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形象与语言练习 5月7日 星期二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练习题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练习题诗歌作为古人的一种最重要的表达方式,承载着他们丰富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
人们通过赏析古代诗歌,可以窥探到古人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
在这里,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形象练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鉴赏古代诗歌。
练习题一:请阅读下面这首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请试着用你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幅诗画中的情境,并谈谈你对其中的形象的感受和理解。
答案示范:这是一幅秋夜清凉的画面,透过冷冷的秋光,我们可以看到一扇小小的屏风。
在这寂静中,一位仙子轻轻拂动着薄罗裙,手中还拿着扇子轻拍着空气。
夜色分外凉爽,天阶像水一样冷凉,仿佛可以让人沐浴其中。
躺在床上,眺望天空,可以看到牵牛星和织女星相互依偎,仿佛也抚慰了我的内心。
这个画面给人以一种宁静、神秘和温暖的感觉,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练习题二:请阅读下面这首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请描述一下你脑海中浮现出来的图景,并试着解读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答案示范:当我阅读这首诗时,我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壮丽的景象。
天空湛蓝,太阳正好依靠在高山上,逐渐西斜,光线照在山的顶部,形成了一个光晕。
在山脚下,壮阔的黄河奔腾而过,她的水流汇入海洋,流向了无垠的大海。
我仿佛站在鹳雀楼上,远眺千里,希望能够穷尽自己的目光。
而正直视线所及的山峦辽阔,海洋广袤无垠,仿佛在我眼前打开了一扇更广阔的窗户。
这首诗通过短短的四句话,描绘了一幅壮美而广阔的自然图景,透露出诗人对壮丽景色的向往和追求更高境界的决心。
练习题三:请阅读下面这首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试着用你自己的语言解读这首诗的情感和意境,并谈谈你对于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答案示范:这首诗饱含了诗人无法回归的思念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11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练含解析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练基础1、【18届辽宁省沈阳市交联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乱后逢村叟杜荀鹤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
因供寨木无桑柘,为著乡兵绝子孙。
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
至于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本诗的题目“乱后逢村叟”,点明了写诗的起因,为诗中写战乱发生后村子遭受战争破坏的场景做铺垫。
B. 第三句写了为供给修建营寨的木料,村中的桑柘树已被砍光,说明百姓靠它来养蚕织布的生计已被断送。
C. 第四句写村中的青少年都被拉去当兵死于战事,家家户户绝了后嗣,诗人以写实的手法写出了战争的残酷。
D. 五六句写在战乱时期官府还像太平时期那样征敛赋税,揭露了统治者的残酷,全无一点体恤民生之意。
E. 全诗围绕村叟来写,既写了几件典型的令他“伤魂”之事,也写了战乱给广大民众带来的无尽的伤痛。
【答案】 AE(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村叟这一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表达了诗人对遭逢唐末战乱的一位孤苦无依的老人深切的同情,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的控诉以及对封建官吏不知体恤百姓的谴责。
村叟这一形象具有典型的社会意义。
他的遭遇正是当时千家万户遭遇的一个缩影,村落萧疏,生计无着,赋税繁重,官员盘剥,典型的反映出连年战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题根据文中的具体的词语“居破村”“伤魂”“无桑柘”“绝子孙”“鸡犬”“皆星散”分析情感。
2、【18届广西南宁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津南区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

津南区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诗歌鉴赏 (共10题;共84分)1. (11分)(2017·杨浦模拟)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小题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轼(宋)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1)。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2),刚道(3)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注释】①白头翁:指老船夫。
②宋玉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是十分可笑的,是未解自然之理的生硬说教。
③刚道:“硬说”的意思。
(1)“一叶”在词中指________。
(2)请选词中一典故,分析其作用。
(3)请对上阕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2. (7分)(2019·泉港模拟)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严士元刘长卿①春风倚棹阖闾城② ,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③今已误儒生。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①刘长卿,中唐诗人,官至监察御史,屡次遭贬。
刘长卿与好友严士元在苏州相逢,短暂相聚后又送严去湖南。
②阖闾城,苏州城。
③青袍,贞观四年规定,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是青色的。
④王昌龄,盛唐诗人。
作此诗时诗人被贬为江宁臣。
(1)对刘长卿的《送严士元》一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首联“倚”字将春天拟人化,表现朋友相见的喜悦心情;“寒”字写出春寒料峭,也为诗人与朋友的相别营造氛围。
B . 颔联分别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细”得看不见,“落地”听不到。
诗中景物之柔美,给人以惬意心情。
C . “日斜江上孤帆影”一句描写落日去帆的景象,暗含作者与友人盘桓到日暮仍恋恋不舍及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
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练)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原卷版)

练基础1、【18届辽宁省沈阳市交联体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乱后逢村叟杜荀鹤经乱衰翁居破村,村中何事不伤魂。
因供寨木无桑柘,为著乡兵绝子孙。
还似平宁征赋税,未尝州县略安存。
至于鸡犬皆星散,日落前山独倚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本诗的题目“乱后逢村叟”,点明了写诗的起因,为诗中写战乱发生后村子遭受战争破坏的场景做铺垫。
B. 第三句写了为供给修建营寨的木料,村中的桑柘树已被砍光,说明百姓靠它来养蚕织布的生计已被断送。
C. 第四句写村中的青少年都被拉去当兵死于战事,家家户户绝了后嗣,诗人以写实的手法写出了战争的残酷。
D. 五六句写在战乱时期官府还像太平时期那样征敛赋税,揭露了统治者的残酷,全无一点体恤民生之意。
E. 全诗围绕村叟来写,既写了几件典型的令他“伤魂”之事,也写了战乱给广大民众带来的无尽的伤痛。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村叟这一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简要分析。
2、【18届广西南宁市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西都作朱敦儒我是清都山水郎①,天教懒慢带疏狂。
曾批给露支风券,累奏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②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注】①清都,传说中天帝的居所。
山水郎,为天帝管理山水的侍从。
②慵:懒。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本词开门见山地表达出词人不乐尘世、留恋山水自然的生活态度。
B. 词中作者以“斜插梅花,傲视侯王”的“山水郎”自居,傲然之情溢于言表。
C. 词人写自己能支使风云雨露是天帝批准的,可以看出内心深处对权力的渴望。
D. “几曾着眼看侯王”句是这首词的点晴之笔,也是词人内心思想的真实写照。
E. 这首词语言含蓄蕴藉,风格诙谐风趣,想象力丰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2)从诗歌最后两句,你读出了诗人哪些形象特点,请概括分析。
3、【18届华中师范大学新高考联盟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语文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诗歌鉴赏诗歌之形象语言

18
解题方法:
1、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在忠实原诗的基础上进行联 想和想象,并运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时间、地点、人 物、事件等)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力求优美。
2、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意境的 氛围特点(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 凉……)。
〖参考答案〗诗中选取雁啼、红叶、黄花、芭 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渲 染出的一种浓深的秋意,烘托出游子身处异 地,思念家乡的愁情。
21
意象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诗人通过这种客观景物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 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意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 心声。
【解题思路】 ⑴、“读清”全诗。
7
⑤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观察和描写,来
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
⑥借景抒情诗通过描写景物,抒发自己的忧愁哀 思或远大理想以及对人生独特的体验和认识。 ⑦闺怨诗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思念,对家乡亲人
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 福生活的向往。
⑧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
3.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 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 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 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6
4. 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如:郦 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 沾裳。”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平顶山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

平顶山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诗歌鉴赏 (共10题;共85分)1. (9分)(2016·上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野望(唐)杜甫西山白雪三城戍① ,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
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
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下列各组词语不符合对仗要求的一项是()。
A . 第一、二句中的“白雪”与“清江”B . 第三、四句中的“诸弟”与“一身”C . 第五、六句中的“供多病”与“答圣朝”D . 第七、八句中的“时极目”与“日萧条”(2)从“切合题目”的角度分析本诗,恰当的一项是()。
A . 第一、二句中的“西山”“南浦”切合“野”字。
B . 第三、四句“海内”“天涯”切合“野望“二字。
C . 第五、六句中的“迟暮”“涓埃”切合“望“字。
D . 第七句中的“出郊”“极目”切合“野望”二字。
(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2. (7分) (2019高三上·昆明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浣溪沙晏殊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
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不如怜取眼前人。
【注释】一向:一晌,一会儿。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起句“一向年光有限身”直抒春光易逝,盛年难再之叹,造语精警,动人心魄。
B . 正因为人生短暂,所以“等闲离别”——次平常的分别,也会让人“黯然销魂”。
C . “酒筵歌席莫辞频”是写词人在饯别的宴席上频频举杯,借酒浇愁,聊以自遣。
D . 结句是说与其徒自伤感,不如抓住眼前欢乐,体现词人想摆脱痛苦,把握当下的人生态度。
濮阳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

濮阳市高考语文二轮专题训练:专题11 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形象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诗歌鉴赏 (共10题;共80分)1. (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项题。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①。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②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潺湲(chán yuán),水流缓慢的样子。
②接舆,春秋时期曾经“凤歌笑孔丘”的楚国。
(1)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 秋水日潺湲:时值寒秋,山间泉水日复一日地缓慢流淌,潺潺作响,着一“日”字,令人感觉到它始终如一的永恒。
B . 倚杖柴门外:刻画的是裴秀才的形象。
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
柴门,是典型的田园风物,表现了隐居生活。
C .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写原野暮色,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此句历来为人称道。
D .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通过运用“接舆”和“五柳”两例典故,主要表达了作者不事权贵的思想。
E . 首联和颈联写景,颔联和尾联写人,全诗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物我一体,情景交融。
(2)“寒山转苍翠”一句中,“转”字用得十分精妙,说说其妙处。
2. (7分) (2019高一上·丽水期中)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除夜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1)两首诗都运用了________意象,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情感。
(2)两首诗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3. (8分)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杜甫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诗歌的形象和语言(用)

——形象和语言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 吹草低见牛羊。
写什么?
怎样写?
明确考纲要求
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文、形式、思想内容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
“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画, 作者在诗中选取的熔铸作者思想感情的人或事物。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答: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 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 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 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 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解题思路: • 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或画面识别 其性质,在理解诗歌深层内涵的基础 上再运用短评的写法,要注意先“盖 帽”,即概括形象的总体特征和意义, 然后再以此为“中心论点”,抓住形 象的具体特点或个别特征;结合诗歌 的内容对这个论点进行分析论证。答 案一般由三部分组成:①什么样的形 象;②形象的基本特征;③形象的意 义。
诗歌形象
人物形象:
1诗中的诗人形象,或称抒情主人公
2诗人塑造的特定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 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达主观的感情 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一 般即“意象”。
【例题剖析】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 误例分析: 整个文段没有 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谈到作者的形象,诗人情 独坐敬亭山 李白 感把握不对,故判为0分。
正确答案: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 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 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 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 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 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 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形象与语言练习 5月7日星期二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好事近·渔父词朱敦儒
摇首出红尘,醒醉更无时节。
活计绿蓑青笠,惯披霜冲雪。
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鸿明灭。
词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渔父形象?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情趣?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天津桥①春望雍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②花。
注:①天津桥:当时东都洛阳著名的景点。
②上阳:宫名,上元年间,唐高宗下令修建,位于天津桥北。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描述。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首句中的“刺”字,写出小松怎样的形象和性格?
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覆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这句的诗眼是哪两个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登云门诸山
宗臣
山头月白云英英,千峰倒插千江明。
手把芙蓉步石壁,苍翠乱射猿鸟惊。
谁知云外吹紫笙,欲来不来空复情。
天风吹我佩萧飒,恍疑身在昆仑行。
首联为本诗的写景句,有人认为其中的“插”字用得极妙,请你谈谈妙在何处。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结合具体的词语,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