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8上海地面沉降的数值模拟

合集下载

上海现阶段主要沉降层及其变形特征分析

上海现阶段主要沉降层及其变形特征分析

上海现阶段主要沉降层及其变形特征分析张 云1,薛禹群1,李勤奋2(1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 210093;21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 200072)摘要:以上海地质条件为基础,根据最近十几年分层标和含水层水位观测资料分析了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沉降层,分析结果表明目前上海的主要沉降层是第五砂层。

从第五砂层水位与时间的关系、变形与时间的关系和水位与变形的关系出发,结合室内实验的结果,指出第五砂层的变形特征是地下水位在一定范围内反复上升-下降时,变形以弹性为主、一般情况下则以塑性变形为主、应力应变关系为非线性以及存在蠕变变形。

在建立地面沉降模型时必须考虑含水砂层的这些变形特点。

关键词:地面沉降;沉降层;变形特征中图分类号:P6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3665(2003)0420006206收稿日期:2003204209;修订日期:200320620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172082)和博士点基金(20010284002)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张云(19652),女,副教授,从事岩土工程及工程地质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E 2mail :cloudzhy @s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缘,面积约6340km 2,地表覆盖着较厚的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从西南部的100~250m ,向东逐渐增厚至300~400m ,市区及近郊区的厚度一般为270~290m 。

上海市利用深井抽取地下水的历史可追溯至1860年,但直到1921年才由水准测量发现地面沉降。

随着地下水开采量及开采层次的变化,上海地面沉降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1972年以前,开采量的8015%都来自第二和第三承压含水层,在集中开采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地面沉降,对地面沉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埋深70m 以内的土层变形,对其中的承压含水层的变形都作为弹性处理。

此后,为控制市区地面沉降量,进行了开采层次的调整,限制第二、三承压含水层的开采量,增加第四、五承压含水层的开采量,1985年这两个含水层的抽水量占总开采量的7114%,但总开采量不大。

上海市地面沉降研究

上海市地面沉降研究

地面沉降的定义与特点
地面沉降的定义
地面沉降是指由于地下水开采、 地层构造变化、地面荷载等多种 因素导致的地表土壤和岩层压缩 、地下水位下降的现象。
地面沉降的特点
地面沉降通常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但影响范围广泛,持续时间长 ,对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造成严 重危害。
上海市地面沉降的历史与现状
历史回顾
上海市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地 面沉降问题,主要原因是地下水开采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地面沉降问 题日益严重。
上海市地面沉降研 究
目 录
• 引言 • 上海市地面沉降现状 • 上海市地面沉降原因分析 • 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措施 • 上海市地面沉降研究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研究背景
上海市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地面沉降问题日益严重,对城市建设和 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对上海市地面沉降进行研究,对于保护城市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现状分析
目前,上海市地面沉降主要集中在中 心城区和部分郊区,沉降量较大的区 域主要集中在黄浦江以东地区。
地面沉降的影响与危害
影响交通
地面沉降会导致道路、桥梁等 基础设施变形,影响交通安全

破坏建筑
地面沉降会导致建筑物地基下 沉,严重时可能引发建筑结构 破坏。
水资源短缺
地面沉降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 ,影响城市供水和水处理。
研究目的与任务
研究任务
1. 对上海市地面沉降进行全面调查和监测,获取 基础数据。
2. 分析地面沉降的规律和特点,探究其形成机制 和影响因素。
研究目的与任务
3. 评估地面沉降对城市建设和生态 环境的影响。

上海地面沉降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与地面沉降系统调控对策研究

上海地面沉降影响因素综合分析与地面沉降系统调控对策研究
上海地面沉降影响因素综合分 析与地面沉降系统调控对策研

目录
01 一、背景介绍
03 三、研究方法
02 二、研究目的 04 四、影响因素分析
目录
05 五、系统调控对策
07 参考内容
06 六、结论与展望
一、背景介绍
地面沉降是指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地表地面下沉的现象。在上海这 样一个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地面沉降问题尤为突出。严重的地面沉降会 导致建筑物损坏、地下管线破裂、交通设施受影响等一系列问题,给城市的发展 和居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因此,对上海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并探讨地面沉降系统调控对策,对于保障上海城市的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推广节水技术:在地面沉降严重区域,大力推广节水型农业技术和工业 技术,减少用水量,降低对地下水的需求。此外,还可以通过雨水收集利用等方 式,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
3、地质工程改良:针对已经出现地面沉降的区域,可以采取地质工程改良 的方法。例如,在地下水抽取区设置回灌井,通过回灌技术将抽取的地下水回灌 到地下含水层中,以增加地层压力,缓解地面沉降。
4、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地面沉降监测网络体系,提高监测技术水 平。通过定期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地面沉降问题。此外,还可以 利用遥感技术、GIS等先进手段,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5、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高:通过媒体、教育机构等多种渠道,加强对公 众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地面沉降危害的认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公众的地 质灾害防范意识,从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防治的良好氛围。
五、系统调控对策
针对上海地面沉降的问题,提出以下系统调控对策:
1、法律政策: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地面沉降的监管和执法力 度,确保各项调控措施的落实。

上海地区深基坑周围地面沉降特点及其预测

上海地区深基坑周围地面沉降特点及其预测

以下地面沉降特点 : 大多数 地面沉 降 曲线 呈 凹槽 型 , 存在 沉
me o S p o s d o a e i t c o n e e f c o t e h t d i r p e t t k n o a c u t t f t f h o h e e ti a k S e c n rdt . e p o e t o s e gid s tl g t n ’ c e ti y Th r p s d me h d i v r e n o i o r d e x v to s swi i h d g e f c u a y nf u e pe c a ne e t ahg e eo c c , a i a h r a r
之间( 为最大侧 向位移) 其平 均值和最大 侧向位移相 等 ; ,
所有基坑 的支撑系统相对刚度 都较大 , 支撑 系统相对 刚度对 最 大沉 降量影响很小 ; 隆起安全 系数 增大 , 抗 基坑 最大 沉降 量减小 , 同时绘制 了基于抗隆起安全系数 的最大沉 降量预测 曲线 . 最后 , 基于上海地 区深基坑 的沉降实测 曲线特征 , 提出 了考虑沉降槽偏心距的地 面沉 降预测方法 , 并结合 四个 工程
为地表监测点 的沉降. 因此 , 基坑周围的地面沉降最
C a a trsis a d P e ito o Gr u d 大值是上海基坑工程设计规程 中一个重要的控制指 h r ce it n rdc in c f on S tlme t et e n i h n h i nS a g a
文 章编 号 : 2 33 4 2 1 )20 9 —6 0 5 —7X(0 00 —1 40
D I1 .9 9ji n 0 5 —7 x 2 1 .2 0 8 O :0 3 6 /. s.2 33 4 .0 0 0 .0 s

近年来上海市市区的地面沉降特征研究

近年来上海市市区的地面沉降特征研究

玉 姚& 荷 孙 ’ 近 年 来 上 海 市 市 区 的 地 面 沉 降 特 征 研 究刘清玉 $!!"福&"上要!地面沉降已成为上海市一种本文通过对上海市近年来!!’()*&%%& 摘约性%降的特征及规律’影响因素"速率自 !’() 年以来呈现为逐渐增大的趋势"的继承性发展特征"其影响空间随着变形速率异性显著% 关键词!地面沉降#变化规律#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引言 上 海 市 处 于 长 江 三 角 洲 前 沿 ! 地 层 疏 松 ! 拥 有 多个含水层和软土层! 可压缩 性 大 ! 加 上 大 量 开 采 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地面沉降" 至 !" 世纪 #" 年 代 ! 地 面 沉 降 对 上 海 的 防 汛 # 船 运 # 港 口 及 建 筑物安全等影响日益突出!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 高度重视" 这一时期许多单位与学者根据水准测绘 资料!从不同角度对地面沉降问题探讨$$%&%" 上海地 面沉降特征与 发 展 趋 势 是 随 着 地 下 水 开 采 与 人 工 回灌格局的调整! 城市发展进程而不断发展的! 总 体上可分为两个时期! 即地面沉降严重时期&$’!$%&0’*(-!,,, 年’&单位(..’$’(# 年’ # 地面沉降控制时期&$’(( 年至今’ " 而又由于区域开采 深 部 含 水 层 地 下 水 及 大 规 模 的 城 市建设的影响! 使 市 区 地 面 沉 降 呈 现 加 速 发 展 的 趋 势" 地面沉降的加速发展又给城市建设安全带来很 大的影响" 如 ’) 年代以来运营的地铁!#"号线! 地面沉降尤其是差异性引起地铁隧道沉降! 严重影 响着地铁的安全运营! 因此对上海市的地面沉降特 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广泛收集了上 海市地面沉降监测资料的基础上!以 $’*(+!,,! 年 内地面沉降的资料为例! 对地面沉降特征及规律# 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上海市的城市建 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如地铁’提供科学依据"!上海市区地表沉降的时空分布概况 表 $ 为上海市区各行政区地面沉降特征统计表福 建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二注%新黄浦区包括了原黄浦区和南市区五 年 第 四 期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刘清玉!)*+%, "#女#江西吉安人#0,(!!图 " 上 海 市 区 地 面 沉 降 等值线图)#"#*$ 年+"##( 年 ,#"##" 年&"##- 年 .#"##$ 年+!((( 年在 !""! #!""$ 年 间 地 面 沉 降 速 率 有 明 显 的 增 回落!达到 .%&$))*+!沉降中心仍在原南市区$黄浦 区$闸北不夜城地区$杨浦控江路地区$五角场地 区和西部华漕地区! 最大沉降量为 00))%/())!市 区差异沉降趋缓*!上海市区地面沉降的变化特征 !"# 上海市区地面沉降的速率自 $%&’ 年以来呈现为逐渐增大的趋势!并具有非线性变化的特征 上海市地面沉降动态监测资料表明! 上海市区 自 !",( 年以来地面呈现不断加速沉降的趋势 ’ 表!(* !",( #!""% 年间 市 区 地 面 平 均 下 沉 /(&0))! 刘 清 玉 "姚 荷 孙 # 近 年 来 上 海 市 市 区 的 地 面 沉 降 特 征 研 究大!年均沉降速率达 !%&’())*+" 地面沉降发育中心在以往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形成了由原南市区#黄浦区$闸北不夜城地区$杨浦控江路地区$五角场 地区!$ 年累计沉降大于 $%))% 面积达 ,,&(-).%近 南北向的巨大地面沉降带& 其中又发育了原南市区 黄浦 区 闸 北 不 夜 城 地 区 ’!(/))(% ’!’"))(% ’!.())(%杨浦区控江路’!(%))(等数个沉降中心)在此期间! 市区地面沉降速率和沉降速率的空间差 异都显著增大*!""(#.%%% 年之间年平均地面沉降速率显著增 大!由 !",(#!""% 年间的 ’&.,))*++!""!#!""$ 年间 的 !%&’())*+! 增 大 至 此 阶 段 的 !"&’())*+! 并 且 沉!""! #!""$ 年间 市 区 地 面 平 均 下 沉 $/&,))! 而 在 !""( #.%%% 年间 ! 市 区 地 面 平 均 下 沉 量 达 到 了 ",&,))* 从各行政区的平均沉降量来看!在同一时期 内地面沉降速率较大的地区为杨浦区%闸北区%虹口 区%新黄浦区%长宁区西部%浦东新区沿江一带%闵行 区西北部华漕地区等! 而其它地区在相同时期内的 地面沉降速率则相对较小*从市区地面沉降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年市区绝大部分地区的累积沉降在 $%)) 内!仅有极 小部分地区的累积沉降超过 $%))&!""!#!""$ 年市 区累积沉降大于 $%)) 的地区则达到了 ,,&(-).!面 积比 !",(#!""% 年扩大了 . 倍* !""(#.%%% 年期间! 市区绝大部分地区的累积沉降量超过了 !%% 毫米!仅 有约 .%-). 区域的累积沉降幅度小于 $%))*上海市区各年度平均地面沉降速率% 典型监测 点地面沉降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 并十分清楚地显示自 .% 世纪 ,% 年代末开始沉降速 率表现出非线性增大的特征’见图 .(*降范围进一步扩展& 此阶段最大累计沉降量达到了 .,%))%.(’))! 同时! 西部闵行辖 区内 的 华 漕 地 区 又出现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地面沉降中心! 最大地面 累计沉降量达 ./%))& 与市中心区地面沉降带形成 了目前上海市较为突出的大型,鞍形-沉降区* 由于 地面沉降速率增大及其发育空间上的变化使市区差 异沉降更加显著! 在闸北天目路地区东西方向差异 沉降达到了 !,%))*-)* !",(#.%%% 年间上海市区地 面沉降空间分布见图 !*福 建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二图 ! 上海市区地面累积沉降历时变化!"#$%&!’(( 年".&. 上海市地面沉降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发展特征!随着变形速率的增大而不断地扩展目前! 市区纵贯南北的原南市区$黄浦区$闸 北区$杨浦区的巨大沉降带是在 !",(#!""% 年间杨 浦区%虹口区北部%黄浦区和原南市区等若干小规模 地面沉降中心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 年间! 市区沉降主要分布在杨浦区% 虹口区% 黄浦区% 前南五年 第 四 期在 .%%%#.%%. 年期间! 市区平均地面沉降速率 市区等几个规模较小的区域! 累积地面沉降量超过!%’!!!"## 的地区仅为 $%&#’!())(*())! 年间随市区地面 沉 降 速 率 的 增 加 "市 区 地 面 累 计 沉 降 幅 度 大 于 !"## 的 区 域 约 为影响因素* 上海 市 地 面 沉 降 勘 察 研 究 报 告 +()!’ *()0, 年,- 中确定了地下水开采是当时地面沉降的主要原 因!) 目前"由于第四.五承压含水层已成为上海市地 刘清 玉 姚$ 荷 孙 % 近 年 来 上 海 市 市 区 的 地 面 沉 降 特 征 研 究%%+,&#$"大于 -..## 的区域约为 -’&#’! 前述各地面沉降中心的影响范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大" 前南 下水开采的主要层位 +’..’ 年分别占全市地下水开 市区的沉降中心整体向西北方向扩展至卢湾区交界 处"最大累计沉降量达 -,/###黄埔区北部的沉降中 心扩展到虹口区和闸北区南部" 最大累计沉降量达 -0)###虹口区沉降中心向杨浦区方向发展1沉降范 围扩大的同时"最大累计沉降量达 -,.##!采量的 ,.5.-!5,"地下水位自 ’. 世纪 ). 年代以来 呈大幅下降态势"深部第四.五承压含水层变形相态 发生了明显改变"沉降速率也呈现出非线性的加速发 展趋势+见表 ’,"所以土层深部第四.五承压含水层 成为了市区及近郊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层次) 因 -)),*’... 年间" 市区地面沉降的平均速率达 此"地下水开采仍是上海市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 到了 -)+0,##23" 地面沉降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市区原南市区$黄浦区$闸北区$杨浦区地面沉降 带继续发展"其中黄埔区%虹口区及闸北区的沉降中 心范围向周围扩展"最大累计沉降量已达到 ’%.##" 监测范围内的浦东新区地面沉降速率大于 -.##23# 杨浦区南部% 五角场中原地区的最大累计沉降量分 别为 ’/’##%’,0##! 至 ’... 年累积地面沉降量大 表 ’ 浦东塘桥地区垂向不同埋藏深度土层沉 降量和变形特征统计表+-)%’+-.*’..-+-’,于 !.## 的 地 区 发 展 到 了 ’,.&#’" 沉 降 幅 度 大 于-..## 的区域约为 -.%+0&#’! 随着各地面沉降中心的影响范围不断外延" 原沉降中心逐渐融合形成了 目前市区规模宏大的地面沉降带!!"# 上海市区地面沉降在空间上的差异性显著 地面沉降在空间发育上具有很大差异性" 而且 随着地面沉降速率的发展而不断增大! 由于各沉降 中心的影响范围%沉降速率不断增大"使市区不同空 间地面的沉降差异性更加明显!表 - 统计了上海市区各行政区不同阶段地面沉 降指标! 以&标准偏差’为例"标准偏差越大表明数据 越离散%沉降数据彼此相差越大"反映出差异沉降越 注!"%#表示土层回弹#"! 大规模城市建设已成为上海市区地面沉降 的重要影响因素早在 ’. 世纪 0. 年代" 就已关注到了建筑物载 荷对浅部软土层流变的影响" 沉降效应进行了短期的监测) 并对部分高层建筑的 从 -)). 年开始"大规 模城市建设活动使水准点沉降量显著地大于分层标 明显( &最大沉降量’ 指标来看" 从 其标准偏差在变形量" 并初步地统计出城市建设对上海市区地面 -)%,*-)). 年间只有 ’.+4"而在 ())(*())! 年间就上 升到 4)+)"到 ()),*’... 年间高达 ,4+/"表明各行政区的最大沉 降 量 随 着 时 间 的 推 移 彼 此 相 差 越 来 越 大#&最少沉降量’和& 平均沉降量’的标准偏差在相 沉降的贡献率为 /.5"#广泛使用的基坑开挖. 井点 降水及建筑物荷载的增加都使浅部软土层呈持续的 压缩流变状态"变形速率由 -)%,*-))! 年的 ’+.##23 增加到了近 !+.##23#) 图 / 统计了陆家嘴地区三座具有代表性的高层 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数据" 并与陆家嘴地区地面沉降 的背景进行了对比) 在将近三年+’...+4*’..’+-.,的 监测时间内" 表现出持续的沉降趋势" 金茂大厦. 国 福建教 育学院学 报 二 同时间内也具有相似的递增趋势" 也反映了各行政 区的最小沉降量或平均沉降量随着时间的推移" 地 面沉降空间上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 其中杨浦区%闸 北区%虹口区%新黄埔区% 长宁区% 浦东新区% 闵行区 等地区的地面沉降的差异性最为显著# 如人民广场 际金融大 厦 . 招商 大 厦 周 围 地 面 平 均 累 计 沉 降 了 地区垂直于地面沉降等值线方向"()),*’... 年间地 面沉降速率在空间的差异变化最大可达 ((’##2&#!!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分析 #"$ 地下水开采仍是上海市区地面沉降的主要而同期陆家嘴地面背景沉降值 -.-+!.,!+..,.+,##" 五年 第 四 期为*4!+%##"分别高于背景值的 ’+’.-+4.-+/ 倍)-.%!!的开采和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其中地下水开采则是造成地面沉降的长尺度的因素%随着城市规模扩展&中心城与卫星城快速交通线的建设$地铁仍将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形式%随刘清玉,姚荷孙-近年来上海市市区的地面沉降特征研究着地铁交通线的建设与运营$因区域地面沉降对地铁隧道等地下空间造成不利影响仍是地下空间开发不可忽视的问题’同时区域地面沉降还将给城市的进一步建设&防汛&船运&港口及建筑物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注释!图! 浦东陆家嘴地区典型高层建筑物沉降特征!"###$%&"##"$’#"注#’$监测基准点浦东塘桥基岩标!()"$采用精密二等水准测量$自"###年开始$每季度测量一次%"$国际金融大厦#高"!#*&+!层$于"###年投入使用’招商大厦#高’,-*&!.层$于’..-年投入使用’金茂大厦#高%"#*&,,层$于’..,年投入使用%! 结论上海市的地面沉降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地质灾害$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具有很大的制约性%近年来上海市的地面沉降主要有以下特点#/’0地面沉降的发展!上海市地质处编!上海市地面沉降勘察研究报告"!"#$%!"&’年#$(%)*"&")"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编!$(%)*""")上海市地面沉降调查#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典型建筑密集区与重大市政设施地面沉降特征研究$(%)$++!)参考文献!$!%李新民)对于&关于上海水准标点升沉问题的初步研究’一文的一些意见以及我对于上海地基升沉的一些见解$,%)测绘通报!*"-’!$".()*%.+/$$%张雅达/关于上海水准标点升沉问题的初步研究$,%/测绘通报!*"--0*123)!%2-/$.%张雅达/读了李新民同志的&意见和见解*以后再谈+关于上海水准标点升沉问题*$,%!测绘通报0!"--0.1!4)!56+)速率自’.,-年以来呈现为逐渐增大的趋势$并具有非线性变化的特征%!""地面沉降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发展特征$其影响空间随着变形速率的增大而不断地扩展%!!"地面沉降在空间上的差异性显著$形成了市中心区原南市区(黄浦区(闸北区(杨浦区的巨大沉降带&西郊以闵行区华漕镇为中心的地面沉降发育中心%上海市市区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地下水! "#$%&’(#)* +*,#$-*.’(#)*/,0%"$1.2%*03*20"),04),25-1,0!-*,206*3*0#7*,-.1234567&89’:;<=>&?96"!"#$%&’()*%+),-.%,/(’&0123456’+7+8)6)4)%,- 9:4;’)6,+234<0,4=>??@>2A06+’B@C D0’+/0’67+8)6)4)%,-.(,4+:86EE F%;,++’688’+;%-,(A6G6E$%-%+8%2D0’+/0’6@??@=@2A06+’H福建教育学院学报二!1.#-,3#826@A B67A B5C A>D B6E?9F?5E>6G>AB? F>>6 B *B H I J7>I D I75GB D GB D B*5C8K A5G A AB? 7J>B CD8J>?C J5G C>EC A>>G I6I*5G E>L>D I M*>6C B6E C A>9JFB6 G I6?C J9G C5I6$NB?>E I6C A>?9F?5E567E B C B IF C B56>E56J>G>6C8>BJ?O’.,-&"##"P Q C A5?MBM>J MJ I F>?C A>R>B C9J>?Q C A>9?9B D*I E>?Q B6E C A>B RR>G C567R BG C I J?Q B6E ?9*?9M C A>R I DD I K567 *B56G A BJBG C>J5?C5G?S/’P C A>D B6E?9F?5E>6G>L>D I G5C8?56G>’.,-?A I K?B C J>6E I R56GJ>B?>Q B6E M I??>??>?B C JB5C I R 6I6&D56>BJ G A B67>T/"P C A>D B6E?9F?5E>6G>B D?I M I??>??>?B R>B C9J>I R?9GG>??5L>E>L>D I M*>6C Q B6E C A>BJ>B B R!R>G C>E*B8>UMB6E7JB E9B DD8K5C A C A>G A B67>I R C A>?M>>E T/!P C A>E5RR>J>6G>I R C A>D B6E?9F?5E>6G>56E5RR>J>6C BJ!>B? 5? J>*B J V B F D>$WA> B RR>G C567R BG C I J?56G D9E>C A>>UM D I5C B C5I6I R C A>7J I96E K B C>J B6E C A>D BJ7>&?GB D>9JFB6 G I6!C J9G C5I656J>G>6C8>BJ?$9*&:’-%.8D B6E?9F?5E>6G>T C A>D B K I R C JB6?R I J*B C5I6T B RR>G C567R BG C I J?T@A B67A B5五年第四期’#.!!。

上海地面沉降模型研究及存在问题

上海地面沉降模型研究及存在问题

• 在上述开采条件下,到2020 在上述开采条件下, 年地面总沉降量将控制在 250mm以内的全市等值线图 以内的全市等值线图
立体显示图
8.各期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对比 各期地下水可开采资源对比
单位:(亿米 单位:(亿米3/年) :(
上海市各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 年以来一直在进行计算论证, 上海市各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可开采量的计算,自1987年以来一直在进行计算论证,并 年以来一直在进行计算论证 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其主要成果见下表。 不断改进研究方法,其主要成果见下表。 各阶段水资源计算值不断减少至少说明三个问题 (1)控制条件的不同,结果也不同 )控制条件的不同, 回灌—开采导致富水性不断变差 (2)含水层的富水性在不断的变化,开采 回灌 开采导致富水性不断变差 )含水层的富水性在不断的变化,开采—回灌 (3)如再不有效地控制开采地下水,地面沉降量将不断加大 )如再不有效地控制开采地下水,
• 2.建立完整的三维模型,资料数据需求量相当大, 建立完整的三维模型,资料数据需求量相当大, 建立完整的三维模型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补充最小的工作量, 如何在现有条件下,补充最小的工作量,使研究 得以进行, 得以进行,并在开采水量与沉降模型中考虑以下 问题: 问题: • 土的自然固结,流变 土的自然固结, • 浅部软土层更应考虑工程建设(点、线、区状) 浅部软土层更应考虑工程建设( 区状) 影响效应, 影响效应,特别是长期载荷效应
5.沉降模型离散 沉降模型离散
• 各粘土层平面上分为 个区同水文地质参数分区不同。 各粘土层平面上分为9个区同水文地质参数分区不同。 个区同水文地质参数分区不同 第一、 第一、二、三软土层、第二硬土层又根据各层的厚度、 三软土层、第二硬土层又根据各层的厚度、 岩性、物理力学性质等进行垂向分段,第一、二、三软 岩性、物理力学性质等进行垂向分段 第一、 第一 土层分别为2、3、2段,第二硬土层为1段。为了刻 土层分别为2 第二硬土层为1 划粘土层内孔隙压力的变化,提高计算精度, 划粘土层内孔隙压力的变化,提高计算精度,每个参数 段又分为数个小段, 段又分为数个小段,第3软土层以下地层,第二~五含 软土层以下地层,第二 五含 水层及其间的隔水层由于受观测资料所限, 水层及其间的隔水层由于受观测资料所限,每层作为一 整体考虑,不分段。 整体考虑,不分段。

基坑群不同开挖顺序的地表沉降数值模拟

基坑群不同开挖顺序的地表沉降数值模拟

4 . 3 左右 同 时开挖对 地表 沉降 的影 响
开 挖顺序下 的基 坑 群 施工 情 况 , 对 各 个工 况 下不 同
位 置 的地 表沉 降规 律 进行 了总 结 , 并 将其 与 单个 基 左右基坑同时开挖与右坑滞后开挖 , 地表沉降 坑 开挖 引起 的地 表沉 降规 律进行 了较 为详细 的对 比 结果 表 明 , 相 比单坑 开 挖 的 情况 , 基 坑 群三 种 基本上表现出相同的规律 , 这两种开挖顺序对地表 研究 . 开挖方式除在基坑群短边地下墙处使地表沉降有所 沉降的影响效果类似.
从 图 4— 5中可 以看 出 , 测线 1 和 测线 3上 各点
挖对左坑墙后地表沉降有较大影响. 致, 而测线 5 地表沉降则有 2 0 %左右的减小. 图 6~ 7分别 给 出 了左 坑 和 右 坑 开 挖 时基 坑 群
佳 木 斯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2 0 1 3年
第 6期

潇, 等: 基坑 群 不 同开挖 顺序 的地 表沉 降数 值模 拟 中部 土体地 表沉 降 曲线 .
8 0 5
对 比图 6— 7发现 : 右 坑开挖 对 于测线 5产生 较 大影 响 , 测线 5上 最 大 地 表 沉 降 增 加 了 5 1 . 8 %; 测
线 5上 最大地 表 沉 降位 置 出现 在 基 坑 群 中部 , 即基 坑 群对称 截 面位 置处地 表 .
图 9 测线 3 地表沉降 ( 右坑滞后开挖)
距 基 坑 边 距离 ( m)
图1 3 测 线 5地表 沉 降
4 . 2 右 滞后 开挖 对地 表 沉降 的影
图 8~l O给 出 了右坑滞 后 开挖 时测线 1 , 3 , 5地

上海市在地面沉降工作中值得借鉴的做法

上海市在地面沉降工作中值得借鉴的做法

上海市在地面沉降工作中值得借鉴的做法说实话上海市在地面沉降工作中的做法啊,我一开始都不咋了解。

后来专门研究了一番,发现还真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儿。

我先说说地下水管理这块儿吧。

上海对地下水的开采那可是相当严格管制的。

我就想啊,这就像家里管钱一样,不能乱花。

他们不是一下子就严格起来的,我听说是经过了不少摸索。

以前可能也没那么严,结果发现地面沉降得更快了,就赶紧调整。

像给每个地区都规定了能开采的地下水限额,就好比给每个人每个月只发一定量的零花钱,到了限额你就不能再开采地下水了。

而且他们还大力宣传节约用水呢。

我感觉这点特别重要,我自己平时就有点浪费水,可是人家上海就做得很好,通过各种方式告诉市民水来之不易,这就像在耳边天天唠叨让你别乱花钱一样,时间长了大家就有节约的意识了。

然后就是对高楼大厦这些重型建筑的建设管理上。

你像盖房子,那地基打得不好就可能加剧地面沉降啊。

上海在这方面可小心谨慎了。

我听说他们在建造高楼的时候,会做特别详尽的地质勘察。

我以种树类比啊,就像种树前要先考察这土的情况,是松散的还是紧实的,适合种啥样的树。

他们对建筑也是,先搞清楚地底下啥情况,哪里软哪里硬,然后针对这个地质情况来设计地基要打多深多牢固。

有的时候可能成本会高一点,但从长远看啊,这就避免了因为地基不稳导致的地面沉降。

我自己试过模拟盖房子的小实验,就没考虑那么细致的地质情况,最后“房子”塌了,这就告诉我在这么重要的事情上,可不能马虎。

还有城市规划方面。

上海不会把所有重的东西都堆在一块。

我就想啊,假如把很多很重的东西都放在同一个小架子上,那架子指定会变形嘛。

他们会把不同重量的建筑、设施合理分布开。

比如说有比较重的工厂,就不和那些容易沉降的区域安排在一起。

不过这其中具体怎么平衡怎么规划,肯定还有很多更科学更细致的做法,我也还没完全弄清楚,但这种整体规划的思路肯定是对的。

在监测方面呢,上海做得也很到位。

他们就像给整个城市安上了无数个小眼睛,随时盯着地面的动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