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移动通信中的SA技术
浅析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关键技术

浅析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G)的关键技术作者:孙莲伟来源:《数字化用户》2013年第13期【摘要】作为目前我国移动通信领域的研究重点,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逐渐成为了移动通信技术的领头羊。
虽然4G技术目前并没有在我国进行广泛推广使用,尚在科研阶段,对于很多人而言,3G技术才刚刚打开市场,4G就显得更加遥远。
然而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是历史的必然现象,作为相关通信部门,应该对其采取接纳、积极的态度,并迎接来自科技创新的挑战。
【关键词】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关键措施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依据相关标准可分为三个大板块,也是我国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三个时间段,即第一、第二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时期。
第一代移动通信时期,也称1G时期,该时期的通信系统是对信号进行模拟传输,能够将用户从电话线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但是其缺陷是很明显的,例如通信质量较差、信息交换不足等等;第二代移动通信时期,也称2G时期,该时期充分应用了天线智能化技术、双频段等技术,那么通信质量就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但是其缺陷为传输容量依旧不足;第三代移动通信时期也称3G时期,该时期的通信技术能够实现图像、语音等元素的快速传输,但是其速率依旧有待提高。
针对上述问题,4G网络的出现就极大弥补了原有通信网络的不足和缺陷,本文就从4G网络的优势和关键技术入手,研究其技术特性和发展前景。
一、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内涵和特征第四代通信技术的主要技术为移动数据的传播,该项技术能够将互联网通信与移动通信有机结合。
4G技术对网络传输速度的要求为最低需达到100Mbit/s,发射功率较低是其优势所在,并且能够避免相关因素对通信信号的干扰,保证了通信和数据传输质量。
同时,能够兼容4G技术的移动手机功能更加多样化,进一步推动了将手机开发成为多功能、用途广泛的移动电话。
4G技术还能满足用户更多的网络和通信需求,例如观看高清视频、图像,移动电视会议等业务。
二、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一)OFDM是4G技术的核心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的简称为OFDM,这是一种先进的扩频通信技术,OFDM能够以多载波为基础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交换。
4g通信技术论文

4g通信技术论文有些网友觉得4g通信技术论文难写,可能是因为没有思路,所以小编为大家带来了相关的例文,希望能帮到大家!4G移动通信篇一4G移动通信摘要:4G指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
该技术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
4G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快速传输数据、高质量音频、视频和图像等。
4G能够以100Mbps以上的速度下载,比目前的家用宽带ADSL(4兆)快20倍,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
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
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关键词:第四代,高速,广域Abstract: 4G refers to the four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The technology includes TD-LTE and FDD-LTE standard two. 4G is a set of 3G and WLAN in one, and can fast data transfer, high quality audio, video and imageetc.. 4G to 100Mbps above the download speed, than the home broadband ADSLcurrent (4000000000000) 20 times as fast, and able to satisfy almost all user requirements for wireless service. In addition, 4G in the DSL and cable modemareas not covered by the deployment, and then extended to the entire area.Obviously, 4G has the incomparable superiorityKeyword: the fourth generation, high speed,wide area目录一、移动通信发展的背景 (II)1、第一代移动通信技术(1G) (1)2、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2G) (1)3、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 (1)二、4G移动通信简介 (1)三、4G系统网络结构 (2)四、4G网络系统的关键技术 (2)(4.1)OFDMA技术 (2)(4.2)软件无线电 (2)(4.3)智能天线(SA) (3)五、4G网络系统的技术标准 (3)5.1 WiMAX(802.16e) (3)5.2 LTE(Long Term Evolution) (3)5.3 UMB(Ultra Mobile Broadband) (5)六、4G网络的发展趋势 (5)七、心得体会 (6)参考文献: (6)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电子工程系题目:专业:通信工程姓名:学号: 2012041B0237指导教师:邓莉通信工程概论(4G移动通信)一、移动通信发展的背景移动通信是移动用户之间,或移动用户与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4G网络的发展历程

0 4 Lorem Ipsum is simply dummy text of the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industry
4G业务商用: 对中国通信市场五大影响
Powerpoint offers word processing, outlining, drawing, graphing, and presentation management tools- all designed to be easy to use and learn
1、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
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 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
2、多入多出技术(MIMO)
又称空间分集,实现同时收发同一信号的多个多分信号,提高传输效率,用于移 动终端与基站之间。
实现4G标准的主要技术手段
Powerpoint offers word processing, outlining, drawing, graphing, and presentation management tools- all designed to be easy to use and learn
4G通信终端需要能在数字蜂窝网、无线局域网(WLAN) 无线城域网(WIMAX)、卫星信号之间自由切换。
实现4G标准的主要技术手段
Powerpoint offers word processing, outlining, drawing, graphing, and presentation management tools- all designed to be easy to use and learn
Powerpoint offers word processing, outlining, drawing, graphing, and presentation management tools- all designed to be easy to use and learn
4G网络

传输速度分别是:
GSM:9.6Kbps
GPRS:171.2Kbps
EDGE:384Kbps WCDMA:384Kbps~2Mbps
HSDPA:14.4Mbps HSUPA:5.76Mbps
HSDPA+:42Mbps HSUPA+:22Mbps
LTE:300Mbps
LTE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LTE根据其具体实现细节、采用技术手段和研发组织的 差别,形成了许多分支,最主要的两大分支是LTE-TDD(TD -LTE)和LTE-FDD(FD-LTE)。其中,TD和FD分别代表时分 双工和频分双工。
❖ LTE并非等同于4G,而是一种B3G技术,其300多兆的速度虽然远超 3G,但与ITU提出的1Gbit/s的4G技术要求,还有距离。ITE常被称 为3.9G。
LTE的演进过程
GSM----->GPRS--->EDGE---->WCDMA
----->HSPA(高速分组接入)----->HSPA+(演进式高速分组接 入)------->LTE长期演进
4G网络
4G网络技术概述
1
什么是4G网络
2
4G网络的特点
3
4G网络的主要技术
4
4G网络的安全问题
5
4G网络的现状及未来
4G网络技术概述
1
什么是4G网络
什么是4G网络?
❖每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的进步的核心标志 是什么?
速度
更畅快的 速度体验!
4G网络的定义
❖ 4G通信即第四代移动通信(The 4th Generation) 的 简称。到目前为止 4G的定义、它的技术参数、国际 标准、网络结构、乃至业务内容依然没有完全统一。
中国移动SA组网策略

服务小区频 点
目标小区频 点
目标频点优 先级
小区选择最小 接入电平
同/低优先级 RSRP门限
服务载频低 门限
重选到异频 高优先级门
限
重选到异频 低优先级门
限
E1
4
NR
FDD1800
3
F1
2
-124
-100
LTE所有频点 NR
7(0.2) Follow现网
/
/
-110
/
-104
/
/
-104
/
4
SA移动性策略配置--连接态
• 基于重定向的回落
4G VOLTE
接续时延5~7秒
采用盲重定向策略
Fast Return
数据业务不中断,
5G SA 切换或重定向回SA
Fast Return
采用盲重定向策略
4G
CSFB 二次回落协议不支持
2G3G
• 终端需要支持该特性 • 核心网必须部署IMS并完成相关对接
VONR
5G VONR
4G
SA组网下,4/5G切换与NSA组网情况类似。新增5G内切换,切换流程及参数设置规划如下 NSA单模终端
➢ 在NSA覆盖下,尽力而为用5G ➢ 移动到SA only下时,只能用4G
NSA/SA双模终端
➢在SA覆盖下,通过5G内切换保 持移动性 ➢移动到NSA only下,回落4G, 通过添加SCG使用5G;
uRLLC和mMTC) ➢ 初期采用Option 4过渡,终端采用双联接,语音采用
EPS FB ➢ 随着覆盖不断完善,最终采用Option2及VONR语音方
案
Option 3X
Option 2
sa 4g到5g定向切换原理

从4G到5G的定向切换是一种无缝的网络演进过程,通常涉及到以下一些关键原理:1. 双连接支持:SA(Standalone)5G网络可以与LTE(Long-Term Evolution)4G网络并存,这允许设备在4G和5G之间进行定向切换。
2. 信令切换:当设备在4G网络中移动到5G覆盖区域时,网络通过信令进行感知,并触发切换过程。
这包括在5G网络中建立新的连接、释放4G连接等操作。
3. 小区搜索与选择:设备在5G网络中进行小区搜索,选择最适合的5G小区。
这通常包括考虑小区的信号质量、负载情况、传输能力等因素。
4. Beamforming技术:5G使用了更先进的天线技术,如波束赋形(Beamforming)。
通过波束赋形,网络可以在空间上定向发送和接收信号,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和网络覆盖范围。
5. NR频段配置:设备需要支持5G的新无线频段,同时在切换时,需要合理配置频段以确保设备在5G网络中能够获得更好的覆盖和性能。
6. NG-RAN控制:5G网络的RAN(Radio Access Network)控制部分被称为NG-RAN,负责控制用户设备的接入和切换。
NG-RAN与4G EPC(Evolved Packet Core)进行交互,支持设备在两个网络之间的平滑切换。
7. 利用Dual Connectivity: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用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的方法,即同时连接4G和5G网络,以提高设备的传输速率和稳定性。
总体而言,从4G到5G的定向切换涉及网络的智能感知、切换决策、频段配置、小区选择等多个方面的技术。
这些技术的协同作用确保了设备在移动时能够无缝切换到最适合的网络,以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和更好的服务质量。
G专业术语解释SA及

N R(新空口)3G时代的空口核心技术是CDMA,4G的空口核心技术是OFDM,5G新空口与以往就不同,在于:新的波形,新的多址方式,新的编码方式等。
例如波形,基础波形的设计是实现统一空口的基础,同时兼顾灵活性和频谱的利用效率。
虽然还是用的OFDM,但4G的OFDM满足不了5G时代的要求。
OFDM将高速率数据通过串/并转换调制到相互正交的子载波上去,并引入循环前缀,较好地解决了令人头疼的码间串扰问题。
未来,不同的应用对空口技术的要求迥异,例如毫秒级时延的车联网业务要求极短的时域Symbol和TTI,这就需要频域较宽的子载波间隔。
F-OFDM能为不同业务提供不同的子载波间隔和Numerology,以满足不同业务的时频资源需求。
此时不同带宽的子载波之间本身不再具备正交特性,需要引入保护带宽,例如OFDM就需要10%的保护带宽,这样一来,F-OFDM的灵活性是保证了,频谱利用率会不会降低?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灵活性与系统开销一向是一对矛盾。
但是,F-OFDM通过优化滤波器的设计大大降低了带外泄露,不同子带之间的保护带开销可以降至1%左右,不仅大大提升了频谱的利用效率,也为将来利用碎片化的频谱提供了可能。
上线数据信道还可以具备CP-OFDM或DFT-s-OFDM的方式,具体可以参阅5G标准。
NSA和SA就是5G独立组网和非独立组网(不是NASA啊,哈哈)这里有一个误区,认为5G独立组网就是一个单独的新网络,以往的基站、手机全部都要换,其实,就算是独立组网,5G标准中也定义了协同4G的方案,4G和5G网络在挺多年会共存,而手机制造商,未来制造的5G手机,也必定是会同时支持5G和4G网络的。
NG-RAN就是5G的无线接入网,还有下面几个基础概念gNB:向UE提供NR用户面和控制面协议终端的节点,并且经由NG接口连接到5GC。
NG-eNB:向UE提供E-UTRA用户面和控制面协议终端的节点,并且经由NG接口连接到5GC。
4G概念移动通信关键技术

浅析4G概念移动通信关键技术摘要:本文对3g 和4g移动通信做了简要的比较,并对4g 移动通信系统中将会用到的关键技术做了分析。
包括ofdm技术、智能天线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ipv6技术等。
关键词:4g概念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中图分类号:tn929.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引言根据国际电联的工作安排,2009年将集中征集4g技术标准,2010年会推出第一个4g版本,并在2011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上通过。
4g预计2015年左右投入商用。
4g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广大用户享受更新、更快捷、更丰富的通信生活成为可能。
4g概念通信技术特点目前,业界专业人士对4g概念移动通信系统的共识主要有以下几点:a) 用户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任何方式不受限地接入网络中来;b) 移动终端可以是任何类型的;c) 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业务、应用和网络;d) 可以实现非常先进的移动电子商务;e) 新的技术可以非常容易地被引入到系统和业务中来。
根据以上描述,未来的4g系统应具备以下的基本条件。
1.1具有很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对于大范围高速移动用户(250km/h),数据速率为2 mbit/s;对于中速移动用户(60km/h),数据速率为20 mbbit/s;对于低速移动用户(室内或步行者),数据速率为100 mbit/s。
1.2实现真正的无缝漫游。
4g 移动通信系统实现全球统一的标准,能使各类媒体、通信主机及网络之间进行“无缝连接”,真正实现一部手机在全球的任何地点都能进行通信。
1.3高度智能化的网络。
采用智能技术的4g 通信系统将是一个高度自治、自适应的网络。
采用智能信号处理技术对信道条件不同的各种复杂环境进行结合的正常发送与接收,有很强的智能性、适应性和灵活性。
1.4良好的覆盖性能。
4g 通信系统应具有良好的覆盖并能提供高速可变速率传输。
对于室内环境,由于要提供高速传输,小区的半径会更小。
1.5基于ip 的网络。
4g通信系统将会采用ipv6,ipv6将能在ip 网络上实现话音和多媒体业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3’($),
(1)
(!,")方向的阵列因子为:
,(!,")/ 13%(!,")!
(2)
向量%(!,")称为(!,")方向的导引向量!当平面波从(!,")方向入射时,导引向量%(!,")表示
各个阵元信号与参考阵元(阵元.)信号间的相位差!利用式$,导引向量为
其中
%(!,")/[$,%$(!,"),…,%+2$(!,")]4! %"(!,")/&’)#(%"()*"*+,!45"*+,"*+,!4*"()*!),
第!"卷总第#$期
西 北 民 族 大 学 学 报(自然科学版)
%&’(!",)&(!
*""+ 年 + 月
!"#$%&’"()"$*+,-.*/%01-$.0*2("$)&*0"%&’0*0-.(),-./,’0123413)
035,*""+
!!!!!!!!!!!!!!!!!!!!!!!!!!!!!!!!!!!!!!!!!!!!!!!!!!!!!!!!!!!!!
67 移动通信中的 08 技术
贺艳平
(西北民族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
""""""""""""""""""""""""""""""""""""""""""""
[摘 要]随着对通信业务范围和业务速率要求的不断提高,人们已经把目光越来越投向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 而智能天线就是67 的关键技术之一9文章就 08 的基本概 念、基 本 原 理 及 其 分 类 作 了 介 绍,并 在 此 基 础 上 分 析 研 究 了 阵列天线是如何实现波达方向估计的9
图+是开关波束天线接收机的示意图[(]"接收机中空间角度搜索模块的作用是寻找移动用户所在 的波束;信号滤波器只对波束指向的用户进行信号处理,*$$ 方式下可以结合一些联合检测的技术进 行滤波"在开关天线系统中,利用天线阵列发射一系列相互重叠的波束,对整个小区进行全方位覆盖, 每一个波束能量集中方向不同,相互之间以一定的角度区分"
缺点是增加了收发信机以及无线资源管理的复杂性,同时需要高层的支持! "#系统的接入层允许用户使用各种终端通过各种形式接入到"# 通信系统中,这是移动通信革命
性的演进!此时,结合空时处理的多天线技术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可以说,多天线系统是智能天 线演进的必然成果!因此,结合天线发射分集与接收分集技术,是充分利用而不是抑制多径传播,进一 步开发空域资源,提高无线传输性能,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即从智能天线向多天线系统演进!
(-)
+’$
+’$
*($)%"!%.!"’"($)%(#($)"!%.!"&’)#"&()*"()*!%(#($),(!,")!
(")
,(!,")称为阵列因子!阵列因子是波达方向(!,")的函数,决定了阵列输出端的信号*($)与参考阵元
处测得的信号 (#($)的比值!通过调整权集{!" },可以将阵列因子的最大主瓣对准任意方向(!.,".)! 在阵列输出端接收到的功率为
-. / $-0*($)0- / $-0(#($)0-0,(!,")0-! 用向量形式表示天;2$]3, 各个天线阵元的信号合成一个数据向量!
(0)
’($)/[’.($),…,’+2$($)]4!
(#)
于是由式"知,阵列输出*($)可以表示成阵列权向量和数据向量的内积,
覆盖的区域建立通信链路!信道估计模块,对每一个波束中用户的信道进行估计,为后面的信号恢复提 供信道信息!信号滤波器,利用上两个模块提供的估计信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滤波处理,处理符号间 干扰和用户间干扰!与开关波束天线不同,自适应天线能够准确地估计出用户的位置,利用基站分配的 波束进行上下行链路通信!通信时波束直接对准用户,避免或者减小了多径形成的可能,也减小了其他 用户(包括蜂窝内和蜂窝间的)的干扰!最终的好处就是降低了发射的功率,扩大了基站的覆盖范围,提 高了蜂窝的容量!
自适应天线阵列的接收设备与开关波束天线有些相似,都是基于波束的,但它们的具体操作不同" 自适应天线阵列如图,所示[(]"
— -+ —
自适应天线主要采用一个天线阵列,对每一个用户进行到达角度估计,在对移动用户正确定位的基
础上,估计用户信道,最后得到想要的信号!图中,到达角度估计("#$:"%&’()%*+#,$&&%-./)模块是接 收机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接收机根据这个估计定位移动用户的位置,形成对应的波束,随后在这个波束
图’ 自适应智能天线结构示意图
’!( 智能天线的分类 智能天线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根据不同的要求它的分类也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三类:空间分集接
收、开关波束天线和自适应天线阵列"它们的复杂度依次递增,性能也依次递增" ’!(!’ 空间分集接收
空间分集接收如图(所示[(]"图中简 单 表 示 了 天 线 与 接 收 机 的 情 况,其 中 )指 两 个 天 线 之 间 的 间 距,! 为载波的波长,一般情况下!!!"接收机中的信道估计器对每个天线接收到的所有用户的信道 脉冲响应进行估计,将估出的响应值与接收到的信号值一同送到空间分集算法,最后计算出信号估计 值!空间分集算法对于 *$$方式一般采用联合检测的算法"
! 阵列天线的基本模型
智能天线使用一列低增益天线阵元,连接在合并网络上!设! 是入射到阵列上的平面波的方位 角," 是仰角,水平面用"0#/1表示!
为简化天线阵列的分析,我们作如下假设:
2)阵元间距足够小,不同阵元接收到的信号幅值相同; 1)阵元间没有互耦合; 3)所有入射场都可分解为一系列离散的平面波,即信号的数目有限; 4)入射到阵列上的信号带宽小于载频! 对于来自(",!)方向的入射平面波(如图5所示),入射在阵元 ! 和原点参考阵元的信号分量间的 相位差为:
在无线移动信道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每一个用户的信号或多或少地要受到信道衰落的影响,信 道衰落持续时间的长短有时会成为决定误码率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空间分集中由于每个天线之间相隔 较远,接收到的信号之间的相关性很小,利用这个特点可以减小信道深衰落的影响,降低输出信号的误码率! ’!(!( 开关波束天线
参考文献:
[$]佟学俭,罗涛%&’() 移动通信技术原理与应用[)]%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王文博,等%时分双工移动通信技术[)]%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0123%4560785,920.:.70;%<=11=1.78%无线通信中的智能天线:>;?@A和第,代 3()B 应用[)]!马凉等译%北京:
(3) ($.)
(!,")称为接收平面波的波达方向(567)!
! 结束语
/8 系统应用智能天线的优势是可以去除更多的 干 扰,提 供 更 高 的 信 道 和 系 统 容 量,增 加 小 区 吞 吐 量,降低系统对功率的要求,增强信道的抗干扰特性以及降低比特费率等!而/8 系统应用智能天线的
— 00 —
$%! 0&$"! 0&(#!(*6!6%+"7$!6%+!6%+"7%!(*6"),
(2)
其中,&01#/’ 是相位传播因子(窄带平面波的波数)!’ 表示波长,等于&/’,其中&是光速3829:;/6,’ 是
载波频率,单位是 <=,$"! 是第 ! 个阵元与原点的距离(,#!,$!,%!)为第 ! 个阵元的空间坐标!
考察一个入射到阵列上的平面波,其与阵列轴线所夹的入射角为(!,"),我们用基带复包络#($)表
示平面调制波!暂且假设所有阵元都是无噪声的各向同性天线,在各个方向具有相同的增益!由式$
及%"%"& 知,等距线阵阵元 " 上接收到的信号为:
’"($)%(#($)&’)#"$&%(#($)&’)#"&()*"*+,!! 其中 ( 是任意的增益常数!阵列输出端的信号*($)为
— 54 —
一般来说,构成阵列的阵元可按任意方式排列,但通常这些相似的共极化、低增益阵元是按直线等
距、圆周等距或平面等距排列的,并且取向相同! 阵列的基带复包络["]表示如图#所示!阵列的每条支路具有一个权因子 !",权因子 !" 具有幅
值和相位!
图# 直线等距阵列天线接收来自(!,")方向平面波时的基带复包络模型
4 智能天线(08)
;(; 智能天线(08)的基本概念及原理 所谓“智能天线”就是利用数字信号处理(@0A)技术,在空间产生指向性波束,使阵列主瓣对准用户
信号到达方向,旁瓣或零陷对准干扰信号到达方向,从而可以高效地利用移动用户信号的空域信息最大 化接收期望信号并删除或抑制干扰信号的目的9智能天线的“天线”不仅是指将传统的电磁波转化为无 线频率信号,或反之将无线信号转化为电磁波的器件,这在智能天线中称为传感器件[*]9此外,还包括 合成模式网 由若干个线性时变滤波器组成9智能天线的“智能”体现在系统中的一个自适应处理器 上,它能够根据得到的信号对天线输出进行加权处理,使整个链路性能达到最优化9由图;所示的智能 天线组成可看出,当系统处于接收状态时,由各个天线单元接收到的信号,首先经过射频单元进行放大 和下变频等处理后,再进行 8/@变换,送入自适应信号处理器中与一组权值进行加权处理,合成后一路 得到输出信号;另一路生成误差信号,并用它在某个选定的准则下按照一定的算法控制自适应信号处理 器进行权值的更新、完成自适应信号处理9通常我们在基站使用全向收发智能天线,为每个用户提供一 个窄的定向波束,使信号在有限的方向区域发射和接收,降低信号全向发射带来的电磁污染与相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