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喂节律对异育银鲫氮收支的影响

合集下载

最新小肽对异育银鲫生产性能的影响

最新小肽对异育银鲫生产性能的影响

小肽对异育银鲫生产性能的影响小肽对异育银鲫生产性能的影响摘要:将450尾异育银鲫,随机分成三组,每组设三个重复,分别投喂基础日粮(Ⅰ组)、基础日粮中添加100ppm小肽(Ⅱ组)、基础日粮中添加200ppm小肽(Ⅲ组)等三组,饲养56天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100 ppm小肽组、200 ppm小肽组增重率比对照组分别显著(P<0.05)提高了10.40%、15.10%,饵料系数分别显著(P<0.05)降低了18.75%、19.79%、与对照组相比,200 ppm小肽组生长比率比对照组显著(P<0.05)提高了32.67%。

与对照组相比,200 ppm小肽组肝体比分别显著(P<0.05)降低了15.54%。

各试验组肥满度及死亡率较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

关键词:异育银鲫;小肽;生产性能小肽(Small Peptides)是由两个以上的氨基酸组成,有些是天然的,有些则是通过水解蛋白质而产生。

传统的蛋白质营养理论认为:蛋白质必需水解为游离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利用。

Newey和Smith(1959,1960年)等提出了肽可被完整吸收的观点,证实了完整双甘肽的转运后。

近年来,在水产养殖中添加适量的小肽可增强鱼类的免疫力,提高成活率,提高饲料中矿物质利用率及鱼体蛋白质合成能力,具有诱食功能,提高采食量,促进鱼类的生长。

本试验通过在异育银鲫常规日粮中添加小肽(水产优生肽),探讨小肽与免疫多糖对异育银鲫生长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时间与地点试验时间:2005.7~2005.10;试验地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实验基地。

1.2 试验鱼种异育银鲫由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渔场提供。

试验选择健康、规格、重量基本一致异育银鲫450尾,个体初重为5.01±0.14g。

,随机分为Ⅰ、Ⅱ、Ⅲ等三组,分别为对照组、100 ppm小肽(水产优生肽)组、200 ppm小肽(水产优生肽)组,每组设3个平行试验,每平行50尾试验鱼,共9个网箱(规格为1.00 m×1.00 m×1.00 m)。

不同水温、不同档次饲料对异育银鲫的生长影响

不同水温、不同档次饲料对异育银鲫的生长影响
组设 3 个 平 行 试 验 ,每 平 行 2 0 尾 左 右 试 验 鱼 , 共
2 7 个 圆形 蓄养槽 ( 规格 为 8 2 0 毫米 ×7 0 0 毫米) ,采 用室 内控温循环流水系统 。
3 . 试验 E l 粮
良好 的养殖前景 。作为一种变温动物 ,鲫鱼 生理生化
均受 到养 殖水 体温 度 的影 响 。高温 ( 3 5  ̄ C) 鲫鱼 蛋 白 酶、脂肪酶活力均下 降,超氧歧化酶 的活性增加 。湘 云鲫 的耗氧 率 、耗氧 量在 水温 1 5  ̄ C下 与 2 0 ℃下相 比
高而下 降。在 9 ~3 0 ℃水温 范围 内,血清 中谷丙 转氨 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随水温上升先升高 、后下降 ,在 2 5 ℃时达到最大值 。鲫肠道中 ,蛋 白酶和脂肪酶活性 在9 ~2 5 ℃阶段升 高,2 5  ̄3 0 ℃时下 降 ,蛋 白酶和脂
二、试验 结果与讨论
1 . 生 长 指 标
组。试验 结果说明在 适宜范围 内的水温 能促进鱼类的 新陈代 谢和 生长,但 是超 过其适宜范围的高温会使其 异化代谢 加强 ,生长率下 降。当鱼进入 偏高温环 境 , 运动增强 ,能量消耗增加 ,肝糖原减少 ,肝脂肪开始 分解供能 ,某些消化酶活力 降低 。由于各种消化酶均 有其各 自的适宜温 度 ,因此 它们对温度 的反应 各异 , 这是鱼类对各种环境变化适应 的结果 。梭鱼 的标准代 谢率随着温度 的升高而增加 ,二者为指数关系 i同样 的,梭鱼氨氮 、尿素 、总氮及 能量 的排泄率也 随着温 度 的升 高 而增 加 ;尿 素排 泄量 占总氮 的 9 . 9 %~ 2 2 . 4 9 % ,随着温度 的升高该值增大 ,说 明高温促进 了
大 西洋 鲑 在 1 4 ℃ 时 的 生长 率分 别 比 I O  ̄ C和 1 8 ℃ 时 高 。金鲷 ( S p a r u s a u r a t a ) 在2 5 ℃时 的生 长率 比 1 8 ℃ 时高,但 是摄食 率和蛋 白利用率却降低 了;尼罗罗非 鱼 幼鱼 在 3 4  ̄ C时 的 日粮 转化率 和 日增质量 较 2 6  ̄ C和 3 0  ̄ C时低 。奥尼罗非鱼仔稚鱼生长速度和绝对质量增 加 率于 3 1 " C最 高 ,2 2  ̄ C最低 。鱼 类生 长速 度随环 境

北方池塘异育银鲫“一年两茬”高效养殖试验

北方池塘异育银鲫“一年两茬”高效养殖试验
殖 产 量和 经济 效 益 ,还有 待 于今 后继 续探 讨 。 安徽绩 溪县 临溪农 业服 务 中心 汪美蓉
电话 1 3 8 5 6 3 0 8 2 9 4
3 0 %  ̄3 2 % 的鲫鱼全价配合颗粒饲料 ,鱼种入池后第二 天 即开始投 喂。初 期 日投喂 2 次,水温达到 2 0 ℃以上
鱼 种 放养 前 用 3 % 食
类别 品种 表1 两 茬鱼 的产 量与 产值 情况 总产 量 平均 单 产 平均 规格 成活 率 售价 ( 元/ 总产 值 平均 亩产
食 盐 水 浸泡 后 再 投 放 等) ,不 仅 实 现 了投 放鱼 种 养 殖成 活 率达 到 1 0 0 % ,而 且 实现 了较 快 的生 长速 度 。 4 . 本 试 验 水 域 无 法 清 野 除 害 且 试 验 区 采 取 了
育银 鲫春片鱼种 ,放 养密度为 1 7 0 0 尾/ 亩 ,总放养量
三 、小 结 与讨论
近几年 ,市场鱼价偏低 ,传统 的春放秋捕养殖模 式利润 不 高 。为 增加池 塘产 出率 ,笔者于 2 0 1 4 年指 导科技示范户进行 了异育银鲫 “ 一年两茬 ”池塘精养
1 . 本 试 验 仅 投 放 大 规 格 鲢 鳙 鱼 种 ,虽 然 养 殖
品 种 较 单 一 ,且 全 程 主 要 通 过 施 用 生 物 渔 肥 培 育
技术试验 ,第一茬育成商品鱼 ,第二茬育成鱼种 ,获 得 了亩 产 1 2 5 2 千克 、亩 利润 7 3 1 4 元 的养殖成 果 ,现 将试验总结如下 。

天 然 饵 料 、辅 以少 量 人 工 饲 料 ,仍 然 实 现 了亩 产 量2 7 6 . 7 千 克 ,且 捕 获 的鲢 鳙 鱼 品质 优 良,具 有优

投饲率对草鱼生长、体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投饲率对草鱼生长、体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投饲率对草鱼生长、体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许艳;罗伟;王春芳【摘要】为了建立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a)的精准投喂模型管理系统,研究了不同投喂水平下草鱼的能量收支。

实验在水温(27.5±2.0)℃条件下,选用初始体重(71.03±1.13) g的草鱼,共设5个不同投饲水平(饥饿、1%鱼体重(1% BW)、2% BW、4% BW和饱食),研究摄食水平对草鱼生长、鱼体组分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结果显示:随投喂水平的增加,草鱼鱼体水分减少,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能量增加,灰分含量先减少后增加。

特定生长率和热积温生长系数均随投喂水平的增加先增加再降低,在5%鱼体重时达到最大,且高于饱食投喂组。

饵料转化率( FE)在投喂水平为体重2%组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

干物质和能量表观消化率随投喂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在投喂水平为体重2%组显著高于其他组。

生长能比例随投喂水平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在体重2%组到饱食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代谢能与生长能相反。

在最大投喂水平下的能量收支方程为:100 C=21.72 F+4.25 U+45.85R+28.18 G或100 A=61.94R+38.06G。

结果表明,5%鱼体重的投喂量为草鱼此阶段的最佳投喂水平。

%A growth trial was carried out at 5 ration levels ( starvation, 1% BW, 2% BW, 4% BW and satiety)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ration levels on the growth, body composition and energy budget of grass carp Ctenopharyngodon idella (initial body weight 71. 03 ± 1. 13 g) at (27. 5 ± 2. 0)℃. The weight gain rate and the thermal-unit growth coeffi-cient both increased to maximum at 5% BW and then decreased. Feed conversion efficiency was highest in the ration level of 2% BW. Moisture contents decreased while crude protein, lipid and gross energy increased. Ash content initially de-creasedand then increased with ration levels.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dry matter and energy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ration levels. Apparent digestibility of protei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other groups at the ration level of 2% BW. The growth energy reached to a plateau from ration level of 2% BW to satiety, and metabolic energy changed in the opposite way. At satiety, the energy budget equation was: 100 C=21. 72 F+4. 25U+45. 85R+28. 18 G or 100 A=61. 94R+38. 06G.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we conclude that 5% BW was the best ration level for grass carp at this stage.【期刊名称】《淡水渔业》【年(卷),期】2016(046)005【总页数】7页(P89-95)【关键词】草鱼( 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长;体组成;能量收支【作者】许艳;罗伟;王春芳【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池塘健康养殖湖北省工程实验室,淡水水产健康养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池塘健康养殖湖北省工程实验室,淡水水产健康养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 430070;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池塘健康养殖湖北省工程实验室,淡水水产健康养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武汉 4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65.112摄食水平是影响鱼类生长和能量收支的重要因素之一[1],是建立精准投喂系统的一部分。

投喂频率对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生长、 生理及肝脏GH、IGF-I基因表达丰度的影响

投喂频率对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生长、 生理及肝脏GH、IGF-I基因表达丰度的影响

364
中国水产科学
第 27 卷
代谢废物排放对水环境的污染, 从而提高养殖利 润[4-7], 而投喂频率过高或过低往往会导致鱼类 生长率降低, 规格参差不齐, 还会积累破坏水质 的废物, 降低其对病害的抵抗力[7-11]。大多数研究 集中在投喂频率与生长率之间的关系, 然而, 鲜 有研究关注池塘工程循环水养殖系统下投喂频率 对生长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因其具有抗逆性强、营养丰富、肉质鲜 美等优点而倍受消费者青睐, 是淡水养殖中重要 的经济鱼类之一。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 大口黑 鲈适合于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系统养殖, 产量达 47.73 kg/m3[2], 然而新养殖模式下投喂频率对鱼 类生长和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尚属于空白。在生产 中, 存在饲料投喂频率过高或过低的情况, 这可 能会降低生产效益、增加养殖成本, 还可能会影 响净化区域尾水的净化效率。随着大口黑鲈循环 水养殖产业的快速推进, 对科学投喂饲料的要求 也日益提高。鉴于此, 本试验通过研究流水槽循 环水养殖模式下投喂频率对大口黑鲈生长、生理 及肝脏 GH 和 IGF-I 相对表达丰度的影响, 以确定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系统养殖大口黑鲈的适宜投喂 频率, 为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大口黑鲈的投喂 管理提供参考。
摘要: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投喂频率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生理及肝脏生长激 素基因(GH)、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 基因(IGF-I)相对表达丰度的影响, 选用初始体重为(5.0±0.4) g 的大口黑鲈为研究 对象, 设置 3 个投喂频率组(2 次/d、3 次/d、4 次/d), 每组 3 个重复, 开展为期 120 d 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 第 30 天和第 60 天时, 大口黑鲈末体重、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未受到投喂频率的显著影响(P>0.05), 而在第 90 天时, 2 次/d 组试验鱼的生长显著高于 4 次/d 组(P<0.05), 与 3 次/d 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第 120 天时, 2 次/d 组试 验鱼的生长显著高于 3 次/d 组和 4 次/d 组(P<0.05); 投喂频率对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 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溶菌酶、皮质醇和甘油三酯(TG)含量、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谷胱甘 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 肝脏过氧化氢酶 (CAT)活性及血清总蛋白(TP)、血糖(Glu)含量呈降低的趋势且血清总胆固醇(TC)呈上升的趋势; 第 30 天时投喂频 率对肝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无显著性影响, 而第 60 天、第 90 天和第 120 天时, 4 次/d 组 T-SOD 活性 显著低于 2 次/d 组(P<0.05)。第 30 天、第 60 天和第 120 天时, 2 次/d 组肝脏 IGF-I 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最高(P<0.05), 第 90 天时各组间肝脏 IGF-I 相对表达量无明显差异(P>0.05); 第 30 天和第 60 天时, 肝脏 GH 基因相对表达量未受 到投喂频率的影响(P>0.05), 而第 90 天和第 120 天时 4 次/d 组肝脏 GH 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 2 次/d 组(P<0.05)。 因此, 基于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生理效应及肝脏 GH、IGF-I 基因表达丰度的综合考虑, 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 模式下初始体重为(5.0±0.4)g 的大口黑鲈适宜投喂频率为 2 次/d。

异育银鲫摄食5种不同动物蛋白源饲料后消化酶活性变动比较

异育银鲫摄食5种不同动物蛋白源饲料后消化酶活性变动比较

异育银鲫摄食5种不同动物蛋白源饲料后消化酶活性变动比

王红权;孙桂芳
【期刊名称】《内陆水产》
【年(卷),期】2000(025)002
【摘要】5种不同动物蛋白源饲料饲料异育银鲫鱼种60d后,测其摄食0、3、8、13、18和23h,肠组织和肝胰脏蛋白酶、淀粉酶活性。

结果表明:银鲫在未摄食前肠蛋白酶活性很高,摄食后酶活性开始缓慢下降,然后上升,分别于8 ̄13h达到最大值;肝胰脏蛋白酶活性均在摄食后立即下降,到18h降到最低,然后缓慢回升。

【总页数】3页(P9-11)
【作者】王红权;孙桂芳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9.468
【相关文献】
1.建鲤和异育银鲫摄食不同质量饲料时的氮收支和能量收支比较 [J], 杨严鸥;崔奕波;熊邦喜;杨云霞;解绶启
2.草鱼摄食两种蛋白质饲料后消化酶活性变动比较 [J], 田丽霞;林鼎
3.饲料脂肪水平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体脂沉积、肌肉成分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J], 王爱民;吕富;杨文平;於叶兵;韩光明;王春维;吴灵英;刘文斌;王恬
4.摄食不同蛋白质水平饲料的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与血清激素和消化酶活性的相关性分析 [J], 郭鑫伟;谭北平;迟淑艳;董晓慧;杨奇慧;刘泓宇;章双
5.配合饲料中不同动物蛋白源对异育银鲫生产性能的影响 [J], 周维仁;宦海琳;白群安;杨丽娟;王如淦;张卫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投喂硬颗粒饲料对沿海滩涂异育银鲫精养大池塘氮、磷利用及其收支的研究

投喂硬颗粒饲料对沿海滩涂异育银鲫精养大池塘氮、磷利用及其收支的研究
第 4 卷 第 6期 1
Vo . 1 4l No 6 .




2 1 年 1 月 01 1
NO . 01l V2
F e h trFih re r s wa e s e is
投 喂硬 颗粒 饲 料 对 沿海 滩 涂 异 育银 鲫 精 养大 池 塘 氮 、磷 利 用及 其收 支 的研 究
摘 要 :对江苏盐城沿海滩涂异育银鲫 ( aas sa rt i l 早×Cpi s apo6) C rs u ua s b i i u g eo yr u ri n c 精养大池塘氮 ( ) N 、磷( ) P 利 用及其 收支进行 了分析研究 ,并考察 了投喂两 种不 同蛋 白质含量 饲料对 异育银 鲫生 长性 能和饲料 利用 的影 响。
C HANG Je .。 NI axn 。 L h .u , F i - U Hu .i IS u g o ANG Bo
( . colfA ia c ne n ehooy ne noi U i rtfr 1 Sho nm l i c dTcn l ,Inr o Se a g Mog l n e i o a v sy
t eNa i n l is T n l o I n r n o i 0 8 0 h t a ie, o gi , ne o t a Mo g l a 2 0 0;
2 T eKyL brt yo Mai h r,Mis yo E uai , . h e a oao rf r u ue c n t dct n ir f o O enU i rt o hn ,Qn do h n og 2 6 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nv syf C i a e i a i a ,S ad n 60 3 g

颗粒饲料主养异育银鲫试验总结

颗粒饲料主养异育银鲫试验总结

表 4 收获 情况表
品 种 异育银鲫
草 鱼 ( k
规格 g尾 ) / 01 . 8
20 .1
尾数 重量 ( k 14 0 15
95 9
g)
2 6 01
2 o oO
鲢 鱼 鲢 鱼
鳙 鱼 鳊 鱼
01 . 5 01 .
03 - 05 .5
5o o0 3o 0 o0
10 0 夏 花 4 0 10 0
合 计
47 5 9 4
68 16
3饲料来源。 所用颗粒饲料系南通大福 、 饲料公 司生产的银鲫系列配合饲料 。 主要质量 指标见表 2 。
表 2 饲料主要质量指标表
≥ ≥ ≤ ≤ ! ≥
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试验养殖总投入 2 1 ( 076元 其中: 鱼 种 560元 ,零工 、水电费 160元 ,有机肥 6 0 %
尾数 ( / g 尾 k) 异育银鲫 0 5 0 — 4 15 2 0 — 3 0 18 0 3 0
草 鱼 2 0 — 1 1 10 0 5 0 — 0 0l o 2 0
20 0 5年 1 月起 开始起捕 ,至 2 0 1 06年 1 月捕捞结束 。试验收获情况见表 4 。
效益同步增长 ,我们 于 20 0 5年 1月至 数量 0 0 5 2 0 8 5 o 3 0 4 o 1 0 3 0 2 0 5 0 Oo 0 0 o 00 20 06年 1月在本市丁堰镇就 颗粒饲料
主养异育银鲫进行了试验示范 , 取得 了较好 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 总结如下 :
5 2—
瀹紫致富指南 26- 0 -0 02
维普资讯
丁 鱼(鳄 的 物 与 养 术 座 桂 丁 )生学 繁 技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1-29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2000B05008) [第一作者简介]杨严鸥(1967-),男,四川大邑县人,农学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鱼类生理生态学研究.投喂节律对异育银鲫氮收支的影响 杨严鸥,甄恕其,余文斌,於德军 (长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5)[摘要]在水温(28±1)℃、自然光照条件下,以4种投喂节律饲养异育银鲫(Carassi us auratus gibelio )60d ,并测定异育银鲫氮的收支。

其中对照组为每天投喂,3个试验组分别为投喂1d 后饥饿1d 、投喂2d 后饥饿1d 、投喂4d 后饥饿1d 。

结果显示,3个试验组的摄食氮(mg/(g ・d ))显著高于对照组;以占摄食氮比例来观察,试验组的氮收支模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以占吸收氮比例来观察,4组模式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投喂节律;异育银鲫(Carassi us auratus gibelio );氮收支[中图分类号]S965.1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409(2007)01-S031-03氮是蛋白质结构中的主要元素之一,而蛋白质是水产饲料的重要原料,因此,鱼类的氮收支与蛋白质代谢过程密切相关。

到目前为止,对鱼类氮收支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主要是探讨饲料质量对鱼类氮收支的影响[1~3],也有对不同鱼类氮收支的比较[4]。

投喂方式会影响鱼类的生长[5],而氮收支又与鱼类的生长密切相关,但目前缺乏投喂方式如何影响鱼类氮收支的报道。

本研究以异育银鲫(Carassi us aurat us gibelio )为材料鱼,对此进行了探讨。

表1 试验饲料配方及营养水平Table 1 Formulation and chemical compo sition of experimental diet 成 分 含量配方鱼粉48.50g /100g 小麦38.40g /100g 植物油 4.00g /100g 维生素C0.11g /100g 维生素预混物0.39g /100g 矿物盐预混物4.50g /100g 氯化胆碱0.10g /100g 三氧化二铬1.00g /100g α2淀粉 3.00g /100g营养水平干物质91.49g /100g粗蛋白39.27g /100g粗脂肪8.16g /100g灰分16.50g /100g总能量17.65J /mg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异育银鲫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水产养殖基地(湖北荆州窑湾),为同一批次1龄鱼,规格基本一致,试验前在实验室暂养30d 。

试验饲料自制,为烘干的配合饲料,饲料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1。

1.2 试验方法试验开始前,将鱼饥饿24h ,随机取样称重。

设4种投喂节律(处理):第1种每天投喂(为对照组)第2种投喂1d 后饥饿1d ,第3种投喂2d 后饥饿1d ,第4种投喂4d 后饥饿1d ,4种节律分别以C 、S 1/1、S 1/2和S 1/4表示。

每一处理含3个平行箱,每箱放入30尾鱼。

投喂时间为上午9:00和下午16:00,过量投喂,2h 后用虹吸法回收残饵,80℃烘干至恒重。

用溶失率校正残饵重,测定溶失率时在3个空白水族箱中投放定量的配合饲料,2h 后回收,80℃烘干至恒重,电子天平称量,计算溶失率。

试验周期共60d 。

试验在循环水养鱼系统中进行,主要设备为12只单个体积为70cm ×55cm ×36cm 的循环水水族箱。

自然光照,水温(28±1)℃,双制式空调控制。

・13・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 2007年3月第4卷第1期Journal of Yangtze U niversity(N at Sci Edit)Agri Sci V Mar 12007,Vol 14No 114种不同处理试验鱼初始平均体重为(1.58±0.04)g ,彼此间无显著差异。

1.3 指标测定与计算试验开始时随机取样90尾,分为3份,称重后70℃烘干至恒重,用以分析初始躯体生化组成。

试验时测定每箱水体的氨氮含量,计算出单位鱼体重在单位时间内的排泄氮,方法参见文献[6]。

试验结束时,将鱼饥饿24h 后称量每缸鱼的总重,再从每缸鱼中随机取样7尾,70℃烘干至恒重,用以分析终末躯体生化组成。

测定鱼样和饵料样品的干物质(%)和含氮量(%),测定饵料样品的能值(J /mg )。

测定干物质时在105℃下干燥样品至恒重,测定含氮量时用凯氏定氮法,测定能值用能量计。

氮收支式表示为C N =G N +E N +F N =A N +F N式中,C N 为摄食氮(mg/(g ・d )),通过测定摄食的饲料质量和单位质量饲料中的含氮量确定;G N 为生长氮,通过测定试验开始和结束时鱼体的含氮量确定;E N 为排泄氮(mg/(g ・d )),通过测定一定时段内鱼体的排泄氮计算;F N 为粪氮(mg/(g ・d )),F N =C N -G N -E N ;A N 为吸收氮(mg/(g ・d )),A N =G N +E N [1]。

表2 不同投喂节律下异育银鲫的氮的初始与终末值以及增长率Table 2 Initial and final nitrogen weights and energy reserve of gibel carp in different feeding rhythms 投喂节律初始氮重W po /mg 终末氮重W pt /mg 氮增长率/%C2397±23.914160±3147.5a 2.92±0.37aS 1/12396±63.27466±855.4ab 1.88±0.18bS 1/22413±63.28841±1345.5ab 2.14±0.29bcS 1/42415±63.39270±556.3b 2.24±0.14c 注:数据后的字母表示Duncan ’s 检验的结果,同列不同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 <0.05)。

所有试验数据平均数用双因子方差分析后进行组间差异的多重比较(Duncan ’s procedure )。

使用的统计软件为Statistica V5.0。

2 结果与分析2.1 氮的增长率由表2可知,试验组氮的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其中S 1/1组又显著低于S 1/4组(P <0.05)。

2.2 氮收支由表3可知,对照组的摄食氮显著低于其它组(P <0.05),而S 1/1组的摄食氮、吸收氮和生长氮显著高于其它组(P <0.05)。

表3 不同投喂节律下异育银鲫的摄食氮、生长氮、粪氮、排泄氮和吸收氮(平均值±标准差)Table 3 Uptake nitrogen ,growth nitrogen ,mucky nitrogen ,fecal nitrogen and absorption nitrogenof gibel carpwith different feeding rhythms (mean ±S.D.)mg/(g ・d ) 投喂节律摄食氮C N 生长氮F N 粪氮E N 排泄氮G N 吸收氮A N C1.23±0.05a 0.66±0.06a 0.16±0.11a 0.40±0.03ab 1.07±0.09a S 1/11.47±0.10b 0.87±0.09b 0.06±0.01b 0.54±0.17a 1.40±0.09b S 1/21.32±0.03c 0.68±0.17a 0.41±0.09c 0.36±0.01b 0.93±0.06ac S 1/4 1.30±0.02c 0.51±0.06c 0.46±0.13c 0.33±0.12ab 0.83±0.14c 由表4可知,以占摄食氮比例表示时,试验组的氮收支模式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其中S 1/4组生长氮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粪氮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以占吸收氮比例表示时,4组模式彼此间无显著差异。

表4 不同的投喂节律下异育银鲫的氮收支(平均值±标准差)Table 4 Nitrogen budget of gibel carp with different feeding style s (mean ±S.D.)% 生长氮/摄食氮(G N /C N )粪氮/摄食氮(F N /C N )排泄氮/摄食氮(E N /C N )生长氮/吸收氮(G N /A N )排泄氮/吸收氮(E N /A N )54.13±6.51a 13.06±8.79a 32.82±2.46a 62.13±1.5037.87±1.4659.50±10.00a4.57±2.30b 35.95±9.84ab 62.31±10.4037.69±10.3642.35±4.86b30.43±5.97c 27.22±1.11b 60.70±1.8039.28±1.7839.12±4.08b 35.86±10.17c 25.02±9.50ab 62.21±9.1037.79±9.15・23・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7年3月3 讨论本研究表明,试验组异育银鲫的摄食氮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氮增长却显著低于对照组,即在投喂与饥饿间歇交替出现的饲养方式下,试验组未出现氮的补偿生长(或者是完全补偿生长)现象。

氮是蛋白质结构中的主要元素之一,氮的增长对鱼体体重的增长和鱼体的生化组成都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研究的投喂方式对异育银鲫不适宜,达不到补偿生长的目的。

在与本研究设计相似的另一个试验中,以黄颡鱼为材料,则出现了氮的完全补偿和超补偿生长现象(待发表)。

不同鱼类结果不同,其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

鱼类的氮收支受到饲料质量[1~3]和鱼类种类[4]等因素的影响。

本研究显示,氮收支也受到投喂节律的显著影响。

观察异育银鲫生长氮占摄食氮的比例,S 1/2和S 1/4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而生长氮代表食物中被利用的蛋白质,其比例大小表明了鱼类对蛋白质利用率的高低,生长氮比例下降,说明试验组的蛋白质利用率显著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