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要求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主要包括固体颗粒、垃圾、炉渣、污泥、废弃的制品、破损器皿、残次品、动物尸体、变质食品、人畜粪便等。
有些国家把废酸、废碱、废油、废有机溶剂等高浓度的液体也归为固体废弃物。
按其来源不同,一般分为生活垃圾、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危险废物等。
1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
减量化”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数量和容积。
资源化”是指采用工艺技术,从固体废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与资源。
无害化”是将不能回收利用资源化的固体废物,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进行最终处置,使之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目的。
处理固体废物的基本方法有两种。
一是回收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这一过程不改变物质的性能,收集起来的如金属、玻璃、纸张、塑料等废弃物,经处理后可作再生资源利用。
二是无害化处理。
对不能全部利用或因技术原因暂不能利用的固体废物,进行处理、处置,防治对环境造成污染。
2处置场厂址选择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要求需符合《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 B16889 - 1997),填埋场选址应符合以下要求:(1) 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应与当地的大气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自然保护相一致;(2) 生活垃圾填埋场应设在当地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在畜居栖点500m以外;(3) 生活垃圾填埋场不得建在下列地区①国务院和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地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②居民密集居住区;③直接与航道相通的地区;④活动的坍塌地带、断裂带、地下蕴矿带、石灰坑及溶岩洞区。
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要求需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 B18599 - 2001),填埋场选址应符合以下要求:(1) 所选场址应符合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要求;(2) 应选在工业区和居民集中区主导风向下风向,厂界距居民集中区500m以外;(3) 应选在满足承载力要求的地基上,以避免地基下沉的影响,特别是不均匀或局部下沉的影响;(4) 应避开断层、断层破裂带、溶洞区,以及天然滑坡或泥石流影响区;(5) 禁止选在江河、湖泊、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洪泛区;(6) 禁止选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填埋场

固体废弃物课程设计填埋场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固体废弃物的概念、分类及处理方法,特别是填埋场的运作原理和环境影响。
2. 学生能够掌握填埋场的设计原则、操作流程及安全标准,了解相关环保法规。
3. 学生能够描述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填埋场对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途径。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分析填埋场在实际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化版的填埋场模型,展示其对填埋场运作原理的理解。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评估填埋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意见。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认识到合理处理固体废弃物的重要性。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小组中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意见。
3. 培养学生主动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其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环境科学领域,结合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课程内容将注重基础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
教学要求: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同时,注重过程评价与成果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固体废弃物基本概念:介绍固体废弃物的定义、分类及其环境影响。
- 教材章节:第一章“固体废弃物管理概述”2. 填埋场运作原理:讲解填埋场的选址、设计原则、操作流程及安全标准。
- 教材章节:第二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技术”3. 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分析填埋场对地下水和土壤污染的途径及防治措施。
- 教材章节:第三章“固体废弃物处理设施的环境影响”4. 填埋场设计与模型制作:学习填埋场设计原则,分组设计简化版填埋场模型。
- 教材章节:第二章“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技术”5. 环保法规与废弃物处理:了解我国固体废弃物管理相关法规,探讨法规对填埋场的影响。
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分析

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固体废弃物也日益增加,给城市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对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国内外对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不同的技术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应用,并且不断地进行改进和创新。
本文将对国内外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进行详细分析。
1. 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技术填埋是目前国内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方式之一。
填埋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处理效率高,能够有效降低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但填埋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可能导致地下水和土壤污染,产生恶臭气味,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等。
为了改善填埋技术存在的问题,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尝试使用生物填埋技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废物降解,减少填埋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提高填埋效率。
焚烧技术是一种能够将固体废弃物转化为能源的高效处理技术。
通过高温燃烧,固体废弃物中的有机物质可以被分解,生成热能和部分可再生资源。
国内一些大城市已经开始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厂,将固体废弃物处理成燃料,同时产生电能。
这种技术能够减少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危害,同时也能够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资源化利用是当前国内处理城市固体废弃物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技术手段,将固体废弃物中的可再生资源进行分类、回收和再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降低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废品回收系统,对可回收资源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提高了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率,同时也减少了城市固体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
欧洲国家在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理方面处于比较领先地位,主要采用填埋和焚烧技术。
与国内不同的是,欧洲国家对填埋技术的要求更加严格,通常会在填埋场进行废气和废水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欧洲国家还在发展焚烧技术的大力发展废热利用技术,将焚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电能供给城市建设和生活使用。
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

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1. 引言1.1 研究背景垃圾的处理和管理一直是城市生活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生活垃圾的产生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了巨大挑战。
填埋场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垃圾的处理,但与此填埋场也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是对填埋场运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估的过程,旨在揭示填埋场对土壤、地下水、大气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为填埋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开展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前,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填埋场对环境的具体影响,并就如何加强对填埋场环境影响的监测和治理提出建议,为填埋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处理城市垃圾的一种主要方式,然而这些填埋场却可能对周围环境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填埋场环境影响的评价,探讨填埋场对土壤、地下水、大气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为进一步加强填埋场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填埋场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探讨如何全面准确地评估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2. 研究填埋场对土壤的影响机制,分析填埋场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程度及可能的恢复措施;3. 探讨填埋场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评估填埋场可能对水质造成的影响及预防控制措施;4. 分析填埋场对大气的影响,包括气味污染、温室气体排放等方面的影响;5. 研究填埋场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包括填埋场对周边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及可能的保护措施。
通过深入研究填埋场环境影响的各个方面,可以为制定更科学的填埋场管理政策提供依据,减少填埋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周围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平衡。
1.3 意义和价值填埋场垃圾填埋对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城市生活垃圾数量庞大,如果不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将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要求

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要求
首先,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的选址要遵循一定的技术要求和环境标准。
填埋场应远离居民区和水源地,以避免废弃物对人们的健康和水质产生不良影响。
填埋场的选址还应考虑地质和地形条件,避免地震、地质灾害和洪水等风险。
此外,填埋场选址应考虑水资源的可利用性,以确保填埋场的运营期间能够提供充足的水源。
其次,填埋场的选址应考虑社会因素。
选址过程中应开展公众参与,听取社区居民的意见和需求。
填埋场所在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影响也需要评估,以确保填埋场对当地居民和经济的影响最小化。
此外,填埋场选址还应考虑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等因素,以避免与未来的城市扩展和发展相冲突。
除了技术和社会因素,填埋场选址还需要遵守法律和政治要求。
填埋场选址的过程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环境保护政策。
政策上的支持和政府的批准是填埋场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填埋场选址还需要考虑政府的土地使用规划和环境保护政策,以确保填埋场选址符合国家和地方的发展目标。
最后,填埋场选址过程中应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
环境评估应包括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风险评估。
填埋场选址的环境影响评价应考虑填埋场对土壤、水质、空气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等的影响。
风险评估应评估填埋场可能产生的地下水、土壤和气体污染风险。
基于环境评估的结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是一个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过程,需要遵循技术要求、社会因素、法律政策和环境保护要求。
通过科学评估
和公众参与,可以实现填埋场选址的科学确定,以保护环境、最小化社会影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浅谈垃圾填埋场选址问题

浅谈垃圾填埋场选址问题——调研北神树卫生填埋场XXX2012/5/27一、北神树卫生填埋场简介北神树卫生填埋场作为北京市大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是北京市东南部固体废弃物处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次渠乡境内,距小武基转运站13公里。
占地面积33.76公顷。
设计日处理量为1000吨。
填埋区占地面积为26.0万平方米,总填埋高度为54米,总填埋容量464.7万立方米,设计使用寿命13年。
总投资1.5亿元人民币,是由德国政府和北京市政府共同投资,采用德国先进工艺、技术、设备建设的“五个固体废弃物处理项目”之一。
填埋场自1997年投入运行以来,对现有工艺不断进行改造,创造了许多领先于国内同行的第一:第一个研发集成填埋场智能监控系统;第一个提出生态填埋的环保理念并付诸实施;第一个在垃圾山上修建柏油路;第一个把水电设施建在填埋堆体上,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垃圾填埋处理的新路。
北神树卫生填埋场位置示意图垃圾进场后首先经地磅称重后放置在在黑白交换区,由场内作业车辆运至填埋区的指定地点。
随着堆体的不断升高,进行边坡修建,坡度为1:3,同时在填埋区内修建盘山路,使场内作业车辆顺利到达填埋地点。
最终覆盖层自堆体向外依次为密封层、导流层、植被层。
该场是我国目前最先进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之一,它采用德国垃圾卫生填埋先进的工艺技术。
填埋堆体的场底采用粘土和膨润土混合压实的方式形成防渗层,以防垃圾渗沥液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
在场底设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垃圾渗沥液的收集,渗沥液经收集管道流到渗沥液池内,经处理,可用做填埋堆体的降尘。
垃圾经压实达到技术指标要求的密度后,再覆盖细粒垃圾或黄土。
为防止白色污染,该场在填埋堆体上设置了拦网,并有专人负责处理塑料袋。
填埋场灭蝇采用人工和机械相结合喷洒药物的方式进行。
该场还设立环境监测系统,配备了实验室,长年对填埋场的渗沥液、沼气、大气、水、土壤、地下水及周边的环境进行了监控、监测。
城市固体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地质条件评价

城市固体垃圾填埋场选址的地质条件评价王旺盛,彭社琴(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成都 610059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断增长的城市垃圾及处置问题日益突出。
卫生填埋是现阶段处理城市垃圾的主要方法。
做好填埋场的地质条件研究,对填埋场选址及建设甚为重要。
探讨城市固体垃圾填埋场选址应注意的地质问题,对其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根据GIS的技术特点及在填埋场选址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固体垃圾;填埋场;地质条件;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X1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995(2009)02-0158-04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急剧增加,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1]。
垃圾产生量的高速增长,使垃圾处理、处置日趋困难,成为现代都市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
垃圾处理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即填埋、焚烧和堆肥。
卫生填埋和其它处理方法相比,具有投资较少、消纳量大、处理彻底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选址是填埋场建设的重要前提,涉及到自然地理因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因素,社会、经济、法律、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因素等,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而地质调查是场址选择合理与否的关键环节。
优良的天然地形,良好的地质条件可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营成本,并且可有效避免垃圾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
工程实践证明,做好安全填埋场选址的地质工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填埋场的合理选址固体垃圾填埋场的地质勘察工作是选择合理填埋址的前提,场地的具体条件决定着填埋场的安全程度及可消纳垃圾的种类,从而可确定填埋场的结构类型。
选址的技术方法,首先是认真搜集区域和地方的社会、经济和综合地质技术资料,按选址技术准则对拟选场地进行综合技术评价,然后进行踏勘或初步勘察,在提交初勘地质报告的基础上进行场地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和综合地质技术条件评价,然后进行场地基础及外围的综合地质详细勘查工作。
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

论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评价1. 引言1.1 研究背景垃圾卫生填埋场是城市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之一,填埋场的存在和运作不仅可以有效解决垃圾处理问题,同时也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对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垃圾渗滤液、二氧化碳、甲烷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对土壤、水体和大气环境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填埋场周边的生态系统也可能因为填埋场的存在受到破坏,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填埋场对水质和空气质量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为了减少填埋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制定科学的管理与环保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中的这些问题将成为我们在本文中重点关注和探讨的内容。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对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价,并提出相关的应对策略。
在现代社会的城市化进程中,填埋场作为处理垃圾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备受关注。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希望深入探讨填埋场的环境影响机制,分析其对生态系统、水质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管理与保护对策,以期为填埋场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填埋场环境影响的评估,我们也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对垃圾处理问题的关注,促进城市垃圾处理方式的转变,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也希望能够为未来城市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2. 正文2.1 填埋场对环境的影响1. 土地资源利用:填埋场占据大量土地资源,使得原本可以用于农田或者自然生态系统的土地被破坏和污染。
填埋场的建设和运营还会导致土地退化和生态系统破坏,影响周边区域的生态平衡。
2. 土壤污染:填埋场中堆积的垃圾会产生大量有害物质,包括重金属、有机化合物等,这些物质会渗入土壤中,并最终影响土壤的质量和肥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随着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问题日益突出,卫生填埋在垃圾处置中占有重要地位。
分析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的影响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适宜性评价标准,建立适宜性综合评价数学模型,为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做到从建设初期降低垃圾填埋场资金投入,提高垃圾填埋场安全保障能力,减少环境污染潜在威胁,使其以最小的投入和最低的环境风险产生最大的垃圾处理效能。
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开展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以及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中均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因此,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评价指标体系
随着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增长率更高,据统计,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在1.5亿吨左右,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问题日益突出。
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方法一般为卫生填埋、焚烧和堆肥等,由于卫生填埋具有成本相对较低,处理垃圾量大,终极化处置程度高等优点,故在垃圾处置中占有重要地位[1]。
垃圾填埋场建设费用一般需要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资金,垃圾填埋场运营期间,若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往往延续几年甚至几百年,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进行治理,因此,垃圾填埋场具有投入高、危害风险性大的特点。
现阶段的技术水平,垃圾处理很难做到真正的无害化,填埋场自身防止污染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立城市固体废物填埋场选址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提供科学依据,做到从建设初期降低垃圾填埋场资金投入,提高垃圾填埋场安全保障能力,减少环境污染潜在威胁,使其以最小的投入和最低的环境风险产生最大的垃圾处理效能。
1 选取评价指标
现在垃圾填埋场选址和建设主要执行《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和《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相关规定,除了这些规范的硬性要求外,结合地质环境条件,针对垃圾填埋场的工程特点,确定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主要受水环境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环境保护条件、建场条件和交通运输条件五方面因素的影响[2] [3] [4]。
(1)水环境条件:影响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的水环境方面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地下水水力梯度、地下水埋深、地下水净补给量、含水介质隔污性能和岩土渗透系数。
(2)工程地质条件:影响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的工程地质方面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粘土层厚度、软土厚度和地质灾害。
(3)环境保护条件:影响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的环境保护方面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和对地表水污染的危险。
(4)建场条件:建场条件决定着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的施工难易和建设成本,评价指标包括选址地区的地形坡度、天然库容、周围粘性土质量及来源、距已有道路距离和水电供应情况。
(5)交通运输条件:交通运输是固体废弃物填埋场运营成本之一,评价指标包括运输距离和运输方式。
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AHP)把复杂的问题按支配关系分解成目标、准则、指标等层次,分组形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判断的方式确定每一层次中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在递阶层次结构内进行合成以得到评价因素相对于目标重要性的权重,最后根据权重进行综合评价。
该方法非常适合用于建立城市固体废弃物选址的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层析分析法特点,城市固体废弃物选址适宜性作为层次分析的目标层(A),填埋场选址的影响因素作为层次分析的准则层(B),每个影响因素又包括若干个评价指标,则作为层次分析的指标层(C),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计算结果表
3 确定适宜性评价标准
适宜性评价标准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等级标准(见表2),二是各评价指标对填埋场选址适宜性影响的具体标准(见表3)。
适宜性评价的具体标准主要参考《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2004)、《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和《垃圾卫生填埋处理的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5]制定。
表2 适宜性评价等级标准表
4 建立适宜性综合评价数学模型
对于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适宜性评价体系,用多目标决策的线性加权方法来描述,建立一个广义的目标函数,将填埋场适宜性评价这个大系统的各个子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其数学模型为:
式中:Z为某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适宜性总分;为第一层(准则层)制约因素第项影响因素,;为第一层制约因素个数;为第一层制约因素第项影响因素的总分;为第一层制约因素第项影响因素的第二层(指标层)因素第子因素,;为第一层制约因素第项影响因素第二层子因素的个数;为第一层制约因素第项因素权重;为第二层制约因素第项因素权重;为第二层制约因素第项因素实际权重。
5 结论
在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中,首先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拟定若干可选场地,然后采用以上的城市固体废物填埋场选址的评价指标体系构造层次分析图,计算每一层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适宜性评判标准,建立适宜性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算出各个拟定填埋场的适宜性总分,经过对比即可确定最佳的固体废弃物填埋场。
从而做到从建设初期降低垃圾填埋场资金投入,提高垃圾填埋场安全保障能力,减少环境污染潜在威胁,使其以最小的投入和最低的环境风险产生最大的垃圾处理效能。
建立的城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开展固体废弃物填埋场选址以及地下水环境保护工作中均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因此,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赵坤,吕志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方案的选择.环境卫生工程[J],2001(2):20-23.
[2] 胡治飞,郭怀成,等.运用层次分析法优选城市垃圾填埋场地[J].环境科学研究,2002,15(2):
42-44.
[3] 翟云波,曾光明.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选址中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2,
25(4):36-38.
[4] 单良,左海军.基于DRASTIC模型的下辽河平原地下水环境脆弱性评价体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29(2):241-243.
[5] 刘长礼,张云,等.垃圾卫生填埋处置的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
基金项目: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10ZCGYSF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