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概论论文—食疗中的中药学知识
本科中药学概论论文范文

本科中药学概论论文范文中药学是我国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医学行业的瑰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本科中药学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本科中药学论文范文篇一:《试论中药学方面》摘要:随着高校中药学专业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及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未毕业就进入企业参加工作实习,在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本科教育培养计划下,本科生毕业论文完成时间与工作实习时间冲突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各个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合适的解决矛盾的方法.提出了加强毕业指导、真正向校企联合实习基地输送学生、改革毕业设计环节方案,以缓解目前矛盾,既能满足用人单位的求贤愿望,又能符合学校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也为毕业生提供更大的空间.关键词:中药学专业;毕业设计;工作实习中药学专业是一门特色学科,目前全国各中医药院校均招生中药学专业学生,而且随着综合院校纷纷成立药学院,很多综合类大学也开始招收中药学专业学生.中药学又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目前各院校对中药学学生培养主要为4年制,开设与中药学学科相关的各门课程,主要包括专业课程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还有专业基础课包括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虽然培养计划不尽相同,但大部分为三年半的基本理论学习,半年的毕业设计,有些院校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甚至大于半年,足见各院校对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十分重视.在平时的上课期间,虽然各院校都会开设很多的实验课,但绝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比例较小,因此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不能培养出科研思路,独立完成科学研究比较困难.因此,各院校在培养本科生中都会设计毕业论文这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完成论文.因此,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四年生活的检验,也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途径.毕业生也希望自己能够完成一份有分量的论文,为自己的四年生活划上完美的句号.在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寻找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对每个毕业生来说都是头等大事,但目前中药学学生就业面临着巨大压力,各个用人单位对没有任何工作和实践经验的刚走出校园的学生有着很高的期望和要求,如何快速地融入社会,熟悉即将从事的工作内容,尽快为企业单位创造出效益,是摆在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面前的共同课题.针对这一问题,用人单位提出毕业生在毕业前的一段时间到用人单位实习,这样一来,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用人单位的问题,但对学生来说既要完成实习工作又要在没有指导教师帮助的情况下,独自完成毕业论文,从精力和能力来讲都变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编造、抄袭就不可避免;对学校教师来讲,常常陷入体会学生的难处,对质量低下的论文视而不见,还是以牺牲学生的实习,施加压力,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论文的两难境地.难道毕业论文和工作实习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真的没有“鱼与熊掌兼得”的方案吗?针对当前的现状,我们既要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又要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使二者兼顾,必须多管齐下,各个环节统筹协作,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矛盾,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加以考虑.一、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首先,学校要转变观念,不包分配不是不管分配,从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到毕业的那天为止,都要不遗余力地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其中.首先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需向学生灌输所学知识和将来就业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指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使学生尽早构建起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其次,建立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不仅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还要专业化,了解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二、真正向校企联合实习基地输送学生目前高校毕业普遍面临的问题是,理论知识掌握一大堆,但缺乏实际经验,往往连最简单的仪器操作都不规范,出现很多“纸上谈兵”“高分低能”的毕业生.而当今的用人单位已经完成从单纯地追求学历型人才向追求实用性人才的转变.如何提高毕业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其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和实际工作尽早融合,是必须解决的一道难题.而建立广泛而稳定的校外毕业设计实习基地就是最有力的解决方案.校方可以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有目的地选择几个固定的企业或公司作为实习基地.秉着“互利,互信,平等”的合作理念,在与企业合作完成高校产学研一体化这一重要命题的同时,也可向企业输送企业需要的人才,并可有针对性地培养,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既可以检验其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水平,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可以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毕业生就业与毕业设计时间冲突的问题.同时也实现了毕业生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为毕业生早日融入企业创造价值创造了条件.目前很多高校也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建立很多实习基地,但目前存在的问题往往为挂牌实习基地,真正向实习基地输送毕业生去完成毕业论文的并不多。
《中医食养食疗论文》

目录1 前言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桑葚的食养食疗作用 (2)2.1桑葚的历史 (2)2.2桑葚的功能 (3)2.3桑葚的成分 (3)3桑葚的食养食疗应用 (4)3.1桑葚酒的做法 (4)3.2桑葚食物的做法 (5)3.3桑葚的禁忌 (5)4 结论与建议 (6)前言每年的3-5月是桑葚上市的好季节,酸甜多汁的桑葚确实惹人喜爱。
同时,桑葚中的抗氧化物质特别多,具有抗衰老的作用。
我们在市场上看到卖桑葚的人的手、垫着桑葚的叶子全部都被染成了紫色,是因为桑葚里面含有一种叫花青素的东西。
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而颜色越深,所含的花青素就越多。
不仅如此,桑葚还有另外一种抗氧化成分——桑葚多糖。
所以现代研究认为,桑葚具有调节免疫、抗疲劳、抗衰老等作用。
中医认为,具有补肝益肾、养血生津、滋阴补血、润肠通便、生津止渴等功效。
所以,市民可以趁着桑葚上市的好时节,好好品尝一番。
1.1研究背景桑椹,又名桑椹子、桑蔗、桑枣、桑果、乌椹等,为桑科植物桑的果穗。
桑椹嫩时色青,味酸,老熟时色紫黑,多汁,味甜。
成熟的桑椹果营养丰富,每100克桑椹含水分81.8克,蛋白质1.8克,脂肪0.3克。
纤维素4.9克,碳水化合物10克,灰分1.2克,胡萝卜素30微克,硫胺素0.02毫克、核黄素0.06毫克,维生素 E6.95毫克,钾33毫克,锌0.27毫克,铜0.08毫克,硒4.8微克。
此外,还含有鞣酸,苹果酸,维生素C和脂肪酸等。
其脂肪主要为亚油酸、油酸、软脂酸、硬脂酸和少量辛酸、壬酸、癸酸、肉豆蔻酸、亚麻酸等。
中医学认为桑椹补益肝肾,滋阴养血,息风,具有主治心悸失眠、头晕目眩、耳鸣、便秘盗汗、瘰疬、关节不利等病症。
桑葚有改善皮肤(包括头皮)血液供应,营养肌肤,使皮肤白嫩及乌发等作用,并能延缓衰老。
桑葚是中老年人健体美颜、抗衰老的佳果与良药。
常食桑椹可以明目,缓解眼睛疲劳干涩的症状。
桑葚具有免疫促进作用。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营养与食疗

中医行业的中医药营养与食疗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与对中医传统文化的重视,中医药营养与食疗作为保持身体健康的一种重要方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医药营养与食疗结合了中医药学理论和现代营养学原理,旨在通过调理饮食,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一、中医药营养的基本理论中医药学认为,食物与人体有着密切的关系,食物不仅仅是提供营养成分的来源,还能够通过药食同源的原理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湿燥温凉等方面。
中医药营养强调通过食物的药物特性改善人体的健康状况,丰富了营养学的理论体系。
二、中医药营养与食疗的原则1. 因人而异:中医注重每个人体质的差异,因此中医药营养与食疗也应因人而异。
不同体质的人,在饮食上的要求也不同。
比如,体质阳虚的人应多食用温补食物,而体质阴虚的人则应多吃富含水分的食物。
2. 五行调理:中医学认为,五行理论是世界万物演化的规律。
中医药营养与食疗也运用五行理论来调理人体。
比如,春季属木,此时可多食用些具有生发作用的食物,如小麦、豆类等。
3. 食疗与疾病的关联:中医药营养与食疗注重饮食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通过调整饮食,能够起到预防和治疗某些疾病的作用。
比如,姜汤可用于缓解感冒引起的寒冷症状。
三、中医药营养与食疗的应用1. 调理阴阳平衡:中医药营养与食疗可以通过调整饮食来平衡阴阳。
例如,在夏季食用温凉性质的食物,可以帮助身体降温,保持阴阳平衡。
2. 滋补身体:中医药营养与食疗可以通过食用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如山药、黑芝麻等,来改善人体的营养状况,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3. 预防疾病:根据中医的理论,中医药营养与食疗同样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适量摄入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食物,如红枣、绿茶等,能够减少体内自由基的产生,降低患病的风险。
四、中医药营养与食疗的现实应用中医药营养与食疗已经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许多中医药营养师在实践中通过科学的饮食搭配和食物烹调技巧,帮助人们改善身体状况,达到健康的目标。
然而,中医药营养与食疗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中医药饮食养生学》论文

广西科技大学《饮食文化概论》题目:中医与饮食院别: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专业班级:环艺121班学生学号:201201902023 学生姓名:隋沅芳指导老师:郭源源内容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重视寻找益寿延年等养生之道。
世界各民族,因其地理环境、经济基础、社会制度、生活习俗不同,其养生之道也不相同。
关键词:养生、四时、春季、夏季、秋季、冬季、顺应、饮食什么是养生?什么是中医养生之道?养生,就是保养生命。
养生之道就是保养生命的道理与方法。
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理以及益寿延年的原则与理论的一门学科,其学说科学实用,是中国医药文化之精粹。
一、中医养生之道的特点1、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规律养生,又称为摄生、道生、保生等。
摄生即摄纳生命,是说自己的寿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注意养生,便可长寿,“度百岁而去,终其天年”。
如果不注意养生,就会“半百而衰,夭折而去”。
人的寿命是有极限的,这是自然规律。
中医养生顺应规律,追求长寿但不追求长生不老。
2、强调精神方面的养生中医认为,人的情志即精神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精神的调养是养生的一个重要环节。
避免不良精神刺激,提高自我心理调摄能力,是中医养生遵循的原则之一。
《黄帝内经》说:“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志意和”与人群中个体的气质、性别、年龄、经历、文化思想修养等密切相关。
人们应善于自我心理调摄,消除不良刺激,保持良好心态二、中医养生之道的措施顺时养生即顺应四时气候,阴阳变化规律,从精神、起居、饮食、运动等方面综合调养的养生方法。
其宗旨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顺四时而适寒暑”,这是中医养生学里的一条极其重要的原则,也可以说是长寿的法宝。
四时养生,就是指按照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调养,从而达到养生和延年益寿的目的。
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优秀5篇

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优秀5篇五篇关于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范文这里山草香为大家分享了5篇中医食疗与保健的论文,希望在中医食疗论文的写作这方面对您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
论文篇一题目:浅析《滇南本草》与现代食疗养生关键词:《滇南本草》;食疗养生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有些食物和药物一样同样能够防治疾病。
500多年前的兰茂先生,经长期实践总结了应用药物和食物对身体进行治病和调理的经验,撰写了《滇南本草》,它不仅是一部价值很高的药物学专着,为现代云南医药的研究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且十分注重食疗的作用,对现代食疗养生具有指导意义。
书中收载了药物近500种,涉及当今生活中常见九个类别近百种的食物。
通过学习,浅析兰茂先生对食物的药用价值和运用方法。
现分类举例浅述如下。
1蔬菜类。
《滇南本草》收载的蔬菜类有“藕、金针菜、苤蓝、白菜、青菜、芥菜、萝卜、黄芽白菜、甜菜、菠菜、莴笋、茄子、慈姑、芋头、葱白、韭菜、大蒜(青蒜)、茭瓜、茼蒿”等。
以藕为例,“藕,味甘、平,多服润肠肺,生津液…生食令人冷中,熟食补五脏”[1]。
其中藕节是具有止血功能传统的中药,现代研究认为,莲藕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鞣质、多酚化合物、钙、磷、铁等,具有补血、抗氧化、抗癌等多种食疗效果[2]。
2水果类。
《滇南本草》收载的水果有“石榴、山楂、枇杷、花红果、苹果、杏、桃、樱桃、李子、梨、菠萝蜜、桑葚子、拐枣、葡萄、橙子、龙眼、荔枝、甘蔗、荸荠、无花果”。
以苹果为例,“苹果,气味甘、微酸,无毒。
主治脾虚火盛,补中益气。
同酒食治筋骨疼痛,用蜜酿,久服延年之品也…”现代研究认为,苹果含多酚、三铁、果胶、膳食纤维,具有抗癌、降血压、增强记忆力、促进发育、减肥、促进睡眠的作用。
3瓜类。
《滇南本草》收载的瓜类有“冬瓜、西瓜、黄瓜、南瓜、甜瓜、葫芦、丝瓜、苦瓜”等。
其中记载的丝瓜“味甘,性凉,无毒。
主治解热、凉血、通经、下乳汁、利肠胃,并治痰火及痈疽疮、胎毒”。
中医食疗学论文

中医食疗学论文篇一:中医养生食疗论文对于亚健康人群有效的常见食疗方剂研究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中,有无数珍贵的物质和文化值得我们继承、研究和学习。
而作为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食养食疗就是其中之一,给我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多好处,需要我们去深入的探索和运用。
食疗,是利用食物进行防病治病,或促进病体康复,是以食品的形式来具体应用。
它既不同于药物疗法,也与普通的膳食有很大的差别。
食物治病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
也就是说,利用食物(谷肉果菜)性味方面的偏颇特性,能够有针对性地用于某些病证的治疗或辅助治疗,调整阴阳,使之趋于平衡,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身心的康复。
其次食物疗法寓治于食,不仅能达到保健强身、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还能给人感官上、精神上的享受,使人在享受食物的美味之中,不知不觉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
这种自然疗法与服用苦口的药物相比迥然不同,它不像药物那样易于使人厌服而难以坚持,人们容易接受,可长期运用,对于慢性疾病的调理治疗尤为适宜。
因此,食物疗法适应范围较广泛,主要针对亚健康人群,其次才是患者,是药物或其他治疗措施的辅助手段。
通过学习《中医食疗学》,我对这门学科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自身的健康状况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所以,我将以自身为例,来谈谈对亚健康人群而言常见的有效食疗方剂问题。
一、亚健康状态:1.定义:在现代医学中,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
在传统医学中,我们通常说的疾病是两个不同含义的概念。
“疾”是指不易觉察的小病疾,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就会发展到可见的程度,便称为“病”。
这种患疾的状态,就是“亚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在中医学中称“未病”。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现代社会符合健康标准的不过占人群总数的15%左右。
中药药膳学论文

摘要: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
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
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
关键词:中药药方清热解毒去湿导入语 :清热解毒去湿的中药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
正文 :中药药方(清热解毒去湿)金银花15g,连翘15g,玄参10g,麦冬15g,桔梗9g,甘草6g,马勃6g,射干9g,薄荷6g,牛蒡子10g,板蓝根15g,生地黄12g,小蓟12g,茯苓15g,泽泻9g金银花:自古被誉为清热解毒的良药。
性甘寒气芳香,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
金银花既能宣散风热,还善清解血毒,用于各种热性病,如身热、发疹、发斑、等症,均效果显著。
连翘:果实入药。
是清热解毒的中药,主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喉肿痛,急性肾炎等。
玄参:主治: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痰核、痈疽疮毒。
麦冬:减缓寒凉,养阴而不腻胃,偏于镇惊安神。
桔梗:根入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
阴虚久嗽、气逆及咳血者忌服。
甘草:是一种补益中草药。
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气微味甜而特殊。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
马勃:可治咽喉肿痛,咽物不得,治急喉闭治久嗽等。
射干:射干为清热解毒中药,主治:治喉痹咽痛,咳逆上气,痰涎壅盛,瘰疬结核,疟母,妇女经闭,痈肿疮毒。
薄荷:薄荷是中华常用中药之一。
它是辛凉性发汗解热药,治流行性感冒、头疼、目赤、身热、咽喉、牙床肿痛等症。
处用可治神经痛、皮肤瘙痒、皮疹和湿疹等。
牛蒡子:有疏散风热,宣肺透疹,利咽散结,解毒消肿之功效。
属于解表药中发散风热药。
板蓝根:功效分类:清热药;清热解毒药;凉血药。
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主治温毒发斑;高热头痛;;舌绛紫暗,烂喉丹痧;喉痹;疮肿、;肝炎;流行性感冒,流脑,咽肿,火眼,疮疹;可防治流行性乙脑炎、急慢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骨髓炎。
中药药膳学论文——枸杞子的药膳作用。

中药药膳学论文——枸杞子的药膳作用。
摘要:枸杞子是一种具有营养价值的中药材,在传统中药和中药药膳中广泛应用。
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概括了枸杞子的化学成分组成、药理学作用及其在药膳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枸杞子富含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多糖、甾醇类和微量元素等,具有抗氧化、抗疲劳、调节免疫功能、降血压降血脂、滋补肝肾等多种药理作用。
此外,枸杞子还可以用于药膳制作,与其他食材搭配制作成多种具有营养保健和美味口感的药膳,如红枣枸杞粥、枸杞鸡汤等,对身体健康有益。
关键词:枸杞子;中药药膳;药理学作用;营养保健;食疗引言枸杞子是中药中一种常用的食疗药材,在中国历史悠久的中药文献中已有记录,如《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
枸杞子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常见的补益佳品,在中药中被推崇为“滋补肝肾、明目益气”的珍贵中药,因其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降血压、降血脂、增强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而备受青睐。
此外,枸杞子具有多种营养成分,如氨基酸、糖类、有机酸、多糖、甾醇类和微量元素等,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
本文将对枸杞子的药理学作用和药膳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医药膳学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枸杞子的化学成分1.氨基酸枸杞子中富含多种氨基酸,特别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大量的谷氨酸。
经分析,枸杞子中的氨基酸含量可占总重量的16%左右,枸杞子中的谷氨酸含量约为其他氨基酸的2倍左右,且谷氨酸在人体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改善人体心脑血管功能,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2.糖类枸杞子中含有大量的多糖类物质,如枸杞多糖、多糖DNA及其他多糖,其中枸杞多糖含量最为丰富,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等多种保健功效。
此外,枸杞子中还富含单糖、双糖和多糖等糖类成分,可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3.有机酸枸杞子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如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等,这些有机酸具有促进人体新陈代谢、维持人体酸碱平衡等多种作用。
4.甾醇类枸杞子中含有丰富的甾醇类物质,如β-谷甾醇、蜜环菌醇、β-胡萝卜素等,这些物质对人体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如调节血脂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疗中的中药学知识
摘要:随着国家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疗逐渐又回到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通常认为,食物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的可食性物质。
也就是说,食物最主要的是营养作用。
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
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
可见,食疗与中药乃至中药学有着非同一般的联系。
同时,食疗又反映出了中医里“药食同源”的思想。
关键字:食疗中药药食同源
食疗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运用营养治疗学等知识,根据药食同源、养医同理,充分发挥各类食物即可做食品,又有药用,无毒副作用的功效,以达到防病、治病、康复保健、养生益寿的目的。
战国时期的《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素问·五常政大论》主张:“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
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
”书中高度评价了食疗养生的作用,也是食疗养生理论的重大进步。
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卷二十四专论食治也主张“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体现了“药治不如食治”的原则。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载了谷物、蔬菜、水果类药物300余种,动物类药物400余种.皆可供食疗使用。
食疗这一概念是近几年被大家所认识和接受,但饮食文化的起源却很早。
远古时代,有“神农尝百草”,人们在发现了食物的同时,也发现了治病的药物,很多动植物“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生动地说明了先民再寻找食物过程种,发现有很多种类的食物可以解除疾病所带来的痛苦,有些食物吃后具有健体的作用。
于是,许多既可以果腹,又可以治病的食物被人们所重视,这就是中医学“药食同源”的理论依据。
据现今较为科学的解释:食物是人类治病最好的药品,食疗就是用食物代替药物而使疾病得到治疗、使细胞恢复功能、使人体恢复健康。
高级均衡营养素能增强细胞营养代谢功能,使细胞获得了强大的能量;同时能激活细胞健康免疫基因,使细胞免疫活性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成倍增加;能使免疫细胞有能力释放大量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直接杀死侵入细胞的细菌病毒,直接中和清除被细胞吸收的物理化学物质;强壮的免疫细胞可直接吞噬病死的细胞和废弃的代谢物,帮助功能低下的细胞恢复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有医药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说过:药物治疗,不如食物治疗,食物是人类治病的最好药品。
他相信人体天赋的自然免疫力是疾病真正的终结者。
对于中药和食物,其实两者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很清晰。
中药多属天然药物,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而可供人类饮食的食物,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动物、植物及部分矿物质,因此,中药和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
有些东西,只能用来治病,就称为药物,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之用,就称为饮食物。
但其中的大部分东西,既有治病的作用,同样也能当作饮食之用,即为药食两用。
由于它们都有治病功能,所以药物和食物的界限不是十分清楚的。
比如橘子、粳米、赤小豆、龙眼肉、山楂、乌梅、核桃、杏仁、饴糖、花椒、小茴香、桂皮、砂仁、南瓜子、蜂蜜等等,它们既属于中药,有良好的治病疗效,又是大家经常吃的富有营养的可口食品。
所以,“药食同源”的理论由此而得到证实。
食疗固然好处多多,但是食疗也有食疗的规则。
食疗也需要分对象,对于不同体质的人,食疗程序也不尽相同;食疗也分时间来对待;食疗还要针对不同病症对症下药……
不按食疗规律盲目进行食疗是非常错误的。
某医院曾追踪与分析数名女中学生贫血患者的病史发现,虽然她们都有既往月经不调的病史,但都在严重大出血之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盲目进补补过了头。
女儿带经时间长,好心的妈妈怕失血过多身体虚弱影响学习,让女儿大量进食桂圆、羊肉及其它补品,频饮红糖水,认为缺血就得补血,甚至在医生叮嘱“不
要吃‘上火’的东西”之后,还进食了过多的巧克力和炸辣鸡腿,结果适得其反,“补”得血热妄行,流血不止。
这些现象的原因,其实就是“吃错了药”,每个人并不是什么食物都能吃,体质不同,适用的食物是不同的。
可见盲目进补的危害有多大了。
出了盲目进补之外,同时更应该注意不要滥用“药物食品”。
如"人参软糖"、"鹿茸软糖"、"人参奶粉"、"人参饼干"等“药物药品”,如果滥用,后果就会很严重。
它能使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遭到破坏,甚至致病。
社会上有人认为甘草是有益无否的良药,加上其甜味很可口,于是便把甘草泡水当茶饮。
这是十分危险的。
这种"甘草茶"服久了会产生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样的副作用,使血钠排出减少,钾排出增多,导致高血钠、缺钙性抽搐。
更有甚者,久服甘草可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一旦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问题就比较麻烦了。
有的患者就需要终生服用强的松之类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才能维持生命。
清代医家郑钦安言“病之当服,附子、大黄、砒霜皆是至宝;病之不当服,参、芪、鹿茸、枸杞皆是砒霜。
”意思是说,所谓有毒之药,只要应用适当,能够救人于水火,滋补之品如果不对其证,那就如同毒药一样能杀人于无形。
根据个体特点可选择合适食材进行食疗,以真正达到“食治治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共有食疗1500方可供参考使用。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都有与之对应的食疗方法。
现在网络上流传有九种食疗疗法:1.红萝卜治痛风:东北一种特殊的红萝卜富含大量的钾、磷、硒、活性酶、维生素c、维生素k等物质,对人体的酸碱平衡的调节具有很好的效果。
2..红茶防治流感日本科学家用比一般红茶水浓度淡的红茶液在病毒感染区浸泡5秒,该病毒就会失去感染力。
3.维生素B6防治糖尿病4.牛奶防治支气管炎5.蜂王浆防治关节炎 6.橘汁防治尿道感染7.南瓜子防治前列腺病8.淀粉类食物防治肠癌9。
苦瓜清暑祛热、明目解毒、养血益气对热病烦渴、中暑、痢疾、目赤、痈肿丹毒、恶疮等有食疗作用。
中药是中国文化的一朵奇葩,中药的发现与利用更是祖先留给后辈的一笔巨大财富,食疗是中药的合理利用,中药的深入研究更快速的推动了食疗疗法的完善与成熟,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为人类寻求健康身体和幸福生活开创了新纪元。
参考文献:[1]雷子《食疗是最好的偏方》[A]
[2]董杰, 曹金发谈《养老奉亲书》的食疗思想[J]
[3]李显锋《浅论中医食养疗法》[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