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营养评定方法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方法是通过分析个体的营养状况,以评估其营养摄入和代谢情况的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营养师和健康专家了解个体的营养需求和健康状况,从而制定出适合个体的营养干预方案。
一、体格测量法体格测量法是通过测量个体的身高、体重、体脂肪含量等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的方法。
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测量,可以初步了解个体的体重状况、肥胖程度和脂肪分布情况,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肥胖问题。
二、生化指标法生化指标法是通过检测个体的血液、尿液等生化指标来评估其营养状况的方法。
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维生素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个体的营养状况、蛋白质代谢情况和维生素水平,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营养不良或维生素缺乏等问题。
三、膳食调查法膳食调查法是通过调查个体的饮食习惯和膳食摄入量来评估其营养状况的方法。
常用的膳食调查方法包括24小时回忆法、食物频率调查法和食物记录法等。
通过这些调查方法,可以了解个体的膳食结构、能量摄入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膳食不均衡或营养摄入不足等问题。
四、功能评估法功能评估法是通过评估个体的生理功能和身体活动能力来评估其营养状况的方法。
常用的功能评估指标包括肌力、肌耐力、肺活量、步态等。
通过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了解个体的运动能力、身体功能状况和代谢水平,从而判断其是否存在运动不足或代谢异常等问题。
五、综合评估法综合评估法是将以上各种评估方法综合起来,综合分析个体的体格测量、生化指标、膳食调查和功能评估等多个方面的数据,从而全面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通过综合评估法,可以更准确地判断个体的营养状况,为制定个体的营养干预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营养评估方法是通过体格测量、生化指标、膳食调查、功能评估和综合评估等多种方法来评估个体的营养状况。
这些评估方法可以帮助医生、营养师和健康专家了解个体的营养需求和健康状况,从而制定出适合个体的营养干预方案。
营养评估方法

营养评估方法营养评估是指通过评估个体或者群体的营养状况,了解其膳食摄入和营养代谢情况,以便制定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
在临床、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领域,营养评估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评估个体或者群体的营养状况,并为制定营养干预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一、主观评估方法1. 问卷调查法:通过面对面或者电话等方式,向被评估者提问,了解其膳食摄入情况、饮食习惯、体重变化、饥饿感等信息。
常用的问卷调查工具有24小时回顾法、食物频率问卷、饮食日记等。
这种方法适合于大规模人群的营养评估,但存在被评估者记忆不许确、主观性强等缺点。
2. 专家评估法:由专业的营养学家或者医生根据被评估者的体格测量、病史、临床表现等综合信息,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估。
这种方法适合于个体的营养评估,但受评估者和评估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二、客观评估方法1. 体格测量法:通过测量被评估者的身高、体重、腰围、皮褶厚度等指标,来评估其体脂肪含量、肌肉量和体重变化情况。
常用的体格测量指标有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皮褶厚度等。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只能反映身体形态的变化,不能直接反映营养状况。
2. 实验室检测法:通过检测被评估者的血液、尿液、头发等样本,来评估其营养状况和代谢功能。
常用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有血清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维生素、尿液中氮代谢产物等。
这种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被评估者的营养状况和代谢情况,但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和技术支持。
三、综合评估方法综合评估方法是将主观评估方法和客观评估方法相结合,综合考虑多个指标,以得出更准确的营养评估结果。
1. 营养风险筛查工具: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或者指标,对被评估者的营养风险进行筛查。
常用的营养风险筛查工具有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MNA)、Malnutrition Universal Screening Tool(MUST)等。
这种方法简单快捷,适合于大规模人群的筛查,但不能直接评估营养状况。
综合营养评定方法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体组 织 器 官 的 生 理 功 能 , 低 机 体 的 免 疫 功 能 , 且使 机 体 对 降 并
疾 病 的抗 能 力 减 弱 , 同时 还 会 增 加 手 术 后 并 发 症 和 死 亡 率 , 延 长住 院 时 问 , 响 患 者 预 后 。 营 养 评 定 是 通 过 人 体 组 成 测 影
从 2 O世 纪 7 O年 代 始 , 养 评 定 方 法 得 到 较 大 发 展 。其 中 营 体 质 指 数 ( o y ma s n e , MI 为应 J 广 泛 的 指 标 。 1 9 b d s id x B ) 旰较 97 年 W H( 将 B > 2 ) Ml 5作 为 诊 断 肥 胖 的 主 要 标 准 , 0 2年 中 国 20 肥 胖 问 题 工 作 组 将 1. ≤ B < 2 . 8 5 MI 3 5作 为 中 日 人 的 正 常 B 。除 J MI皮 褶 厚 度 、 臂 肌 同及 各 种 生 化 与 实 验 室 检 MI ,B 、 上 查 指 标 , 血 浆 蛋 白 、 平 衡 及 净 氮 利 用 率 、 酐 身 高 指 数 等 传 如 氮 肌
定 、 体测帚 、 化检查 、 人 生 l 检 查 及 多 项 综 合 营 养 评 定 方 法 等 临床 手段 , 判定 人 体 营 养 状 况 , 定 营养 小 良的 类 型 及 程 度 , 计 营 确 估 养 不 良所 致 后 果 的危 险性 , 蛉 测 营 养 支 持 的疗 效 。 并
瞻 性 研 究 . 果 显 示 与 对 照 组 比较 , 1 8 . 结 NR < 3 5具 有 更 高 的死 亡 率 、 长 的 住 院 时 间 , 与 患 者 的 并 发 症 发 率 却 尤 相 关 性 。 更 但 由于 NR 要 明 确 患 者 既 往 体 质 量 , 任 衰 老 患 者 中 由 于 既 往 1 而 体 质 量 确 定 困难 , 此 在 NR 的 基 础 上 近 几 年 又 提 出 老 年 营 因 I 养 风 险 指 数 ( r ti N tio a Ri n e , Gei r u r in l s Id x GNR ) G I a c t k I 。 NR
当代外科营养治疗的概况和研究进展

外科营养治疗是外科学近30多年来最重要的进展之一。
当前,营养支持已成为危重病人重要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它不仅是康复期的辅助治疗,更是现代临床治疗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1]。
例如:手术前后应用营养支持能减少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抗肿瘤治疗的同时给予积极的营养支持能提高病人对放疗或化疗的耐受力和治疗效果;对重症胰腺炎等危重病人进行有力的营养支持后可使其度过漫长的危险期,并提高治愈率[2]。
外科营养对现代医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那漫长而曲折的历史令人难忘,现将营养支持的历史概况回顾分析如下。
1 研究概况 1.1 国外研究概况外科营养是近3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虽然时间很短暂,但实际上营养支持的历史却源远流长。
早在古埃及(公元前1500年),人们就已有每月3天进行营养性灌肠保持健康的习惯;1598年Capivacceus将空管插入患者的食管,为不能摄食的患者提供营养[3];1790年Hunter经鼻胃途径喂养吞咽肌麻痹的患者获得成功[4];1880年Bliss[5]统计文献后发现已有400多例患者曾经通过直肠行营养支持的报道,所用营养液多数为鸡蛋汤、牛肉汤、牛奶及白兰地酒等;1882年Brown-Sequard[6]用胰腺分解牛排后经直肠灌注营养;1886年Machenize对经直肠营养的灌注器具和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913年Myers指出食物只有在被分解成基本构成单位后才能被吸收,发现结肠能够吸收一定量的游离氨基酸、葡萄糖和无机盐等[7];1939年著名外科学家Jonathan Rhoads[8]观察了狗的孤立肠襻对氨基酸的吸收情况,认为在静脉应用碳水化合物的同时经肠灌注氨基酸以满足机体蛋白质的需要是可行的。
同年Robert Elmen首次用酪蛋白水解物输入静脉获得成功;随后1940年Shohl等首次用结晶氨基酸输入静脉;1945年Zimmerman描述了应用中心静脉输注营养物质的方法[9];1952年Aubaniac首次报道了10年中应用锁骨下静脉插管的输液方法,这标志着人们在肠外营养(PN)输入途径方面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10]。
营养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

闻芝梅. 营养状况评价指标的选择与应用[J]. 国外医 学(卫生学分册),1991,06:371-376.
王永权,徐光. 人体锌营养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A]. 中 国营养学会.营养与保健食品研究及科学进展学术资料 汇编[C].中国营养学会:,2002:1.
正常机体发生铁缺乏时,SF和sTfR的变化迥然相反, 试验证明在铁减少期,体内铁储存减少,此时SF的 浓度与储铁的多少显著正相关,随着体内储铁的减 少SF浓度急剧下降,此阶段sTfR几乎无变化。当储铁 耗尽进入细胞生成缺铁期时,随着机体动用组织铁 量的增加,sTfR浓度显著上升,相反SF浓度几乎没有 改变。在此期间虽然其它传统实验指标亦有相应的 变化但不如sTfR变化明显和一致。
此法还可用于一定身高之体重的评价,测量值占参考中位数 的120%以上为肥胖,90-119%为适宜,80-89%为轻度营养不 良,70-79%为中度营养不良,60-69%为重度营养不良.
④离差法(或称标准差法):
用参考均数加、减1个、2个标准差,将全程分为优、良、 中上、中下、差、极差6个等级区间,视测量值所在范围 定等级,适用于WA、HA和WH三项指标的评价。等级的 名称在不同指标的意义可能不同,如HA为优则是高个子, 是优良的表现,WH的“优”则是不好的肥胖。
鉴于锌营养缺乏确定的敏感、特异的评价指标, 所以一般采用综合指标来评价人体锌营养状况。 特征指标有发锌、血锌、血浆等; 生化指标如 血清碱性磷酸酶等;
临床体检, 补锌反应可观察补锌后及生化特征 指标的改变, 这是目前最可靠诊断轻度锌缺乏 的方法。对于生长发育期人群, 还可根据其生 长发育状况进行综合评定。
临床常见营养筛查方法及评价

旨在早期发现患者的营养问题, 预防或减轻营养不良对患者的不 良影响,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适用于所有住院患者,特别是危重症 、手术、肿瘤、消化系统疾病等患者 。
禁忌症
无绝对禁忌症,但对于严重精神障碍 、不合作或无法配合完成筛查的患者 ,可能无法进行有效筛查。
筛查流程与规范
筛查流程
生化指标
如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 等,可反映患者的蛋白质营养状况。
膳食调查
通过询问患者24小时膳食摄入情况, 可了解患者的膳食结构和摄入量,从 而评估其营养状况。
综合评价法
将上述多种方法结合起来,对患者的 营养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可提高筛查 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03 营养筛查方法评价指标
敏感性与特异性
针对儿童的营养筛查工具。
筛查内容
包括身高、体重、生长曲线、饮食 摄入、慢性疾病等方面评估。
筛查频率
建议儿童定期接受健康检查,包括 营养筛查,以确保正常生长发育。
重症患者营养筛查
筛查工具
常用NUTRIC评分等针对重症患者的营养筛查工具。
筛查内容
包括体重、BMI、饮食摄入、疾病严重程度、代 谢状况等多方面评估。
03
筛查频率
建议慢性病患者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营养筛查,并在病情变化时及时重复
筛查。
05 营养筛查结果解读与干预
结果解读与分类
正常营养状态
轻度营养不良
筛查结果显示被评估者营养摄入、吸收和 代谢均处于正常水平,无营养不良风险。
存在一定程度的营养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 ,可能导致机体功能下降,但尚未达到严 重营养不良的程度。
政策法规的完善与支持
政府和相关部门将进一步完善营养筛查相关的政策法规,为营养筛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 有力保障。
《2024年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微型营养评估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范文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微型营养评估及相关因素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问题。
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常常伴随着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等问题,因此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营养干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微型营养评估方法及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微型营养评估,了解患者的营养状况,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了某医院老年科收治的代谢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了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2. 营养评估方法采用微型营养评估法(MNA)对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包括人体测量、膳食调查、主观整体评估等方面。
3.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并发症、用药情况等基本信息,以及MNA评估结果。
采用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相关因素对营养状况的影响。
四、研究结果1. 营养状况评估结果通过MNA评估,发现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现象,其中轻度营养不良占XX%,中度营养不良占XX%,重度营养不良占XX%。
2. 相关因素分析(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的营养状况逐渐恶化。
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功能减退、消化吸收能力下降等原因,容易出现营养不良。
(2)病程:病程较长的患者营养状况较差,可能是由于长期疾病消耗、药物副作用等原因导致。
(3)并发症: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患者,其营养状况较差。
这些疾病本身可能导致患者食欲减退、消化吸收障碍等问题。
(4)用药情况:某些药物(如利尿剂、降压药等)可能影响患者的食欲和消化功能,进而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
五、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现象,且与年龄、病程、并发症及用药情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重视对患者的营养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干预方案。
临床营养诊疗流程(NCPM)的理论与实践

Z h a o We i w e i , H u a n g X i a n j u n ,Z h e n g J i q i a n g, e t a 1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C l i n i c a l Nu t r i t i o n ,G u a n g z h o u Ma i K a n g Z h i y u a n Me d i c a l
尽管每一步建立在上一步的基础上但这个流程不是线性的见图121ncpm的内容211营养评定营养评定是营养诊疗流程的第一步是一种获得核实和解释所需数据的系统方法目的是确定营养问题及其原因与意义是一个持续地非线性地动态地收集原始数据的过程也是一个持续地重新评定采用特定标准比较分析患者状态的过程・6 6・ 广州医
药
2 0 1 4年第 4 5卷第 5 期
临床 营养 诊 疗 流程 ( N C P M) 的理论 与 实践
赵 卫伟 黄 献军 郑基 强 常獍 宇 魏婧靖
迈康 智源 医疗管 理技 术有 限公 司 ( 广州 5 1 0 6 6 3 )
【 摘 要】 目的 探 索临床 营养诊 疗流程 ( N C P M)在 国内应 用的可行性 。方法 通过检 索文献 ,了解 美国营
a p p l i c a t i o n . M e t hods Thr o u g h s e a r c hi n g t he l i t e r a t u r e, u n de r s t a nd i ng t h e c o n t e nt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NCPM , we e s t a bl i s h
D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 8 5 3 5 . 2 0 1 4 . 0 5 . 0 2 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2是迄今为止唯一以128个随机对照研究作为循证基
础的营养筛查工具,也是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推荐 使用的营养筛查工具,其应用更为简单,筛查时间更短。 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逐渐增加。随着年龄 增长,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衰减。对于应激的抵抗力也减低,导 致老年患者更易出现营养不良。目前因营养筛查法繁多且尚
性。Kaiser等[8 J对2032例被调查者进行研究发现,以MNA
评估都存在严重不足。根据文献资料调查显示。目前临床应用 较多的营养评定方法为微型营养评估(MNA)与NRS
2002。
为评定标准,MNA-SF与MNA具有显著相关性。 5欧洲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 2002年欧洲肠外肠内营养学会(The
鄞 柚 嚣
jaundice[J].Clin
Nutr,2006。25(6):949—954. G,Dupont C,et a1.Geriat—
at-
[4]Olivier Bouillanne。Morineau
Parenteral and Enteral European Society for
MNA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同。NRS 2002
虽提出时间较短。但因其有循证医学证据,同时大量研究显示 其适用性与准确性,故推荐NRS 2002为一种有效而简便的f临 床营养筛查工具。
参考文献
Nutrition。ESPEN)提出营养风险概念,
的预测能力,二者的R()C曲线跟MUST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O.05),提示NRS 2002与MNA—SF在预测临床结局方 面优于MUST,同时提示NRS 2002具有更好的预测能力。
NRS
MNA—SF是Rubenstein等为了简化MNA量表,结合 MNA的结果分析,从MNAl8条项目中筛选出6条相关性强 的条目。包括:(1)BMI<23;(2)最近体质最下降大于1
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 Risk Index,GNRI)。GNRI
根据Lorentz公式得出理想体质量,计算公式为:男性=H一 100{(H一150)/43;女性=H一100-[(H一150)/2.5]。男性:H (cm)=[2,02×KH(cm)]一E0.04×age(y)]+64.19;女性:H (cm)=[1.83×KH(cm)]一[o.24×age(y)]×84.88;其中H
(BMI<20 kg/m2)结果营养不良比例为83%,两者差异有统
MNA被广泛应用于老年患者营养评估。Sieber CC[sJ等 认为此法为评估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金标准。Lei Zc明等对 MNA的适用性进行研究,184例老年患者以MNA<19为营 养不良标准进行筛查发现营养不良占19.6%、营养不良风险 占53.2%、只有27.2%营养良好,同时与BMI(<18.5 kg/m2) 及清蛋白(AI。B<359/l。)作为营养不良标准进行比较发现,其 灵敏度分别为0.8636和0.6286,特异度分别为0.746 9和
筛查发现,改良后的MNA比传统的MNA适用性更强,同时 能提高医务工作者的效率。
万方数据
检验医学与I临床2010年6月第7卷第12期 MNA法的不足在于量表上有两项为自评项目,易出现假 阳性,而完整餐次、摄入蔬菜及水果为定性指标非定最指标,易
I。ab Med Clin,June
2010.V01.7,No.12
为身高,KH为膝盖高度(knee height)。从而用理想体质量代
年WHO将BMI>25作为诊断肥胖的主要标准,2002年中国 肥胖问题工作组将18.5≤BMI<23.5作为中国人的正常
BMI。除了BMl、皮褶厚度、上臂肌围及各种生化与实验室检
替平时体质量。Olivier Bouillanne¨1等根据体质量下降10%、 5%及无下降或上升,将现体质量/理想体质蜃的比值(Wlo)分 别设为0.9、0.95和1,又将清蛋白309/L、35 g/L、38 g/I,设为 对应的3个等级,根据公式GNRI=[1.489
S,et,a1.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of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 Tuberc Lung Dis.
nutritional
ease
status
Off
patients
admission[J].Int J
2010 Apr;14(4):500—501.
1.519
.
6,显示其在国内可适用。近几年有学者对MNA评分
X血清清蛋白值(g/I。)+0.417×(目前体质量/平常体
进行修改。即去掉BMI、而将BMI本身的分数转给上臂肌围和
小腿腓肠肌围。Tsai AC[71等在对台湾社区老年人进行营养
质量)×100。NRI评分标准:>100为营养正常;97.5~100 为临界营养不良;83.5~97.5为轻度营养不良;<83.5为严 重营养不良。Clugston AD]等对3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前
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根据GNRI得出的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
与实际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的患者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3组患
常用综合营养评定方法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l主观全面评定(SGA)
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认为GNRI对于 老年患者评估并发症及死亡率优于NRI。 3微型营养评估(MNA)
即现存或潜在营养和代谢状况所导致的疾病或手术后出现相 关临床结局的机会,并推荐使用NRS
2002。NRS
2002包括4
方面内容:(1)原发疾病对营养状态影响的严重程度;(2)近3 个月体重的变化;(3)近1周饮食摄人量的变化;(4)BMI。通 过床旁问诊和简单人体测最即可评定。同时将年龄作为营养 风险的冈素之一,70岁以卜判定营养风险程度为1分。该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年6月第7卷第12期Lab Med Clin,June 2010,V01.7,No.12
・1263・
翻
综合营养评定方法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金涛波综述,唐 华审校(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400016)
临床应用;
【关键词】营养评定;
中图分类号:R15l
营养风险
文章编号:1672—9455(2010)12—1263—03
0.746
计学意义(P<0.05),进行相关性研究时显示SGA与人体测 量参数呈负相关,而与生化检查结果之间无相关性,提示SGA 显示其在老年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性。但从其结果也不难看 出其同时对于表面营养良好而存在内脏蛋白缺失的患者的评 价存在困难。
2营养风险指数(NRI) NRI由Baker、Detsky和Wesson于1982年提出。NRI=
X
查指标,如血浆蛋白、氮平衡及净氮利用率、肌酐身高指数等传 统营养评价指标之外,近30年来又发展出多种综合营养评定 方法,如主观全面评定(Subjective
Globe Assessment,SGA)、
albumin(g/L)]+
[41.7×wI,o]得出GNRI的3个分段:重度营养风险GNRI< 82;中度营养风险82≤GNRI<92;轻度营养风险92≤GNRI≤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l)为应用较广泛的指标。1997
瞻性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NRl<83.5具有更高的死 亡率、更长的住院时间。但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却无相关性。
由于NRI要明确患者既往体质量,而在衰老患者中由于既往
体质量确定困难。因此在NRI的基础上近几年又提出老年营
美国2004年报告的31%的比例相近,证明其在国内町行‘・“。
Raslan
M[川等对705例患者进行NRS 2002、MNA—SF、营养
出现假阳性及假阴性;同时评估表中的上臂肌围和腓肠肌围测 值会因测量人员不同而产生差异。也影响其结果准确性;在入
选患者筛选E未作出规定,因此有精神问题的患者,较多的问
cancer[J].J
Hum
Mar 23.
养风险、是否需要营养支持。同时将评分大于或等于3。作为 评定存在营养风险的指标,<3分表示不存在营养风险。其理 由如下:根据I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设置ROC曲线。显示当评分大 于或等于3。灵敏度及特异度最高。同a
B,Kant
文献标志码:A
住院患者中存在营养不良者较常见,营养不良不仅损害机 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并且使机体对 疾病的抗能力减弱,同时还会增加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延 长住院时间。影响患者预后[1]。营养评定是通过人体组成测 定、人体测量、生化检查、临床检查及多项综合营养评定方法等 手段,判定人体营养状况,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及程度,估计营 养不良所致后果的危险性,并监测营养支持的疗效。 从20世纪70年代始,营养评定方法得到较大发展。其中
重或中度营养不良。
项组成:(1)人体测量指标:BMI,上臂围、腓肠肌围、近3个月 体质量下降4项;(2)整体评估:包括医疗及疾病情况、用药情 况、生活类型、活动能力、神经精神疾病6项;(3)饮食评估:包 括食欲、餐次,食物类型、液体摄入量、自主进食情况6项;(4) 主观评估:包括自我评估与他人评估。18项指标总分为30 分。Guigoz经研究后将营养状况按所得分值分为3类:营养
无一致定论,又临床应用较少.故对青年还是老年患者的营养
(3)急性疾病或应激;(4)卧床与否;(5)痴呆或抑郁;(6)食欲 下降或进食困难。总分为14分。总分大于或等于12分为正常 或无营养风险;总分小于12表示存在营养风险。需进一步营养
评估。MNA—SF省去了检测上臂肌围、腓肠肌围及一些町以
回答“不知道”答案的条目,从而比MNA具有更好的可操作
正常,MNA≥24分;潜在营养不良,17≤MNA≤23.5;营养不 良,MNA<1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