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考数量关系答题技巧之“细节决定成败”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题技巧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题技巧数量关系题在公务员考试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是考察考生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重要题型。
掌握数量关系题解题技巧对于提高应试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题技巧,希望能对考生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理解题目在解答数量关系题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理解题目。
数量关系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数据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因此对于题目给出的信息要详细、一字不漏地阅读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解题过程中不要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对题目进行解读,而是以题目中给出的信息为准进行思考。
二、辅助图表在解答数量关系题时,画辅助图表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通过对数据进行图表化处理,能够更直观地发现规律和关系。
可以根据题目中给出的信息,绘制出符合题目要求的图表,进而更好地解答问题。
三、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解答数量关系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考生可以尝试从结果出发,逆向分析问题,找出引导解题的关键信息。
题目中常常隐藏着某种规律或者特殊性质,逆向思维可以帮助考生更快地找到解题的线索。
四、比较法比较法是解答数量关系题的另一种常用技巧。
通过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数量之间的差异和关系,可以更好地解答题目。
考生可以将不同情况下的数据进行比较,逐步推导出各种可能的结果,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五、代入法代入法在解答数量关系题中也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技巧。
考生可以尝试将给定的数值代入到公式或者等式中,从而验证是否成立。
通过代入不同的数值,可以进一步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找到解题的方法和答案。
六、注意陷阱在解答数量关系题时,需要格外注意题目中可能存在的陷阱。
例如,计算错误、漏项、多项以及推理错误等。
在做题过程中要细心、耐心,不要错过任何细节。
如果题目中给出的数据存在问题,考生需要及时发现并进行修正,以避免错误答案的产生。
七、多做练习最后,多做练习是掌握数量关系题解题技巧的关键。
通过反复练习,可以熟悉各种解题方法,并且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方法与技巧

2016年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解题方法与技巧历年的公务员考试中,行测科目都有一类题目叫做数量关系。
这部分题目有一定难度,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而且耗时长,往往成为广大考生公考路上的一块绊脚石。
然而,在竞争如此激烈的公考道路上,要想超越竞争对手,取得理想职位,就要在薄弱环节多下功夫,一鸣惊人。
在此,文都网校小编总结了复习数量关系的方法和技巧,助各位考生圆梦公考。
一、系统总结方法,牢固记忆公式数学是一门公式性很强的学科,如果连公式都不知道,那想把这道题做出来就太难了。
细数历年的行测题目,考查公式性比较强的知识点有这么几个:(1)等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2)利润问题中利润与成本售价之间的关系公式;(3)行程问题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公式,工程问题工作总量工作效率与时间的公式;(4)排列组合里隔板法模型、圆桌排序模型以及错位重排的公式;(5)容斥问题两者交集、三者交集公式,以及容斥求极值公式;(6)几何问题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公式,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公式。
以上是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考生们必须要提前掌握的公式,如果你知道公式的话,很多题目只需要10秒钟就能快速求解。
例1:某中学初二年级共有620名学生参加期中考试,其中语文及格的有580人,数学及格的有575人,英语及格的有604人,以上三门功课都及格的至少有多少人?A.575B. 558C. 532D. 519解析:选D。
此题是一道容斥求极值类的题目,如果一点点去推导的话很浪费时间,但是如果你提前记住了一个公式,那就很简单了。
求“以上三者都包含至少”公式应为:A+B+C-2I(ABC分别为三个集合,I为总数)。
代入数值,即为580+575+604-2×620=519。
二、学会随机应变,举一反三这类考生平时确实也下功夫了,题目只要做过再回头来复习肯定也能看明白,但是一旦发生一些变化,就又不会做了。
数学其实讲究的就是举一反三,在考试中遇到跟平时做练习一模一样的题目基本不太可能,但是只要考点是一样的,就不能错过。
2016年国家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高分冲刺指南

2016年国家公务员行测:数量关系高分冲刺指南首先就题型和题量上,2010年之后取消数字推理之后,连续三年都没有在考试中出现过数字推理试题,所以本次考试估计也不会出现数字推理试题,因此对于数量关系的复习其实主要就是对数学运算的复习。
在题量上,数学运算部分都是稳定10题,本次考试题量上应该也不会出现明显变化。
在具体的试题上,公务员考试中数学运算部分考查较为灵活,题型丰富多变,纵观过去三年的试题(2013年、2014年、2015年),出现较多的题型包括:利润折扣问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数列问题、排列组合问题和归纳推理问题。
因此考生在复习时应重点关注对于上述六类题型的复习。
同时,试题更加灵活,也更贴近生活实际。
同学们应该针对其特点进行复习备考。
首先对于复习的大方向要有明确的感知,那就是:强调基础知识和基础思维,重视解题思路和推理过程,围绕真题开展复习。
上海市数学运算的题面表述简单但非常灵活,所以考生在复习时不要追求过于晦涩艰深的题目。
同时上海市的考题很少考察直接可以套用公式进行解答的试题,所以在复习时也不用刻意花大量的时间去记忆一些直接可以套用公式解答的试题,而应该用更多的时间来关注基础知识和基础的思维。
只有娴熟掌握了这些基本的知识才能在面对相关问题时可以驾轻就熟的进行解答,以下题为例:【真题】某车间三个班组共同承担—批加工任务,每个班组要加工100套产品。
因为加工速度有差异,一班组完成任务时二班组还差5套产品没完成,三班组还差10套产品没完成。
假设三个班组加工速度都不变,那么二班组完成任务时,三班组还剩( )套产品未完成。
A.5B.80/19C.90/19D.100/19答案:D【学昊考公解析】本题属于工程问题。
根据题意,一班做100套时,二班做了95套,三班做了90套。
所以工作效率之比为100:95:90=20:19:18。
二班和三班的工作效率之比为19:18,假设二班和三班的工作效率就为19和18,那么二班完成100套时,三班还剩100-100/19×18=100/19。
国考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国考数量关系解题技巧
国家公务员考试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公务员考试之一。
许多人为了参加国考而努力学习和备考。
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要掌握数量关系解题技巧,这是国考数学考试中最常见的考题之一。
以下是一些关于数量关系解题技巧的建议:
1. 熟悉题型
在备考过程中,应该熟悉各种不同类型的数量关系题目,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题目的解题方法。
在之前的国考试卷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题型包括比例、百分数、混合运算等。
2. 逐步解题
在解题的过程中,应该逐步分析和解决每个问题。
首先,应该在题目中确定已知变量和未知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然后,可以使用代数、比例、百分数等常见的计算方法,逐步解决问题。
3. 注意单位转换
在国考题目中,经常会涉及到不同的计量单位。
因此,在解题之
前,应该注意将所有的计量单位转换成统一的单位。
这样可以避免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
4. 熟练掌握计算技巧
在国考数学考试中,时间非常宝贵。
因此,在解题的过程中,应该熟练掌握常见的计算技巧,例如快速乘法、快速除法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考生更快地解决问题。
总结起来,国考数量关系解题技巧需要考生通过熟悉题型,逐步解题,注意单位转换和熟练掌握计算技巧这些方面来掌握。
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巩固,才能在国考数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题解题技巧

公务员中的数量关系题解题技巧数量关系题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信息,通过逻辑推理和数量关系的分析,解决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有效的解题技巧来帮助考生在数量关系题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审题准确在解决数量关系题之前,首先要仔细审题,理解题目中所给的信息以及问题所需要的解答。
注意关注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和条件,分析题目的要求和限制。
只有对题目的要求充分理解,才能正确答题。
二、建立逻辑模型在解决数量关系题时,可以尝试将题目情境转化为逻辑关系进行分析。
将题目中的信息用符号或图表表示出来,可以方便我们理清思绪,找到解题的线索。
逻辑模型可以是关系图、表格、方程式等形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和信息之间的关系。
三、提炼关键信息在题目中,有些信息是无关紧要的,有些则是解题关键。
要学会提炼关键信息,筛选出与问题解答直接相关的数据和条件。
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将关键信息在逻辑模型中突出显示,以便更好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四、运用逻辑推理数量关系题通常要求考生基于给定的条件进行逻辑推理,找出问题的解答。
在进行逻辑推理时,要善于利用对比、排除、逆向思维等方法。
对比方法可以将不同情况下的数量关系进行对比,找出规律和特点;排除方法可以通过排除不可能的情况,缩小答案的范围;逆向思维可以根据问题的解答倒推出可能的条件。
五、多做练习掌握数量关系题解题技巧,需要通过多做练习来提高解题能力。
在做题过程中,可以遇到问题时及时记录、总结,并查找解题思路上的不足之处,找到提高的方向。
逐渐积累解题经验,熟悉题目类型和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总结: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题是需要考生善于分析和利用逻辑推理的题型,解题时要注意审题准确、建立逻辑模型、提炼关键信息、运用逻辑推理和多做练习。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才能掌握解题的技巧,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水平。
希望以上的解题技巧对您在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题解答有所帮助。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高分技巧

公务员考试行测数量关系高分技巧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的数量关系部分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模块。
但其实,只要掌握了正确的技巧和方法,数量关系也能成为我们得分的利器。
接下来,就为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高分技巧。
一、熟悉常见题型数量关系的题型种类繁多,但常考的题型相对固定。
比如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利润问题、几何问题、排列组合问题等。
我们要对这些常见题型的基本公式、解题思路和方法了如指掌。
以工程问题为例,其核心公式是“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我们要能够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灵活运用公式,通过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等方法来解题。
再比如行程问题,无论是相遇还是追及,都有其特定的公式和解题套路。
二、掌握解题方法1、代入排除法当题目中给出的选项信息充分,或者通过直接计算比较困难时,可以采用代入排除法。
将选项逐一代入题干,看是否符合条件,从而快速得出答案。
比如,一道题问某个数是多少,给出了四个选项。
我们可以从选项A 开始,代入题目中的条件进行验证,如果不符合,再代入 B 选项,依次类推。
2、数字特性法根据题目中所涉及的数字的特性,如整除特性、奇偶特性、倍数特性等,来快速排除错误选项或者直接确定答案。
例如,如果题目中说某数能被 3 整除,那么我们可以根据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性(各位数字之和能被 3 整除)来判断选项。
3、方程法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题目,通过设未知数,建立方程来求解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要注意的是,设未知数要有技巧,尽量使方程简单易解。
4、赋值法当题目中只给出了比例关系,没有具体的数值时,可以通过赋值来简化计算。
比如,对于工程问题,我们可以给工作总量赋值一个方便计算的数值。
三、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在数量关系的解题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大量的计算。
因此,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至关重要。
平时要多进行一些速算练习,比如乘法口诀的熟练运用、两位数的平方计算等。
同时,在计算时要认真仔细,避免粗心大意导致的错误。
公务员数量关系解题方法

公务员数量关系解题方法公务员考试中,数量关系这一模块往往让许多考生感到头疼。
但实际上,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就能在考试中应对自如,提高得分。
一、理解题意是关键拿到数量关系的题目,首先要做的就是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这一步看似简单,实则非常重要。
很多考生因为粗心大意,没有理解清楚题目中的条件和要求,就匆忙解题,导致出错。
在理解题意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题目所涉及的数学概念和知识点。
比如,是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利润问题还是其他类型的问题。
2、搞清楚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量。
将关键信息标记出来,有助于后续的分析和解题。
3、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和隐含条件。
有些条件可能没有直接给出,需要通过分析才能发现。
二、常见解题方法1、方程法方程法是解决数量关系问题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当题目中存在明显的等量关系时,就可以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
例如,某商店将进价为 8 元的商品按每件 10 元出售,每天可销售200 件。
若每件商品的售价每提高 1 元,销售量就减少 20 件。
要使每天获得利润 700 元,每件商品的售价应为多少元?设每件商品的售价为 x 元,则每件的利润为(x 8)元,每天的销售量为 200 20(x 10) 件。
根据利润=每件利润×销售量,可列出方程:(x 8)200 20(x 10) = 700,然后解方程即可得出答案。
2、赋值法当题目中只给出了比例关系,没有给出具体的数值时,可以采用赋值法。
通过赋予某些量具体的数值,来简化计算。
比如,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作需要 12 天完成,乙、丙两队合作需要 15 天完成,甲、丙两队合作需要 20 天完成。
若甲、乙、丙三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各需要多少天?可以赋值这项工程的工作量为 60(12、15、20 的最小公倍数),则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之和为 5,乙、丙两队的工作效率之和为 4,甲、丙两队的工作效率之和为 3。
然后通过加减运算,求出甲、乙、丙三队各自的工作效率,进而求出单独完成工程所需的时间。
公务员录用考试数量关系题型攻略

公务员录用考试数量关系题型攻略数量关系题是公务员录用考试中的一类题型,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数学题型。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到数量关系、百分比、比例和统计等概念,考察考生对于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解题技巧和策略,帮助考生顺利解决这类题目。
一、理解题干首先,我们需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干中的各种信息。
通常,题目会给出一些数据,比如人数、百分比等,同时还会提供一些问题,要求我们根据给定的信息进行计算或推理。
在阅读题目时,我们要注意关键词和关键数据,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比如,题目可能会给出某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和男女比例,然后提问该城市男女人数的具体差距。
这时,我们就需要根据给定的人口总数和男女比例进行计算,得出男女人数的具体差值。
二、利用表格和图表对于数量关系题,一种常见的解题方式是利用表格和图表来展示数据。
当题目中给出较多的数据时,我们可以通过绘制表格或者画图的方式来清晰地呈现这些数据,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举个例子,如果一道题目中涉及到不同城市的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我们可以用表格或柱状图等形式将这些数据进行整理和比较,以便更好地把握各种关系,从而解决相关问题。
三、运用百分比和比例计算在解决数量关系题时,百分比和比例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数学概念。
学好百分比的计算和比例的推理,对于解题是很有帮助的。
当题目给出的数据是百分比时,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实际数值进行计算。
比如,若题目要求我们根据人口比例计算具体人数,我们可以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再用实际数值进行相应的计算。
另外,对于涉及到比例的计算题,我们可以利用比例的性质进行推理。
比如,若题目中要求我们根据两组数据的比例关系计算未知数,我们可以通过设定一个变量,建立一个方程,从而解出未知数。
四、灵活运用逻辑推理在解决数量关系题时,逻辑推理也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需要通过合理的逻辑思考,推断出相关的信息。
例如,题目可能会给出某公司的员工比例和总人数,然后提问某个部门的员工人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国考数量关系答题技巧之“细节决定成败”
华图教育海南分校
数量关系是国考行测中最难的小知识点,那么作为考生如何复习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数量关系呢?在此对数量关系我们做个
基本的梳理:2016年国考数量关系部分应该会基本延续了往年的特点,题量15道,难度适中,高中低难度合理搭配。
但这几年的题目总体上对考生考查得更细致,所谓“细节决定成败”,要求考生不仅要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和灵活的数学解题思维,还要注意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细节性问题。
下面就结合国考的真题具体谈一谈:【2014-国家-70】8位大学生打算合资创业,在筹资阶段,有2名同学决定考研而退出,使得剩余同学每人需要再多筹资1万元;等到去注册时,又有2名同学因找到合适工作而退出,那么剩下的同学每人又得再多筹资几万元?()
A. 3
B. 4
C. 1
D. 2
【答案】D
【解析】设原计划每人需筹资x万元,则有8x=(8-2)(x+1),解得x=3,共需筹资3×8=24万,剩余6人时每人筹资4万,再走两人剩余4人,那么每人需要筹资6万,所以要在第一次多筹资1万的基础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政法干警| 招警| 军转干| 党政公选| 法检系统| 路转税| 社会工作师
上,还得再多筹资6-3-1=2万元。
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易错】本题问的是“剩下的同学每人又得再多筹资多少万”,所以要减去原来已经多筹资的1万,结果是2万,而不能错选成A
选项6-3=3万。
综上,在公务员考试中,命题人越来越多地考查大家的细心程度和领会出题人意图的能力。
同时,这也是公务员本身工作性质的内在要求。
要做对一道题目,做好一件事情,往往会涉及到很多步骤或环节,其中每一个“小”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问题的最后正确解答。
当然要理解命题人的命题思路和自己需要提升的技巧,首先要自己的数量逻辑思路清晰,而大多数考生在短时间内很难能自己总结出这样一些技巧,而我们海南华图的“红领决胜”技巧班型上会详细的讲解这样一些技巧。
最后,大家在平时训练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细节问题,注重审题,通过针对性的练习,提升综合能力,有效地避开出题人设置的“陷阱”,以取得更满意的成绩。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村官| 选调生| 教师招聘| 银行招聘| 信用社|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政法干警| 招警| 军转干| 党政公选| 法检系统| 路转税| 社会工作师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