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公开课教案_9
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课件4

国策——计划生育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具体要求: 晚婚晚育 ,少生优生
精品PPT
晚婚: 提倡比法定结婚年龄晚2—3年结婚
(法律规定:男不得早于 22周岁,女不得 早于20周岁)
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3年生育 少生:稳定低生育水平 优生: 通过男女青年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
沾染油污的小灰海豹 精品PPT
海鸟沾上油污后艰难的飞翔 精品PPT
不幸在油海中丧生 精品PPT
二、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
?温室效应是指 由于全球二氧 化碳等气体的 排放量不断增 加,导致地球 平均气温不断 上升的现象。 二氧化碳等气 体就像温室中 的玻璃顶棚一 样,既能使太 阳光顺畅地透 射到大地,又 能截留和吸收 地表放散出的 热量,这就势 必导致大气温 度升高,全球 气候变暖。
精品PPT
全球变暖
1.现象:全球气候呈变暖的趋势。
自然原因:太阳活动异常与厄尔尼诺现
2.原因
象影响了地球气候。
人为原因:co2含量增加,温室效应加剧。
a. 人类燃烧 矿物燃料 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 co2 。
b.人类大面积 毁林 ,特别是 热带雨林 的破坏,使森林吸 收和固定的 co2 迅速减少。
精品PPT
精品PPT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人
环
类
境
影
影
响
响
环
人
境
类
精品PPT
酸精品雨PPT的形成
精品PPT
一、酸雨危害及防治
1、什么是酸雨?它是怎么形成的? 答:(1)酸雨: 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 。
燃烧矿物燃料而向大气
(2)酸雨的形成主要是: 中排放SO2和氮氧化物 所致。
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的由来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重要变化包括: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越来越发达、产生语言等。
第二节人的生殖1、男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睾丸,其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的主要器官是卵巢,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内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就是怀孕。
4、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5、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
第三节青春期1、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2、青春期的身体变化: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3、青春期的心理变化:有了强烈的独立意识,遇到挫折又有依赖性,渴望得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内心世界逐渐复杂,有的事情不想跟家长交流;性意识开始萌动。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2、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脂肪是备用的能源物质。
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3、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 60% 70%,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4、无机盐在人体内含量不多,但作用很大。
例如,含钙的无机盐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缺铁会导致贫血;缺碘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
5、维生素不是构成细胞的主要原料,不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每日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所不能代替的。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7.1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步卷3一.选择题(共5小题)1.“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活动中,正确的做法是()①指出有关部门和公民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方面应当如何做②写出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③小组成员间要分工明确、团结合作④进行实地调查.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①②③2.我国西北黄土高原,数百年前还是森林茂密,山清水秀,后来都变成了荒山秃岭,其主要原因是()A.寒流侵袭B.掠夺式开发C.地壳运动D.蝗灾频繁3.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现状是()A.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B.环境污染日益加剧C.水土流失严重D.以上三项均是4.生物圈Ⅱ号实验的失败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A.说明人类的科学还不够发达B.科学实验总会有失败的C.人类可以离开生物圈,建立新的家园D.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5.“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
下列各项不属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是()A.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B.农田秸秆焚烧处理C.少开空调、少吹风扇D.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餐盒二.填空题(共5小题)6.生物圈保护的中心目标,在于保持各种的健康;维护人类和各种生物的可持续发展;改善人类的。
7.人类活动既有可能破坏环境,也可以环境.8.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一项共同任务,在这一行动中,我们一方面要保护好,一方面要防治.9.在“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活动中,应达到认同的要求.10.我们可以模拟地球生物圈的条件,建造供人类居住的生物圈Ⅱ号..三.解答题(共5小题)11.仔细阅读下文,分析回答有关问题:在今天的地球上,已经很难找到一块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乐土了.人类通过狩猎、砍伐森林、使用有毒杀虫剂、扩大耕地、城市扩张、开采矿藏、修路、拦河筑坝等多种方式,使野生动物栖息地急剧减少,环境越来越恶化,动植物种类逐渐减少,许多珍稀动植物濒临灭绝…(1)造成人类活动不断扩张的根本原因是.(2)上述资料中,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主要是:①;②.(3)人类为了自身生存与发展,应有所作为.请拟两条保护环境的有效措施:①;②.12.作为一名初中学生,你应从哪些方面做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13.根据如图的漫画,谈谈你的感想: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人类的眼泪14.2016年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主题为“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旨在动员引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 第7章 第2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3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探究问题 1]收集当地的雨水,用 pH 试纸测定其 pH,看看是 否是酸雨?如果是酸雨,请分析其成因。
答案:工厂废气的排放,汽车尾气等。
[探究问题 2]你所在地区存在哪些生态环境问题?为保护环境 你会采取哪些行动?
答案:略。
1.环境污染的类型有:
答案: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2.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
1.具有较强酸性的雨水就是 酸雨 ,一般 pH 小于
5.6
。酸雨的形成与排放到空气中的 二氧化硫 有关。
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
用;还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影响鱼虾等水生生物的
生长发育 ,甚至造成其 死亡 ;还可以引起水源酸化, 威胁人类的 健康 ;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植 物 死亡 。
答案:提倡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污染零排放, 垃圾分类等。(合理即可)
1.下列气体与“酸雨”形成有关的是( B )
A.氧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氮气
2.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 A )
A.通过净化装置,减少燃料中污染物的排放 B.把回收来的污染物倾倒在江河中 C.禁止使用煤、石油等燃料 D.以上做法都不正确
A.酸雨——通过净化减少燃烧煤、石油等燃料时污染物的排放 B.臭氧层空洞——减少使用氟利昂 C.土地沙漠化——退耕还林还草 D.温室效应——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饭盒
二、非选择题 19.实验探究。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模拟生物圈温室效 应的实验装置,请回答:
(1)近年来,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 等浓度持续上 升,引起温室效应,使温室效应增强的主要原因是 森林植被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你认为三北防护林的建设有哪些积极的 意义?
• 三北防护林的建设使三北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得 到提高。沙漠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水土流失 得到基本控制,生态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 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
• 2、红树以凋落物的方式,通过食物链转换,为 海洋动物提供良好的生长发育环境,同时,由于 红树林区内潮沟发达,吸引深水区的动物来到红 树林区内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由于红树林生长 于亚热带和温带,并拥有丰富的鸟类食物资源, 所以红树林区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徒中转站,更 是各种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红树 林另一重要生态效益是它的防风消浪、促淤保滩、 固岸护堤、净化海水和空气的功能。盘根错节的 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 的含沙量;茂密高大的枝体宛如一道道绿色长城, 有效抵御风浪袭击。
红树林退化得原因是什么
• 红树林退化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气候影响、 人类的活动等等。
• 人们植树造林绿化荒山,围海建房破坏 海滩,这些都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 影响,那么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体 现在那些方面呢?
一、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 (一)、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
• 1、三北防护林又称修造绿色万里长城活动。1979 年,国家决定在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水土 流失严重的地区,建设大型防护林工程,即带、片、 网相结合的“绿色万里长城”。规划范围包括新疆、 青海、宁夏、内蒙古、甘肃中北部、陕西和东北三 省的西部共324个县(旗),农村人口4400万,总 面积39亿亩。以求能锁住风沙,减轻自然灾害。 建筑范围东起黑龙江省的宾县,西至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乌孜别里山口,东西长4480千米,南北宽 560-1460千米,总面积406.9万平方千米,占国土 面积42.4%,接近我国的半壁河山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二节_ 第三节)课件(共39张PPT)

实验探究 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实验目的】探究酸雨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材料】20食__醋_____和____清__水______配制pH为4的模拟酸雨 。
(2)取两个培养皿,各放入两张纸巾。分别放入100粒绿豆 种子,标记为A组和B组。 (3)在A组中加入适量清水,浸湿纸巾。在B组中加入适量 ___模__拟__酸__雨___。 (4)将A、B两组实验装置放在温度适宜的_____相__同_____环境 下,保持纸巾湿润。
第四单元 生物圈中的人 第七章 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二节 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
第三节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课前预习 03 易错点拨
04 实验探究 05 课堂演练 06 素养提升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学习 酸雨的控制措施
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 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 计划
活动建议
设计并完成酸雨或废电池对 生物影响的探究实验
有条件的话分组调查周边环 境现状和人们的生活习惯
在校园或社区开展环保宣传 活动
课前预习
知识点1 酸雨 1.酸雨对生物的影响。 (1)概念:酸雨是指具有较强____酸__性______的雨水,其pH小于 ______5_._6____。 (2)成因:酸雨主要是人为地向____大__气______中排放大量 _____酸__性_____物质造成的。
放分类,便于集中管理。不同城市的垃圾分类标准可能不同 ,一般是分为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
【例】“垃圾不落地,城市更美丽。”垃圾减量分类需要每 个人的参与,把常见垃圾分类放进相应的垃圾桶,下列选项 正确的是( D ) A. 过期药品——“可回收物”桶 B. 废旧报纸——“厨余垃圾”桶 C. 果皮、废弃菜叶——“其他垃圾”桶 D. 废旧电池——专用回收箱或“有害垃圾”桶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可编辑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一、教学设计思路:本章能力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要求较高。
重点体现在(1)分析有关我国人口增长趋势的资料,收集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资料。
(2)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
(3)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现状并写出调查报告。
(4)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紧扣本册“生物圈中的人”这一主题,本章起到点题、发展、提升的作用。
二、教学流程1、自主学习(15分钟)学生通过10个填空题来预习课本知识。
2、教师精讲(10分钟)通过先小组合作探究后教师精讲的方式,主要讲解反射的概念、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反射弧。
3、巩固练习(10分钟)通过精选试题形式巩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
4、检测反馈(10分钟)课堂小结再次巩固,并准备小测。
三、学习目标1 •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
4 •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3.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教学难点:1.探讨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3.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调查结果。
五、评价设计1、环节一通过独立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复习情况,并给小组积分,完成目标1、2、3、4的基础知识2、环节二通过教师精讲和全班交流的方式来评价,积极总结归纳知识点,对于踊跃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鼓励,完成目标1、2、3、43、环节三通过课堂练习,再次巩固重要知识点,找出不会的问题,进行讲解,完成目标1、2、3、44、环节四通过小测的方式进行检测,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导学案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学习目标1. 说出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
2. 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 设计并完成“模拟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4. 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七章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课件(共29张PPT)

12.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把美丽中国建设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强国建设的重要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美丽中国建设这一宏伟目
标,下列哪项做法值得提倡
(C )
A .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和杯子
B .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
C .不乱扔废电池以免造成重金属污染
D .抓捕野生生物关入笼中当宠物饲养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B)
A .我们的生存环境即刻变得美好
B .我们认识到每一位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
C .我们的政府注意环境保护
D .我们的学习进步
4.以下说法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观点是 (D)
A .“吃野味!野生动物的营养价值很高。” B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C .大自然的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
谱不可取
( B)
A .素炒土豆丝、西红柿炒蛋、红烧肉、海带汤
B .清灼油菜、荷包蛋、清炖朱鹅、穿山甲汤
C .清炒空心菜、苦瓜炒肉、清蒸蛋、紫菜汤
D .清灼西兰花、焖豆腐、回锅肉、鱼头汤
(4)习近平总书记所指的“天然大氧吧”,你如何领悟?正确的一项
是
( B)
A .农家特色菜一条街,生意好做
B .空气清新,风景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
(5)多用肥皂,少用或不用洗涤剂; (6)改用无磷洗衣粉; (7)请用布袋购物; (8)自行车代替机动车作为个人交通工具; (9)使用无氟冰箱; (10)废电池不乱扔。
【例】下列各项中,有利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是 A .节约用水 B .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C .向河流、田野大量排放污染物 D .养成用塑料袋盛装蔬菜和食品的习惯
材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 建设最著名的科学论断之一。我们必须树立和坚守“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一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习 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节课着重体现从生物圈的高度认识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本着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引导组织学生开展调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主动探究,勤于思考的习惯,进一步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
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到人类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意识到
人类对生物圈所应承担的责任及应当履行的义务,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材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
本节是生物学第四单元第七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师生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整合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探究此内容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与生态平衡有关的知识,在生活中对环境的优劣及对人类的影响有了较深刻的体验,学生学会和体验了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及方法。
他们喜欢了解大自然、接触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奥秘,从而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再进一步为学生构建才艺展示的舞台,展开交流,拟定切实可行的保护家乡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采用这种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并能在实践中应用。
(2.)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3.)能够独立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2.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处理信息及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方法。
(2.)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社交能力。
(3).培养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的能力。
(4).通过在班级内做交流报告和讨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目标
(1)认同作为地球的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应尽的责任。
(2).结合退耕还林还草的事例,初步形成这种观念: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应当遵循自然规律。
三.教学重点
(1.)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2).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四.教学难点
完成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
(1)到当地环保部门咨询有关生态环境状况。
(2)通过多媒体收集一些相关资料。
(3)帮助学生分组,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调查题目,确定具体的调查方法,
制定可行性的调查方案。
2.学生准备
(1)笔记本、笔。
(2)确定调查方案。
(3)调查工具:如铁锹、塑料袋、集气瓶、污水取样瓶、手套、照相机、录像机等。
六、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设计:调查、探究、合作与交流。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