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优质教学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优质教学教案

写作思路要清晰1.梳理文章思路,体验思路清晰对于表现主题的重要性。

2.通过编写提纲和写作实践,学习使文章思路清晰的方法。

一、导入新课,展开任务同学们,我们经常用“思路清晰”评价一篇优秀的文章,可是如何才能做到思路清晰呢?现在就让我们重温经典课文,开启思路的发现之旅吧!任务一:阅读《再塑生命的人》,填写下表,试着说说作者的思路。

“我”与莎莉文小姐第一次见面任务二:阅读《植树的牧羊人》,填写下表,试着说说作者的思路。

1913年“我”偶遇牧羊人【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章的思路。

二、合作探究,理清思路1.学生合作完成表格,展示交流。

2.明确作者思路,体会思路清晰的效果。

任务一示例:“我”与莎莉文小姐第一次见面莎莉文小姐教“我”认识具体事物莎莉文小姐教“我”区分大小关系莎莉文小姐教“我”区别“水”和“杯”莎莉文小姐用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再塑生命的人》作者思路: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我”的教学由浅入深,突出表现了莎莉文老师充满爱心和善于教育。

任务二示例:《植树的牧羊人》作者思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故事,通过牧羊人种树前后生活环境的巨大变化,赞扬牧羊人坚持种树的壮举,引发读者的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不同文章有不同的行文顺序。

思路的本质就是一种逻辑关系。

严密的逻辑关系可以起到突出主题的作用。

那么如何构架这种逻辑关系呢?看看作家是怎样做的。

【设计意图】通过示例,让学生自主发现不同文章的行文顺序。

体会行文顺序对表现文章主题的作用。

引入学写提纲的环节。

三、学写提纲1.学生相互交流,说说该怎样列提纲。

技巧提炼:(1)明确题目要求,确定主题。

(2)“自由联想”相关内容。

(3)围绕主题选择材料。

(4)按逻辑关系排列材料顺序。

2.整体构思训练。

围绕“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的主题,编写提纲。

预设:A.他放学之后总是先写作业。

B.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C.他写完作业之后常常进行体育锻炼。

D.他经常在学习上帮助成绩不好的同学。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纪念白求恩》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新目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2《纪念白求恩》教案 新人教版 人教新目标版

第12课《纪念白求恩》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2.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

3.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4.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

2.学习本文叙议结合,以议为主的写法。

教学难点:1.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2.学习白求恩大夫的优秀品德。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程导入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有一位医生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事业。

他为救治受伤的八路军指战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就是白求恩先生。

(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来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是怎样来赞扬他的美好品质的。

二、介绍白求恩注:可播放视频白求恩,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

多伦多大学医科毕业。

曾任蒙特利尔皇家维多利亚医院胸外科医师和圣心医院胸外科主任。

1936年随加拿大志愿军赴西班牙支持反法西斯斗争。

1938年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中国援助抗日战争。

他以精湛的医术抢救了大批伤员,培养了许多医务干部。

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完县逝世,终年49岁(课文中50多岁有误)三、熟记生字与词语1. 派遣( qiǎn ) 狭隘( ài ) 满腔热忱( chén ) 拈( niān )轻怕重以身殉( xùn ) 职鄙( bǐ)视晋察冀( jì)2麻木不仁:指肢体麻痹,失去知觉。

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

见异思迁:看见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

满腔热忱: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

忱:情意。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纯粹:不含杂质,不掺杂其他成分。

本课指真正、名副其实。

四、品读课文1.出示学习目标:理清课文写作思路,把握段落之间的关联【自主感知1】自学内容:默读课文,归纳各段内容要点,说说课文段落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代诗歌四首》是人教版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本课包括《观书有感》、《春晓》、《登鹳雀楼》、《鹿柴》四首诗歌。

这些诗歌都是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学基础,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

但大部分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很难体会到诗歌所传达的内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世界,感受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四首诗歌;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背诵四首诗歌;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难点: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感受诗歌的美。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世界。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3.案例分析法:以四首诗歌为例,分析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诗歌原文、译文、图片等。

2.音频:准备四首诗歌的朗读音频,以便学生跟读、欣赏。

3.视频:准备与诗歌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音频文件,让学生聆听四首诗歌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然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认识和感受。

2.呈现(10分钟)呈现四首诗歌的原文,让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同时,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合作探讨,分析四首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三篇】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三篇】

【导语】整理了七年级上册语⽂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少年正是读书时》教案⼀ 教学⽬标 1.认识读书的重要性,积累关于读书的名⾔警句,了解名⼈读书的⽅法和经验,了解上阅读的重要性。

2.进⼀步认识⾃⼰的读书观。

3.通过学习和活动,进⼀步提⾼学⽣的阅读兴趣,提升阅读的⽔平。

学情分析 现在,课业的负担使许多中学⽣疲于应付作业、考试,很少有时间来阅读课外书。

即使读课外书,绝⼤部分也是与课程有关的辅导书。

同时,随着电脑的普及,不少中学⽣都沉迷于络,把⼤量的课余时间花费在络上。

有不少学⽣即使看与课程有关的课外书,内容也多是娱乐、络、武侠、游戏等。

课时分配 1课时 教学设计(设计者:) 教学过程设计 ⼀、图⽚导⼊ ⾸先请同学们观看⼏幅图⽚,看看:你认识它们吗?(学⽣根据图⽚回答)这些名⼈、名胜古迹跟我们相隔了遥远的时空,可我们见到它们却像见到了⽼朋友,你是通过什么渠道认识了解它们的? 是的,书能引领我们跨越时空的界限,领略古今的风情,使我们“秀才不出门,⽽知天下事”。

因此,我们不仅要好读书,⽽且要读好书。

下⾯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翻到本单元综合性学习,请同学们齐读前⾔。

⼆、看名⼈读书 环节⼀:读书名⾔ ①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学家、科学家,写下了⼤量精彩的读书名⾔,你知道哪些呢?谁来说说?请同学们汇报⾃⼰搜集的情况。

②⽼师这有⼀组名⾔,邀同学们⼀起来感受领悟(找⽣读) 书是⼀扇窗户——⾼尔基说:“每⼀本书,都在我⾯前打开了⼀扇窗户。

” 书是良药——汉朝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 书是阳光——莎⼠⽐亚说:“⽣活⾥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

” 依照上⾯的例句,运⽤相同的修辞⽅法,写出你对书的认识。

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下。

书是________——我说:“________________。

” 环节⼆:名⼈读书经验 读书也要掌握⼀些⽅式⽅法,名⼈的读书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你知道的名⼈读书经验有哪些?选择其中的⼀条来推荐给同学们。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教案(2课时)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教案(2课时)

第四单元《写作:思路要清晰》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文体的基本结构以及行文顺序。

2.学会谋篇布局,并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

3.能根据中心安排详略,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

教学重点:1.学会谋篇布局,并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

2.能根据中心安排详略,合理安排写作顺序,使文章条理清晰。

教学重点:学会谋篇布局,并体验拟写提纲的好处。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叶圣陶认为:思路,是个比喻的说法,把一番话、一篇文章比作思想走的一条路。

思想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这就是注意思路的开展。

“思路的展开”,要求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写作中如何做到思路清晰。

二、知识讲解(一)何为思路清晰1.思路清晰,就是在谋篇布局中做到结构完整、层次分明,让读者明白文章先说了什么,后说了什么,主要在说什么。

能清晰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重温经典寻求方法我们学的课文,大都有清晰的思路,要注意体会模仿。

比如《再塑生命的人》是按时间顺序展开思路的。

学生总结,老师点拨:第一次见面:莎莉文老师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拥抱。

第二天早晨:莎莉文老师给我一个洋娃娃,并教我拼写这个单词。

有一天:莎莉文老师给我一个更大的洋娃娃并教我区分大小关系。

这天上午:莎莉文老师和我为“杯” 和“水”两个字发生争执。

后来井房的经历:使我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

(二)如何做到思路清晰方法一:整体构思。

中心—取舍材料—整体结构比如,要表达“他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这一中心,下面这些材料,你会用到哪些呢?大致采取什么样的结构呢?学生回答,老师点拨:第一步:明确中心(找题眼)例:《热爱学习的他》——热爱学习”练一练:以下这些题目,中心是什么?《那一次,我真幸福》——“幸福”;《一个让我难忘的人》——“难忘”;《给我一个鼓励的微笑就够了》——“鼓励的微笑”第二步:取舍材料要表达“热爱学习”这一中心,要选择以下哪些材料?详略怎样安排?A.他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次北固山下》教案1 冀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6《次北固山下》教案1 冀教版

《次北固山下》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位诗歌意境,领悟诗歌主题。

3.感受中国诗歌的思乡旋律。

多媒体运用:电脑教学平台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王湾是洛阳人,于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

他曾往来于现在的江浙一带,在途经江苏省镇江市北固山时,写下了一首诗《次北固山下》。

王湾是一个生卒年不详的唐朝诗人,今天我们还记得他的名字,就是因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诗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以诗传”呀。

(二)朗读明义1.学生自由朗读。

2.听老师范读。

3.作朗读指导并齐读。

(提供舒缓背景音乐:马思聪的《思乡曲》)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参照注释,同桌互译诗句。

(老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投影:①客路,当指驿道,是旅客来往所走的道路。

镇江是当时水陆交通的枢纽,故以“客路”与“舟行”相对应。

②潮平,指潮与岸齐,因而两岸显得宽阔,这是春潮初升时的景象。

③风正,指顺风,且风力不大,所以帆是悬挂之形。

④残夜,夜将尽时分,太阳从东方升起,又因镇江跟东海相距不远,故称海日。

⑤旧年,相对于新年而言,旧年未尽而江上春潮已生,故谓“江春入旧年”。

⑥乡书即家书,指诗人寄给洛阳家中的信;旧谓鸿雁可以传递书信,故诗人有托书于归雁之意。

5.请一位学生讲述诗歌内容。

(原意保持不变,但允许想象加工)(三)感悟抒情1.氛围创设: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同学们能例举一些学过的写乡愁的诗歌吗?(如李白的《静夜诗》、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等)播放:欣赏配乐朗诵诗flash动画《静夜诗》。

2.《次北固山下》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能说出来这是什么写作手法吗?明确:第四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直接抒情,其他三句属于写景。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四单元本单元教学大纲教学导航【主题分析】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追求理想信念的体验和思考,还有个人修身经验的总结。

令我们感动的,是其中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

【教学目标】1.规范书写、积累、掌握和运用常用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初步读出语气。

3.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重点难点】1.阅读课文时,能抓住关键的语句,品味语言,理解课文。

2.在阅读过程中能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体味、感悟和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自相对照反思,不断提高人文素养。

3.学会利用网络、书籍来搜集、整理资料,帮助理解课文,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4.尝试组织探究阅读和创造性阅读。

【教学指导】1.运用多媒体,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2.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的作用和特点。

【课时安排】《纪念白求恩》 2课时《植树的牧羊人》 2课时《走一步,再走一步》 1课时《诫子书》 2课时13 纪念白求恩教学导航【教学内容】课本第70—72页【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有关常识,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法,学习文中对比的作用。

3.理解白求恩同志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所表现出来的思想美、行为美。

【重点难点】1.了解作者及有关常识,积累文中的生字、生词。

2.理解白求恩的精神。

3.学习文中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4.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们知道白求恩是哪国人吗?(加拿大人)一个外国人,为什么能在中国人心中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我们就能得到答案了。

(板书题目)本文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所写的,写于1939年12月21日。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教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教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教案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教案一、单元教学目标:1、能带着美好的情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用优美的声调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

2、能品赏散文精彩生动的语言,加以点评与积累,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

3、能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力求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

4、能培养细致观察的能力,学会抓住景物特征状物抒情的写法。

5、能以多彩四季为背景,确定各种主题并展开相应的探究活动。

6、能积极参与说话活动,使语言具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打动别人。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3课时单元整体学习1课时《春》2课时《三峡》1课时《济南的冬天》2课时《夏》1课时写作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专题交流或语文活动1课时单元专题小结1课时三、教学设计: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描写大自然的。

色彩斑斓的大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愉悦。

这些作品不但描绘了迷人的景色,而且蕴涵着作者真挚而又浓烈的情感。

色彩明丽、诗意盎然的《春》就是一曲春的颂歌;《济南的冬天》,山美,水美,树美,雪美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三峡》篇幅虽短,却充溢着对大自然的叹服和赞美之情;《夏》用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赞美作者心目中黄金的夏季。

《古代诗歌四首》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精美的景物描写、独特的思想感情,让我们与诗人同喜共悲。

学习这个单元要指导学生欣赏美的景物,体会美的情感,品味美的语言;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以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本单元的诗文文质兼美,是绝佳的朗读材料,要在朗读中体味感情。

本单元的写作目标是要求学生带着对大自然的爱与敬畏,走近大自然,去观察,去感受,把观察到的景物和内心的感受写出来,具体、生动,就会是一篇感染人的好文章。

四、教学过程:第1课时确定本单元的学习内容:第一块:明确单元专题含义(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后反思)1导语:明确任务听讲2布置活动:让学生阅读单元提示阅读、做好批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目标:
1.能欣赏课文中生动的描写和故事情节,增强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

2.能初步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并通过联想和想像扩展文章内容,丰富课文内涵。

3.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并能表达自己的心得和看法。

4.学会婉转拒绝。

单元课时安排:共11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天上的街市 2课时
七颗钻石 1课时
蔚蓝的王国 1课时
皇帝的新装 2课时
写作:想像 3课时
口语交际:婉转拒绝 1课时
教材内容及教法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奇思妙想”,四篇课文包括两首诗(一首现代格律诗和一首散文诗),两篇童话。

格律诗音律和谐,朗朗上口;散文诗行文清新,语言优美;童话更是情节生动,易于接受。

由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应是:学生通过自己对文本的解读,理解作者奇思妙想的内容、奇思妙想的原因以及奇思妙想的目的。

更重要的是: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创造出他们自己的独特的奇思妙想。

教学设计:
第1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第一块:激发学习兴趣。

附题:
1、根据示例, 请同学们经过四至五步联想,使两个意义很远的词联系起来。

①雪花茶②钢笔月亮
③夏夜鲜花
示例:木头足球
木头---树林---田野---足球场---足球
2、(老师、爸爸或妈妈……)的眼睛(生气、思考或高兴……时)像 _________________
3、充分发挥你的联想和想像,根据提供的情景,编一则小故事.
海豹高原啤酒
第二块:了解单元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第2课时《天上的街市》(一)
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现代格律诗的节奏韵律。

2.能有感情的背诵诗文。

课前学习:1.阅读牛郎织女的故事。

2.收集有关作者郭沫若的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二块:背诵课文活动
课后学习:1.学习、背诵诵读欣赏中的《迢迢牵牛星》这首诗。

2.巩固背诵《天上的街市》这首诗。

第3课时《天上的街市》(二)
学习目标:1.能初步了解联想和想像的区别。

2.能理解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3.体会诗文语言的朴实和节奏的和谐。

课前学习:能背诵《天上的街市》。

课堂学习:
第一块:精读课文
第二块:语文活动。

第4课时《七颗钻石》
学习目标:1.能感悟到“爱”的神奇力量,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2.初步了解想像的作用,并试着在阅读和写作中运用想像。

课前学习:1.学生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2.从书籍或网络上收集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第二块:精读课文。

第三块:语文活动
课后学习:1.收集并整理有关其他星座的神话故事。

2.学习、背诵诵读欣赏中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登岳阳楼》这两首诗。

第5课时《蔚蓝的王国》
学习目标: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欣赏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梦幻的意境。

2.感受作者美好的情怀,体味想像的魅力。

课前学习:1.学生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2.从书籍或网络上收集有关这篇课文的作者屠格涅夫的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第二块:精读课文。

第三块:想象训练
课后学习:1.把课文中优美的语句抄写在摘抄本上。

2.学习、背诵诵读欣赏中《观沧海》这首诗。

3.阅读屠格涅夫的其他作品,如《老人》等。

第6课时《皇帝的新装》(一)
学习目标:1.能用小标题概括童话各段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顺序。

2.能理解童话的寓意,从中受到启示,敢说真话。

课前学习:1.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

2.利用网络或书籍收集有关作者安徒生的资料。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

第二块:精读课文。

第三块:语文活动——《皇帝的新装》课本剧
课后学习: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并组织排演。

第7课时《皇帝的新装》(二)
学习目标:1.把童话改编成课本剧,在课堂上表演。

2.通过对演员的评价,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3.发挥想像,续写童话。

课前学习:改编、排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

课堂学习:
第一块:课本剧表演
第二块:评价
第三块:迁移拓展
课后学习:阅读安徒生的其他童话作品,如《海的女儿》、《丑小鸭》等,并讲给附近的小朋友听。

第8、9、10学时写作:想像
本单元要求在写作中学习运用想像。

文章要写得丰富生动,就要有奇思妙想,奇特的想像,能生动地表现作者热爱生活,喜欢探索的心理和情趣。

想像要富有新意,有创造性,但想像的前提是植根于现实,并且合乎生活逻辑。

教学中,可启发学生从感性入手,研究发挥“奇思妙想”的方法,使学生释放思维,展开想像的翅膀自由翱翔,创造出新的,美妙的境界,从而提高对写作的兴趣。

第8学时
第9学时
第10学时
第11学时口语交际:婉转拒绝
本单元“口语交际”部分要求学生学会“婉转拒绝”。

“婉转拒绝”是在别人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自己无法接受别人的要求时,既拒绝了他人,又不伤害他人的一种说话技巧。

“口语交际”活动课上可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注意表达时的对象和
场合,及时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从而达到使对方心悦诚服地接受的目的,增强与人交往的实际能力和社会经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