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考物理高频考点研究报告六-word文档
高考物理高频考点及解析

高考物理高频考点及解析高考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涵盖了众多的知识点。
其中一些考点在历年高考中频繁出现,理解和掌握这些高频考点对于取得优异的物理成绩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些高频考点及其解析。
一、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础,也是高考物理中的常客。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一定律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二定律F=ma 则定量地描述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解题时,要明确受力情况,求出合力,进而得出加速度,再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三定律表明,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在实际考题中,常常会结合具体的情境,如物体在粗糙平面上的运动、连接体问题等,考查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运用。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机械运动中的具体表现。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例如,物体自由下落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加,但机械能总量不变。
解决机械能守恒问题,关键是要确定系统内是否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然后根据初末状态的机械能相等来列式求解。
三、电场电场是电学中的重要概念,高考中经常出现相关考点。
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其定义为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 F 与电荷量 q 的比值。
电场线用于形象地描述电场的分布,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电场线的切线方向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
常见的电场有匀强电场和点电荷的电场。
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处处相等;点电荷形成的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与距离点电荷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在解题时,要善于利用电场线和电场强度的相关知识,分析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
四、电路电路部分包括欧姆定律、电阻定律、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重要内容。
【最新】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优秀word范文 (9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报告篇一: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家用电器中的物理现象结题报告(一)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它的研究领域已几乎涉及所有的自然科学和许多社会领域,已成为各类科学发展的原动力。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科学,它既有科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训练,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科学方法,科学素质,已成为物理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会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会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践的方法去探究这个问题,去解决这个问题,从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我们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方式必须进行大规模的变革。
但就初中学生而言他们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个人学习的能力不强,更缺乏实际的动手能力,个人难以持续的去探讨一个问题。
所以我校物理教研组根据初中学生好奇、好问、好动的特点,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切人点,采用“以学带玩,以玩促学”的方法确定了《初中物理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纵观科学的发展,任何一个科学的发现都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质疑,离不开科学家对自然现象的辛勤的探索;任何一个技术上的创新也都是劳动者对生产实践的探究和再创造的结果。
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郎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的价值感唤醒。
”而传统的物理教学是以传授物理学的知识为主,即向学生传授一般的物理规律,把大量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用这种方法培养的学生能应付各种考试,在考试中游刃有余,出类拔粹。
但让它们去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或独立地去完成一个研究性的课题,就会困难重重,甚至束手无策。
参考书目及资料:《大气压强原理》、《高中实验大全》、《物理与生活》、《摩托车中物理知识探究》、《密闭液体对外加压强的传递》、《有效进行探究性教学须注意的问题》、《白炽灯炮漫谈18问》、《电与热探究教学的反思》、《利用《物理与社会生活》(三)目的和意义:1.让学生通过实验活动感受物理学之美,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022年高考考点完全题物理考点通关练文稿:第六单元 圆周运动 Word版含解析

第六单元圆周运动测试时间:90分钟满分:11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9~12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2022·衡水中学周测]关于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B.匀速圆周运动是匀变速运动C.匀速圆周运动是线速度不变的运动D.匀速圆周运动是线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属于变速运动答案 D解析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变化,故速度是变化的,是变速运动,故A、B、C错误,D正确。
2.[2021·枣庄检测]如图所示,内部为竖直光滑圆轨道的铁块静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质量为M。
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以水平速度v0从圆轨道最低点A 开头向左运动,小球沿圆轨道运动且始终不脱离圆轨道,在此过程中,铁块始终保持静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面受到的压力肯定大于MgB.小球到达B点时与铁块间可能无作用力C.经过最低点A时小球处于失重状态D.小球在圆轨道左侧运动的过程中,地面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向右答案 B解析若小球恰好通过C点,重力供应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则小球与铁块间无作用力,地面受到的压力为Mg,A错误;若小球恰好到达B点时速度为零,则小球与铁块间无作用力,B正确;小球经过最低点A时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则此时小球处于超重状态,C错误;小球在圆轨道左侧运动的过程中,地面可能不受摩擦力,也可能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故D错误。
3.[2021·湖南浏阳模拟]如图所示,半径为R的圆轮在竖直面内绕O轴匀速转动,轮上A、B两点均粘有一小物体,当B点转至最低位置时,A、B两点处的小物体同时脱落,最终落到水平地面上同一点。
此时O、A、B、P四点在同一竖直线上,已知:OA=AB,P是地面上一点。
高考物理最易失分点29个高频考点

本次内容节选自《试题调研》物理第六辑高频易错点快攻类型一:审题漏洞类1. 没有注意是否考虑重力。
提示:在电磁场的问题中常常会遇到是否考虑带电微粒重力的问题。
微观带电粒子如质子、电子、离子等无特别说明一般都不计重力,但并非不计质量(因为粒子存在惯性),而宏观带电微粒如油滴、尘埃等无特别说明时都应考虑重力。
2. 忽视矢量的方向性。
提示:如果题目中的已知量(如速度、加速度、摩擦力等)是矢量,要考虑它可能的方向,以免漏解;如果所求的物理量是矢量,要注意说明其大小和方向。
3. 忽视“临界词”而错失临界条件。
提示:题目中的临界词常常是题目的隐含条件,常见的临界词如“恰好”“足够长”“至少”“至多”等。
4. 没有把握好一些特定的形容词而错失隐含条件。
提示:注意把握题目中一些特定的形容词的含义,如力学中“缓慢地”常表示物体动态平衡,“轻轻地”表示物体无初速度;热学中“缓慢”常表示等温过程,而“迅速”常表示绝热过程。
5. 忽视括号里文字的重要性。
提示:有些题目中括号里的文字非常重要。
如取g=10m/s2,不计阻力,最后结果保留几位小数等。
6. 解图像题时,没有抓住关键点。
①轴:首先弄清横轴、纵轴表示什么物理量及物理量的单位。
②线:看清图线的形状,找出对应的规律.比如x-t图像,若为倾斜直线,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斜率:比如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④点:坐标原点处是否从0开始(如测电源电动势时的U-I图像中电压往往是从一个较大值开始的),明确图线与横、纵轴交点的意义,两图线交点的意义。
⑤面积:比如v-t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⑥象限:比如v-t图线与坐标轴所围成的面积在时间轴上方表示位移为正,在时间轴下方表示位移为负。
类型二:思维定式类7. 汽车刹车问题。
提示: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汽车的速度减为零,此后汽车静止不动,不可能倒过来做反向运动,汽车实际刹车时间为图片。
因此汽车刹车问题应先判断汽车何时停止运动,不要盲目套用匀减速直线运动公式求解。
高考物理高频考点研究报告六-最新学习文档

2019高考物理高频考点研究报告六专题六——热学
根据最新课程考纲要求,评估2019年新高考的方向,主要高频考点体现在:
1、应用热力学第一、二定律解释热学现象:主要考查了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能力,内能与机械能的关系和用能量守恒思想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04年天津理综
第15题,05年北京理综第14题,06重庆理综第16题,北京理综卷第15题,07年全国理综II卷第14题、重庆理综第21题、江苏物理第11题等等,该部分主要考查了做功与热传递对内能的影响,同时也结合能量问题进行考查.
2、气体P、V、T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与应用: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行,气体状态及状态方程在应用近年来明显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主要是课改地区及上海试题中出现大量的有关气体状态的运算题.在07年的试题中就有8道此类型题,是热学部分考查频率最多的一种.该部分内容还可能会结合一些新模型,以求解气体压强以及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为主,综合性加强,难度在热学题中相对较大.
热力学第一、二定律与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以及气态方程的应用仍将是高考的热点:
(1)从高考内容考查的全面型来看:热学虽然不是高考的主
要内容,但考虑到知识考查的全面性,故各地的理综试题往
往都有一道热学选择题,在实行课改的地区,考查的份量更是相对以往有所增加.
(2)从历年考题题型来看: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上海地区及新课标地区(海南、山东等)也出现过较多的计算题,选择题中每个选项可能涉及到热学各个部分的内容,可以综合考查热学中分子运动论及气体性质等内容.
(3)从考查的难易程度来看:热学内容的考查相对力学,电磁学部分,总体而言,要容易得多,但近年来热学内容与力学综合程度加大,难度也相应提高一点.。
专题06+接触面分离模型-高考物理模型系列之实物模型+Word版含解析

高中物理系列模型之实物模型5. 接触面分离模型模型界定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一起运动过程中,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在某时刻发生分离的现象。
模型破解两物体由接触到分离,在分离的临界状态下必满足如下条件: (i )分离的瞬时两物体沿垂直于接触面方向上的速度、加速度必相等 (ii )分离的瞬时两物体间的弹力必为零两接触的物体中之一与一端固定的弹簧相连接,两物体发生分离时不一定是在弹簧处于原长的位置,有两种情况下当弹簧处于原长时两物体在分离: ①与弹簧相连接物体的质量可忽略不计②除弹簧弹力、相互间的弹力外两物体受到的其他外力与各自的质量成正比,如重力、特定情况下的摩擦力等。
例1.如图甲所示,质量分别为m1=1kg 和m2=2kg 的物体A 、B 两长方体物块并排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现对A 、B 分别施加大小随时间变化的水平外力F1和F2,N t F )29(1-=,N t F )23(2+=。
(1)问经多长时间(t 0)两物块开始分离?(2)在乙图中画出两物块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例1题图【答案】(1)2.5s (2)如图图线如答图中实线所示。
例2.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 的A 、B 两物体叠放在竖直轻质弹簧上并保持静止,用大小等于12mg 的恒力F 向上拉B ,当运动距离为h 时B 与A 恰好分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例1 答图例2题图A .B 和A 刚分离时,弹簧为原长 B .弹簧的劲度系数等于32mghC .从开始运动到B 和A 刚分离的过程中,A 、B 系统的机械能增加12mgh D .从开始运动到B 和A 刚分离的过程中,A 物体的机械能一直增大,但速度是先增加后减小 【答案】BDAB两物体质量相同、分离前任一时刻的速度相同、分离前任一段时间内的高度变化相同,可知A与B、A与AB整体的机械能变化情况相同,由于AB在此过程中机械能增大,故A、B的机械能都是增大的,由于两物体先从静止开始向上加速,但运动到刚要分离即运动距离h 时,两物体加速度方向已经向下,可知AB在上升h的过程中是先向上加速后向上减速的,D正确.例3.如图所示,一个弹簧台秤的秤盘和弹簧质量都不计,盘内放一个质量为kg m 12=并处于静止的物体P ,弹簧颈度系数m N k /300=,现给P 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 ,使P 从静止开始始终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这过程中,头s 2.0内F 是变力,在s 2.0以后F 是恒力,g 取2/10s m 。
2024年浙江高考物理高频考点新突破考前冲刺卷(六)

2024年浙江高考物理高频考点新突破考前冲刺卷(六)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8题)第(1)题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第内和前内的平均速度之差是,则此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B.C.D.第(2)题如图所示,半圆形玻璃砖放在空气中,三条同一颜色、强度相同的光线,均由空气沿半圆半径方向射入玻璃砖,到达玻璃砖的圆心位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假若三条光线中只有一条在O点发生了全反射,那一定是aO光线B.假若光线bO能发生全反射,那么光线cO一定能发生全反射C.假若光线bO能发生全反射,那么光线aO一定不能发生全反射D.假若光线aO恰能发生全反射,那么光线bO的反射光线比光线cO的反射光线的亮度小第(3)题某学习小组用如下电路研究小电动机的电流与电压关系。
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测量得到下表记录的信息。
若认为小电动机的电阻是不变的,则( )序号电压电流电动机工作状态1 1.250.50卡住未转动2 2.000.20稳定转动3 3.50.30稳定转动A.小电动机的电阻大约为B.当小电动机的电压为时,其发热功率为C.当小电动机的电压为时,其电功率为D.当小电动机的电压为时,其对外做功的功率为第(4)题动摩擦因数与哪些因素有关()A.接触面粗糙程度B.物体的重力C.物体表面是否水平D.物体是否受到外力第(5)题如图所示,边长为L的单匝均匀金属线框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在拉力作用下以恒定速度通过宽度为D、方向竖直向下的有界匀强磁场,线框的边长L小于有界磁场的宽度D,在整个过程中线框的ab边始终与磁场的边界平行,若以F表示拉力、以U ab表示线框ab两点间的电势差、I表示通过线框的电流(规定逆时针为正,顺时针为负)、P表示拉力的功率,则下列反映这些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A.B.C.D.第(6)题某同学利用电流传感器研究电容器的放电过程,他按如图甲所示电路图连接电路。
高考物理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高考物理课题研究报告范文1. 引言高考物理是中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也是考生们备战高考的关键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高考物理,我们深入研究了高考物理真题,并选取了某个具有代表性的物理题目进行研究。
本文将介绍我们对该高考物理题目的详细分析和解答。
2. 研究背景我们选取了2019年高考的一道物理题目,题目是关于电磁感应的内容。
电磁感应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高考物理常考的内容之一。
该题目要求考生利用电磁感应理论来解答问题,考察了考生对电磁感应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题目分析3.1 题目内容题目内容如下:问题:某医院在高压白光辉光泪液分析仪中使用一个微弱的灰光源,灰光源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电磁波在金属导线内感应出电动势,并使电流在灯丝上通路产生辐射光。
灰光的波长约为550nm。
某同学使用手机摄像头对灰光源进行拍摄,发现其屏幕上出现一条光条。
通过对手机拍摄的视频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光条像匀速直线向左偏转。
讨论并分析可能的原因,并对实际测量的误差和理论偏差进行分析。
解析:该题目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实际情景,即医院中使用的辉光泪液分析仪中的灰光源,以及同学利用手机摄像头对该灰光源进行拍摄的情况。
题目要求考生讨论可能的原因,并对实际测量的误差和理论偏差进行分析。
3.2 题目要求题目要求考生讨论可能的原因,并对实际测量的误差和理论偏差进行分析。
这里需要考生对电磁感应原理、光学原理以及测量误差的理解。
4. 研究方法为了解答该题目,我们采取了以下步骤:1.研究电磁感应原理和光学原理;2.对题目中的灰光源进行分析和研究;3.进行实际测量和误差分析;4.结合理论知识,给出解答和对结果的解释。
5. 结果与讨论经过研究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光条的左偏转是由于灰光源内电磁波在金属导线内感应出电动势,并使电流在灯丝上通路产生辐射光,导致的光束偏转现象。
2.实际测量中可能存在的误差主要包括:手机摄像头的感应范围限制,环境光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高考物理高频考点研究报告六专题六——热学
根据最新课程考纲要求,评估2019年新高考的方向,主要高频考点体现在:
1、应用热力学第一、二定律解释热学现象:主要考查了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的综合应用能力,内能与机械能的关系和用能量守恒思想处理问题的能力.例如:04年天津理综
第15题,05年北京理综第14题,06重庆理综第16题,北京理综卷第15题,07年全国理综II卷第14题、重庆理综第21题、江苏物理第11题等等,该部分主要考查了做功与热传递对内能的影响,同时也结合能量问题进行考查.
2、气体P、V、T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与应用: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行,气体状态及状态方程在应用近年来明显呈现增加的趋势,其中主要是课改地区及上海试题中出现大量的有关气体状态的运算题.在07年的试题中就有8道此类型题,是热学部分考查频率最多的一种.该部分内容还可能会结合一些新模型,以求解气体压强以及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为主,综合性加强,难度在热学题中相对较大.
热力学第一、二定律与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以及气态方程的应用仍将是高考的热点:
(1)从高考内容考查的全面型来看:热学虽然不是高考的主
要内容,但考虑到知识考查的全面性,故各地的理综试题往
往都有一道热学选择题,在实行课改的地区,考查的份量更是相对以往有所增加.
(2)从历年考题题型来看: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上海地区及新课标地区(海南、山东等)也出现过较多的计算题,选择题中每个选项可能涉及到热学各个部分的内容,可以综合考查热学中分子运动论及气体性质等内容.
(3)从考查的难易程度来看:热学内容的考查相对力学,电磁学部分,总体而言,要容易得多,但近年来热学内容与力学综合程度加大,难度也相应提高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