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补上一课6和答案

合集下载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大一轮北师大_课件_讲义_优选题__考点加强课_2-6_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题考点加强课 (5)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大一轮北师大_课件_讲义_优选题__考点加强课_2-6_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解题考点加强课 (5)

AaBbCCDd产生配子种类数 为23=8

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等于 AABbCc×aaBbCC,配子间
配子间结合方式

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结合方式种类数=4×2=8

双亲杂交(已知双亲基因型),
AaBbCc×Aabbcc , 基 因 型
题 子 代 基 因 型 (或 表 子代基因型(或表现型)种类等
为 3×2×2 = 12 种 , 表 现 型 为
答案 C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重点题型2 巧用“通项公式法”精准推断多对基因自由组合问题
1.利用数据先判断,再推导基因型
这种推导方法中,利用数据不是为了单纯的计算,而是通过数据进行判断,找出
突破口,以达到巧推亲代基因型的目的。
2.含n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的个体自交公式
含n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亲本自交,则配子的种类和F1表现型的种类均为 2n种,基因型种类为3n种,纯合子基因型的种类为2n种,杂合子基因型的种类为(3n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审题指 导 基因型为AaBbCc 的个体与基因型为 AabbCc的个体杂交 ,可分解为 Aa×Aa→后代有2种表现型,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有2种表 现 型 , 2 种 基 因 型 (1Bb∶1bb) ; Cc×Cc→ 后 代 有 2 种 表 现 型 , 3 种 基 因 型 (1CC∶2Cc∶1cc)。因此,后代表现型为2×2×2=8(种),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 的 比 例 为 (1/2)×(1/2)×(1/2) = 1/8 。 基 因 型 为 aaBbcc 的 个 体 的 比 例 为 (1/4)×(1/2)×(1/4)=1/32。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的比例为(1/2)×(1/2)×(1/4)=1/16 。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的比例为(1/4)×(1/2)×(1/2)=1/16。 答案 D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考点加强课6Word版含答案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中图版讲义:考点加强课6Word版含答案

考点加强课6限制酶的选择与ri 的基因的检测 軽採喘 与鉴定 恳规偉方法I技法必备丹攻关i.限制酶的选择原则Xho 1-Mi JT dill/应汕动子甲 Ndc 1 UXiti [Pa! 1 - 1 [抗性星因 L l-fiwrrH 1 删1帥“ 1 P." 1 \\射代止勇V- __ … r 1 1Et'ffVt 1蟲I 抗融因 HftiR |Kpii 1 Xba 1 图甲(i )根据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切点确定限制酶的种类 ① 应选择切点位于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以便将目的基因“切出”,如图甲可 选择PstI。

② 不能选择切点位于目的基因内部的限制酶,以防破坏目的基因,如图甲不能选 择 Smal 。

③ 为避免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身环化和随意连接,也可使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目 的基因和质粒,如图甲也可选择用Pst I 和EcoR I 两种限制酶(但要确保质粒上也 有这两种酶的切点),而且这种切点不致于破坏所有的“标记基因”以及启动子和 终止子。

⑵根据质粒的特点确定限制酶的种类 直会破坏心动子不 宜选抒 其竝于心动子、终 ih 子之间宜选择 其会破坏综止了-不 宜选押 此位点切割会导致 终止子丢尖不宜选 择因斗切点 不在G 动于与路止 子之间不 宜选挣 ft![ 因其掘于“际记基因 內不宜选 Xhu ] fJslJ FXba川加III-*— Ndc ][ x 血I L -Btmi H I K (rtt IA 圈匸终止B 【V-园具位于复制原点内.覆制职点被破坏或 切摊E 不能在受体细咆中更制保弃*向不 宜选择①所选限制酶要与切割目的基因的限制酶相一致,以确保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

②质粒作为载体必须具备标记基因等,所以所选择的限制酶尽量不要破坏这些结构,应至少含有一个完好的标记基因,如图乙中限制酶pst I因其会破坏标记基因而不宜选择。

③所选限制酶切点不应位于复制原点处以防破坏复制原点,如果所选酶的切点不止一个,则切割重组后可能会丢失某些片段,若丢失的片段含复制原点区,则切割重组后的片段进入受体细胞后不能自主复制。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5讲+遗传信息的表达和答案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必修二+第五单元+第15讲+遗传信息的表达和答案

第15讲 遗传信息的表达考点一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1.比较RNA 和DNA点悟:DNA 和RNA 合成的判断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 或U 可判断DNA 和RNA 的合成。

若大量消耗T ,可推断正发生DNA 的合成;若大量利用U ,可推断正进行RNA 的合成。

2.RNA 功能3.转录(1)场所:主要是细胞核,在叶绿体、线粒体中也能发生转录过程。

(3)过程(4)产物:信使RNA、核糖体RNA、转运RNA。

4.遗传信息的翻译(1)场所或装配机器:核糖体。

(3)过程(4)产物:多肽――――――→盘曲折叠蛋白质教材VS高考1.高考重组 判断正误(1)真核细胞内DNA 和RNA 的合成都在细胞核内完成(2018·江苏卷,3B)( ) (2)同一细胞中两种RNA 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2017·全国卷Ⅲ,1B)( ) (3)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RNA 病毒,病毒RNA 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2016·四川,6B)( )(4)rRNA 能参与蛋白质的合成(2015·海南高考,11A)( )(5)基因B 1和由其突变而来的B 2在指导蛋白质合成时使用同一套遗传密码(2013·海南高考,22C)( )提示 (1)× 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可合成DNA 、RNA 。

(2)√ (3)√ (4)√ (5)√ 2.教材·拓展·拾遗(必修2 P37-40“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分析DNA 转录和翻译过程(1)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中也有DNA 的解旋过程,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吗? 提示 不需要,RNA 聚合酶也有解旋功能。

(2)为什么说真核细胞的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提示 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少量的DNA ,因此叶绿体和线粒体也有部分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

(3)起始密码子AUG决定甲硫氨酸,为什么蛋白质的第一个氨基酸往往不是甲硫氨酸?提示翻译生成的多肽链往往需进行加工修饰,甲硫氨酸在此过程中会被剪切掉。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5讲+动物生命活动的化学调节和答案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必修三+第八单元+第25讲+动物生命活动的化学调节和答案

第25讲动物生命活动的化学调节考点一人体主要的激素和激素调节的特征1.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2.激素的化学本质(1)多肽和蛋白质类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促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2)氨基酸衍生物: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3)固醇类激素:性激素。

3.分级调节及反馈调节(1)图中a、b、c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2)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即分级调节。

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反馈调节。

4.激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特征(1)激素的基本生理作用①调节新陈代谢。

②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③调节生殖、生长和发育。

④增强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能力。

(2)作用特征激素调节的特点有:特异性、高效性和复杂性。

1.(2018·海南卷,12)给实验兔注射一定量甲状腺激素后,可引起下列哪种生物学效应?①糖的分解代谢降低②碘的需要量增加③饥饿感增强④TSH分泌增加提示③2.人体内多种激素之间表现为协同作用。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对此做的归纳,其中哪个是错误的?理由是什么?提示①。

胰岛素主要加快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并使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而没有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

3.如图表示人体细胞间信息传递的一种方式。

请思考:(1)图中显示生命活动的哪种调节方式?该“分泌物”可能是什么调节分子?在大脑组织周围的毛细血管中能否检测到该分泌物?(2)若为内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为何只作用于“靶细胞”?(3)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可能包括哪些细胞?(4)如果靶细胞是垂体细胞,那么此时的分泌细胞是否一定是下丘脑细胞?为什么?提示(1)体液调节;激素、CO2、H+等化学物质;能(2)只有靶细胞上才有与该分泌物结合的特异性受体(3)几乎全身细胞(4)若靶细胞是垂体,则分泌细胞不一定是下丘脑细胞,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均能对垂体进行调节,则分泌细胞可能是下丘脑细胞,也可能是甲状腺细胞等围绕动物激素的种类、化学本质、作用及作用特征考查生命观念1.(2018·全国卷Ⅱ,3)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解析人体运动时,通过肾上腺素的调节可使心率加快,但肾上腺素不是高能化合物,A错误;人体在饥饿时血糖浓度较低,此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会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浓度上升,但胰高血糖素不具有催化功能,B错误;进食后一段时间,人体血糖浓度升高,此时胰岛素水平升高,加速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但胰岛素不属于细胞的结构成分,C错误;人在青春期时,性激素水平升高,会促进机体发育,性激素的运输特点为体液运输,到达靶细胞后需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D正确。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新高考(鲁京津琼)讲义:补上一课6和答案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新高考(鲁京津琼)讲义:补上一课6和答案

高考常考,重点强化,思维建模,跨越障碍,全取高考拉分题热点1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1.能量流经不同营养级示意图2.构建能量流动模型(表示方法)方法一:说明:两个去向:同化量(b)=呼吸作用消耗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摄入量(a)=同化量(b)+粪便量(c)方法二:说明:三个去向: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分解者分解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方法三:说明:四个去向: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量(A)+未利用(B)+分解者的分解量(C)+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典例】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

(2)由初级消费者传递给蜣螂的能量为。

(3)图中N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量由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

(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

(5)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

若要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答案(1)N2(2)0(3)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4)N5/N2×100%(5)负反馈调节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1.(2019·辽宁东北育才学校模拟)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贝类的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D代表细胞呼吸,一部分能量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B.B是贝类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能量C.贝类摄入的能量就是流入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离不开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解析D代表细胞呼吸,一部分能量在细胞呼吸中以热能形式散失,A正确;A是贝类的同化量,其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B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能量开始,通常,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是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错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二者彼此依存,不可分割,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传递,D正确。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新高考(鲁京津琼)讲义:考点加强课6和答案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新高考(鲁京津琼)讲义:考点加强课6和答案

1.限制酶的选择原则(1)根据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切点确定限制酶的种类①应选择切点位于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以便将目的基因“切出”,如图甲可选择PstⅠ。

②不能选择切点位于目的基因内部的限制酶,以防破坏目的基因,如图甲不能选择SmaⅠ。

③为避免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身环化和随意连接,也可使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如图甲也可选择用PstⅠ和Eco R Ⅰ两种限制酶(但要确保质粒上也有这两种酶的切点,而且这种切点不致于完全破坏“标记基因”)。

(2)根据质粒的特点确定限制酶的种类①所选限制酶要与切割目的基因的限制酶相一致,以确保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

②质粒作为载体必须具备标记基因等,所以所选择的限制酶尽量不要破坏这些结构,应至少含有一个完好的标记基因,如图乙中限制酶pstⅠ因其会破坏标记基因而不宜选择。

③所选限制酶切点不应位于复制原点处以防破坏复制原点,如果所选酶的切点不止一个,则切割重组后可能会丢失某些片段,若丢失的片段含复制起点区,则切割重组后的片段进入受体细胞后不能自主复制,故不能选择,如XbaⅠ。

④所选限制酶,其切点应位于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如图乙中Hin dⅢ会破坏启动子,Eco RⅠ会破坏终止子,而NdeⅠ、Bam HⅠ切出的切口可让目的基因嵌入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

(3)参加Ti质粒的T-DNA片段选择限制酶若质粒上标出T-DNA片段,则所选限制酶切点应位于T-DNA片段中,从而有利于将目的基因嵌入到T-DNA片段上——因为Ti质粒的T-DNA片段最易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如用两种限制酶XbaⅠ和Sac Ⅰ(两种酶切出的黏性末端不同)切割某DNA,获得含目的基因的片段。

若利用该片段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则下图中甲、乙、丁,Ti质粒均不宜选择,而丙Ti质粒宜选取。

(分析如下)2.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1)界定“标记基因”与“DNA分子杂交技术”在目的基因检测中的作用:①载体上标记基因的标记原理载体上的标记基因一般是一些抗生素的抗性基因。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必修二+第七单元+第21讲+生物的进化和答案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必修二+第七单元+第21讲+生物的进化和答案

2020 版生物高考新修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必修二+第七单元 +第 21 讲+生物的进化和答案第 21 讲生物的进化考纲、考情——知考向核心修养——提考能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进化与适应观:生物是不停变的主要内容 (Ⅱ)最新考纲生命看法化的,并与生计环境相适应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适者生计样性的形成 (Ⅱ)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关系;概括与全国卷考2018·全国卷Ⅰ (29) 、科学思想情2015·全国卷Ⅰ (32)演绎;进化学说的提出;批评性思想: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考点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生物不是神造的,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

(2)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渐渐进化的。

(3)生物各样适应性特点的形成都是因为用进废退和获取性遗传。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①基因库:一个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所有基因。

②基因频次: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所有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资料基因突变突变①可遗传变异的根源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②生物突变的有益和有害不是绝对的,常常取决于环境。

③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不过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资料,不可以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经自然选择变异是不定向的― ――――――→不利变异被裁减,有益变异渐渐累积―→种群的基以致因频次发生定向改变― ―→生物朝必定方向迟缓进化。

(4)隔绝以致物种的形成种类――→ 地理隔绝和生殖隔绝①隔绝实质――→ 基因不可以自由沟通②物种形成的三大环节VS教材高考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1)判断两个种群能否属于同一物种需将两种群置于同样环境条件下,比较其出生率(2018 ·海南卷, 18D)()(2)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固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2018 ·江苏卷, 4C)()(3)固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绝,但两洲人之间并无生殖隔绝(2017 ·江苏卷, 7B)()(4)60Co 引发基因突变能够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013 ·四川理综, 5D)()提示(1)×两种群能否为同一物种,重点在于能否存在“生殖隔绝”(2)×形成新物种的标记是产生“ 生殖隔绝”(3)√(4)×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2.教材·拓展·拾遗剖析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基本环节图解(1)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什么?图中①②③④分别是什么?提示变异、选择和隔绝。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必修二+第七单元+第19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及答案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北师大版讲义:必修二+第七单元+第19讲+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及答案

第19讲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考点一 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实例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1)图示中a 、b 、c 过程分别代表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

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a(填字母)过程中。

(2)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异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碱基对由=====T A 突变成=====A T 。

2.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基因结构的改变。

3.基因突变发生时间主要发生在DNA复制时(有丝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也可因外来因素影响而随机发生。

4.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连线)类型举例引发突变原因(1)物理因素 A.亚硝酸、碱基类似物Ⅰ.影响宿主细胞DNA(2)化学因素 B.某些病毒Ⅱ.损伤细胞内DNA(3)生物因素 C.紫外线X射线Ⅲ.改变核酸碱基答案(1)—C—Ⅱ(2)—A—Ⅲ(3)—B—Ⅰ5.基因突变的特点6.基因突变的结果和意义教材VS高考1.高考重组判断正误(1)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2018·江苏卷,4B)()(2)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与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分布所用核心技术相同(2016·全国卷Ⅲ,2C)()(3)某二倍体植物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1突变为B2可能是由于碱基对替换或碱基对插入造成的(2013·海南,22A改编)()(4)在诱导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不会同时发生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2013·四川高考,1C)()提示(1)×无论基因突变是有利还是有害,均会改变基因频率,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2)×前者应用诱变育种技术,后者应用染色剂着色技术。

(3)√(4)√2.教材·拓展·拾遗据图分析基因突变机理(1)①②③分别表示引起基因突变的什么因素?提示物理、生物、化学。

(2)④⑤⑥分别表示什么类型的基因突变?提示增添、替换、缺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常考,重点强化,思维建模,跨越障碍,全取高考拉分题重点题型1能量流动分流模型解读1.能量流经不同营养级示意图2.构建能量流动模型(表示方法)方法一:说明:两个去向:同化量(b)=呼吸作用消耗量(d)+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e);摄入量(a)=同化量(b)+粪便量(c)方法二:说明:三个去向:同化量=呼吸作用消耗量+分解者分解量+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方法三:说明:四个去向:同化量=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量(A)+未利用(B)+分解者的分解量(C)+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D)【典例】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N1~N6表示能量数值。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

(2)由初级消费者传递给蜣螂的能量为________。

(3)图中N3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量由生产者传递给初级消费者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

(用N1~N6中的字母表示)。

(5)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

若要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可采取的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审题指导答案(1)N2(2)0(3)生产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4)N5/N2×100%(5)负反馈调节增加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1)最高营养级能量去路只有流向分解者和呼吸消耗。

(2)分解者分解作用的实质仍然是呼吸作用。

(3)流经各营养级的总能量:对生产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固定”而不能说“照射”,对各级消费者而言强调关键词“同化”而不能说“摄入”。

(4)若系统中含有输入的有机物(饵料、有机污染物等),则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能量+输入有机物中能量1.下图表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示意图[单位J/(cm2·a)],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至少为400B.第二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100C.能量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20%D.该生态系统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是15解析题图为能量流经某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其中A表示该营养级摄入的能量,B表示该营养级同化的能量,C表示该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D表示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E表示分解者利用的能量,B错误;题图仅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并不能得出第三营养级的同化量,因此无法计算由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由题图知次级消费者摄入的能量为15,而并非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D错误。

答案 A2.(2019·洛阳市统考)图甲是草原生态系统中常见的能量金字塔,每层中的标号各代表一种生物。

图乙代表该生态系统中部分营养级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的字母表示能量值(单位:kJ)。

请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请根据图甲绘制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用图中标号和箭头表示)(2)图乙中,所示的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d表示________的能量;h所示的能量属于第________营养级;f所示能量散失的同时伴随的碳形式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兔子的种群密度,实验中需要的数据除第一次捕获并标记的兔子数量外,还需要的数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没有包括此环境中的全部生物兔子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一含碳有机物转变成CO2(3)第二次捕获的兔子总数及其中被标记的兔子数重点题型2 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1.食物链中能量的“最值”计算设食物链A →B →C →D ,分情况讨论(如下表):(1)能量传递效率未知时(按20%即1/5、10%即1/10计算)(2)已确定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的,不能按“最值”法计算。

例如,能量传递效率分别为a %、b %、c %,若A 的能量为M ,则D 获得的能量为M ×a %×b %×c %。

2.在食物网中分析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需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一般从两个方面考虑:3.利用“拼图法”巧解能量流动(1)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 1)即生产者的同化量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A 1),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B 1、流向分解者的C 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D 1。

(2)第一营养级向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 1/W 1)×100%,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 2/D 1)×100%。

在具体计算时务必先澄清分流比例求解中应“顺推(用乘法)”还是“逆推(用除法)”,以为例。

①若已知“植物同化量(A )”,并告知其“传向动物与直接传向人比例由1∶1调整为1∶2”,求解人最多增重变化(M ),计算时宜“顺推(用乘法)”调整前:A ·12·15+A ·12·(15)2=M 1 调整后:A·23·15+A ·13·(15)2=M 2 ②若已知“人同化量(M )”并告知人的食物来源“素食、肉食由1∶1调整为2∶1”,求解最少需要植物量(A ),计算时应“逆推(用除法)”调整前:M ·1215+M ·12(15)2=A 1 调整后:M ·2315+M ·13(15)2=A 2【典例1】 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人的体重增加 1 kg ,最少需消耗水藻________kg ,最多消耗水藻________kg 。

审题指导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

求最少消耗水藻量时,选最短的食物链,即水藻→小鱼→人,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设最少消耗水藻为x,则x×20%×20%=1 kg,x=25 kg;求最多消耗水藻量时,选最长的食物链,即水藻→水蚤→虾→小鱼→大鱼→人,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设最多消耗水藻为y,则y×10%×10%×10%×10%×10%=1 kg,y=100 000 kg。

答案25100 000【典例2】如图是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部分环节涉及的能量值(单位为103 kJ·m-2·a-1)。

顶位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0.25,则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

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________。

审题指导(1)因顶位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0.25(103kJ·m-2·a-1),流入肉食动物的总能量=0.25+0.05+5.1+2.1=7.5(103kJ·m-2·a-1),又因为有机物输入为5(103kJ·m-2·a-1),则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7.5-5=2.5(103 kJ·m-2·a-1)。

(2)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植食动物)的能量=2.5+0.5+9+4=16(103 kJ·m-2·a-1),能量从该生态系统的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2.5÷16×100%≈15.6%。

(3)第一营养级流入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16-2=14(103 kJ·m-2·a-1),第一营养级的能量=14+3+70+23=110(103kJ·m-2·a-1),则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14÷110×100%≈12.7%。

答案 2.5 15.6% 12.7%【典例3】 (1)若人类获取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是1∶1,将此食物结构改为4∶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调整后可供养的人口是前者的________倍。

(2)若植物向动物及向人提供的能量比例由1∶1调整为1∶4,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则调整后供养的人口是前者的________倍。

审题指导解析 (1)若人类获取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是1∶1,如下左图,共需植物性食物的相对值为55;如果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是1∶4,则共需植物性食物的相对值是28(如下右图)。

前者对食物的消耗量是后者的1.96倍,这也就说明后者可供养的人数是前者的1.96倍。

(2)设植物能量为M ,则调整前,人所得能量为:M ×12×10%+M ×12×(10%)2=M 20+M 200=11M 200,调整后人所得能量为M ×45×10%+M ×15×(10%)2=2M 25+M 500=41M 500,则调整后∶调整前为41M 500/11M 200≈1.49,即调整后供养的人口是调整前的1.49倍。

答案 (1)1.96 (2)1.491.若某草原生态系统只存在下面的食物关系,尝试完成问题。

(1)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兔,25来自鼠,15来自蛇,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________。

(2)假如植物有25被兔所食,有35被鼠所食;鼠有23直接被猫头鹰捕食,有13被蛇捕食后流入猫头鹰体内。

那么,猫头鹰若要增加20 g 体重,最少需要消耗的植物为________。

(精确到个位数)解析 (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为20%时,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损失最小,可消耗最少的植物,为最高营养级提供最多的能量。

因此,若计算使猫头鹰增加20 g 体重至少消耗的植物质量,则能量按20%传递。

设猫头鹰从不同食物链消耗的植物分别为a 、b 、c ,可写出:列方程式得:a ×20%×20%=20×2/5,b ×20%×20%=20×2/5,c ×20%×20%×20%=2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