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与人类区域活动的差异鲁教版必修三教案
鲁教版必修3高中地理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教案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一课时【能力训练】1.西欧北海沿岸适宜种植牧草、甜菜、马铃薯等作物,很少种植谷物。
其原因是A.生产习惯B.国家政策C.气候条件D.科技发展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经线。
X以北为陆地,Y以南为陆地,X、Y之间为海洋,读图回答2~5题:2.图中四地,年太阳有效辐射量最大的是A.X地B.Y地C.P地D.Q地3.P地附近的地下水,主要来源于A.雨水B.冷凝水C.冰雪融水D.河流水4.生活在Y地附近的居民,大多信仰A.基督教B.佛教C.犹太教D.伊斯兰教5.当江南丘陵地区收割早稻的时候,X、Y两地A.出现炎热干燥天气B.Y地干燥,X地多雨C.都普遍吹偏西风D.正是甜菜收获季节6.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地形以山地为主,新疆的地形有“三山夹两盆”之说②塔里木河为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准噶尔盆地③灌溉农业为本区的特色,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被誉为“塞外江南”④内蒙古高原东部的草原为我国最好的草原之一,我国著名的三河马、三河牛就生长在这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读经纬网图,回答7~9题:7.该图表示的海域是A.北半球大西洋B.北半球太平洋C.北半球印度洋D.南半球大西洋8.图中①~④点盐度,由大到小排列为A.①③②④B.④②①③C.④②③①D.②④①③9.关于图中⑤地和⑥地气候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⑤地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B.⑤地年平均气温较高,风向季节转变明显C.⑥地夏季凉爽,冬季温和,终年湿润,冬雨较多D.⑥地夏季炎热干旱,冬季暖湿多雨王教授在日记中写道:“早晨出门,天色昏暗。
强劲的东风刺骨寒冷,气温在零下40度以下。
这季节,在我的家乡是江南丘陵,乡亲们大概正忙着收割早稻了”。
据此回答10~12题:10.日记中记叙的这天早晨,王教授在A.漠河B.喜马拉雅山C.北极地区D.南极地区11.王教授家乡的自然土壤是A.灰化土B.棕壤C.红壤D.砖红壤12.下列果树,适宜在王教授家乡种植的是A.芒果B.荔枝C.龙眼D.柑橘13.下面关于欧洲西部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欧洲西部气候深受大西洋影响,具有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②欧洲西部气候具有季风性特征③欧洲西部气候自西向东由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④欧洲西部气候自西向东由季风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读西欧部分地区图,回答14~18题:14.甲是世界最大港口,它是A.鹿特丹B.阿姆斯特丹C.汉堡D.马赛15.港口所在地区属A.地中海气候区B.海洋性气候区C.东欧平原D.墨累-达令盆地16.甲港通过乙河及铁路、公路同欧洲广大地区有联系,乙河是A.多瑙河B.伏尔加河C.莱茵河D.顿河17.到甲港的第二条欧亚大陆桥在中国境内的铁路线是A.京包线、包兰线B.陇海线、兰新线C.兰青线、包兰线D.哈大线、京哈线18.通过乙河可以连接A.巴黎工业区B.鲁尔工业区C.英国中部工业区D.意大利东北部工业区【能力拓展】19.读日本图,回答。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优质课件(共77张PPT)

B.地形地势: 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 C.气候: 气候干燥,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D.土壤生物: 植被大部分为沙漠,一部分为草原。土壤发育差,
有机质含量低,生物种类远比东部季风区少。
E.水文: 多属内流区,河流短小,平地径流主要来源于暴雨形
成的暂时性水流;山地径流主要由雨水和冰雪融水 补给,湖泊多但多是咸水湖。
人口与城市 经济发展状况
自然环境的比较
要素 区域 日本
英国
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植被
水文
矿产资源
2021/2/3
社会经济环境的差异
区域 要素
工业 农业 经济发展特点 人口与城市
日本
英国
2021/2/3
26.(25分)由于地理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的不同,区域发展水 平和方向也存在差异。我们应以其他国家区域发展的历史为鉴,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经济发 展特点 工业及 其布局
农业 人口与 城市
日本
英国
经济大国,工业化 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起步较晚
高新技术产业在世 界上地位突出。 “临海型”布局
以种植业为主
传统工业曾在世界 地位突出,有“世 界工厂”之称。 “资源型”布局为 主以畜牧业为主
人口稠密,城市众 人口密集,城市化
多,主要分布在太 水平高。曾大量向
(2)区域差异 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
日本与英国自然环境的差异
日本
英国
地形 气候
地表崎岖,以山地、丘 陵为主。平原狭小,分 布零散。多火山、地震
南北差异显著。北部 为温带季风气候;南 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高原、低山、丘陵与 平原、山谷交错分布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3 :1.2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 —地形和气候的地域差异
青藏高寒区
西北干旱半 干旱区
东部季风区
3、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东部季风 西北干旱 青藏高寒区
区
以平原、
地 丘陵为主
半干旱区
高原、盆地交错
海拔最高高原、 山地、盆地
形
自
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和山地气候
然气
环 境
候
森林
植
草原、荒漠
荒漠、草原及 高山灌丛
在增加,到二十世纪末,约占
%。改革开放
以来,三个经济地带GDP的增长速度看,
增
长最快。分析图表可以看出,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
的差距
。
以上图表反映是三个经济地带比较突出的差异 和
的差异。其中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潜
力,我具国有三更个重经要济意地义带的人是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较
思考: 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经济产生地带性差异的
2.关于甲、乙两国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甲国工业化早,乙国工业化晚 B.甲国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乙国农业 以渔业为主 C.甲国工业属于“资源型”布局,乙国工业属于“临 海型”布局 D.甲国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乙国高新技术 产业 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三、我国的区域差异
1、三大自然区 2、三大经济区
矿产资源
贫乏
煤、铁、石油
日本与英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日本
英国
经济发 经济大国,工业化 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展
人口与 城市
高新技术产业 “临海型”布局
传统工业 “资源型”布局为
主
以种植业为主
以畜牧业为主
太平洋沿岸地带
地理:1.2《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必修3)21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度
地形、气候:自然差异的基本因素
2、自然地理五要素土壤、植被:自然区域的标志(镜子)
水文
3、三大自然区的差异(P5图)
东部季风区等降水量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位置、面积
东部临海45%
深居内陆、高山环绕30%
不利条件
人多地少,环境问题
水源不足、土地荒漠化和盐碱化
气温低、空气稀薄、风力大、水分不足、地势崎岖
影响程度
深刻微弱
经济文化
发达落后
补
充
西南及青藏高原交通不便的原因:
西南地区(属东部季风区):(1)地形崎岖(2)多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
青藏高寒区:(1)地形崎岖(2)高寒缺氧、冻土发育
4、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地理区位
面向大海,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
距海较远,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
经济水平
高低
发展进度
快慢
特征
①能源、矿产缺乏
②对外贸易,海洋开发新兴产业基地
①能源、矿产丰富
②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商
品粮、农林产品基地
①能源、矿产丰富
②能源基地
③退耕还林、还草,改善
生态环境
原始土壤
植被
北寒温带针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南热带雨林、季雨林
西东
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东南西北
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山麓山顶
森林—草原—荒漠
主导因素
气温随纬度变化
降水随海陆位置变化
水热组合随海拔变化
人
类
活
动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第2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同步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1单元 第2节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同步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 3 学习目标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成因 不同区域所处的纬度位置、①海陆位置不同,加上②地形等自然要素的影响表现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③气候、地貌、④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差异 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⑤经济、社会、⑥文化等方面的差异1.自然环境比较(1)相似性:都是⑦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大部分地处⑧北温带,气候比较温暖湿润。
区域要素日本 英国 海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的⑨东侧 位于亚欧大陆的⑩西侧地形 地表崎岖,以⑪山地、⑫丘陵为主。
平原狭小,分布零散。
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⑬平原、 ⑭山谷交错分布 气候 南北差异显著,北部为⑮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⑯亚热带季风气候 受⑰北大西洋暖流及西风带的影响,终年⑱温和多雨,是典型的⑲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 ⑳森林覆盖率高,约占领土面积的2/3,植物种类○21多样 森林覆盖率占领土面积的1/9,以○22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23少 水文 河流○24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不利于○25航行,但○26水力资源丰富 河网○27较密,流量平稳,各河之间分水岭不高,大多有○28运河相通矿产资源 ○29贫乏 ○30煤、铁、○31石油 (1)相似性:都是○32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高,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充分发挥了○33岛国的优势。
区域 要素日本 英国 经济发展特点 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34较晚 工业化○35最早的国家 工业及其布局 ○36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地位突出。
“○37临海型”布局 ○38传统工业曾在世界上地位突出,有“世界工厂”之称。
“○39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 以○40种植业为主 以○41畜牧业为主 人口与城市 人口○42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43太平洋沿岸地带 人口密集,○44城市化水平高。
曾向海外大量○45移民基础达标练知识点一区域差异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单元第2课《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优质课件

5.读下面பைடு நூலகம்国某两个区域略图,回答问题 。
(1)图一表示的区域是 珠江 三角洲,图二表示的地形
区是 塔里木 盆地。
沿盆地四周
(2)图二中的聚落、公路的分布特点是 呈环形分布 ,原
因是 绿洲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
。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 第一单元第2课《自然环 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
异》优质课件
2020/9/26
新疆
黑龙江
西藏
自人然类区环活域境动差的的异差差的异异成::因各各:区区不域域同在在区气 经域候 济所 处、、的地貌 纬度文位化置 、 海陆位置植被不同 ,社会、 、地形水文、等土方壤面、的差异。等
上海 海南岛
平原、丘陵 季风气候 外流河为主 森林为主
主要农耕区 稠密
高原、盆地
高原、山地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和高山气候
内流河为主
大河源头
草原、荒漠
以畜牧业、灌溉农 业和绿洲农业为主
耐寒的草原和高 山草甸灌丛
以高寒畜牧业、 河谷农业为主
较少
很少
众多
较少
很少
中国三大经济地带
西 部 经 济 地 带
中
东
部
部
经
经
济
济
地
地
带
带
1.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是( B ) 。
A.土壤和植被 B.气候和地形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
2.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最主要的自然原因 是( B )。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海拔低,热量充足 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灌溉水源
高中地理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鲁教版必修3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课时目标】1.能够说出不同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2.通过比较两个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初步掌握比较区域差异的基本方法。
3.以我国的区域差异为例,从地图上提取信息,列表比较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探究区内整体性特征和区际差异的形成原因。
【知识梳理】区域差异:成因:不同区域所处的______位置、_______位置不同,加上_______自然要素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差异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各个区域在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差异自然环境的比较-----日本和英国的区域差异地形日本:以______、______为主,多火山、地震英国:______、______、丘陵与平原、山谷交错分布气候日本:_____________气候和__________气候英国:_____________气候植被日本:森林覆盖率____,植物种类______ 英国:森林覆盖率____,植物种类____水文日本:河流短小湍急,_________资源丰富英国:河网较密、流量平稳,多有_______相通矿产资源日本:_________ 英国:______、______、______经济发展的比较-----日本和英国的区域差异经济发展特点:日本: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_____ 英国: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及其布局日本:__________产业地位突出,“临海型”布局英国:__________工业地位突出,“资源型”布局农业:日本:以___________为主英国:以___________为主人口与城市日本: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英国: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曾大量向_____移民农业生产的比较日本: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__________,主要种植______、小麦、大豆等,畜牧业以________饲养为主英国:畜牧业发达,畜牧业中______和_____并存;种植业中,高产值的_______居于重要地位工业发展的比较日本:工业和城市集中分布在_________沿岸,具有明显的“临海型”特点,大力发展_______产业和________产业英国:早期工业区和城市大都建在______产区,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点,____油田的开发促进了经济发展我国的区域差异东部季风区:地势____平,多外流河,季风气候,为重要的农耕区,植被以_____为主,城市____,人口___。
《推荐》鲁教版地理必修3《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案

协调
加强东部与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互补发展;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除了因地制宜、按各地特点安排开发整治的重点外,还应加强东部与中西部的联合,协调三个地带的优势互补发展。
面积占全国的30%,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一线以北。
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面积占全国的25%,北起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南抵喜马拉雅山,东起横断山脉,西至国境。
地形
海拔较低,大部分在1000米以下,东部的大部分在500米以下,并有众多平原,属于地势的_________级阶梯
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高原、山脉、内陆盆地交错,主要为第_____级阶梯
与城市
产生的原因:(合作展示)
1、日本、英国工业布局特点产生的原因
2、2、日本、英国农业业布局特点产生的原因
区域差异比较方法总结:(师生交流)
第二课时
三:了解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及区域差异
1 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
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 → 地形 东部季风区
太阳辐射 → 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气候 差异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D.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海运交通位置重要
海陆位置→ 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青藏高寒区
2 结合初中所学知识,思考:
(1)我国地形的特点是什么?
(2)我国地势三级阶梯分界线?
(3)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如何划分的?
(4)我国的年降水量分布有什么规律?为什么?
[找一找] 读课本14页图
找出三大自然区的分界线
[动手画一画]在下图中标出:1 三大自然区分界线 2 三大自然区名称 及分界线3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环境与人类区域活动的差异鲁教版必修三
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区域开发初期阶段的特点;
2、了解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特点;
3、了解区域发展转型阶段的特点;
4、了解区域再生阶段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美国”钢都”匹兹堡的开发或我国的具体城市来分析总结区域初期阶段的特点
2、播放有关录像,并利用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或我国代表性的城市或地区的发展,引导学生归纳分析成长阶段的特点
3、提供网上查询的我国大庆,鞍山等地的材料以及教材中的”匹兹堡的困惑”等内容,让学生展开讨论分析,归纳出转型阶段的特点
4、从转型阶段出现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提出改善措施,分析归纳再生阶段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教学重点]
1、区域发展4个阶段的识记和理解,尤其是再生阶段。
[教学难点]
1、再生阶段的理解和运用
[课时安排]1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学生到过哪些地方,并让学生描述区域特征,引入新课。
(新授)
一、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的含义:
一是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是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
二、区域发展的过程:
从时间上,呈阶段式递进;从空间上,有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1、初期阶段
特点: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对资源的开发;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
人地关系: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2、成长阶段
特点: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3、转型阶段
特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等
表现: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导致区域经济整体萎缩,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问题。
4、再生阶段:
特点:通过采取措施,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
区域发展措施:寻找新的发展空间,改变区域的产业结构,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
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活动:大庆市的发展问题:
(1)大庆市的区域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2)对大庆的“二次创业”,你有什么设想和建议?
(3)大庆区域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其他资源城市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重点解析:
1、自然环境区域差异会影响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哪些方面?
解析:自然环境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农业地域类型、生产和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民居形态等方面的差异。
2、英国和日本都濒临海洋,两国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吗?
解析:英国位于亚欧大陆西侧,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影响,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北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3、日本和英国都是世界上工农业发达的国家吗?
提示:英国和日本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农业在经济中都不占重要地位,许多农产品都需要进口。
4、日本和英国的工业布局都具有“临海型”的特点吗?
提示:日本需要从国外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产品.利用沿海多优良港湾的有利条件,形成了“临海型"的布局形式;但英国资源丰富,工业接近原料产地,具有明显的“资源型”特点。
5、根据日本和英国的产业结构图,比较两国产业结构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提示:农业比重都很小,说明农业都不占重要地位,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第二产业次之,说明都是以工业为主的国家,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
6、区域自然环境差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提示: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对各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使得各个区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社会构成不一样,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不同。
这说明,人类活动的差异也会导致自然环境的差异。
7、日本和英国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产生原因有哪些?
提示:(1)气候:两国分别位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岸,由于处在不同的大气环流形势下,英国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暖湿润的气候使这里河网较密,流量平稳。
但由于降水较多,日照较少,英国西部不适于粮食作物的生长,而多汁的牧草长得很好,乳畜牧业比较发达。
日本属于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冬季较为干燥,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由于人口众多,农民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2)地形:日本境内多山,国土的3/4以上是山地和丘陵,只在沿海一带分布着狭小的平原。
因此全国大部分地区为森林所覆盖。
山间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平原狭小使耕地面积很小,农民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并大力发展水利。
丘陵地区多栽培果树和蔬菜。
英国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替分布。
森林覆盖率低,以草地为主,植物种类比日本少。
区域比较方法:
(1)区域差异的比较有多种方法,不同区域比较方法是不同的。
(2)比较区域环境主要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方面进行。
(3)区域比较一般从自然环境特征、经济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
(4)自然地理环境的比较主要从地形、气候、植被、水文和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
(5)经济发展的比较主要从经济发展特点、工农业生产及其布局、人口与城市等方面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