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共19张)

合集下载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课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课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防治与治理(荒漠化的防治与水土流失治理)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__生__产__力___
(3)防治原则 ①坚持维护__生__态__平__衡____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②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 ①合理利用__水__资__源___。 ②利用___生__物__措__施___和__工__程__措__施____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_能__源___问题。 ⑤控制__人__口__增__长____,提高人口素质。
人类活动 露天开矿 战争和营
造宫殿 滥用土地
产生的影响 开矿时,破坏了植被,使矿区土壤抗蚀能力下 降,并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大量植被被烧毁或砍伐作为建筑材料
轮荒使地表失去自然植被或农作物的保护,滥挖 窑洞形成水土流失的新物源
2.水土流失的危害分析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 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②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2)荒漠化的成因 ①自然因素 a.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发展。 b.物质条件——地表物质疏松,多沙质沉积物。 c.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从而 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考点 水土流失的治理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 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 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 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C )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练习含解析3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练习含解析3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点1荒漠化的含义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不同,使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不同。

据此完成1~3题.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主要表现为()A.沙漠化B.石漠化C.盐渍化D.寒漠化答案A解析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沙漠广布,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漠化。

2.下列地区中,土壤次生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四川盆地答案B解析降水少,蒸发旺盛,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灌溉,易出现次生盐渍化。

我国华北地区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B项正确;东北平原蒸发较少,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地区降水量大,不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A、C、D三项错误.3.下列地区中,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云贵高原B.江南丘陵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答案A解析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貌,土层浅薄,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地表土层流失,导致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是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考点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新疆荒漠化问题突出。

据此完成1~3题.1.新疆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干旱,其成因是()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植被稀少④山地、高原对水汽具有阻隔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四周的山地、高原对海洋水汽具有阻隔作用;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植被稀少是干旱的表现。

2.新疆荒漠化形成的物质条件是()A.气候干旱少雨B.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D.地表水贫乏,流水作用微弱答案B解析新疆气候干旱,地表物质松散,多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提供了物质条件,故B项正确。

3.荒漠化形成的基本条件是()A.草原、荒漠为主的植被B.干旱的气候C.疏松的沙质沉积物D.气候变异答案B解析干旱的气候条件是荒漠化形成的基本条件。

考点3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希拉穆仁草原,位居包头市达茂旗的东南部,是蜚声海内外的旅游避暑胜地.多年来,草原地区土地沙化严重.据此完成1~2题.1.希拉穆仁草原土地沙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①过度开垦②过度放牧③旅游开发④过度樵采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草原地区主要农业生产类型为畜牧业,过度放牧造成土地沙化;据材料可知,该地是旅游避暑胜地,旅游开发也会造成土地沙化。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Geography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行政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Geography
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地理 身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位置
Geography
地形 以高原、盆地为主,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进入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蒸发 强,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季。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降 水变率大 持续干旱
多雨年
抑制风沙活动
小结:
加剧荒漠化进程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
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Geography
干旱的气候特征 + 气候异常

Geography
0.7%工程施工
9.6%
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源利用不当
32.7%
26.9%
过度农垦 过度樵采
30.1%
中国荒漠化问题区域分布示意图
Geography
土地沙漠化
发生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次生盐渍化
主要发生在华北平原地区
石质荒漠化
主要发生在西南喀斯特地区
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Geography
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1.西北地区的范围
经纬度范围: 大部分位于73°E至123°E, 37°N至50°N 自然界线:

漠 化
形成原因 人为原因 本质 表现形式 类型
土地退化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石质荒漠化
Geography 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致使岩石 裸露,土地生产力极低

高三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荒漠化的防治试题答案及解析1.(10分)读澳大利亚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示区域西部地区沙漠形成的气候原因。

(3分)(2)说出该区域高度发达的商品农牧业主要分布的地区,并分析其有利的自然条件。

(4分)(3)墨累河流域是澳大利亚荒漠化发展很快的地区之一,分析其原因。

(3分)【答案】(10分)(1)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1分)盛行下沉气流,(1分)降水少(或气候干旱)。

(1分)(2)东南部地区(或墨累-达令盆地)。

(1分)光热充足、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任3点得3分)(3)降水较少(1分),高强度开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1分)不合理用水。

(1分)【解析】(1)澳大利亚西部地区沙漠为热带沙漠,热带沙漠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或气候干旱)形成热带沙漠。

(2)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从气候(降水、热量、光照)、地形、土壤、水源四方面分析。

澳大利亚高度发达的商品农牧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的墨累-达令盆地。

光热充足、降水丰富、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3)荒漠化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

墨累河流域荒漠化发展很快主要是因为降水较少,高强度开发、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用水。

【考点】本题考查气候形成条件、影响农业因素、荒漠化成因分析。

2.石漠化是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

贵州山区农村薪柴比例占生活能源比重较大。

图甲为贵州石漠化面积百分比,表为山区坡度与土层厚度及侵蚀状况关系,图乙为贵州某小区域农业生产布局新颖模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3分)表:山区坡度与土层厚度及侵蚀状况关系表(2)图乙中显示该地区发展沼气是解决农村生活能源的重要措施。

说明该地农村发展沼气对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3分)(3)分析图乙中大力建设水利设施的原因。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习题及答案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习题及答案

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基础题组20世纪70年代以前孔雀河流域胡杨林郁郁葱葱,而目前却有上百万亩胡杨林枯死。

下图为“新疆孔雀河下游枯死的胡杨林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该地目前胡杨林大片枯死的主要原因有( )①土地退化②降水稀少③过度开垦④不合理用水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改善该地胡杨林生长环境的措施有( )①退耕还草还林②统筹安排流域用水量③实施人工降雨④人口迁移至上游地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沙产业是指积极利用沙漠、戈壁的土地和景观资源,在科学技术的支撑下,变“沙害”为“沙利”, 向沙漠要效益的新兴产业。

下图是宁夏沙坡头地区草方格沙障景观图。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3.(2017云南曲靖一中月考)构筑草方格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①保护铁路线②削减风力③改变气候类型④增加旅游景观⑤提高沙层含水量A.②③⑤B.①②③C.①②⑤D.①④⑤4.(2017云南曲靖一中月考)下列不适合在该地区发展的沙产业是( )A.建材产业B.沙漠旅游休闲业C.光伏发电产业D.沙生中药材产业下表反映了兰陵溪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特征。

该流域4—10月的降水量为924.6 mm, 占全年降水量的84%。

[注:地表径流系数指的是同一时间段内流域面积上的径流深度(mm)与降水量(mm) 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比表示。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2017安徽宣城调研二)该流域最有可能位于( )A.长江三峡B.大兴安岭C.长江三角洲D.太行山区6.(2017安徽宣城调研二)下列四种土地利用类型中,水土保持效果最好的是( )A.茶园B.柑橘C.板栗D.乔木林提升题组灌区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超过了临界水位和强烈的自然蒸发作用,使得含有盐分的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滞留在土壤表层。

随着地上生物量的增加(绿色覆盖的密度增加),土壤表层的可溶性盐分逐渐减小。

下图为甘肃秦王川地区不同绿色覆盖下土壤盐分垂直分布示意图。

2015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4.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2015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4.1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4.表中乙径流带所在地区,国土整治的主要任务是( A.河流的综合治理
C.土地荒漠化的防治 答案:C
)
B.水土流失的防治
D.中低产田的治理
(2013 年广东茂名二模)2012 年 6 月 17 日是世界荒漠化日。
联合国“里约+20”会议上,亿利资源集团董事会主席王文彪
荣获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奖”。亿利集团在库布齐沙漠的生态 治理和产业发展中创建了独特的“库布齐模式”(图 14-1-7)。据 图回答 5~6 题。
一、荒漠化
干旱、半干旱 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 1.概念:发生在①________________
区的土地退化。
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 2.原因:②气候变异 ________等自然因素与③__________________
相互作用的产物。
土地荒漠化、 3.主要表现:耕地、草地、林地退化而引起的④__________ 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碱化 。 ⑤________________ 和⑥______________
蒸发量/mm <200 200~400 300~400 400~700 >700
径流深度/mm <10 10~50 50~300 300~900 >900
3.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所对应的径流带及防治的生态 环境问题是( ) B.乙、荒漠化 D.丁、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A.甲、水土流失 C.丙、水土流失 答案:C
图 14-1-7
5.库布齐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盆地地形,气流团塞
)
B.滥砍滥伐,植被稀少
C.高山环绕,水汽难以深入
答案:D
D.深居内陆,气候干燥
6.以下可以体现“库布齐模式”特点的是( A.科技引领,为技术导向型产业 B.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的原因和防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的原因和防治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荒漠化的原因与防治一、知识讲解(1)荒漠化的成因从自然因素看,西北地区的地表除山丘陵外,平地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加上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这就为风沙活动提供条件气候因素特别是年降雨量的变化,往往影响着荒漠化的进程。

多雨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相反,持续干旱则促进荒漠化的进程,但并非决定性作用人类不仅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荒漠化的受害者。

人为因至素主要表现为过度樵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交通不注意环保等方面(2)荒漠化的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内容:一是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整治模式:首先有明确的整治目标,即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建立既防治荒漠化,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防治体系,求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其次,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第三,要有健全而完善的治理实施系统。

这是因地制宜实施治理措施,完成荒漠化防治目标的基本保证建立早期预警系统,是预防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消除贫困为核心(3)治理措施和经验干旱、半干旱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造林技术世界领先宁夏中卫沙坡头采用草方格沙障。

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

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恢复自然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荒漠植物一般具有强大的耐旱力,有的根系和地下茎特别发达,以便从土壤和岩隙间吸收水分;有的茎叶具有毛或细刺;或者退化无叶,以减少蒸腾;有的具有耐盐特性“三北”防护林被称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

二、例题分析早期的沙漠公路大都沿绿洲上的城镇布局。

近年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腹地修建了数条南北向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公路。

读塔里木盆地的沙漠公路和防护林网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1. 建设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的决定性因素是A. 自然条件、科技水平B. 经济因素、科技水平C. 政治因素、自然条件D. 经济因素、政治因素2. 对沙漠公路破坏性最大的自然威胁来自A. 风力侵蚀B. 风力沉积C. 地基沉降D. 物理风化3. 为减轻流沙对沙漠公路的破坏,下列措施中最合理的是A. 在公路两侧挖沟阻沙B. 在公路两侧喷洒塑胶固沙C. 在公路两侧建玻璃挡风墙D. 拓宽公路两侧的防风植物带【答案】1. B 2. B 3. D【解析】1.现代交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是社会经济因素,但建设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需要克服苛刻的沙漠环境,需要防暑防风防沙等等,这就对铁路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问题的解决依靠科技,因此,建设该公路的决定性因素是经济因素、科技水平,选B。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件 新人教

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4月24日早9点,市气象台最新报告,北方地区最
强沙尘暴正式影响北京,今天本市遭遇今年以来最强一次浮 尘天气。市气象台台长郭虎表示,浮尘主要由外来沙源引起, 沙尘暴主要来自本地沙源。影响北京的沙源主要有三个:毛 乌素和库布其沙漠、乌兰布和沙地、浑善达克沙地,主要路 径第一条是从蒙古国经浑善达克沙地一带和河北北部影响北 京;第二条是从内蒙古朱日和一带经河北省张家口一带影响 北京;第三条是从黄土高原经山西北部影响河北和北京地区。
2.形成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原因
是( )
①距海洋远
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碍作用
④纬度位置高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3.我国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治沙工程措施是( )
A.钻孔深栽
B.设置沙障固沙
C.飞机播种
D.小流域综合治理
【解析】1选C,2选D,3选B。第1题,山地丘陵地区如果 利用不当会产生石漠化,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的;一般而言,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目前对荒漠化发展起决定性作 用的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第2题,西北地区地处内陆,这 是它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世界上干旱气候的形成原因主要 有两种:一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候炎热干旱;二 是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深入。第3题,我国的干 旱、半干旱流沙地区飞机播种、设置沙障固沙、钻孔深栽等 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其中飞机播种、钻孔深栽是生物治沙 方法,设置沙障固沙是工程措施。
1.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控制( )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热带沙漠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近年来,河北怀来县的“天漠沙丘”向东南移了大约 1 000米。据专家介绍,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不出十年,沙 漠就会逼近北京,不是促使这种现象产生的因素是( ) A.全球变暖 B.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C.乱垦滥伐,砍伐森林 D.地质灾害频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