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局域网优化
第1章 网络计算模式介绍..

计算机处理能力加强
主机/服务器
运行服务 器端程序
数据库
工作站
工作站运行 客户端程序
客户/服务器计算 李莉
11
1.1.4 浏览器/服务器计算模式
基于浏览器、WWW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的计算结构,称为浏览器/服务器 (Browser/Server)的计算模式,简称B/S模式,该计算模式在20世纪90 年代中期逐渐形成和发展。 B/S计算模式继承和共融了传统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中的网络软、硬件平台 和应用,但它具有传统C/S计算模式所不及的很多特点,比如更加开放、 与软、硬件平台无关、应用开发速度快、生命周期长、应用扩充和系统维 护升级方便等。 主机/服务器
客户机 客户应用 请求 结果
服务器 服务器应用 DATA 处理 操作系统与接口
操作系统与接口
2018年8月
客户/服务器计算 李莉
14
1.2.1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定义
客户机是一种单用户工作站,它提供与业务应用有关的 表现、计算、连网访问数据库和各类接口服务; 服务器是一种存储器共享型的多用户处理机,它提供业 务所需的计算、连网、数据库管理和各类接口服务。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结构结合了主机系统擅长于数据处理 和工作站/文件服务器系统便于使用、成本低廉这两种结 构的优点,在局域网中,增加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即网 络上的服务器不仅提供文件服务功能而且也提供数据处 理功能。同时工作站不是以仿真终端的方式与服务器相 连,而是在整个系统运行中也保持完善的信息处理功能。
1.1.3 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模式
1.1.4 浏览器/服务器计算模式
2018年8月
客户/服务器计算 李莉
2024年学习笔记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第四版)第二章-信息技术发展

第⼆章-信息技术发展1-信息技术及其发展1.1-计算机软硬件、计算机⽹络1.计算机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有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等组成的各种物理装置的总称。
2.计算机软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及文档,程序是计算任务的处理对象和处理规则的描述;文档是为了便于了解程序所需的阐明性资料。
3.硬件和软件相互依存。
4.从网络的作用范围可将网络类别划分为:个人局域网(P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公用网、专用网。
5.广域网协议主要包块:PPP 点对点协议、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xDSL、DDN 数字专线、x.25、FR 帧中继、ATM 异步传输模式。
6.IEEE 802 协议族:IEEE 802 规范定义了网卡如何访问传输介质(如光缆、双绞线、无线等),以及如何在传输介质上传输数据的方法,还定义了传输信息的网络设备之间连接的建立、维护和拆除的途径。
7.802.3(以太网的 CSMA/CD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协议)、802.11(无线局域网 WLAN 标准协议)。
8.OSI 七层网络模型从上到下:应用层(事务处理程序、文件传送协议)、表示层(管理数据的解密加密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会话层(负责在网络中的两节点之间建立和维持通信,以及提供交互会话的管理功能)、传输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传送连接的功能)、网络层(网络地址 IP 地址翻译成对应物理地址 MAC 地址,并决定如何将数据从发送方路由到接收方,实现拥塞控制。
网际互联等)、数据链路层(物理地址寻址、数据的成帧、流量控制。
数据的检错重发等)、物理层(物理联网媒介,如电缆连线连接器)。
9.TCP/IP 是 Internet 的核心,共四层有:应用层(FTP 文件传输协议、TFTP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HTTP 超文本传输协议、SMTP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Telnet 远程登录协议、DNS 域名系统、SNMP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传输层(TCP 传输控制协议、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网络层(IP 协议、ICMP 网络控制报文协议、IGMP 网际组管理协议、ARP 地址解析协议、RARP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网络接口层(底层协议,传输数据的物理媒介)。
第二章 集散控制系统构成PPT课件

4)递阶控制结构的特点
采用递阶控制结构,具有经典控制结构所不具有的优点:
①系统结构灵活,容易更改,系统容量可伸缩,能适应工业生产不同规模应用 要求;②控制功能增强。除了直接控制外,还有优化控制、自学习、自适应和 自组织等功能;
③降低了信息存储量、计算量,减少了计算时间;
④可设置备用子系统,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 ⑤各级的智能化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性能。
(3)通信系统:是实现集散控制系统各级之间数据通信的桥梁。根据系统 的不同,通信系统的拓扑结构和通信方式可不同,其目的是实现各有关级之 间的数据通信。
化学工业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二章 集散控制系统构成
二、集散控制系统的构成要素 1.集散控制系统的结构特征
集散控制系统的结构特征:递阶控制结构、分散控制结构、冗余化结构。 (1)递阶控制: 集散控制系统是金字塔结构,同一级的各决策子系统可同时 对其下级系统施加作用,同时又受到上级的干预,子系统可通过上级相互交 换信息。因此,集散控制系统是递阶控制结构。
这类总线有基金会现场总线(FF)、Profibus-PA总线、world-FIP现场总线、 HART总线和LON总线等。其中,HART总线是过渡性的现场总线。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二章 集散控制系统构成
三、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构成 1.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构成要素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集散控制系统向现场级分散的结果。因此,它具有集 散控制系统的构成要素,即它是:递阶控制系统、分散控制系统,具有冗余 化结构 (2)现场总线的特点
1)执行器传感器现场总线(Actuator Sensor Bus)
化学工业出版社
执行器传感器现场总线是用于现场设备的底层现场总线。 适用于简单的开关装置和输入输出位的这类通信,数据宽度仅限于“位”。 其结构简单,成本低,数据信息短,需快速和有预知的响应时间。它具有简化 现场接线、不支持本安回路、不支持总线供电、传输距离在500m以下等特点。 典型的执行器传感器现场总线有:Seriplex总线、AS-i 总线。 连接到执行器传感器现场总线的设备主要是接近开关、液位开关、开关式控 制阀、电磁阀、电动机和其他两位式操作的设备。 2)设备现场总线(Device Bus) 设备现场总线是中间层的现场总线。 适用于以字节为单位的设备和装置的通信,例如,用于分析器、编码器、流 程参数传感器、电机启动器、接触器、电磁阀等的信息传输。其特点是成本适 中,数据信息包括离散量和模拟量,要求有快速通信和预知的响应时间,它支 持总线供电,不支持本安回路。可采用双绞线作为通信媒体。 典型的设备现场总线有Interbus—S总线、DeviceNet 总线、Profibus DP总线、 ControlNet 总线、SDS总线和CAN总线等。
计算机控制技术(曹立学)1-4章 (1)

第1章 绪论
2. (1) 串级调节。 在简单调节回路中, 选取干扰影响特别 明显的一个中间变量, 附加一个调节器, 组成内调节回路 (或副调节回路) , 用来初步克服干扰的影响, 同时用原回 路(称主回路) 中的调节器(主调节器) 的输出作为副调节器的 给定值, 使副调节器跟随此值达到进一步的精细调节。 这是 用一个内回路对主要干扰影响进行初调的控制系统。
第1章 绪论
3. 设备管理系统可以提供设备自身及过程的诊断信息、 管 理信息、 设备(包括智能仪表)运行状态信息、 厂商提供的设 备制造信息。 例如, Fisher Rosemoune公司推出的AMS管理 系统, 它安装在主计算机内并完成管理功能, 可以构成一个 现场设备的综合管理系统信息库, 在此基础上实现设备的可 靠性分析以及预测性维护, 将被动的管理模式改变为可预测 的管理维护模式。 AMS软件是以现场服务器为平台的T型结构, 在现场服务器上支撑模块化, 功能丰富, 为用户提供一个图 形化界面。
第1章 绪论
DDC控制系统中常使用小型计算机或微型机的分时系统来 实现多个点的控制功能。 实际上属于用控制机离散采样, 实 现离散多点控制。 这种DDC计算机控制系统已成为当前计算机 控制系统中的主要控制形式之一, DDC系统原理图如图1.2所示。
第1章 绪论 图 1.2 DDC系统原理图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
(4) 分程调节。在需用不同的手段分阶段地控制一个参数 时, 采用这种调节。 例如:一个反应器的温度调节, 在正常 温度范围内用水冷却即可, 但温度达高限后需用冷冻水冷却, 低于低限时需用蒸汽加热, 方能保持正常反应。 满足这种需 要的调节称分程调节。 在分程调节中, 由一个测量元件、 一 个调节器及三个调节阀组成系统, 由三个调节阀分别控制冷水、 冷冻水和蒸汽的流量。 冷水阀通常调整到当温度在低限时全关, 高限时全开; 冷冻水阀在温度高限时全关, 温度超过高限时 开启; 蒸汽阀在温度低限时全关, 再低时开启。 为了避免冷 水阀及冷冻水阀在超高限时同时开启, 还要增加一个冷水阀超 高限自动关闭装置, 这样就可以进行分程调节了。 分程调节 系统的调节质量类似简单调节, 若需提高, 宜采用串级调节、 前馈调节等改进措施。
物联网技术应用——智能家居-第3版教学课件第2章-家庭网络通信技术

RS-485中继器,可以任意布设成星形接线与树形接线。 (4) RS-485总线必须要接地。
13
2.2 家庭有线组网技术
2. KNX总线 KNX总线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适用于家居和楼宇自动化控制领域的开放式国
要实现可靠的电力线高速数据通信,必须解决各种因素对数据传输的影响。高 效可靠的调制编码技术是高速PLC的关键。
18
2.2 家庭有线组网技术
PLC技术按频段可分为窄带、中频带和宽带技术。 窄带PLC:使用的带宽通常为几十kHz,且频段一般位于500kHz以下,可应用 于自动抄表、配用电自动化、能源控制、电网监测等低速数据通信场合。 中频带PLC技术:发源于中国,基于国家电网公司HPLC规范的中频带技术, 广 泛 用 于 国 内 用 电 信 息 采 集 领 域 , 并 于 2018 年 在 IEEE 完 成 标 准 化 , 发 布 了 IEEE1901.1国际标准。 PLC-IoT(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Internet of Things) : 是 基 于 HPLC/IEEE 1901.1结合华为特有技术,且面向物联网场景的中频带电力线载波通 信技术。通过将数字信号调制在高频载波上,实现数据在电力线介质的高速长距离 传输。通过多级组网可将传输距离扩展至数公里,基于IPv6可承载丰富的物联网协 议,使能末端设备智能化、实现设备全连接。
19
2.2 家庭有线组网技术
2019年8月9日,在华为开发者大会上推出海思PCL-IoT电力线载波方案, 该方案采用树形网络架构。
➢ CCo树根主节点,创建并维护电力载波通信网络; ➢ STA树枝节点或叶子节点; ➢ PSTA中继节点。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课后答案完整版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文分组,加首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APPANET向互联网发展;TCP/IP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Internet;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ISP 结构的Internet;ISP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1)因特网草案(Internet Draft)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RFC 文档。
(2)建议标准(Proposed Standard)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3)草案标准(Draft Standard)(4)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internet 和Internet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1)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2)Internet(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区别: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1-08 计算机网络都有哪些类别?各种类别的网络都有哪些特点?答:按范围:(1)广域网WAN:远程、高速、是Internet的核心网。
智慧树答案智慧物流知到课后答案章节测试2022年

第一章1.智慧物流指的是基于物联网技术应用,实现互联网向物理世界延伸,互联网与物流实体网络融合创新,实现物流系统的状态感知、实时分析、精准执行,进一步达到自主决策和学习提升,拥有一定智慧能力的现代物流体系。
()答案:对2.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基本环节。
()答案:对3.末端配送技术包括()。
答案:无人机快递;智能快递柜;无人车;可穿戴设备4.智慧物流的基本功能包括()。
答案:感知功能;规整功能;智能分析功能;优化决策功能5.智慧物流发展的驱动要素概括的有()。
答案:技术进步;物流模式;商业模式;国家政策第二章1.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
答案:互联网2.基础设施即服务是指()。
答案:IaaS3.下面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答案:1PB =1024ZB4.物联网体系结构分为()。
答案:应用层;网络层;感知层5.云计算把许多计算资源集合起来,通过软件实现自动化管理,只需要很少的人参与,就能让资源被快速提供。
()答案:对第三章1.当前最为常见的二维码为()。
答案:QR Code2.RFID防碰撞硬件性价比较高,环境适应能力强,所以通常采用()。
答案:时分复用算法3.分拣作业就是根据顾客的要求,迅速、准确地将货物从其储位拣取出来,并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等待配装送货的作业过程。
答案:分类集中4.自动化立体仓库主要包括()。
答案:移动货架式自动化仓库;旋转式自动化立体仓库;单元货格式自动化仓库;贯通式自动化立体仓库5.在RFID系统工作过程中碰撞问题的出现的原因是多个RFID标签同时出现在同一个阅读器的阅读范围内。
()答案:错第四章1.同种“物”由于空间场所不同,其使用价值的实现程度则不同,其效益的实现也不同,这个指的是()。
答案:场所效用2.最早提出使用无人机送货的概念的是()。
答案:亚马逊3.苏宁物流无人配送小车叫()。
计算机网络原理_谢希仁_第七版课后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第七版答案第一章概述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答:连通性和共享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 1 )报文分组,加首部( 2 )经路由器储存转发( 3 )在目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 1 )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 2 )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高,通信迅速。
( 3 )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络生存性能好。
1-04 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答:融合其他通信网络,在信息化过程中起核心作用,提供最好的连通性和信息共享,第一次提供了各种媒体形式的实时交互能力。
1-05 因特网的发展大致分为哪几个阶段?请指出这几个阶段的主要特点。
答:从单个网络 APPANET 向互联网发展; TCP/IP 协议的初步成型建成三级结构的 Internet ;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形成多层次 ISP 结构的 Internet ; ISP 首次出现。
1-06 简述因特网标准制定的几个阶段?答:( 1 )因特网草案 (Internet Draft) —— 在这个阶段还不是 RFC 文档。
( 2 )建议标准 (Proposed Standard) —— 从这个阶段开始就成为RFC 文档。
( 3 )草案标准 (Draft Standard) ( 4 )因特网标准(Internet Standard)1-07 小写和大写开头的英文名 internet 和 Internet 在意思上有何重要区别?答:( 1 ) internet (互联网或互连网):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协议无特指( 2 ) Internet (因特网):专用名词,特指采用 TCP/IP 协议的互联网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局域网优化2.1 什么是局域网的优化?虽然目前的网卡、HUB和交换机都能提供100M甚至更宽的带宽,但一个局域网如果配置不当,尽管配置的设备都非常高档而网络速度仍不能如意;或者经常出现死机、打不开一个小文件或根本无法连通服务器,特别是在一些设备档次参差不齐的网络中这些现象更是时有发生。
在局域网中恰当地进行配置,才能使网络性能尽可能地进行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设备、系统的性能。
其实局域网也是由一些设备和系统软件通过一种连接方式组成的,所以局域网的优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备优化。
包括传输介质的优化、服务器的优化、HUB与交换机的优化等。
●软件系统的优化。
包括服务器软件的优化和工作站系统的优化。
●布局的优化。
包括布线和网络流量的控制。
2.2 网线为什么会影响局域网的优化?网线看似非常普通,价格也非常低廉,但它对整个网络性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线选择不好、接口制作不恰当都会影响到网络性能的优化。
在配置网络设备过程中,网线(仅以因特网中所使用的双绞线为例)通常是人们最易忽略的,常常有人认为“网线”没有什么可考虑的,只要是双绞线,或只要是5类双绞线即可,其实不然。
为了降低信号的干扰,双绞线电缆中的每一线对都是由两根绝缘的铜导线相互扭绕而成,而且同一电缆中的不同线对扭绕圈数也不一样。
在绕线方向上标准双绞线电缆中的线对是按逆时针方向进行扭绕。
但有些非正规厂商生产的电缆线为了简化制造工艺,电缆中所有线对的扭绕密度相同,线对中两根绝缘导线的扭绕密度不符合技术要求,还有线对的扭绕方向不符合要求。
这些不良现象将会引起双绞线的近端串扰(指UTP中两线对之间的信号干扰程度),从而使传输距离达不到要求。
双绞线的扭绕度在生产中都有较严格的标准,实际选购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用一些专业设备进行测量,但一般用户只能凭肉眼来观察。
需要说明的是,5类UTP中线对的扭绕度要比3类密,超5类要比5类密,这个密度一般用肉眼很难看出来。
2.3 如何选择网线?在为局域网选购线材时一般来说是选购5类或超5类网线,因为3、4类双绞线一般是使用在10M/bps的因特网中,而5类双绞线能满足现在日趋流行的100M/bps的因特网,超5类双绞线主要用于将来的千兆网上,但现在也普通应用于局域网中,因为价格方面比5类线贵不了多少,现在已有6类线了,一般用于ATM网络中,公司局域网中暂时还不推荐采用。
有些不良厂商经常会用3类、4类线的线材来冒充5类甚至超5类线,因此要注意选择择名牌产品,如AMP、LUCENT(原AT&T)、IBDN(加拿大北方电信)等。
这些线类如属正规厂家生产则都在包装的封皮上有标识,如3类线就用“3 cable”,5类线就用“5 cable”,而超5类线则一般表示为“5e(或5E)cable”,要注意看清楚。
另外好的双绞线较粗且较软,所印字符很清晰;冒牌产品为了节约成本,通常较细且一般较硬,在包裹塑料皮上所印字符也较粗糙。
2.4 网线有哪些制作技巧?在网线的制作方面,存在着许多技巧,对局域网性能优化起着相当重要的基础作用。
一般来说双绞线的制作方法有如下几种,要注意一一对应,不能错用。
●一一对应接法。
即双绞线的两头连线要一一对应,一头的一脚,一定要连着另一头的一脚。
这种网线一般是用在交换机与计算机之间。
●1-3、2-6交叉接法。
即网线一头的第一脚连另一头的第三脚,网线一头的第二脚连另一头的第六脚,其他脚一一对应。
这种网线一般用在交换机的级连。
●100M接法。
所谓100M接法,是指它能满足100M带宽的通信速率。
它的接法虽然也是一一对应,但每一脚的颜色是固定的,具体是:第一脚——黄白、第二脚——黄色、第三脚——绿白、第四脚——蓝色、第五脚——蓝白、第六脚——绿色、第七脚——褐白、第八脚——褐色。
目前一般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一一对应法,但经实验(不同层楼间,较长的有60多米)发现,用这种接线法接的工作站会经常出现在打开服务器上的文件时死机,如果改用第3种接法网络质量有了较大的改观,很少出现以上的情况了。
所以在继连网线时(就是从HUB或交换机到工作站之间的互联)最好采用第3种网线制作方法,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5类或超5类网线的速度优势,使网络时刻保持畅通。
2.5 选择水晶头应注意哪些事项?选择水晶头也是要选择较好的品牌,如AMP的,好的水晶头上的插针所采用的材料阻抗较小,不易氧化、生锈。
同时,一些杂牌的水晶头插针与RJ-45插孔接触面比较小,容易造成接触不良。
选择水晶头时,要注意水晶头的生产工艺,插针绝不能有氧化变色,并且接触面要大一点、光亮一点。
另上水晶头的扣位弹性要好,否则很容易因扣不紧而引起接触不良。
2.6 怎样从内存和硬盘方面优化服务器?服务器是局域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服务器的优化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局域网的性能。
在内存方面,服务器内存的选择不能与普通兼容机一样随便。
服务器一般要求24小时连续不间断工作,而且要求主频速度较高,容量较大,一般要求在PC133以上。
所以,在选择内存时一定要注意选择服务器专用内存,外频要在133MHZ 以上,不能随便用一个PC机上的内存代替。
内存的优化主要体现在内存访问缓冲时间的设置,在CMOS中有相应设置,一般应尽量设置为小一点的缓冲时间,这样速度会更快些。
在硬盘方面,服务器硬盘是一个机电一体化的高精密产品,一般来说服务器上的硬盘在正常使用期间总是在不停地转动的(因为有许多用户在调用服务器中的数据或程序),所以要求服务器硬盘要求转速度要高,一般要求达到7200转/分钟。
另外因为硬盘转速高,很容易产生高温,所以要求硬盘盘片材料散热性能要好。
在接口方面,因为SCSI接口速度明显高于IDE接口的,所以一般要选择SCSI接口的,尽量减少因硬盘速率而影响整机性能。
另外,服务器一般来说都要求有容错功能,所以硬盘要求允许热插拔。
当然,服务器硬盘一般是专用的,不是随便在电脑市场买回一个同接口类型的就行了,价格也比同品牌、同容量的普通硬盘贵好几倍。
服务器每天都进行着许多任务调度,所以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重新对硬盘进行扫描,以及时修复硬盘上的错误,并整理文件碎片。
这可以安排在晚上让系统自动进行。
这对于服务器性能的提高和保证相当重要。
2.8 怎样从网卡和机箱方面优化服务器?服务器的网卡可以说是整个网络带宽的一个总出口,所以在选择网卡时一定要注意网卡的带宽,一般来说要选择100M/bps。
如果是较简单的局域网,服务器网卡也至少要选择10M/100M自适应的,千万别选择10M的,这样不利于将来网络的扩展、升级。
另外,即使网卡带宽是100M,但不同厂家生产的实际带宽还是有很大不同,千万不要随便选择。
购买时,要看一下网卡的板材质量和加工工艺,有的杂牌网卡采用最差的纸板来作为电路板,加工工艺非常粗糙。
一般要求网卡电路板为铜双面或三层以上板,表面、焊点光泽发光。
有名的网卡品牌如3COM、Intel,国内的主要有联想的D-LINK等。
此外,如果网卡支持“全双工”传输,则应将在网卡属性中的“双工模式”设置成“全双工”模式。
另外,如果所选网卡支持100M带宽,且与之相连的HUB或交换机是100M端口,则此时应把在网卡属性中的“媒体类型”一项设置成“100BaseTx”或“自动选择”模式。
很少有人注意机箱的选择,但服务器因连续工作,很容易产生高温,所以散热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所以要求机箱的材质散热性能要好,空间要大,电源风扇排气能力要强。
同时,因为服务器上所连设备较多,所以电源功率要大,至少要500W 以上的名牌电源,如金长城、同创等。
2.9 如何选择局域网的交换设局域网的交换设备是集线器(HUB)或者交换机,在它们的选择方面主要注意端口的带宽,为了适应网络的扩充,HUB至少要选择10M/100M自适应的,条件好一点的当然可以考虑选择纯100M的。
而交换机至少要选择10M/100M的。
如果选择100M的,就要考虑用户的局域网所连工作站网卡是否全是100M的,如果不是,那就不要选择全100M端口的了,因为有些10M的网卡不支持100M的带宽。
否则很可能花了高价钱买回来的100MHUB或交换机却令网络不能通畅。
同样出于工艺和质量问题也要选择名牌,如3COM、Intel,国内的如联想的D-LINK、华为、中信、实达等,质量都比较好,性价比也相对要好些,售后服务也较有保障。
2.10 如何优化局域网的交换设备?在HUB和交换机性能优化方面主要体现在HUB或交换机的级联上。
如果需要HUB 与HUB或HUB与交换机级联,则一定要注意HUB的带宽是所有端口共用的,因此每个端口实际利用的带宽则是应用总带宽(如100M)除以所用端口数。
所以一般不用HUB来级联,而是通过用HUB连接在交换机的端口上,因为交换机所指的带宽就是每个端口的实际可用带宽,如n10M+m100M,就表明在这个交换机上有n 个10M的带宽,有m个100M的带宽端口,这些带宽是具体端口独享的,而不受交换机所用端口数的限制。
也就是说,如果一个HUB连在一个交换机的100M端口上,则这个HUB上就拥有总100M的带宽;如果一个HUB连接在有100M带宽的HUB端口上,则连接一个HUB可能使用了10个端口,实际上下一个HUB的总带宽就远达不到100M的带宽,这样就影响了连接在下一个HUB上的工作站速度。
所以HUB级联一般最多为两层,多了速度会呈倍差级数减慢。
另外还有两点要注意,其一是,当HUB要通过交换机级联时最好连接在100M带宽的端口,除非没有100M端口可用了;其二是,要注意双绞线最大单段网线长度在100米以内,否则信号会衰减严重,影响网络速度。
2.11 怎样正确地为服务器硬盘分区?在硬盘分工上要注意“按需而设”,如要在服务器上安装SQL数据库、进销存管理软件和一些财务软件,就最好分3个区,同时在C盘上大小要适当,一般选择10G左右(服务器总硬盘大小为40G),SQL和进销存软件安装在另外一个分区(不要安装在C盘分区,这样会严重影响系统速度),大小应在20G左右,其他一些软件和财务软件放在其余盘,大小在10G左右。
这样划分的原因是让C盘只安装系统软件,但有人认为不需要这么大,其实这不能与我们平时所用的PC机一样来看待,服务器上连着许多工作站,需要许多任务同时运行,系统会调用许多软件,这时会产生许多临时文件,需要大量磁盘空间来存放,况且服务器上每天都会产生一些日志文件(特别是一些诸如系统备份日志文件),每天这样下去也需要大量磁盘空间来保存(作为一个网管人员要定期对这些日志文件和临时文件进行清除),至于D盘一般较大是因为数据库每天会增加大量数据,所以要求磁盘空间应大些,至于E盘就不多说了。
2.12 为什么要为服务器选择ntfs格式?NTFS是“新技术文件系统”的缩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