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20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一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

2020届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高三一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

绝密★启用前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1.癌症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严重的疾病之一。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癌变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癌症的发生与心理状态也有一定关系B.香烟的烟雾中含有多种化学致癌因子C.紫外线可以穿透表皮伤及细胞中的遗传物质D.病毒含有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能够引起细胞癌变答案:D【分析】1.癌细胞的特征:(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3)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降低,导致细胞彼此间的黏着性减小,易于扩散转移;(4)失去接触抑制。

2.细胞癌变的原因:(1)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2)内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解:A、癌症的发生除了与致癌因子有关还与心理状态也有一定关系,A正确;B、香烟的烟雾中含有煤焦油等多种化学致癌因子,B正确;C、紫外线可以穿透表皮伤及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从而引起基因突变的发生,C正确;D、某些病毒可以引起细胞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细胞癌变,D错误。

故选D。

2.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可以提取和分离细胞的物质和结构。

下列实验中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搅拌促使子代的T2噬菌体与细菌分离B.可用差速离心法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C.可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D.利用无水乙醇能提取绿叶中的色素答案:A【分析】1.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 (蓝绿色)、叶绿素b (黄绿色)。

2.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2020届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0届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0年一模试卷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 病毒是能够引起人体细胞发生癌变的一种因素B. 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可导致人类病毒性传染病C. DNA病毒通常比RNA病毒具有更强的变异性D. 病毒的增殖需要宿主细胞中酶与ATP的参与【答案】C【解析】【分析】目前认为致癌因子大致分为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放射性物质发出的电离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2)化学致癌因子有数千种之多,如石棉、砷化物、铬盐、镉化物等无机化合物,苯、四氯化碳、焦油、烯环烃、亚硝胺、黄曲霉素、有机氯杀虫剂等。

(3)病毒致癌因子是指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病毒,致癌病毒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之有关的核酸序列。

它们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入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详解】A、病毒属于导致人体细胞发生癌变的生物因素,A正确;B、有些病毒在人和野生动物体内都可寄生,因此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可导致人类病毒性传染病,B正确;C、RNA通常为单链结构,稳定性差,因此,RNA病毒比DNA病毒具有更强的变异性,C错误;D、病毒是专性寄生物,没有独立的代谢系统,其增殖过程需要宿主细胞中酶与ATP的参与,D正确。

故选C。

【点睛】识记病毒的结构特点和常见的致癌因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课上,小余同学作出假设:“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均相当于一层半透膜,且细胞壁的伸缩性和原生质层相同”,并使用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和0.3g/ml的蔗糖溶液进行探究。

下列预期的实验现象中能够证明小余同学所作假设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分析】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但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020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2020届广东省佛山市高三一模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一)高三理科综合试题一、选择题1.青蒿素能高效杀灭寄生在人体内的单细胞动物疟原虫。

有报道称,青蒿素可促使疟原虫的膜结构包裹核内染色质形成自噬泡,自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使内容物降解。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疟原虫的溶酶体可以合成多种水解酶B. 可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疟原虫细胞膜的完整性C. 疟原虫有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生物膜系统D. 青蒿素可能使疟原虫无法进行遗传信息传递而死亡【答案】A【解析】【分析】紧扣题干信息“青蒿素可促使疟原虫的膜结构包裹核内染色质形成自噬泡,自噬泡与溶酶体融合,使内容物降解”答题。

【详解】A、水解酶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A错误;B、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台盼蓝染色剂不能进入活细胞,因此可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疟原虫细胞膜的完整性,B正确;C、疟原虫属于真核生物,具有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构成的生物膜系统,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青蒿素可能会促进疟原虫的染色质分解,因此可能会使疟原虫无法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而死亡,D正确。

故选A。

2.ATP合酶是合成ATP所需要的酶,分子结构由凸出于膜外的亲水性头部和嵌入膜内的疏水性尾部组成。

当H+顺浓度梯度穿过ATP合酶时,该酶能促使ADP与Pi形成ATP。

下列关于ATP合酶的分析,错误的是()A. A TP合酶在线粒体、叶绿体内都有分布B. A TP合酶既具有催化作用,同时也具有运输作用C. A 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都需要ATP合酶的催化D. A TP合酶使ADP和Pi形成ATP时,伴随着能量的储存【答案】C【解析】【分析】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1)ADP和A TP的关系:ADP是二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分子式可简写成A-P~P。

从分子简式中可以看出,ADP比ATP少了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高能磷酸键。

ATP的化学性质不稳定。

对细胞的正常生活来说。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的。

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理综生物(四)附解析

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理综生物(四)附解析

202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理综生物(四)附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真核细胞有边界,有分工合作的若干组分,有对细胞的遗传和代谢进行调控的信息中心。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生命系统的边界是细胞的最外层结构B.细胞的信息中心就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中心C.含叶绿体的细胞内色素均存在于原生质层内D.高等动物体内的大多数细胞不会形成纺锤体2.研究发现生活在盐碱环境中的植物能积累土壤中的无机盐离子,使其细胞液中的无机盐离子浓度高于土壤溶液。

下列关于这类植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根尖细胞是异养细胞B.根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需要消耗能量,吸收水分子则不耗能C.根尖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出现姐妹染色单体D.根细胞中含有与叶绿体形成有关的基因3.下列有关实验及实验结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用赤霉素处理甘蔗使茎秆变粗 B.脱落酸可抑制种子的萌发C.有性生殖产生无子果实与生长素无关 D.可用乙烯使果实增大5.某地区突发罕见的森林火灾,植被焚烧严重。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失去负反馈调节,森林生态系统将不会保持稳定状态B.火灾后,该地区的群落依旧有演替至森林阶段的潜力C.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其调节能力依然有效D.火灾后,该地区植被焚烧严重,将发生初生演替6.先天性夜盲症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且父母正常的家庭中也可能有患者,另外自然人群中正常男性个体不携带该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不考虑突变,下列关于该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先天性夜盲症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因长期缺乏维生素A而患的夜盲症属于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C.女性携带者与男性患者婚配,生一正常女孩的概率为1/2D.可运用基因诊断的检测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该遗传病产前诊断的技术手段包括羊水检查、B超检查、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基因诊断等,D项正确。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真题-试卷(课标Ⅰ)(含解析)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真题-试卷(课标Ⅰ)(含解析)

『高考真题·真金试炼』『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生物能力测试一、选择题1.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B. 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 ,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C. 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D. 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 ,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答案】B【解析】【分析】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 ,该病毒不能离开活细胞独立生活。

【详解】A 、戴口罩可以减少飞沫引起的病毒传播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新冠病毒 ,A 正确;B 、病毒只能依赖于活细胞才能存活 ,不能在餐桌上增殖 ,B 错误;C 、煮沸可以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进而杀死病原体 ,C 正确;D 、手可能接触到病毒 ,勤洗手可以洗去手上的病原体 ,降低感染风险 ,D 正确。

故选B 。

2.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 ,错误的是( )A. 若产生的CO 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 ,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B. 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则吸收O 2的分子数与释放CO 2的相等C. 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 ,则无O 2吸收也无CO 2释放D. 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 ,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答案】D【解析】【分析】呼吸底物是葡萄糖时,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碳量;若只进行无氧呼吸,当呼吸产物是酒精时,生成的酒精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

【详解】A、若二氧化碳的生成量=酒精的生成量,则说明不消耗氧气,故只有无氧呼吸,A正确;B、若只进行有氧呼吸,则消耗的氧气量=生成的二氧化碳量,B正确;C、若只进行无氧呼吸,说明不消耗氧气,产乳酸的无氧呼吸不会产生二氧化碳,C正确;D、若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若无氧呼吸产酒精,则消耗的氧气量小于二氧化碳的生成量,若无氧呼吸产乳酸,则消耗的氧气量=二氧化碳的生成量,D错误。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生物试题及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生物试题及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试题(生物部分)一、单选题1.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戴口罩可以减少病原微生物通过飞沫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B.病毒能够在餐具上增殖,用食盐溶液浸泡餐具可以阻止病毒增殖C.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D.生活中接触的物体表面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勤洗手可降低感染风险2.种子贮藏中需要控制呼吸作用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若作物种子呼吸作用所利用的物质是淀粉分解产生的葡萄糖,下列关于种子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产生的CO2与乙醇的分子数相等,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B.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与释放CO2的相等C.若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且产物是乳酸,则无O2吸收也无CO2释放D.若细胞同时进行有氧和无氧呼吸,则吸收O2的分子数比释放CO2的多3.某研究人员以小鼠为材料进行了与甲状腺相关的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切除小鼠垂体,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机体产热减少B.给切除垂体的幼年小鼠注射垂体提取液后,其耗氧量会增加C.给成年小鼠注射甲状腺激素后,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会增强D.给切除垂体的小鼠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其代谢可恢复正常4.为达到实验目的,需要选用合适的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下列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的对应,不合理的是()5.已知果蝇的长翅和截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多只长翅果蝇进行单对交配(每个瓶中有1只雌果蝇和1只雄果蝇),子代果蝇中长翅∶截翅=3∶1。

据此无法判断的是()A.长翅是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B.亲代雌蝇是杂合子还是纯合子C.该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D.该等位基因在雌蝇体细胞中是否成对存在6.土壤小动物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关于土壤小动物的叙述,错误的是()A.调查身体微小、活动力强的小动物数量常用标志重捕法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高,则该类群含有的物种数目多C.土壤小动物的代谢活动会影响土壤肥力,进而影响植物生长D.土壤小动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参与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二、非选择题7.真核细胞的膜结构具有重要功能。

2020届广东省高三高考一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及解析

2020届广东省高三高考一模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卷及解析
2、由题意知,E、e与G、g独立遗传,因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且E_G_开紫花,E_gg开红花,eeG_、eegg开白花,F1自交后代多数花色表现为紫花:红花:白花=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子一代的基因型是EeGg,亲本纯合红花的基因型是EEgg,白花基因型为eeGG。
【详解】F1自交的后代个别的花色表现为紫花(E_G_):红花(E_gg):白花(eeG_+eegg)=3:1:4,即E_:ee=1:1,G_:gg=3:1,由此可知G和g基因都没有丢失。F1正常自交后代的花色表现为紫花:红花:白花=9:3:4,两者相比较发现白花的比值没有发生变化,即eeG_和eegg基因型的个体没有死亡,故含有e的雄配子参与受精后不会导致受精卵发育异常而死亡,缺失染色体上含有的是E基因,C正确,ABD错误,
A. 不同温度是自变量,酶活性为因变量
B 底物溶液应配制两种浓度分别对应两种酶
C. 测定同一温度下的活性,不同的酶是自变量
D. 可以探究出两种酶催化的各自最适温度
【答案】B
【解析】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等;温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前,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反应速率减慢。
A. 缺失了E基因位点的染色体片段,基因型为eGg
B. 缺失了G基因位点的染色体片段,基因型为Eeg
C. 缺失的片段与E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型为EeGg
D. 缺失的片段与G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型为EeGg
【答案】C
【解析】
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山西省长治市天一联考2020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长治市天一联考2020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理综生物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长治市天一联考2020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考试理综1.下列有关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一个动物细胞中只含有一个中心体,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B. 用胰蛋白酶处理生物膜,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及通透性都会发生改变C.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外膜上有运输葡萄糖和氧气的载体蛋白D.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呼吸氧化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答案]B[解析][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详解]A、一个动物细胞一般含有一个中心体,但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复制形成2个中心体,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中心体,A错误;B、用胰蛋白酶处理生物膜,生物膜的蛋白质会被水解,通透性会发生改变,B正确;C、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其分解的底物为丙酮酸,线粒体膜上没有运输葡萄糖的载体,氧气进入线粒体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C错误;D、呼吸氧化酶主要存在于线粒体中,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D错误。

故选B。

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由基因调控的B. 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核的体积增大C. 细胞癌变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DNA分子中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D.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一模试卷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A. 病毒是能够引起人体细胞发生癌变的一种因素B. 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可导致人类病毒性传染病C. DNA病毒通常比RNA病毒具有更强的变异性D. 病毒的增殖需要宿主细胞中酶与ATP的参与【答案】C【解析】【分析】目前认为致癌因子大致分为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放射性物质发出的电离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2)化学致癌因子有数千种之多,如石棉、砷化物、铬盐、镉化物等无机化合物,苯、四氯化碳、焦油、烯环烃、亚硝胺、黄曲霉素、有机氯杀虫剂等。

(3)病毒致癌因子是指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病毒,致癌病毒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之有关的核酸序列。

它们通过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进入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详解】A、病毒属于导致人体细胞发生癌变的生物因素,A正确;B、有些病毒在人和野生动物体内都可寄生,因此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可导致人类病毒性传染病,B正确;C、RNA通常为单链结构,稳定性差,因此,RNA病毒比DNA病毒具有更强的变异性,C错误;D、病毒是专性寄生物,没有独立的代谢系统,其增殖过程需要宿主细胞中酶与ATP的参与,D正确。

故选C。

【点睛】识记病毒的结构特点和常见的致癌因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课上,小余同学作出假设:“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均相当于一层半透膜,且细胞壁的伸缩性和原生质层相同”,并使用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和0.3g/ml的蔗糖溶液进行探究。

下列预期的实验现象中能够证明小余同学所作假设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分析】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但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详解】若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均相当于一层半透膜,且细胞壁的伸缩性和原生质层相同,则将紫色的洋葱鳞片叶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由于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失水导致细胞和中央液泡变小,颜色变深。

但由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同步伸缩,故原生质层紧贴细胞壁,不会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故选A。

【点睛】明确质壁分离的原理,根据实验假设进行反推实验现象便可。

3.下列与基因和基因的表达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子细胞的基因结构与基因数目都可能发生变化B. 反密码子是tRNA上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相配对的3个碱基C. 一个mRNA分子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每个核糖体上可同时合成多条肽链D. 即使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发生改变,生物体的性状也可能发生变化【答案】C【解析】【分析】1、遗传密码子:mRNA上编码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

tRNA的反密码子可和mRNA上的密码子配对,每种tRNA携带一种氨基酸。

2、一个mRNA 分子上可以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从而提高翻译效率。

【详解】A、细胞进行有丝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会引起基因结构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会引起基因数目的变化,故子细胞的基因结构与基因数目都可能发生变化,A正确;B、反密码子是tRNA上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相配对的3个碱基,B正确;C、一个mRNA分子上能结合多个核糖体,但每个核糖体上只能合成一条肽链,C错误;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即使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发生改变,生物体的性状也可能发生变化,D正确。

故选C。

【点睛】理解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掌握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为探究2,4-D促进某绿化树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A. 在正式实验前进行预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实验结果更准确B. 在使用低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插条时,可以选用沾蘸法C. 若插条全部生根,说明配制的2,4-D溶液对生根都有促进作用D. 实验观测指标可以是平均生根数目,还可以是生根的平均长度【答案】D【解析】【分析】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

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

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

【详解】A、在进行正式实验前先要进行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试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试验而造成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A错误;B、用低浓度的2,4-D溶液处理插条时,应该用浸泡法,而不是用沾蘸法操作,B错误;C、实验中需要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生根数量或生根长度才能说明配制的2,4-D溶液对插条生根是否有促进作用,C错误;D、观察实验结果时,除了可以观察生根数目之外,还可以观察根的长度作为观察指标,D正确。

故选D。

【点睛】掌握《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插条的处理方法、自变量、因变量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人在饥饿时或遇到寒冷刺激,机体会进行一系列稳态调节活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寒冷直接刺激下丘脑,引起了骨骼肌收缩,会出现全身颤抖B. 参与这一稳态调节的有脊髓、垂体、下丘脑、甲状腺、胰腺等器官C.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肌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D. 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减少热量散失,人体会表现出面色苍白【答案】B【解析】【分析】体温调节过程【详解】A 、寒冷刺激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将兴奋传导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了骨骼肌收缩,会出现全身颤抖,A 错误;B 、由分析可知,参与体温调节的有脊髓、垂体、下丘脑、甲状腺、胰腺等器官,其中胰腺中的胰岛B 细胞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加,B 正确;C 、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使血糖升高,C 错误;D 、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热量散失,人体会表现出面色苍白,D 错误。

故选B 。

6.樱桃番茄(二倍体)的果实颜色多为红色,由3号染色体上的a 基因控制。

研究人员在育种时发现一株结黄色果实的樱桃番茄,经分析确定这株番茄的3号染色体有三条,其他染色体正常,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a 。

该植株进行减数分裂时,3号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发生配对并正常分离,第三条染色体随机移到细胞一极。

将该植株自交得F 1。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植株可产生A 、Aa 、a 、a 四种配子,且数量比为1∶1∶1∶1B. F 1中结黄色果实的植株中既有二倍体,也有三倍体和四倍体C. F 1中结黄色果实的植株全是杂合子,结红色果实的植株全是纯合子D. 若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进行分类,则F1植株可分为3种类型【答案】D【解析】【分析】二倍体和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二倍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叫做多倍体。

【详解】A、该植株的基因型为Aaa,产生的配子及其比例为A∶Aa∶a∶aa=1∶2∶2∶1,A错误;B、F1中结黄色果实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AAa、Aaa、AAaa、Aaaa,其中基因型为AAa和Aaa植株的3号染色体有三条,为三体;AAaa和Aaaa植株的3号染色体有四条,为四体,B错误;C、F1中结黄色果实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AAa、Aaa、AAaa、Aaaa,其中基因型为AA植株为纯合子,结红色果实的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a、aaaa,全是纯合子,C错误;D、若按体细胞染色体数目进行分类,则F1植株可分为3种类型,即2n、2n+1、2n+2,D正确。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清三体和三倍体、四体和四倍体的区别。

7.北方夏秋季节的日光温室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会限制黄瓜高产。

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研究,部分处理及测得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15~29天期间,不同温度条件下补充CO2均能使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补充CO2能提高光合速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填“高”或“常”)温下补充CO2提高光合速率的效果更为显著,做出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2)该相关研究提示采取_____________的针对性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北方夏秋季节里日光温室中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而提高黄瓜产量。

(3)除CO2吸收速率外,__________和_________也可以作为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检测指标。

【答案】(1). CO2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原料,提高CO2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暗反应的速率(所以补充CO2能提高光合速率)(2). 高(3). 高温下(时)比常温下(时)补充CO2光合速率提升的幅度更大(4). 长期(长时间)增施(补充)CO2(5). O2(氧气)释放(产生)速率(6). 光合产物积累速率【解析】【分析】对题图分析可知,在15~29天期间,不同处理组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从高到低依次是:高温+CO2组>常温+CO2组>常温组>高温组。

【详解】(1)CO2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原料,提高CO2浓度能提高光合作用暗反应的速率,进而提高光合速率,因此图中15~29天期间,不同温度条件下补充CO2均能使黄瓜叶片的光合速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由题图可知,高温下补充CO2比常温下补充CO2黄瓜叶片光合速率提升的幅度更大,因此高温下补充CO2提高光合速率的效果更为显著。

(2)由题图可知,高温+CO2组与高温组对比可知,高温下补充CO2可提升黄瓜叶片光合速率,且随着处理天数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可采取长期补充CO2可以有效提高北方夏秋季节里日光温室中黄瓜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进而提高黄瓜产量。

(3)除CO2吸收速率外,O2释放速率和光合产物积累速率也可以作为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检测指标。

【点睛】掌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从题图中获取相关信息,运用所学的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

8.病毒侵入人体,可能会诱发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部分过程图解如下。

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中甲型免疫与乙型免疫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免疫和___________免疫;X和Y分别是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__细胞。

(2)图中初始B细胞还会增殖分化为________________。

a的作用是:a可以与病原体结合,从而抑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花疫苗取自被称为“牛痘”的活体病毒,接种牛痘病毒能够预防天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