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区域都市圈规划案例解读.

合集下载

南京城市综合体案例

南京城市综合体案例

贯穿购物中心的人工景观运河
运河中间有清爽的喷泉阵列
河道内装饰小品经常更新,给顾客带来新鲜感
运河的某节点有不规则的大水池
备注:以运河水系作为主题,非常有特色,但是也有可能带来了管理上的难度,增加后 期管理费用的支出,比如春夏有防潮的问题等。
南京
水游城 南京1912 大观天地
万达广场 绿地广场 洲际酒店万达广场 绿地广场 洲际酒店
商业地产的主流模式经历了第一代的供销社商业模式、 第二代的百货商业模式到第三代的Shopping Mall,而 水游城项目开启了中国第四代商业模式的序幕,即 “城市生活休闲中心”
非目的性消费:
与目的性消费相反,非目的性消费是 指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没有 任何的目的性或没有任何的提前预知, 在某些外在因素(环境、气氛等)的 诱引下而产生的一种冲动性消费。
美容SPA及美味精致异国餐饮名店等休闲 餐饮为主,以珠江路,中山东路的白领上 班族群及观光游客为主力消费对象。 主力品牌包括:星巴克、五十年代厨艺馆、 民国大公馆、鹿港小镇等。 B区——主题餐饮酒吧区:
以异国情调餐饮及大、中型主题酒吧 为主,而消费的人群则多为白领、外商及 公务人员,消费目的以晚上应酬为主。 主力品牌包括:乱世佳人、蓝色轨迹、罗 森堡、乌克兰风情吧等。 二期——商务洽谈区: 主力品牌包括:粤鸿和1912、九佰锅等 街心广场:共和广场、博爱广场、太平 广场、新世纪广场
创新商家组合——去主力店,增功能店:对于购物中心,多数开发商开业采用类似万
达的大主力店模式,但这种模式投资商损失了一部分长期物业的成长。水游城实行去
主力店操作,增加中型特色功能店。
各楼层业态及品牌组合
B2层:家庭娱乐+大型运动品牌店 (运动宝贝、HANG TEN、BHG超市等)

南京大校场规划案例分析

南京大校场规划案例分析
8
用地布局
总体用地布局: 以中央公共 设施带为纽带,新区划分 成北部普通居住区、南部 创意混合街区、西端商贸 服务区和东侧高端服务区 四大片区。
规划总用地规模为993. 69公顷, 其中城市建设用906. 70公顷,占 城市总用地91. 25%; 水域86. 99 公顷,占城市总用地的8. 75%。 城市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247. 83公顷,公共设施用地137. 76公 顷,道路广场用地246. 81公顷,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10. 81公顷,绿 地209. 44公顷,预留地54. 03公 顷。
7
总体结构
空间结构为一带、二 核、三区。
一带:新区中部楔入绿色 开敞空间的公共设施带,这 片带形地区的功能一是安排 城市的大型文化、会展设施 ,如图书馆、现代艺术馆、 音乐厅、会展中心等。
二核:分别为西侧靠近南站 地区的一般服务业地区中心 和东侧的高端服务业中心。
三区:一为公共设施带南侧 的“创新街区”,混合居住 、创意产业、小型商业、娱 乐等功能; 二为国际项目预 留区,位于公共设施带东侧 ,作为世界级或国家级的大 型项目预留地;三为一般居住 区,位于公共设施带北侧。
沿公共设施带两侧设置地区公共 服务中心,并作为南京主城城南中心 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带形公共服务 中心形成两个功能相互补允的公共 服务节点,分别为西侧靠近南站地 区的一般商贸服务业中心节点和东 侧的高端服务业中心节点。
11
设计意图
以秦淮河风光带、响水河滨河绿带 和绕城公路防护绿带为依托,结合 公共设施带和国际预留区,构建生 态绿地系统,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 想,整体优化本地区生态环境质量. 城市绿地面积总计209.44公顷,其中 公共绿地124.75公顷,防护绿地 84.68公顷。

南京市某保障房住区海绵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南京市某保障房住区海绵城市设计案例分析

南京市某保障房住区海绵城市设计案例分析引言: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速,城市建设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中所带来的各种负担往往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不便和烦恼,例如,城市的水资源极度浪费、水灾、水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城市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改善这些问题,国家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城市以更优美的形式进行建设,同时也要能够满足城市发展对自然环境的要求,这就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目的。

本文旨在通过南京市某保障房住区海绵城市设计案例来探讨海绵城市建设的实现,以及对未来城市规划的影响。

第一章:南京市某保障房住区的背景1.1 城市背景南京市是我国江苏省的省会城市,是全国四大古都之一,是一座历史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近年来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南京的城市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城市化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等问题。

1.2 住区背景南京市某保障房住区的建设是为了解决城市居民的住房问题,该住区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梅山镇,总占地面积为1500亩,是由政府配套建设的一座大型保障房住区。

第二章: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2.1 海绵城市概念海绵城市建设是一种新型城市规划思维,是指通过对城市建设中的吸水、蓄水、渗水等水资源的运用来构建一个更加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旨在实现水资源的环保使用,以及城市建设中的水环境治理和保护。

2.2 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随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市所引导的水资源的浪费和水污染等问题也不断加剧,如果不进行相关的措施,这些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因此,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城市规划思维,对实现城市建设的环保和可持续性具有重大的作用。

第三章:南京市某保障房住区的海绵城市设计方案3.1 设计思路针对南京市某保障房住区的实际情况,海绵城市设计方案主要包括从雨水的收集、蓄存、利用、净化等多个方面入手来设计,旨在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的精神和目的。

3.2 设计方案(1)雨水收集与利用该保障房住区采用“路面浸润板+绿化带+雨水池”的方式进行人工降雨响应,将雨水收集后进行初级与中级过滤,经过处理后可用于绿化用水、地下水补给、地表水补给等多个方面,实现了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南京当代城市规划--刘晓凡PPT优秀课件

南京当代城市规划--刘晓凡PPT优秀课件
4.《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 5.《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
4
+ 规划简史
明代都城格局
民国首都格局
5
+ 现行总体规划(2007-2020)
规划期限: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规划范围:分市域、都市区、中心 城区三个层次 规划面积:6582平方公里
6
+ 城市定位 城市性质: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 长江三角洲承东起西的重要中心城市。
16
+名城保护规划 老城是南京历史文化的集中承载地,历朝历代历史文化资源呈现出明显的多朝 叠加和环套并置的特点,并基本集中在鼓楼港以南地区。 南京老城面积达50平方千米(明都城范围,以护城河对岸为界)作为特大型古 都,难以采用平遥、丽江等小型名城的整体冻结式方式进行保护,本次规划着 重对老城整体风貌的“三轴、三片、一环”进行保护。 规划原则: 全面保护、整体保护、多元保护、积极保护 整体格局和风貌的保护 名城山川形胜的保护 历代都城格局的保护
17
+名城保护 南京名城将形成“一城、二环、三轴、 三片、三区” 的空间保护结构,整体 保护和展现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空间特 色及环境风貌。 “一城”指南京老城; “二环”指明城墙内环,明外郭、秦 淮新河和长江围合形成的绿色人文外 环”; “三轴”指中山大道、御道街和中华 路3条历史轴线; “三片”指城南、明故宫、鼓楼—清 凉山3片历史城区; “三区”指紫金山—玄武湖、幕府 山—燕子矶和雨花台—菊花台3个环境 风貌保护区。
围内,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为主; 20km圈层:主城以外二环高速以内,以发展 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 40km圈层:二环以外三环以内,以发展先进 制造业和休闲旅游等产业为主; 40km圈层以外:外围远郊区县,依托新城和 新市镇的产业园区发展先进制造业。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
南京都市圈位于江苏省南部,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为了推动南京都市圈的发展,需要制定一份综合规划,包括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

首先,南京都市圈可以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来实现高效发展。

可以在南京市内建设中心城区,打造国际化的商业、文化和旅游中心。

在周边地区,可以发展现代农业和生态旅游,以提升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

其次,要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提升南京都市圈的交通、水电和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可以加快建设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方便南京都市圈各地之间的交通往来;加强水电和能源供应,保障生产生活的需求;提升通讯网和数字化设施,以促进信息交流和创新。

再次,要推动南京都市圈的产业升级,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

可以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智慧城市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

此外,还可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水平。

最后,需要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外部地区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可以加强与上海、杭州等周边大城市的合作,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可以深化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国际合作,吸引外资和外商投资,推动南京都市圈与国际接轨。

总之,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应该要从优化空间布局、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产业升级等方面出发,加强内部协同发展,加强与外部地区的合作,推动南京都市圈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城市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构思——以南京某经济适用房项目为例

城市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构思——以南京某经济适用房项目为例

Construction & Decoration28 建筑与装饰2023年4月下 城市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构思——以南京某经济适用房项目为例王必成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14摘 要 住宅小区建筑规划可以有效提高住宅小区土地利用效率,合理控制住宅小区建设成本,保证住宅小区整体建设质量。

本文结合南京某经济适用房项目实例,首先明确了住宅小区建筑规划设计理念,通过对城市居住区建筑规划设计内容的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城市居住区规划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 住宅小区;设计理念;造型设计;节能设计Urban Residential Community Architectural Planning Design Concept——Example of an Affordable Housing Project in NanjingWang Bi-chengJiangsu Long-Leaping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Nanjing 210014, Jiangsu Province, ChinaAbstract Residential community architectural planning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land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residential community, reasonably control the construction cost of residential community, and ensure the overall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residential community. Combined with the example of an affordable housing project in Nanjing, this paper first clarifies the concept of architectural planning design of residential community, and analyzes the architectural planning design content of urban residential area, whic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urban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through the s.Key words residential community; design concept; styling design; energy-saving design1 工程概况项目位于南京市江宁区禄口街道。

南京河西新城发展案例

南京河西新城发展案例

南京河西新城发展案例南京河西新城发展案例国内案例聚焦(一)南京河西新城基本情况河西新城区位于南京主城西部,东至外秦淮河、明城墙,西临扬子江,北起三叉河口,南到秦淮新河,总面积9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56平方公里。

形成三大功能定位:一是以文化、体育、商务等功能为主的新城市中心;二是以滨江风貌为特色的主城西部休闲游览地;三是居住与就业兼顾的中高档居住区。

为充实河西产业力量,河西将着力发展现代金融等知识型服务业、高新技术(研发)与创意产业,构建知识型产业聚集的现代化新城区,努力使新区知识型产业占GDP比重的40%以上。

奥体中心位于河西新城中心区的核心位置,距主城区新街口CBD约7公里,有12条干道、5条地铁线(目前仅1条)与主城区相联。

河西新城区新街口CBD奥体中心国内案例聚焦(二)新城开发三步曲南部地区主体功能为高标准居住区,教育科技产业和休闲健身基地,占地15平方公里。

北部地区为整合区,占地20平方公里,以中档居住区和鼓楼科技园区为主体。

中部地区占地21平方公里,主要承担商务办公、文化体育和中高档居住功能,形成新区中心、中高档居住区、滨江休闲地与都市产业园。

第一步:首先发展中部地区第二步:整合北部地区第三步:开发南部地区,实现区域价值国内案例聚焦(三)奥体中心:促进河西变迁的引擎之一昔日河西昔日街道经济适用房宽广街道商业住宅今日河西十运会主场馆奥林匹克中心几经选址,最终确定在规划中的南京河西新城中部核心区兴建。

经过3年的建设,奥体中心对南京河西新城区的发展逐渐发挥出积极效应。

集聚效应奥体中心周边的医疗、教育、商务等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台湾明基医院、艺兰斋艺术馆、南京图书馆、金陵中学以及大型餐饮购物中心等设施逐步引入建成。

环境效应奥体中心立足于建设一个高品位的综合性文化体育设施,拥有12800棵乔木、510万棵灌木、13万平方米草坪、72800平方米水面,成为河西新城核心景观,极大地提升了河西的居住空间和生活环境。

019、大都市市辖区合并与城市规划整合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

019、大都市市辖区合并与城市规划整合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

大都市市辖区合并与城市规划整合研究——以南京市鼓楼区为例陶修华张道华摘要:现行城乡治理体系下,市辖区合并已成为解决大城市老城区空间发展受限的措施之一。

行政区划影响和制约着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以南京市原鼓楼区、原下关区合并为例,以解决行政区划体制割裂带来的问题为目的,以“两区融合、一体发展”为原则,通过优化提升功能定位、重构总体空间结构、整合产业发展载体,以及从“优势互补、整体提升、特色彰显”的角度,明确公共服务设施、道路交通以及空间景观等专项的优化调整内容,达到“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的规划整合提升目标。

关键词:行政区划城市规划整合南京市分区管理是目前我国城市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然而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大都市市辖区的发展却愈来愈受到空间狭小的约束。

为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整合碎化的政府资源,提高城市行政管理效率,解决大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老城区行政管辖范围狭小,发展空间局促等问题,国务院在2000年将上海南市区并入黄浦区,2005年将广州芳村区并入荔湾区,东山区并入越秀区的基础上,又相继对北京东城区和西城区(2010年)、上海黄浦区(2011年)、苏州姑苏区(2012年)、南京鼓楼区和秦淮区(2013年)、青岛市北区(2013年)、广州黄埔区(2014年)等城市老城区的行政区划进行了市辖区的合并,扩大了老城区的行政管辖范围。

城市规划与行政区划有着密切的联系,行政区划是城市规划的前提和基础,影响和制约着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1-2]。

市辖区合并后,从整合原两区资源,实现融合、一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作为调控和引导地区发展的公共政策之一,城市规划的整合提升成为一项重要性工作。

结合南京市原鼓楼区、原下关区合并成立新鼓楼区后的城市规划整合案例,探讨行政区划中市辖区合并对地区发展的积极影响和城市规划应对的主要策略。

1、市辖区合并与城市规划整合研究综述大都市市辖区的合并,将导致合并后的新行政区发展条件产生新变化,发展思路将随之调整,这给原有的城市规划带来一些新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 工业化加速发展
❖ 制造业 • 基础工业雄厚:南京的电子、石化生产规模居全国第二
位,汽车居第三位,扬州的化纤、汽车,马鞍山的钢铁, 芜湖的建材,镇江的造纸在全国均具有一定地位,都市 圈的重工业产值比重超过工业产值的50%
• 主导产业发展集群化:沿江的石化、机电、建材具有集
群化发展趋势
•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南京综合科技实力雄厚,
•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低:2000年,南京有会展公司20多
家,且规模小,而同期深圳有300多家。
• 传统服务业的区域扩展较为保守:以商贸业为例,核心
城市尚未利用自身优势去整合周边地区生产和消费资源。
10
▪ 城市化进程加速
❖城市化水平较高
• 城市化水平:46% (2000年) 省内50%, 省外40%
南京都市圈规划
(2002-2020)
江苏省建设厅
1、规划背景与发展基础
▪ 规划范围
❖ 省内: 南京、镇江、扬州的全 部以及淮安的南部。
❖ 省外: 马鞍山、芜湖、滁州的 全部以及巢湖的部分地区。
❖ 本规划对省内部分提出要求, 报江苏省政府批准实施;对 省外部分从区域发展的整体 性考虑,提出发展预测与建 议。
100
487
50
0
无锡市区 常州市区(含武进)
282
南京市区
112
徐州市区
117
苏州市区
127
无锡市区
103
常州市区(含武进)
25
▪ 文化型都市圈
❖吴楚文脉的交错,南北文化的融合 ❖历史文化的厚积,近代文明的兴起 ❖山水城林的交融,科教文化的基础
26
3.2 发展目标
▪ 总体目标
推动都市圈市场、经济一体化;大力发展 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都市圈可 持续发展;近期都市圈省内部分全面实现小康; 远期建成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空间集约、生 态优良,社会经济一体化的现代化都市圈。
42.82
8.63
滁 州 49.42
20.54
57.36
1.16
15.88
3.1
巢湖 首位比
84.91 ——
30.74
58.21
0.69
5.12
4.22
----
22.62 5.60
2.67 9.6
4
▪ 设区市市域2001年概况
城市
年末总人口 (万人)
南京
553
镇江
267
扬州
452
马鞍山
120
芜湖
220
12
• 南京在商贸等方面对周边城市形成了较强的辐
射力: 2001年南京市批发零售贸易商品销售总 额为1022亿元,占都市圈的81%;南京商圈的 辐射范围东至常州,北到淮安,西及合肥,南 抵芜湖,双休日南京市的主要商场外地消费者 占总客源的30%-50%。
13
• 南京作为都市圈文化中心的地位已经具备
6
▪ 区域发展二元结构特征显著
❖ 城乡差距较大
2001年,南京都市圈各设区市市区与所 辖县(市)人均GDP之比为2.78:1,南京市 市区与郊县人均GDP之比为2.82:1(苏锡常都 市圈为1.27:1)。
7
❖ 地区差距较大
2001年,南京的人均GDP是镇江的1.09倍, 淮安南部地区的2.88倍,扬州的1.84倍,马鞍山 的1.79倍,芜湖的2.06倍,滁州的3.32倍,巢湖 北部地区的4.04倍。从工业化发展水平看,南京、 镇江已向工业化后期过渡,扬州、芜湖、马鞍 山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滁州、巢湖、淮安南部 等地区尚处于工业化前期。
32
4、空间结构 4.1总体结构
❖总体结构:一个核心、 两个圈层
❖发展重点:一带一轴三 通道
❖ 发展策略:强化核心、 提高沿江、带动纵深
33
▪ 核心:南京都市发展区
❖范围:南京主城及其半 径30公里左右的区域。 ❖发展要求:南京城市功 能重组和集聚新兴城市功 能的重点区域。
都市发展区
34
▪ 二个圈层 ❖ 核心圈层
分钟 16000 13619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镇 江
9323 扬 州
6765 马鞍山
3449 滁 州
3229 芜 湖
942 巢 湖
19
2、规划总体要求
淡化行政区划的界限,从区域的角度,形成 经济、市场高度一体化的发展态势;保护并合理 利用自然资源,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协调 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 享,促进区域整体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 发展。
17
• 核心与周边联系紧密、城际公交化倾向明显,
核心圈层初具雏形
南京到周边城市单向发送车辆数
160
136
140
120
108 102 100
100 80
90
74
68
64
60
46
40
20
0 扬州 马鞍山 江浦 溧水 句容 来安 滁州 全椒 仪征
18
• 镇江、扬州、马鞍山等与南京通讯联系紧

南京至各中心城市每万人月通话时间
282.21 981.76
2.6
401.2 101.64
镇 江 62.82
52.64
164.88
2.63
52.25
10.08
扬 州 109.66
53.12
232.52
2.13
71.69
10.6
马鞍山 52.93
42.03
110.21
2.08
28.66
8.76
芜 湖 65.88
55.11
131.84
2.00
20000 10000
2
2
3.41
3.7
14
❖节点城市发展态势良好
“九五”期间都市圈节点城市发展状况 单位:
指%标 GDP年 财政收 自营出 社会零售商
城市 均增长 入年均 口年均 品总额年均

增长率 增长率 增长率
支柱产业
镇江
11.5 14.5 22.7 10.3
化工、造纸、铝加 工、建材
扬州
10.4 12.6
2
1.1 南京都市圈现状概况
▪ 都市圈2001年总体发展概况
指标
南京都市圈
人口(万人)
2343
土地面积(KM2)
44058
GDP(亿元)
2957
人均 GDP(万元) 2000 年城市化水平
(%) 三次产业结构
1.26 46 10.54:48.82:40.64
省内部分
省外部分Βιβλιοθήκη 138196220915
19
8.5
化纤、汽车、电气 机械、纺织
马鞍山 11
12.8 —— ——
钢铁、建材
芜湖
14.4 19
—— 12.6
滁州
10.3 11.3 —— 9.7
注:空格处数据不详
建材、汽车、电子 电器 家电制造、车辆制 造、建材、食品
15
❖ 城市间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 长江港口、铁路、金融等方面已经建立了各种 区域性管理机构
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环境优美,地位独特的一 体化发展的都市圈。
31
▪ 环境目标
城镇发展、产业布局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 护相协调;利用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 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 增强;都市圈走上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清洁优 美、生态良性循环的文明发展道路。
国内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22
▪ 核心型都市圈
❖地处长三角西翼,
依托江苏省省会
23
❖发达的高等教育、文化卫生体系
三个都市圈(省内)中心城市市区高等学校在 校学生人数(万人)
8.07
10.38 34.85
宁镇扬 苏锡常 徐宿连
三个都市圈(省内)中心城市市区医生人 数(万人)
0.54 1.24
1
宁镇扬 苏锡常 徐宿连
指标
都市圈 都市圈江苏省部分
恩格尔系数(%)
38
35
青年人受高等教育比重(%) 20
25
城市人均住房居住面积( m2) 18
20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m2) 8
9
30
▪ 社会目标(远期)
❖ 建成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会展中心 ❖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学园区,建成国家教育
科研基地 ❖ 建成长江中下游区域文化、医疗卫生、体育中心 ❖传承都市圈独特文化与山水城林景观,建设成为
但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较低
• 以国有经济为主 :工业国有控股比例超过50%
9
❖ 服务业
• 总体发展水平较高 :200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1202亿元,
占GDP的40.64%(苏锡常38.72%)
• 新兴服务业兴起:南京第三产业在总体发展上具有较明
显的集聚优势(占都市圈第三产业增加值的45.3% ), 主要体现在商贸、文化教育、金融保险等方面。
滁州
428
巢湖
452
GDP
(亿元)
1150 503 505 138 219 265 205
地方财 实际利用 人均 GDP 进出口总额
政收入 外资
(万元) (亿美元) (亿元) (亿美元)
2.06
95.88 112.64
9.02
1.89
14.54
21.69
3.26
1.12
12.32
36.72
1.0
1.15
20
3、发展目标 3.1 功能定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