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

合集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笔记

现代教育技术笔记

单元一现代教育技术概论1.1信息技术与教育变革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两大现象:知识爆炸和信息海洋二、信息时代的教育变革1.教育发展历程上的四次革命第一次教育革命的标志:专职教师的出现第二次:文字体系的出现第三次:印刷术的出现第四次:现代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快速发展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改变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正在构建4A模式:Anybody,Anytime,Anywhere,Any content也就是说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获得所需要的相关内容。

2.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1)教育观念的变革现代教学观:由以教为中心、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问题为中心。

现代学习观:在校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和走向学习型社会。

现代教师观:由教转变为导,过去教师是知识的象征、权威、化身,二今天教师正在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和帮助者。

现代学生观:把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思考者和探索者。

现代媒体观:只是载体转变为认知工具。

现代人才观: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是当今社会培养人才的新理念学习时空观:在老师的引导和教学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获取和学习任务变成随时随地学习现代课程观:知识中心、书本中心正在转变为以人为本、特色化、个性化和多媒体化(2)教学坏境的变革黑板加粉笔教学工具走向现代数字媒体幻灯投影计算机交互式白板传统教室走向智慧教室传统校园走向智慧校园(3)教学内容的变革知识快速增长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注重培养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4)教学方式的变革班级教学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要求,新的课程形态不断形成:网络课程、mooc、微课、翻转课堂:少讲多学、一对一教学辅导、及时掌握学习情况、培优补差、丰富课程内容、为教师减负自主学习、探究性、个性化学习、泛在学习(5)教学方法的变革讲授法、演示法向案例教学、问题驱动式教学、讨论法学习形式丰富,形成一种多元教学方法(6)教学制度的变革教育不只是学校的任务,不只是在校学生而言,需要家庭企业社会共同参与,泛在学习社会化学习终身学习是新时代对每个公民的要求,一种新的、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教育体系和制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信息社会构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7)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师教授为主变为学生探究为主说教式教学变成交互式教学分学科、定时教学变成真实、多学科交叉、问题解决集体化的、无个性的个体学习变成多样化、个性化的合作学习知识的垄断者和传播者变成学习的帮助者和指导者按年龄和成绩分组变成异质分组对分科知识与分离技能的评价变成以行动为基础的综合性评价1.2 现代教育技术内涵与发展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

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

课堂教学:利 用多媒体技术 进行教学,提 高教学效果
在线学习:通 过互联网进行 远程教育,方 便学生随时随 地学习
教育管理:利 用信息技术进 行学校管理和 教务管理,提 高工作效率
教育评价:利 用大数据和人 工智能技术进 行学生评价, 提高评价的准 确性和客观性
PART 05
信息技术与现代 教育融合的挑战
拓展教育资源:通过 网络,学生可以接触 到更广泛的教育资源, 拓宽视野。
促进个性化教育:信息 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 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提高教育质量:利用信 息技术,教师可以更好 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如何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优化课程设置,融入信息技术元素 创新教学方式,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建立评价体系,衡量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融合的效果
在线教育的发展趋势
技术进步: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在线教育 教育模式创新:混合式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等新模式将逐渐普及 教育资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将更加开放和共享,促进教育公平
学习体验优化:在线教育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
பைடு நூலகம்
混合式教育的发展趋势
线上线下融合:将传统课堂与在线学习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与机遇
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融合的挑战
技术更新迅速,教育机构需要不断更新设备和技术 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 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技能,以适应数字化的学习方式 信息安全问题,需要确保学生和个人信息的安全
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融合的机遇
提高教学效率:利用 信息技术可以更快地 传递知识,提高学生 的学习效率。

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考点

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考点

第一章1.信息技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即信息技术就是改造信息的技术。

2.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3.信息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

4.教育技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5.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6.学习资源: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人力与非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信息、资源、设备、人员、场所等.在课堂教学中所利用的学习资源也称教学资源。

7.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并给以价值判断的过程。

8,学习环境:学习者在追求学习目标和问题解决的活动中可以使用多样的工具和信息资源并相互合作和支持的场所9.教学策略;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一、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信息技术对教育内容的影响(一.信息时代需要有知识的人才,二.信息社会不仅需要会学习的人才,同时还须要具有协作能力的人才三。

信息社会需要身心健康的人才,无论在什么社会人都必须学会生存)2.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的影响(第一,教师把“讲”变为“导”第二,学生把“听”变为“学”)3、信息技术对教师的影响(第一,信息技术扩展了教师的概念。

第二,信息技术促使教师基本功和技能技巧的现代化第三,信息技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育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面临更
好的发展机遇,实现超常规发展。 未来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一方面取决于 理论与技术的发展状况;另外取决于学校 教育的实际需求。
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从目前的发展状况看,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将呈现以下特 征:
多媒体化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教学媒体

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必要性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重要的突破口

现代教育改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手段、教学 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育理论等 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师范生学习教育技术的必要性

教育技术可以促进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
伴随着现代教育形式的日益多样化,要求
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理论研究 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
泛应用,更具有现实意义。教育技术的理 论研究更加关注教学系统设计、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个别化学习、网络学习等方 面,为教育技术的研究打开了一个广阔的 空间。
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高科技化 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将出现更多的集图文、影音为一体的教学 材料,以多种感官刺激、交互性、灵活性 等特点占据教学资源的主流。 多媒体类教学材料的开发也将成为教育技 术的重要内容。
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网络化 网络的快速发展为教育技术提出了一个重
要的研究方向。网络教学环境下,学校教 学活动将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 学生从网络上获得丰富的教育信息作为重 要的学习资源,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

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

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信息技术(IT即Information Technology)就是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联系:教育技术,有时候人们也称现代教育技术,是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

区别: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二者虽有较密切的联系,但却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与信息相关的技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输与呈现;教育技术则属于教育学科,顾名思义,它关注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其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研究范畴则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

即教育技术关注的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或作为教学资源的技术。

具体说来,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而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

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区别: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二者虽有较密切的联系,但却属于不同的学科,并有各自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畴。

信息技术属于技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与信息相关的技术,研究范畴是对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输与呈现;教育技术则属于教育学科,顾名思义,它关注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其研究对象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研究范畴则是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与评价。

即教育技术关注的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或作为教学资源的技术。

具体说来,教育技术是指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点01】现代教育技术的概念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知识点02】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教育技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对现代教育技术影响较大的现代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发现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

2.现代教育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

3.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对象是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4.系统方法是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思想。

【知识点03】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领域包括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知识点04】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1.有效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教学优化,教师借以帮助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工具与方法,是教师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桥梁。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说包含了信息素养的成分,信息素养是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

2.有效地促进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教学设计技术的应用,可以使教师科学地设计每一堂课,教师将有更多的机会将大量的各种思维训练整合到课堂教学的内容中去,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超越一般思维定式、习惯性的发现方式和传统观念的束缚,形成创造性思维。

所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促进科学思维的培育。

3.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通过持续的专业教育,习得教育学专业技能,形成专业理想、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从而实现专业自主的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在为教育提供新的现代化手段的同时,也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加快了教师专业化的进程,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努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已成为教师教育的必然选择。

4.有效地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促进教学内容的变革:信息的多渠道;教材的多媒体化;呈现方式的多样化。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应用领域、优势和劣势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现代教育技术的了解和认识。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定义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模拟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领域1、教育教学领域:现代教育技术可应用于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领域,包括学科教学、校园文化建设、特殊教育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教学服务。

2、培训领域: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应用于企业培训、人才培养、职业技能培训等领域,以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就业率和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3、网络教育领域: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应用于网络教育领域,包括网络课程制作、在线教学、远程培训、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便利。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1、提高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将教学内容以多媒体形式展现,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2、提高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模式,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风格。

3、提高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技术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互动。

4、提高教学效率: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

5、拓宽教育资源: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打破地域限制,拓宽教育资源共享。

四、现代教育技术的劣势1、设备成本较高:现代教育技术需要投入大量的设备、软件和配件等,设备成本高昂。

2、技术更新快:现代教育技术需要不断更新和升级,使教师和学生需要进行不断的学习和适应。

3、技术使用门槛高: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需要专业技能和经验,技术使用门槛相对较高,需要提供培训和支持。

五、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方向1、人工智能+教育: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教育教学中,以实现教育教学的个性化和智能化。

如何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

 如何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

如何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教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

它们为教师提供了许多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更加灵活多样化,并且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引言在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信息量巨大,他们更善于通过图像、音频和视频来获取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还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1.数字化教材传统的纸质教材已经逐渐被数字化教材所取代。

数字化教材可以更好地呈现各种多媒体资源,如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资源,使得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数字化教材还可以与学生的个人设备相连接,实现在线学习和作业提交。

2.虚拟实验室在某些实验条件受限的情况下,虚拟实验室可以提供一种替代的实验环境。

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

虚拟实验室不仅可以降低实验成本,还可以提供更多实验机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原理。

3.网络讨论和协作通过网络讨论和协作平台,学生可以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实时的交流和讨论。

这种交流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互动学习。

通过网络讨论和协作,学生可以分享和汇总思考,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1.多媒体演示现代教育中经常使用多媒体演示来辅助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或电子白板来展示教学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

多媒体演示可以使得教学更加直观和生动,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效果。

2.在线资源互联网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库。

教师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线图书馆等途径找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源,如电子书籍、学术论文、教育视频等。

通过引用和分享这些在线资源,教师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教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教育技术 2 期末复习指导)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自测题一、选择题1.20世纪初出现的采用照相、幻灯和无声电影的视觉教学,主张利用媒体向学生提供视觉形象,以具体、生动的形式呈现抽象的概念和选择教具等。

因此,在本质上与直观教学是(A)A.一致的B.无联系的C.不同的D.相反的2.在视听教学的研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著作是(B)于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书中提出了“经验之塔”理论。

A.加涅B.戴尔C.瑞奇D.赫本3.(C)被引进视听教学领域以后,使视听教学运动向一个崭新的方向发展,教育技术的观念从静止的媒体论走向态的过程论。

A.学习理论B.教学理论C.传播理论D.教学系统方法4.视听传播对技术实践中形成特殊的实践哲学和模式利用(A)促进学习,具有主要作用。

A.任何资源B.视听教材C.教学教学系统方法D.传播方法5.行为主义心理学家(A)发表了题为《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一文,并设计了便于及时强化的程序教学机器和便于进行程序教学的程序。

A.斯金纳B.桑代科C.巴甫洛夫D.华生6.根据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发表的教学技术新定义,教学技术的研究领域是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C)五个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A.设计、传递、利用、管理、评价B.设计、开发、管理、检索、评价C.设计、开发、利用、管理、评价D.设计、开发、利用、管理、修改二、问答题1.我国教育技术发展取得的经验答:1、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教育技术。

2、发展的不仅是装备与规模,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核心。

3、教育技术发展的重点是现代教学媒体教材建设。

4、教育技术发展的关键是人。

5、教育技术的科学研究是发展教育技术的先导。

2.1994(AECT)教学技术定义提出的五个理论与实践领域的具体内容。

P93.信息加工学习原理可以描述为哪四个方面的内容?P16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四个学习要素。

P 185.现代建构学习的六个特征。

P 196.伊利的教学应用模式P30三、判断题1.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视听教学运动推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二是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技术的形成;三是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

(A)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2.在早期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与现代的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整合的计算机教育应用之间,不仅存在着某些继承和丰富的联系,更多的是发展和创新的关系。

(A)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3.教学系统方法是一种系统的设计、开发、实施、管理和评价教与学全过程的总方法。

它是在程序教学的开发模式、传播理论和一般系统理论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

(C)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4、系统方法在教育中的应用的五个步骤可以简称为:确定目标、确定功能、决定方式、整合系统、评价与修改。

(A)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5.一般认为,视听教学运动、个别化教学和教学系统方法三个方面的发展并不相互替代的,而是相互之间有重叠的地方,三条小河最后汇总为教育技术学这条大河。

(A)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6.从理论演变的角度来看,由视听教学发展为视听传播,是教育技术史上一次重要的变革。

主要体现为:传播理论使视听教学研究人员认识到教学传播是一个动态过程,要提高教学效果,就应把教学传播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改进。

传播过程明确了教学传播过程中所涉及的各种要素,提示了它们之间动态的相互联系。

(A)A.完全正确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四、论述题参照教材中我国教育技术的发展经验,试述学校发展教育技术应注意哪些问题?P14第二章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自测题一、选择题1.学习是指“刺激一反应”之间联系的加强。

这是(A)对学习的界定。

A.行为主义心理学B.认知主义心理学C.人本主义心理学D.建构主义理论2.学习是指认知结构的变化。

这是(B)对学习的界定。

A.行为主义心理学B.认知主义心理学C.人本主义心理学D.建构主义理论3.学习是指自我概念的变化。

这是(C)对学习的界定。

A.行为主义心理学B.认知主义心理学C.人本主义心理学D.建构主义理论4.人和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人类的学习主要是在有目的的人类()中进行的,并采用了特定的(A)A.社会活动工具B.科学研究方法C.生产实践语言D.改造自然工具5.(B)的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A.广义B.人类C.狭义D.儿童6.(D)关于学习的观点概括起来,成为学习过程的五个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A.朱熹B.老子C.孟子D.孔子二、问答题1.布鲁纳提出的同时发生的三个学习过程。

P532.维特此通知罗克提出的生成学习模式过程。

P563.加涅提出的信息加工学习过程。

P53加涅把学习过程分为8个内部阶段,( 1 、动机阶段:期待,2 、领会阶段:注意、选择性知觉,3 、获得阶段:编码,4 、回忆阶段:检索,5 、概括阶段:迁移,6 、保持阶段:储存,7 、动作阶段:反应,8 、反馈阶段:强化)。

4.维果斯基提出人的高级心理功能。

P565.简述学生学习的特点。

P506.学习策略的种类。

P59三、判断题1.人类语言的中介功能不仅起着联系外部事件的作用,也是实现个体内化过程,或掌握人类知识经验的工具,而且又是思维的武器和各种事物与关系的概括化和抽象化的信号。

(A)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2.按照班杜拉(A.Bandura)的社会学习理论,人类大多数的学习是通过榜样作用学到的。

个体因素、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响的、彼此联系的,学习者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的行为而学习。

(A)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3.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图式是人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

所以,图式的形成和变化由两个基本过程组成:同化、顺化。

(D)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4.按照奥苏贝的观点,认知结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认知结构是指个体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狭义的认知结构是个体关于特殊知识领域的观念的内容和组织。

原有的认知结构是学习者的学习得以发生与保持的关键因素。

(A)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5.按照维果斯基的观点,动物的心理机能从其结构上看都是直接的,即A→B;而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比低级机能在结构上多一个中介(或中间环节)X,即A→X→B。

人与动物比较,不仅是量上的增加,而且是心理结构的变化,形成本质不同的意识系统。

(A)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6.对于什么是学习策略,人们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和方法提出了多种认识。

这些观点可以大致分为三类:把学习策略作为学习步骤和活动;把学习策略作为学习的规则、能力或技能;把学习策略视作学习计划。

(A)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四、论述题1.学习过程有关的主要因素。

P572.教学活动过程结构分析。

P67第三章视听教学基础自测题一、选择题1.人耳对声音强弱的主观感觉也称为(B)A.音调 B.响度C.音色D.方位感2.(A)主要决定于声波的振幅,振幅值越大,声音越响。

A.响度 B.音调C.音色D.方位感3.将人耳感觉器官能听到的各种频率声波的最低的志压值连成一条曲线,称为(B)曲线。

A.响度 B.闻阈C.音色D.立体声4.低于(A)Hz或高于20Hz的声波不能被人耳感受器官所感知,分别称为次声波和超声波。

A.20 B.10C.18D.505.(A)是从耳对声音调子高低的观感受。

A.音调 B.音响C.音色D.立体声6.选择图形的下标,正确的是(D)高学习量低欠真实适当真实高度真实()A、适当真实欠真实高度真实B、高度真实适当真实欠真实C、欠真实高度真实适当真实D、欠真实适当真实高度真实二、简答题1、相加混色法与相减混色法的相同点与不同点?P1182、蒙太奇方法的内容、意义和类型?P1223、传声器的使用要求。

P127-1284、扬声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P1305、磁带的选择与使用。

P1356、听觉媒体的教学功能和应用范围。

P146三、判断题1.人主观感觉有相同响度的不同频率声波的强度是不相等的,或者说,对不同频率音响的人耳听觉响度不同的,频率越低或越高,响度感觉越好。

(D)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2.在一定范围内提升声音的高、低频率的是平,可以实现展宽频带、均衡人的听觉感受的音响效果。

(A)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3.人耳的音调感觉与声音的频率相对应。

频率高,音调高,声音听起来“尖”;频率低,音调低,声音听起来“低沉”(A)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4.一般情况,响度增加时,会降低人耳对于音调的主观感受的灵敏度,尤其对低频声波这一情况明显。

(A)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5.当许多不同乐器同奏一曲时,尽管它们所发声音的基频频率相同,人们还是能分辨出各处乐器的不同声音特色,这正是由于其他频率分量的多少大小比例(或泛音各分量的数量、相对强度关系和分布)不同的缘故(A) 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6.每一种声音的基本频率决定声音的响,每一种声音的谐波成分决定声音的音色。

(A)A.完全正确 B.完全错误C.无错误,但不完备D.部分错误四、论述题1.依据教材介绍的视听媒体教学方法,举例说明三种教学方法的使用。

P1792.依据教材介绍的听觉媒体教学方法,举例说明三种教学方法的使用。

P148-149第四章计算机教学基础自测题一、选择题1.计算机在学校教学中,一是用作教学(A),开展计算机教学活动;二是用作教学过程中的(),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和程序功能等,把计算机用作开展教学活动智能工具等。

A.对象工具 B.工具对象C.内容对象D.活动工具2.将计算机作为研究工具或手段,帮助教育科学研究人员进行教育信息的收集、存储、检索、统计和分析等,以实现教育研究的定量化和科学化。

此外,还可以借助计算机检索教育科学研究的新成果和各种有用信息,提高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和效率。

这是列举计算机的(A)功能。

A.信息处理 B.辅助设计C.计算统计D.人机交互3.基于计算机的教育(简称CBE)被称为一种新的教育技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