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轻化工程3+2培养方案
轻化工程专业培养方案(doc 7页)

轻化工程专业培养方案(doc 7页)轻化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学科门类:工学代码:08类别:轻工纺织食品类代码:0814专业名称:轻化工程代码:081402一、培养目标、基本要求: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掌握轻化工程基础知识,具有工程师基本素质,能从事纺织面料染整工艺设计、质量控制、生产管理及新产品研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
遵纪守法,热爱劳动,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业务上:掌握服装及其它纺织品色彩的设计与加工原理及方法;掌握服装面料性能的测试与评价技术,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纺织品色彩设计能力;具有利用外语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文献检索及技术交流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能力。
体育上: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能承担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任务。
02010004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 64 64 4*0201000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2 32 20201000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 32 32 2*03010001 大学英语16 256 256 4* 4* 4* 4*01030001 体育 4 128 128 2 2 2 209010005 计算机应用基础 3.5 62 32 30 4*01010001 高等数学A 10 160 160 5* 5*01020001 大学物理A 6 96 96 3* 3*01020005 大学物理A实验 2 40 40 2 201040007 工程制图 2 32 32 212010001 入学教育(含安全教育) 1 1周1周12010002 军事训练 2 2周2周12010003 军事理论 1 1周3612010005 毕业教育 1 1周1周选修三模块①01010003 线性代数 2 32 32 201010004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48 48 301010005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3 48 48 301040005 机械设计基础 2 32 32 2*01020007 材料力学 2 32 32 205030015 电工电子学52 3 32 20 305020022 化工自动化仪表 2 32 32 209010003 C语言程序设计 4 70 40 30 409010006 VB程序设计 3.5 62 32 30 409010009 数据库基础 2 36 16 20 209010010 网页编程基础 2 36 16 20 209010013 计算机综合课程实践 1 20 20 2注:①选修三模块分为数学课模块、工程课模块和计算机课模块,本专业要求学生选修这三个模块分别不低于5学分、5学分和3.5学分。
轻化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轻化工程专业培养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轻化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好,备受各大高校的重视。
轻化工程专业是利用化学、物理等科学知识,结合工程技术,探索天然和人造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加工、改性及其应用,是充满挑战和前景的高级人才培养专业。
本文就轻化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培养目标轻化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是,培养掌握轻化工程技术,能够从事高分子材料综合利用、绿色化、环保化生产、科研及相关技术管理与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1.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知识基础,熟悉化学、工程学、材料学、力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基本的物理、化学和工程学实验技能,熟练掌握主要的实验设备和仪器的使用。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练掌握CAD、CAE、CAPP等软件,能够独立完成轻化工程专业的工程设计和计算。
4.具有独立学习和创新能力,能够及时掌握和应用新的理论、新的技术和新的方法。
5.了解社会现状,具有较强的公共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能够综合考虑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工程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
三、主要课程1.材料科学包括金属、陶瓷、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各类材料表征及其物理、化学特性的研究。
2.化学原理包括化学反应、化学平衡、化学动力学的基础理论和熟练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数学分析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离散数学等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
4.轻化工程原理与实践包括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改性、加工和应用,生物材料的制备与应用,抗静电、防腐工程等的理论和实践等内容。
5.工程制图与计算机辅助设计包括工程制图、CAD、CAE模拟计算、CAPP系统设计等,此部分在本专业的教学实践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安全环保与管理包括环境保护、职业安全、危险化学品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四、实践环节轻化工程专业培养中还要注重实践环节的设置。
包括实验、实习、毕业设计、调研等。
其中实验是轻化工程专业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强化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所以实验环节应当和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实现“理论联系实际”。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方案与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方案与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比较作者:张含平来源:《商情》2016年第41期【摘要】本文对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方案与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山东理工大学与淄博职业学院实训条件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3+2 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训条件一、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与高职、本科培养目标比较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培养目标为“通过四年理论学习、实验及实践训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化学工程与工艺方面的知识,具有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能在化工、炼油、冶金、能源、材料、轻工、医药、食品、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工艺操作、技术管理与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淄博职业学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掌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化工总控工(中级)岗位操作能力,面向淄博市及周边地区化工、医药及其相关产业,能胜任化工生产一线的化工工艺操作、工艺控制、设备维护保养、产品质量检验及化工生产一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从培养目标对比看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更为宽广,主要就业覆盖面有层次;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更为具体,就业面向更有针对性。
“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的目标是两者的综合和有机结合,体现了省教高(2013)13号等一系列文件的意图,既实现了人才分段培养的灵活性,又体现了人才联合培养的贯通性。
二、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与高职、本科课程体系比较通过“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专业与高职、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可以看出,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执行方案共有35门课程,合计157学分;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共有课程57门(选修按5门计算),合计184学分;“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专业拟设置61门课程,合计223学分。
轻化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样本

轻化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学科门类: 工学代码: 08类别: 轻工纺织食品类代码: 0814专业名称: 轻化工程代码: 081402一、培养目标、基本要求: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 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 掌握轻化工程基础知识, 具有工程师基本素质, 能从事纺织面料染整工艺设计、质量控制、生产管理及新产品研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基本要求:政治上: 热爱祖国,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 初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基本原理。
遵纪守法, 热爱劳动, 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业务上: 掌握服装及其它纺织品色彩的设计与加工原理及方法; 掌握服装面料性能的测试与评价技术, 具有应用计算机进行纺织品色彩设计能力; 具有利用外语进行专业知识学习、文献检索及技术交流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分析和管理能力。
体育上: 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能承担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任务。
二、学制: 四年( 弹性学制3—6年)三、学位: 工学学士四、主干学科: 纺织科学与工程五、学士学位核心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及物理、化工原理、纤维化学、染料化学、纺织品常规整理、纺织品染色、纺织品印花、纺织品概论六、主要实践性环节: 金工实习、计算机实践、印染厂课程设计、毕业实习、毕业设计( 论文)七、主要专业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染整工艺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八、主要能力培养途径:1.经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四大化学基础课的学习, 使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
2.经过工程制图、机械设计、等技术基础课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 并经过各种类型选修课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初步知识。
3.经过大学英语、专业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提高学生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4.经过各种实验课、认识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提高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轻化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实践

轻化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据统计,目前全球的建筑产业是能耗最高、资源消耗最大、环境污染最严重的产业之一、为了应对这一问题,轻化工程应运而生,其主要目标是借助技术手段和科学管理方法,以降低建筑能耗、减少资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为出发点,通过减轻结构自重、减少外墙面积、提高墙体保温性能、降低热损失等措施,实现建筑轻量化、节能环保化的目标。
为了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来推动这一发展进程,本文提出了一套轻化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
首先,在轻化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中,学院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并培养其对轻化工程的理解和热爱。
学院可以组织开展学术讲座、行业交流会等活动,邀请业界专家和学者分享他们在轻化工程领域的心得和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思维。
同时,学院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轻化工程实践活动,例如参观轻化工程实施现场、参与轻化工程设计与施工项目等,让学生深入了解轻化工程的重要性和实践价值。
其次,在轻化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中,学院应加强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技能培养。
学院可以组织开设相关的基础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包括轻化工程的原理与方法、轻化工程材料与构件设计和制造技术、轻化工程施工与监理技术等。
学院还可以与企业合作,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真实的轻化工程项目中,学习并应用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此外,在轻化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中,学院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学院可以开设相关的综合素质培养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学院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学术竞赛、科技创新项目等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
此外,学院还可以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参与公益项目、人才交流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在轻化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中,学院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新平台。
学院可以与有关企业建立实习基地或实验室,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实际操作技能。
轻化工程专业教学设置方案

轻化工程专业教学设置方案引言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化工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
轻化工程作为化工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轻化工程人才,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设置方案。
教学目标轻化工程专业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培养学生掌握轻化工程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 -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课程设置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化工原理•工程力学专业必修课程•轻化工程原理•轻化工程设备与自动化•轻化工程安全技术•轻化工程化学反应工程•轻化工程工艺流程设计•轻化工程材料与能源•轻化工程环境保护选修课程•轻化工程装备维护与管理•轻化工程先进技术与创新•轻化工程质量管理•轻化工程项目管理•轻化工程经济与管理教学方法为了提高轻化工程专业的教学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理论教学结合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2. 教师引导下的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实验教学:通过设计和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 项目实训: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轻化工程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教学评价方式为了评价学生在轻化工程专业中的学习情况,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 平时作业: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作业,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价。
- 期中考试:设置期中考试,评估学生对于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 实验报告:学生进行实验后,需要撰写相应的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与轻化工程相关的期末论文,评估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环节安排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环境,我们将安排以下实践环节: - 实习:安排学生到相关的轻化工程企业进行实习,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
轻化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轻化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定位轻化工程是一门以轻化产品制造技术和管理为主要研究内容,以培养掌握轻化产品设计、制造、检测和管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为目标的学科。
轻化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是国家经济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又具有良好道德素质、宽厚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的复合型、高品质、创新型专门人才。
在培养目标下,轻化工程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主要从事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家电等轻材料制造工程设计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除此之外,轻化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还包括使学生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轻化产品制造中的工程问题、承担轻化产品制造企业工程设计、制造、检测与管理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二、课程设置1. 专业基础课程:(1)工程图学与CAD(2)工程材料学(3)机械制造工艺基础(4)工程力学(5)工程热力学(6)流体力学(7)轻化工程原理(8)机械设计基础(9)产品设计与制造(10)工程制图基础(11)电路原理2. 专业核心课程:(1)汽车轻量化工程(2)机械制造工艺(3)轻化材料原理与应用(4)汽车轻量化设计与制造(5)轻化工程检测技术(6)汽车轻化新技术(7)汽车结构设计与计算(8)智能制造与信息技术(9)产品生命周期管理(10)轻化工程实验三、教学方法1. 实践教学:轻化工程专业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培养掌握轻化产品设计、制造、检测和管理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因此,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应设立相关的实验室和工作坊,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还可以与相关的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的实操工作,从而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
2. 项目实训:在课程设计中,需要结合实际项目进行实训。
可以邀请相关企业的专家来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和实践,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程问题,并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现场参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前往一些轻化工程企业进行实地参观,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和工程实践,从而培养学生对实际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轻化工程专业人培养计划

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代码:081402一、培养目标轻化工程是一个技术密集的高科技工业领域,具有产品品种多、更新快、附加值高的特点,本专业特色明显,应用背景明确,研究对象涉及香料香精、日用化工、化妆品、美容、食品、医药、烟酒、皮革、造纸、纺织等诸多领域。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香料香精、化妆品行业经济建设需要的轻化工程应用技术人才,使学生掌握轻化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与香料香精和化妆品化学专业技术能力,能从事香料香精、化妆品行业的科研、产品开发、产品检测、技术管理和市场营销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1.学生在校期间,具有较好的文化和道德修养,有健康的体魄和优良的心里素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有勤奋学习和求实创新的风貌。
2.具备扎实的数学、化学、物理等基本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掌握辨香、仿香、创香和化妆品的基本知识及技能,具有制备香料香精、化妆品以及加香产品等工程技术知识。
具备一定的社会人文科学、艺术设计、技术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及市场营销的综合知识。
3.具有的能力1)具有轻化工程香料香精、化妆品行业产品研究、开发和生产的技术能力,做到基础扎实,专业知识系统、全面,且以香原料制备、仿香与创香、加香应用、化妆品新产品开发、性能评价、香料香精、化妆品品质控制与市场营销为专长;2)具有一定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在专业学习和科研工作中能熟练地加以应用;3)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三、学制、学分与学位学制:四年学分:187学位:工学学士四、一级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五、专业方向日化香精、食用香精、化妆品六、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科技英语、专业分析、日化香精基础、食用香精基础、轻化工程基础、天然香料及其加工、合成香料工艺学、日用香精工艺学、化妆品工艺学、化妆品微生物学、化妆品评价方法学、萜类化学、食用香精工艺学、烟草工艺与调香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理工大学2012级轻化工程专业3+2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轻化工程专业代码081402
二、培养目标
面向现代纺织染整产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染整工程、纺织化学品及纺织贸易与检测的基本原理、工程技术和应用能力,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性和系统性思维、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一定的领导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有理想、有抱负、有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高级技术人才。
能胜任纺织染整、纺织化学品及纺织贸易领域各企事业单位的科学研究、工艺设计、产品开发、技术管理、质量检测与控制和产品贸易等工作。
三、培养规格及基本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有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技能,有人文社科及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识。
2.化学化工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实验技能和工程技术知识。
3.本专业工程技术经济分析、企业经营管理、行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独立从事本专业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研究开发的初步能力。
5. 本专业所需的的专业技术知识
①掌握各种纺织纤维、染化料助剂的基本知识,并具有染料、助剂性能分析和染整产品质量检验的基本技能;
②掌握纺织品染整加工的基本原理,具有染整工艺和染整生产过程的设计能力;
③具有纺织品染整加工设备及其自动化控制的基础知识;
④具有染整化学品开发的基本技术及基本技能;
⑤具有纺织贸易与纺织品检测的基本技能;
⑥了解纺织品染整相关学科交叉、学术前沿和行业发展动态。
6. 应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分析解决染整及纺织化学品工程问题。
7. 掌握项目及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并具备参与能力。
8. 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9.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体现对职业、社会和环境的责任。
10.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扎实的专业素质和健康的身心素养。
四、主干学科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
五、核心课程
有机化学、化工原理、纤维化学及物理、染整工艺原理(Ⅰ)、染整工艺原理(Ⅱ)、染整工艺原理(Ⅲ)、染料化学。
六、特色课程
双语课程:纺织品练整新技术、纺织品印染新技术
4A网络课程:纤维化学及物理、新型纤维及其染整性能
创新课程:染整工程实践
七、学习年限:2-4年最低毕业学分: 84学分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课内总学时: 994 独立实践教学:20周 + 256学时
九、说明
1、通识选修课程说明
通识选修课至少完成8学分,其中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文艺术及计算机信息五大领域,每个领域最多选2学分。
2、学科基础及专业方向课程选修说明
学科基础选修课至少完成12学分,专业选修课至少完成18学分。
3、专业特色说明及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
专业特色
制定12版培养方案,贯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专业特色。
培养措施
(1)加强基础教学,使学生掌握较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大的发展后劲和较强的适应性。
(2)专业教学在贯彻教学大纲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新技术、新工艺。
(3)通过开设国际化课程,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及参观国际会展等措施,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
(4)加强实践性环节,开设染整工程实验Ⅰ(认知性实验)、染整工程实验Ⅱ和染色打样及计算机测配色实验(综合性实验)、染整工程实验Ⅲ(研究性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开设“染整工程实践”课,模拟工厂大生产,使实验课程与工厂生产紧密结合。
(5)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入企业、社区等,进行社会调研、专业调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
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科研活动,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