有矛盾的对方、发生争执的亲人、性格偏执者等误认为“废纸、破布〞。
行文过程中要注意笔墨重点,应重点突出“废纸、破布〞的社会作用与价值。
陪衬之美赵越英幽深的夜幕里嵌着如玉的圆月,月虽醉人却给人一种莫名的孤寂之感,唯有众星捧月之时,美才会达到极致,令人如痴如醉.——题记落日熔金的下午,大伙都忙着为瑾张罗几天后登台用的东西,瑾自顾自地在一旁演练着,什么都不用操心。
瑾的声音是如梦如幻的音符,有如山涧清流撞开在山石上,泠泠的声响,舒服到人的心坎里去,她把音符送到每个人的耳中,人们便不知不觉醉了.事情不会都那么完美,一阵陶醉后,有人建议瑾找娴做她的伴舞,否则表演会显得单调,没有观赏性。
高一语文材料作文写作指导PPT课件

第24页/共37页
记得有一个老套的故事:从前,某国有一眼泉水, 名叫“狂泉”。国人喝了这泉水,没有不发狂的。只 有国王食用井水,不患狂病。结果国人反而认为正常 的国王是狂人,大家要合力治疗他的“狂病”。他们 对国君又烧火艾,又扎银针,又灌汤药,直到国王也 发狂,大家才欢心乐意。(联1,古代寓言)
所以,我们要加强学习,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张扬个性,追求百花齐放的时候,更要树立正确 的是非观、荣辱观、美丑观,这样,才不至于“蟹” 眼看人低,才不至于脱离社会准则,突破道德底线, 做出些见笑大方甚至祸害百姓的事来。(结,解决 办法)
第27页/共37页
[评析]本文从材料中螃蟹的好奇入笔, 抓住螃蟹奇怪人的直行这一结果发出疑问, 查原因,定论题,提观点,这种读后感似的 写法使论题和观点紧扣材料。论证部份分别 从古代寓言、古代人物和现实生活三方面联 系开去,避免了就事论事,使内容丰富,论 据充分。然后,进一步探求产生这些现象的 原因,分析其危害,使论证更加深入。最后, 提出解决办法,要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荣辱 观、美丑观,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完整。 这是一篇比较典型的议论文,较好地应用了 “引、析、提、联、深、结”六字结构,初 学议论文可以模仿。
从儿子的角度——扬长避短
第8页/共37页
深圳市七校联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这句黄永玉给自 己的画作《螃蟹》所写的解 说,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 章。
螃蟹:可、对象:
2、主次:
螃蟹、人。
本则作文材料中,两个对象螃蟹和人是不是同样重要呢? 通过分析,画作的标题是螃蟹,画作的解说也只有螃蟹的 语言,人在这里只是螃蟹议论的对象,由此可见,材料的 重点应该是螃蟹,我们应着重从审视螃蟹的角度来审题立 意,那样才更切合材料思想,如果单从人直立行走的角度 来写,就不够贴切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世界因你而美丽
审题立意之方法
3.多个角度法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共同的风景
√ 世界有了我们而更美丽 √ 相互欣赏 √ 和谐之美 √ 风景你我他 √ 营造共赢的风景 √ 相映成趣的美丽
3.多角度切入法
一户人家五个儿子:一个瞎子,一个 驼子,一个跛子,一个愚笨,一个浪荡。 然而这家人却过得其乐融融,因为家长对 五个儿子各有安排:老大眼瞎,让他按摩; 老二背驼,让他搓绳;老三足跛,让他纺 线;老四愚笨,让他务农;老五浪荡,让 他经商。一家人各展其长,各得其所。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 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 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 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 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 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被羊毛缠 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 人抓住了。
面对“乌鸦”的行为,涉及到“牧羊人”和 “孩子”两种不同的评价。
牧羊人 孩子
乌鸦
忘了自己叫什么
①盲目模仿 ②缺乏自知之明 ③一味好高骛远 ④聪明反被聪明误
它也很可爱
①向强者学习,理应得到 鼓励 ②“东施效颦”未尝不可 ③有一种拼命追求的精神 ④模仿是创新的基础
审题立意之方法
3.多个角度法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 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 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 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 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过程分析
本材料的“主角”是“乌
鸦”,而不是“老鹰”。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且 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辨 明事物间的关系,有利于立意构 思作文。
材料
• 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 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 替对材料的引述,把写作文等同于回 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开具体试卷我 们就不知“这”为何云。
• 忌“引材料”时生搬硬套(照搬)。
• 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杜撰原 材料的故事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 行续写。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你:看风景,成风景
√ 索取与奉献
×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 人活着就是为了别人
× 学会观察事物
√ 其实你很美 √ 因为有了你
审题立意之方法
3.多个角度法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欣赏你
√ 你也是一道风景
× 要看到他人的长处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5、原因:
材料主要写了螃蟹的奇怪和发问,我们可以围绕这个发 问追查原因,进行多角度思考。螃蟹为什么会问“可也怪! 人怎么是直着走的?”这个问题呢?原因可能有哪些呢? 无知愚蠢?天真好奇?有疑问精神?看问题的角度单一? 以自我为中心?认为人直走可笑?排斥异已?等等,我们 可以开展头脑风暴,从能力、习惯,方法、道德价值观等 多方面,在草稿纸上列出可能的各种原因,然后从中筛选 出最大原因,确定写作的最佳切入点。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
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
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 种作文形式。
材料 来源
寓言故事、历史事实 诗歌、漫画、名人名言 新发生的事件、报刊上的新闻
材料形式
一段歌词、一组素材 一句格言、一个成语
材料可分为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
审材常见病症
1. 脱离材料 随意而为 2. 朦胧感知 似是而非 3. 抓一鳞而弃全鱼 4. 抓现象而弃本质
立意: 从家长的角度——合理使用人才
从儿子的角度——扬长避短
深圳市七校联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这句黄永玉给 自己的画作《螃蟹》所写的 解说,写篇不少于800字的 文章。
螃蟹:可也怪!人怎么 是直着走的?
1、对象:
2、主次:
螃蟹、人。ຫໍສະໝຸດ 本则作文材料中,两个对象螃蟹和人是不是同样重要呢? 通过分析,画作的标题是螃蟹,画作的解说也只有螃蟹的 语言,人在这里只是螃蟹议论的对象,由此可见,材料的 重点应该是螃蟹,我们应着重从审视螃蟹的角度来审题立 意,那样才更切合材料思想,如果单从人直立行走的角度 来写,就不够贴切了。
•
• 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既然要求根据材料 作文,就必须以材料为根据来联想生发,不能 置材料与不顾,而天马行空,脱缰狂奔。
• 作文的存在是以材料主基础的,因而材料 的处理和提出最好是在文章的开始,或者是简 单开头后的第二部分,而后在文章的中间和结 尾照应出现,使得前后形成一个完好的整体 。
• 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在吃透材料的 基础上,应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原则由 此及彼,联想生发开去,借题发挥,写出自己 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使文章真实而具有现实性。
布局
五
步
成 ——“引”、“析”、“提”、“联”、 文 “结” 法
“引”——定向剪裁,概述材料。
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 材料原文照搬,而是对准自己立论的指 向剪裁材料,使材料为我所用的“定向 剪裁”。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 述,
引述时应注意:
1、要有针对性。即所引的材料一定要符合 题旨的需要,能为中心论点服务;同时根据 中心论点的需要,恰当地处理好所引材料的 详略。
3、关键:
本试题只有一句话,“螃蟹:可也怪!人怎么是直着
走的?”这就字字关键,要反复揣摩每个字,揣摩句子 的语气,揣摩螃蟹说这话时的心理。
4、辨是非:
本则材料中,我们要思考,螃蟹的发问是善意 的,还是恶意的,抑或是无善无恶,随意的?材 料是肯定螃蟹的发问,歌颂螃蟹,还是否定讽刺 螃蟹?或者无所谓肯定否定,只是陈述一种现象? 联系螃蟹横行的特性,联系平时人们对螃蟹横行 霸道的批评,揣摩画家选择螃蟹作为画作题材的 隐喻意义,我们可以认为材料是讽刺螃蟹,批评 具有螃蟹恶习的一种人的,据此立意最切合题意。 当然,你也可以坚持说材料没有褒贬意义,或者 说就是歌颂螃蟹的天真和敢于发问的,从这一角 度立意,只要言之有理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