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属5种药用植物根状茎的结构及其组织化学定位
黄精功能、采收及加工介绍

黄精黄精(学名:Polygonatum sibiricum ),又名:鸡头黄精、黄鸡菜、笔管菜、爪子参、老虎姜、鸡爪参。
为黄精属植物,根茎横走,圆柱状,结节膨大。
叶轮生,无柄。
药用植物,具有补脾,润肺生津的作用。
【性状】大黄精呈肥厚肉质的结节块状,结节长可达10cm 以上,宽3〜6cm ,厚2〜3cm 。
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具环节,有皱纹及须根痕,结节上侧茎痕呈圆盘状,圆周凹人,中部突出。
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淡黄色至黄棕色。
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鸡头黄精,呈结节状弯柱形,长3〜10cm ,直径0.5〜1.5cm 。
结节长2〜4 c m ,略呈圆锥形,常有分枝。
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半透明,有纵皱纹,茎痕圆形,直径5〜8 m m 。
姜形黄精呈长条结节块状,长短不等,常数个块状结节相连。
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结节上侧有突出的圆盘状茎痕,直径0. 8〜1. 5cm 。
味苦者不可药用。
【检查】水分不得过18.0% (通则0832第四法)。
总灰分取本品,80°C 干燥6 小时,粉碎后测定,不得过4.0% (通则 2302)。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45.0% 。
【含量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精多糖以无水葡萄糖(C6H12O6)计,不得少于7.0% 。
【功能与主治】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
用于脾胃气虚,体倦乏力,胃阴不足,口干食少,肺虚燥咳,劳嗽咳血,精血不足,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内热消渴。
黄精春、秋采收均可,以秋末冬初采收的根状茎肥壮而饱满,质量最佳。
黄精移栽根茎1~2年收获;播种种子3~4年收获。
于秋末或春初刨出根茎,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和病疤。
采挖后,去掉茎叶,洗净泥沙,除去须根,如长大者可酌情分为2-3节,置蒸笼或木甑中蒸约12小时,至呈现油润时方取出晒干或烘干(无烟、微火);或置水中煮沸后,捞出晒干或烘干,以蒸法加工为佳。
黄精(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

黄精(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黄精拼音Huánɡ Jīnɡ别名龙衔(《广雅》),太阳草(张华《博物志》),白及、兔竹、垂珠、鸡格(《抱朴子》),鹿竹、重楼(《别录》),萎蕤、苟格、马箭、笔菜(《本草图经》),黄芝(《灵芝瑞草经》),笔管菜(《救荒本草》),生姜(《滇南本草》),野生姜(《本草蒙筌》),野仙姜(《广西通志》),山生姜(《本草备要》),玉竹黄精、白芨黄精(《本草从新》),阳雀蕻(《辰溪志》),土灵芝、老虎姜(《草木便方》),山捣臼(《岭南采药录》),鸡头参(《山西中药志》),黄鸡菜(《中药志》),山姜(《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雷公炮炙论》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黄精、囊丝黄精、热河黄精、滇黄精、卷叶黄精等的根茎。
春、秋采收,以秋采者质佳。
挖取根茎,除去地上部分及须根,洗去泥土,置蒸笼内蒸至呈现油润时,取出晒干或烘干。
或置水中煮沸后,捞出晒干或烘干。
原形态①黄精多年生草本。
根茎横走,肥大肉质,黄白色,略呈扁圆柱形。
有数个茎痕,茎痕处较粗大,最粗处直径可达2.5厘米,生少数须根。
茎直立,圆柱形,单一,高50~80厘米,光滑无毛。
叶无柄;通常4~5枚轮生;叶片线状披针形至线形,长7~11厘米,宽5~12毫米,先端渐尖并卷曲,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
花腋生,下垂,花梗长1.5~2厘米,先端2歧,着生花2朵;苞片小,远较花梗短;花被筒状,长8~13毫米,白色,先端6齿裂,带绿白色;雄蕊6,着生于花被管的中部,花丝光滑;雌蕊1,与雄蕊等长,子房上位,柱头上有白色毛。
浆果球形,直径7~10毫米,成熟时黑色。
花期5~6月。
果期6~7月。
生于荒山坡及山地杂木林或灌木丛的边缘。
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河南、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
②囊丝黄精多年生草本。
根茎横生,肥大肉质,近圆柱形,节处较膨大,直径钓1.5厘米。
茎圆柱形,高40~80厘米,光滑无毛,有时散生锈褐色斑点。
黄精属5种药用植物根状茎的结构及其组织化学定位

黄精属5种药用植物根状茎的结构及其组织化学定位作者:程铭恩,王德群来源:《中国中药杂志》2013年第13期[摘要] 目的:研究5种黄精属植物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多花黄精P. cytonema、长梗黄精P. filipes、湖北黄精P. zanlanscianense和玉竹P. odoratum的显微结构及组织化学定位。
方法:运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维管束的类型,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晶体的形态,运用组织化学开展多糖、皂苷与挥发性成分的定位研究。
结果:黄精属植物的维管束结构类型主要有外韧型、不完全周木型和周木型3类,种间导管分子排列疏密有区别。
扫描电镜下,黏液细胞内的针晶束形似柱晶束。
黄精属植物根状茎中,多糖类物质多分布于黏液细胞中,皂苷类和挥发油类物质多分布在黏液细胞以外的基本组织中。
结论:黄精属植物根状茎中维管束类型和导管的排列状态特征可以作为种间鉴别的重要依据;多糖与皂苷类化合物的分布于不同的细胞组织。
[关键词] 黄精属;组织化学定位;维管束;针晶束我国黄精属Polygonatum共有39种,其中31种有药用记载[1],包括黄精和玉竹2味常用中药,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等功效。
《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药材黄精来源于植物黄精P. sibiricum Delar. ex Redoute、多花黄精P. cytonema Hua和滇黄精P. kingianum Coll. et Hemsl的根状茎;药材玉竹来源于植物玉竹P. odoratum (Mill.) Druce的根状茎。
由于该属药用部位形态特征与显微结构具有相似性,很多类群均在不同地区分别作黄精与玉竹流通。
为此一些学者开展了药材性状与显微特征的研究,但结果报导不一致,如施大文报导黄精属植物根状茎中维管束类型有外韧型和周木型[2],而林琳认为除报导的2种外还有不完全周木型[3];此外,有的学者认为黄精属植物根状茎中黏液细胞内的草酸钙结晶是针晶束,有的学者认为应是柱晶束[4]。
中药介绍之【黄精】

中药介绍之【黄精】1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
按形状不同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型黄精”。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于沸水中略烫或蒸制透心,干燥。
2别名鸡头黄精、黄鸡菜、笔管菜、爪子参、老虎姜、鸡爪参。
3药材性状1、黄精:根茎结节状。
一端粗,类圆盘状,一端渐细,圆柱状,全形略似鸡头,长2.5-11cm,粗端直径1-2cm,常有短分枝,上面茎痕明显,圆形,微凹,直径2-3mm,周围隐约可见环节;细端长2.5-4cm,直径5-10mm,环节明显,节间距离5-15mm,有较多须根或须根痕,直径约1mm。
表面黄棕色,有的半透明,具皱纹;圆柱形处有纵行纹理,质硬脆或稍柔韧,易折断,断面黄白色,颗粒状,有众多黄棕色维管束小点。
气微,味微甜。
2、多花黄精:根茎连珠状或块状,稍带圆柱形,直径2-3cm。
每一结节上茎痕明显,圆盘状,直径约1cm。
圆柱形处环节明显,有众多须根痕,直径约1mm。
表面黄棕色,有细皱纹。
质坚实,稍带柔韧,折断面颗粒状,有众多黄棕色维管束小点散列。
气微,味微甜。
3、滇黄精:根茎肥厚,姜块状或连珠状,直径2-4cm或以上,每一结节有明显茎痕,圆盘状,稍凹陷,直径5-8mm;须根痕多,常突出,直径约2mm。
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有明显环节及不规则纵皱。
质实,较柔韧,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平坦,颗粒状,有众多深色维管束小点。
气微,味甜,有粘性。
4性味与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5食用方法1、黄精: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略润,切厚片,干燥。
2、蒸黄精:取黄精,洗净,置笼屉内,蒸至棕黑色滋润时,取出,切厚片。
3、炙黄精:取净黄精片用清水漂1夜,煮后晒至五成干,拌蜂蜜润1夜,放锅内隔水蒸至透为度。
4、酒黄精:取净黄精片用黄酒拌匀,置炖药罐内,密闭,隔水加热或用蒸汽加热,炖至黄酒被吸尽;或置适宜容器内,蒸至内外滋润,色黑,取出,晒至外皮稍干时,切厚片,干燥。
黄精—搜狗百科

黄精—搜狗百科植物作用黄精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延缓衰老和抗菌等作用,黄精多糖具有免疫激活作用。
用于阴虚肺燥,干咳少痰,及肺肾阴虚的劳嗽久咳等。
用于脾胃虚弱。
既补脾阴,又益脾气,用于肾虚精亏得头晕,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及消渴等。
1、黄精壮筋骨,益精髓,变白发:黄精、苍术各四斤,枸杞根、柏叶各五斤,天门冬三斤。
煮汁一石,同曲十斤,糯米一石,如常酿酒钦。
(《纲目》)2、黄精治糖尿病:黄精15克,山药15克,知母、玉竹、麦冬各12克。
水煎服。
对本病见口渴多饮,体倦乏力属气阴两虚证者有效。
3、肺阴不足:黄精30克,冰糖50克。
将黄精洗净,用冷水泡发3~4小时,放入锅内,再加冰糖、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熬至黄精熟烂。
每日2次,吃黄精喝汤。
适宜用于肺阴不足所致的咳嗽痰少,干咳无痰,咳血等症。
黄精4、黄精补精气:枸杞子(冬采者佳)、黄精等分。
为细末,二味招和,捣成块,捏作饼子,干复捣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五十丸,空心温水送下。
(《奇效良方》枸杞丸)5、黄精治肺结核,病后体虚:黄精五钱至一两。
水煎服或炖猪肉食。
(《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5、黄精治肺劳咳血,赤白带:鲜黄精根头100克,冰糖50克。
开水炖服。
(《闽东本草》)6、黄精治眼,补肝气,明目:蔓菁子一斤(以水淘净),黄精二斤(和蔓菁子水蒸九次,曝干)。
上药,捣细罗为散。
每服,空心以粥饮调下二钱,日午晚食后,以温水再调服。
(《圣惠方》蔓菁子散)7、治荣气不清,久风入脉,因而成癞,鼻坏色败,皮肤痒溃:黄精根(去皮洗净)二斤。
日中曝令软,纳粟米饭甑中同蒸之,二斗米熟为度,不拘时服。
(《圣济总录》)8、黄精治小儿下肢痿软:黄精一两,冬蜜一两。
开水炖服。
(《闽东本草》)9、黄精治胃热口渴:黄精六钱,熟地、山药各五钱,天花粉、麦门冬各四钱。
水煎服。
(《山东中草药手册》)10、治蛲虫病:黄精40克,加冰糖50克,炖服。
最新中药材品种数据系列之:黄精

中药材品种数据系列之:黄精中药材品种数据系列之:黄精概述:别名:鸡头黄精、黄鸡菜、笔管菜、爪子参、老虎姜、鸡爪参黄精是我国常用的中药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黄精Polygonatum sibirifum Red.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的干燥根茎。
按形状不同,习称“大黄精”、“鸡头黄精”、“姜形黄精”。
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透心,干燥,黄精温补平补,且蒸煮后,除去涩感,味道甜,所以很多人用黄精泡茶泡酒或煲汤,每天吃一点,用于补气健肾。
有关黄精的记载始见于《名医别录》其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具补肾益精、滋阴润燥之功,用于滋补强身和治疗肾虚精亏,肺虚燥咳以及脾胃虚弱之证。
黄精属植物在全球分布很广,大约有40多种,我国约有31种,分布于全国各地,野生资源有限,但适应性较差、生境选择性强,主产于河北、内蒙古、陕西、云南等省区。
基源鉴定: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根状茎近圆柱形或近连珠状,结节有时作不规则菱状,肥厚,直径1-3厘米。
茎高1-3米,顶端作攀援状。
叶轮生,每轮3-10枚,条形、条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 -20(-25)厘米,宽3-30毫米,先端拳卷。
花序具(1-)2-4(-6)花,总花梗下垂,长1-2厘米,花梗长0.5-1.5厘米,苞片膜质,微小,通常位于花梗下部;花被粉红色,长18-25毫米,裂片长3-5毫米;花丝长3-5毫米,丝状或两侧扁,花药长 4-6毫米;子房长4-6毫米,花柱长(8-)10-14毫米。
浆果红色,直径1-1.5厘米,具7-12颗种子。
花期3-5月,果期9-10月。
根状茎也作黄精用。
本种变异相当大,在我国标本中,花丝可由短而扁至长而成丝状,但这种变异与其它性状的分化和地理分布上均无相关连,因而不足以作为区分种的特征。
黄精属5种药用植物根状茎的结构及其组织化学定位

黄精属5种药用植物根状茎的结构及其组织化学定位目的:研究5种黄精属植物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多花黄精P.cytonema、长梗黄精P. filipes、湖北黄精P. zanlanscianense和玉竹P. odoratum的显微结构及组织化学定位。
方法:运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维管束的类型,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晶体的形态,运用组织化学开展多糖、皂苷与挥发性成分的定位研究。
结果:黄精属植物的维管束结构类型主要有外韧型、不完全周木型和周木型3类,种间导管分子排列疏密有区别。
扫描电镜下,黏液细胞内的针晶束形似柱晶束。
黄精属植物根状茎中,多糖类物质多分布于黏液细胞中,皂苷类和挥发油类物质多分布在黏液细胞以外的基本组织中。
结论:黄精属植物根状茎中维管束类型和导管的排列状态特征可以作为种间鉴别的重要依据;多糖与皂苷类化合物的分布于不同的细胞组织。
标签:黄精属;组织化学定位;维管束;针晶束我国黄精属Polygonatum共有39种,其中31种有药用记载[1],包括黄精和玉竹2味常用中药,具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等功效。
《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药材黄精来源于植物黄精P. sibiricum Delar. ex Redoute、多花黄精P. cytonema Hua和滇黄精P. kingianum Coll. et Hemsl的根状茎;药材玉竹来源于植物玉竹P. odoratum (Mill.)Druce的根状茎。
由于该属药用部位形态特征与显微结构具有相似性,很多类群均在不同地区分别作黄精与玉竹流通。
为此一些学者开展了药材性状与显微特征的研究,但结果报导不一致,如施大文报导黄精属植物根状茎中维管束类型有外韧型和周木型[2],而林琳认为除报导的2种外还有不完全周木型[3];此外,有的学者认为黄精属植物根状茎中黏液细胞内的草酸钙结晶是针晶束,有的学者认为应是柱晶束[4]。
黄精属药用植物根状茎中主要有多糖、皂苷和少量挥发油等次生代谢产物,其中黄精多糖类化合物具有抗免疫力、增加心肌的活力、降血糖等作用[5];黄精皂苷具有调节血糖,抗肿瘤等作用,挥发油具有抑菌、抗肿瘤等作用[6]。
【中药学堂】黄精

【中药学堂】黄精黄精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黄精或多花黄精的干燥根茎。
别名戊已芝、黄芝、太阳草、野生姜、菟竹、鹿竹产地滇黄精主产于贵州、广西、云南等地;黄精主产于河北、内蒙古、陕西等地;多花黄精主产于贵州、湖南、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或蒸至透心,干燥。
(采挖后整体形态)性状鉴别我们药店销售的黄精一般都是制黄精,生黄精加酒、黑豆等辅料蒸后切片晒干后入药。
生黄精一般吃着有点麻辣,现在更多是外洗作为抗真菌药使用。
黑豆加工过的黄精变黑变油,一次蒸晒就可入药。
还有就是酒黄精,酒和黄精按一定比例浸泡一起反复数制,九蒸九晒补力骤增。
此物蒸后晒干凡此九次实乃误解,此九乃泛指也。
所谓九其实是古人表示大和多的数字,不一定就指准确的九次,药品炮制成功一般以药材色泽和形态来判断。
根据原植物黄精可分为姜形黄精、鸡头黄精(头大尾细形似鸡头,故习称鸡头黄精)和大黄精三种。
三者中以姜形黄精质量最佳。
大黄精呈肥厚肉质的结节块状,结节长可达10cm以上,宽3~6cm,厚2~3cm。
表面淡黄色至黄棕色,具环节,有皱纹及须根痕,结节上侧茎痕呈圆盘状,圆周凹入,中部突出。
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淡黄色至黄棕色。
气微,味甜,嚼之有黏性。
鸡头黄精呈结节状弯柱形,长3~10cm,直径0.5~1.5cm。
结节长2~4cm,略呈圆锥形,常有分枝。
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半透明,有纵皱纹,茎痕圆形,直径5~8mm。
姜形黄精呈长条结节块状,长短不等,常数个块状结节相连。
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结节上侧有突出的圆盘状茎痕,直径0.8~1.5cm。
味苦者不可药用。
(药材鲜品)(鸡头黄精)《雷公炮炙论》载:“凡使黄精,勿用钩吻,真相似,只是叶有毛钩子二个是别认处,若误服,害人。
”钩吻与黄精相似,蔓生,惟茎不紫,花不黄为异,叶头极尖而根细,其根、茎、叶都有剧毒(此处之钩吻笔者认为应为毛茛植物而不是今之所指断肠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able 1
No. 1 2 3 4 5
1. 2
解剖学试验 FAA 固定液对 5 种植物的根状茎进行分别固 定, 经乙醇系列脱水 、 透蜡 、 包埋后常规石蜡切片 , 切片厚度为 8 ~ 10 μm 。 番红 固绿染色 , 中性树胶 封 片, 用 Lecia DM6000B 显 微 镜 观 察 其 内 部 结 构 特征 。 对黏液细胞进行计数 , 在显微镜下放大 400 倍时 每 一 视 野 下 对 每 个 样 品 测 20 组 , 取其平
[收稿日期] 20121128 [基金项目]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项目;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 然科学 研 究 项 目 ( KJ2011Z222 ) ; 安 徽 中 医 学 院 青 年 基 金 项 目 ( 2011qn028 ) [通信作者] hoo. com. cn [作者介绍] 程铭恩, Email: chengmingen@ 研究方向为中药资源, yeah. net
用喷金镀膜的方法, 用 KYKY3200 型扫描电镜, 观 察针晶的形状特征, 测量并照相。 1. 5. 2 显微镜偏光模式进行观察 在 Lecia DM6000B 偏光模式下, 对已制成好的 5 种黄精属植
物的永久切片进行针晶观察, 并进行拍照。 2 结果 形状有 黄精属植物根状茎表面黄色或黄棕色, 圆柱状、 鸡头状、 连珠状和姜块状等不同类型; 在每 年的茎节上有鳞芽留下的环节, 在结节处留有圆盘 状的茎痕。其横切面的结构特征: 最外层为 1 列表 外被角质层, 有时形成根被; 皮层较窄, 内皮 皮细胞, 层不明显; 维管束散列; 黏液细胞散生在基本组织 中, 常含有草酸钙晶体。不同种之间, 维管束的类型 以及黏液细胞的分布和数量呈现差异 。 2. 1 维管束类型与黏液细胞的数目 经荧光显微镜显示出黄精属植物的根状茎中维 管束类型 有 外 韧 型、 不完全周木型和周木型 3 种 ( 图 1 ) 。其中玉竹的维管束数量少, 且都为外韧型, 导管分子排列疏松, 每个导管群之间有较明显间隙; 长梗黄精的维管束类型多为外韧型和不完全周木 型, 在单一维管束中, 导管排列稀疏, 常是 3 ~ 5 个导 管分子成群排列; 黄精和多花黄精多为不完全周木 型, 导管分子彼此相连, 少有明显间隙。湖北黄精多 为周木型和不完全周木型, 且导管排列紧密。 黄精属植物根状茎通过永久制片后, 观察黏液 细胞并计数, 发现其数目由多到少分别是玉竹 > 黄 精 > 多花黄精 > 长梗黄精 > 湖北黄精( 表 2 ) 。 2. 2 针晶束的特征 运用 Lecia DM6000B 显微镜的明场和偏光模式
[3 ]
[6 ] 油具有抑菌、 抗肿瘤等作用 。 植物的次生代谢产 [78 ] , 物往往分布于特定的组织中 但关于黄精属植物
根状茎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分布及与组织结构之间的 关系尚未见报导。 为准确鉴定黄精属药材的来源, 本文运用显微 、 镜明场 偏光和荧光等不同光路模式对 5 种黄精属 植物根状茎显微切片进行了维管束类型和针晶束形 态的观察, 在此基础上, 运用组织化学对其多糖、 皂 苷和挥发油等分别进行了定位研究, 以为揭示黄精 为开展 属植物根状茎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分布规律 , 黄精与玉竹类药材的质量评价奠定基础 。 1 材料与方法 1. 1 样品 安徽省的黄精属种类丰富, 其中 4 种黄精属植 , 物被药典收录 是黄精和玉竹药材的正品来源。 此 外, 长梗黄精 P. filipes 作为黄精的地方习惯用品也 流通进入药材市场; 湖北黄精 P. zanlanscianense 的 根状茎粗大, 市场上有少量流通, 但有文献报道其味 [9 ] 建议不宜作黄精使用 。 苦, 在黄精与玉竹的药材性状鉴别中, 常依据根状 茎的形态, 划分为圆柱状、 连珠状、 鸡头状和姜块状 4 种。从根状茎的形态上难以区分其来源。本实验选 择安徽的皖东丘陵、 皖西大别山和皖南山区进行不同 居群的采样, 共收集了 5 种常见的黄精属药用植物, 并 ( 1 ) , 移栽至安徽中医药大学药用植物园 表 所有材料均 经安徽中医药大学王德群教授鉴定。每种植物选 3 ~ 5 株成熟个体, 取根状茎中前年生的完整年苗为材料。
Polygonatum 表2 5 种黄精属植物维管束类型及黏液细胞分布 Vascular bundle type and mucilage cells distribution of
Table 2
five species of Polygonatum
种名 玉竹 长梗黄精 黄精 多花黄精 湖北黄精 在皮层分布数 在皮层以内分布数 横切面中分布密度 20 11 16 16 7 17 7 11 7 3 +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1
讨论 黄精属植物根状茎中维管束的类型特征
均数 。 1. 3 维管束类型观察 黄精属植物根状茎维管束中木质部的导管数目 不多, 常规的番红固绿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维管束 类型不是十分清楚。考虑到导管中次生壁中主要是 木质素等成分组成, 木质素是一种含有羟基和甲氧 是苯丙烷的衍生物 , 基的高分子芳香族化合物,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时能自发荧光, 从而清晰显现 维管束类型。本实验运用了 Lecia DM6000B 的荧光 模式对维管束的形态进行观察。 1. 4 1. 4. 1 组织化学试验 多糖类化合物的组织化学定位 黄精属植 物根状茎的石蜡切片脱蜡后运用高碘酸 希夫反应,
*
mail: anwdq @ ya王德群,Tel: ( 0551 ) 5165884 ,E-
· 2068·
第 38 卷第 13 期 2013 年 7 月
Vol. 38 , Issue 13 2013 July,
表1
5 种黄精属药用植物样品来源 Five species of medicinal plants from Polygonatum in Anhui province
5 种黄精属 以及扫描电镜对针晶进行观察后发现, 植物根状茎内的针晶常成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 , 质 地较脆, 经石蜡切片或药材打成粉末后, 容易碎裂, 形如棱柱状 ( 图 2 中 A ) , 但完整的晶形状为中间呈 C) 。 方柱状, 两端较尖锐( 图 2 中 B , · 2069·
第 38 卷第 13 期 2013 年 7 月
皂苷类
2. 3. 3
黄精属植物根状茎中的挥发油 类化合物能与挥发油显色剂发生反应 ,与苏丹 Ⅲ 呈 现出淡黄橙黄棕黄的颜色变化; 与苏丹黑呈现黑 色反应。实验发现除黏液细胞不被染色外, 其余细 F) 。 胞皆被染色( 图 3 中 E ,
挥发油类
第 38 卷第 13 期 2013 年 7 月
Vol. 38 , Issue 13 2013 July,
植物 玉竹 Polygonatum odoratum 长梗黄精 P. filipes 黄精 P. sibiricum 多花黄精 P. cytonema 湖北黄精 P. zanlanscianense 产地 皖东丘陵, 琅琊山 皖南山区, 黄山 皖东丘陵, 琅琊山 皖南山区, 黄山 大别山区, 岳西 根状茎形状 圆柱状 圆柱状 鸡头状 连珠状 姜块状 环境 草地( 阳生) 林下( 阴生) 林缘( 半阳生) 茶园地( 半阳生) 林下( 阴生) 海拔 / m 50 450 100 450 800
Vol. 38 , Issue 13 2013 July,
A. 长梗黄精; B. 玉竹; C. 湖北黄精; D. 多花黄精; bar. 200 μm。
图1 Fig. 1
4 种黄精属植物根状茎横切面维管束类型 The vascular bundle type of rhizome from four species in
第 38 卷第 13 期 2013 年 7 月
Vol. 38 , Issue 13 2013 July,
黄精属 5 种药用植物根状茎的结构及其组织化学定位
程铭恩,王德群
*
( 安徽中医药大学 药学院 安徽省高校现代中药重点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31 )
[ 摘要] 目的: 研究 5 种黄精属植物黄精 Polygonatum sibiricum、 多花黄精 P. cytonema、 长梗黄精 P. filipes、 湖北黄精 P. zanlanscianense和玉竹 P. odoratum 的显微结构及组织化学定位 。方法: 运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维管束的类型, 运用扫描电子 显微镜观察晶体的形态, 运用组织化学开展多糖 、 皂苷与挥发性成分的定位研究 。 结果: 黄精属植物的维管束结构类型主要 有外韧型、 不完全周木型和周木型 3 类, 种间导管分子排列疏密有区别 。扫描电镜下, 黏液细胞内的针晶束形似柱晶束 。黄精 属植物根状茎中, 多糖类物质多分布于黏液细胞中, 皂苷类和挥发油类物质多分布在黏液细胞以外的基本组织中 。 结论: 黄 精属植物根状茎中维管束类型和导管的排列状态特征可以作为种间鉴别的重要依据; 多糖与皂苷类化合物的分布于不同的 细胞组织。 [ 关键词] 黄精属; 组织化学定位; 维管束; 针晶束
[10 ]
Lecia DM6000B 显微镜观察并照相。 树胶封片, 1. 4. 2 皂苷类化合物的组织化学定位 取黄精属 植物新鲜根状茎进行徒手切片, 置 5% 醋酸铅水浸 泡 10 min, 使组织中的皂苷沉淀, 然后滴加等量的 5% 香草醛冰醋酸和高氯酸混合试剂显色。阴性对 照材料则用 70% 乙醇配制的 FAA 固定液浸泡, 以除 Lecia 去皂 苷, 其 切 片 再 与 上 述 混 合 试 剂 显 色, DM6000B 显微镜观察并照相。 1. 4. 3 挥发油类化合物的组织化学定位 取黄精 属植物新鲜根状茎进行徒手切片, 置苏丹 Ⅲ 或苏丹 黑 B 染液中, 在 56 ℃ 水浴中染 15 ~ 30 min。 甘油明胶封片后用 Lecia DM6000B 显微镜观察并照相。 1. 5 1. 5. 1 针晶观察方法 扫描电镜进行观察 材料经石蜡切片后, 选
我国黄精属 Polygonatum 共有 39 种, 其中 31 种 [1 ] 包括黄精和玉竹 2 味常用中药, 具有 有药用记载 , 。《中国药典 》 2010 年版 滋阴润肺, 养胃生津等功效 收载药材黄精来源于植物黄精 P. sibiricum Delar. ex Redoute、 多 花 黄 精 P. cytonema Hua 和 滇 黄 精 P. kingianumColl. et Hemsl 的根状茎; 药材玉竹来 源于植物玉竹 P. odoratum ( Mill. ) Druce 的 根 状 茎。由于该属药用部位形态特征与显微结构具有相 很多类群均在不同地区分别作黄精与玉竹流 似性, 通。为此一些学者开展了药材性状与显微特征的研 究, 但结果报导不一致, 如施大文报导黄精属植物根 [2 ] 状茎中维管束类型有外韧型和周木型 , 而林琳认 为除报导的 2 种外还有不完全周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