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博物苑布展梗概简要讲解词
关于介绍殷墟导游词5篇

关于介绍殷墟导游词5篇殷墟是中国至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甲骨窖穴等构成。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介绍殷墟导游词5篇,欢迎阅读参考!关于介绍殷墟导游词(1)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欢迎阅读参考!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正在安阳殷墟的大门处.我们先来看进苑的这所大门,这座们是由北京著名古建筑专家杨鸿勋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甲骨文中门字而建,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堪称是华夏门的鼻祖,门框上浮雕着凤,虎,饕餮,蝉等花纹,门额苑名由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香古色,门两侧墙上浮雕殷代龙形玉块,是根据妇好墓中出土的龙形玉块放大而成,是中华民族早期龙的形象之一。
朋友们,欣赏完这扇大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感受三千多年前的上古文化吧!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的时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这也是殷墟闻名于世界的第二个原因。
朋友们,您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
司母戊鼎是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
如此大的重器浇铸起来特别困难,据估计制造这样的重器,需要明确的分工与协作,从炼铜到浇铸,从制模到拆苑需要130多人同时施工,青铜器中,铜、锡、铅的含量比例与现在所铸青铜器中铜、锡、铅的含量比例基本相同,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冶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
鼎最开始的作用只是用来煮肉用的锅,到了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了权利的象征。
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因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在商都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这个建筑是‘‘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也就是茅屋盖顶,夯土台阶,四面斜坡,重重屋檐,整个大殿宏伟庄严。
安阳殷墟导游词殷墟导游词模板

安阳殷墟导游词殷墟导游词模板引导语:殷墟是河南的重点旅游景点之一,那么要怎样写一份有关殷墟的导游词呢?接下来是为你带来收集的文章,欢迎阅读!殷墟是商朝后期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的西北郊。
它的范围是以小屯村为中心,包括分散在村被和村西洹河两岸的一些地方,公元前13XX年,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由从“奄”迁到“殷”,共经历8代12王,共254年。
这里成为商代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
由于黄河每年都要涨水,黄河水逆洹水而西,使洹水沿岸变成一片水乡泽固。
水退后,沉积一层厚厚的泥沙,年久日长,殷墟也在底下世层沉睡30XX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逐渐又被人们发现。
1961年经 * 有关部门的批准,在殷墟宫殿区遗址上兴建了“殷墟博物苑”。
从此,殷墟也以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闻名天下首先就是甲骨文。
我们先来看看进苑的这座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着名古建筑学专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就是仿照甲骨文的“门”字的写法建造的。
殷墟王陵区出土的司母戊大鼎在世界上最负盛名的青铜礼器,高达133厘米,口长79.2厘米,重量达875公斤,是至今世界上发现最大的铜器鼎。
原件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殷墟博物苑为便于游人参观,将其仿制放大露天陈列在大殿前的广场上。
此鼎造型庞大雄浑,纹饰精美细腻,是中国青铜器文化中的瑰宝,美术史上的璀璨明珠,为“世界之最”。
其铸法先进,青铜器配方之科学,令当今冶金专家为之叹服!铸造这样的重器,需要高度的技艺和组织劳动的经验。
已有不少学者指出,这件巨大的青铜方鼎反映了商代奴隶制的发达和人民高度的创造能力。
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因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建筑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的复原的仿殷大殿。
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
整座建筑规模巨大、左右对称,这种宫殿建设格局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均衡感和审美意趣,我想,对建筑感兴趣的朋友也许会有意外的发现哟!大家请跟我来这里,这里是殷商车马坑殿厅。
安阳殷墟导游词_安阳殷墟讲解词

安阳殷墟导游词_安阳殷墟讲解词安阳殷墟导游词_安阳殷墟讲解词安阳殷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创始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它位于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境内,是商代遗址以及商代文化的重要遗存之一。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安阳殷墟的一些基本情况,以及历史文化的背景。
一、历史沿革安阳殷墟草台原是商代商朝第二个国都的所在地。
商代分为中期(公元前1400年-公元前1250年)和后期(公元前1250-公元前1045年)。
当时商朝被分为东、西、南三大部分,草台原是商朝西方的一部分。
商朝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历史,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二、发现和考古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始于20世纪20年代。
首先由于当时日本的侵略,中国政府也开始重视文化保护和考古工作,1928年成立了国立中央研究院。
中国最早的考古志愿团队在1928年进驻安阳附近地区,寻找商代文物。
他们最终在河南省境内的殷墟,发现了一批商代文物。
三、考古成果安阳殷墟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大成果,是商代遗址的重要代表,对于研究商代时期中国的状况和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考古工作中,已经发现了商代晚期的宫殿遗址、城址,以及大量的文物。
安阳殷墟重要的考古发现有:1、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殿遗址在安阳殷墟深处,发现了商代晚期宫殿遗址,通称“大殿遗址”。
在1990年后,在大殿遗址地下发现了一个高19.5米的宝塔,这个宝塔被称为商代孟府王的灵塔。
此外还发现了陶、石、铜器、玉器、金器、银器等各种文物。
2、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甲骨库安阳殷墟甲骨库是一个商代晚期存放甲骨的地方。
最早在500余年前,邓禹曾将安阳甲骨送往南京举行"仪仗式",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珍品。
现今的甲骨库是1999年在甲骨存放场的旧址上所建的新建筑。
3、墓葬群在安阳殷墟,还有大量墓葬群,包括一些商王的陵墓。
其中最有名的是商纣王的陵墓,在国内外的考古界非常有名,曾于1973年进行过大规模发掘。
河南殷墟导游词精选5篇

河南殷墟导游词精选5篇殷墟总体布局严整,以小屯村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为中心,沿洹河两岸呈环型分布。
现存遗迹主要包括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王陵遗址、洹北商城、后冈遗址以及聚落遗址(族邑)、家族墓地群、甲骨窖穴、铸铜遗址、手工作坊等。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河南殷墟导游词精选5篇,欢迎借鉴参考。
河南殷墟导游词精选5篇(一)各位朋友:大家好!咱们的车子就要出发了,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我是大家的地陪导游??,很荣幸能够为各位服务,我旁边就是咱们的安全大使安师傅,安师傅具有多年的驾车经验,技术十分娴熟.大家尽管放心的欣赏沿途风光,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相聚也是一种缘,希望我们在相具的这段时间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为这段旅程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大家应该都知道殷墟闻名世界的三个重要因素是甲骨文,青铜器和都会,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甲骨文,青铜器以及妇好墓地.首先,我先介绍以下殷墟,殷墟是商朝后期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西北部,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山东的`奄',(今曲埠)迁到殷,现在的安阳小屯,并且在着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45年,从此以后这里成为殷商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殷墟博物苑就是在殷墟宫殿区的遗址上而兴建的.说了这么多,咱们的目的地殷墟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一定要记住咱们的停车地点和车牌号豫A---06521,在旅途要注意安全,好了,咱们整理一下自己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吧!我们首先看看进苑的这座大门,仅这框架是全木结构,它是仿甲骨文"门"字的写法而建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以成为华夏门的鼻祖.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进入青铜器时代,这也正是殷墟文明世界的第二个原因.您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它是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的,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875公斤.司的意思为禁忌,母是指母亲,戊指人名,整个意思是商王文丁为了纪念他的母亲.这么重的鼎浇铸起来特别困难,在当时需要130多人同时施工,有人用现代方法分析他的合金成分,结果表明它的铜,锡,铅比例与<周礼-考工记>上说的"六分其金而锡居一"的记载基本相符,另外大家看鼎身上这些精美的纹蚀,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冶铁技术是多么高超啊----要是见过国家博物馆馆徽的游客应该知道它的设计是以司母戊鼎作为主图的,可以说"司母戊鼎"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司母戊这个商标目前已经在国家工商总局的商标局成功注册,可惜的是"甲骨文"这个商标已在2002年被美国的一家公司抢注,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和保护自己的文化品牌.好了,我们向前方继续进行第而个景点,现在大殿陈列的正是甲骨文,甲骨文是1899年王懿荣首先发现的,就是我们现在脚下这片土地.当年有许多村民挖出一些骨片,但不知道是什么就给扔掉了,后来有一个剃头匠李成给顾客剃头时,常常划破头皮出血,他没有钱买药,当时就把骨片涂在伤口上,随之竟然发现止住了,便知道这是一种中药,叫做龙骨,从此有许多大量的人卖到药店,但药店的人不喜欢带字的龙骨,所以他们就把上面的字刮掉再去卖.可惜呀,不知道多少人把甲骨文都喝进肚子里了,当带字的龙骨传到北京,天津两地时,被王懿荣发现了,最后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即将前往妇好墓.妇好是我国第一位女将军,她曾最多带兵的人数达13000多,不少男性将军都受她的指挥.这便是妇好墓,大家小心一点,顺着楼梯到墓坑,妇好墓深7.5米,随葬品功计1928件,其中有青铜器400件,玉器750件,骨妇好墓器560多件,石器50多件以及象牙制品,陶器,蚌器,海螺,海贝等,简直就是一个商代文物博物会.讲到这里,也许会有人疑问,商迁都殷,经历5代12王,特别是一些功勋显赫的商王,为什么却是妇好墓呢?这是因为商王陵区,已被历代盗墓者洗劫一空,而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宠妃,又为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它死后武丁非常悲痛,就破例将她厚葬于宫殿区内,她的墓葬才得以保全,为后面的考古工作留下了珍贵的资料.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景点讲解到此结束,现在留半个小时的时间自由活动,呆会儿我们在这里集合,我将带领大家回住宿酒店.河南殷墟导游词精选5篇(二)接下来我把今天的行程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现在我们正行驶在京珠高速公路上,大约需要三个半小时,我们就到达了今天的目的地---安阳殷墟博物苑。
介绍安阳殷墟的导游词

介绍安阳殷墟的导游词河南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主要包括: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等等。
下面是安阳殷墟的导游词,也许对你有帮助哦。
介绍安阳殷墟的导游词一:朋友们,殷墟之所以闻名世界,有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甲骨文、青铜器和都城。
"一片甲骨惊世界",甲骨文的发现表明我国至少在距今3300年前就已经具备了完备的文字体系,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有文字可考时代。
朋友们,我们先来看这座大门,它是根据甲骨文的"门"字建造的,整扇大门由3个门字组成。
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
门框上的浮雕,凤、虎、蝉等花纹取自青铜器上的图案,门两侧墙上浮雕的是殷代龙形玉诀,仿佛显示着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走进了大门,现在大家脚下的这片土地就是3300年前商朝都城的宫殿区了。
"一朝步入画卷,一日梦回千年",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千年前帝都的风采吧。
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进入青铜时代,这也正是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二个原因。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母戊鼎1939年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达875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掘的最大的青铜器。
鼎最初的作用是用来煮肉的锅,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了权利的象征。
像一言九鼎、三足鼎立等成语都跟权力有关系。
提到殷墟闻名于世的第三个原因,无疑就是商朝的都城,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复原的仿殷大殿,整个建筑是"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也就是茅草盖顶,夯土台阶,四面斜坡,双重屋檐,整个大殿显得宏伟庄严。
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是地下博物馆。
整个博物馆的俯视形状是模仿了甲骨文洹河的"洹"字。
大家看到的这个图案是博物馆的馆标,它是仿青铜器纹饰雕刻的,其实它是儿子的"子"字,为什么取这个字呢?因为"子"在商朝是王族的姓,大家可以看到它的样子看起来很有生命力,下边的这个弯就好像在指引我们向前走。
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

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殷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一段历史。
位于废墟上的殷墟博物馆以最简单的形式展示了中国古代灿烂的青铜文化,将殷商王朝所创造的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传递给观众。
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一:各位游客:大家好!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有一个愿望叫常出去转转,我仅代表我们旅行社欢迎大家到河南来转转,各位远道而来一路上辛苦了,敝姓张,是大家在河南省内的地接导游员,站在我身边的这位十分稳重的先生是我们本次旅游的安全保障员,司机张师傅,张师傅驾驶技术纯熟,对我省内的路况了如指掌,用我们河南话说就是“张师傅,中!”所以请大家放心的观光旅游,享受我们河南的大好河山。
今天,能够前来为大家服务,我和张师傅都感到十分的荣幸,也请大家不要拘谨,有什么需要遇到任何问题尽管来问我们,我们叮当竭尽全力帮助大家,只有您住得舒心、吃得放心、玩的开心,才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
那么,我先预祝大家旅途愉快,收获一段美好的记忆。
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行程,现在是早上7点,我们出发前往安阳殷墟博物院,中午我们留在安阳市用餐,下午两点钟我们将会返程回郑州,以方便您按时踏上归途。
我们的旅游车走走京珠高速途径新乡、鹤壁等市约行驶三个小时就会到达我们今天的目的地安阳殷墟博物院。
此刻您看向四周,看到的是繁华的郑州市区,说道我的家乡郑州啊,真是有说不完的话,郑州古属豫州,公元前1027年周武王灭殷后封此地为管国,东汉时则称为管城,时至今日,我们仍能从郑州市区县的名称中寻找到历史的踪迹,如:管城区。
到了隋文帝天皇三年,才有了沿用至今的“郑州”这个称呼。
1923年京汉铁路大罢工使郑州广为人知,瞧,窗外这座绿顶双塔就是郑州市为纪念此次罢工而修建的,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二七塔早已不复当年的风采,但它俨然成为了郑州市的地标式建筑,围绕它的四周形成了郑州市最庞大最繁华的商业圈,看清晨的阳光刚刚洒下,人群已经是川流不息,就可以猜到,郑州的发展从未让人失望过,它已经成为了中部崛起的引领者,不断创造历史,改写着人们对河南的印象。
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5篇

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5篇20世纪初,殷墟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1928年殷墟正式开始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1)各位朋友:大家好!咱们的车子就要出发了,请大家系好安全带,我是大家的地陪导游??,很荣幸能够为各位服务,我旁边就是咱们的安全大使安师傅,安师傅具有多年的驾车经验,技术十分娴熟.大家尽管放心的欣赏沿途风光,俗话说有缘千里来相会,相聚也是一种缘,希望我们在相具的这段时间里,相互关心,相互帮助,为这段旅程留下一段美好而难忘的回忆!大家应该都知道殷墟闻名世界的三个重要因素是甲骨文,青铜器和都会,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甲骨文,青铜器以及妇好墓地.首先,我先介绍以下殷墟,殷墟是商朝后期的文化遗址,位于安阳市西北部,公元前1300年,商朝第20位国王盘庚把都城山东的`奄',(今曲埠)迁到殷,现在的安阳小屯,并且在着建立都城,经历8代12王共245年,从此以后这里成为殷商王朝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这片土地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殷墟博物苑就是在殷墟宫殿区的遗址上而兴建的.说了这么多,咱们的目的地殷墟马上就要到了,请大家一定要记住咱们的停车地点和车牌号豫A---06521,在旅途要注意安全,好了,咱们整理一下自己的随身物品,随我下车吧!我们首先看看进苑的这座大门,仅这框架是全木结构,它是仿甲骨文"门"字的写法而建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以成为华夏门的鼻祖.当世界上多数民族还停留在石器时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已经进入青铜器时代,这也正是殷墟文明世界的第二个原因.您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它是1939年从王陵区出土的,通高1.33米,长1.10米,宽0.78米,重875公斤.司的意思为禁忌,母是指母亲,戊指人名,整个意思是商王文丁为了纪念他的母亲.这么重的鼎浇铸起来特别困难,在当时需要130多人同时施工,有人用现代方法分析他的合金成分,结果表明它的铜,锡,铅比例与上说的"六分其金而锡居一"的记载基本相符,另外大家看鼎身上这些精美的纹蚀,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冶铁技术是多么高超啊----要是见过国家博物馆馆徽的游客应该知道它的设计是以司母戊鼎作为主图的,可以说"司母戊鼎"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司母戊这个商标目前已经在国家工商总局的商标局成功注册,可惜的是"甲骨文"这个商标已在2002年被美国的一家公司抢注,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和保护自己的文化品牌.好了,我们向前方继续进行第而个景点,现在大殿陈列的正是甲骨文,甲骨文是1899年王懿荣首先发现的,就是我们现在脚下这片土地.当年有许多村民挖出一些骨片,但不知道是什么就给扔掉了,后来有一个剃头匠李成给顾客剃头时,常常划破头皮出血,他没有钱买药,当时就把骨片涂在伤口上,随之竟然发现止住了,便知道这是一种中药,叫做龙骨,从此有许多大量的人卖到药店,但药店的人不喜欢带字的龙骨,所以他们就把上面的字刮掉再去卖.可惜呀,不知道多少人把甲骨文都喝进肚子里了,当带字的龙骨传到北京,天津两地时,被王懿荣发现了,最后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即将前往妇好墓.妇好是我国第一位女将军,她曾最多带兵的人数达13000多,不少男性将军都受她的指挥.这便是妇好墓,大家小心一点,顺着楼梯到墓坑,妇好墓深7.5米,随葬品功计1928件,其中有青铜器400件,玉器750件,骨妇好墓器560多件,石器50多件以及象牙制品,陶器,蚌器,海螺,海贝等,简直就是一个商代文物博物会.讲到这里,也许会有人疑问,商迁都殷,经历5代12王,特别是一些功勋显赫的商王,为什么却是妇好墓呢?这是因为商王陵区,已被历代盗墓者洗劫一空,而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宠妃,又为江山社稷立下了汗马功劳,它死后武丁非常悲痛,就破例将她厚葬于宫殿区内,她的墓葬才得以保全,为后面的考古工作留下了珍贵的资料.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景点讲解到此结束,现在留半个小时的时间自由活动,呆会儿我们在这里集合,我将带领大家回住宿酒店.安阳殷墟博物馆导游词(2)(欢迎词)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河南参观游览。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最精短讲解词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最精短讲解词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首先欢迎您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地安阳殷墟参观游览。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距今3300多年。
早在公元前1300多年,商代第20位帝王盘庚,为了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将都城由山东曲阜迁到安阳小屯,历经8代12王,255年。
史称盘根迁都。
直到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这里逐渐荒芜,变成了一片废墟,史称殷墟。
【甲骨文发现地石碑】在前方的石碑上您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几个大字:甲骨文发现地。
它之所以伫立在这里,是告诉我们:甲骨文便是出土于今天的洹河之滨----安阳殷墟。
【大门】作为甲骨文的故乡,首先映入您眼帘的是殷墟景区的标志性建筑物---大门。
这扇大门是由中国科学院、著名古建筑学专家杨鸿勋教授,专门根据甲骨文的“門”字设计的。
是我国门的鼻祖。
门柱上的黑色纹饰是根据青铜器上的饕餮纹雕刻而成。
大门两侧的金黄色浮雕,是根据1976年妇好墓中出土的龙型玉玦放大仿制而成,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早期“龙”的形象。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进入历史,来感受一下三千多年前的上古文化。
【司母戊鼎】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世界青铜器之冠——司母戊方鼎”。
它是按照1:2放大的地标性建筑。
司母戊鼎原件通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达875公斤,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鼎。
鼎,最初的作用是一种烹煮器具,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到“青铜器时代”,鼎逐渐演变成地位、王权的象征。
相传,大禹在统一天下时,把天下分为九州,每州用一个鼎来代表,拥有九鼎,以表示统一天下九州方国的领土。
我们常说的一些成语,如“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足鼎立”等等,这些含有“鼎”字的成语,一般都跟权利有关系。
【仿殷大殿外观】大家往远处看,这就是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内一座较重要的建筑---乙二十仿殷大殿。
这座建筑,面积阔大,是商朝的国王议事的朝堂。
《周礼。
考工记》中曾用这样八个字来形容商人的建筑风格:“茅茨(ci)土阶、四阿(e)重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殷墟博物苑布展梗概一、关于殷墟的名称殷墟有两个名称。
1殷墟博物苑2殷墟宫殿宗庙遗址。
1987年建立了殷墟博物苑,在原址复原或仿建了4座商代宫殿和妇好墓上的祭祀建筑。
2006年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原遗址上又扩大了建筑面积,同时仿照原苑门,修建了现在的第二道门。
大门当年是北京考古建筑学家杨鸿勋教授设计的。
苑门匾额“殷墟博物苑”是为原任副委员长周谷城先生题词;“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的匾额是我市原市委书记靳绥东先生的题词。
殷墟博物苑犹如一座展示华夏历史瑰宝的艺术殿堂,它给人以古代文明的陶冶和启迪。
二、关于殷墟景区的分布现在殷墟景区共由三个部分组成。
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简称宫殿区);二殷墟博物馆或曰珍宝馆(地下珍宝馆);三殷墟王陵遗址(简称殷墟王陵)。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景区就建在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 A级旅游景区、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甲骨文发祥地,是中宣部公布的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首批全国旅游景区级青年文明号,属历史遗址类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景区占地76万平方米;四周受国务院中科院保护的面积36平方公里。
1973年以前这里发掘的53座建筑基址,是殷墟宫殿宗庙区的主体和殷王都全盘规划、布局结构的重心所在,被考古学者划分为甲、乙、丙三组基址。
甲组建筑基址共发现15座,是宫殿宗庙区内建设时间最早、使用时间最长的建筑,被认为是商王室的宫室、寝居之所。
乙组建筑共发现21座,多数结构繁复,面积巨大,互相连属。
这些建筑被认为是殷王室的宗庙建筑。
丙组共发现17座,被认为是商王室的祭坛建筑。
目前,在宫殿宗庙区已发现大型夯土建筑基址80余座。
这些建筑基址形制阔大、气势恢宏、布局严整,按照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前朝后寝、左祖右社”的格局,依次排列,分布在以宫殿区为中心的范围内。
殷墟宫殿区驰名中外,为世界文明古国中占有重要地位。
50余座宫殿、宗庙遗址,宏伟壮观,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石器等珍贵文物。
据考古专家评价,殷墟“发掘着一个典型的奴隶社会”。
殷商文化具有“都市、文字和青铜器三个要素”。
“是一个灿烂的中国文明”。
殷墟王陵遗址景区位于安阳市洹河北岸的武官村北地,与小屯村的殷墟宫殿宗庙遗址隔河相望,与东面的洹北商城遥相呼应,共同组成了闻名中外的殷墟遗址。
殷墟王陵遗址东西长约450米、南北宽约250米,总面积近200亩。
从1933年起至今,在这里相继发现了13座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和祭祀坑,出土了数量众多、制作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石器和陶器,举世闻名的司母戊方鼎就发现于这里。
殷墟王陵遗址是殷商王朝的陵地与祭祀场所,被国际专家学者誉为世界“第二个古埃及”,开创了中国帝王陵寝制度的先河,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被学术界公认为殷商时期的王陵所在。
它的发现,确证了殷墟商代都城的历史地位,直接推动了中国奴隶制社会的研究,成为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
殷墟珍宝馆,殷墟博物馆是在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期间新诞生的一座殷墟文物精品博物馆。
殷墟博物馆因坐落在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东侧的洹河河曲环抱处,即今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处东侧,所陈列展示的文物和建筑遗迹及自然遗物皆为殷墟考古出土之物,故该馆属全国最具盛名的殷墟遗址文物精品博物馆。
该馆是我国当今建筑界的领军人物崔凯先生设计的。
建筑面积为3525㎡。
2005年9月竣工。
殷墟得天独厚的地理历史悠久和文物的精美艺术形象向国人乃至海外观光者昭示灿烂的殷商文明,寓史于教,因此说,该馆展出的500件殷墟文物每一件藏品都是一部最形象的“历史教科书”。
三、关于殷墟的国宝“大体上讲,所有文物根据存在的状态,首先能分为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两类。
遗址、遗迹、历史建筑,比如长城、故宫、殷墟遗址这些,就属于不可移动的文物;再细分的话,就是常看到的什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保单位、市县级文保单位。
第二类可以移动的文物,包括常说的金银器、书画、瓷器、古籍善本等等,进而能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两类;珍贵文物里再细分,就是我们常说的等级类文物,一级文物、二级文物和三级文物。
”依据考古专家们的评定,我们殷墟也存在两类国宝。
一类就是殷商都城遗址,就是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在景区我们可以看到的用木栅栏围起来的基址);一类就是珍藏在地下珍宝馆的馆藏文物,这些可移动的国宝主要有陶器、石器、青铜器、玉器、甲骨文。
四、关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地面景区的介绍1、凹形遗址54号基址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
该基址濒临洹水西岸,整体呈凹字形,缺口向东。
包括南、北、西三组基址,这些房基构成半封闭状的建筑群,面积达5000平方米,结构严谨,构思精巧,已具备了中国“四合院”的雏形。
该基址也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宫殿宗庙区内发现的最重要的建筑基址。
2、殷墟车马坑自1928年殷墟发掘以来,曾多次发现过商代车马坑。
但由于受当时发掘技术的限制,都未能将坑中的木质车架清出。
1953年在殷墟首次成功清理出商代车子的残迹,搞清了车子的大体结构及部分构件的尺寸。
殷墟发现并清理的多座车马坑以及道路遗存,展示了我国古代道路交通的基本雏形,对研究商代社会的阶级、等级关系、亲族制度、埋葬习俗及工艺水平等,都是极重要的研究资料。
华夏幅员广袤,畜力车是古代先民陆上最重要的交通工具。
古文献中说夏代就发明了车,但是至今未发现夏代车的遗存。
殷墟考古发掘的殷代车马坑是华夏考古发现的畜力车最早的实物标本。
由此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车的文明古国之一。
现在在景区展出的殷墟车马坑均为2000年左右挖掘出土的真品。
它真实地向游客展示了商代晚期的交通遗存。
它不仅展示了上古畜力车制的文明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奴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它是国人最形象的历史教科书。
3、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形式,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
它具备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造字方法,标志着已进入了成熟阶段。
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中国古代甲骨占卜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商时期则是占卜最盛行的时期,商王和贵族几乎每事必卜,占卜成为商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甲骨的纳贡、收贮、整治、钻凿及占卜方法、程序和卜辞的语法、辞例等形成一套严格而有系统的制度。
据甲骨文记载,殷代已有专门掌管占卜和纪录的贞人,见于卜辞的贞人约有上百人。
占卜涉及内容包括祭祀、天象、年成、征伐、王事等,甚至于商王游猎、疾病、做梦、生子等。
商代以后,甲骨占卜逐渐失去了其显赫地位。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见证了已经消逝的商代占卜制度,为研究中国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目前殷墟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
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甲骨文已具备了现代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其书体虽然又经历了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书体的演变,但是以形、音、义为特征的文字和基本语法保留下来,成为今天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仍在使用的方块字,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审美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甲骨文也因此成为世界四大古文字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
由甲骨文演变发展而来的汉字,在传播华夏文化、促成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形成与巩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甲骨窖穴殷墟宫殿宗庙区还分布着为数众多的甲骨窖穴。
自19世纪末甲骨文发现以来,这里共出土甲骨约150000片,震惊了世界。
最著名的有YH127甲骨窖穴、小屯南地甲骨窖穴、花园庄东地H3甲骨窖穴。
YH127甲骨窖穴发现于1936年,位于宫殿宗庙区中部偏西,共出土刻辞甲骨17096片。
这些甲骨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祭祀、田猎、农业、天文、军事等,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甲骨文和商代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被称为中国古代最早的“档案库”。
这坑甲骨现存台湾博物苑。
新中国成立后,有分别于73年小屯南地、91年花园庄东地H3两次发现和挖掘。
5、妇好墓著名的妇好墓是1928年以来殷墟宫殿宗庙区内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也是殷墟科学发掘以来发现的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成员墓葬。
该墓南北长506米,东西宽4米,深7.5米。
墓上建有被甲骨卜辞称为“母辛宗”的享堂。
墓室有殉人16人,并出土了1928件精美的随葬品,其中青铜器468件,玉器756件,骨器564件;并出土海贝6800枚。
随葬品不仅数量巨大,种类丰富,而且造型新颖,工艺精湛,堪称国之瑰宝,充分反映了商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制造水平。
根据该墓的地层关系及大部分青铜器上的“妇好”铭文,考古学者认定墓主人为商王武丁的配偶——妇好。
妇好墓是目前唯一能与甲骨文联系并断定年代、墓主人及其身份的商王室成员墓葬。
妇好墓挖掘与1976年5月。
6、乙二十仿殷大殿乙二十仿殷大殿是在乙组基址上复原的其中一座,它东西长51米,是宫殿宗庙区主要建筑之一,该建筑以黄土、木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坐落于厚实高大的夯土台基上,房基臵柱础,房架用木柱支撑,墙用夯土版筑,屋顶覆以茅草,正如《周礼考工记》中记载的“茅茨土阶、四阿重屋”式的建筑风格,造型庄严肃穆、质朴典雅,具有浓郁的中国宫殿建筑特色。
整座建筑规模巨大、左右对称,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均衡感、秩序感和审美意趣,集中体现了殷商时期的宫殿建设格局、建筑艺术、建筑方法、建筑技术,代表了中国古代早期宫殿建筑的先进水平。
同时也奠定了或影响了我国古代宫殿的建筑制式。
7、乙八、乙七基址殷墟时期以等级制度为核心的礼制突出表现在丧葬和祭祀制度中,在营造宫室宗庙等建筑时,要举行一系列非常血腥的祭祀仪式,借以除妖避邪,镇宅安居。
殷墟发现的大量的人祭和人殉的遗迹,为商代晚期大规模的人祭、人殉现象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乙八、乙七基址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该基址(乙八基址)为商代宗庙建筑遗址,规模宏大,推想其地面的建筑也定为不凡。
宗庙建筑一般要经过奠基、臵础、安门、落成四个步骤。
(1)、奠基:地基夯成后,在基址挖坑埋狗,重要的建筑兼埋儿童,这是奠基仪式;(2)、臵础:在夯实的地基上放柱础石,起到加固柱子和防止腐烂的作用,这是要埋入牛、羊、狗三牲,有时也加用人牲。
然后填土夯实。
这是臵础仪式;(3)、安门:在门槛前后左右挖方坑,分别埋臵看门的侍卫1——3人,皆跪仆相向,手执铜戈、盾牌,防卫目的异常明显,这是安门仪式;(4)、落成:整个建筑完成后,要举行隆重的落成仪式,这时的用牲种类多,规模大,有时要杀掉上百人,连同牲畜,车辆,整整齐齐埋在建筑物旁。
在乙七基址之南曾发现成行的密集小葬坑和车马坑遗迹,有北、中、南三组,仅在中组80座祭祀坑中,就发现人牲390余人。
由此看来,中国古代早期大量地使用“人祭”与“人殉”的野蛮残酷的祭祀和殉葬方式,在殷墟时期达到了极致。
郭沫若先生说:这是我国奴隶社会残酷的杀殉制度的教科书。
五、古关于殷墟王陵遗址的介绍殷墟王陵遗址是世界文化遗产殷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共同组成了殷墟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