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结构2

合集下载

生态系统结构组成

生态系统结构组成

生态系统结构组成
生态系统是由一组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它们在特定的地理区域内共同存在并相互影响和依赖。

生态系统的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生物组成部分:
2.地理环境:
3.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是指不同物种的丰富性和种类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食物网和生态位,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功能。

4.相互作用关系:
5.能量流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流动和循环。

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转换和传递,逐级流动于食物链中。

物质循环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排泄和分解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等过程进行。

6.生态位: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职能。

不同物种之间会通过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种群策略来避免直接竞争。

每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特定的生态位,通过不同的生活习性满足其适应环境的需求。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物组成部分、地理环境、生物多样性、相互作用关系、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生态位等组成。

这些组成部分相互作
用和依赖,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和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

了解生态系统的
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世界的复杂性,并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
管理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知识点

生态系统知识点

生态系统知识点生态系统是指由物种、环境和它们之间相互作用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它是自然界中信息流和能量流的基本单位,起到维持生命平衡和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

了解生态系统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生态系统的基本知识点。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组成。

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共同生活并相互作用的不同物种的集合体。

非生物组成包括土壤、水体、空气等非生物要素。

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组成之间通过物质的能量流和信息流相互作用。

二、生态系统的级别生态系统可分为不同的级别,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位和生态区域等。

生物个体是生态系统中的最小单位,指的是一个个体生物。

种群是指同一物种的个体聚集在一起的总体。

生物群落是指同一地区内各种种群相互作用形成的稳定的生物组合。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占据的特定生活方式和地位。

生态区域是指具有一定生态条件、包括多个生态系统的地理区域。

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生态系统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能。

太阳能照射到地球上的植物叶子上,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植物体内的化学能,形成食物链的第一级生产者。

食物链中的能量从一个物种传递到另一个物种,形成食物链的各个层级。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不断流动,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在生物活动过程中,物质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

其中,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是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物质循环过程。

碳循环包括碳的固定、储存、释放和再循环等过程。

氮循环包括氮的固定、储存、释放和再循环等过程。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的不断变化和周转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和径流等。

五、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和环境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动态平衡。

这种平衡是指各种物种在生态系统中处于相对稳定、相对平衡的状态。

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时,可能会破坏平衡状态,引起物种种群的波动甚至灭绝。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2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28张)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2课时PPT课件(初中科学)28张)
食物链相互交错 食物网
成网状的情势
生态系统的 结构和功能
生物之 间的食 物联系
能量流 动和物 质循环
能量流动:单向流动、 逐级减少
物质循环:在生物和无机 环境之间反复地出现循环
课堂测评
1.下列属于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关系的是( D ) A. 青蛙捕食昆虫 B. 松鼠吃蘑菇 C. 蛇捕食青蛙 D. 兔吃草
4.在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能使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 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径是( C ) A.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B.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Hale Waihona Puke 课堂测评5.肉类和鸡蛋的价格比食粮和蔬菜高,从生态学的观点 看,这是由于( C ) A.动物饲养麻烦,花工多,投资大 B.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 C.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动物性食品成本高 D.植物栽培较容易
绿色植物能利用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草食动物以植物 为食,肉食动物则以草食动物为食。
表示方法
关系:捕食与被捕食关系 通式:A→B→C→D 注意: 1.A必须是生产者 2.食物链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 3.箭头前后必须是捕食关系 4.食物链写全
草→昆虫→蛙→蛇→鹰
食物网
概念
生物的食物链不是单条的,而是错综复杂的。把食物链 相互交错成网状的情势称为食物网。
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的最终来源都是太 阳能,并且能量是通过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传递的。
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流动的。
能量流动的概念
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A.留在生物遗体内
每个营养级 的能量去向
B.以热能的情势散失 C.被分解者分解
D.流入下一级营养级的生物体内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体,它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并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决定了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一、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组织和相互作用关系。

生态系统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结构:1.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中由各种物种组成的生命体群集。

生物群落不仅包括动植物,还包括微生物和其他生物体。

2. 生态位:生物群落中各种物种所占据的生态位不同。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生存位置和所起的作用。

不同物种之间通过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和资源利用的差异,实现生态系统内的物种多样性。

3. 硬件环境:生态系统的硬件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光照、水分和土壤等非生物环境因子。

这些环境因子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种群的生存和繁衍。

4. 能流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能流和物质循环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机制。

能流是指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上层生物。

物质循环是指碳、氮、磷等元素在生物体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产生的生态服务和生态调控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功能:1. 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物种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抵抗外界干扰具有重要作用。

多样性的丧失会导致生态系统不稳定,甚至引发生态系统的崩溃。

2. 养分循环和净化: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环的过程,促进了养分的循环利用,维持了土壤的肥沃性。

同时,生物群落中的微生物和植物还能够对环境中的污染物进行吸收和降解,起到净化作用。

3. 水资源调节:生态系统中的植物通过蒸腾作用调节水分的循环和分配,起到了水资源的储存和调节作用。

它可以减少洪水的发生,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维持水源地的稳定。

4. 气候调控:生态系统通过吸纳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等作用,对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起到调控的作用。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环境和非生物环境构成的一个整体,并进
行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系统。

生态系统分为生物群落和生物圈两个层次。

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区域中的物种集合,包括各个物种之间的相
互关系。

生物圈则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非生物和它们之间的相互
作用形成的一个巨大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生物群落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
群落包括动植物群落、微生物等生物体。

非生物因素包括土壤、水文、气候等自然要素。

这些组成部分之间具有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形成一个复杂的系统。

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自我调
节功能。

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
是指有机物、无机物质在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间循环利用。

而能量
流动则是指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从一个物种传向另一个物种的过程。

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维持着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平衡。

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归纳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归纳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归纳
生态系统是环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部分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
由生态群落、生态位、生态圈等组成。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紧密
相关,下面对其进行归纳:
1. 生态系统结构
生态系统包括生物圈、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四个部分。

在生
物圈中,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生物与非生物环
境相互作用,形成各种生态关系,包括食物链、生态圈和生态位等。

不同生态环境中的生物质量和物种多样性也不同。

2.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系统具有多种功能,如物质转化、能量流动、生境提供、
气候调节、水文循环等。

生态系统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维
持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生存。

生态系统还可以维持水、气、土地等资
源的稳定,提供各种生态服务。

同时,生态系统还可以调节气候、
调节水文循环,保持全球的生态平衡。

3. 生态系统的保护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生态系统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人们应该尽可能地减少生态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干扰,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保护生态系统有着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密不可分,只有正确地认识和保护生态系统,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

2020/12/1
15
第五节 生态效率
各种资源在营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部转移过程中 比值关系,常以百分数表示,被称为生态效率,或 转移。由于能量的可比性和便利性,所以一般以能 量为基础计算。
生态效率是指各种能流参数中的任何一个参数在营 养级之间或营养级内部的比值关系
2020/12/1
16
一、常用的几个能量参数
二生长效率二生长效率生长效率包括组织生长和生态生长效率生长效率包括组织生长和生态生长效率组织生长效率n营养级的净生产量n营养级的同化能量生态生长效率n营养级的净生产量n营养级的摄入量三营养级之间的生态效率三营养级之间的生态效率消费效率一消费效率或利用效率一消费效率或利用效率n1营养级的摄入量营养级净生产能量利用效率n1营养级的同化量n营养级的净生产量n1np二林德曼效率二林德曼效率所谓林德曼效率它相当于同化效率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的乘积所谓林德曼效率它相当于同化效率生产效率和消费效率的乘积林德曼效率n1营养级摄取的食物n营养级摄取的食物林德曼效率n1营养级摄取的食物n营养级摄取的食物第六节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和生态平衡第六节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和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一中开放系统即系统与环境直接存在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反馈分正反 馈和负反馈。 负反馈控制 可使系统保 持稳定,正 反馈是偏离 加剧
2020/12/1
22
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 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因为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总在不间断的进 行,生物个体也在不断的进行更新。自然条件下 ,生态系统总是朝着 种类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直到使生态系统 达到成熟的最稳定状态为止。

082-生态系统的结构2

082-生态系统的结构2
中A一定是生产者。如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 后”食物链中包含4个营养级,即树→蝉→螳螂
→黄雀。
②食物链中的捕食关系是长期自然选择形成的, 不会倒转,因此箭头一定是由上一营养级指向下
一营养级。
③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寄生、腐生生物和阳光等非 生物因素,即只包含生产者(第一营养级)和消 费者(第二营养级及之后各营养级生物)。如阳 光→草→兔→细菌不是食物链。
有关种群的实验方法
2.调查植物种群丰富度的方法:样方法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
3.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方法:取样器取样法 统计方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4.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方法:抽样检测法 统计方法:血球计数板计数法 5.种群的概念、特征
6.群落的概念、特征

检(2min)
2.注意的几个问题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能量 的最终来源。 (2)细菌并不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光合细菌、蓝藻属于生 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动物并不都是消费者,秃鹫、蚯蚓 等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核心、适用范 围、有哪些应用 2.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地位和作用
④食物链中营养级一般不超过5个,因为沿食物
链流动的能量是逐级递减的。如一山不容二虎。
3.食物网
(1)图示

(2)析图 ①图示共有6条食物链——数食物链规则:从没
有箭头指向的生物即生产者A开始,沿箭头方向
一直数到最后算一条。 ②图示中H占有三、四、五三个营养级或次级、 三级、四级消费者。对某一动物而言,其营养级 是不固定的,视具体食物链而定。
要求注意: 1、必要的文字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 2、小组讨论按顺序发言,人人发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运用高中生物新课标理念实施生物教学(或进行高考备考),要立足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等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作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知识,树立正确对换待人类同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思想。

人们对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中,以生态系统的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本节是在已经学过了生态系统概念和类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生态系统的组成和营养结构,为学生学习后继内容——生态平衡起了铺垫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生态系统的成分及食物链和食物网,理解其相互间的关系。

掌握营养级的概念,能够结合食物链进行判断和分析。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推理等各方面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对生态系统结构的分析,让学生树立普遍联系和对立统一的辩证观。

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

3、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成分;2、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 1、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2、消费者级和营养级的概念;3、食物链和食物网理解分析。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本节主要是向学生介绍新的知识,使其能够当堂就理解,所以采取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讲述法。

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且通过课堂提问,来沟通师生情感和反馈教学信息,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3、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伴随着春暖花开,我们已经学习了种群和生物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类型。

春意盎然,面对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你是被陶醉还是被迷失呢。

那么就请看这个问题:
问题:在一阴湿山洼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等动物,这些生物共同构成;如果包括它们生活的环境应为。

生答:生物群落;生态系统。

强调:要理解掌握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

然后展示一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是属于那种生态系统。

生答:池塘生态系统或湿地生态系统。

归纳:之所以我们称它为生态系统是因为该池塘有植物、动物、微生物和池还有这些生物所处的无机环境,那么这些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这两个问题,也就是这节课“生态系统的结构”所探讨的。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个方面:一、生态系统的成分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即食物链和食物网。

请快速阅读课文,找出生态系统所包含的成分。

(二)讲授新课
1.生态系统的成分
下面我们就以池塘生态系统为例,来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

观察与思考:阳光、水、空气、沉积在池底的有机物、无机盐、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和养料,等属于生态系统中什么成分?
引导回答:
阳光为生态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水、空气等为生
物提供必须的物质。

所以,这些没有生命的成分为生态
系统中的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我们把这些成分称为“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它们是生态系统必须的成分之一。

设问: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属于生态系统中什么成分?
生答:生产者
思考:什么是生产者?
引导回答:能够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称
为生产者。

延伸:只有绿色植物才是生产者吗?
引导回答:只要能够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的生物都称
为自养型生物。

如:硝化细菌能够利用化学能将无机物
制造成有机物,它也是生产者。

归纳讲解:
消费者异养型生物。

因为它们不能将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

消费者是有级别的。

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动物称为植食性动物,叫“初级消费者”。

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肉食性动物,叫“次级消费者”。

以次级消费者为食的大型肉食性动物,叫“三级消费者”。

随着捕食关系的逐渐上升,消费者的级别也逐渐增高。

思考:
生老病死是生物的一种自然现象,那么,在这个
池塘中,各种动植物的遗体以及一些残枝败叶都去哪了呢?
引导回答:被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解了。

归纳:我们肉眼看不到的真菌、细菌等把动植物遗体、
排出物和残落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中,被绿色植物中重新利用。

我们把这些细菌和真菌称为“分解者”。

假如说没有这些分解者的话,那动植物遗体就会堆积如山。

设置问题判断:1.植物都是生产者
2.动物都是消费者
3.微生物都是分解者
引导回答:植物不一定都是生产者,比如说猪笼草的捕虫器,外形瓶状,有盖,当昆虫进入,盖会合上,这样昆虫就跑出来,而猪笼草本身可以分泌一些消化酶,能昆虫分解从而利用其氮源。

这时候猪笼草也就成为消费者了。

但是猪笼草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它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动物不一定都是消费者,一些营腐生的蚯蚓、蜣螂是分
解者,一些寄生在动物体内的细菌比如大肠杆菌也是消费者。

总之,捕食者,寄生生物属于消费者。

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一些进行化能合成的细菌
如硝化细菌,硫细菌,以及一些光合细菌属于生产者。

播放小影片分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者之间的关系。

我们能准确理解某种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那种成分,但是各种分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请欣赏小影片,想一想:各成分之间在生态系统中是什么样的关系?
播放影片引导回答:
强调:一个生态系统要稳定平衡的发展,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2 .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思考:有这样一句谚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主要指浮游植物)”,这句话揭示了生物之间的什么关系呢?
生答:捕食关系或食物关系
顺势引出食物链的概念: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展示食物链:浮游植物─→ 虾─→ 小鱼─→大鱼
引导回答: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
强调食物链的要点: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2.食物链(捕食链)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含分解者。

3.同种生物所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总是差一级。

反馈测试:同学们一定听说过这句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请写出此谚语中隐含的最短一条食物链
生答:植物─→蝉─→ 螳螂─→黄雀
(2).食物网
观察思考: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条食物链,并思考人的食性是单一的吗?
植物─→羊─→ 狼─→人
生答:人还可以食用植物和羊
归纳:一种生物可以吃几种不同的食物,同一种生物
可以被几中不同的生物吃。

因此就使得各种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网状。

提出食物网的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
此相互连接的复杂的营养关系,就叫食物网。

问题:
1.该食物网有几条食物链?
2.人在该食物网中占有几个营养级?
3.在该食物网中人与狼存在那些种间关系?
生答:(略)
强调食物网要点: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

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

3.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可能出现概念上的重合。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建立知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

1.这节课,首先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成分,它属于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即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各不相同。

2.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等,是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复杂联系。

在这里我将提出本节课的难点,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与功能结构之间有什么联系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生态系统的成分有了大致了解,但还未能将其融会贯通,通过该难点的突破,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建立联系,形成知识体系。

由教师提示在食物网同一生物的营养级别是可变的,但生产者一定处于食物链的开端,属于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一定是第二营养级,以此类推,学生自己就能推论出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等。

(四)巩固练习
1、在草→兔→狐→狼这条食物链中,属于第一营养级和次级消费者的生物分别是()。

A 狼和兔
B 免和狼
C 草和
狐 D 草和兔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属于()。

A 生产者和消费者
B 生产者和分解者
C 分解者和消费者
D 消费者和分解者
(五)板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结构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2.食物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