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谷储存品质规则

合集下载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

稻⾕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稻⾕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20569-200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的有关定义、分类、质量要求、检验⽅法及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于收购、贮存、运输、加⼯、销售的商品稻⾕。

2 引⽤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通过在本标准中引⽤⽽构成为本标准的条⽂。

本标准出版时,所⽰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本标准的各⽅应探讨使⽤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5490―1985 粮⾷、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般规则GB 5491―1985 粮⾷、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2―1985 粮⾷、油料检验⾊泽、⽓味、⼝味鉴定法GB/T 5493―1985 粮⾷、油料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法GB/T 5494―1985 粮⾷、油料检验杂质、不完善粒检验法GB/T 5495―1985 粮⾷、油料检验稻⾕出糙率检验法GB/T 5496―1985 粮⾷、油料检验黄粒⽶及裂纹粒检验法GB/T 5497―1985 粮⾷、油料检验⽔分测定法3 定义本标准采⽤下列定义:3.1 早籼稻⾕⽣长期较短、收获期较早的籼稻⾕,⼀般⽶粒腹⽩较⼤,⾓质粒较少。

3.2 晚籼稻⾕⽣长期较长、收获期较晚的籼稻⾕,⼀般⽶粒腹⽩较⼩或⽆腹⽩,⾓质粒较多。

3.3 粳稻⾕粳型⾮糯性稻⾕的果实,籽粒⼀般呈椭圆形,⽶质粘性较⼤胀性较⼩。

3.4 籼糯稻⾕籼型糯性稻的果实,糙⽶⼀般呈长椭圆形和细长形,⽶粒呈乳⽩⾊,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

3.5 粳糯稻⾕粳型糯性稻的果实,糙⽶⼀般呈椭圆形,⽶粒呈乳⽩⾊,不透明,也有呈半透明状(俗称阴糯),粘性⼤。

3.6 出糙率净稻⾕脱壳后的糙⽶(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计算)占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3.7 整精⽶糙⽶碾磨成精度为国家标准⼀等⼤⽶时,⽶粒产⽣破碎,其中长度仍达到完整精⽶粒平均长度的五分之四以上(含五分之四)的⽶粒。

3.8 整精⽶率整精⽶占净稻⾕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稻谷储藏

稻谷储藏

稻谷储藏稻谷在储藏期间,由于其本身呼吸作用以及微生物与害虫生命活动的综合影响,往往会发热、霉变、生芽,导致稻谷品质劣变,丧失生命力,造成重大损失。

储藏特性:稻谷具有完整的外壳,能缓和稻米吸湿,对虫霉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在保管过程中,稻谷有较高的储藏稳定性。

在正常储藏条件下,稻谷的生活力,第一年很强,呼吸旺盛,一年以后,则逐渐减弱,变化较小,储藏稳定性相应增高。

故存放一年以后,稻谷储藏性即比较稳定。

稻谷的储藏具有三种明显的特性。

1)容易陈化,不耐高温,稻谷的胶体结构疏松,较大水分的稻谷对高温的抵抗力较弱,在强烈阳光下曝晒或在高温下烘干,都会增加爆腰率和变色率,降低食用品质和工艺品质。

水分为20%以上的高水分稻谷,如果进行高温快速干燥或干燥后又吸湿,都会导致米粒曝腰。

因此,潮湿稻谷最好进行自然干燥,如果采用人工加热烘干,就要注意控制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烘干速度和水分变化,以免爆腰率升高,降低加工大米质量。

高温会促进稻谷脂肪酸增加,引起品质下降。

在35℃下储藏的各种水分的稻谷,脂肪酸的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加工大米的等级也明显降低。

水分和温度越高,脂肪酸上升、品质下降就越明显。

但是,水分低的稻谷对高温却有较强的抵抗力。

2)容易发热、霉变、生芽新收获的稻谷,生理活性强,早中稻入库后粮堆内的积热难以散发,在一、二周内上层粮温往往会突然上升,超过仓温10—15℃,出现发热现象,即使水分正常的稻谷,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稻谷发热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当稻谷水分大于安全水分,或者粮堆内温差较大引起水分转移,使稻谷水分增加到超过安全水分时,使灰绿曲霉首先生长,粮堆积累湿热,局限曲霉和青霉也随之大量繁殖,积累的湿热如不能及时散发,发热现象便开始出现。

第二阶段:当粮温升高至35—40℃,水分超过15—15.5%时,白曲霉迅速生长,稻谷水分和温度继续增加,黄曲霉菌也大量生长,促使稻谷变色并发生霉味。

第三阶段:在白曲霉与黄曲霉的共同作用下,能使稻谷温度升高到55℃。

稻谷储存的正确方法PDF.pdf

稻谷储存的正确方法PDF.pdf

稻谷储藏的正确方法稻谷在储藏期间,往往会发热、霉变、生芽,导致稻谷品质劣变。

随着稻谷储藏时间的延长,容易产生陈化变质现象,逐渐失去新米特有的香味而产生陈米的臭味,酸度增高,烧熟的米饭松散、黏性降低。

储藏时间较长的陈米,将基本丧失新大米饭香、黏、软的食用品质。

因此,很多大米在没脱壳之前,因为没有良好的储存环境,就已经陈化变质了,而了解大米的储存环境和相关知识,对我们选购何种大米也很有帮助。

稻谷的储存特性1.稻谷有坚硬的外壳一定程度上可抵抗虫霉的危害及外界温、湿度的影响。

2.稻谷易生芽稻谷后熟期短,在收获时生理已成熟,具有发芽能力。

稻谷萌芽所需的吸水量低(25%)。

因此,稻谷在收获时,如连遇阴雨,未能及时收割、脱粒、整晒,那么稻谷在田间、场地就会发芽。

保管中的稻谷,如果结露、返潮或漏雨时,也容易生芽。

3.稻谷易沤黄在收获时,遇连阴雨,稻谷脱粒、整晒不及时或连草堆垛,容易沤黄。

沤黄的稻谷加工的大米就是黄粒米,品质和保管稳定性都大为降低。

稻谷黄变无论仓内仓外均可发生,稻谷含水量越高,发热次数越多,黄粒米的含量越高,黄变也越严重。

而黄粒米易产生黄曲霉毒素,人食用后会中毒,甚至致命。

4.稻谷不耐高温稻谷不耐高温且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明显陈化,如黏性降低,发芽率下降、脂肪酸值升高。

烈日下暴晒的稻谷,或暴晒后骤然遇冷的稻谷,容易出现“爆腰”现象,大米表面出现裂纹,影响大米的外观和口感。

5.稻谷易结露新谷入仓不久,遇气温下降,在粮堆的表面出现一层露水,使表层粮食水分增高,形成粮堆表面结露。

不及时消除结露的后果是:造成局部水分升高,稻谷籽粒发软,有轻微霉味,接着谷壳潮润挂灰,泛白,仔细观察未熟粒有时可以发现白色或绿色霉点,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

6.稻谷易受虫害感染危害储藏中稻谷的害虫主要有:玉米象、米象、谷蠢、麦蛾、赤拟谷盗和锯谷盗等。

二、稻谷的储存法则保管稻谷的原则是“干燥、低温、密闭”。

1.控制稻谷水分严格控制入库稻谷的水分,使其符合安全水分标准,稻谷的安全水分标准,随粮食种类、季节和气候条件变化。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编制说明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编制说明

GBT 2569-26《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标准修订编制说明标准编制小组217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修订稿编制说明1 项目来源《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 2569-26)国家标准修订项目,于212年由国家粮食局提出、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立项批准,并于同年下达了标准的制修订计划,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由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粮油储藏及物流技术工作组)牵头负责,河南工业大学、大连市粮食局粮油检验监测站、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成都储藏研究所等为主要起草单位,吉林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黑龙江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江苏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湖北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湖南省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广西壮族自治区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重庆市粮油卫生检验监测站等全国主要粮食产区粮油质检站共同参与完成。

2 项目背景游离脂肪酸是包括稻谷在内的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脂肪氧化分解产生的。

大量的科学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储藏环境温度以及加工方式的变化,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均发生显著变化。

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的游离脂肪酸以脂肪酸值表示,即中和1g粮食及其加工制品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由于脂肪酸值与储粮品质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国内一直以来都以脂肪酸值的大小作为粮食及其加工制品储存品质劣变的灵敏指标。

同时,因脂肪酸值与食品的蒸煮品尝评分有良好的相关性,在各级储备粮食品质状况监管过程中,也将其作为一项比较灵敏、直观的检验指标,对粮食及其加工制品储存品质的变化进行客观评价。

表1 不同储藏条件稻谷脂肪酸值变化储藏月数(个)15℃模拟环境储藏空调准低温模拟环境储藏洞库储存环境储藏35℃模拟环境储藏1212121231.11.4131.77181612221131335 12 15 18 1 43 15 19 19 13 46 19 19 25 2722 13 16 1212216271528163113223注脂肪酸值单位为mg KOH1g。

稻 谷 储 存 品 质 判 定 规 则

稻 谷 储 存 品 质 判 定 规 则

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稻谷储存品质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储存品质指标、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评价在安全储存水分和正常储存条件下稻谷的储存品质,指导稻谷的储存和适时出库。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5490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一般规则GB 5491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2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 5497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GB/T 5507 粮食、油料检验粉类粗细度测定法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宜存good storage quality储存品质良好。

3.2 轻度不宜存moderate storage quality obviously tending to decline储存品质明显下降。

3.3 重度不宜存poor storage quality储存品质严重下降。

3.4 色泽color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后,在规定条件下大米的综合颜色和光泽。

3.5 气味odor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后,在规定条件下大米的综合气味。

3.6脂肪酸值fatty acid value中和100g干物质式样中游离脂肪酸所消耗的氢氧化钾毫克数。

3.7 蒸煮品评cooking quality evaluation稻谷制成标准一等精度大米,在规定条件下蒸煮成米饭后,对其色泽、气味、外观结构、滋味等进行品评的试验,结果用品尝评分值表示。

3.8 品尝评分值tasting assessment value米饭品评试验所得的色泽、气味、外观结构、滋味等各项评分值的总和。

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的通知

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的通知

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粮食局(已撤销),国家技术监督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0.07.20•【文号】国粮发[2000]143号•【施行日期】2000.07.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部分失效•【主题分类】粮食市场管理正文*注:本篇法规中对稻谷、玉米、小麦储存品质判定的相关规定已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执行<谷物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国家标准的通知》(发布日期:2007年1月26日实施日期:2007年1月26日)废止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的通知(国粮发[2000]14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粮食厅(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中谷粮油集团公司,各粮检机构:为加强粮油质检工作,及时掌握粮油储存品质变化情况,准确判定陈化粮油,适时推陈储新,现将修订后的《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原《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试行)(国粮[1999]148号)即行废止。

国家粮食局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0年7月20日《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试行)1、范围本规则规定了稻谷、小麦、玉米、大豆、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葵花籽油等粮油品种的品质判定定义、储存品质控制指标、储存品质控制指标的使用与判定、试验方法等要求。

本规则适用于中央储备粮油、定购粮油、保护价收购粮油,其它性质的粮油亦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下面标准被修订后,则引用修订后的新标准。

GB1350-86 稻谷GB1351--86 小麦GB1352-86 大豆GB1353-86 玉米GB1354-86 大米GB1355-86 小麦粉GB1534-86 花生油GB1535-86 大豆油GB1536--86 菜籽油GB2716-88 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T 5490--85 粮食、油料及植物油脂检验规则GB5491-85 粮食、油料检验扦样、分样法GB/T 5492--85 粮食、油料检验色泽、气味、口味鉴定法GB/T 5511-85 粮食、油料检验粗蛋白质测定法GB/T 5516-85 粮食粘度测定法(毛细管法)GB/T 5520-85 粮食、油料检验种子发芽试验GB/T 5530-85 植物油脂检验酸价测定法GB/T 5538-1995 油脂过氧化值测定GB10464-89 葵花籽油GB/T 14488.1-93 油料种籽含油量测定法GB/T 14607-93 小麦粉干面筋测定法GB/T 15682-1995 稻米蒸煮试验品质评定GB/T 15684-1995 谷物制品脂肪酸值测定法3、定义3.1宜存粮油:符合判定为“宜存”规定的,可继续储存的粮油。

稻谷长期的保存方法

稻谷长期的保存方法

稻谷长期的保存方法
稻谷长期的保存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密封储存:可使用塑料袋或密封罐等储存器具,将稻谷密封储存,能防止氧化和水分浸泡,从而延长其储存时间。

2.晾晒储存:将稻谷晾晒至12%~13%的水分含量,然后将其密封储存,能有效地避免虫害和霉变,使其储存时间更长。

3.低温储存:将稻谷密封储存于低温环境中,如0左右的冰箱中或冷库中,能有效地延长其储存时间。

4.除湿储存:为避免稻谷在储存过程中吸收到大量的水分,可以在储存地点安装除湿机,使其储存环境保持在相对湿度50%~60%以内,从而延长稻谷的储存时间。

5.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稻谷的储存状况,如是否有虫害、霉变等问题,并及时处理。

这能有效地延长稻谷的储存时间。

稻谷、小麦储藏条件、要求及注意事项

稻谷、小麦储藏条件、要求及注意事项

稻谷、小麦储藏条件、要求及注意事项1、稻谷的储藏特性是什么?稻谷具有完整的谷壳,它对防止虫霉危害与温湿度影响有一定作用,在储藏过程中稳定性较高,但稻谷后熟期短,不耐高温,易黄变和陈化,易发热、结露、水分超过25%即可发芽。

在正常储藏条件下,新谷的生理活性较强,呼吸旺盛,变化较大,一年后逐渐减弱,继而趋于平缓,储藏稳定性增高。

早、中稻收获时气温高,便于干燥,入库水分低,但易感染害虫;晚稻秋后收获气温低,虫害较少,但不易干燥,入库水分较高,容易引起发热霉变。

稻谷储藏期不宜超过三年,即使不生虫发热,也要注意定期轮换,特别是长期储备的粮食要防止因陈化而降低品质。

2、稻谷储藏中有哪些注意事项?(1)控制水分。

使稻谷处于安全状态是安全储粮的根本宗旨。

稻谷发热霉变都与其所含水分有关,因此稻谷入仓时必须严格控制水分。

对超标准水分的粮食一定要抓紧降水工作。

(2)清理杂质。

稻谷中常混有稗子、杂草、穗梗及瘪粒等有机杂质,特别在机械进粮时,由于自动分级现象会造成杂质在粮堆内积聚。

这些有机杂质带菌量多,呼吸强度大,加上细小杂质使粮堆孔隙度减少,形成湿热积聚、不易散发,容易造成粮堆内发热霉变。

因此,稻谷入仓时,要清理过筛,严把质量关,把粮食含杂量控制在0.5%左右,提高粮食储备的稳定性。

3、晚稻应采取哪些主要储藏措施?根据晚稻水分大、易发热霉变等特点,对超安全水分标准入仓的晚稻,应抓紧时间烘干或通风降水,逐步降低其水分含量。

待水分达到标准后,再利用低温季节进行通风,将粮温降至5-10℃以下。

在气温回升之前,利用稻谷的不良导热性,及时进行密闭储藏,减少外界条件的影响,可较长时间维持粮堆的低温状态,减少虫霉危害,保持较好的储藏品质。

4、稻谷发热的规律是什么?散装稻谷发热的一般规律是:秋冬季节多从粮堆的中下层开始,以后逐渐向上发展;夏季多从朝阳靠墙面的上层开始,以后再逐渐向内发展;因漏雨或吸湿而引起的发热,则多从粮面、仓墙四周、地坪等返潮部位开始,然后再向粮堆内部及中下层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存
轻度不宜存
重度不宜存
色泽、气味
正常
正常
基本正常
脂肪酸值(KOH/干基)/(mg/100g)
≤65
≤78
>78
品尝评分值/分≧70≧ຫໍສະໝຸດ 0<60项目
宜存
轻度不宜存
重度不宜存
色泽、气味
正常
正常
基本正常
粗脂肪酸值(KOH)/(mg/g)
≤3.5
≤5
>5
项目
宜存
轻度不宜存
重度不宜存
色泽、气味
正常
正常
基本正常
稻谷储存品质指标
项目
籼稻谷
粳稻谷
宜存
轻度不宜存
重度不宜存
宜存
轻度不宜存
重度不宜存
色泽、气味
正常
正常
基本 正常
正常
正常
基本 正常
脂肪酸值(KOH/干基)/(mg/100g)
≤30.0
≤37.0
>37.0
≤25.0
≤35.0
>35.0
品尝评分值/分
≥70
≥60
<60
≥70
≥60
<60
玉米储存品质指标
项目
粗脂肪酸值(KOH)/(mg/g)
≤3.5
≤5
>5
蛋白质溶解比率/%
≧75
≧60
<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