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丙酸倍氯米松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药物与人 2 0 1 4年1 2 月第 1 2期 第2 7 卷 总第 3 2 4 期 Me d i c i n e & e o l e D e c e m b e r2 0 1 4 V o l u m e氯米松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临床实践, 对丙酸倍氯米松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有效性进行研究与探讨; 方法: 对本科室近期收治的8 摘要: 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实行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 , , , 剂治疗, 并观察和统计治疗效果; 结果: 所有8 显效6 有效1 无 效 7 例( 总有效率为9 结论: 通过临床及其他文献的 5例患者中, 5 例( 7 6. 4 7% ) 3 例( 1 5. 3 0% ) 8. 2 3% ) 1. 7 6% ; , , . 调阅, 有效率超过了适应症相同的其他药物如孟鲁司特的有效率为9 且 不 良 反 应 发 生 率 也 较 低 说 明 安 全 性 较 好 0. 4 9% 关键词: 丙酸倍氯米松; 过敏性鼻炎; 有效性 临床上一般 称 为 变 态 反 应 性 鼻 炎, 是一种鼻粘膜的非感染炎性病 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 剂 治 疗 过 敏 性 鼻 炎 的 总 有 效 率 ( 显 效 与 有 效 之 和) 为9 过敏性鼻炎, 1. 变, 随着环境的不断被破坏, 过敏性鼻炎越来越成为耳鼻喉科临床的常见病、 多发病, 7 不 良 反 应 发 生 率 为 1. 有效率超过了适应症 6% , 1 8% . 通 过 临 床 及 其 他 文 献 的 调 阅 , [ 1] , , 有报道显示, 该病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2 且 难 以 预 防 与 控 制 目 前 的 治 疗 方 法 以 , , 相同的其他药物如孟鲁司特的有效率为9 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 说明 3% 0. 4 9% 药物治疗为主, 但是能够达到理想效果的药物较少. 安全性较好. 本科室收治的8 临 5讨论 5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了丙酸倍氯米松喷鼻剂治疗的方法, 床效果较好, 下面通过病例回顾的方式, 进行统计与报道. 5. 1过敏性鼻炎 ) , 过 敏 性 鼻 炎 有 成 为 变 应 性 鼻 炎( 发病率较高, 往 1临床资料 P A R, e r e n n i a l a l l e r i cr h i n i t i s p g 回顾性分析本科室自2 花粉、 皮屑等杂物而发病, 且过敏原比较复杂, 不 容 易 确 定, 目 0 1 3年1月至2 0 1 4年2月收治的8 5例过敏性鼻炎病例, 往因为空气中的尘埃, [ 其中男5 女2 年龄1 平均3 根 据 临 床 症 状 及 相 应 实 验 室 检 前 现 有 的 治 疗 方 法 往 往 不 能 得 到 确 切 的 疗 效 2]. 9例, 6例, 6~5 0岁, 1. 9岁; 查, 确诊为过敏性鼻炎, 其中轻度2 中度3 重度3 过敏性鼻炎的外在症状主要包括流鼻涕、 鼻痒、 鼻塞等, 实验室检查往往能看到 5例, 0例, 0例. ( ( ( 评判标准为: 轻度: 常会连续打喷嚏的数量少于1 有轻度鼻塞, 有 变态反应的症状, 类似于肥大细胞脱颗粒、 组胺增多或产生化学递质以及鼻粘膜中嗜 1) 0个; 2) 3) ( ( ( 较少的鼻涕; 每天擤鼻涕的次数少于4次; 出现间断性的鼻痒和蚁行感; 鼻 酸性粒细胞增多. 4) 5) 6) 粘膜呈淡红色. 当鼻腔内炎性物质增多时, 会 粘 附 很 多 的 细 菌 和 灰 尘, 被患者条件反射性地回 ( ( ( 中度: 常会连续打喷嚏的数量1 有中度鼻塞, 有较多的鼻涕; 吸, 甚至造成呼吸道深处的感染.而且随着鼻腔感染的逐渐加重, 会导致鼻腔分泌物 1) 0~1 4个; 2) 3) ( ) ; ( ) ; ( ) . 每 天 擤 鼻 涕 的 次 数 次 出 现 持 续 性 的 鼻 痒 和 蚁 行 感 鼻 粘 膜 苍 白 的进一步增多, 鼻涕变黄, 变粘稠, 如此形成恶性循环.因此, 对过敏性鼻炎的早期预 4 5~9 5 6 ( ( 重度: 常会连续打喷嚏的数量1 有持续性的鼻塞, 几乎整日需要 防与治疗至关重要. 1) 5个以上; 2) ( ( ( 用口呼吸; 每天鼻涕不断; 每天擤鼻涕的次数多于1 出现强烈的鼻痒 3) 4) 0次; 5) 5. 2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 ( 和蚁行感; 鼻粘膜呈灰蓝甚至苍灰色. 丙酸倍氯米松是一种较强的肾 皮 质 激 素 类 药 物, 常 外 用, 能 够 抗 炎、 止 痒、 抗过 6) 方 法 敏, 减少支气管分泌物, 从而避免对鼻粘膜的刺激而减少鼻痒、 鼻塞、 流鼻涕等症状的 2 发生.另外, 本药物还能够消除支气管粘膜的肿胀, 解除支气管痉挛, 对皮肤和血管 2. 1治疗方法 每位患者确诊后, 每天给予丙酸倍氯米松2次, 每 次 两 边 鼻 孔 各 喷 2~3 下 , 病情 的收缩作用比就氢化可的松强, 局部外用的抗炎作用也远远强于同类药物肤 轻 松 和 3] 严重者可适当增加剂量, 初次给药时应要求患者在门诊处观察两小时, 一 个 月 为 一 个 去 炎 松 等[ .而且, 本药物还能够 做 成 气 雾 剂, 通过口腔吸入的方法治疗哮喘反复 疗程, 及时随访, 一个疗程后统计患者出现症状改善时的用药时间、 总体治 疗 效 果 以 发作. 及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本药物临床的常用形式为鼻喷雾剂, 本身具有较强的亲脂性, 能够较容易地渗透 2. 2疗效判定标准 入机体, 因此, 起效迅速, 本组所有8 有8 5例患者中, 0例在首次用药3 0分钟即可以 以患者鼻粘膜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为主要疗 效 判 定 依 据. 有明显症状缓解, 而且维持时间较长, 一般用药后均能维持三小时以 上.另 外, 外用 ( ) : , , 显 效 临 床 症 状 显 著 改 善 或 完 全 消 失 治 疗 后 患 者 鼻 粘 膜 及 分 泌 物 中 嗜 酸 性 粒 细 1 喷雾剂, 使用方便, 不需口服, 能够避开肝脏受过效应, 既能够迅速起到局部治疗的作 ( 胞比治疗前减少率在5 有 效: 临 床 症 状 有 明 显 改 善, 患 者 自 诉 缓 解 情 况 用, 0% 以 上 ; 2) 又能够减少对消化道、 肝脏以及肾脏等的损伤, 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良好, 治疗后患者鼻粘膜及分泌物中 嗜 酸 性 粒 细 胞 比 治 疗 前 减 少 率 在 2 0% ~4 9% ; 综上所述, 无论从临床实践, 还是理论阐述均可以说明, 丙酸倍氯米松鼻喷雾剂 ( 无效: 临床症状几乎无改善, 治疗后患者鼻粘膜及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比 治 疗 能够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 3) 且安全, 方便, 值得临床推广. . 前减少率在2 以 下 0% 参考文献 [ ] 3结果 陈 炜, 何 丽 娜, 梁 楠, 等. 孟鲁司特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的 M 华西医 1] e t a分 析 [ J . : 3. 1治疗效果 学, 2 0 0 9, 2 4( 1 1) 2 9 2 6-2 9 2 9. , 所有8 总体治 疗 效 果 分 布 为, 显效6 有效1 ] 5例患者中, 5例( 7 6. 4 7% ) 3例( 1 5. [ 陈欢, 刘光辉. 孟鲁司特 治 疗 变 应 性 鼻 炎 的 疗 效 观 察[ 华 中 医 学 杂 志, 2] J . 2 0 0 6, 3 0 , , 无 效 7 例( 总 有 效 率( 显 效 与 有 效 之 和) 为9 ( : 3 0% ) 8. 2 3% ) 1. 7 6% . 5) 4 0 4-4 0 5. [ ] , , 3. 2不良反应 骆 文 龙 刘 世 喜 洪 苏 玲 等 丙 酸 倍 氯 米 松 治 疗 常 年 性 变 应 性 鼻 炎 的 临 床 研 究 职 3 . . . 所有8 症状为口干及声音嘶哑, 不 良 反 应 发 生 业卫生与病伤, : 5例患者中出现了1例不良反应, 2 0 1 2, 1 7( 2) 9 3-9 4. 率 为 1. 1 8% . 4结论
丙酸氟替卡松的药理分析与临床应用

丙酸氟替卡松的药理分析与临床应用丙酸氟替卡松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等作用。
本文将对丙酸氟替卡松的药理分析以及临床应用进行详细探讨。
一、药理分析1. 作用机制丙酸氟替卡松作为一种糖皮质激素,通过与细胞内的受体结合而发挥药理作用。
该受体位于细胞质中,与丙酸氟替卡松结合后形成复合物,进入细胞核,与DNA结合并影响转录过程。
这一过程最终导致炎症介质的合成、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被抑制,从而发挥抗炎、抗过敏和免疫抑制的效果。
2. 药物代谢丙酸氟替卡松在体内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主要经CYP3A酶家族代谢。
代谢产物大部分以代谢酸形式存在,并通过尿液排泄。
3. 药物动力学丙酸氟替卡松具有很好的口服吸收性能,波特曲线下面积 (AUC) 随剂量的增加呈线性关系。
该药物经肠道吸收后在体内范围广泛分布,结合血浆蛋白的比例为85%-90%。
血药浓度峰值出现在服药后1小时左右,半衰期约为3-4小时。
二、临床应用1. 常见适应症丙酸氟替卡松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器官移植及排斥反应:用于抑制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2. 注意事项在丙酸氟替卡松的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丙酸氟替卡松不适用于严重感染、真菌或病毒感染等病情;- 长期大剂量使用丙酸氟替卡松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如免疫系统抑制、激素依赖等;-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药物剂量,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在使用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不良反应。
3. 临床研究进展丙酸氟替卡松的临床研究一直在不断深入,目前正在研究的方向包括:- 对特定疾病的疗效进一步验证和优化用药方案;- 结合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或减少副作用;- 研究不同给药途径和剂型的可行性,以提高患者的便利性和治疗效果。
过敏性鼻炎治疗—新进展详细讲解文稿

过敏性鼻炎治疗—新进展详细讲解文稿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是指鼻黏膜的慢性炎症反应,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
它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空气中的过敏原与鼻黏膜上的免疫球蛋白E(IgE)结合后,激活了炎症介质,如组胺、白细胞介素等,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随着对过敏性鼻炎的研究逐渐深入,人们对该疾病的治疗也有了新的进展。
本文将详细讲解过敏性鼻炎治疗的新进展。
首先,过敏性鼻炎的治疗首要是避免过敏原。
过敏原可以是花粉、尘螨、宠物皮屑等,通过保持室内空气清洁、使用空气过滤器、定期进行家庭清洁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过敏原的接触,减少鼻黏膜的炎症反应。
此外,对于已知的过敏原,如花粉过敏者可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尘螨过敏者可注意维持低湿度环境等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药物治疗是过敏性鼻炎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传统的药物治疗包括抗组胺药、去鼻塞剂、局部类固醇等,这些药物的作用主要是缓解过敏反应引起的症状。
然而,长期使用抗组胺药可能会出现耐药性,去鼻塞剂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反弹性鼻塞,局部类固醇使用时间较长可能带来一定的副作用。
因此,近年来,针对过敏性鼻炎的药物治疗也有了新的进展。
第三代抗组胺药是近年来研制成功的一类新型抗组胺药物,如富马酸西替利嗪(fexofenadine)和香茅酸苯丙胺(desloratadine)等。
这些药物相较于传统的抗组胺药具有更好的选择性作用,不易穿过血脑屏障,因此更少出现镇静和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
另外,孟鲁司特钠(Montelukast sodium)是一种选择性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白三烯的作用,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缓解过敏性鼻炎的症状。
临床研究表明,孟鲁司特钠不仅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还对哮喘、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此外,过敏性鼻炎的免疫治疗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免疫治疗,又称为变态反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是通过注射过敏原制剂,逐渐增加过敏原剂量,使患者逐渐耐受过敏原,从而减少过敏反应。
全球过敏性鼻炎药研究报告

全球过敏性鼻炎药研究报告
据全球过敏性鼻炎药研究报告显示,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疾病,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流行。
该报告总结了当前过敏性鼻炎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全球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
根据该报告的数据,过敏性鼻炎药物市场正在稳步增长,预计在未来几年将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
市场上已经有多种类型的药物可供选择,包括抗组胺药物、类固醇鼻喷剂、抗过敏药物等。
其中,抗组胺药物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常用药物,具有较好的症状缓解效果。
类固醇鼻喷剂是控制炎症反应的有效药物,能够降低症状的发生和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
抗过敏药物则可用于预防和缓解过敏反应。
未来,研究人员将继续探索新的过敏性鼻炎治疗药物,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一些新的疗法已经在临床试验中,包括免疫调节剂、生物制剂等。
这些新药物可能改变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并为患者提供更加个体化和有效的治疗选择。
此外,该报告还提醒人们注意过敏性鼻炎的预防和管理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清洁,避免过敏原接触,加强身体免疫力等都是预防和管理过敏性鼻炎的重要方法。
同时,及时就医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也是关键。
总之,全球过敏性鼻炎药研究报告表明,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疾病,药物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
新药的研发,相信未来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治疗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过敏性鼻炎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 羟色胺等过敏反应介质释放 。 2 减充血剂
又称缩血管剂 , 一般仅用于滴鼻 , 不作为口服用药 。 常用药物有麻黄素滴鼻剂 、鼻眼净 、必通 、肾上腺素 、呋 麻合剂等减轻鼻腔阻塞 。根据患者流涕的多少 , 每日数次 滴鼻 。应当注意的是 , 停用这类药物后可使患者的病情反 跳 , 久用后还会产生依赖性 , 且不良反应较多 , 故这类药 物目前已较少用于临床 , 不再作为过敏性鼻炎的常规用药 。 目前用得最多的是盐酸羟甲唑啉鼻腔喷雾剂 , 盐酸羟甲唑 啉为咪唑啉类衍生物 , 是 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 对收缩 鼻腔粘膜血管具有高度选择性 , 可以显著抑制组胺的释放 , 因而对鼻腔炎性疾病的治疗更具有针对性 。盐酸羟甲唑啉 鼻腔喷雾剂是新一代理想的鼻腔药物制剂 , 在鼻腔分布广 泛 , 可以有效解除窦口鼻道复合体炎性阻塞 , 通畅引流 , 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15 ] 。 3 抗胆碱类药
属于第二代 H1受体拮抗剂的药物包括特非那定 、阿斯 咪唑 、阿伐斯汀 、依巴斯汀 、非索那定酮替芬 、左卡巴斯 汀 、西替利嗪 、左西替利嗪 、氯雷他定和咪唑斯汀等 。主 要是根据无嗜睡作用或在上世纪 80年代后生产而定 , 其中 在上世纪 90 年 代 后 问 世 的 仅 有 非 索 那 定 和 咪 唑 斯 汀 两 种 [6 ] 。与第一代 H1 抗组胺药物相比 , 第二代抗组胺药很 难透过血脑屏障 , 在治疗剂量下 , 嗜睡 、口干 、视物模糊 等不良反应较少 , 过量服用引起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5 ] , 但 文献中有报道特非那丁和阿斯咪唑引起心电图间期延长 、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甚至死亡的病例 , 因此有严重肝 功能损害或潜在心血管疾病 (如先天性 QTc间期延长 ) 的 患者应慎用 。第二代抗组胺药为长效制剂 , 一般每日只需 服药 1次 , 服用方便 , 尽管价格较高 , 但患者仍比较容易 接受 , 目前 , 第二代抗组胺药已占据抗组胺药市场一定份
过敏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N o v .2023,V o l .31N o .21җ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60759)通信作者:李林,E -m a i l :l i l i n 5566888@163.c o m第一作者:阿丁嘎,E -m a i l :1350381242@q q .c o m 过敏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җ李 林,刘利婷,张 楠,张鑫磊(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110)ʌ摘要ɔ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具有高发性㊁易反复等特点,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且长期治疗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㊂目前,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多为单一西医或单一中医方法治疗,但疗效欠佳,未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㊂该文对中西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㊂ʌ关键词ɔ 过敏性鼻炎;变应性鼻炎;鼻鼽;中西医治疗;机制;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 765.21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2133 过敏性鼻炎(a l l e r g i c r h i n i t i s ,A R ),又称变应性鼻炎㊂近年来,A R 的发病率呈升高趋势,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㊂全球约有4亿人患有此病,尤其是工业化国家的发病率较高[1]㊂A R 作为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疾病,近6年来成年人患病率增加6.5%,在北方草原地区,季节性花粉诱导的A R 患病率高达32.4%[2]㊂本文对A R 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综述㊂1 中西医对A R 的认识1.1 西医对A R 的认识 A R 是以免疫球蛋白E (I gE )介导的鼻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其过敏原包括花粉㊁霉菌㊁尘螨㊁宠物皮屑等[3-4]㊂A R 的发生可分为致敏和激发两个阶段㊂在致敏阶段,当鼻黏膜初次接触过敏原后,鼻黏膜下的树突状细胞伸出触角摄取过敏原并将其有效的抗原决定簇暴露出来,提呈给辅助T 细胞(T h ),促使T h 分化成T h 2细胞,T h 2细胞合成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 L )-4㊁I L -5㊁I L -13等,I L -4和I L -13能促进B 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和合成免疫球蛋白,并促使免疫球蛋白转换为特异性I g E ,合成的I gE 通过高亲和力的受体结合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在此期间A R 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但已具备发生变态反应的免疫环境㊂在激发阶段,当A R 患者再次与同一过敏原接触后,过敏原立即与特异性I g E 结合,引起病理性免疫应答反应,此过程包含速发相和迟发相两个过程㊂速发相一般发生于再次接触过敏原后6h 内,其效应细胞主要为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在此过程中,过敏原桥连效应细胞表面两个相邻的I gE 分子,导致效应细胞脱颗粒释放出大量的炎性介质,如组胺㊁白三烯㊁前列腺素㊁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这些介质通过和受体结合等方式导致鼻痒㊁喷嚏㊁流涕等临床症状㊂迟发相多发生于再次接触过敏原后12~24h 内,其效应细胞主要为嗜酸性粒细胞,活化的嗜酸性粒细胞通过释放白三烯㊁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等炎性介质引起鼻塞㊁流涕等临床症状[5]㊂1.2 中医对A R 的认识 A R 归属中医鼻鼽 范畴[6]㊂鼽,一是指人体解剖部位的名称,即面颊㊁颧骨处,二是指鼻塞不通,三是指鼻流清涕㊂如今解释鼽字,已较少用前两种含义[7]㊂ 鼻鼽 的文献记载源于西周‘礼记㊃月令“,曰: 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㊂ 鼻鼽正式命名见于‘素问㊃脉解“,曰: 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㊂ [8]A R 多由脏腑虚损所致,主要责之于肺㊁脾㊁肾三脏㊂由于腠理疏松,卫表不固,导致邪气乘虚而入,上犯鼻窍,寒邪束于皮毛,阳气无从而泄,故喷而上出为嚏[9]㊂朱世强研究发现A R 的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与患者的体质和经脉气血失调等情况有关,外因主要为气候变化㊁风寒之邪㊁火热之邪[10]㊂A R 的临床分型分为实证㊁虚证及虚实夹杂证,实证可分为风寒犯肺证㊁风热袭肺证㊁肺经蕴热证㊁肝胆郁热证等,虚证可分为肺气虚证㊁脾气虚证㊁肾阳虚证㊁肾阴虚证㊁肺脾气虚证㊁肺肾两虚证㊁脾肾阳虚证等,虚实夹杂证可分为肺虚饮停证㊁脾011 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1月第31卷第21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N o v .2023,V o l .31N o .21虚湿热证㊁气虚血瘀证等[11]㊂2 西医治疗2.1 糖皮质激素 鼻用糖皮质激素多作为防治A R 的一线用药,临床常用药物有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㊁布地奈德鼻喷雾剂㊁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12]㊂鼻内皮质类固醇常见的不良反应一般为局部反应,包括鼻腔干燥㊁刺痛㊁鼻出血,可以通过将喷雾器稍微远离鼻中隔来预防[13]㊂2.2 抗组胺药 第1代抗组胺药物如扑尔敏㊁苯海拉明㊁羟嗪和酮替芬等,具有中枢镇静㊁中枢抑制作用㊂第2代抗组胺药物如特非那丁㊁氯雷他定㊁西替利嗪㊁氮卓斯汀等,中枢镇静作用轻微或无中枢抑制作用㊂新型第2代抗组胺药大多是第2代抗组胺药物的活性代谢产物或光学异构体,如左西替利嗪㊁地氯雷他定等,几乎没有中枢镇静作用[14]㊂2.3 抗胆碱药 抗胆碱药如异丙阿托品㊁鼻用异丙托溴铵等,可使鼻黏膜血管收缩,从而抑制鼻黏膜黏液分泌,缓解鼻溢液,但对鼻充血㊁喷嚏㊁鼻痒等症状无效,其不良反应主要为鼻腔干燥和鼻出血[15]㊂2.4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可通过抑制气道平滑肌收缩,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黏液分泌,从而抑制炎症细胞在气道聚集,最终改善鼻塞㊁鼻痒㊁打喷嚏和流清涕等症状[16]㊂当口服抗组胺药㊁鼻内皮质类固醇和/或联合抗组胺喷雾剂耐受不佳,或对控制A R 症状无效时,应考虑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17]㊂2.5 减充血剂 减充血剂可以结合并激活鼻黏膜中肾上腺素受体,促使鼻黏膜血管收缩,减少血管充盈,从而缓解鼻黏膜肿胀㊂减充血剂的优点是起效快,但只能起到减轻鼻塞的作用,对A R 的其他症状没有影响[18]㊂局部使用减充血剂可导致鼻腔干燥和打喷嚏,长期使用也可能诱发药物性鼻炎㊂因此,减充血剂治疗的持续时间不应超过3~8d㊂2.6 肥大细胞稳定剂 肥大细胞稳定剂可稳定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膜以防止脱粒,从而抑制包括组胺在内的多种促炎性介质的释放㊂临床常用的肥大细胞稳定剂有色甘酸钠㊁曲尼司特㊁吡嘧司特钾等㊂这些药物能缓解鼻痒㊁打喷嚏和流鼻涕等症状,但对控制鼻塞效果不佳㊂虽然肥大细胞稳定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但由于其起效慢和作用时间短,可能无法有效治疗鼻部症状㊂因此,肥大细胞稳定剂只能作为二线治疗药物[19]㊂2.7 过敏原免疫疗法 过敏原免疫疗法对以I g E 介导的过敏性疾病非常有效,可缓解A R 和哮喘的症状,提高人体对过敏原的耐受性,从而减轻过敏性疾病的各种症状[20]㊂过敏原免疫疗法主要包括皮下免疫疗法和舌下免疫疗法㊂皮下免疫疗法需要每周经皮下注射1次过敏原,并进行至少3年的维持注射,而舌下免疫疗法只需每天在舌下放置滴剂或药片,且患者在家中即可自行给药[21]㊂皮下免疫疗法的不良反应多在注射后30m i n 内出现,主要表现为局部反应,如注射部位瘙痒㊁红肿等㊂舌下免疫疗法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且比皮下免疫疗法更安全有效,但由于舌下免疫疗法需要每天给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22]㊂除皮下免疫疗法和舌下免疫疗法外,皮内㊁皮外㊁淋巴㊁鼻内等免疫疗法也已被引入临床实践,并且取得满意的效果㊂其中,淋巴内免疫疗法具有起效快㊁临床疗效显著㊁不良反应少㊁治疗剂量低㊁治疗时间短等优势[23-24]㊂2.8 奥马珠单抗 奥马珠单抗是一种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为抗I gE 靶向生物制剂,能显著改善A R 患者的临床症状[25]㊂奥马珠单抗能与游离I g E 结合,从而抑制I gE 与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高亲和力受体结合,减少高亲和力受体的数量㊂因此,奥马珠单抗能从源头阻断过敏反应,有效控制过敏性疾病症状[26]㊂3 中医治疗3.1 中医内治法 A R 的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㊂内因主要为脏腑虚损㊁正气不足,与肺㊁脾㊁肾三脏关系密切,病位在肺,病源在脾,病根在肾;外因多为气候变化㊁风寒之邪㊁火热之邪㊂鼻鼽可分为肺气虚寒证㊁脾气虚弱证㊁肾阳亏虚证㊁肺经郁热证等证型,治疗以温肺散寒㊁益气健脾㊁温补肾阳㊁清宣肺气为主[27]㊂叶健如等[28]运用温肺止流丹加减内服联合苍耳子散熏蒸治疗肺气虚寒型A R 患者(温肺止流丹方药组成:诃子肉10g ,荆芥10g ,桔梗10g ,细辛3g ,甘草片6g ,党参片10g ;苍耳子散方药组成:白芷5.5g ,辛夷2.5g,苍耳子1.5g ,薄荷0.5g ),治疗7d 后,患者鼻部及眼部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且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㊂罗齐平等[29]选取玉屏风颗粒联合天灸疗法治疗肺脾气虚型小儿A R (天灸药物配制:将延胡索㊁甘遂㊁芥子㊁细辛和麻黄按2ʒ2ʒ4ʒ2ʒ2混合并研成细末,去皮鲜姜榨汁,将药物粉末和鲜姜汁按1ʒ1调成糊状,并置于大小5c mˑ5c m 一次性穴位贴上待用㊂穴位选取:11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1月第31卷第21期综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N o v.2023,V o l.31N o.21风门㊁肺俞㊁肾俞㊁脾俞㊁大椎㊁定喘)㊂治疗后患儿血清I L-4和I g E水平明显下降,鼻部不适症状及肺脾气虚证候得到缓解㊂潘梦晨[30]采用温补肾阳汤治疗肾阳不足型A R患者(温补肾阳汤方药组成:仙茅10g,淫羊藿10g,桂枝10g,干姜6g,黄芪15g,白术10g,防风10g,防己10g,桔梗6g,白芍10g,五味子10g,徐长卿10g,地龙10g,蝉蜕5g,乌梅10g,甘草片5g),通过运用补肾助阳㊁益气固表之法,使患者肾气充足㊁鼻窍通利㊁呼吸顺畅,达到治疗A R的目的㊂徐春英等[31]运用中医辨证方法治疗A R患者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㊂中药治疗A R具有安全性高的优势,但存在治疗周期长㊁起效缓慢㊁患者依从性差等缺点㊂此外,中药治疗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未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㊂3.2中医外治法(1)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具有疗效显著㊁毒副作用小等优势㊂梁薇等[32]采用鼻三针透刺方法治疗A R 患者(针刺部位选取迎香穴㊁上迎香穴㊁印堂穴)㊂治疗后,患者鼻部症状得到显著改善㊂孙昭兰等[33]针对肺经蕴热型慢性鼻炎患者,采用刺络放血联合针刺治疗,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鼻腔炎症程度㊂李亚男[34]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艾灸治疗A R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㊂(2)穴位贴敷法对于无法接受中药汤剂或恐惧针灸治疗的患者,可采用穴位贴敷法治疗㊂汤小荣等[35]针对A R患者,采用鼻敏通能量贴贴敷迎香穴㊁神阙穴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穴位贴敷鼻敏通能量贴治疗在改善患者鼻症状及鼻伴随症状方面效果显著㊂(3)熏鼻足浴疗法高新[36]采用鼻渊熏蒸方(药物组成:白芷5g,荆芥5g,紫苏叶5g,苍耳子3g,细辛1g,辛夷3g,陈皮5g,防风3g)治疗鼻炎患者,治疗后患者鼻腔充血及黏膜肿胀等症状得到充分缓解㊂乐嘉陵等[37]应用散寒通窍足浴方(药物组成:紫苏叶20g,艾叶20g,苍耳子10g,辛夷10g,桂枝10g,干姜10g)治疗小儿A R疗效确切㊂足部是人体经脉汇集之所,足浴法可对足底经脉进行刺激,进而推动全身阳气的运行,且药性可上行鼻窍,加速鼻内气血的流动㊂此外,相对于口服中药汤剂而言,足浴法更易让患儿接受和配合㊂与中医内治法相比,中医外治法具有独特的优势㊂如针灸疗法及穴位贴敷法具有价格低㊁操作简便㊁安全可靠等优点㊂此外,中医外治法有利于医生进行观察,患者如有不适,可立即结束治疗,避免发生过敏及不良反应㊂4中西医结合治疗虽然西药治疗A R的疗效显著,但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大㊂中药治疗A R的不良反应较小,但起效缓慢,且治疗周期较长㊂因此,中西医结合治疗A R已成为主流疗法,多项临床研究证实中西医结合治疗A R疗效确切㊂杨莉丽等[38]采用槐杞黄颗粒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A R患儿,治疗效果较好,可显著提高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抑制体内炎性反应,降低复发率㊂万兰兰等[39]采用玉屏风颗粒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A R患者,结果显示该治疗方法可明显改善机体免疫功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㊂程新慧等[40]采用常规西药联合中药口服及针灸治疗A R 患者,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㊂5小结综上所述,西医治疗A R多以药物治疗为主,起效较快,能有效缓解症状,但不良反应较大㊂中医治疗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主要指导思想,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力㊁疗效持久稳定㊁不良反应较小等优势,但存在治疗周期长㊁患者依从性差等缺点㊂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A R的方法,使其成为突破治疗A R的关键㊂参考文献[1]G R E I N E R A N,H E L L I N G S P W,R O T I R O T I G,e ta l.A l l e r g i c r h i n i t i s[J].L a n c e t,2011,378(9809):2112-2122.[2]Z HA N G Y,L A NF,Z HA N GL.A d v a n c e s a n dh i g h l i g h t s i na l l e r g i c r h i n i t i s[J].A l l e r g y,2021,76(11):3383-3389.[3]L I C A R IA,C A S T A G N O L IR,D EF I L I P P O M,e t a l.C u r r e n ta n de m e r g i n gb i o l o g i ct h e r a p i e sf o ra l l e r g i cr h i n i t i sa n dc h r o n i cr h i n o s i n u s i t i s[J].E x p e r t O p i n B i o l T h e r,2020, 20(6):609-619.[4]WH E A T L E Y L M,T O G I A S A.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a l l e r g i c r h i n i t i s[J].N E n g l JM e d,2015,372(5):456-463. [5]顾瑜蓉,李华斌.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与精准治疗[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19,25(6):578-584. [6]杨清华,黄建军.鼻鼽的古文献研究[J].中医药信息, 2005,22(1):4-7.[7]严道南.古代文献关于鼻鼽病名㊁病机及辨证治疗源流的探讨[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 世中联 耳鼻喉口腔科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21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1月第31卷第21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N o v .2023,V o l .31N o .21耳鼻喉科分会第15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68-70.[8]陈旭青,周龙云,严道南,等.基于文献论鼻鼽之病机与治则[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4):1491-1494.[9]沈露娜,吴昆旻,殷立平.中医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2020,12(28):143-146.[10]朱世强.中医对过敏性鼻炎病因病机的认识[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6):26-27.[11]刘慧霞,肖志贤,吴跃,等.变应性鼻炎(鼻鼽)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进展[J ].四川中医,2021,39(3):219-223.[12]李伟梅,王玲莉,宣伟军.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2(1):71-75.[13]B O U S Q U E TJ ,A N T OJ M ,B A C H E R T C ,e t a l .A l l e r g i c r h i n i t i s [J ].N a tR e vD i sP r i m e r s ,2020,6(1):95.[14]吴云姣,杨花荣.抗组胺药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机制及应用进展[J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21,27(6):742-745.[15]陈秀香,邹泰基,张书山,等.过敏性鼻炎中西医结合诊疗综述[J ].中国医药导刊,2019,21(3):148-151.[16]郭姝利,史随随,黄小玲,等.变应性鼻炎的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进展[J ].新疆中医药,2018,36(4):112-115.[17]S M A L LP ,K E I T HPK ,K I M H .A l l e r g i c r h i n i t i s [J ].A l l e r g y A s t h m aC l i n I mm u n o l ,2018,14(S u p p l 2):51.[18]K L I M E K L ,S P E R L A ,B E C K E R S ,e ta l .C u r r e n t t h e r a -p e u t i c a ls t r a t e g i e sf o ra l l e r g i cr h i n i t i s [J ].E x p e r t O p i n P h a r m a c o t h e r ,2019,20(1):83-89.[19]C H E N GL ,C H E NJ ,F UQ ,e t a l .C h i n e s e s o c i e t y o f a l l e r g y gu i d e -l i n e s f o rd i a g n o s i sa n dt r e a t m e n to fa l l e r g i cr h i n i t i s [J ].A l l e r g yA s t h m a I m m u n o l R e s ,2018,10(4):300-353.[20]R E I T S MAS ,S U B R AMA N I AM S ,F O K K E N S W W J ,e ta l .R e c e n t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a n dh i g h l i g h t s i n r h i n i t i s a n d a l l e r -g e n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J ].A l l e r g y,2018,73(12):2306-2313.[21]S HAM J I M H ,D U R HAM S R .M e c h a n i s m so fa l l e r ge n i mm u n o t h e r a p yf o ri n h a l e da l l e rg e n sa n d p r e d i c t i v e b i o -m a r k e r s [J ].J A l l e r g y Cl i n I mm u n o l ,2017,140(6):1485-1498.[22]P F A A RO ,L O U HF ,Z H A N G Y ,e t a l .R e c e n t d e v e l o pm e n t s a n dh i g h l i g h t s i n a l l e r g e n i m m u n o t h e r a p y [J ].A l l e r g y,2018,73(12):2274-2289.[23]M E N G YF ,WA N GCS ,Z HA N GL .R e c e n t d e v e l o pm e n t s a n d h i g h l i g h t s i n a l l e r g i c r h i n i t i s [J ].A l l e r g y,2019,74(12):2320-2328.[24]S E N T IG ,F R E I B U R G HA U S A U ,L A R E N A S -L I N N E -MA N N D ,e t a l .I n t r a l y m p h a t i ci mm u n o t h e r a p y :u pd a te a n du n m e tn e e d s [J ].I n t A r c h A l l e r g y I mm u n o l ,2019,178(2):141-149.[25]S A C O T ,U G A L D EIC ,C A R D E T J C ,e ta l .S t r a t e gi e sf o r c h o o s i n g a b i o l o g i c f o r y o u r p a t i e n t w i t h a l l e r g y o r a s t h m a [J ].A n n A l l e r g y A s t h m a I m m u n o l ,2021,127(6):627-637.[26]Y U L ,Z HA N G H ,P A NJ ,e t a l .P e d i a t r i cu s a geo f o m a l i -z u m a b :a p r o m i s i n g o n e [J ].W o r l dA l l e r g y O r ga nJ ,2021,14(12):100614.[27]陈卓泓,吴飞虎,宋任洁,等.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研究进展[J ].中国民间疗法,2021,29(24):134-137.[28]叶健如,陈文勇.温肺止流丹加减内服联合苍耳子散熏蒸治疗肺气虚寒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39(2):312-317.[29]罗齐平,刘秋燕,胡伟妮,等.玉屏风颗粒联合天灸疗法治疗肺脾气虚型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J ].世界中医药,2021,16(7):1109-1112,1117.[30]潘梦晨.温补肾阳汤治疗肾阳不足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8.[31]徐春英,刘静,李蕾,等.中医辨证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6):852-853.[32]梁薇,李晓燕,李尊元,等.鼻三针透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2019,35(7):43-46.[33]孙昭兰,张凤英,孙琳琳,等.刺络放血联合针刺治疗肺经蕴热型慢性鼻炎临床研究[J ].现代中医药,2022,42(3):114-118.[34]李亚男.艾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7(27):3012-3014.[35]汤小荣,李知行,旷徐,等.穴位贴敷鼻敏通能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8(3):524-530.[36]高新.中药熏蒸方治疗鼻炎80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21,37(9):1597-1598.[37]乐嘉陵,阮玉茂.散寒通窍足浴方治疗小儿鼻鼽33例临床观察[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24):110-112.[38]杨莉丽,李吉磊,王盼盼,等.槐杞黄联合氯雷他定对变应性鼻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影响[J ].中医药临床杂志,2021,33(10):1978-1982.[39]万兰兰,李佩忠,金新,等.玉屏风颗粒联合氯雷他定片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疗效及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J ].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1,36(6):46-49,2.[40]程新慧,张旭戈,钱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观察[J ].山西中医,2021,37(4):27-29.(收稿日期:2022-07-19)[编辑:白晓晖]311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11月第31卷第21期。
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

变应性鼻炎的研究进展标签:变应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研究进展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也称做过敏性鼻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临床表现主要有鼻分泌亢进、鼻黏膜肿胀、鼻痒以及鼻塞等特征[1]。
本病大约占了全部鼻炎的40%[2],其全球平均发病率为10%~25%,而7岁以上儿童的发病率约为15%[3]。
AR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及正常工作都有一定影响[4],这不仅是患者本身的问题,还是个医学问题,更是个社会问题,所以AR的预防和治疗也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5]。
本文就该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做一综述。
1 分类变应性鼻炎是由特应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所导致由IgE介导的炎症介质释放、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及细胞因子参与的鼻黏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6]。
传统的变应性鼻炎分类是依据季节性分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
而ARIA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病程长短和对患者生活的影响情况又分成了四个亚型:轻度间歇性AR、轻度持续性AR、中重度间歇性AR和中重度持续性AR[7]。
在Ciprandi等[8]的研究中表明间歇性AR临床症状比持续性AR严重,且鼻通气量也较持续性AR减低。
2 伴生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有21%~58%伴发哮喘,而在哮喘患者中伴有变应性鼻炎则占28%~92%[9]。
有研究表明,哮喘发病率与变应性鼻炎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治疗变应性鼻炎对预防哮喘有着重要意义。
Windom等[10]和Grossman[11]提出了一个呼吸道一种疾病的观点。
由于变应性鼻炎和哮喘是同一疾病在不同位置的不同表现,多数学者把它们考虑为疾病分类学的单个病种[12]。
Simons[13]则给变应性鼻炎与哮喘的联合一个新的名词:变应性鼻支气管炎。
而根据ARI A意见,大约有近1/3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合并有变应性鼻炎或者哮喘,其中儿童占到25%~75%。
糠酸莫米松与氯雷他定联用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

糠酸莫米松与氯雷他定联用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在小儿变应性鼻炎治疗中采用糠酸莫米松与氯雷他定的临床价值。
方法:纳入病例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12月,病例来源于本院收治小儿变应性鼻炎患者,共计1950例,采用数值奇偶排列方式,纳入到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75例,对照组采用氯雷他定药物,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糠酸莫米松药物治疗,组间比对两组患者的疾病症状评分。
结果: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对各项疾病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提示p<0.05。
结论:在小儿变应性鼻炎治疗中采用联合药物治疗凸显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可做临床推广。
关键词:糠酸莫米松;氯雷他定;小儿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属于过敏性鼻炎的一种,其是较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此种疾病发病率较高,伴随气候环境等变化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疾病临床症状为鼻痒、鼻塞、流涕等,此疾病特点是反复性,对患者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严重影响。
现阶段临床治疗方式主要是药物,通常临床使用的药物是氯雷他定,治疗效果也十分显著,但此种药物会产生较多不良反应,因此联合使用糠酸莫米松药物十分必要。
本研究通过对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1950例小儿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客观性研究,临床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探讨治疗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病例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12月,病例来源于本院收治小儿变应性鼻炎患者,共计1950例,采用数值奇偶排列方式,纳入到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75例,研究组资料如下: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布为488例、487例,年龄区间为3-9岁,均值为(5.02±2.31)岁,病程区间为1-3个月,均值为(1.8±0.6)个月;对照组资料如下: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布为486例、489例,年龄区间为4-9岁,均值为(5.11±2.30)岁,病程区间为1-4个月,均值为(2.0±0.7)个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药学Tianjin Pharmacy 2017年第29卷第3期 57 39杨正浩.溶血栓药物的发展概况[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5,40梁鹏宇,潘霞,任宇豪,等.溶栓酶的研究进展[J].广西科学 28(8):875~878 2017,24(1):77—82
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进展 张朝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天津300480)
摘要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腔黏膜上与变态反应相关的疾病,一般临床反应为流涕、鼻塞、溢泪、鼻痒和睡眠障 碍等,该疾病虽不会伤害患者重要脏器,但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若病发后未得到及时治疗,将加重病情,引发鼻窦炎、哮喘 等。若不对此进行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疗,后期易导致慢性鼻炎形成,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目前,临床上对于过敏 性鼻炎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常规方法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疗效欠佳,治疗预后较差。近年来,皮质激素 类药物在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广为应用,且效果理想,该类药物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促进患者早期恢复。常用皮质激 素类药物治疗药物有二丙酸倍氯米松喷鼻剂、布地奈德喷鼻剂、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以及其他药物。但主要以受体亲和 力较高、药效维持时间较长、不良反应发生较少、患者体内残留药物相对较少、药物半衰期相对较短为主要选择原则。 关键词 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性鼻炎 中图分类号:R9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687(2017)03-0057-03
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腔黏膜上与变态反应相关 的疾病,一般临床反应为流涕、鼻塞、溢泪、鼻痒和睡眠 障碍等,若不对此进行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疗,后期易导 致慢性鼻炎形成,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J。研 究发现,近几年的过敏性鼻炎患者数量直线上升,同时 80%及以上的未满20岁患者确诊过敏性鼻炎后,将有 82%~90%几率持续至成年 J。目前,临床常规治疗 方法为药物治疗以及特异性免疫治疗,虽可改善患者 临床症状,但治疗预后差。近年来,皮质激素类药物治 疗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应用越发广泛,糖皮质激素类药 物具有抑制炎症反应,减少组织损伤,稳定细胞内细胞 器,减少水肿、出血、毒素吸收等临床作用,可有效的改 善患者症状,使其早日恢复 j。本文就常见皮质激素 类药物在过敏性鼻炎中的临床治疗效果综述如下。 1过敏性鼻炎分类 过敏性鼻炎根据发生频率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 其中间歇性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主要与罕见过敏原有 关,如花粉、动物毛屑等,持续性过敏性鼻炎则与常见 过敏原有关系,如尘螨等。而区别间歇性和持续性的 判断为:若发病天数每周少于4 d,或者持续发病时间 少于4周,则为间歇性鼻炎,反之,则为持续性鼻炎 ]。 根据患者处于不同过敏原环境导致的免疫反应所 持续的时间不同,将过敏性鼻炎分为季节性和常年性, 其中研究表明,超过70%的患者,都存在对季节性或 常年性过敏原敏感特征,同时有超过50%患者对季节 性过敏原存在持续性特征。 收稿日期:2o17-o2-28 根据患者发病程度对自身生活影响分类,可分为 轻、中、重度过敏性鼻炎,轻度过敏性鼻炎,控制效果较 好情况下,不会对自身生活质量造成太大干扰,但中、 重度过敏性鼻炎,则会给患者生活带来巨大影响 j。 2糖皮质激素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作用机制 1948年,美国医生Heneh和化学家Kendall,合成 可的松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并投入进风湿性关节炎 的治疗,不久用于治疗哮喘,获得了良好疗效。随后有 人将可的松悬液、强的松龙水剂、地塞米松、倍他米松 等用于鼻内局部,但未取得预期效果 J。早期糖皮质 激素由于肝脏首过代谢率低,全身副反应大,限制其身 为局部药物而进行的大量使用。1973年,丹麦学者 Mygind研究发现,鼻内局部应用二丙酸倍氯米松 (BDP),治疗AR无明显全身性副作用,不仅对常年性 和季节性AR有效,同时,行鼻息肉切除术后应用,可 以预防复发 。目前,鼻内糖皮质激素,已成为治疗 AR最有效的药物,而WHO参与制订的临床指南关于 “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的影响”(ARIA)将其推荐为 治疗AR的一线药物。临床常用的鼻内糖皮质激素化 学结构各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药物在药理学指标 上的差异,但作为AR治疗的一线药物,糖皮质激素最 重要的药理作用是其抗炎特性。使用鼻内糖皮质激素 治疗AR的理论基础是在鼻黏膜受体部位可以聚集高 浓度的药物,且全身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 ]。 3治疗过敏性鼻炎皮质激素类药物及分类 3.1过敏性鼻炎皮质激素类治疗药物分类及特点 58 天津药学Tianjin Pharmacy 2017年第29卷第3期 根据其药理作用的范围,皮质类固醇大致可分为三类: ①以全身性作用为主的皮质类固醇:如可的松、氢化可 的松、泼尼松、地塞米松和倍他米松等l9 ;②有部分全 身性作用的皮质类固醇:丙酸倍氯米松、丙酸氟替卡 松、布地奈德、氟尼缩松等;③基本无全身性作用的皮 质类固醇:糠酸莫米松和新戊酸替索考酮等 。 至今,临床使用的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相对较多, 但理想的鼻用皮质类药物,应该同时具备以下条件:① 受体亲和力较高,药物性价比较高,药物疗效好;②所 选择的皮质类药物,在呼吸道糖皮质激素受体内的分 布区域要相对合理,储存时间相对较长,使药物在鼻黏 膜药效维持时间较长 。③药物使用后,肝脏首过代 谢灭活率较高,患者体内残留药物相对较少,药物的生 物利用度高,同时不良反应较少¨引;④药物半衰期相 对较短,活性相对较差。 3.2 治疗过敏性鼻炎主要的皮质激素类药物 3.2.1二丙酸倍氯米松喷鼻剂 二丙酸倍氯米松喷 鼻剂,作为合成型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抗炎作用,药 物可迅速被降解,从而有效降低全身不良反应发生。 研究发现:过敏性鼻炎患者使用二丙酸倍氯米松喷鼻 剂3周后,常年性过敏性鼻炎可得到迅速缓解,季节性 过敏性鼻炎症状也可明显减轻。但是,国外研究显示: 若患者使用336~400 mg/d,连续使用0.5~1年,会对 儿童生长造成影响,但是此结论没有在临床中得到证 实,需进一步研究¨ 。二丙酸倍氯米松治疗效果显 示:患者用药后正常的纤毛和微绒毛柱状上皮逐渐修 复,细胞问的水肿以及胞浆空泡等消失,说明患者用药 后固有层血管通透性以及微循环逐渐恢复正常,可有 效减轻血管充血,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但 是,患者采用该治疗药物时,应时刻密切观察患者生命 体征,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调整治疗方案或更 换治疗药物 ' ]。 3.2.2布地奈德喷鼻剂 布地奈德喷鼻剂是临床上 使用较多的皮质激素类药物,患者治疗时根据其情况 使用1~3次/d,用药12 h后,患者体内血药浓度平均 提高3倍,但临床上尚无药物不良反应报道,达到预期 的血药浓度,药物可发挥抗炎作用,能有效地抑制炎性 介质的释放和抑制细胞¨ 。研究发现,布地奈德鼻喷 雾剂是许多鼻炎患者的常用药,因其效果好和安全性 高,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成为销量格外好的鼻炎制剂之 一。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的使用比较广泛,可用于季节 性和终年性的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及防止鼻 息肉切除后再生,对症医治鼻息肉等 。布地奈德具 有较强部分抗过敏性炎症效果。全身副作用较少,适 用于除激素抵抗性哮喘以外各种类型缓慢哮喘减轻期 医治,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过敏性鼻支气管炎,能 够用于中重度哮喘和轻度持续性过敏性哮喘患者n 。 3.2.3丙酸氟替卡松喷鼻剂 该制剂为糖皮质激素 类药物,具有强效的局部抗炎与抗过敏作用¨ 。丙酸 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的有效成分是丙酸氟替卡松、葡萄 糖、微晶纤维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苯乙醇、苯扎氯铵、 吐温80、稀盐酸、纯水 。i。药液浓度为0.05%,相当 于每喷含丙酸氟替卡松50 g,该药物每只120喷,每 喷50 g,每次每侧2喷,每日喷1次。国外推荐剂量 为:鼻炎鼻用剂型,100~200 g/a。哮喘吸入剂型, 100~200 g/d,且该药物更适用于4岁以上儿童使 用。适应症为预防和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包括枯 草热)和常年性过敏性鼻炎。 3.2.4 其他 曲安奈德喷鼻剂、糠酸莫米松喷鼻剂 等,在过敏性鼻炎中均得到应用,但是其安全性以及药 物的不良反应均需要进一步研究。 3.3过敏性鼻炎皮质激素类药物与其他药物联用 糖皮质激索类药与抗组胺药联合使用效果显著,但要 短程应用。其主要作为单独使用抗组胺药效果差时的 补充药物,即作为二线药物来用,且不主张口服或静脉 滴注 。布地奈德鼻喷剂是一种合成糖皮质激素,抗 炎、脱敏作用较其他类固醇强而持久,起效快,可作为 预防性用药。西替利嗪属第二代抗组胺药,对H 受体 有高度亲和性和选择性,二者联合应用可起到较好的 临床效果 。 过敏性鼻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根据患者的 临床症状、病史等,选择相应患者病情和体质的皮质类 药物,同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适当地调整药物类型 和剂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l2 。 4小结 过敏性鼻炎,作为临床常见疾病,长期困扰患者健 康,给患者身体和精神带来巨大影响 J。临床对于治 疗过敏性鼻炎方法,尚缺乏较为理想的特效方法,皮质 激素类药物的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通过调节基 因的转录,增加抗炎基因的转录而起到抗炎作用,同 时,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可有效抑制Th2细胞因子 发挥抗炎作用,下调炎性反应水平。但是,过敏性鼻炎 患者治疗时应该根据每一位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选 择相应的治疗药物,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 反应发生率 。 参考文献 1郭宏庆,李霞,刘端端,等.鼻用糖皮质激素联合黏液调节剂治疗儿 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疗效[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o15,37 (1O):1197—12oo 2饶敏,李娟.舒利迭与吸人性糖皮质激素联合盂鲁司特钠治疗儿童 中度持续性哮喘的疗效对比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