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技术支持下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的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信息技术的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摘要】本文围绕基于信息技术的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
在引言中,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接着在详细探讨了信息技术在英语专业翻译课程中的应用及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讨。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施策略,进一步阐述了如何改进现有教学模式。
在对创新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评估,展望未来发展,并进行结论总结。
本文旨在促进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提升教学质量,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需求。
【关键词】信息技术、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应用、必要性、探讨、案例分析、实施策略、效果评估、未来展望、结论、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这是基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教育领域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普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
尤其是在英语专业翻译课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有必要进行一场教学模式的创新。
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专业翻译人才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培养更适应市场需求的翻译人才也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引入信息技术,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和实施策略,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对于提高翻译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应对市场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信息技术的英语专业翻译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在英语专业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探讨教学模式创新的必要性,以及提出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创新方案。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施策略的论述,旨在为英语专业翻译课程的教学提供可行性方案,并为提升学生的翻译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参考。
通过评估创新教学模式的效果,展望未来发展方向,总结研究成果,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的融合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培养更多适应信息化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翻译人才。
基于网络技术支持下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之间的距离进行 了强调 . 需要及 时有效地 将学 生的学 习成效 反馈 出来 。 从
教学 中的一些不足 , 并克服 了传 统英语翻 译教 学 中的弊端 , 以其 自身优势
促 使 英 语 翻 译 教 师 在 教 学 中取 得 良好 的 教 学效 果 。
一
2 . 为英 语 翻 译 教 学 提 供 丰 富 的 资 源
教材 中的知识是有限的 , 学生能够通 过网络技术获取 教材之外 的翻译
◆ ◆ ◆ ◆
基于 网络技术支持下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 王厚平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摘要】随着科学技 术的不断进 步, 网络技 术得到 了飞速发展 , 在英语翻译教学 中的应用也越 来越 广泛。作 为英语翻译教师 , 我们只有充 分认识 网络技术并将其充分运用到教 学 中, 才能发挥 出其应有 的积极作 用, 从 而取得 良好的教学效果。 【 关键 词】网络技术 英语翻译 教 学效果
此 之 间 的机 密联 系 、 及 时沟通和积极 性的调 动 , 导 致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极 少 主 身 的 翻 译 水 平 和 兴 趣 , 有针 对 性 地 选 择 翻 译 内 容 及 数 量 。 从 而 让 网 络 提 供
动发表 意见 , 而 只是 在被 动接 受。教 师很容 易就将 课后 作业 布置 给 了学 的 素 材 真 正 在 学 生 的 学 习 中发 挥 积 极 的作 用 。 生. 但是 却不可能细心而又有见地地批 改和评 价给予学生 的众多题材 的译
素材 , 了解 英 语 国家 的 文 化 背 景 知 识 , 并 鉴 赏 和 对 比研 究 不 同 的 译 本 。 同
智慧教育背景下英语翻译教学的协作共享模式策略分析

智慧教育背景下英语翻译教学的协作共享模式策略分析一、智慧教育背景下的英语翻译教学智慧教育是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开展的教育活动。
在智慧教育的背景下,教学活动更加注重个性化、互动性和实践性,学生和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升,教学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和共享。
这样的教学特点对英语翻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其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在智慧教育的背景下,英语翻译教学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信息技术的支持,通过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不同语言之间的关系和差异,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智慧教育也为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体验机会,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软件,学生和教师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交流和合作,实现资源和经验的共享。
二、英语翻译教学的协作共享模式在智慧教育的背景下,英语翻译教学的协作共享模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之间的协作共享在智慧教育的背景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软件进行交流和合作,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资源,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学生可以相互协助,共同翻译和校对文章,通过互相交流,提高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共同提高翻译能力。
在智慧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软件分享教学资源和经验,相互交流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们可以分享自己编写的教学课件和教学案例,相互学习和借鉴,为教学活动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资源支持。
在智慧教育的背景下,不同院校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软件进行合作交流,共同开展英语翻译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相互借鉴和补充,促进英语翻译教学活动的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发展。
要实现英语翻译教学的协作共享模式,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方法进行实施:1. 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软件建立和利用网络平台和社交软件,为学生、教师和院校搭建一个方便的交流和合作平台。
E-learning模式下实用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自主地学 习成为学生学 习知识的主要方式 。 随着计算 机技术 的突飞猛进 ,语言教育技术 已经成为教 的主动建构者 ,
育界不可忽视的 内容 。当前 , 在校 生人 数激增 , 随着 “ 终生学 () 4 协作学习的方式运用 。E l rig —e n 环境下 , a n 学生可以根
学 习” 观念的逐步深入人心 , 同时, 教育信息激增 , 教材 、 教法 、 理 据特定 的学 习任务组成共同的学习共同体 , 生可以在 沟通 , 分享各种学习资源过程 中, 同完成学习任务 。 共 论 和学 习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 的趋势 , 传统的校园学习 , 内 交 流, 班
它认为学生要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通过合作学习和意义协商逐渐习得目标语重视适切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主张对教学目标做统一要求因而学习评价教学的组织和管理较为困难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进行探索发现简单的陈述性知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策略要求教师和教育机构营造支持性学习环境
第2 7卷
第3 期
辽宁教 育行政 学院学报
J u n fLa nn u ain lAd nsrto n ttt o ra o io igEd c t a miitain Isi e l o u
21 0 0年 3月
Vo.7 No3 1 2 . Ma 01 r2 0
E l rig -e nn 模式下实用英语 翻译教学研究 a
的。
一
性 、 目的性 、真 实 性 、建 构性 ” 和 “ 作 性 ”Jnse , 合 oasn
、
E l mig特有的功能特点 —e n a
Pc & l n 19 1 ) ak Wio ,9 9: 5 。 s
传统班级教学 中, 教师无法顾及不同学生的情况 , 以做 难 决差异教学提供 了良好的平 台。
网络资源在翻译教学、研究和实践中的应用

流 的影 响 ; 平着重 介绍 网络 上 翻译研 究 的资源 ; 常 柯 李 栓 、 明炬 和王 勇 等 主要 讨 论在 翻译 过程 中如 何 利 用 朱 搜索 引擎 来 搜 索词 语 、 验 译文 ; 宪 超 、 德 荣 主 要 检 朱 华 介绍在 翻译 时利 用 搜 索 引 擎 的技 巧 , ] 传 斌 等 则 对 [倪 1 网络搜索 引擎协助 翻译 的科 学性 和可行 性 提 出了 自己 的看法 o 3 观上述文 章 , 都是 围绕 着 网络 的某 项 功 [纵 2 大 能, 特别是 其搜 索 、 询 功 能 而展 开 , 查 而且 主要 集 中于 词语层 面的 翻译 , 网络 在 翻译 研 究 中的相 关 作 用 涉 对 及相对较 少 。鉴 于此 , 者从 翻译 教学 、 笔 翻译 科研 和翻 译实践三个 方 面 来 阐述 网络 资源 的具 体应 用 , 大 家 使 对 网络在此 方面 的作用有个 更为全面 的认 识 。
中 图分 类 号 : 1 H3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 6 19 4 ( 0 9 0 —0 30 l 7 —2 7 2 0 ) 4 0 6 — 3 Th p i a i n f I t r e s u c s i h e c i g . e Ap l to s o n e n t Re o r e n t e T a h n c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信息 时代 的网络对外 语 翻译产 生 了越来 越 深刻 的 学管理 等特 点 的示 范 性 课 程 。 国许 多 高 校 的翻 译 [我 3
影响 , 国学 者对 此 从 不 同方 面撰 文 , 我 给予 密 切 关 注 。 精 品课 程 网站都 做 得非 常 优 秀 , 广东 外 语 外 贸大 学 如 如谭 渊、 高永 伟 主 要探 讨 网络对 我 国翻译 研 究 国际 交 仲伟合 教授 主持 的 国家级 精 品 课 程《 英语 口译 》 福 州 、
“互联网+”智慧教学视角下民办高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创新研究

“互联网+”智慧教学视角下民办高校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创新研究摘要:随着时代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若能充分利用互联网+智慧教学模式,不但能够提升教学效率,还能提升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文章通过对“互联网+"智慧教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进行研究,旨在对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断尝试中发现具体问题,提出相应有效的解决策略,从而提升学生英语翻译能力,为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进程提供助力。
关键词:互联网+;智慧教学;翻译教学创新本文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北方国际大学联盟课题(2021【18】:“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英语专业翻译智慧教学改革研究)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彭辉(1976--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教师,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1.引言我国教育在最近几年的大力改革下,虽然发展显著,但由于时代进步迅速,新问题不断产生,教育的发展赶不上教育的需求已成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要矛盾。
互联网的发展既为不同区域、不同学校提供了共享优质教育的便利,也为教育的转型提供了契机。
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改变了教学目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整合信息技术、课程资源,寻求一个以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为目的的教学模式。
文章将对“互联网+”智慧教学视角下大学英语翻译授课进行详细的探讨,力求通过现代教学技术和新型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1.内涵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好为智慧教育提供了必要条件,信息与知识通过互联网的传播不仅改变了局限于课堂的传统教学模式,为教授与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且实现了教育资源无条件共享,从而促进教育的公平和优化。
智慧教育是网络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是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层面的教育大事。
世界各国对智慧教育的重视早已开始。
马来西亚制订了智慧学校计划,预计在2020年全面落实完成,该计划对当地中小学教育影响很大,试图打破传统模式的记忆学习方式,代之以激发创意思考与主动学习的方式,培养具有科技素养与批判思考能力的人才。
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创新分析

2021年32期总第576期ENGLISH ON CAMPUS【摘要】从对我国高校翻译教学现状的调查来看,教学模式单一不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提升是现阶段的主要问题。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基于此,笔者将结合我国高校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互联网+”如何有利于英语翻译教学,并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革创新英语翻译教学,提升英语翻译教学的课堂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创新【作者简介】项瑞翠,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
引言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能够丰富教师的授课模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对于英语专业的教师来说,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创新和改革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是当前的首要任务,因为这不仅能保证学生学好英语,还可以提高英语翻译教学的课堂效率。
一、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弊端1. 陈旧的教学模式。
据调查表明,大多数的高校英语教师仍旧采用的是传统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即教师在讲解完英语翻译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巧后,给学生布置相关的翻译练习作业,然后以标准译文为依据,检查学生存在的语法错误,最后开展学生翻译的实践实训。
虽然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语法错误,但是并不能针对学生的差异化进行因材施教,容易造成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
2. 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操作。
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会花费大部分的课时在翻译理论知识的讲解上面,而翻译实践部分则匆匆带过。
翻译教学的实践操作部分需要学生结合理论知识,亲自操作和演练,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翻译知识,也能够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整体水平。
在翻译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输入,而忽视了学生翻译实践操作能力。
二、“互联网+”环境下英语翻译教学优势1.为教师提供了备课平台。
“互联网+”背景下的英语翻译教学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的英语翻译教学研究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and technology, the concept of "Internet Plus" has been widely spread and applied in various fields.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has also undergone changes and transformation.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as a specialized field of language learning, is no exception. The use of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et has brought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In this article,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 and its impact on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will be discussed, as well as some sugges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teaching and research.Background of "Internet Plus""Internet Plus" is a term that was first proposed by China's Prime Minister Li Keqiang in 2015. It refers to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with traditional industries, such as manufacturing, agriculture, and education, to promote socioeconomic growth and innovation. The concept of "Internet Plus"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creating a more efficient and intelligent society through the use of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et. This has led to the emergence of various new technologies and applications, such as cloud computing, big data,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hich have profoundly affected people's lives and work.The Impact of "Internet Plus" on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The impact of "Internet Plus" on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canbe analyzed from several perspectives. Firstly, the use of online resources and tools has greatly enriched the content and methodology of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Online dictionaries, translation software, and specialized translation websites have provided students with more flexible and diverse ways of learning and practicing translation. With the help of these resources, students can access more authentic and up-to-date materials, practice translation skills in a more interactive and realistic way, and receive immediate feedback and evaluation.Secondly, the emergence of online translation platforms and crowdsourcing has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translation and raised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ranslation professionals. Online translation platforms, such as Google Translate, Baidu Translate, and Microsoft Translator, have greatly improved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translation, especially for texts with a large volume and a fixed format. However, the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of machine translation still need to be improved, and human translation is still irreplaceable in terms of cultural understanding, creative adaptation, and linguistic intuition. Thirdly, the use of soci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tools has facilitated the interaction and collaboration among language learners, translators, and educators. Language learning communities, such as Duolingo, Memrise, and Busuu, have attracted millions of users worldwide and provided a platform for learners to practice their language skills and exchange experiences and ideas with peers. Social media platforms, such as WeChat, Facebook, and Twitter, have also become important channels for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as well as for promoting culturalexchange and understanding.Suggestions for Enhancing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under "Internet Plus"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brought by "Internet Plus",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needs to be updated and improved in several aspects.Firstly,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should integrate online resources and tools into the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practice. Teachers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the latest online resources and tools, and be able to guide and evaluate students' use of them. Student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explore and apply various online resources and tools, and be provided with opportunities to practice and improve their translation skills through interactive and personalized learning activities.Secondly,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should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nd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which are essential for dealing with diverse and complex translation task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Internet has created a globalized and interconnected world, where cultural diversity and communication challenges are prevalent. Therefore,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should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awareness, sensitivity, and adaptation, and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ability to analyze, interpret, and evaluate texts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and linguistic contexts.Thirdly,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the ethics and professionalism of translation,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online translation platforms and crowdsourcing. The use of machine translation and crowdsourcing has raised new ethical and quality issues, such as copyright infringement, accuracy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security. Therefore,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should educate students on the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of translation ethics, and help them develop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s professional translators.ConclusionIn conclusion, "Internet Plus" has brought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o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and there is a need to adapt to this new environment and foster innovative and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By integrating online resources and tools, promoting critical thinking and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and emphasizing ethics and professionalism, English translation teaching can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skills and competences necessary for the globalized and digitalized worl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网络技术支持下英语翻译教学研究作者:王厚平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3年第08期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作为英语翻译教师,我们只有充分认识网络技术并将其充分运用到教学中,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积极作用,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网络技术英语翻译教学效果当前,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技术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基于网络技术支持的教学方式也成为当下十分流行的主流教学方式。
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网络技术更是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弥补了传统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一些不足,并克服了传统英语翻译教学中的弊端,以其自身优势促使英语翻译教师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英语翻译教学中的现状1.缺失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在现阶段的英语翻译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过于主观和乐观地预测了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教师负责传授知识、设计课程、布置作业等,是课堂的控制者和译文的批判者,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任务或强调课堂教学是大部分教师的态度,教师很难以个体的身份系统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从而导致教师的过高心理预期和实际局限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在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部分情况下只考虑到笔译课堂的教学策略和困难,而没有清楚地认识和了解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
2.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因素的重视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由于学生和教师之间没有一个有效的平台实现彼此之间的机密联系、及时沟通和积极性的调动,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极少主动发表意见,而只是在被动接受。
教师很容易就将课后作业布置给了学生,但是却不可能细心而又有见地地批改和评价给予学生的众多题材的译文,而学生又不一定能做到深化和进一步交流课堂以外的主题。
认识文字材料并不是翻译教学课程的全部重点,研究背景资料和拓展认知环境才是对译者的认知起关键性作用的因素。
在这一方面,应指导学生将其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彻底摒弃过去一味被动接受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缺失“最优化”和“量化”的设计与实践“最优化”概念主要是对教学效果应该尽量缩短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之间的距离进行了强调,需要及时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成效反馈出来,从而对教学内容和手段进行及时的调整,以期达到最好的翻译教学效果。
由于英语翻译教师大部分情况下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学生会发现课堂翻译实践中所设置的目标大多是文学文化翻译,具有较弱的社会需求性,从而导致翻译知识应用的长期目标无法转换为短期目标。
另外,“量化”概念也常常被英语翻译教师忽略,学生翻译的时间量和专家所提出的量化要求相比相差甚远。
4.教学内容没有有机联系工作去向和实际应用对学生个性需求的忽略导致学生很难在翻译学习中探寻到渐进式提高个人素养和升学、就业压力下短时高效之间的平衡,而权衡继续深造、就业、自我修养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和寻求其真正互动的有效途径是探寻这一平衡的基础和前提。
现阶段,在未来的工作中,应用性的专业人才应该是具备翻译专业技术资料及各类文字资料的能力的人,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活动中很难兼顾到这些。
没有一个有效的平台能够使教学内容有机联系工作去向和实际应用。
二、英语翻译教学使用网络技术的优势1.为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互动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的视听效果获得所需信息,并和教师进行网上交流,和教师就翻译的方法、策略等进行及时有效的讨论,同时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沟通和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及时的了解,从而促进自身翻译学习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升。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和有翻译爱好的网友进行互动,在不断的交流与切磋中增强自身的翻译能力。
2.为英语翻译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教材中的知识是有限的,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技术获取教材之外的翻译素材,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并鉴赏和对比研究不同的译本。
同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中共享自己的教案和课件,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指导。
此外,通过网络,学生还可以将自己的翻译作业在同学、老师和网友之间传播,从而达到彼此交流、共同进步的目的。
3.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沟通媒介现阶段,QQ、E-mail、MSN等工具日益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网络交流工具和其他人进行文字或口头交流,提高自己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从而为自己的翻译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特别是在英语口语方面,通过网络交流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的提升,而且能够对他们的及时反应能力进行有效锻炼。
4.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契机学生是英语翻译网络教学的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翻译水平和兴趣,有针对性地选择翻译内容及数量,从而让网络提供的素材真正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5.为学生提供方便的翻译工具纸质词典是传统翻译活动中极为重要的辅助工具,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新词汇不断出现,纸质词典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翻译需求,解决不了我们翻译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而网络技术所衍生出来的软件和词典等工具具有极大的信息涵盖量,可以为教师的翻译教学和学生的翻译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
三、基于网络技术支持下英语翻译教学方法1.营造网络教学气氛,构建仿真空间(1)营造网络教学气氛英语翻译教师应该积极将网络教学气氛营造出来,从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
自发性、自律性、自主性是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
现阶段英语翻译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如何对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有效的检验及如何有效调节、修正和控制学习活动等。
高校应该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积极运用网络技术,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作为英语翻译教师,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对现有的网络资源进行充分合理的运用,从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多层面的培养,让学生逐步成为学习的主人。
同时,还要对英语翻译课程进行全面的分析,紧密围绕情景设计课程,并由浅入深地选择材料,将课程目标确定下来并分阶段贯彻实施。
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集体讨论、阶段测试等,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的检查。
(2)构建仿真空间英语翻译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需要紧密联系未来的职业生活,彻底从封闭的教学体系中解脱出来。
我们应该紧紧围绕英语翻译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将英美文化贯穿其中,并将同一内容的源语和目标语同时提供给学生。
网络技术所构建的仿真空间,能够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不同文化模式和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良好的对比分析。
同时,学生的翻译思维也能够在虚拟的现实情境中得到有效的锻炼,翻译意识得到不断提升,从而更好地感知客观世界,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翻译技能。
我们可以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在电脑上展现翻译素材,使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得到有效的拓宽,为其未来的实际翻译工作储备有效的文化背景知识。
我们在网上发布学生的翻译练习,促使学生对读者的兴趣、爱好、审美方式等进行认真的思考,从而促进自身翻译水平的显著提升。
2.加强督导沟通,开展项目教学(1)加强督导沟通学生能够利用网络技术所提供的智能化检测方式和阶段评价方式对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查,我们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更清晰具体的记录。
因此,英语翻译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及时的督导,向学生传递发现的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除此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发布教学内容,让学生依据自身的实际将自己的学习计划有效制订出来。
同时,鼓励学生充分合理使用网络,形成良好的网络交流学习的氛围和环境,查漏补缺。
(2)开展项目教学在英语翻译中运用网络技术时,我们可以向单个学生分配任务,也可以将一个任务分配给不同分组的学生让他们共同完成,还可以向小组分配翻译工作的实际项目。
项目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翻译实践能力和针对性的有效提升。
在项目教学中,协作是完成翻译任务的重要条件,学生在不断的交流和沟通中有效锻炼了自身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能够达到取长补短、培养翻译情趣的目的。
3.集体备课,建立翻译素材库(1)在教学内容上翻译只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部分,因此高校应该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让英语翻译教师们开展集体讨论将精讲的翻译理论和技巧确定下来,从而将统一框架提供给任课教师鼓励教师依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对该框架进行局部的改动和发挥。
围绕翻译课程教学大纲,翻译教师们可以共同设计供学生课内外巩固所学翻译技巧与策略的单句及短文翻译素材库。
每种翻译技巧对应一定量的翻译练习。
在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在设计翻译练习时应做到题目难度适中,同时还应依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知识结构对课件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更新。
(2)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下,教师进行大量的讲解而学生却很少练习,学生的地位是被动接受者,只要求理解枯燥的翻译理论、翻译技巧和方法,翻译学习的兴趣得不到有效地调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有必要将课堂内的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网络及多媒体平台互动性及便利性特点,让学生在练习的同时及时对课堂传授的相关翻译理论、翻译技巧和方法进行认真的归纳和内化吸收,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启发,将学生主动参与翻译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
(3)在教学建设上英语翻译的实践性很强,是一项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只有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将翻译基本理论归纳出来,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反过来对翻译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
翻译素材应该与时俱进,可以将当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反映出来,同时具有层次鲜明的难度。
教师也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依据自己的兴趣、专业等对翻译素材进行积极有效的收集,从而使翻译素材库得到有效扩充。
4.提高英语翻译教师素质高校应该从发展的角度,对英语翻译教学给予充分的认识,促进学生英语翻译技能的有效提升,这就需要高校不断增加语言教学设施的数量,提升语言教学设施的档次,尽可能地将网络教学空间开辟出来,并促进局域网络的不断完善。
而英语翻译教师队伍建设是改善翻译教学条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网络技术,促进自身信息应用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将网络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依据教学要求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的探索。
四、结语总之,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翻译被提到了日益重要的地位,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要求高校具有更加完善的翻译人才培养方案。
在信息化的今天,网络技术在英语翻译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出来,作为英语翻译教师,我们应将网络教学模式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使其更好地结合传统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英语翻译人才。
参考文献:[1]李航.有效教学理论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界,2008,(1):111-113.[2]刘听蓉,薛文惠.现代网络技术管理与高校笔译教学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9,(19).[3]梁悦.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9,(5):108.[4]孙丽华.浅谈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模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122.[5]宋以丰,李淼.基于多媒体的多元翻译学习模型研究[J].外语界,2009,(2).[6]丁艳.项目课程模式下商务英语翻译教学改革探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39.[7]鲍建军.任务型语言教学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8]苟丽梅.构建有意义的翻译教学模式[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