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有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

合集下载

2021年鸡鸣狗盗成语故事

2021年鸡鸣狗盗成语故事

2021年鸡鸣狗盗成语故事2021年鸡鸣狗盗成语故事1战国时期,齐国的孟尝君很有名气,秦昭王听说后,派人将孟尝君请到秦国,想拜他为丞相,但是等他来后又因其特殊身份,考虑其中利害而软禁了他。

孟尝君得知此事,十分着急。

急忙派人拿了贵重的礼物贿赂秦昭王的宠姬燕姬。

可是燕姬对孟尝君送来的礼物连看都不看,非要那件白狐皮袍子。

孟尝君这下可为难了。

白狐皮袍子已经作为礼物送给秦王了,而这袍子只有一件。

这时,孟尝君的手下有一位门客上前对他说:“这有何难,我扮成狗去将那袍子偷回来就是了。

”孟尝君无计可施,也只好这样做了。

这一招果然奏效,燕姬收了白狐皮袍子,十分高兴,便说服秦王放了孟尝君。

盂尝君如获大赦,他怕秦王反悔,赶忙带上门客趁天黑赶路返回。

当他们走到边境函谷关时,天还未亮,城门紧闭。

因为按照规定只有鸡鸣才能开关。

一行人在这里着急地等待,秦国的军队随时都可能追过来。

这时,又是那个门客站出来,撅起嘴巴,学起鸡叫来。

这招还真灵,附近的公鸡听到叫声,纷纷啼叫起来,守卫的士兵听到鸡叫,以为天快亮了,赶忙验看了孟尝君等人的凭证,放他们出去了。

后来,秦王果然反悔了,等他派人追赶时,益尝君早已出关了。

释义鸡鸣狗盗这则成语的原意是指装做鸡叫骗人,装做狗去偷东西。

后来常比喻不正当的小把戏,或是微不足道的小技能。

2021年鸡鸣狗盗成语故事2【成语】:鸡鸣狗盗【拼音】: jī míng gǒu dào【解释】: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

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

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举例造句】: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鸡鸣狗盗,遮遮掩掩。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反义词】:正人君子,光明磊落2021年鸡鸣狗盗成语故事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

幼儿园成语小故事 简短

幼儿园成语小故事 简短

幼儿园成语小故事简短
幼儿园成语小故事简短指的是适合幼儿园小朋友听和理解的简短成语故事。

这些故事通常都是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述,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应用。

以下是一些幼儿园成语小故事的示例:
1.掩耳盗铃:讲述的是一个小偷掩住自己的耳朵盗取铃铛,认为自己掩住耳
朵就不会被人发现,实际上是自欺欺人的行为。

2.叶公好龙:讲述的是一个人非常喜欢龙,但当真正的龙出现时,他却害怕
得要命。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表面上爱好某样事物,但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或接受它。

3.对牛弹琴:讲述的是一位音乐家对着牛弹琴,牛毫无反应,认为对方弹的
是“哑巴琴”。

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对不讲道理的人讲道理,白费口舌。

4.井底之蛙:讲述的是一只青蛙生活在井底,认为整个世界就只有这个井口
这么大。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见识狭窄的人。

这些简短的成语故事都是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述,可以帮助幼儿园小朋友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应用。

通过这些故事,孩子们可以学习到许多基本的道理和价值观,比如诚实、勇气、谦虚等等。

同时,这些故事也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

2021年成语故事:邯郸学步

2021年成语故事:邯郸学步

One step of actual ac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a dozen programs.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2021年成语故事:邯郸学步2021年成语故事:邯郸学步1寿陵少年爬回了老家,父母看见后心疼得不得了,他们要教会少年家乡走路的姿势。

他们先把少年扶起来,拉着他,让他先走一步。

可是,少年一走,步子准要乱,这一乱,腿就缠在一起、扭在一块。

这一天,学习没有一点儿进展!第二天,少年的父母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清晨,迎着朝阳,少年的父母背着他,来到村口的梧桐树下,少年坐在石头上看着父母在走来走去,一点儿兴趣都没有!父母走得满头大汗他却在凉爽的树阴下看着蚂蚁搬家!回到家,少年的父母很生气,问少年想不想学习走路了,少年若无其事地还在玩,根本就把父母的话当成耳边风了!父母生气归生气,但它们还得教儿子走路呀!唉,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少年可能已经体会到父母的难处了,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就非常专心、认真!渴了,随便弄点水,喝了就继续练;饿了就抓一个馒头,吃了继续练;累了,一屁股坐地上休息,歇完就继续练。

经过夜以继日的学习,少年终于走出优美的步伐!2021年成语故事:邯郸学步2邯郸是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据说当时邯郸人以善行而驰名各邻近的国家。

他们走起路来步伐轻快,姿式威武好看。

这时,燕国武陵这个地方有个年轻人,嫌弃家乡人走路的样子八字脚朝外翻,摇摆蹒跚,不好看,就决心跋山涉水到邯郸去学那里的人走路。

这个年轻人风尘仆仆来到邯郸后,上街一看,邯郸人走路果然不一般,一抬腿一伸手,都有高雅的风度,他就连忙跟着行人学起来。

哪知道,看起来很容易的事,做起来却难了。

这个小伙子学了一段时间,总觉得越学越别扭,走起来很不自然。

他想,这也许是自己按老习惯走惯了,要改起来不容易,只有彻底抛弃老步法,才能学到新姿式。

于是,他又决心从头学起,每迈出一步的长短,一摆手,一扭腰,都要按邯郸人的尺寸计算着去做。

2021年小学课本常见成语故事

2021年小学课本常见成语故事

小学课本常见成语故事小学课本中较为常见的故事都有哪些呢?以下是收集的成语故事,仅供大家阅读参考!【成语】:言犹在耳【拼音】: yán yóu zài ěr【解释】:犹:还。

说的话还在耳边。

比喻说的话还清楚地记得。

【成语故事】:公元前620年,晋国君襄公去世,决定将在秦国的晋公子雍迎接回国,准备继承国君位。

但是晋襄公 ___穆赢不同意,她每天着抱着太子在朝廷上哭闹,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弃嫡子不立而到外边求国君,将太子置于何地?出朝后,她拉着太子到卿大夫赵宣子(赵盾,赵国国君的先人)家,向赵叩头说:先君在日捧着这孩子嘱托于您,说:'此子成才,我就是受了您的赐予;若不成才,我就唯您是怨。

'现在国君虽死,言犹在耳,而您都把这些忘了,不管了,想怎么着?赵宣子和诸大夫都怕穆赢,又怕她威逼,就改立了灵公为国君,发兵抵抗秦国护送公子雍的军队,并打败了秦军。

【成语】:偃旗息鼓【拼音】: yǎn qí xī gǔ【解释】:偃:仰卧,引伸为倒下。

放倒旗子,停止敲鼓。

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

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成语故事】:《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中记载:在一次战斗中,蜀将黄忠杀死了曹将夏侯渊,并夺取了战略要地。

曹操非常恼火,把米仓移到汉水旁的北山脚下,亲率20万大军向阳平关大举进攻。

黄忠、张着商议趁夜烧劫魏军粮草。

临行前赵云和他们约定了返回时间,过期不归就带兵出寨接应,正与曹操亲自统率的 ___相遇。

赵云同曹军厮杀起来,把曹军打得丢盔弃甲,救回了黄忠和张着。

曹操没有善罢甘休,指挥大队人马追杀赵云,直扑蜀营。

赵云的副将张翼见赵云已退回本寨,后面追兵来势凶猛,便要关闭寨门拒守。

赵云下令大开营门,偃旗息鼓,准备放曹军进来;一面又命令___手埋伏在寨内外,然后自己单枪匹马站在门口等候敌人。

生性多疑的曹操追到寨门口,心想,寨门大开,必有伏兵,即匆忙下令撤退。

2021年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5篇)

2021年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5篇)

2021年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5篇)(最新版)作者:XXX编写日期:2021年1月26日【篇一】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一笔勾销: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小时候就很有志气。

他十几岁时便辞别母亲,外出求学,夜以继日地勤奋苦读。

冬天感到非常疲倦时,就用凉水洗脸;吃的东西不够,就喝粥充饥。

经过刻苦学习,他终于考中了进士。

庆历三年,范仲淹被宋仁宗任命为参知政事,他和同时任命的韩琦、富弼等一起,进行了一场以改善吏治为中心的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庆历新政“的措施之一就是裁减冗官。

范仲淹取来官员名册,一个个检查他们的任职情况。

凡是不称职的官员,他都在名册上一笔勾去,撤掉他们的职务。

空出的职务,则从下一级能够胜任的官员中委任。

富弼平时十分尊重范仲淹,对待他像自己的长辈一样,他见范仲淹对这些不称职的官员这么毫不留情,担心地说:“你用笔一勾,就撤掉了他们的职务。

他们一家人都要伤心得痛哭流涕了!”范仲淹回答说:“他一家人哭,总比他们祸害千家万户,让那些人家全部悲伤好得多吧。

”于是,他把那些不称职的官员全都罢免了。

但是,由于新政触犯了当时贵族官僚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推行不到一年便夭折了。

范仲淹也被贬到陕西任四路宣抚使。

也就在这一年,他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后来,“一笔勾销”演变为成语,比喻把一切完全取消、否定或不再提起。

【篇二】一年级小学生读的成语故事尾大不掉:春秋时,楚国国君楚灵王于公元前531年在城地、蔡地、不羹筑城,并打算派弃疾做蔡公。

为此,楚王向申无宇征求意见:“你看让弃疾去蔡地怎么样?”申无宇说:“选择儿子没有像父亲那样合适的,选择臣子没有像国君那样合适的。

郑庄公在栎地筑城西安置了子元,使昭公不能立为国君。

齐桓公在谷地筑城而安置了管仲,到现在齐国还得到利益。

臣听说,五种大人物不在边境,五种小人物不在朝廷;亲近的人不在外边,寄居的人不在里边。

现在弃疾在外边,郑丹在里边,君王恐怕要稍加戒备才好。

清华附小成语故事

清华附小成语故事

清华附小成语故事文档标题:《清华附小成语故事集锦:智慧与趣味的结晶》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深刻的哲理。

清华附小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成语的过程中,感受到成语的魅力。

以下是清华附小精选的成语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品味这些智慧与趣味的结晶吧!一、刻舟求剑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一个楚国人坐船过江,不慎将剑掉入江中。

他在船上刻下一个记号,以便船停下来后能找到剑。

船停下后,他却直接跳入江中寻找剑,结果自然是一无所获。

这个成语寓意着办事刻板,不知变通。

二、亡羊补牢故事讲的是一个牧羊人,一天他发现羊圈破了个洞,但没有及时修补。

结果,狼趁机叼走了一只羊。

牧羊人后悔不已,立即修补了羊圈,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这个成语告诉我们,犯了错误要及时改正,防止再次发生。

三、掩耳盗铃故事讲的是一个贪心的人,他想偷走一口大钟。

为了掩人耳目,他把自己的耳朵堵住,认为这样就不会被钟声吵醒了。

结果,他依然被钟声惊醒。

这个成语寓意着自欺欺人,欺骗不了别人。

四、杯弓蛇影故事讲的是一个人在饮酒时,看到酒杯里的弓影,误以为是蛇,吓得魂飞魄散。

这个成语形容人过于敏感,疑神疑鬼。

五、滥竽充数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齐宣王喜欢听竽,让300个不会吹竽的人一起吹。

南郭子綦混在其中,假装吹竽。

后来,齐宣王去世,齐湣王继位,他要求一个一个地吹竽。

南郭子綦只好逃跑。

这个成语寓意着没有真才实学,混混噩噩。

总结:成语故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们寓意深刻,富有哲理。

通过学习成语故事,我们不仅可以增长知识,还能提高语文素养,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021年成语故事狐假虎威

2021年成语故事狐假虎威

2021年成语故事狐假虎威2021年成语故事狐假虎威1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大洞穴里,忽然,传出“咕”的声音。

“轰—轰—轰”洞里出来了一只孟加拉虎,虎王出洞地球都要抖三抖!虎王趴在地上伸了一个懒腰,接着坐了起来:“哎哟喂,三天没吃东西了,好饿啊,赶快去找食物,若患上了胃病……还要去熊大夫那做胃镜”。

虎王打了个冷颤,“想想都疼”。

他走啊走,来到了虎王狩猎区,这时他惊讶发现一只狐狸大摇大摆地走着,虎王看准机会扑了上去,结果不费吹灰之力就擒到了狐狸。

可是,当虎王正准备享受时,狐狸突然说话了:“哎呀,终于找到你了,还好我没放弃!快放我下来!你若吃了我是会遭雷霹的!”“我凭什么让到口的肉飞了呢!我才不会放手。

”老虎说着把狐狸放到了嘴边。

“我是老天爷派来统治你们的,看到前面第四棵树了吗,在树下放着老天爷给我的上任令牌及财产!”狐狸急中生智将自己藏赃物的地方说了出来。

老虎半信半疑,来到树下果然看到了一个袋子,打开一看,发现里面金光闪闪的,他想了想狐狸的话,松开手放了狐狸。

并对狐狸说:“很抱歉!刚才冒犯您了,多有得罪,还望见谅!”狐狸拿起袋中的几块破了的镜子,往头上一戴,虎王没见过镜子,看到镜中的自己不免吓了一跳。

“若下次见了我还要吃我,我就用这宝贝教训教训你!不过看在你现在的态度还不错,我就带你去森林逛一圈,看看动物们见了我是不是都魂飞魄散,抱头鼠窜。

”狐狸说。

老虎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随狐狸走走。

老虎小心地,弯着腰跟在狐狸身旁,狐狸则趾高气昂地在前面走着,十分神气。

走到森林深处后,老虎看见许多动物都东躲西藏。

一下子整个森林变得非常安静,静得很可怕……这时狐狸对老虎说:“你看到没,我可没说大话。

”老虎颤抖着全身,“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请饶了我吧主人,以后我听您的。

”其实老虎并不知道,动物们怕的不是狐狸,而正是在狐狸身后的自己啊!狐假虎威造句1、做人应该要独立,不要做狐假虎威依附领导的事情。

2、自己有真才实学才是硬道理,光靠跟在领导身边狐假虎威是没有前途的。

2021年七擒七纵的成语故事

2021年七擒七纵的成语故事

2021年七擒七纵的成语故事2021年七擒七纵的成语故事1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巩固后方,率领军队南征。

正当大功告成准备撤兵的.时候,南方彝族的首领孟获,纠集了被打败的散兵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得知,孟获不但作战勇敢,意志坚强,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极得人心,就是汉族中也有不少人钦佩他,因此决定把他争取过来。

孟获虽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

第一次上阵,见蜀兵败退下去,就以为蜀兵不敌自己,不顾一切地追上去,结果闯进埋伏圈被擒。

孟获认定自己要被诸葛亮处死,因此对自己说,死也要死得像个好汉,不能丢人。

不料诸葛亮亲自给他松绑,好言劝他归顺。

孟获不服这次失败,傲慢地加以拒绝。

诸葛亮也不勉强他,而是陪他观看已经布置过的军营,之后特意问他:“你看这军营布置得怎么样?”孟获观看得很仔细,他发现军营里都是些老弱残兵,便直率他说:“以前我不知道你们虚实,所以我被打败了,现在看了你们的军营,如果就是这样子,要赢你并不难!”诸葛亮也不作解释,笑了笑就放孟获回去。

他料定盂获今晚准来偷营,当即布置好埋伏。

孟获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对手下人说,蜀军都是些老弱残兵,军营的布置情况也已经看清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营,定能逮住诸葛亮。

当天夜里,孟获挑选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进蜀军大营,什么阻挡也没有。

孟获暗暗高兴,以为成功在即,不料蜀军伏兵四起,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接连被擒,再也不敢鲁莽行事了。

他带领所有人马退到沪水南岸,只守不攻。

蜀兵到了沪水,没有船不能过去,天气又热,困难重重。

”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装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对岸射来的箭立即退回来,随后再去渡河;一面将大军分成两路,绕到上游和下游的狭窄处,渡过河去包围孟获据守的上城。

后来,孟获又被擒住。

孟获虽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
谚语是语言中历史悠久,经过长筛选和提炼出来的固定的语言形式,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语言的精华所在,下面这些是为大家推荐的几篇有教育意义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在如今河南省境内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郑国,一是息国。

公元前720xx年,息国向郑国发动了战争。

这两个诸侯国虽然都很小,但息国的人力与物力比郑国要少得多,军力也要弱得多。

战争自然以息国的失败而告终。

事后,一些有见识的人分析出,息国快要灭亡了。

他们分析的根据是,息国一不考虑自己的德行如何,二不估量自己的力量是否能取胜,三不同亲近的国家笼络好关系,四不把自己向郑国进攻的道理讲清楚,五不明辨失败的罪过和是谁。

犯了这五条错误,还要出师征伐别国,结果遭到失败,这不是非常自然的吗?
果然,不久息国被楚国攻灭。

梁惠王见了,热情地说:“先生,您不以千里为远来到我们魏国,一定是给我的国家带来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说:“大王您何必一开口就讲利?有仁义就行了。

如果君王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有利于我的封地,士和老百姓说怎样有利于自身,这样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那么就危险了。

”接着孟子说道:“在能出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动一千辆兵车的二等国家,谋杀他们国君的,必定是能出动一百辆兵车的大夫之家。

大国的大夫能从万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千辆,二等国家的大夫能从千辆兵车的国家中获得兵车百辆。

这些大夫的产业 ___不多了,但是,他们永远不会满足。

所以您不能再宣扬私利了。

”梁惠王听了很受触动,焦急地问:“那先生以为该怎么办呢?”
孟子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他的双亲,也没有讲义的人会不尊重他的君主。

所以,大王您只要讲仁义就够了,何必再讲利呢?”
东汉时,有个爱的人,名叫梁鸿。

他出身于官宦家庭,因父亲去世,家里日渐贫穷起来。

梁鸿虽然家里穷,但读书非常刻苦,才学很高,远近都有点名气。

后来,他被推举进全国的最高学府---太学深造。

由于缺钱用,他抽出一些时间替人家放猪。

为此,太学里一些有钱人家的子弟瞧不起他。

梁鸿人穷志不穷,逐步养成了孤傲的脾气,不把有钱人家的子弟放在眼里。

就是一日三餐,也和他们分开,自己烧饭。

一天,一个同窗生火做饭后,见梁鸿还没有生火,便友好地请梁鸿用他的热炊具煮饭。

但梁鸿不领他的情,高傲地说:“我梁鸿从来不用别人热的炊具煮饭。


梁鸿说罢,在自己的冷灶上生起火来煮饭。

三年后,梁鸿从太学毕业,回到家乡,娶了个名叫孟光的丑姑娘,在霸陵山隐居起来。

有一次,他写了一首《五噫之歌》,讽刺了 ___,结果遭到追捕。

梁鸿带了孟光逃到江南地区,以当佣工为生,穷困不堪,最后悲惨死去。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