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荒漠化治理共26页

合集下载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3.请分析人口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
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由于萨赫勒地区所处的位置可以断定,越往北气候越干旱,越不利于发展旱作农业.若在这些沙区边缘发展旱作农业,在缺少防护林的情况下,土壤极易遭受风蚀,形成流沙.
解析答案
答案 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割,逐渐破碎,演变为黄土峁。
P17活动
天山中部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
问题:降水量最多的出现在 坡,海拔约为 米。北坡降水与南坡降水有何差异?
2000米

北坡位于迎风坡,水汽主要来源于大西洋和北冰洋。
北坡降水多
荒漠化
人为因素
人口激增不合理的经济活动
西北地区
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
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
沙化
(1)许多村庄、交通线、水库等受到风沙的威胁。(2)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3)导致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4)使生物的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
荒漠化的
危害与治理
全球性行动
防治方针
防治措施
荒漠化的危害
1994年,联合国正式通过了《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
2.“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及措施
西北地区地处我国内陆地区,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海洋对本区的影响很小;加上高大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印度洋水汽的阻隔,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1.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

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

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

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

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

近年来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

西北地区荒漠化me

西北地区荒漠化me
国际组织与机构的作用
国际组织与机构在荒漠化防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联合国防治荒漠 化公约、全球环境基金等,这些组织可以为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提供资 金和技术支持。
国际合作项目与资金支持
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
国际合作项目可以为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如 全球环境基金、世界银行等机构提供的项目资金和技术支持。
实践成果:不仅改善了矿区周边环境,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了 居民生活水平。
某科研团队在荒漠化防治中的创新研究
科研团队名称
西北生态治理科研团队
研究内容
研究适合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防治技术和方法,探索生态治理与经济发展的结合点。
研究成果
成功研发出多种新型的荒漠化防治技术,为西北地区的生态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 该团队还积极推广研究成果,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了技术咨询和指导服务。
土壤因素
西北地区的土壤多为砂质 土或砾质土,保水能力差, 容易受到风蚀和旱化,导 致土地荒漠化。
地形因素
西北地区地形起伏较大, 高山和丘陵地带容易形成 风道,加速了风蚀作用的 进程,导致土地荒漠化。
人为因素
过度放牧
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超载放牧导致草地退化、沙化,是西 北地区荒漠化的重要人为因素之一。
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不合理的水资 源利用,如过度开采地下水、浪费水 资源等,导致植被枯竭,土地荒漠化。
荒漠化特征
荒漠化通常发生在气候干燥、降水稀 少、蒸发量大的地区,表现为土地沙 化、盐渍化、石漠化和草原退化等现 象。
荒漠化的影响与后果
生态平衡破坏
荒漠化导致生态系统退化,生 物多样性减少,破坏了生态平
衡。
农业生产受损
荒漠化导致土壤质量下降,肥 力丧失,农作物产量降低,影 响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章节: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教案内容:一、荒漠化的定义与类型1. 荒漠化的定义:荒漠化是指土地生产力降低或丧失,地表植被破坏,土壤贫瘠,水分减少,生态环境恶化,从而导致土地无法维持原有生产和生态功能的过程。

2. 荒漠化的类型:根据荒漠化的成因和特点,可将其分为自然荒漠化和人为荒漠化两种类型。

自然荒漠化是由于自然因素如气候变化、地质活动等导致的荒漠化;人为荒漠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如过度开发、不当耕作等导致的荒漠化。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现状与危害1. 现状:我国西北地区是我国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荒漠化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近40%。

近年来,荒漠化范围不断扩大,程度加剧,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

2. 危害:荒漠化导致土地资源退化,生产力下降,影响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破坏地表植被,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加剧水资源短缺,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诱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危害人类健康。

三、荒漠化的成因分析1. 自然因素:气候变化,如全球变暖、降水不足等;地质活动,如地壳运动、地震等;自然植被的破坏,如病虫害、火灾等。

2. 人为因素:过度开发,如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当耕作,如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等;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和土地破坏。

四、荒漠化治理的技术与方法1. 生物措施:植树造林、种草、退耕还林还草、沙障固沙等;2. 工程措施:建设防沙林带、固沙工程、土地改良工程等;3. 农业技术措施:合理灌溉、改良耕作制度、调整产业结构等;4. 政策与管理措施:制定和实施荒漠化治理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建立健全荒漠化治理管理体系等。

五、荒漠化治理的案例分析1. 案例选择:选择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荒漠化治理案例,如新疆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内蒙古的沙化土地治理等。

西北地区沙漠化治理浅谈

西北地区沙漠化治理浅谈

风 大且 频 繁 , 地表 物 质松 散 , 被 稀疏 , 植 加上 自然 灾 害及
各 种 人 为 因 素 , 地 沙 漠 化 形 势 十 分 严 峻 , 为长 期 制 土 成
沙漠 化 土地 扩展 的主 要原 因 是人 们 在生 产 经 营活 动
约 地 区经 济 和社 会 发 展 的 主要 因 素 。 同时 , 漠 化也 导 中 ,忽 视 生态 环境 保 护和 资 源可 持续 利用 ,不合 理利 用 沙
NEI ENG G ULI M NYE
护 ,就 造 成 了 土 地 退 化 和 沙
化。
2 封 山育林 育 草 、 自2 0世 纪 7 0年 代 以来 , 由于 自然 植 被受 干 扰 而严 重退化 , 人们 曾 探讨 对 无 水 源 可 用 、 无 实 施 灌 溉 可 能 亦
2 过 度 放牧 、
了 土 壤 肥 力 , 加 剧 了 土 地 退
化。
5 提高 治理 的科技 含 量 、 沙 漠 化 治理 工程 是 一 项 跨 学 科 的 复 杂 系统 工 程 , 在 治 理 开 发过 程 中需 要进 行 研 究 的 领域 十分 广 泛 , 须依 必 靠 科 技支 撑 , 大 科技 含 量 , 分 发挥 现 有 技 术人 员 、 加 充 资
境, 危害 人们 的 身体 健康 。
自然 界许 多 自然 现象 的 演变 ,往往 需 要几 百 年 或上 接 因素 。 长期 以来 ,随着 西部 地 区人 口的不 断增 长和 经 千 年 才 能看 出它 的变 化 , 是 人类 的 各 种 活 动 , 往 只 济活 动 的增 加 ,盲 目开 荒种 地 ,破 坏 了原 有植 被 ,在 干 可 往 风 几年 后 只 得 撂荒 , 又不 加 以保 需要 几 十 年或 上 百 年 ,就 能 对 生态 环 境 造 成严 重 影 响 。 旱 、 沙等 因素 的影 响 下 ,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Geography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 行政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Geography
2.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地理 身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位置
Geography
地形 以高原、盆地为主,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水汽的进入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稀少,蒸发 强,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季。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温、降 水变率大 持续干旱
多雨年
抑制风沙活动
小结:
加剧荒漠化进程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
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Geography
干旱的气候特征 + 气候异常

Geography
0.7%工程施工
9.6%
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源利用不当
32.7%
26.9%
过度农垦 过度樵采
30.1%
中国荒漠化问题区域分布示意图
Geography
土地沙漠化
发生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次生盐渍化
主要发生在华北平原地区
石质荒漠化
主要发生在西南喀斯特地区
二、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Geography
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
1.西北地区的范围
经纬度范围: 大部分位于73°E至123°E, 37°N至50°N 自然界线:

漠 化
形成原因 人为原因 本质 表现形式 类型
土地退化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石质荒漠化
Geography 石灰岩地区水土流失,致使岩石 裸露,土地生产力极低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般自然带形成的“概念图式”(或思考模型)
地处中纬 大陆内部 高山盆地 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闭塞
植被稀少
大陆性干旱气候, 风力大,降水少 河流水量小 地下水位低
土壤疏松
荒漠 景观
地理位置 (纬度、海陆) 气候特征 地形地势
自然环境其他要素 (生物、土壤、水文)
自然 景观
人类活动形成的“概念图式”(或思考模型)
人口 的增 加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 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 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
.中国西北地区荒漠带的“零星知识”(事实性知识)
(位置) (地形) (气候) (水文)(土壤)(植被) 区域经济 1.地处中纬度地带,亚欧大陆内部,我国西北部 2.有高大山系和巨大盆地 3.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少,日照强,温差大 4. 河流少,地面干燥 5. 土壤粒粗大,沙漠广布 6. 地面植被稀少,荒漠景观 7.畜牧业 8.绿洲农业、灌溉农业 9.采矿业、钢铁工业等
答案: 自然环境特征:内陆地区,高原地形,气候较干旱,植被稀少等。 农业土地利用类型:耕地和草地。 沙地:治沙和合理利用草场;旱地:水土保持。
4.(2011 年广东卷)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 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 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8分)
经济活 动频繁
不合 理活 动
环境问 题
【真题演练1】
(2010 年新课标卷)甘肃民勤是我国沙尘暴多发地之一。 1998~2006 年间平均每年发生沙尘暴 11 次。据此回答问题。

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荒漠化的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地形 位置
西北 地区
山脉和盆地 相间分布
湿润气流 难进入
干旱
山岭重重 阻隔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②自然环境的经度差异
西部
东部
降水 少
以下 200mm以上

海陆位置 距海远

载畜量 小

自然景观 沙漠、戈壁 荒漠草原、草原
干旱地区
干旱和极端干 旱地区
半干旱地区
农业特色 绿洲农牧业 草原牧业、灌溉农业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 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 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
沙漠
b工程措施——流沙地区——设置沙障
宁夏毛乌素沙地草方格固沙
一方面增加 地表粗糙度 削减风力; 另一方面截 流水分,提 高沙层含水 量,有利于 固沙植被生 存。
设置沙障——草方格
沙坡头草方格沙障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宜林则林,宜牧则牧
现有林地——作为防护林 绿洲边缘的灌草地带——发展林业、牧业 已荒漠化的地方——退耕还林、还牧
严重破 坏草场
过度樵采
加速荒 漠化
樵采天 然植被
破坏固 沙植物
过 短期的经 度 济利益

超载

放牧
草场载蓄 量降低
土地 沙化
加速草原退化、 沙化过程
牧草生长 能力、土壤
结构破坏
过度开垦
• 1、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区 • 2、绿洲地区
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 人口和农业规模
次生盐渍化
灌溉不当
蒸发旺盛
⑤控制人口
5.我国治理沙漠成功的措施和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