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十四)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五)

专题检测卷(五)(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福建质检)历史学家巴里·科沃德认为:“(《权利法案》)规定,国王必须定期召开议会,但到底几年召开一次,法案并没有做出详细规定,更何况国王依然拥有随意召开和解散议会的权力;国王还拥有制定内外政策的权力,拥有任免各部大臣及官吏的权力。
”据其描述,当时英国( )A.实行责任内阁制度B.削弱了议会立法权C.国王仍然拥有较大的行政权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2.(2012·江苏三市调研)1742年,辉格党领袖、内阁首相罗伯特·沃尔波尔,因失去了下院多数的信任而被迫率内阁集体辞职,此后,“内阁失去下院多数信任必须辞职”就成为英国一种不成文的制度。
这一制度有利于( )A.进一步增强内阁首相的权力B.防止国家元首专制独裁C.强化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关系D.协调内阁与国王的关系3.19世纪30年代,英国议会曾对工厂用工问题、工人的劳动时间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调查,并于1833年颁布《工厂法》等法律。
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A.1832年议会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B.工业革命的完成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危机C.马克思主义已在英国广泛传播D.议会通过立法干预社会经济和生活4.恩格斯指出:“最先承认人权的美国宪法同时确认了存在于美国的黑人奴隶制,阶级的特权受了指斥,而人种的特权,则为法律所神圣化。
”这说明( )A.1787年美国宪法存在致命错误B.美国黑人奴隶没有得到基本的人权C.美国资产阶级享有法律特权D.美国宪法也有悖于人权理念的地方5.(2012·西城模拟)近代历史上,许多国家的议会实行两院制。
被称作“人民的双重代表制”的是( )A.英国议会B.美国议会C.德国议会D.日本议会6.1787年费城会议上,美国的建国者在选择了共和制后,却声称不要“民主”,他们的主张实际上应是( )A.并没有强烈的民主意识B.认为“共和”已包含了民主C.反对过激的直接民主D.要划清与英国的关系7.(2012·江南十校联考)英、德同为君主立宪制国家,但两国君主的权力差异很大,英国君主只是国家的象征,而德国皇帝却是国家权力的中心,根本原因是( )A.两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B.两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时间不同C.两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D.两国统治阶级的构成不同8. (2012·广州二模)“(它)是共和主义与君主主义妥协的产物。
甘肃省2013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数学_文_试题

21. 本小题满
12
知函数 f ( x ) =
1 + ln x . x 1 ) 2
在极值,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I 若函数在区间 ( a, a + 釚 如果
x ≥ 1 , 等式 f ( x) ≥
k 恒成立,求实数 k 的取值范围· x +1
请考生在第 22銓23銓24 题中任选一题做答銔如果多做銔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 .做答 时请写清题号. 22. 本小题满 10 选修 4-1 几何证明选讲 知在直角 角形 ABC 中,∠ACB=90°,以 I,BC 为直 径的⊙D 交 AB 点 D,连接 DO 并延长交 AC 的延长线于 点 E,⊙D 的 线 DF量交 AC 于点 F I 求证 AF=CF 釚 若 ED=4,sin∠E=
11. 知函数 y = f ( x ) 和 y = g ( x ) 在[一 2,2]的 象如
鈇方程 f [ g ( x )] = 0 有且仅有 6 个根 鈈方程 g[ f ( x )] = 0 有且仅有 3 个根 鈉方程 f [ f ( x )] = 0 有且仅有 5 个根 鈊方程 g[ g ( x)] = 0 有且仅有 4 个根. 其中正确的命题个数是
I 求直线 l 的极坐标方程 釚 若直线 l 曲线 C 相交于 A銓B 两点,求|AB|. 24. 本小题满 10 选修 4-5 等式选讲 命题 Q 函数 y=lg ax − ax + 1 设命题 P 关于 x 的 等式 x+ | x − 2a | >1 的解集为 R,
2
的定义域为 R.如果 P 且 Q 为假命题,P 或 Q 为真命题,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8.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 的正四棱柱高为 4,体 为 16,则 这个球的表面 是 A.16 π B.20 π C.24 π 9. 知函数 y=2sin2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十二)

专题检测卷(十二)(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以下三幅历史图片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如果根据图片文字说明,要给这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恰当的主题,那么,这个主题应该是( )A.民主政治的成就B.民族团结的力量C.改革开放产生的巨变D.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2.1957年4月24日,周恩来在中共浙江省委扩大会议上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主要是讲中国共产党跟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
党派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任何政党或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由客观的历史发展所决定的。
”因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A.开始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有过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经历C.最早出现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D.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上发展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3.(2012·盐城三模)下图是1953年1月24日“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成立大会”的图片。
对该州政府成立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走向完善B.该政府有权对本民族事务实行自治C.州自治制度得到了宪法的正式确认D.民族平等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4.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 )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B.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5.(2012·皖南八校模拟)2012年3月4日,广东汕尾乌坎村选举第五届村民委员会,党总支书记林祖銮当选村委主任。
乌坎村委会民主选举的事例是( )A.我国基层民主不断发展的成功范例B.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史上的里程碑C.21世纪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成就D.新时期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结果6.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曾就新中国历史上某一重大事件作词《自度曲》:“澄波似镜长圆,如今正合林公语。
2013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2013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总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座号填写在本试题卷指定的位置上。
3.选择题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4.非选择题必须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或在其他题的答题区域内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u=64 Fe=56 C=12 H=1 O=16第Ⅰ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7.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乙酸分子中含有羧基,可与NaHCO3溶液反应生成CO2B.乙醇分子中含有氢氧根,一定条件下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C.苯和硝酸反应生成硝基苯,乙酸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二者反应类型相同D.苯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说明苯分子中没有与乙烯分子中类似的碳碳双键8.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5℃时,pH=2的1.0L H2SO4溶液中含有的数目为0.02N AB.电解精炼铜时,当电路中转移N A个电子,阳极溶解32g铜C.1L 0.5mol·L-1(NH4)2SO4溶液中数目为N AD.向含有FeI2的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当有1mol Fe2+被氧化时,该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至少为3N A 9.室温下,下列混合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pH=12的氨水与pH=2的盐酸等体积混合:c()>c()>c()>c()B.浓度均为0.1mol·L-1的硫酸氢铵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c()>c()>c()>c()>c()C.浓度均为0.1mol·L-1的小苏打溶液与烧碱溶液等体积混合:2c()+c()+c()-c()=0.1mol·L-1D.浓度均为0.1mol·L-1的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c()=c()>c()=c()10.如右图所示,每个编号代表下列物质中的—种物质,凡是用直线相连的两种物质均能发生化学反应。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一)

专题检测卷(一)(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南京盐城三模)《说苑·立节篇》中记载,(战国后期)楚国白公胜作乱,申鸣为楚王率军而战,当白公胜虏其父作要挟时,申鸣说:“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
吾闻之,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
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
”材料实质上说明了( ) A.诸侯严格履行分封义务 B.宗法制度陷于崩溃C.纲常伦理观念遭到摒弃D.君王政治地位提升2.(2012·泰安二模)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这实质上说明了( )A.商周政治制度存在差异性B.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宗法制与礼制之间是因果关系D.周文化具有稳定性与延续性3.(2012·金丽衢一模)《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
”这一举措( )A.加强北部边防B.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有效管辖C.是岭南地区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D.使“西南夷”地区开始进入中原统一政权版图4.(2012·海淀二模)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任命侍从等担任尚书等官职。
如图为汉代尚书令官印印文。
对于汉代尚书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参与军国大事,削弱相权B.与中书门下相互监督制衡C.执掌对百官的监察和考核D.六部尚书之首,百官之长5.(2012·南京盐城三模)《隋唐嘉话》载:“(唐高宗时)薛中书元超谓所亲曰:‘吾不才,富贵过分。
然平生有三恨,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得娶五姓(世家大族)女,不得修国文。
’”材料说明当时的社会( )①科举取士成为重要的选官途径②士族门第观念仍很强烈③进士科受时人追捧④唐朝中书令负责修撰史书A.①②③B.②③C.①④D.①③④6.(2012·合肥模拟)以下是唐代科举考试主要科目及内容以上材料说明唐代科举制( )①实行分科考试选拔官员②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③检测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④明经科考试难度大于进士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7.(2012·烟台二模)马端临《文献通考》载:“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二)

专题检测卷(二)(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东城一模)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 )A.农业动力的变化B.灌溉工具的变化C.耕种工具的变化D.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2.(2012·广州模拟)《晋书·傅玄列传》中记载:“耕夫务多种,而耕蟆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 ( )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适时收割D.因地制宜3.(2012·济宁模拟)《沈氏农书》 (右图)是中国明末清初反映浙江嘉湖地区农业生产的农书。
大约是明崇祯末年(1640年前后)浙江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佚名的沈氏所撰。
全书有“逐月事宜”“运田地法”“蚕务(六畜附)”和“家常日用”4个部分。
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工本,自然有赢。
”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D.生产成本较低,自给自足4.(2012·苏州调研)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
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
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
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A.民营手工业B.官营手工业C.工场手工业D.家庭手工业5. (2012·潍坊一模)桓公曰:“处士、农、工、商若何?”管子对曰:“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这反映了当时( )①社会分工更加细致②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政府强调规范社会秩序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2012·河南高考模拟)清初,在江南蚕桑业中心,一个家庭内由农夫种桑并种稻,农妇育蚕,“每年大致可以种桑1~2亩,育蚕10筐以下,产丝12斤左右”。
201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综合模拟卷(6)

综合模拟卷(六)专题一至十四(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发迹的阶梯是对任何人都开放的,无论其家庭、出身和宗教信仰如何。
事实上,在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
权势之家或名门望族可能会因子孙不肖而败落,出身低微者则会通过这种制度而发达。
”这种制度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均田制D.科举制2.“古先圣王之所以导其民者,先务于农。
民农非徒为地利也,贵其志也。
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尊。
”材料体现出 ( )①重视农业生产②关注农民利益③抑制商业发展④力求社会稳定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3.“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
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王夫之《读通鉴论》中的这段话重在强调( )A.人们很难从历史记载中找到规律B.历史研究应该立足现实,学以致用C.历史记述不必涉及繁琐的历史细节D.《资治通鉴》史学研究价值不高4.(2012·吉林模拟)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贸易通道的改变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C.世界市场的形成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5.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
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
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回来基本满脸都是口水。
”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A.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B.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C.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D.经济待遇与其政治地位不相称6.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2013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检测卷(四)

专题检测卷(四)(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蚌埠模拟)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记载: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这里的“西方的冒险事业”是指( )A.新航路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进程B.文艺复兴推翻了神学世界观的束缚C.英荷战争确立了英国商业帝国的地位D.西方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2.(2012·合肥模拟)1492年4月,哥伦布与西班牙国王签订著名的“圣大菲协定”。
协定规定:西班牙国王是一切新发现土地的宗主和统治者,任命哥伦布为上述地方的总督、钦差大臣和海军司令,有权获得当地总收入的1/10。
“圣大菲协定”的签订说明( )A.哥伦布获得了西班牙当局的支持B.哥伦布发现的新土地仅向西班牙交纳钱财C.西班牙国王无权干涉哥伦布新发现的土地D.西班牙从哥伦布新发现的土地上获取了大量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资本3.(2012·河南高考模拟)右图示意的是并存于菲律宾马克坦岛海边的两座纪念碑,其中一座碑上写着:“1521年4月27日,麦哲伦在和马克坦岛的首领拉普拉普及他的士兵遭遇战中死于此地。
”这两座纪念碑并存说明( )A.菲律宾人民不忘殖民历史B.菲律宾人民尊重历史,又能融入全球化趋势中C.菲律宾人民有反侵略的传统D.菲律宾人民是善待“文明”和“野蛮”的民族4.(2012·合肥模拟)“即使哥伦布没有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没有绕好望角航行,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其他人也会这么做。
总之,西方社会已经达到起飞点,即将起飞;而它一旦起飞,必将扫清海路,不可阻挡地向全球扩张。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哥伦布、达·伽马发现新航路的历史不可信B.欧洲向全球扩张的目的是为了“扫清海路”C.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D.新航路的开辟对西方经济起飞的作用微乎其微5.(2012·宜宾调研)“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检测卷(十四)(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1.(2012·日照一模)明代小说家许仲琳(约1567-1620年)所著的《封神演义》,是一部以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为背景创作的古典神话小说。
小说中屡屡出现使用火药武器的描写,如在第九十二回中这样描述:“只听得两边炮响……军士用火箭、火弓、火炮等物,山下抛放……一会儿地塌山崩,霎时间雷轰电掣。
”该描写反映的历史信息是( )A.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的国家B.火器的使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C.神魔小说远远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D.明代及以前军事上已广泛使用火器2.(2012·济南三模)下表反映的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情况。
形成表格所示数据的原因不包括( )A.统治阶级的重视和支持B.发展农业的需求C.传统科学注重应用学科D.科举取士的促进3.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
“天宫”的名字来源于古代人民对太空的称呼。
下列关于古代科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B.在四大发明中最早出现的是造纸术C.指南针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重要条件D.明清时期古代科技飞速发展成就显赫4.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汉字书法为我国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下边书法字体的主要特点是( )A.外形参差,棱角分明B.字体偏长,运笔圆润C.字形方正,结构严整D.笔画勾连,纵情流畅5.(2012·宿州模拟)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注重继承中国画的传统并加以创新。
右图为齐白石的作品,最能体现作者继承与发扬的中国画传统是( )A.风俗画B.工笔画C.文人画D.花鸟画6.《汉书·匈奴传》记载:“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
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
单于欢喜,上书愿保上谷以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卒吏,以休天子人民。
”唐代诗人储光羲在《明妃曲》中写道:“日暮惊沙乱雪飞,傍人相劝易罗衣。
强来前帐看歌舞,共待单于夜猎归。
”这说明( )A.官修史书注重客观叙述史实,不掺杂个人情感B.诗歌多带有作者的主观感受,不具备史料价值C.官修史书与诗歌都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D.官修史书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不如诗歌可信7.(2012·保定二模)推动中国古代文学从汉赋、唐诗发展到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B.商品经济的发展C.对外交往日益频繁D.民族之间的融合加强8.著名导演陈凯歌执导的电影《梅兰芳》公映后,获得了巨大的票房收入且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梅兰芳也再度成为人们热议的人物。
梅兰芳所代表的剧种是( )A.元曲B.昆曲C.京剧D.黄梅戏9.(2012·梅州二模)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C.“文化大革命”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D.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10.(2012·广东冲刺模拟)我国科技发展战略分别经过了从“向科学进军”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到“科教兴国”和“科学发展自主创新”的发展变化,中国科技发展在半个多世纪里完成了西方科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
这说明中国科技( )A.违背历史发展规律B.符合中国实际国情C.攻坚重点始终不变D.受苏联模式影响较大11.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应该优先发展的思想,国家制定一系列政策方针,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即( )A.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B.制定《义务教育法》和启动“希望工程”计划C.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D.实施“211工程”计划12.(2012·广东实验中学模拟)“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荣。
”该讲话( )A.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6分,第14题24分,共40分)13.(2012·南京二模)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奭,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今后富贵人左右皆诵读之。
——《汉书》材料二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序》)”,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便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
于是声传一时。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
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
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
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文体主要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3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词兴盛的主要原因。
(4分)(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对明清小说产生影响的新因素。
(5分)(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文学流传有何趋势。
对此你有何认识?(4分)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官学系统》示意图:——王晓华《中外教育史》尽管当时读书人可以通过荐举、征召或选举的方法进入仕途,但参加太学的考试却是进入仕途的唯一稳妥途径,因此,终生乐此不疲者比比皆是。
——孙培青《中国教育史》(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教育的特点。
(6分)材料二 1866年,恭亲王奕 为京师同文馆拟定了六条章程:一、专取正途人员;二、各员一律留馆住宿;三、按月出题考试一次;四、每届三年举行大考,高等者酌最差遣试用,下等者照常学习,下届再考;五、每月加给薪水银十两;六、三年试居高等者,照准各按升级格外优班保次。
——陈东原《中国教育史》(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师同文馆的办学特点,从六条章程中任选一条,分析拟定该条章程的原因。
(9分)材料三 1985年,我国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要求:有系统地进行教育体制改革,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9年制义务教育;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改革高等教育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相应地改革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同社会主义现代化不相适应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3)综合分析三则材料,比较我国不同时期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
(9分)答案解析1.【解析】选D。
火药武器在中国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
B显然不对;而A从材料中也不能反映出来;C项,因为作者是明代的,而此时火药武器已经普及,所以并未超出当时人的想象力;只有D项符合材料反映的信息。
故选D。
2.【解析】选D。
纵观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科学。
因此,中国科技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抽象科学的倾向。
科举考试主要考经义和时务,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3.【解析】选C。
我国古代科技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但到了明清时期逐渐落后,A、D两项错误;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早的是司南。
4.【解析】选B。
图中字体为隶书,隶书的结构改篆书的形象化而为点划符号化,字形改篆书的圆长而为方扁,B项符合这种特点。
5.【解析】选C。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材料中的画有绘画也有书法,还有诗作,因此是文人画。
6.【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对史料研究的理解。
题干所示史书和诗歌都能作为历史研究的史料,只是史料价值有所不同。
【方法归纳】史料的价值及分类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7.【解析】选B。
结合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影响思想文化的原理分析,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情况体现在文学方面是文学形式从高雅向平民化转变的特点。
8.【解析】选C。
梅兰芳是著名的京剧大师。
9.【解析】选A。
“一五”计划完成是在1957年,故A项正确;“两弹一星”是在③、④时期完成,故B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成就有氢弹试验成功等,故C项错误;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研制成功应该是在④时期,故应排除D项。
10.【解析】选B。
由于国情与时代不同,中国科技发展战略有自己的特点,改革开放前重点发展国防科技,目的是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保障国家安全;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科技重点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可提高综合国力服务,为可持续性发展服务等。
11.【解析】选C。
“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即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12.【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双百”方针内涵的理解,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13.【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的“汉武帝”以及“赋”等信息概括得出;第(2)题,结合材料中城市的发展和“民间的娱乐场所也需要大量的歌词”概括得出;第(3)题,从材料“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
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概括得出;第(4)题,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文学流传的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认识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现象:赋成为汉代代表性文体,受到上层贵族(王室)的喜爱。
特征:大一统。
(3分)(2)原因:都市(城市)的繁荣,商业的发展,市民数量的增加(或民间娱乐的需要),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
(4分)(3)特点:被社会各阶层所接受(读者群包括了社会各阶层),影响力超过儒释道三教。
(2分)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或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朽黑暗);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适应市民阶层需要。
(3分)(4)趋势:从社会上层逐渐流传到下层民间(或逐渐世俗化、通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