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四制)五年级上册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三课时《自力更生 扬眉吐气》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3课时说课教案设计

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说课教案3课时第1课时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课依据《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五“我们的国家”中第11条“知道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社会主义祖国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进行编写的。
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强调要建立对宪法的法律地位和权威的初步认知。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同时,本课主要聚焦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社会参与领域中的“国家认同”要点。
本单元共六课,以时间为脉络,以精神为核心,呈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第五课,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设伟大祖国的历史。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突飞猛进,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感受新中国建设者奋力拼搏、不畏艰难、为国献身的热爱之情和爱国精神。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这一课的第一课时。
这一课时从开国大典的筹备到新中国的建立、以及人民当家作主的种种事例体现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通过种种改革政策的实施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目的。
亿万中国民众从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中得到翻身,使得人民群众从物质到精神都得到了解放,成为了新中国的主人。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新中国的建立以及建国后中国面临的困难和发生的巨大变化了解不多,更多的是借助影视作品知道了一些零星历史故事,但是对于新中国建立的意义以及给新中国的人民乃至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并没有清晰的认知。
对新中国发生的一些重大的事件,以及新中国的奋斗历程也缺乏全面了解。
所以,通过本课三课时教学要让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是如何带领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感受各族人民是如何百折不挠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去的。
三、教学目标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体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人民的喜悦心情。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11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3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11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3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三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展示我国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为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增强国家认同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国家的发展和成就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具体历程和成就的细节了解不够,需要通过教学加以引导和拓展。
此外,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和自豪感有待加强,需要通过教学活动激发他们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国家认同感。
3.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不同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成就背后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国家的发展变化。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国家成就的背后的故事。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国家成就的认识和感受。
4.情感教育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领域的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设计好讨论问题和案例分析。
3.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的图片,如原子弹爆炸、神舟飞船、高铁等,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案例,如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成就,让学生了解国家发展的历程。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如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的艰苦奋斗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国家成就,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成就背后的原因。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优选】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3课时) 教案

二、互动交流,工业史上的“第一”
1.昨天请大家去查了查资料,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取得的许多个第一,
下面请同学上来交流。
2.我们的课本上也提到了两个第一,下面我来给大家介绍。
川藏公路第一辆汽车过渡:但是大家要知道,这许多个“第一”发生的基 础是一个刚刚经历多年战乱,积贫积弱的国家。
教学难点:了解开国大典、人民代表会议等概况,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 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在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 今天我们看看1949年之后国家是如何自力更生,扬眉吐气的。
都需要从外国进口。国内的工业和农业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今天我
五、模范人物故事汇,小结本课
1.齐读p97第1-2节。
2.结合上学期的学雷锋活动,召开故事汇,交流模范人物的故事。
3.齐读p97结语4.小结本课:我们中国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吃立 在世界民族之林。
板书设计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3课时)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三、从“贫油”到产油国
学习从“贫油”到产油国的变化故事:
1.什么石油?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釆的棕黑色可燃粘稠 液体。
的混合物,与煤一样属于化石燃料。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石油。
2.新中国成立时,中国石油年产量不过12万吨。因此,早在1922年,美 国一家石油公司就对中国做慢的做出了贫油的结论。随着1959年9月大庆第一 口井喷油,大庆、胜利、大港等一批油田的相继发现和开发,改写了中国石油 工业的历史,一下就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四制)五年级上册11《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三课时《自力更生 扬眉吐气》教学设计

小学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变迁,产生复兴中华的意愿。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国家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稳步走上世界舞台,在国际事务中逐渐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西藏和平解放和抗美援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激起学生为国骄傲的爱国热情。
本课时是第十一课的第三课时,主要是从我国汽车、石油工业以及国防科技的发展状况进行介绍。
教材首先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发展中创造的很多个“第一”;接着文中又呈现了中国在十多年内改变“贫油”面貌的原因;随后,课文介绍了为新中国国防科技做出贡献的邓稼先以及为新中国建设做出贡献的典型代表人物的故事。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关于中国工业发展:学生对于工业这个词的范畴可能还不太清楚,但从他们的生活入手,从汽车这个大家都比较熟识的话题进入,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也会比较感兴趣。
关于石油工业:一小部分学生可能通过家长口述或是媒体对王进喜这个人物有所耳闻,但中国人改变“贫油”面貌靠的是什么?这是需要学生在课中进行学习和了解的。
二、教学目标1.情感与态度: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建设的飞速发展,产生对新中国建设者的敬仰之情。
产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行为与习惯:在与伙伴的交流中,学会认真倾听,并积极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形成一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角和活动园的解读,了解我国汽车、石油工业以及国防科技的发展状况,了解新中国建设者的典型代表人物,认识和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案及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案及教学设计教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教学目标:1.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
2.通过收集、处理信息等方法,提高获取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了解开国大典、人民代表会议等概况,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重点:初步感受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对新中国成立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了解开国大典、人民代表会议等概况,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照片:___在天安门上庄严宣布新中国成立。
1.提问:图片反映什么时候的什么事?2.旧中国是什么样的?过渡:中国历经战争之苦,人民渴望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这节课我们将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必要的准备工作。
二、理解政治协商会议中国革命成功,离不开各党派的支持和帮助。
因此,___提议召开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由全国各民族事,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得到了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热烈响应。
三、了解国旗、国徽及国歌知识1.国旗:样子、象征意义、国旗故事。
国旗样子:红色底色,旗面左上方一个黄色的大五角星,大五角星右方四颗小的五角星各有一个角尖对准大五角星的中心。
象征意义:红色象征革命。
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___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2.国徽:样子、象征意义、国徽故事。
国徽样子:天安门上的五星红旗,背景是一面辉煌灿烂的金黄色地球仪,地球仪正中是五星连珠的红色天安门城楼。
象征意义:五星红旗象征___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团结奋斗,金黄色地球仪象征中国人民团结一心,为建设美好的家园而不懈努力,红色天安门城楼象征中国人民勇敢无畏、坚韧不拔的精神。
3.国歌:歌词、曲调、国歌故事。
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四学制)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添加文字内容 楷体24号,添 加文字内容楷 体24号
大儒诚信教育资源
添加标题文字内容楷体32号
图片
图片
红色——革命 黄色——光明
图片
五颗五角星,象征共产党
图片 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四
颗小星各有一角正对大星的中 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 团结。
加文字内容楷 体24号
大儒诚信教育资源
添加标题文字内容楷体32号当看到联合国
总部大楼升起五星
红旗的时候,你会
图片
图片 想到什么? 图片
图片
添加文字内容 楷体24号,添 加文字内容楷 体24号
添加标题文字内请容阅读楷表体格3,2号
思考以下资料说明 了什么问题。你有
图片 什么感受?图片
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关系日期简表
你还记得国旗 的含义吗?
添加文字内容 楷体24号,添 加文字内容楷 体24号
大儒诚信教育资源
添加标题文字内容楷体32号麦稻你穗知,是道谁国提徽议上的画
进国徽图案里的吗?
图片
图片
图片
1942年,在一次茶话会上,茶桌上摆着两串颗 粒饱满的禾穗,被炉火映照得金光灿灿。有人赞美 这禾穗真像金子一般。宋庆龄说:“它比金子还宝 贵。中国人口百分之八十都是农民,如果年年五谷 丰登,人民便可丰衣足食了。”周恩来同志抚摸着
过浴血奋战,终于结束了受侵略、受压迫的历史,
挺直腰杆站起来了!
图片
添加文字内容 楷体24号,添 加文字内容楷 体24号
大儒诚信教育资源
添加标题文字内容楷体32号
新中国成立后,
图片人民的生活发生图了 片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 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3课时 课件

经历了多年的战争 你知道当时的中国社会是怎样的吗?
在解放前,我们中国就是“一穷二白”的国家。我们农 业落后,工业基础也很薄弱, 许多日用品都需要从外国进 口。因此就出现了很多这样的新鲜名词:“洋火”、“洋钉 ”、 “洋油”、“洋灰”。
“洋火”、“洋钉”、“洋油”、“洋灰” 这些都指的是什么?
还知道哪些为新中国作出贡献的科学家? 你能说说他们的故事吗?
梁园虽好,非久居之地
1950年春华罗庚从美国经香港抵达北京, 在归国途中写下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 的公开信》,他在信中说道:“梁园虽好, 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在这封信中, 华罗庚喊出了“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是 有自己的祖国的”,这句话激励了一代又 一代海外留学生报效祖国。
神舟号 ▪ 神舟一号 ▪ 神舟二号 ▪ 神舟三号 ▪ 神舟四号 ▪ 神舟五号 ▪ 神舟六号 ▪ 神舟七号 ▪ 神舟八号 ▪ 神舟九号 ▪ 神舟十号 ▪ 神舟十一号
航天方面从无到有的成就
嫦娥号 ▪ 嫦娥一号 ▪ 嫦娥二号 ▪ 嫦娥三号 ▪ 嫦娥四号
空间站 ▪ 天宫一号 ▪ 天宫二号
天问系列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 北斗导航系统 通信卫星 气象卫星 地球资源卫星 反卫星武器
华罗庚
钱学森
1934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 工程学院,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 理工学院教授。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 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回到中国。
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 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 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 父”和“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 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当初人们为什么这样叫它?说说你的看法和 感受!
11 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第三课时 课件 -2022-2023学年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部编版)

自力更生 扬眉吐气
读一读下面的故事,思考新中国能够在短短十多年内改变“贫油”面貌,靠 的是什么。
“宁肯少活 20 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是铁人王进喜的铮铮 誓言,也是以他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献身精神的突出表现。1960 年 5月的一天,油田突然出现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 进喜当即决定用水泥代替。为了搅拌水泥,王进喜毅然跃进齐腰深的 泥浆池中,随后,七八个工人也跟着跳了进去。工人们奋战了三个多 小时,终于控制住了井喷。王进喜不怕苦,不怕累,勇于献身,被称 为“铁人”。
第一台电视——“北京牌”电视
自力更生 扬眉吐气
社会主义新征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 更生、艰苦奋斗,踏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 征程。广大人民群众满怀激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 中,在各行各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自力更生 扬眉吐气
为什么人类如此依赖石油?你知道石油有什么用途吗?
大庆油田是世界十大油田之一,在1959 年发现于中国黑龙江大庆市,历史悠久, 大庆油田的出现,摆脱了中国贫油的称号, 在2021年,大庆油田的采油量达到四千 万吨,是全国最大的产油基地。
胜利油田是我国十大油田之一,主要分布在 广东八个市以及新疆内蒙古五个省。在1978 年。其产油量达到了1946万吨,跃居全国世 界第二的位置,在2021年,其页岩油地质产 量高达4.58亿吨。
自力更生 扬眉吐气
无私奉献的精神
这些都离不开我国国防科技人员自力更生、 奋发图强、刻苦攻关的精神,正是他们的无私 奉献才让中国人有了自己“铁的脊梁骨”!
自力更生 扬眉吐气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以极大的热情和自力更生、艰 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百年来的历史变迁,产生复兴中华的意愿。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
国家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稳步走上世界舞台,在国际事务中逐渐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国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西藏和平解放和抗美援朝的重大历史事件,激起学生为国骄傲的爱国热情。
本课时是第十一课的第三课时,主要是从我国汽车、石油工业以及国防科技的发展状况进行介绍。
教材首先呈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发展中创造的很多个“第一”;接着文中又呈现了中国在十多年内改变“贫油”面貌的原因;随后,课文介绍了为新中国国防科技做出贡献的邓稼先以及为新中国建设做出贡献的典型代表人物的故事。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搜集资料、整
理资料的能力。
关于中国工业发展:学生对于工业这个词的范畴可能还不太清楚,但从他们的生活入手,从汽车这个大家都比较熟识的话题进入,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也会比较感兴趣。
关于石油工业:一小部分学生可能通过家长口述或是媒体对王进喜这个人物有所耳闻,但中国人改变“贫油”面貌靠的是什么?这是需要学生在课中进行学习和了解的。
二、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建设的飞速发展,产生对新中国建设者的敬仰之情。
产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行为与习惯:在与伙伴的交流中,学会认真倾听,并积极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形成一定收集、分析、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角和活动园的解读,了解我国汽车、石油工业以及国防科技的发展状况,了解新中国建设者的典型代表人物,认识和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
4.过程与方法:在小组合作探究中,知道中国工业发展背后的原因,感受自力更生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我国汽车、石油工业以及国防科技的发展状况,了解新中国建设者的典型代表人物,认识和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
2.教学难点:1.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祖国建设的飞速发展,产生对新中国建设者的敬仰之情。
产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的积极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知道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工业飞速发展,创造了很多个“第一”;第二,认识迅速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背后的自力更生的精神;第三,了解新中国建设者的典型代表人物,学习他们的高尚品质。
五、教学技术与教学媒体应用
1.器材:黑板、板贴。
2.课件:PPT、视频等。
六、教学过程(含活动作业单)
(一)课前
完成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通过自力更生创造的“第一”的小调查
(二)课中
活动一:观看图片,谈话导入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踏上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征程,但在这之前,我们好多工业品甚至生活用品都不能自己生产,要依赖进口这些东西是进口的,是洋人带来的,所以名字里带“洋”!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屹立在世界的东方这一课,了解国人自力更生,扬眉吐气的这段历史(板贴课程)活动二:了解家中的“中国制造”,揭示课题
1、“洋”名字的来历
出示图片:了解旧时的洋货,在旧中国,你还知道哪些物品的名称前面加了“洋”字呢?
在今天看来,这些都是最普通的工业用品呀!为什么那时我们不能制造呢?
(在旧中国,我国工业落后,)
2、找找家中的“中国制造”
交流家中的“中国制造”的物品
师小结: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开始通过自主创新,制造属于自己的各种工业产品,用自己的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开始创造自己的新生活了。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屹立在世界东方自力更生扬眉吐气这一课
出示课题:屹立在世界东方自力更生扬眉吐气板贴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交流,学生初步认识到由于工业的发展,生活中的各种产品,我们国家基本上都可以自己制造了。
活动三:观看第一汽车视频,感悟自力更生的精神
1、中国“第一”展览会
师:现在家家户户几乎都有私家车,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汽车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属于我们中国的第一辆汽车究竟是如何诞生的呢?播放解放汽车生产视频
简单介绍“第一汽车制造厂”新中国成立之后,1949 年 12 月,毛主席前往苏联访问,在参观斯大林汽车厂时,毛主席对随行的
同志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工厂。
1952 年 7 月,中央正式决定成立汽车工业工厂。
1953 年 7 月 15 日,一汽举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礼,在长春孟家屯这块曾是日军“100 部队”细菌工厂废墟上,一场规模空前宏大的建设工程迅速展开。
1956 年 7 月一汽正式建成投产,7 月 13 日,在长春一汽崭新的总装线上,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
7 月 14 日,当装配出的第一批 12 辆 4 吨解放牌汽车在欢声笑语和雷鸣般的掌声中徐徐驶出装配线。
师:看了视频之后,你们有什么感受?第一辆中国汽车的诞生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
预设:生1:条件艰苦,连厂房都是建在细菌工厂废墟上的生2:技术跟不上,经过无数次试验
……
师小结:是的,自力更生之路并不简单,第一汽车制造厂克服了种种困难,不屈不挠,在艰苦奋斗中获得了成功。
2、师:课前,请同学们进行了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中国人创造的“第一”小调查,你们还知道哪些“中国的第一”?出示调查表,小组交流,说一说这些“第一”中体现了哪些自力更生的精神。
“中国第一”调查表
预设:第一颗人造卫星、
第一条地下铁路、
第一个南极科考站、
第一个高科技农业基地、
第一次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有什么感受吗?
听了大家的发言,我知道大家都特别激动,中国人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出无数个“第一”。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交流,知道新中国成立后,广大群众激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各行各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四、主题探讨,建设者的模范事迹
图片出示(四位代表人物: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师: 大家一定都认识了这几位人物,当时各行各业涌现了大批劳动模范,取得显著的建设成就。
作为贫油国,我们是如何在十年里改变贫油面貌;如何在刻苦攻关,研制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两弹一星”的?课前大家已经分组收集这4位人物事迹的资料,现在就请同学们分享调查成果。
1、分组交流
“铁人”小组
学生介绍有关王进喜的主要事迹,出示王进喜的具体形象等资料。
展示“铁人”的诗,感受王进喜的奋力拼搏的精神。
问题:结合王进喜的事迹,谈谈你对“铁人”精神的理解!
“铁人”精神概括为:艰苦奋斗、勇于献身
“两弹元勋”小组
学生介绍有关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师: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中,他们在研制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从身上你感受到的又是什么精神呢?
师小结:奋发图强、刻苦攻关。
(板书)
“好干部”小组
学生介绍有关焦裕禄的主要事迹,展示焦裕禄亲自检查田间农作物生产情况、焦裕禄椅子的图片以及人民和国家对“好干部”的评价。
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板书
“好战士”小组
了解雷锋事迹,阅读《雷锋日记》选录,了解雷锋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板书)
师总结:新中国在不长的时间里,实现了经济领域的全面恢复、发展,许多工业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这一切都是在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一个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中国已经魏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板书:11、屹立在世界东方——自力更生扬眉吐气
艰苦奋斗、勇于献身
奋发图强、刻苦攻关
科学求实、迎难而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七、教学效果
八、特色创新
九、教学反思(成功、困惑、改进、感悟等)
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