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安徽省滁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安徽省滁州市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三峡》一文中写两岸的山连绵起伏,没有中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描绘了周瑜临战时潇洒从容,表达了他对这场战争早已成竹在胸、稳操胜券。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①本届科学教育论坛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科学教育承担着提高全面科学素质的任务,更与未来科学家的培养息息相关....。

②一夜台风给宁静美丽的城市带来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昨天还好好的商场招牌似乎不胫而走....,放眼望去,大街上一片混乱。

③读书做笔记的习惯,不仅可以让人学会寻章摘句....,积累好词佳句,还可以自由点评精彩语段,提高表达和鉴赏水平。

④家住南城的王女士在过马路时被一辆疾馳的三轮车撞倒,趴在地上不能动弹,一些素昧平生....的好心人纷纷仲出援助之手。

⑤狭长形的洱海是一个高原湖泊,宛如一轮新月,静静地依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附近有花海树林,可谓秀色可餐...。

⑥近期很多日本散打高手纷纷来到中国捞金,而中国的各路大侠在赛场上当仁不让....,果断出手,用实力捍卫了国人荣誉。

A. ①③⑤B. ①④⑥C. ②③⑥D. ②④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中方希望美国能够进一步提高恶名市场名单出台程序的透明度,以公正、善意的态度客观评价中国企业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

B. 虽然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瞬间可达的网络时代,但是人与人面对面、近距离的交流却能达到冷冰冰的网络交流所无法达到的巨大作用。

C. 受年龄因素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在上课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做一些小动作,是由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地集中而造成的。

D. 数字量化技术,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切不要时时被数字“绑架”,也不要去迷信数字。

安徽省滁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安徽省滁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安徽省滁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上·宿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山阴道上,________”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心智的渺小与感官的有限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________,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

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________,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夕月,落崖惊风。

()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________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造化钟神秀”,造化把何等样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庄子是人类最脆弱的心灵,最温柔的心灵,最敏感因而也最易受到伤害的心灵……我们怎能不悚然面对,肃然起敬,油然生爱?(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限制无所适从惊魂不定涉及B . 局限手足无措惊魂甫定涉及C . 限制无所适从惊魂甫定涉及到D . 局限手足无措惊魂不定涉及到(2)文中划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得一项是()A . 我们不就能发现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感官的有限无福承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B . 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感官的有限与我们渺小的心智无福感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C . 不就能发现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接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D . 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B . 我们的视界为之一扫,我们的俗情为之一开C . 我们的俗情为之一扫,我们的视界为之一开D . 我们的俗情为之一开,我们的视界为之一扫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6高一上·清远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安徽滁州市期末考试高三语文

安徽滁州市期末考试高三语文

滁州市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请务必在“答题卷”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史,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始终在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中摇摆前进。

但是,基于人类情感的稳定性,文学所要表达的人的内心世界已是“常量”状态,唯有文学的形式才是“变量”。

从甲骨文到当代长篇小说,从希腊神话到后现代主义诗歌,我们看到的多是形式上的变化,文本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描写并无太大的差别。

网络文学作为互联网技术下的文学样式,其“新”也在形式上。

网络文学的出现颠覆了文学要以“书”的形式存在的历史,网络成为文学的载体,文学的传播方式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文字的黑白意境被光怪陆离的光电幻境所取代。

如同从原始岩画、陶器到青铜,从竹木简到帛和纸,文学又一次迎来了载体形式的变化,这是文学最典型的“当代性”。

除了载体和传播形式的变化,网络文学为当代文学注入的另一股新力量,是它所引起的文本形式的变化。

从早期的《悟空传》到改编为电视剧走红的《甄嬛传》,它们都在以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文本样式发挥着吸引读者的优势。

叙述以对话为主,读者与文本的交流模仿网络聊天的样式;段落容量短小,甚至以句号分段,每一句话都成为一段,令读者从冗长、复杂的文本段落中解脱出来,以轻松、快捷的愉悦体验完成阅读。

受此影响,当代文学作品在文本形式上正在悄然变革,一些传统文学期刊上的作品,大段的描写或抒情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短小精悍的对话和叙述。

网络文学对当代文学的另一个贡献,是对新的语言形式的吸收和运用,这主要体现在对日常生活用语和对网络语言的大量运用上。

在网络时代,网络文学所使用的语言已经完全没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特别是在大量的对话描写中,基本上是日常口语的翻版,具有鲜活的现实元素。

滁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滁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滁州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 (共3题;共10分)1. (6分) (2019高三上·湛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聊斋志异》被誉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一个顶峰”“空前绝后的文言小说巨著”“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等等,妤则好矣,美则美矣,奇则奇矣,却被普遍认为难读难懂。

怎么办?对经典进行“创造性转化”,突破阅读瓶颈,让经典走向大众, 。

王咏赋的《聊斋志异精装分类全评本》便堪称一部应手的工具书。

这部书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前提下,对文本处理和编排方式做了的改动,给《聊斋志异》换了个新装。

作者经反复摸索,决定围绕以“主要角色的身份属性”为唯一标准,把全书497篇作品分成四集,每集约100篇以上,界限清晰。

此举使全书变得条理分明,为读者“各取所需”、深入研究提供便利。

分类之外,王咏赋还按现代小说书写习惯给《聊斋志异》分段分节,给毎篇作品添加副题,用夹注方式注解难点,还试着用当代人的眼光、语言对《聊斋志异》进行逐篇。

()翻开这部书,读到的是原汁原味的文言文,却全无读一般古籍时的。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势在必行大刀阔斧点评生涩感B . 当务之急大刀阔斧点评生僻感C . 当务之急伤筋动骨评价生涩感D . 势在必行伤筋动骨评价生僻感(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聊斋志异》如此一来变为现代人可以轻松品读的普及读物。

B . 《聊斋志异》如此一来变为普及读物,现代人可以轻松品读。

C . 如此一来,《聊斋志异》变为现代人可以轻松品读的普及读物。

D . 如此一来,《聊斋志异》变为普及读物,现代人可以轻松品读。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决定以“主要角色的身份属性”为唯一标准,把全书497篇作品分成四集,每集约100篇以上,界限清晰。

安徽省滁州市高三上册语文第一次统练试卷

安徽省滁州市高三上册语文第一次统练试卷

安徽省滁州市高三上册语文第一次统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 . 复辟/开辟炽热/翅膀杀戮/绿林B . 苔藓/脚癣菁华/粳米诏书/召开C . 淘气/熏陶邻居/可怜强劲/劲头D . 娘亲/亲家戏弄/弄堂侍从/寺庙2. (2分)(2017·宁城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诺贝尔文学将揭晓几日后,鲍勃·迪伦本人仍然没有作出任何回应,这引起媒体的各种猜测,英国《卫报》甚至报道迪伦会拒绝接受此奖。

B . 腾讯集团主席马化腾在“道农沙龙”上发表了三个小时演讲,明确地表达了对移动互联网的态度;“它不只是一个延伸,而是一个颠覆。

”C . 在很多人印象中,眼镜是从国外传入的“舶来品”。

1972年,江苏邗江甘泉二号汉墓出土了一枚水晶放大镜,经鉴定,属于东汉后期,中国人已在享受眼镜之益了。

D . 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如果万一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2分)3. (10分) (2016高三上·市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甲(无所用心/无所适从)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山阴道上,目不遐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我们渺小的心智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zhǐ)吗?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手足无措,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除此,我们还有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动?这位“天仙才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翩,奇怪迭出。

他总在一些地方吓着我们,而等我们惊魂甫定,便会发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朝暾(tūn)夕月,落崖惊风。

我们的乙(世界/视界)为之一开,我们的丙(感情/俗情)为之一扫。

同时,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滁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滁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滁州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5高一上·兴宁期中)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在绘画创作中,一幅画可以,但是最好的笔触应该是从明暗关系、形状和色彩开始。

②税收优惠政策纠错不能,而是要留出缓冲空间,让企业形成新的预期,经济形成新的平衡。

③蜀绣针法讲究,具有、气韵连贯的艺术效果,这得益于疏朗的构图、清秀细密的纹样和优雅尊贵的审美韵味等方面。

A . 一蹴而就一气呵成一挥而就B . 一挥而就一气呵成一蹴而就C . 一挥而就一蹴而就一气呵成D . 一气呵成一蹴而就一挥而就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8高二上·汕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前,各高校及其学子们纷纷开启了“秀”通知书模式。

比如,有的大学通知书是一座手工拼插的微型3D版校门,经过激光雕刻、裁剪、拼插组装等多个步骤纯手工制作而成;有的大学通知书启用了法版印刷这门古老工艺;有的大学通知书更像是一个大礼包,套装包括了录取通知书、入学指南、种子袋(信封)、种子本(便笺)等四个部分;还有的大学在录取通知书中嵌入了基于AR技术的虚拟校园平台。

收到通知书的新生,只需下我特定APP,扫描通知书正反面,就能查看校情校史介绍、学科特色展示等主题内容……这些通知书,从设计到工艺制作,从外形到内在意蕴,可谓用心十足,拼颜值、拼创意、拼情怀,各有各的亮点。

一时间,各家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比拼,成了一个关注度颇高的热点话题。

无论是之于大学还是新生,录取通知书都是一个具有仪式感的东西。

大学在这方面倾注心力,或借此展现大学文化、办学理念,或凸显大学价值与精神追求,抑或传递对新生的希冀,都是在仪式感上做加法。

既能体现对新生的欢迎和期许,也是大学形象的一种自我营销和构建。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 (1)

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 (1)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注:此卷学科网扫描版名字被改为安徽省太和中学第二次月考安徽省示范高中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本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民族本是诗书礼仪之邦t重视读书的历史十分悠久。

早在用朝,国家就设有图书馆,当时称“藏室”,收藏三皇五帝之书和各地志书,名闻古今中外的古代哲学家老子就是看守藏室的史官。

春秋诸子,百家争鸣,特别是孔子办学、编书的事迹尤其说明我国很早就有了比较成熟的阅读实践。

人们每每谈到阅读,往往立刻会想到个人的学习和修养。

古往今来,我们民族关于好学、勤学、劝读、苦读的名言俯拾皆是,最为深入人心的还是那些关于“读书改变命运”一类的名言,譬如“学而优则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等等。

一周恩来青年时代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名言道出了一位中国有志青年的责任感、使命感。

…阅读目的的崇高价值决定了读者将付出艰辛努力。

于是就有了“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一不知勤学旱,白首方悔读书迟”一类劝读诗,以及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一类勤学苦读故事,这些故事称得上启人心智、鼓舞精神。

至于做研究的专业人士,更是对清未大学者王国维借论宋词来谈读书、做学问的“三境界’’说有真切同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表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庹,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既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又有不懈追求的境界升华。

诚然,对于很多人来说,阅读并不是为了改变命运,也不都要“望断天涯路”,不少人是作为道德传承而读书,更有不少人为个人修养而读书,还有的只是以读书为人生乐趣和良好的生活方式,为读书而读书。

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94)

高三上学期期末试卷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94)

2016年11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36分)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1~3题。

出青州城南五里,有一山名云门山。

自山脚下遥望山顶,崖上隐隐有一寿字,这就是人们要来看的奇迹。

一条石阶小路折转而上,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撒满沟沟壑壑。

树并不很粗,却坚劲挺拔,都生在石上。

树根(缘/沿)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 (1) ,如大旗迎风。

偶有一两株树直挡路中,那是修路时不忍斫损,特意留下的, (2) 。

环视四周,让人感到往日岁月的(细密/细致)。

片刻我们爬到半山望寿阁,在这里小憩,山顶石壁上的大红寿字已(历历在目/赫然在目)。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寿字,是书法的精品、极品,日本的书道专家还常渡海西来鼎礼膜拜呢。

这是明代嘉靖三十九年,青州衡王为自己祝寿时所刻,距今已四百多年。

山上残雪未消,我在料峭春风中,细细端祥这个奇迹。

这字高七点五米,宽三点七米,也不知当初怎样写上去、刻出来,却又这样不失间架结构,点画笔意。

这衡王创造了奇迹,但他当时的目的并不为艺术。

衡王刻字(希冀/期望)自己长寿百岁,同时也向老百姓摆摆皇族的威风。

但是数代之后衡王府就被抄家,命不能永存,威风也早风吹雨打去。

倒是这个有艺术价值的寿字,寿到如今。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A.枝枝蔓蔓(wàn) 料峭 B.砍斫(zhuó) 端祥C.坚劲(jìng) 间架结构 D.小憩(qì) 鼎礼膜拜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沿细密历历在目期望 B. 缘细密赫然在目希冀C.缘细致赫然在目期望 D.沿细密历历在目希冀3.填入文中画线处的语句,恰当的一项是()A.树干破石而出树皮已被游人摸得油光B.破石而出的树干树皮已被游人摸得油光C.树干破石而出游人已把树皮摸得油光D.破石而出的树干游人已把树皮摸得油光4.下列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学术批评需要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需要强调学术的严肃性,需要民主、平等、理性和包容的学术品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滁州市2015~2016届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三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请务必在“答题卷”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史,文学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精神世界的重要载体,始终在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中摇摆前进。

但是,基于人类情感的稳定性,文学所要表达的人的内心世界已是“常量”状态,唯有文学的形式才是“变量”。

从甲骨文到当代长篇小说,从希腊神话到后现代主义诗歌,我们看到的多是形式上的变化,文本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描写并无太大的差别。

网络文学作为互联网技术下的文学样式,其“新”也在形式上。

网络文学的出现颠覆了文学要以“书”的形式存在的历史,网络成为文学的载体,文学的传播方式由静态转变为动态,文字的黑白意境被光怪陆离的光电幻境所取代。

如同从原始岩画、陶器到青铜,从竹木简到帛和纸,文学又一次迎来了载体形式的变化,这是文学最典型的“当代性”。

除了载体和传播形式的变化,网络文学为当代文学注入的另一股新力量,是它所引起的文本形式的变化。

从早期的《悟空传》到改编为电视剧走红的《甄嬛传》,它们都在以不同于传统文学的文本样式发挥着吸引读者的优势。

叙述以对话为主,读者与文本的交流模仿网络聊天的样式;段落容量短小,甚至以句号分段,每一句话都成为一段,令读者从冗长、复杂的文本段落中解脱出来,以轻松、快捷的愉悦体验完成阅读。

受此影响,当代文学作品在文本形式上正在悄然变革,一些传统文学期刊上的作品,大段的描写或抒情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短小精悍的对话和叙述。

网络文学对当代文学的另一个贡献,是对新的语言形式的吸收和运用,这主要体现在对日常生活用语和对网络语言的大量运用上。

在网络时代,网络文学所使用的语言已经完全没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特别是在大量的对话描写中,基本上是日常口语的翻版,具有鲜活的现实元素。

当然,任何艺术形式都不会是纯粹的形式艺术,即便是那些“无厘头”的篇章,也一定在表达某种意义。

望文生义地理解“网络文学”,仿佛网络是形式,而文学是内容,但事情远非这样简单,网络文学也不是文学在网络上流传这样简单。

在天马行空的瑰丽想象和简朴随意的表达中,网络文学为当代文学进行着新的探索。

以网络小说为例。

网络文学的某些类型正走在一条文学的“返祖”道路上,诸如那些神魔、仙侠、玄幻等类型化作品,它们的创作甚至直逼文学源头的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所不同的是它们的作者并非像文学的祖先们那样,以懵懂的目光认知世界,而是怀揣现代科技重新审视人的存在。

不过在所谓“快餐阅读”时代,网络文学语言的澄明性上升而遮蔽性下降,作者代替读者进行文学性思考,将作品所反映的文字背后的意义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不需要进行深度思考即能知晓作品的内涵。

信息时代来临,网络充当着这个时代的主流表达方式,网络文学也是当代史学的重要特征之一。

面对争论和质疑,网络文学也亟待进行自我调整与变革,努力呈现出新的面貌。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下列关于“网络文学”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在载体形式上,“网络文学”由以“书”为载体转为以网络为载体,传播方式由静态转为动态。

B.在文本形式上,“网络文学”的叙述以对话为主,段落容量短小,甚至每一句话都成为一段。

C.在语言形式上,“网络文学”吸收和运用新的语言形式,大量运用日常生活用语和网络语言。

D.在意义表达上,“网络文学”的某些类型如神魔、仙侠、玄幻等类型化作品,直逼文学的源头。

2.关于网络文学的影响,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网络文学是互联网技术下的文学样式,在表现形式上有所创新,它的出现淘汰了书的存在,体现了文学最典型的“当代性”。

B.网络文学影响着当代文学作品的文本形式,一些传统文学期刊上的作品用短小精悍的对话和叙述逐步代替大段的描写或抒情。

C.网络文学所用的语言已经完全没有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分,对话部分基本上是日常口语的翻版,这使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特色。

D.网络文学将文字背后的意义直接呈现,读者不需深度思考即能知晓作品的内涵,网络文学成了这时代的主流表达方式。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A.文学始终在内容和形式的变化中摇摆前进,但文学的内容是“常量”,文学的形式是“变量”,文学的变化多是形式上的变化。

B.网络文学用光电幻境取代了文字的黑白意境,传播方式化静为动,因此读者从冗长的文本中得以解脱,以轻松的愉悦体验完成阅读。

C.网络文学为当代文学进行着新的探索,一些作者用天马行空的瑰丽想象和简朴随意的表达,怀揣现代科技重新审视着人的存在。

D.网络文学虽为当代文学注入了新力量,成为了当代文学的组成部分,但也面临着争论和质疑,存在着亟待进行调整与变革的地方。

考点:论述类答案:1.D 2.B 3.B试题解析:1. D.“直逼文学的源头”错。

原文表述是“它们的创作甚至直逼文学源头的神话传说和英雄史诗”。

选项表述范围扩大。

2. A.“淘汰了书的存在”错误。

网络文学颠覆了文学要以“书”的形式存在的历史,但不会淘汰书的存在。

C.“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特色”表述错误。

原文表述是“具有鲜活的现实元素”。

“现实主义特色”“现实元素”这不是一个概念。

D.偷换概念。

“网络文学成了这时代的主流表达方式”错误,应该是“网络充当着这个时代的主流表达方式”。

3. B“因此”属于强加因果。

“读者从冗长的文本中得以解脱,以轻松的愉悦体验完成阅读”的原因是网络文学叙述以对话为主,段落容量短小,甚至以句号分段,每一句话都成为一段的表达形式。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李朴,字先之,虔之兴国人。

登绍圣元年进士第,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独器许之。

移虔州教授。

以尝言隆祜太后不当废处瑶华宫事,有诏推鞫[注]。

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

旋追官勒停,会赦,注汀州司户。

徽宗即位,翰林承旨范纯礼自言待罪四十六日,不闻玉音,谓朴曰:“某事岂便于国乎?某事岂便于民乎?”朴曰:“承旨知而不言,无父风也。

”右司谏陈瓘荐朴,有旨召对,朴首言:“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屡变,始出一二大臣所学不同,后乃更执圆方,互相排击,失今不治,必至不可胜救。

”又言:“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

愿诏勿以王氏为拘,则英材辈出矣。

”蔡京恶朴鲠直,他执政三拟官,皆持之不下,复以为虔州教授。

又嗾言者论朴为元祜学术,不当领师儒,罢为肇庆府四会令。

有奸民言邑东地产金宝,破田畴,发墟墓,朴至,请罢之。

改承事郎,知临江军清江县、广东路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

钦宗在东宫闻其名,及即位,除著作郎,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

高宗即位,除秘书监,趣召,未至而卒,年六十五。

朴自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中书侍郎冯熙载欲邂逅见朴,朴笑曰:“不能见蔡京,焉能邂逅冯熙载邪?”居官所至有声。

在广南,止其帅孙埃以文具勤王,不若发常赋助边。

破漕使郑良引真腊取安南之计,以息边患,人称其智。

朴尝自志其墓日:“以天为心,以道为体,以时为用,其可已矣。

”盖叙其平生云。

有《章贡集》二十卷行于世。

(选自《宋史·李朴传》,有删改)【注】鞫:审问。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B.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C.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D.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绍圣、熙宁、元丰、贞观、康熙。

B.国子监,是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有的朝代兼为最高学府。

C.古代人尊崇右,右尊左卑。

如“位在廉颇之右”。

官位前加“右”表示比加“左”地位高。

D.墓志是坟墓内或坟墓上的碑文,分“志”和“铭”,一般为记述死者生平事迹或悼念性的文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李朴耿直刚正,敢于进言。

他因曾经言说隆祐太后处事不当而被停职查办;他批评翰林承旨范纯礼不敢言,没有范父的风范。

B.李朴指摘时弊,忠于朝廷。

他入朝答对,认为自熙宁、元丰以来,政体多变,如果今天政事不当,必定导致不能挽救的局面。

C.李朴傲视当朝权贵。

中书侍郎冯熙载想以邂逅的方式与李朴相见,李朴笑道,既然不能见蔡京,就更不能邂逅冯熙载。

D.李朴历任官职,颇有声望。

他相继担任虔州教授、肇庆府四会令、国子祭酒、秘书监等职,在任职之处都留有很好的名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忌者欲挤之死,使人危言动之,朴泰然无惧色。

(5分)(2)今士大夫之学不求诸己,而惟王氏之听,败坏心术,莫大于此。

(5分)考点:论述类答案:4.D 5.C 6.D7.(1)忌恨(他)的人想排挤他,置他于死地,让人用耸人听闻的言语恐吓他,李朴泰然白若,没有害怕的神色。

(“忌者”、“危言”、“动”各1分,句子大意2分)(2)现在士大夫做学问不求于自己,而只听王氏的学说,败坏思想学术,没有比这更严重的。

(“除”、“趣”、“卒”各1分,句子大意2分)试题解析:4.D(原文标点:“朴白为小官,天下高其名。

蔡京将强致之,俾所厚道意,许以禁从,朴力拒不见,京怒形于色,然终不害也。

”)5.C(关于左、右地位的表述绝对化,不同时期,左、右的地位有变化)6.D(“他相继担任虔州教授、肇庆府四会令、国子祭酒、秘书监等职”错。

国子祭酒,因病没上任。

高宗即位授他秘书监,未到就去世了)7.(1)忌恨(他)的人想排挤他,置他于死地,让人用耸人听闻的言语恐吓他,李朴泰然白若,没有害怕的神色。

(“忌者”、“危言”、“动”各1分,句子大意2分)(2)现在士大夫做学问不求于自己,而只听王氏的学说,败坏思想学术,没有比这更严重的。

(“除”、“趣”、“卒”各1分,句子大意2分)参考译文:李朴,字先之,虔州兴国人。

考取绍圣元年进士,调任西京国子监教授,程颐特别器重赞许他。

调任虔州教授。

因曾经说隆祐太后不该废处瑶华宫一事,朝廷下诏审问他。

忌恨,(他)的人想排挤他,置他于死地,让人用耸人听闻的言语恐吓他,李朴泰然自若,没有害怕的神色。

随即追回官衔,勒令停职,遇上赦免,排挤他,安排任汀州司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