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繁荣下的两难抉择

合集下载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欣赏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欣赏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欣赏《非理性繁荣》是一部由美国的罗伯特·希勒教授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书中主讲述了作者对经济学的认识,讲述了那些会影响到经济的一些可能。

网友们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呢?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这两天在看《非理性繁荣》,里面讲到全球房地产市场在二战结束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两次连续的上升趋势,以及其背后的一些原因,然后提到了三个原因,值得深思。

1. 居住在大城市的人民经常会认为土地价格会不断上涨,而他们居住在此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 20世纪以来,房地产的公开价格的信息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人们对房地产的潜在价格波动的忧虑和敏感,而政府的未干预也使得民众更加疯狂,导致了之后的十几年的火箭式上涨。

3. 房地产泡沫必将滋生一些贷款机构,他们无视风险,激进的发展客户的策略,也像发酵剂一样,带领着民众最终到达了泡沫的顶端。

之所以写下这些,是想到之前看到有篇文章《疯狂的海淀黄庄》,虽然中学在海淀黄庄呆了六年,资源之丰富,足实让我受益匪浅,但是这样的疯狂模式下,全年无休的孩子们最终得到多少,而这个现象是否也是会变成“泡沫”,值得深思。

那么对比之前房地产的理论,我们是否也可以套用在教育上呢?我简单的照猫画虎的推论一下,结果如下。

1. 居住在海淀黄庄的人们,认为学生的分数/能力会不断上涨,而他们在此补课学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2. 海淀黄庄地区的名校云集,各个学校的师资、教学进度、模拟考排名成为了公开信息可以随意映入家长眼帘,让其对教育资讯更加敏感而忧虑,有资源的拼资源,有人脉的拼人脉,分分买入学区房,对于普通家庭来讲,好的教育显得更加“稀缺”和”遥不可及“了。

3. 黄庄的教育培训机构遍布大街小巷,初中学高中的课程,小学学初中的课程,提前教提前学成为了“文化”,最终导致家长更加焦虑,孩子负担更重,各种培训补课未来补课大军将继续越滚越大。

而目前官方也没有出台任何遏制政策,恐怕是没有看到太多的弊处。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非理性繁荣》这本书出版于21世纪之交美国网络高科技股票泡沫破裂的前夜,出版后股市泡沫破裂,所以书和作者都非常出名。

题外话是如果作者是中国人,在今日中国出版这本书估计会进局子,恶意做空啊,呵呵。

在这本书里,作者对当时的泡沫出现,发展的原因和诱因都进行分析了。

对于股市的疯狂上涨,作者认为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上涨所以上涨,这是一种上涨的自我实现。

首先,作者从结构性因素的角度出发,将泡沫的引发性事件和放大机制分开进行分析。

然后在从文化和心理角度进行分析。

从结构性因素讲,当时的互联网股票泡沫诱因有下面12个:1)在收益稳定增长时期到来的互联网,人们往往把两件同时到来的事情中的一件当做另一件的原因,这次互联网就被当做了经济发展的原因。

2)胜利主义和外国经济对手的衰落3)赞美经营成功或其形象的文化变革4)共和党国会及资本收益税的削减5)生育高峰及其对市场的显著影响6)媒体对财经新闻的大量报道7)分析师愈益乐观的预测8)规定缴纳养老金方案的推广9)共同基金的发展10)通货膨胀回落及“货币幻觉”的影响公众对目前通货膨胀认识的误区刺激了对实际回报的高预期。

媒体报道以往长期股市回报时,所用的大部分数据都是名义数据,即没有修正通货膨胀影响,很自然地鼓励人们去预期这种回报会持续到将来。

媒体报道中的历史股价指数曲线图几乎总是采用名义数据,而不是采用剔除通货膨胀影响后的数据。

更有实际意义的股市水平是通过一些广泛通用的商品来衡量的,也就是在剔除消费者价格通货膨胀水平后来衡量。

11)交易额的增加以及24小时在线交易的出现12)赌博机会的增加从结构性因素讲,放大机制就是一种股民自发形成的庞氏骗局。

投资者的信心、对未来股市的期望及其对股票需求产生的影响所共同形成的机制,可以大大增强投资者信心。

公众对股市的信心也反映了公众对整个经济的信心。

很多时候,个人的感受取决于其近期投资的经历。

如果一个人退出股市并且没有享受到其他人近期赚到的收益时,就会有一种很强烈的悔恨感,悔恨能提供很大的动机。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800字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800字

《非理性繁荣》读书笔记800字第二次拜读这本曾为希勒教授带来无穷声誉的经典著作,尽管在很多地方还是不太能完全把握他的思想(也许也有翻译的问题),但相信他的思路已大抵掌握并认同!本书重点是分析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这些泡沫的形成原因以及人的心理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作为一名行为金融学家,希勒教授指出以下一些重要的思想:1、人类的行为最终推动着金融市场的运行;2、泡沫崩溃所蕴含的风险比人们认识到得要大得多;——想想07年;3、“投机性泡沫”:价格上涨的信息刺激着投资者的热情,并且这种热情通过心理的相互影响在人与人之间逐步扩散,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加入到推动价格上涨的投机行列,完全不考虑资产的实际价值,而一味的沉浸在对其他投资者发迹的羡慕与赌徒般的兴奋中;4、当整个时期的房价指数经通货膨胀修正后,我们发现房价上涨并没有那么多;5、当事件朝着一个极端的方向发展,通常是由于众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其中任何单个因素都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6、供给与需求才是真正影响股票市场价格水平的根本因素。

供求双方的行为是市场心理研究的一部分,正是这种行为驱动了股票市场的变化;7、在股市达到顶峰之前人们的预期往往过于乐观,而此后,人们的预期却又显得过于悲观;8、投资者选择将其判断的依据建立在多数专家都认可的基本理论上;9、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之间有时可能存在着交叉反馈,随着房地产市场中投机活动的增加和社会的不断变化,这种反馈可能在未来不断加强;10、新闻媒体无论是在为股市变化进行铺垫还是在煽动这种变化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11、股票市场的价格并不完全由基本面来决定;12、人们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作出的决定往往会受到身边因素的影响;13、人们总是倾向于过度自信而不是信心不足;14、人们并不总是像事先想好的那样行事;15、机构投资者并不一定比个人投资者聪明;16、远离那些被高估的股票,才是明智的战略;17、股票可以下跌,而且可以下跌很多年。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3)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3)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简介《非理性繁荣》是一本由查尔斯·普洛特尼克撰写的经济学著作,于2021年出版。

本书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揭示了经济领域中非理性行为的普遍存在,并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和建议。

本文通过阅读本书并对其中的核心思想进行总结和分析,以及对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进一步加深了对经济学领域非理性行为的理解。

1. 非理性行为的定义和特点在经济学领域,理性行为一直被视为决策者在面临不同选择时做出的最佳决策。

然而,在《非理性繁荣》中,普洛特尼克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人们在经济决策中普遍存在非理性行为。

非理性行为的定义是指人们在经济决策中不依赖于理性分析和优化算法,而是受到情感、心理偏差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做出与最佳决策相悖的选择。

这种行为特点明显,经常导致市场出现多种错误估计和投资失误。

2. 非理性行为的案例分析普洛特尼克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生动地展示了非理性行为在经济领域中的普遍存在。

以股市为例,他指出了常见的非理性行为,如追涨杀跌、投资决策受到噪音交易员的干扰等。

这些行为通常是由于个体的心理偏差和情感因素导致的。

此外,在消费者行为方面也存在非理性行为的体现。

例如,购买奢侈品时,消费者可能会受到社会认同和群体效应的影响,而忽视自身的经济状况和真实需求。

这种非理性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的不平等。

3. 非理性行为的原因和机制为了深入理解非理性行为的产生机制,普洛特尼克引入了行为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理论。

他指出,人类的决策过程往往受到认知偏差和情感驱动的影响。

其中,代表性启发、群体效应和确认偏见等是非理性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

代表性启发是指个体在决策时过分依赖于某种特征或对过去经验的简单归纳。

这种启发在投资决策中尤为常见,导致投资者往往高估某些风险,而低估其他风险。

群体效应是指个体在做出决策时受到周围群体的影响,倾向于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

这种效应在股市中尤为明显,投资者往往会跟风买入或卖出,而不依赖于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第1篇:非理性繁荣读后感非理性繁荣读后感在金融危机之后,这本书变成了一个好像“圣经”一般的经济读物,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它几乎是准确预见了金融危机的发生,还因为这本书可以从一个更为细致的方面去分析经济。

我觉得这也是经济学有意思的地方,它真的不是单一的数学可以解释的,而是包含了人类社会的很多研究和表现在。

谈到金融危机的时候,书中说“如果让这些破坏性的变化随意蔓延,这些变化所造成的破坏将不只限于经济方面,还将危及我们社会的基础——那些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乐观以及共同的习惯和生活方式,而且这种破坏的后果将会在今后的数十年间持续不断地显现出来”。

让我立即就想到了现在我们周围的这个社会。

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上的影响是可以修补的,但是在人们的关系方面却很难回到从前了。

这也是温家宝说信心比黄金更加重要的原因吧。

归根到底,所有的事情都还是要人去完成,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互信、;乐观这些基本的品质都丧失了的话就会对这个经济的基础造成非常严重的打击。

作者说,次贷危机解决方案的内容全部都是关于机制变革的:超越短期修补的愿景,以及改革上层建筑的勇气。

他看的更为长远——经济的复苏不是单一地鼓励消费、扩大投资那样简单,而是要从根本上进行机制的变革,这个社会契约指我们整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应该保护所有人免遭重大灾难的困扰,同时控制住那些已经出现的问题,使之不要再蔓延。

这本书也对房地产领域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

作者说,鼓励居者有其屋是一个意义深远而且令人肃然起敬的目标,它传达出来的是一种参与意识以及国家认同感,而且较高住房自有率对一个健康的社会也有着相当多的益处。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美国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创新无疑是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的。

但是在实施的角度上,却没有一个相应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去控制这个逻辑的运转,所以说造成了所谓“非理性繁荣”。

给我印象很深的一个观点是我们在这次严重的住房泡沫过程中正在经历的“新纪元”故事,在某种程度上把土地的价值和住房的价值捆绑到了一起。

诺奖见证:理性发展和非理性繁荣的矛盾共存

诺奖见证:理性发展和非理性繁荣的矛盾共存

诺奖见证:理性发展和非理性繁荣的矛盾共存2014年01月27日第A4版:市场经济作者:胡希宁黄亚娟刘爱华来源:学习时报字数:3122 自从196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颁发第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伴随着激烈的争议与质疑,曾屡次遭遇废除的威胁,但仍能在夹缝中顽强地存在着。

今年刚于10月14日宣布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同时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马(Eugene F.Fama)、拉尔斯皮特汉森(Lars Peter Hansen)和罗伯特席勒(Robert Shiller),更是成为近年来爆出的最大冷门。

原因有三:其一,从学术流派来看,法马和汉森属于主张理性预期的新自由主义学派;席勒是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人物,认为泡沫经济导致非理性繁荣,他们居然“殊途同归”同时获奖。

其二,从社会印象看,多家权威机构预测集体偏离,尤其是汤森路透系统预测的三组候选人均未入选,且多年来呼声很高的罗伯特巴洛(Robert Barro)、保罗罗默(Paul M.Romer)、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萨姆佩兹曼(SamPeltzman)等也均未被选中。

其三,从理论基础来看,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绝非一门严谨的学科,本身带有的主观性就能成为质疑的焦点,尤其是其“理性人”的表现形式一直在争议中不断发展。

曾经有获奖经济学家因争议太甚而呼吁废除设奖,那么两位针锋相对的学者会不会在12月份的颁奖典礼上“和谐共赢”呢?诺贝尔经济学奖能再次经受住争议的考验赢得大家的认同吗?何去何从值得关注。

而由诺奖引起我们对现实的经济社会的审视——理性发展抑或非理性繁荣的矛盾问题,尤为重要,以下将从三方面仔细剖析。

两种流派的学术争锋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一直是伴随着经济学派的两大阵营的学术争锋发生、发酵而逐渐演变的。

我们记忆犹新的两次时代大逆转:第一次是在1929—1933年的大危机之后,以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为标志的时代,国家干预主义取代古典自由经济主张,开创了金融市场体系化发展的新时代。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2000字(2)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2000字(2)

《非理性繁荣》读后感2000字(2)首先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Exuberance)是在1996年底由格林斯潘(Greenspan)所讲的,后来该词成为格老所有讲话中被引用最多的一个词,1994年初道指还在3600点附近徘徊,而到1999年却已突破了11000点,以道指为代表的股市整体价格在五年内总涨幅超过了200%,然而为何称这股市的繁荣为非理性呢,同期的一些基本经济指标并没有同幅增长,美国居民个人收入和鸡的屁增长不到30%,如果剔除通胀,这个数字还要降低一半,而企业利润增长也不到60%,故股价如此大幅度的增长是缺乏实际经济基础的,从历史上看,这种情况也不会持久。

书中第二章,希勒就通过大量的数据、详细的分析指出长期来看投资房地产的回报是不理想的,其中很多的观点都挺全面,能深深地让人有共鸣,比如居住在大城市的人们经常会认为作为房价最主要组成部门的土地价格会不断上涨。

他们确信居住在这些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人们可以享有生活在名人聚居区的声望,也可以从这些地区的商业机会中获取利益。

那里的居民很容易认为,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抱有和他们一样的想法,人们会继续哄抬他们所在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房地产市场的非理性繁荣开始出现。

但事实上,如果房价相对于居民收入涨得太高,人们就很,难负担得起一套像样的住房。

人们的想法也会因此发生改变。

他们将逐步意识到,居住在大城市里给人们带来的声望并没有那么重要,尽管个别城市由于拥有独特的商业活动而名声在外。

人们会发现拥有同样商业活动的其他中心在不断建立起来,最后会引发企业重新选址,人口会由老的中心向新的中心转移,从而对老中心的房地产价格产生压力。

除此之外,过高的房价将带来政治压力,迫使政府放松对土地使用的限制,最终导致这些大城市住房供给(如高层公寓)的增长。

在第三章的促使市场泡沫产生的12个因素中的市场经济的疾速发展与业主社会(ownershipsociety)中也有有趣的解释,甚至让我掩卷深思。

《非理性繁荣读书》课件

《非理性繁荣读书》课件
导致经济的波 动和不稳定性。
资源浪费
大量资源被浪费在高估的资产 上,而非投资于创造真正价值 的领域。
非理性繁荣的案例
郁金香狂潮
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市场繁荣, 价格飙升,最终崩盘。
互联网泡沫
上世纪末互联网公司股价暴涨, 但最终崩溃。
房地产泡沫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房地产 泡沫引发了经济衰退。
《非理性繁荣读书》PPT 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非理性繁荣读书》PPT课件。在本课程中,我们将深入探索非 理性繁荣的定义、起源、特征、影响,以及应对策略。让我们一起开启这个 引人入胜的话题。
非理性繁荣的定义
1 非理性繁荣
是指市场上以非理性价格和泡沫为基础的繁荣现象。
非理性繁荣的起源
1 人性弱点
人们的贪婪和恐惧是非理性繁荣的主要驱动因素。
3 探索应对策略
通过风险管理、长期投资和理性分析,我们能更好地应对非理性繁荣。
非理性繁荣的应对策略
1
风险管理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规避市场波动。
2
长期投资
持有资产更长时间,关注长期价值而非短期波动。
3
理性分析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性分析,避免被市场情绪所左右。
总结
1 了解非理性繁荣
非理性繁荣是市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我们需要理解其定义、起源和特征。
2 认识影响和案例
非理性繁荣可能会带来财富分化、经济不稳定和资源浪费,我们需要从历史案例中吸取 教训。
2 市场情绪
市场波动和情绪化投资者也促成了非理性繁荣的形成。
非理性繁荣的特征
价格脱离基本面
非理性繁荣时,市场上的价格与资产的真实价值脱节。
泡沫出现
投资者对高涨资产的盲目追逐导致市场泡沫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理性繁荣下的两难抉择
尽管过了立秋,但中小板市场恰如深圳9月的天气,仍充满着火气。

刚刚在上半年吓破了胆的投资人在8月赚钱效应的刺激下又挤进了营业部。

分析师们亦为这轮难得的结构性牛市而激动不已。

在许多人看来,当中小板综指创出历史新高之后,一波大牛市已经来临。

涨、涨、涨,连续涨停的快感无不刺激着场内的每一个投机者;买、买、买,赚钱效应引诱着刚刚受过伤的普通投资者蜂拥进场。

毋庸置疑,这是一个激情的年代。

无论是居高不下的房价,还是连创新高的股价,都预示着流动性的过剩。

与此同时,2010年3季度业绩普遍预增似乎也为市场带来了新的驱动力,高送增的题材呼之欲出,地区概念遍地开花。

好的题材、好的故事成为吸引眼球的赚钱法宝。

歇斯底里的“市场先生”看不到中小板市盈率平均50倍的估值,看不到中小板市净率接近创业板的6.96倍,更看不到中小板综指创出了历史新高,这不是泡沫是什么?然而,理性的投资者毕竟是少数,长期赚钱的投资者更是少数。

到最后,还有谁能够将短线的收益真实保留在手里呢?
与中小板的炙热难耐相比,主板市场却缺乏生机。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格局正好印证了市场的尴尬。

是抛弃相对便宜的银行股,还是抛弃惯性上涨的市梦率股票,成为投资者的囚徒困境。

对于看上去很美
的银行股,由于融资潮不断,投资者无法搞清利润表与资产负债表的真相;而对于屡创新高的中小板与概念股,也没有谁能够预计它们会走到哪一天、哪一步。

进攻还是退却?观望还是参与?贪婪与恐惧又一次考验着投资人。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不把握市场博弈的主动权,不发挥自己的优势,就难以彻底战胜市场,赢得长期的胜利。

投机者的优势在于适应市场节奏,跟随市场热点博弈。

但理性投资者却要坚持做一个孤独的看客,短线的账面收益尽管有些许依恋,却不是长久的幸福。

缺乏价值判断的投机者往往要为疯狂的博弈付出最后的代价,站在风口浪尖上的感觉尽管风光无限,然而下一个浪头打来却能使人沉入大海。

在中国宏观主动调结构的背景下,在高房价犹如定时炸弹高悬之时,资产泡沫的加剧只会引发更大的政策调控空间。

在全球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美日纷纷重新祭起宽松货币政策的当下,是选择学习德国的理性市场经济,还是继续跟随美联储释放更多货币?亦是中国宏观决策者必须清醒抉择的关键。

随着物业税、房产税等细分税种的出台,房地产投机将遭遇精准打击;随着泡沫化、杠杆化与资产证券化的扩大,更多的公司将会有上市融资的冲动;随着东北存款利率上浮试点的开启,银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

展望未来十年,无论是打破垄断,加快市场化改革;还是调整经济
结构,加快经济转型;亦或是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与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中国资本市场都将孕育机会,面临挑战。

这是个冒险的年代,但需要更高的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