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非尼酮阻断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合集下载

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探究

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探究

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探究【摘要】本文探究了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效果。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包括特发性肺纤维化概述、吡非尼酮的药理作用、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研究、临床试验设计和临床结果分析。

结论部分讨论了吡非尼酮在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应用前景,以及研究的局限性和展望。

本文总结表明吡非尼酮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中具有潜在效果,但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吡非尼酮、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效果、药理作用、临床研究、临床试验设计、临床结果分析、作用机制、应用前景、局限性、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进行性的、不可逆转的间质性肺疾病,其特征是肺部纤维组织增生和肺泡结构破坏。

目前,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遗传、环境因素和免疫调节都被认为与疾病发展密切相关。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患者通常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气促、咳嗽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探究吡非尼酮在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临床效果,本研究旨在开展相关的临床研究,从而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对吡非尼酮的药理作用、临床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我们希望可以为该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吡非尼酮在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临床效果。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间质性肺疾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临床上常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吡非尼酮是一种已被广泛应用于抗精神病药物中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减少细胞凋亡等多种药理作用。

过去的一些研究表明,吡非尼酮可能对特发性肺纤维化具有一定的治疗潜力,但相关的临床研究仍有限。

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试验设计和结果分析,探究吡非尼酮作为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潜在效果,为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并希望能够进一步阐明其作用机制,为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研究进展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炎,组织病理学和(或)影像学表现具有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的特征。

随着对IPF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及药物逐步受到重视。

吡非尼酮(Pirfenitone)是一种经口服给药的合成类吡啶酮化合物,具有抗纤维化、抗炎和抗氧化作用。

目前多项Ⅲ期临床试验均表明吡非尼酮能减轻IPF患者的病情进展,已成为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IPF治疗的二种药物之一。

本文就吡非尼酮治疗IPF相关的药理学、药效性及耐受性等方面进行阐述。

标签: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吡非尼酮1.概述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炎,起病隐匿,好发于老年人,病变局限于肺部,组织病理学和(或)影像学表现具有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的特征。

据欧洲的研究数据表明,IPF年发病率在0.22-7.4人每10万人口,患病率为1.25-23.4人每10万人口[1]。

IPF预后较差,诊断后其中位生存时间约2-5年,其5年生存率仅约20%。

IPF发生纤维化的原因尚不清楚,但目前认为几种潜在的危险因素可能与其相关,如吸烟、环境暴露、胃食管返流、遗传因素和微生物因素。

随着对IPF发病机制的不断研究,对IPF治疗的认识亦不断提高。

过去认为IPF为炎症驱使的疾病,所以IPF的传统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调节剂)是基于抑制炎症来防止纤维化。

然而,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炎症并不是UIP和UIP早期成纤维细胞灶(即活化的增殖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病理组织学的主要发现[2]。

目前认为,IPF的发病过程是肺泡上皮细胞受损后启动一系列修复级联反应,促使细胞外基质聚集,最终形成肺纤维化。

针对肺纤维化机制的靶向调节已成为治疗IPF的重要策略。

吡非尼酮(Pirfenitone)是一种经口服给药的吡啶酮化合物,于2011年在欧盟成为第一种获得批准用于成人轻至中度IPF的治疗药物[3],2014年10月在美国成为FDA批准用于IPF的治疗二种药物之一[4],本文就吡非尼酮治疗IPF 相关的药理学特性、药效性及耐受性等方面进行阐述。

吡非尼酮治疗IPF的临床试验及风湿科应用初步体会

吡非尼酮治疗IPF的临床试验及风湿科应用初步体会

安全性
临床试验三
127个中心涵盖9个国家:美国、澳大利亚、墨西哥、 秘鲁、巴西、爱尔兰、新西兰、新加坡、克罗地亚
A Phase 3 Trial of Pirfenidone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N ENGL J MED 2014;370:2083-91.
❖两个实验同时进行:studies 004 and 006 ❖ study 006(344例)
pirfenidone 2403 mg/day placebo
❖study 004(435例)
pirfenidone 2403 mg/day pirfenidone 1197 mg/day placebo; 72周,评估FVC下降情况
❖ 52周后:VC的改变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 time
结果-VC下降
❖ 高剂量组<安慰剂组 ❖ 低剂量组<安慰剂组 ❖ 低剂量组-高剂量组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无进展生存时间
❖ 高剂量组-安慰剂组(p=0.028) ❖ 低剂量组-安慰剂组(p=0.077) ❖ 高剂量组-低剂量组,无统计学意义
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间质病变是否有效?
病例一
❖ 患者,女性,19岁 ❖ 发热伴胸闷半月余 ❖ 查体:双侧肘关节伸面溃烂,Gottron征 ❖ 肌酶不高 ❖ 氧饱和度92%左右 ❖ 血气分析氧分压低,I型呼衰 ❖ 两肺弥漫性间质性改变、纵隔气肿
无肌病性皮肌炎 肺间质病变
诊断
治疗
❖2014年5月:甲强龙80mg 40mg 32mg 同时加用硫唑嘌呤
治疗3月
治疗6月
治疗3月
治疗6月

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进展

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进展

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进展摘要] 吡非尼酮是一种新型的抗纤维化药物,在多个临床试验中证实能够延缓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pulmonaryfibrosis,IPF)患者肺功能下降速度,是治疗IPF的一线药物;目前,笔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吡非尼酮应用于IPF的临床研究和安全性等信息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研究表明,吡非尼酮能减缓轻中度IPF患者肺纤维化的进展及肺功能下降的速度,且可能对重度IPF患者有效。

[关键词] 吡非尼酮;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研究进展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病变局限于肺部的慢性进行性纤维化的间质性肺炎。

IPF患者的预后较差,在明确诊断后其平均生存中位数时间约为2.5~5年[1]。

2011年,第一个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IPF诊断和治疗指南发布,该指南指出尚无有确切疗效的IPF治疗药物,既往用于治疗IPF的药物均为有条件不推荐或者强推荐不使用药物。

此后,随着新药的研究发展以及更多药物临床研究的完成,IPF的药物治疗了有了更多的循证依据,原用于治疗IPF的多数药物被临床研究所否定,而新注册上市的抗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在临床试验中显现出较好的结果,先后被美国、欧盟、中国等国家批准用于治疗IPF。

2015年,IPF诊治指南也进行了更新,新指南将吡非尼酮列为有条件推荐使用药物[2]。

吡非尼酮现已成为治疗IPF的主要药物之一,本文拟从临床试验和安全性方面对吡非尼酮的抗肺纤维化作用进行综述并进行比较,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1、临床试验研究吡非尼酮的临床研究主要包括一项Ⅱ期和四项Ⅲ期试验。

2005年,日本Azuma等[3]进行了一项在IPF患者中开展的针对吡非尼酮治疗IPF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Ⅱ期临床试验。

研究结果尽管未达到试验主要研究终点(6min步行试验最低氧饱和度),但次要终点分析发现吡非尼酮组患者VC下降幅度显著低于安慰剂组(P=0.0366),且急性加重事件显著地低于安慰剂组(P=0.0031);随后Taniguchi等[4]在日本开展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延缓患者用力呼气肺活量(FVC)下降速率方面,高剂量及低剂量吡非尼酮组与安慰剂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艾思瑞(吡非尼酮胶囊)使用说明

艾思瑞(吡非尼酮胶囊)使用说明

艾思瑞(吡非尼酮胶囊)【用法用量】本品按剂量递增原则逐渐增加用量,因空腹服用本品时,吡非尼酮在血液中浓度会明显升高,很可能会出现副作用,因而餐后服用为宜。

本品的初始用量为每次200mg,每日3次,希望能在两周的时间内,通过每次增加200mg剂量,最后将本品用量维持在每次600mg(每日1800mg);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耐受情况,若出现明显胃肠道症状、对日光或紫外线灯的皮肤反应、肝功能酶学指标的显著改变和体重减轻等现象时,可根据临床症状减少用量或者停止用药,在症状减轻后,可再逐步增加给药量,最好将维持用量调整在每次400mg(每日1200mg)以上。

【注意事项】1.在本品的临床试验中发现本品可以改善轻到中度特异性肺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但是尚未发现本品可以逆转肺纤维化,故重度特异性肺纤维化患者应用本品可能无法受益。

2.本品可能导致严重的光敏反应,长期暴露在光线下,有导致皮肤癌的可能。

使用时要事先对患者进行详细说明。

应使用防晒霜,尽量避免暴露接触紫外线,如出现皮疹,瘙痒,及时联系医生。

3.尽量避免合并使用其他药物,如四环素抗生素类药物(多西环素)等,因其可增加光敏反应的机率。

4.应用本品会发生嗜睡.头晕等相关情况,因此使用本药的患者不要驾车或者从事危险的机械操作。

5.由于肝功能的损害可引起ALT,AST等的升高和黄疸,服用本品期间要进行定期的肝功能检查6.由于胶囊配方中有乳糖成分,建议糖尿病患者服用前咨询医生。

7.动物试验表明本品能透过血脑屏障,建议发作性脑部疾病患者(局灶性兴奋或发作性睡眠)服药前咨询医生。

8.吸烟可减低本品疗效。

9.服药期间请勿服用葡萄柚汁,可干扰吡非尼酮的疗效。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恶心,消化不良,呕吐,厌食2.皮肤疾病:光过敏,出现皮疹3.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随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的升高而出现肝功能损害,甚至有可能发生肝功能衰竭,要定期检查肝功。

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探究

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探究

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探究
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旨在评估吡非尼酮对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的疾病进展的影响。

该试验包括吡非尼酮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共纳入了10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其中吡非
尼酮组50例,安慰剂组50例。

结果显示,在治疗12个月后,吡非尼酮治疗组的肺功能明显改善,而安慰剂组的肺功能无明显变化。

吡非尼酮治疗组患者的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降低,而安慰剂组患者的一氧化氮水平无明显变化。

吡非尼酮治疗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
而安慰剂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变化。

吡非尼酮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安慰剂
组。

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机制较复杂,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一些实验证明吡非
尼酮能通过调节蛋白酶C(protein kinase C, PKC)通路、分子靶向ERK-MAPK通路、抑制凋亡途径等多种方式发挥其抗纤维化作用。

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探究

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探究

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探究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致命的肺部疾病,对肺泡和支气管结构造成严重损害,导致肺功能逐渐恶化和呼吸衰竭。

虽然治疗选项很少且效果有限,但吡非尼酮的应用已经在治疗IPF患者中展现出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吡非尼酮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促进剂,目前已经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某些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患者。

最近一些研究表明吡非尼酮可能对IPF的治疗也具有一定的潜在效果。

一项针对吡非尼酮治疗IPF的临床试验(PANTHER-IPF)于2017年公布了初步结果,该研究对70名符合IPF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了为期12周的治疗。

研究结果表明,与接受安慰剂的对照组相比,吡非尼酮治疗组的肺功能指标有所改善,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相当。

此外,其他前瞻性研究也表明吡非尼酮治疗对IPF病情有改善的趋势。

总体而言,吡非尼酮对IPF的治疗潜力正在得到广泛研究,可以作为目前治疗IPF的重要选择之一。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吡非尼酮的使用必须在临床检查和医生监控下进行,以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和风险。

吡非尼酮基本信息

吡非尼酮基本信息

吡非尼酮吡非尼酮在1974年由Marnac有限公司(TX,USA)的SolomonBMargolin发现。

在日本,吡非尼酮被归类为孤儿药物,并启动临床试验,研究其作为一种治疗IPF的新药的可能性。

2008年吡非尼酮在日本获准用于IPF的治疗,2008年2月欧盟药品管理局建议欧盟各国允许吡非尼酮上市。

目前,吡非尼酮尚未获得美国FDA的批准用于IPF的治疗。

本月早些时候,虽然专家小组以9:3的投票结果同意吡非尼酮上市,但FDA仍表示需要更多试验证据才能正式批准吡非尼酮。

吡非尼酮的上市将为肺纤维化患者带来了新希望,也使这种病临床无药可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变化。

据2014年美国胸科学会年会和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吡非尼酮胶囊最新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综合两项三期临床试验1000多患者的临床结果,服用吡非尼酮胶囊12个月后,具有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延缓FVC(肺功能主要指标)下降,降低死亡风险的作用。

药品名称吡非尼酮别名piresupa外文名称Pirfenidone主要适用症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基本信息吡非尼酮(5甲基1苯基2 -(1 H)吡啶酮)是一种口服生物可利用的人工合成分子,分子式为C12H11NO,分子量185.22,为白色或淡黄色结晶性粉末在体外,它对转化生长因子(TGF) 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活性有调节作用,在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它能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减少细胞和组织的纤维化标记物不良反应编辑(1)胃肠道反应:恶心,消化不良,呕吐,厌食(2)皮肤疾病:光过敏,出现皮疹(3)可能出现肝功能损害:随天门冬氨酸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的升高而出现肝功能损害,甚至有可能发生肝功能衰竭,要定期检查肝功。

(4)神经系统:嗜睡,晕眩,行走不稳感。

禁忌编辑(1)对本品任何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2)中毒肝病患者禁用(3)妊娠及哺乳期患者禁用(4)有严重肾功能障碍或需要透析患者禁用(5)需要服用氟伏沙明者(一种治疗抑郁症或者强迫性精神障碍的药物)注意事项编辑(1)在本品的临床试验中发现本品可以改善轻到中度特异性肺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指标,但是尚未发现本品可以逆转肺纤维化,故重度特异性肺纤维化患者应用本品可能无法受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