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初中】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 《物态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 巩固练习(推荐).doc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本章复习和总结课件

(4)图乙是萘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从图像中可看出,萘是_晶__体___(选填“晶体” 或“非晶体” ),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
约持续了___1_0__min。
知识点三 汽化和液化
1.汽化 (1)定义:物质从_液__态__变为_气__态__的过程叫作 汽化。 (2)汽化_吸___热 (3)举例:水蒸发、酒精挥发等。
随堂演练
1.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B.冰变成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C.冬天呼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
2. 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 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该物质是非晶体 B. 该物质的熔点为37 ℃ C. BC过程不吸热 D. AB过程吸热升温
(3)若用图2所示体温计未甩一下
就直接测一个体温为38 ℃的人,
则示数是_3_8_.5_℃___。
图1
图2
知识点二 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 (1)常见三种状态:固体、_液__体__、_气__体__。 (2)定义:随着温度变化,物质会在固体、_液__体__、 _气__体__三种状态之间变化,物质各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叫作 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_固__态__变为_液__态__的过程叫作熔化,熔 化_吸___热。 (2)凝固:物质从_液__态__变为_固__态__的过程叫作凝固,凝 固_放___热。
图4
知识点四 升华和凝华
1.升华 (1)定义:物质从_固__态__直接变为_气__态__的过程叫作 升华。 (2)升华__吸__热。 (3)举例:樟脑丸变小、结冰的衣服变干等。 2.凝华 (1)定义:物质从_气__态__直接变为_固__态__的过程叫作 凝华。 (2)凝华_放__热。 (3)举例:霜、冰花、雾凇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 全章复习与巩固

人教版物理八上第三章物态变化全章复习与巩固【学习目标】1.理解温度的概念,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2.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3.知道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4.正确识别现实生活中的几种物态变化现象;5.利用物态变化中的吸、放热规律解决问题。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要点一、温度温度计1、摄氏温度的规定:在一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和100℃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
2、使用方法:(1)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要碰到容器的底或壁;(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要点诠释:1、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必须保证液体不凝固、不汽化。
2、体温计使用时不“甩一甩”,会造成温度“只上升、不下降”、即“低温不准高温准”。
要点二、物态变化1、六种物态变化示意图:2、晶体和非晶体:(1)区别: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或凝固)温度。
(2)熔化(或凝固)条件:(1)达到熔点(或凝固点)(2)继续吸热(或放热)。
(3)特点:晶体熔化(或凝固)的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3、蒸发和沸腾:(1)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需要吸热。
(2)不同点: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在液体表面缓慢进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的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需要达到沸点。
(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温度高低;②液体表面积大小;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4)液体沸腾的条件:①温度达到沸点;②继续吸热。
要点诠释:1、液化的两种方法是,降低温度(所有气体都可液化)和压缩体积。
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如:液化石油气。
2、注意三个不变的温度,晶体熔化(或凝固)的过程吸热(或放热),温度不变;液体沸腾的过程吸热温度不变。
【衡水初中】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 《声现象》全章复习与巩固(基础)巩固练习【推荐】.doc

【巩固练习】一、选择1. 下列哪一种情况声音不能传播( )A.在空气中 B.在水中 C.在地面以下 D.在太空中2.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琴声……我们能把这些声音分辨出来,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频率 D.音色3.(多选)下列现象中利用了回声的是 ( )A.船只利用声呐系统探测鱼群 B.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C.蝙蝠用超声波捕捉蚊虫 D.录音棚内用软塑料隔音4. 如图为我国第一个全女子现代民乐组合--“女子十二乐坊”。
她们使用的乐器古筝、二胡、三弦、竹笛、古琴、葫芦丝…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这些乐器所发出声音的什么特性肯定是不相同的()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可能都相同5.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6. (多选)噪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可行的控制噪声的办法是 ( )A.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B.在机器上安装消音器C.在城市中穿过住宅区的快速路两旁建设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树种花D.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设备7.清晨,小鸟清脆的叫声让我们心情舒畅。
关于小鸟的叫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鸟的叫声是由它的发声器官振动产生的B.小鸟的叫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C.口技演员主要模仿的是小鸟叫声的响度D.推开窗户后听到小鸟的叫声变大,是因为音调变高了8. 用超声波洗镜器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A.具有能量 B.穿透能力强 C.传播距离远 D.遇到障碍物能反射9. 设想一人以和声速相同的速度离开一正在唱歌的演员,则此人离开后()A.始终能听到刚离开时所听到的歌声 B.能听到演员继续歌唱的歌声C.所听到的歌声音调高低始终不变 D.不能听到演员的歌声10. 今年5月,世博会在我国上海顺利举行,为向全世界充分展示“城市,我们的美好生活”这一主题,上海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三章《 《物态变化》单元探究实验类问题精炼》同步学讲练测大讲义及解析

(1)小雪先给 A 管加热,A 管中的水吸收热量,当温度达到______时沸腾,产生的水蒸气
通过导管 C 流到 B 管中,B 管中水面会升高,这是因为水蒸气遇冷______成水。同时,发现 温度计示数升高了,这表明 B 管中的水_____热量; (2)小雪每隔 1min 记录 B 管中水的温度,持续加热到第 10min,B 管中产生大量的气泡, 且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此时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这表明 B 管中的水______; (3)供暖系统就是利用水蒸气______放热供暖的。 8. (2022 湖北荆州)实验小组按照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当水温 上升到 90℃时,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温度。
(5)观察到烧杯中的水已沸腾,且 A、B 两温度计示数相同,此时试管中的水______沸腾(选 填“会”或“不会”)。 4. (2022 湖北武汉)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 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相同。
(1)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______(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水蒸气遇冷_______(填“汽化” “液化”“升华”或“凝华”),在烧杯口周围形成“白气”; (2)通过两次实验发现,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水的温度保持不变,但必须______; (3)图乙是该组同学第二次实验绘制的图像。第一次实验中同学们发现,水沸腾前每加热 2min 温度升高 5oC,则图乙中 t0=______oC。 5. (2022 北京)小京为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随吸收热量变化的特点,进行了如下实验:用 如图甲所示的装置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当水温为 90°C 时,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从计时开始,经 5min 水沸腾。水沸腾后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并记录水的温度。根据实验数 据得到了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3.1 温度一、温度⑴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I .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 11.体温计:35℃~42℃、0.1 ℃;III.寒暑表:-35℃~50℃、1℃.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⑴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⑵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⑶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五、体温计1.量程:35℃~42℃;分度值:0.1℃.2.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
(否则只升不降)☆典型例题图11.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36℃;图2中的示数为二9℃。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 C )A.小红:37.6℃ ;B :小刚:36.9℃ ;C :小明:38.2℃ ;D :小华:36.5℃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本身就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加上八年级的系统学习,学生对物态变化现象及相关的知识应该掌握的比较透彻。
《物态变化》这一章在八年级物理教学中属于相对独立的一章,作为复习课,该内容知识点繁多。
但学生感性认识非常多,复习难度应该不很大。
所以我预设:这一章的复习设计用三课时时间完成。
(二)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知道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3、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知道熔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放热。
4、知道汽化现象和液化现象,知道汽化现象的两种形式,知道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放热及液化的两种方法.5、知道什么叫升华、什么叫凝华.能够解释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知道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放热.(三)教学重点掌握六种物态变化,并知道它们与吸、放热的关系。
(四)教学难点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自然界的水循环。
二、教法、学法(一)教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
(二)学法:以思考、归类、练习等方法复习知识。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程序(一)进行复习。
用幻灯片展示本章的基础知识,按照课本编排的顺序对基础知识点进行一一复习。
(二)精选例题的练习与讲解。
(三)作业布置,强化训练,巩固复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计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计1、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2、结构3、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三、摄氏温度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写作1 ℃。
四、温度计的使用:1、使用温度计时先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2、使用时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或侧壁.②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不能立即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 (共33张PPT)

特征
先变稠 再变硬 温度下 降
凝固 图象
TC
t min
没有一定的凝固温度
t min
16
基础巩固
1、萘的熔点为80℃,80℃的萘处于( D )
A、固态
B、液态
C、固液混合态
D、三种状态都有可能
2、晶体吸热,其温度( C )
A.一定上升
B.一定不变
C.有可能上升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7
3、如图所示,是某学生从室外取回来的一块冰在加 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从图中可知:
2、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常拿一个带把的金属 小平面镜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烤,然后再放入 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防止口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26
3.图中,小烧杯A和大烧杯B内都装有水,A与B不接 触,把B放在火上加热,使B中的水沸腾,在继续加 热时:[B ] A.烧杯A内的水会沸腾 B.烧杯A内的水不会沸腾 C.烧杯A内的水会逐渐减少 D.烧杯A内的水不会减少
(C )
A、37.5℃、37.5℃ B、37℃、38℃
C、37.5℃、38℃
D、37℃、37.5℃
13
熔化(吸热)
固态
液态
凝固(放热)
气态
14
晶体的熔化,凝固比较
海波 冰 石英 金属
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点) T C
D
熔 化 条件
温度达到
熔点
特征
吸收热 量
熔化 图象晶继续来自热温度不 变BC A
体
TC
29
江河、湖海、土壤、植物中的水通过 汽化变为水蒸气; 水蒸气随气流运动到各处,水蒸气在高空遇冷时,有
的 小水液滴化,有的 成小凝冰华晶,形成云.云中的
【衡水初中】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透镜及其应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知识讲解(推荐).doc

《透镜及其应用》全章复习与巩固(提高)【学习目标】1. 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知道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2. 知道凸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3.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4. 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5. 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
【知识网络】凸透彊的基本知识;定义、焦点、焦距、光心 凸透镜衬光竝的作用;会聚(照相机成倒立编小的实傢投影仪成倒立战犬的实像 战大镜成正立畝大的虛像J「眼睛的结构凸透镜的应用[眼镣和眼睛』近视眼和远视眼及其矫正 [眼镜的fffcioo/f.显徴镜和望远績的原理r u>2f 咸倒立、缩小的实像I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切幻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 'u<f 成正立*战犬的虚像「凹透渲的基本知识;定义、it 点、焦:距、光心 凹透镜 I 凹透镜对光銭的作用:发散【要点梳理】要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1、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4、焦点(F ):凸透镜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凹透镜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发 散,发散光线的凸透镜透镜 及其〈反向延长线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凹透镜的虚焦点。
5、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如图:6、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也叫发散透镜。
要点诠释:1、凸透镜有两个焦点,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2、放在凸透镜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发散光束,经过凸透镜折射之后变成平行光束,幻灯机、投影仪、舞台上的追光灯等仪器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3、凹透镜的虚焦点,“虚”表示该点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交点,而是逆着凹透镜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
要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凸透镜成像规律:物的位置像的位置像的性质应用举例凸透镜u= g(平行光)v=f像与物异侧成一点测定焦距u > 2f2f >v>f缩小、倒立、实像照相机,眼睛u=2f v=2f等大、倒立、实像2f > u> f v > 2f放大、倒立、实像幻灯,电影机u=f v= g同侧不成像探照灯的透镜u v f v > f放大、正立、虚像放大镜凹透镜物在镜前任意处v v U同侧缩小、正立、虚像2、口诀记忆: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简要归纳成“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成虚像时,物近像近,像变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巩固练习】
一、选择
1.将0℃的冰与在隔热条件下0℃的水混合,则( )
A.有一部分水将结冰 B.有一部分冰将熔化
C.冰和水的体积都不变 D.不知外界的温度,无法判断
2.下面几组物态变化,都放热的是( )
A.汽化、凝固 B.熔化、液化 C.升华、凝固 D.液化、凝华
3.(多选)下面是我们常见的几种自然现象,其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霜的形成 B.雾的形成 C.露的形成 D.雪花的形成
4.在图中,正确描述由铁块铸造成铁轨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5.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是不同的,这主要是由于酒精和煤油的()
A.沸点不同 B.凝固点不同 C.熔点不同 D.蒸发速度不同
6.物态变化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关于这些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
A.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
C.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D.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白的一层霜,这是凝华现象
7.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 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8.(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B.每一种固体都有自己的熔点
C.无论是夏天还是冬天,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是0℃
D.冰的温度升高到0℃,它就会熔化
9.常用温度计中所用的液体有水银、煤油、酒精、甲苯等。
在确定温度计的量程时,必须同时考虑液体的凝固点和沸点。
温度计中一旦装入某种液体后,它既不能测出低于该液体凝固点的温度,也不能测出高于该液体沸点的温度。
在以上说到的液体中,水银、酒精、甲苯的凝固点和沸点可以从课本中查到。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个?()
A.水银可以用来制作量程为-40-60℃的寒暑表
B.酒精可以用来制作能测100℃沸水温度的温度计
C.甲苯可以用来制作量程为-40-60℃的寒暑表
D.水银可以用来制作能测任何一种金属熔点的温度计
10.在烧热的油锅中溅入水滴时,会听到“叭叭”的声音,并溅起油来,而在沸水中加入油时不会发生以上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 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
C.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D.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二、填空
11.(2012 白银)当洗手后,将双手伸在自动干手机的出风口下,自动干手机自动送出舒适的暖风,使手上的水分快速(填物态变化名称)。
因为这样加快了附近,并提高了温度,从而达到快速干手的目的。
12.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晾干是冰的现象;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棒冰周围会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现象后产生的;秋天,路边草木上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现象后产生的;春天早晨的雾“消失”了是现象。
13. 买来的水果或蔬菜,常用纸或塑料袋包装,并放人冰箱的冷藏室,这样做可以减少水分________。
14.填写下列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
(1)掀开沸水锅的锅盖,可以看到有水从锅盖上滴下,这是现象。
(2)出炉的钢水变成钢绽,这是现象。
(3)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这是因为冰成为水蒸气。
(4)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汽因而成的小冰拉。
15.我们利用金属钨作灯泡的灯丝,是因为钨的高,不易熔断;饺子在水中怎么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锅中却很快变黄变焦,是因为油的高。
16.(2012 黔东南州)戴眼镜的李强同学冬天从室外进入温暖的教室,发现眼镜的镜片上“呵气”,过一会儿,“呵气”逐渐从中间消失,“呵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呵气”消失是由于发生了现象。
三、实验探究
17.如图所示体温计的示数是________℃。
18.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
(1)从图中可以看出________物质是晶体;
(2)它的熔点是________℃;
(3)图中________物质是非晶体;
(4)晶体熔化用了________min。
四、简答
19. 焊锡的熔点是230℃左右,炉火的温度可达到800℃。
能否用焊锡焊过的铁壶来烧开水?为什么?
20.压缩乙醚蒸气,会发现乙醚蒸气变成液态,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
1.【答案】C
【解析】水凝固成冰的条件是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冰熔化成水的条件是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条件,0℃的冰和0℃的水,不能吸热、也不能放热,所以不会熔化也不会凝固。
2.【答案】D
3.【答案】AD
【解析】凝华是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霜、雪花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固态的霜,属于凝华。
4.【答案】D
【解析】铁是金属,金属都是晶体,都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
铁块铸造成铁轨过程是先使铁块吸热熔化为铁水,达到一定温度后,再在模具中放热降温凝固为铁轨,对照这一工作过程,结合各图中物质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可最终确定D正确。
5.【答案】A
【解析】液体温度计利用的是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测量高温物体时要保证温度计中的液体不能因为温度过高而汽化,酒精和煤油的沸点不一样,所以它们测量的最高温度是不一样的。
6.【答案】D
【解析】早晨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需要放热,A选项错误;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直接由固态变成气态,属于升华,升华吸热可以降低物体温度,B选项错误;早晨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需要放热,C错误;初冬的早晨地面上出现白霜,白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D正确。
7.【答案】A
【解析】蒸发和沸腾都是汽化现象,汽化过程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故A正确;蒸发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则需要在特定的温度下才会发生,故B错误;蒸发和沸腾属于两种不同的汽化现象,故C错误;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之一是液体的温度,而且沸腾过程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D错误。
8.【答案】AC
【解析】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所以A正确B错误;规定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与外界温度没有关系,所以C正确;晶体熔化需要两个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所以D错误。
9.【答案】C
【解析】水银凝固点为-38.8℃,故不能测量-40℃的低温,A项错误;酒精沸点78.5℃,故不能测量100℃的高温,B项错误;甲苯凝固点为-95℃,沸点110.8℃,故-40-60℃都可以测量,C项正确;水银凝固点为-38.8℃,沸点357℃。
故低于-38.8℃和高于357℃的温度都不能测量,D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水的沸点比油低很多,水溅入热油锅中,水会汽化变成气体,体积膨胀,将油溅起。
如果油放如沸水中,油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所以油不会汽化溅起热水。
二、填空
11.【答案】汽化;空气流动
【解析】手上的水分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此现象属于汽化中的蒸发;当洗手后把手放在热风干手器的下方,热烘烘的气体就会吹出来,这样热风提高手上水分的温度,同时加快水表面的空气流
动,加快手上水分的蒸发。
12.【答案】升华;液化;凝华;汽化.
【解析】冰冻的衣服变干,是物体由固态变为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冰棒冒出的“白气”,“白气”是液态,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冰棒液化形成的;霜是固态的,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是凝华现象;雾是液态的,“消失”实际上是变为了气态,由液态变为了气态,是汽化现象。
13.【答案】蒸发
14.【答案】(1)液化;(2)凝固;(3)升华;(4)凝华
【解析】(1)水沸腾时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遇到较冷的锅盖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锅盖上,是液化现象;(2)钢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钢锭,是凝固现象;(3)室外冰冻的衣服干是固态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现象;(4)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15.【答案】熔点;沸点
【解析】金属钨的熔点很高,金属锡的熔点较低,所以灯泡里的灯丝用钨制;将饺子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而放在油中煎就会变黄变焦,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高,高温把饺子烤焦、烤糊。
16.【答案】液化;汽化
【解析】冬天教室内的温度很高,使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升高而上升,遇到戴眼镜同学温度较低的玻璃镜片,热的水蒸气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所以镜片上出现“呵气”;经过一段时间,镜片上的小水珠会吸热又变成水蒸气消散在空气中,镜片上的雾就消失了,这是发生了汽化现象。
三、实验探究
17.【答案】37.9
18.【答案】(1)乙;(2)80;(3)甲;(4)4
【解析】图中所示是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所以可以判断出乙是晶体,甲是非晶体,晶体的熔点是80℃,熔化所用时间是4min。
四、简答
19.【答案与解析】可以。
因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因而达不到锡的熔点,锡不会熔化。
20.【答案与解析】加大压强可以提高气体的液化温度,使一些气体在常温下就能液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