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营养学

合集下载

“应用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

“应用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

生 , 学 生们 在接 触课 程之 始就 能按 指 导理 清学 习 让 思路 , 了解 学 习重点 , 也便 于学 生 自学[ 2 1 。
( )结合 专 业 需求 突 出重 点 一
康 复 治疗 技 术 专 业 就是 通 过 以非 药物 为 主 的
收稿 日期 : 0 1 O — 3 2 1 一 6 2
S p.2 1 e 01
“ 应用营养学" 课程教 学改革
眭 师 宜
( 南 中医药 高等专 科学 校 湖 康 复保 健 系 , 湖南 株洲 42 1) 10 2
摘 要 :“ 用 营养 学 ” 程有 助 于康复 治疗技 术 专业 学 生在 临床 中使 用 营养手段 对 疾病 患者进 行 治 应 课 疗及 康复 , 高康 复效果 , 提 以及 指导 人 民提 高营养 水平从 而增 强 身体素质 。 文章从教 材 的选择 、 学 内容 的 教
善措 施 的 科 学 , 营养 学 与 医学 交 叉 的边 缘 学 科 , 是 也是 临 床 医 学 的分 支学 科 。“ 用 营 养学 ” 要 包 应 主 括人 类 的 营养 需 要 和 合 理 营 养 ,即 营养 保 健 f 食 养)疾病 人 群 的 营养 , 营养 治疗 ( 疗)。对康 复 ; 即 食 Ⅲ 治疗 技 术 专业 的学 生 而言 。 习这 门课程 , 助 于 学 有
他 们 今 后 在 临床 上 使 用相 关 的营 养知 识 辅 助 治疗
有助 于他 们对 《 应用 营养 学》 的学 习 。 程每 周 4学 课 时, 共计 5 时 , 6学 相对 于 《 应用 营养 学 》 本身 丰 富 的
内容 来说 , 时数 是不 多 的 。如果按 教 材 的编排 去 学
本要 求 。“ 用 营养 学 ” 应 是研 究 人 体 营养 规 律 及 改

植物营养学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营养学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营养学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营养学是研究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及其吸收、转运和利用的科学。

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营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研究植物的营养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探讨植物营养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植物所需营养物质植物营养学对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进行了系统总结,其中包括必需元素和非必需元素。

植物必需元素是指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须元素,根据植物对元素的吸收能力和对其量的需求,将必需元素分为两类: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包括氮、磷、钾、钙、镁和硫,这些元素对植物的营养和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植物大量吸收氮元素,用于合成氨基酸、核酸、叶绿素和蛋白质等生物分子。

磷元素是ATP、核酸和磷脂等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钾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须元素,与水分平衡、光合作用、蒸腾作用、调节胞质渗透压等生理生化过程密切相关。

钙和镁元素对于绿色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也具有重要作用,它们是叶绿素分子中心离子,参与调节酶活性和细胞膜结构等生理过程。

硫元素则是蛋白质、核酸、辅酶和叶绿体蛋白等生物分子的组成成分。

微量元素则是植物中需求较少的元素,包括铁、锌、铜、锰、硼、钼、氯等。

这些元素虽然需求很少,但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却也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例如锌元素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和分裂活动,铁元素是叶绿素分子组成的必要成分,铜元素则参与植物氧化还原反应等。

二、植物营养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植物营养学的研究对于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科学地施肥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由于不同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不同,因此科学合理地施用肥料,有助于提高农作物对营养元素的利用率,并且减少因过量施用造成的浪费和污染。

例如,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科学施肥还可以加快苹果、桃子等果树的花芽分化和果实生长,提高果实的质量和产量。

另外,科学合理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可以预防和治疗农作物缺元素症状,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生物化学在食品科学与营养学中的应用

生物化学在食品科学与营养学中的应用

生物化学在食品科学与营养学中的应用引言食品科学与营养学是研究食品的组成、结构、特性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学科。

而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通过解析和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和物质代谢过程,对食品科学与营养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探讨生物化学在食品科学与营养学中的多个领域的应用。

一、蛋白质与食品营养1.1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具有多种功能。

在食品科学与营养学中,蛋白质作为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承担着构建和修复组织、调节代谢和提供能量的重要作用。

1.2 食物中的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估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评估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通过测量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组成和消化吸收率等指标,可以确定食物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而指导合理的饮食搭配。

1.3 蛋白质质量评估与改善同时,生物化学还可以帮助我们评估蛋白质的质量,并提出改善方案。

例如,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对蛋白质质量有着重要影响,生物化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合适的蛋白质配比,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利用度。

二、维生素与食品科学与营养学2.1 维生素的分类和功能生物化学的研究使我们更好地认识了维生素的分类和功能。

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分为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大类。

每种维生素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如维生素C具有抗氧化功能,维生素D则与骨骼生长发育密切相关。

2.2 维生素的含量与保质期生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食物中维生素的含量和保质期。

通过分析食物中维生素的含量以及其在储存和烹饪过程中的降解机制,可以制定合理的保质期和储存方法,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维生素的含量和活性。

2.3 维生素缺乏与过剩对健康的影响生物化学的研究还揭示了维生素缺乏或过剩对健康的影响。

例如,维生素C缺乏会导致坏血病,维生素A过剩则可能引发中毒。

生物化学可以通过分析维生素作用机制,帮助人们合理摄入维生素,维持健康。

生物化学在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化学在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

生物化学在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营养学研究涉及人类及其他生物体所需营养物质的合成、分解、吸收和利用等过程。

生物化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变化和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

在营养学研究中,生物化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帮助我们深入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以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生物化学在营养学研究中的应用。

一、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蛋白质是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组成部分。

生物化学研究揭示了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机制,进而为营养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1 蛋白质的合成生物化学研究揭示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

我们了解到,蛋白质合成是通过蛋白质合成酶和RNA的作用实现的。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为氨基酸,不同的氨基酸组合成特定的多肽链,进而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质。

生物化学的研究为制定蛋白质合成方案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1.2 蛋白质的降解蛋白质降解是指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人体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生物化学研究发现,蛋白质降解是通过蛋白酶的作用实现的。

了解蛋白质降解机制有助于我们了解人体对蛋白质的利用效率,从而指导日常饮食的合理搭配。

二、维生素的合成与代谢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物质,它们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生物化学研究不仅揭示了维生素的合成途径,也研究了维生素与人体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营养学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2.1 维生素的合成途径生物化学的研究揭示了一些维生素的合成途径。

例如,维生素D的合成过程主要通过皮肤受紫外线照射转化为维生素D3。

了解维生素的合成途径有助于我们了解人体在缺乏这些维生素时的补充途径。

2.2 维生素的代谢与生物功能生物化学研究还揭示了维生素的代谢与生物功能。

维生素在人体的代谢过程中参与了多种酶的活性调节,从而影响人体内多种化学反应的进行。

通过生物化学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维生素缺乏会导致的相关疾病,并进一步研究如何通过合理的膳食来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

生物技术在动物营养学上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动物营养学上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动物营养学上的应用动物营养学是一门研究动物饲料及饲养管理方法对动物生长、发育、繁殖等方面的影响的科学。

生物技术则是一门应用生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学科。

在动物营养学中,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改良饲料、提高动物生长效率、改善产品质量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生物技术在动物营养学上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生物技术,它基于CRISPR/Cas9系统,通过设计特定序列来对动物基因进行编辑。

通过应用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人员能够处理动物基因以增强它们的生长速度、减少疾病发生率等。

同时,基因编辑技术还可用于生产经济效益更高的动物品种。

比如,在猪饲料生产中,基因编辑技术被用来调节猪的瘦肉率以提高肉质品质。

在奶牛生产中,则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来选择高产奶牛,以提高牛奶生产效率和质量。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虽然存在一些争议,但其获得的成果和潜在贡献不能被忽视。

生物反应器技术生物反应器技术是一种在约束条件下对微生物进行培养,从而获得特定产物的生产方法。

在动物营养学中,生物反应器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酵母菌、细菌等微生物发酵过程中产生酵素和营养成分。

比如,利用生物反应器技术,可以获得多种酶和多酚类黄酮等营养成分,以用于生产动物饲料。

这可以大大降低动物食品的生产成本,同时也可以提高动物的生长效率。

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指的是向植物或动物的基码中引入外源性基因。

转基因技术在动物营养学中也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经济效益高的动物品种。

比如,将某种动物的基因组与其他动物的基因组相结合,可以生产出更加适应特定生产环境的动物品种。

这可以提高动物群体对慢性疾病的抵抗力,减少治疗相关成本。

除此之外,转基因技术也可用于改良饲料中的某些特定营养成分,提高动物群体的免疫力和健康状况。

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存在一些争议,但是其贡献也不容忽视。

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基因序列分析技术是研究人员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基因序列信息,从而确定其功能和分子结构的方法。

流行病学在营养学中的应用

流行病学在营养学中的应用

• 干预实验对评价膳食中的微量营养素(如矿物
质或维生素)可以预防疾病的假说尤其可行,
因为这些营养素可以制成药丸或胶囊形式, 并
采用同样形式的安慰剂。
2024/8/3
21
2024/8/3
22
• 必须有平行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要求在开始实验时, 两组在有关各方面必须相当近似或可比;
• 必须施加一种或多种干预处理, 干预措施是人为施 加的;
• 研究方向是前瞻性的, 即是从“因”到“果”的研 究;
•20大24/8/多3 数的研究均采用盲法收集资料。
19
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在营养学中的应用
• 研究步骤
9
生态学研究在营养学中的应用
• 生态学研究(ecologic study): 是描述性研究的一 种,在群体水平上研究膳食因素与疾病或健康之间的 关系,不是以个体为分析单位,而是以群体为一个生 态学分析单位,研究不同的生态学群体的膳食特征与 疾病或健康状态发生频率之间的关系。
• 目的与用途
• 比较不同生态学群体的膳食因素与疾病或健康之间的 关系;
平的结果;
• 此种研究常见的逻辑错误是把从群体数据所得到的因果 关系推论到个体。
2024/8/3
11
病例对照研究在营养学中的应用
• 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
• 将某种疾病患者与未患该病的对照组先前的膳食 相关资料作比较;
• 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 素的比例或水平;
• 实验流行病学研究则是通过实验方法验证特定的 假设,以确定影响健康或造成某种疾病或对于某 种疾病有保护作用的膳食因素。
2024/8/3
7
横断面研究在营养学中的应用

生物化学在食品科学和营养学中的应用

生物化学在食品科学和营养学中的应用

生物化学在食品科学和营养学中的应用食品科学和营养学是两个密不可分的领域,而生物化学则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生物化学揭示了食物的组成以及相关的化学反应,为食品科学家和营养学家提供了深入了解和应用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生物化学在食品科学和营养学中的应用。

一、食物成分分析生物化学帮助我们了解食物的组成,通过分析食物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成分,可以确定其营养价值和功能。

蛋白质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基础,通过生物化学分析可以确定其氨基酸组成和结构。

碳水化合物则是能量的重要来源,生物化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类型的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脂肪不仅提供能量,还是维生素的运载体,通过生物化学分析可以确定其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

维生素和矿物质在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生物化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其结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二、食品加工和储存生物化学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食品加工会导致食物的营养成分和风味发生变化,而生物化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变化的原因。

比如,在烹调过程中,蔬菜中的维生素C可能会因为加热而降解,通过生物化学的分析可以找到最佳的烹调方法以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

此外,生物化学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食物中的抗氧化剂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的作用,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三、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生物化学在食品安全和质量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生物化学的方法,可以检测食品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和致病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以保障食品安全。

此外,生物化学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食品中的变质过程,比如检测脂质氧化和蛋白质降解等指标,以确保食品的高质量。

四、营养代谢和健康研究生物化学使我们能够了解食物如何在人体内被消化、吸收和代谢,这对于研究营养代谢和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生物化学的方法,可以确定不同食物的卡路里和营养成分在人体内的转化过程,以及其对健康的影响。

此外,生物化学还可以帮助我们研究人体对不同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和消耗量,为提供科学的膳食指导和制定营养方案提供依据。

营养学在重症科室应用

营养学在重症科室应用

• 最初的研究认为,Gln参与免疫营养是作为 营养物质来修复肠上皮,维持肠屏障功能, 防治肠道细菌和毒素易位,减少肠源性感 染。免疫营养的研究进展表明,Gln可被不 同的免疫组织利用。在创伤和脓毒血症时, 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对Gln的需求增加, 致使机体对这一营养素的需求量超过其产 出量,血和组织中Gln浓度下降,低浓度的 Gln使组织不能正常发挥功能,对免疫组织 影响尤甚。
3、谷氨酰胺的药理作用
• Gln可以下调多种细胞促炎细胞因子IL-6、TNF-α 的过表达,减轻应激时器官和细胞的损害。研究 显示,危重患者应激状态下接受Gln强化的EN , 可改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程度及预后。 Gln 强化的PN还可改善肠黏膜屏障通透性,并可 以使外科重症患者6个月生存率提高。但也有学者 认为,Gln可增强中性粒细胞功能活性,在重症脓 毒症等炎症之临障碍,难以承 受其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液的量与质,因 此不能仅依靠肠内营养进行全部的营养支 持。动物实验证实,肠内营养即使只占总 量的1/3或更少,也有调节免疫的效果。因 此,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在危重患者中多 是联合应用。
• 目前的肠外营养液中多不含 Gln,主要是因其具 有不稳定性,遇热会分解产生氨和焦谷氨酸等物 质。将 Gln 进行化学修饰形成二肽,即丙氨酰 -LGln和甘氨酰 -L-Gln,便可克服这个缺点。谷氨酰 胺二肽经静脉注射,在二肽酶作用下能迅速分解 释放出Gln,提高生物利用率,且无积累作用,还 能弱化肠外营养后出现的肠黏膜通透性升高,减 少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等。因此,在肠外营养中多 采用谷氨酰胺二肽的方式给予 Gln,但应用剂量 目前仍有争议,从0.33 g· kg-1· 到 0.57 g· d-1 kg1· 不等。 d-1
• 研究报道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的治疗中具有 重要作用,但仅在手术后早期使用肠内免疫营养, 起效时间较迟,对改善临床预后的作用有限。因 此,有研究报道围手术期使用富含精氨酸、核苷 酸等的免疫营养支持,使患者手术后很快恢复了 受抑制的免疫功能,控制了过度的炎性反应,显 著减少了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研究表明, 免疫营养对肿瘤手术病人的免疫和炎性反应具有 调节作用,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