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

合集下载

《始得西山宴游记》精品课件

《始得西山宴游记》精品课件
解题
1、这篇文章记载的是作者第(一)次 游玩西山的所见所遇及所感所想。 2、这次西山之旅是一次(快乐)的游 玩。 ——游诸山(水)、游西山
游诸山(水)
方式 景色 醉酒
消极散漫 幽深压抑 “举杯消愁愁更愁”
游西山
积极主动 境界开阔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归家
心情
无任何留恋
恐惧忧郁与自救。从一 个苦苦挣扎在痛苦边缘上的灵魂;从一 个不知路在何方的灵魂;从一个似乎被 生活折磨到近乎只有肉体的灵魂;找到 了他的家,找到了他的根,也找到了他 的路,找到了力量与精神。而这一切因 为西山,因为这一怪异、特立的山。

始得西山宴游记ppt课件

始得西山宴游记ppt课件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渺远的样子,与天地自然之气在一起,却不能 知道它的边际; 广大的样子,与大自然同游, 却不知道它的尽头。
心凝形释,” 与万化冥合。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 是乎始。
这样以后才明白我从前未曾真正游 玩过山水,真正的游赏山水是从这 开始的。
解题 标题中“始得”怎么理解?
找出文章中关于“始得”的句子并翻译。
1、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却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2、望西山,始指异之。 眺望西山,才指着它感到它奇怪。
3、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这样以后才知道我以前根本没有真正游览过, 真正的游览赏景从这次开始。
总结
始:曾(尝)、才、开始
• 累积,重叠积压。 萦青缭白:青山白水相互萦绕。萦,缭都是 缠绕的意思。 外与天际:际:交会。 四望如一:向四面环顾,看到的情景都一样。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然后,这样以后,指看 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特立,高出一般的存在。 不与培塿为类:培楼(pǒulǒu):大小坟冢。 这里借指小土堆似的山丘。
• 造物者,即天地、自然。
两次满酌而醉,作用有何不同?
• 第一次出现是往日游览时,作者都会“披草而 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 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这短 促紧凑的语句反映了作者单调乏味的生活及苦 闷抑郁的内心感受。虽然他想在游览山水中得 以解脱,但酒醉之后依然如故。而西山之游却 使作者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不只是美酒醉人, 更是这高峻峭拔的西山使其感受到物我相融醉 而忘归,心中的欢喜怡悦不言而喻。前后对比 更突出西山之游给作者带来的独特感受。
文章记叙西山之游 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
以前永州山水游览为铺垫,来比照 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 用游其它山水时的心情抑郁反衬西 山之游给自己带来的精神愉悦。

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 课件 (共39张PPT)

高中语文·《始得西山宴游记》 课件 (共39张PPT)

“记”,是古代的一种 文体。主要是记叙事物, 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 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zhuó )
榛( zhēn ) 衽( rèn )
ng ) 颢( hào ) 冥( mí
遁( dùn ) 岈( xiā )
蹙( cù )
朗读课文
翻译、理解课文
写作背景:
柳宗元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 革新运动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司 马是闲职,在编制之外,没有什么公 务,甚至没有办公处所。到任后,寓 居寺庙,无所事事,与僧侣朝夕相处, 谈经论道,但他的抑郁情怀并未能因 此好转,只好“闷即出游”“时到幽 树好石,暂得一笑”,寄托着对生活 遭际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每日常见:幽泉怪石
向之未始游 醉而思归:异态之山水皆我有也
(2)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 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 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 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 土壤,皆在衽席之下。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的西亭上, 望见西山,才开始指点着它,认为它怪异。于是就 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草木丛,烧掉 茂密的茅草,直到山顶为止。我攀援着登上西山, 席地而坐,观赏风景,周围几州的土地,都在我的 卧席之下。
在永州长达10年,后虽奉召回京, 旋即又被贬为永州刺史。在柳州任 职时,主持开挖水井,兴办学校, 废除奴婢制度,深受当地民众爱戴。 病逝于柳州住所,世称柳柳州。柳 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 影响;曾提出“官为民役”的观点。 政治上他是失意者,但在文学创作 上却成就卓著,表现在寓言、传说、 山水游记等散文方面,是唐宋散文 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世称河东先生。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 影响,《永州八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他写的 游记不仅文笔简洁,描摹生动真切,富有诗情画 意,而且处处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寄托着对 生活遭际的感慨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始得西 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作者寄情 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 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傲世 情怀。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灏气俱, 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 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 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 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译文)这以后才知道这座山的独特卓立,与小土丘 实非一类。我的 神思悠悠然与天地之气相应,而无法 找到它的边际;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 的尽头。拿起酒杯满酌而饮,摇晃就要醉倒,一点儿 也不知道太阳已经下山。苍茫的暮色,从远处而来, 直到一无所见,而我还不想回去。此时心神凝定,形 体仿佛已经消散和万物融合为一体。从此以后才知道 我以前根本没有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这时才开始, 所以为此写了这篇文章来记载它。这一年,是元和四 年。
辞!(《鸿门宴》)
通假字
自余为僇人 “僇”同“戮”,刑辱的意思, 即遭到贬谪。 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词类活用
日与其徒上高山
名词作状语,每天。
穷回溪
形作动,走到尽头。
词类活用
始指异之。
称奇 ,意动用法,以...为异
箕踞而遨
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
词类活用
穷山之高而止。
高,形,皆若空游 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为我 们描绘的迷人景色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
这两篇文章同属“永州八记”之一。 柳宗元何以居永州?何以写下这八篇著 名的山水游记?柳宗元的经历与此不无 关系:“永贞革新”失败——贬逐蛮 荒——故交断绝——贫病交迫——老母 病故——居处失火——满怀忧惧之情。 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诗家不幸 文章幸。”一些著名的文学家在他们的 人生仕途的低潮时期,往往正是一生创 作的高峰时期。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

《始得西山宴游记》课件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 皆在衽(rèn)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 洼然,若垤(dié)若穴,尺寸千里,攒 (cuán)蹙(cù)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 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 不与培塿为类。
悠悠乎与颢(hà o)气俱,而莫得其涯;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shāng)满酌,颓然就醉,不知 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 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 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 元和四年也。
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 就,那么 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 相互枕 这(代) 着身子 更换,交替 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 而,修饰 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 凡是 表顺承 睡醒 认为 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 未曾 这 形态与其他 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 的不同 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 奇异独特 表转折 山之怪特。
记: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 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 感情或 山
学习目标:
1. 积累词汇,掌握翻译的一般技巧。
2.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3.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4.了解作者被贬永州时心情的转变过程。
初读感知:
1.听朗诵,标注字词读音和停顿。 施( yí ) 斫(zhuó )榛( zhēn ) 踞( jù ) 衽( rèn )攒( cuán ) ng) 培( pŏu) 颢(hào )冥( mí ng ) 颓( tuí) 遁(dùn )萦( yí 垤( dié ) 蹙( cù )岈( xiā )
始 得 西 山 宴 游 记
( 唐 ) 柳 宗 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ppt课件

《始得西山宴游记》ppt课件

——余秋雨《柳侯祠》
第一节:
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觉而起,起而归
第二节: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他在永州呆了10年,日子过得孤寂而 荒凉。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 时时监视。灾难使他十分狼狈,一度 蓬头垢面,丧魂落魄。但是,灾难也 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 与自然相 斫(zhuó )榛( zhēn ) 踞( jù ) 衽( rèn )攒( cuán) 培(pŏu )颢( hào )冥( mí ng ) ng ) 颓( tuí)遁( dùn )萦( yí 垤( dié )蹙( cù )岈( xiā )
带“始”的句子:
(1)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 望西山,始指异之 (3)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 乎始

始得西山宴游记ppt课件

始得西山宴游记ppt课件
• 箕踞,席地而坐,像个簸箕。 • 遨,观赏。 • 衽席,古代睡觉用的席子。
译文:我攀援着登上西山,席地而坐,观赏风景,
周围几州的土地,都在我的卧席之下。
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 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 岈然洼然:岈然,(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洼然,(低的 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 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 是 :这。 • 异态:不同常态 • 未始:未尝。
译文:睡醒之后就起身,起身后就直接 回家。我认为,凡是这永州有奇异形 态的山水,都被我领略过,却不曾知 道西山怪异特别。
第一次宴游时的柳宗元快乐吗?
这里的柳宗元是快乐其表,忧伤其里;山 水只是他发泄的一个对象,只是他逃避现 实的一个面具而已。那时候的山,那时候 的水,洒满了他的泪,但那山还是那山, 那水还是那水,谁能读懂他深入骨髓的痛 到则苦披?草谁而能坐让,他倾走壶出而忧醉伤。?醉则更相枕 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西
山 宴
( 唐 )
游 记
柳 宗 元
始得西山宴游记
柳宗元(唐)
学习目标
• 1.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 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 特色。
• 3.体会作者借西山的高峻气势(特立) ,表现自己卓尔不群的高洁人格和傲世情 怀。
柳宗元(773—819):
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子厚,河东 (今山西永济县)人,人称“柳河东”,晚 年贬为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 与 韩愈齐名,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山 水游记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永州八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作品集 《河东先生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 1、本段写景体现出怎样的结构层次感?
2、刻画出的西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3、作者对西山的描写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1
问题:1、本段写景体现出怎样的结构层次感?
2、刻画出的西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3、这样的特点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出来的?
结构:总写——分写——总结
“不与培
塿为类”
形体的大小 距离的远近

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
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
与培塿为类。
写景译文参考:
大家抓扶着攀登上山顶,伸开两脚,像簸 箕那样随意地蹲坐着游赏风光,凡是临近几个 州县的土地,都像是在我们的坐席下面。看它 们那高高低低的形势,(高的地方)像深山一 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凸起 的地方像土堆,凹下的地方像地穴,登高望远, 千里之遥如在尺寸之间,许多山聚集收拢,重 叠到一起,没有什么可以逃出我的视野的。青 山萦回着,白云缭绕着,最外面和天相接在一 起,四下望去,好像成为一个整体。这之后才 知道这座山的独立出众,是不和那些小山丘同 类的(为伍的)。
7
表现内心愤慨,又引出下文出游
寄 情 漫无目的游览,心中苦闷象征 于 景 心灵孤寂,不知所往
苦中作乐,借酒浇愁
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
为托出西山作铺垫
8
根据课文标题 猜悟文章内容
对应的语句
发现西山 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偶识西山的欣喜
认为……奇异
攀登西山
游览西山 景色描写
《小石潭记》中小石潭原址
1
诗中描写天地间一片白
雪,没有半点生气与声息, 在万籁俱寂的广大的空漠中, 只有孤独的渔翁在寒江垂钓。 诗人创造了一个清绝、寒绝、 独绝的艺术境界,来表现他 拔流绝俗、孤傲高洁的品格。
柳宗元
一、请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僇人 lù
恒惴栗 héng zhuì lì 施施而行 yí和万物的变化 暗暗相合
5
《钴鉧潭记》 《钴鉧潭西小丘记》
《小石潭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
袁家渴记
《石渠记》
寄情于景
《小石城山记》
《石涧记》
托物寓志
第一自然段译文:
自从我成为罪人以来,就居住在这个州,常常 处于恐惧不安之中。空闲时,就慢步走走,任意地 游玩。每天和我的同伴们登上高山,走入丛林的深 处,穷尽迂回曲折的溪流,凡是有清幽泉水奇特山 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到了就用手分开 草坐在草地上,倒尽壶中酒直到喝醉为止。醉了进 而互相枕着身体躺下,躺下就进入梦乡,心中所想 到的,梦中也同样梦到。睡醒了起来,起来后回家。 我因此认为凡是这个州形态奇异的山,我都游览过 了,然而却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的高峻、 特立
由近及远, 间接描写(侧面烘托)
视线尽处的 景象
衬托西山高峻的语句有?
从登高望远所见到的景物的
渺小来衬托西山的高而怪特
12
它空旷遥远与天地之间的大气一道,而找不到边际;它飘 然得意似与创造万物的上天一同游乐,而找不到它的尽头
这是对西山 宏伟气象的 赞美,也寄 寓了自己的 心志,是写 景向抒情的 过渡
游于是乎始”? (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
的人生感受? (4)作者怎样运用比照映衬的
手法?
15
(1)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 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 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以往所见的幽泉怪石没有给作者带来 精神的愉悦与解脱,虽然畅游酒醉,却不能把自己的全身心 投入大自然中,因此“觉而起,起而归”,心中的烦闷依然 无法排遣。而西山之游却不同,作者首先是被那高悬下望的 景象所震惊,所有的景物都聚集在视野之内,浮云萦绕群山, 与天空连成一体,此时作者才真正感受到与自然同呼吸,与 天地同游的快慰。从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尔不群的人 格之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 的知音,他仿佛与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 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体现。作者在这物我交融之中 得到了解脱与审美享受,以至醉不思归。
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
沿着
穷尽
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阔大
宴饮游乐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 抒发感受 游,而不知其所穷。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写与自然的融合
9
西 山 原 址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
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
诗 人 登
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 岈然洼然,若垤若穴, 尺寸千里,攒蹙累积, 莫得遁隐。萦青缭白,
渺远的样子; 得意的样子, 一说广远无边的样子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13
部分译文参考:
端起酒杯,斟满美酒喝下,一直到跌跌撞撞接近醉倒,连太阳落 山了都不知道。苍茫的暮色,从远处渐渐笼罩过来,到了天黑得 什么也看不见时还不想回去。此时,我觉得精神凝聚安定,我的 形体得到了解脱,与万物的变化暗暗相合,这之后才知道我从前 未曾游览过,真正的游览从此时开始。所以写了这篇文章记下这 次游览情况,这年是元和四年。
斫榛莽 zhuó zhēn mǎng 焚茅茷 fén fá 箕踞而遨 jī jù
衽席 rèn
岈然洼然 xiā wā 若垤若穴 dié
攒蹙累积 cuán cù
莫得遁隐 dùn 萦青缭白 yíng liáo
不与培塿为类 pǒu lǒu 颢气 hào
引觞满酌 shāng zhuó
颓然就醉 tuí
与万化冥合 míng
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登高望远,千里之遥如在尺寸
之间,许多山聚集收拢,重叠到一起,没有什么可以逃出我的视野的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
青山萦回着,白云缭绕着,最外面和天相接在一起
不与培塿为类
颢气
不和那些小山丘同类
弥漫于天地之间的大气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与万化冥合
端起酒杯,斟满美酒喝下, 跌跌撞撞接近醉倒
1、表现作者忘情于山水的语句是:
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2、表现作者整个身心同大自然完全融 化在一起,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的语句 是: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3、以西山之游否定昔日之游的语句是
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讨论: (1)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
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 (2)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4
二、请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理解下列词句的含义:
僇人 罪人 恒惴栗 常常感到恐惧不安 施施而行 慢步走走
斫榛莽 砍伐杂草丛生的树木 焚茅茷 焚烧长得茂盛的茅草 箕踞而遨 伸开两脚,像簸箕那样随意地蹲坐着游赏风光 衽席 坐席
岈然洼然
(高的地方)像深山一样深邃,(低的地方)像深池一样低陷
若垤若穴 (有的地方凸起)像土堆,(有的地方凹下)像地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