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超越 创新评优,积极推动陕西省土木建筑领域科技创新

合集下载

建设科技强省_陕西独具优势

建设科技强省_陕西独具优势

文/本刊记者 张永军陕西科技资源富集,众多的高校、院所、工程中心、实验室及科技人员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科研体系和人才体系及相对应的科研教学保障服务体系,发挥了巨大效能,创造出了巨大业绩,引领了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出了科技大省的风采。

陕西省资源统筹中心 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是为建设西部强省和创新型陕西、加快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全省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而成立的综合性科技服务机构。

创建“资源共享、研究开发、科技金融、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服务”五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成“仪器设施、科技文献、科学数据、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和技术转移服务、创新创业服务、科技交流与合作服务”等12个服务系统。

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 2011年7月28日,全国唯一的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成立。

基地将构建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科技资源交易板块、科技资源孵化加速板块、科技资源展览展示板块、科技资源综合服务板块等五大板块,形成科技研发、交易、产业化一体化发展。

2013年“陕西省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西咸新区”正式挂牌,标志着沣东新城科统基地在陕西科技统筹承载区的基础上又迈出了新的步伐,将通过先行先试总结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经验,为陕西乃至全国提供样本。

西安科技大市场建设 2011年4月,西安科技大市场正式启动运行。

西安科技大市场是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国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的重大项目。

西安科技大市场已成为面向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公共基础服务和科技资源共享交易市场化公益性平台。

西安科技大市场技术合同交易额从2010年的9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57亿元,每年递增100多亿元;大型仪器设备入库累计8233台套、累计入网实验室8034家、累计加盟科技服务机构550家;2015年举办产学研对接、创新大讲堂、政策培训、考察接待等各种交流活动371场次,累计1793场次。

实现三网一厅(公共服务平台、市场化服务平台和移动互联平台,一站式服务大厅),为科建设科技强省 陕西独具优势西安科技大市场技术合同交易额2010年98亿元2015年657亿元统筹科技资源 夯实创新基础54【科技陕西】2016 / 09 / VOL.191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会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实践——以陕西省绿色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

学会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实践——以陕西省绿色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

易凤华:学会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实践———以陕西省绿色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于1942年1月在延安成立,至今已走过76年光辉历程,现有个人会员3000余人,单位会员100余个,分支机构30多个,工作委员会9个,1个联盟———陕西省绿色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绿色联盟”),9个经济实体———陕西省土木建筑设计设计研究院(2017年晋升为甲级资质)。

长期以来,在陕西省科协领导下,学会多项活动在省内名列前茅,并于2017年4月荣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科协联合颁发的“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标兵”称号,首届“全国20强学会之星”。

多次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评为“先进学会”,连续20多年被陕西省科协评为“四星级先进”学会,两次被授予“五星级学会”和省科协“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优秀科技社团”一等奖荣誉。

近年来,在陕西省科协、陕西省科技厅的鼎力支持下,学会以“陕西省绿色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载体,不断开拓创新,进一步提升了学会的服务职能。

一、绿色联盟基本概况陕西省绿色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牵头,与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共同发起,组建于2016年7月。

遵照陕西省科技厅《关于同意组建陕西省绿色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批复》(陕科社发〔2016〕160号)文件精神,2016年12月22日,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在西安召开了陕西省绿色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

会议通过了《陕西省绿色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章程》,并选举产生第一届理事会理事成员,其中理事80人,常务理事29人,薛永武当选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并为联盟单位会员举行了授牌仪式。

联盟现有团体会员单位83个(其中设计研究院15个、高校7个、施工单位51个、社会团体10个)。

学会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实践———以陕西省绿色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易凤华(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陕西西安710003)[摘要]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通过成立绿色建筑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围绕绿色建筑开展了学术交流、现场技术观摩、提科技建议、成果鉴定、科技成果发布会等的一系列活动,为陕西省土木建筑领域科技工作者搭建了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建设工程创新创优工作总结

建设工程创新创优工作总结

建设工程创新创优工作总结
近年来,建设工程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建设工程的创新和创优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因此,对建设工程创新创优工作进行总结,可以更好地指导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

首先,建设工程创新需要不断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也在不断发展,新型的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不断涌现。

我们要积极引进和应用这些新技术,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其次,建设工程创优需要加强管理和规范。

在项目管理中,要注重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加强对施工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工人技能,保障施工安全。

在工程设计中,要注重创新和功能性,充分考虑环保和节能要求,打造绿色建筑。

此外,建设工程创新创优还需要加强协同合作。

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同合作才能顺利完成。

政府、企业、设计院、施工单位等各方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建设工程的创新和创优。

总的来说,建设工程创新创优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总结和改进,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为建设工程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建设工程行业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和成就。

第三届(2016~2017年度)陕西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获奖项

第三届(2016~2017年度)陕西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获奖项

第三届(2016~2017 年度)陕西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公示名单 序 号 申 报 项 目 完成单位 完成人 获奖等 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研究与应 1 西安五和土木工程新材料有限 用 公司邓明科、梁兴文、张思海、董振 平、高晓军 孙宏哲、景武斌、李 艳、樊鑫 一等奖 淼、秦 萌 卜新星 王西胜、马小波、王 佳、葛鸿 志、弓国涛 卜延渭、刘 勇、王瑜辉、帖 一等奖 秋、李 林 余科峰、张 鼎 刘冠营、王亚国、李 坤、高 健、范林才 周端应、王文华、惠 宝、翟福 学、李 杨 一等奖 王 军、孙书深、赵 锋、肖志 猛、左 蕾 许建设、焦明生 孙 清、郭咏华、薛建阳、周式 明、张贵峰 一等奖 张 陵、张 斌 张金花、靳忠福、王文彬、李 晋、马文义 一等奖 刘会明、贾俊鑫、王建文、武 春、吴振升 李 敏、雷 霖、王艳俊、钱 薇、李辉冰 栗树凯、杨 毅、蒋 忠、赵丽 一等奖 娟、李 琼 冯 青、段成刚、刘静珊、张名 良 程星璠、李育朝、成增胜、代忠 权、田维平 杨宏伟、黄克军、赵 伟、邓 一等奖 沛、赵海妮 杨秀芬2超大型钢结构电子洁净厂房建造关键 技术研究与应用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高速铁路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施工 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 3 关键技术及自密实混凝土应用 司高强钢管及钢管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 4 及其在输电线路工程中的应用西安交通大学 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 城市轨道交通低压配电系统谐波分析 5 公司 及谐波治理研究 北京交通大学6 现代医院专科专属空间建筑设计研究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 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南通道重载铁路试验段铺架施工综 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 7 合技术研究 司1 / 10序 号申报项目完成单位完成人 陈德凡、胡建斌CET iEMS 综合电能管理系统在华为西 深圳市中电电力技术股份有限 8 安全球交换技术中心及软件工厂项目 公司 的应用研究 陕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质量验 9 陕西建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 收规程 司获奖等 级 一等奖王巧莉、李卫军、苏宝安、王 辉、谢崇晖 吴 洁、何 萌、谭新来、南 一等奖 凯、王芸爽 夏 强、黄 巍 候全华、梁晓平、段亚琼、周 华、刘 勇 一等奖 罗小强、吴 焱、井晓鹏 王 伟、赵文军、闫顺利、强屹 力、毕晓鹏 一等奖 张 询、王 涛、武金锁 赵 钦、黑新宏、马少雄、王晓 帆、王一川 宋 林、左传文、郭新伟、刘争 二等奖 耀、魏瑞芳 曹庚辉、李亮亮 张风亮、朱武卫、韩大富、薛建 阳、陆建勇 席 宇、田鹏刚、罗 峥、边兆 二等奖 伟、员作义 史继创、陈力莹 刘东东、静国锋、李海珍、赵红 来、龙卫娜 二等奖 毕张龙、 刘 涛、 冯四超、 王 毅 任高峰、任 霄、王 锋、郭张 锋、朱朋刚 二等奖 熊兴国、孟丽坡 朱建锋、段 锋、周海军、张银 生、武群虎 余文元、胡智慧、杨荣清、王克 二等奖 俭、王亚军 罗云辉 任高峰、任 霄、王 锋、吴青 华、孟丽坡 二等奖 李洪山、何平平、郭翠霞交通容量约束下的关中城市建成区控 10 规阶段土地使用强度研究长安大学 咸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陕西建工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 司 西安理工大学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西安凯昱建筑咨询服务有限公 司11 大型高填方边坡综合加固技术研究12 轨道交通工程 BIM 技术研究与应用13超高层钢 - 混土混合结构施工模拟分 析及关键施工方案优化研究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预应力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施工技术 中铁一局集团桥梁工程有限公 14 司 15 超高双肢空心墩快速施工技术研究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 公司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 公司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城区富水软土隧道浅埋暗挖施工关键 16 技术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上跨既有线桥梁整组拆除与安装综合 17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 施工技术研究 公司2 / 10序 号申报项目完成单位完成人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海珠区环岛新型有轨电车试验段 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 18 综合技术研究 司赵金鹏、白彬彬、霍发赟、朱海 江、齐 春 杨宏伟、刘晓娥、罗正芳、宋春 二等奖 燕、高 佳 许文会 李群平、邹 超、周立涛、张松 青、李海明 周恩立、张海龙、李建军、魏 二等奖 波、李龙伟 张晶晶、范邓刚、邹 飞、张 帅、杨世骄 梁西军、高永琪、徐岩军、仇峰 涛、李 钊 郑 飞、段三才、王 勇、张 二等奖 翔、高 鹏 赵海刚、赵伟明 刘冠营、王亚国、李 坤、高 健、王文华 二等奖 王彦杰、肖志猛、赵 锋、惠 宝、翟福学 李维亮、昝永奇、陈明春、吴 迪、徐成双 彭 鑫、杨孝成、游 涛、董 二等奖 伟、覃庆伟 赵向锋、王鹏坚、杨家奇 张长虹、黄 新、刘小燕、贾锋 贤、安新天、王 超、王 艺、二等奖 谭 龙、邓喜平、张 兵 张 林、李海鹏、李天铭、陈存 叶、邸晓峰 王 飞、王会让、窦 晗、罗飞 二等奖 朋、李朋波 马建涛 杨宏伟、李育朝、曹德志、程 政、崔 茹 二等奖 孙柏辉、张 黎、马明明、谷进 朝 孟 卓、武群虎、张 斌、刘 林、向国平 三等奖 耿 秦、周 博、景宏图、毛文 亮获奖等 级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全断面中粗砂层盾构快速施工关键技 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 19 术研究 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20 西安地铁地下工程关键工艺工法研究 中铁一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 程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高速铁路大吨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中铁一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 21 转体法施工关键技术 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定海大桥 V 型墩刚构连续梁施工关键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分 22 技术 公司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 23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施工技术应用 司24高速公路湿压法风积沙路基填筑施工 技术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一局集团第三工程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BIM 技术在西安地铁三号线铺轨施工 中铁一局集团新运工程有限公 25 中的研究与应用 司 西咸空港综合保税区事务服务办理中 26 心工程施工关键技术控制研究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 公司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3 / 10序 号申报项目完成单位 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 司完成人获奖等 级27 钢筋直螺纹端头精准批量加工系统宗玉莲、李建周、石东浪、李小 三等奖 勇、王 蓉 闫 果、郭卫平、史均社、柴长 三等奖 富、郭峰祥 周金辉、田 阳、赵建民 文恒武、张 阳、张 宁 三等奖 尚武孝、刘旭东、曾凡福、高金 龙、夏海军 雍金柱、唐 强、李建华、姚晓 华 波、刘彩军、梁 凯、赵 刚、胡 艳 东、王 鹏 文小永、乔春璇、王 高 正、曹 伟、李 燕、谭学 锐、张 敏 攀、黄秋旭 孟 卓、武群虎、张 斌、刘 李 波 林、向国平 耿 秦、周 博、景宏图、毛文 孙永民、朱武卫、田鹏刚、赵 亮 刚、刘 凯 王歌庆 方晓明、荣学文、党 涛、祁熙 鹏、郑 江 钟炜辉 华 波、刘彩军、梁 凯、赵 三等奖28 移动式管道预制工作站开发及应用 29 混凝土等效养护监测仪的研究与应用 30陕西建工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扁平特大断面小净距公路隧道施工关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键技术 中铁一局集团厦门建设工程有 限公司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洞桩法地铁暗挖车站机械成孔施工技 中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 31 术 司 32 BIM 技术在空港项目的应用与研究 中铁二十局集团第六工程有限 公司 中铁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陕西华山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 司三等奖三等奖33 小尺寸芯样检测混凝土强度研究 34 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力学仿真及 BIM 技术应用三等奖 三等奖35 暗挖地铁车站防渗漏关键施工技术陕西建工第九建设集团有限公 司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BIM 技术在地铁车辆段施工中的应用 37 中铁一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 限公司 预制装配式墙板类构件堆放架体研发 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 38 应用 司 36 80M 高空超大悬挑结构模架的研制东、王 鹏 三等奖 高 正、曹 伟、李 锐、张 攀、黄秋旭 高 仓、司利军、曹雄飞 三等奖 李 波 刘金果、魏瑞芳、李晓辉、侯 三等奖 刚、葛 龙 赵江波 张长虹、黄 新、刘小燕、杨振 三等奖 潮、王 超 王 艺、谭 龙、李文博、徐 杰、杜永波4 / 105 / 106 / 107 / 108 / 109 / 1010 / 10。

西安市科技局李志军局长一行来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调研座谈

西安市科技局李志军局长一行来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调研座谈

西安市科技局李志军局长一行来陕西省建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调研座谈
8月6日下午,西安市科技局局长李志军、高
新处处长孙尚文、成果处处长解中、成果处一级
主任科员夏俊、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副
总工朱沈阳一行五人来陕西省建筑科学硏究院有
限公司调硏座谈。

建硏院院长韩大富、副院长总
工程师朱武卫、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刘杰敏出席会
议,科技部、院办公室、部分科硏团队负责人参
加座谈。

李志军局长一行参观了建硏院建筑材料与节能、环境工程检测及建设中的博士后实验室,听取了有关实验室建设及运行情况介绍。

在随后的交流座谈中,建硏院科技部部长孙永民介绍了院科技
创新整体情况,科硏团队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在相
关硏究领域的工作进展和取得的成果。

李志军局长在座谈中,肯定了陕西省建筑科
学硏究院有限公司在建筑科硏领域取得的成绩,
特别是在古建文物保护和助力精准扶贫方面所做
的工作。

希望建硏院能够进一步加强与政府部门
的沟通对接,用好用足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优
惠支持政策,重视和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
校企联合共建等多种模式打造高端科硏技术平台,推动科硏成果转化,并表示市科技局将在政策和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韩大富院长欢迎并感谢李志军局长一行来院
调硏、指导工作,表示建硏院将继续坚持"生产
促进科硏,科硏反哺生产"的理念,建好科硏平
台,培养科硏人才,凝练科硏方向,持续深化重
点领域硏发,进一步加大政产学硏合作,促进更
多成果落地。

希望西安市科技局能够在政策、项
目、平台建设、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方面给予更
多支持。

创新推进运场馆高质量建设 助力新时代追赶超越——在十四运场馆建设部2018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创新推进运场馆高质量建设 助力新时代追赶超越——在十四运场馆建设部2018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创新推进运场馆高质量建设助力新时代追赶超越——在十四运场馆建设部2018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王振海
【期刊名称】《陕西发展和改革》
【年(卷),期】2018(000)002
【摘要】一、明确八项攻坚任务一是继续统筹协调好在建新开工场馆项目,推动督促按时、保质、保量、保安全、保绿建的持续推进。

二是要做好改造场馆的一按时,四保方面工作。

三是同等要求,加强备选场馆保证。

四是群众性比赛场馆选址、调研和确定。

特别要注意和竞赛部、群体部两个部门做好协调沟通密切配合,共同拿出计划并且落实到工作中。

同时还要做好向国家体育总局的请示汇报,争得更多支持。

承担群众赛
【总页数】3页(P7-9)
【作者】王振海
【作者单位】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5
【相关文献】
1.基于经营城市理念的体育场馆建设与规划研究——以南京十运会体育场馆建设与规划为实证 [J], 夏贵霞;舒宗礼
2.聚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奋力开创新时代铁路建设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
中国铁路总公司铁路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J], 王同军
3.体育场馆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和谐统一——十运会体育场馆建设的成功探索 [J], 孔庆鹏;陆根法;丁仕斌
4."十四运"场馆场地照度分布研究及照明方案设计 [J], 于瑛;崔梓豪;陈笑;孙晴
5.十四运会场馆项目竣工决算审计培训会举办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陕西省建设工程长安杯奖(省优质工程)评选结果的通知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陕西省建设工程长安杯奖(省优质工程)评选结果的通知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陕西省建设工程长安杯奖(省优质工程)评选结果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公布日期】2019.07.04
•【字号】陕建发〔2019〕1134号
•【施行日期】2019.07.0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
正文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2019年度陕西省建设工程长安杯奖(省优质工程)评选结果的通知
陕建发〔2019〕1134号各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委、规划局)、杨凌示范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西咸新区规划建设局、韩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神木市、府谷县住房城乡建设局:经评选,决定授予曲江万众国际建筑工程B标段-酒店等50项工程为2019年度陕西省建设工程长安杯奖(省优质工程)称号。

我厅将对获奖项目的建设单位、总承包企业颁发奖杯和证书,对主要参建单位、监理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各地区、各部门和企业也可对获奖企业和有贡献人员给予奖励。

希望各地认真总结获奖工程的典型引路和示范作用经验,坚持技术创新,强化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多出优秀作品,多出精品,推动我省建筑行业总体水平稳步提高。

附件:2019年度陕西省建设工程“长安杯”奖(省优质工程)获奖工程名单
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9年7月4日。

陕西省精品结构工程

陕西省精品结构工程

陕西省精品结构工程介绍陕西省精品结构工程是指在陕西省内建设的、具有良好结构性能和工程质量的优秀工程项目。

陕西省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并致力于推动结构工程的发展和创新。

为了更好地促进结构工程的优秀实践和经验的交流,陕西省设立了精品结构工程奖。

功能与目标陕西省精品结构工程的主要功能和目标是:1. 通过表彰与推广优秀工程项目的经验,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2. 推动全省结构工程行业的创新和发展,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

3. 加强结构工程领域的技术交流和合作,促进工程质量的整体提升。

奖项设置陕西省精品结构工程奖设有以下几个奖项:1. 金奖:对具有卓越设计、施工和管理质量的工程项目进行表彰。

2. 银奖:对具有较高设计、施工和管理质量的工程项目进行表彰。

3. 铜奖:对具有一定设计、施工和管理质量的工程项目进行表彰。

4. 创新奖:对在结构工程领域具有创新性和突破性的工程项目进行表彰。

5. 绿色奖:对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有显著成绩的工程项目进行表彰。

评审标准陕西省精品结构工程奖评审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设计质量:包括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创新性、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施工质量:包括施工工艺的规范性、工程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控制等。

3. 管理质量:包括工程项目的计划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等。

4. 创新性和绿色发展:包括工程项目在技术、工艺和材料方面的创新和环境保护成效。

未来展望陕西省将继续加强对精品结构工程的评选和表彰工作,为优秀工程项目提供更大的宣传推广平台,鼓励更多的企业和工程师参与到结构工程的创新和发展中来。

同时,陕西省也将加强对结构工程行业的指导和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产业的协同发展。

结论陕西省精品结构工程奖的设立是陕西省促进结构工程发展、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举措。

希望通过这一奖项的推广和发展,能够推动结构工程行业的创新和发展,为全省的工程建设贡献更多的优秀工程项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赶超越刨新评优 
积极推动陕西省土木建筑领域科技创新 

易凤华 
(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陕西 西安710003) 

[摘 要]评选陕西省土木建筑科技奖,旨在形成一个全方位促进土木建筑行业科技进步和青年人 
才脱颖而出的奖励机制。通过科技奖评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和提升服务“双创” 
能力。 
[关键词]土木建筑学会科技创新评优服务 

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于1942年1月在延安成 
立,至今已有75年光辉历程。长期以来,在陕 
西省科协领导下,学会多项活动在陕西省名列前 茅,曾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协“先进集体”, 并排人首届“全国20强学会之星”行列,多次 被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评为“先进 学会”,连续20多年被省科协评为“四星级先进 学会”,两次被省科协授予“五星级学会”。2016 年又荣获省科协“学会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优秀科技社团”称号,被省科协推荐为“全国科 协系统先进集体”。在省科协的大力支持下,学 会以“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为载 体,进一步提升了学会为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 服务的能力。 众所周知,科学技术奖励是对科技成果独创 性、科学性、价值性的承认,是对科技人员智慧 结晶的肯定,是为科技人员搭建科技创新交流的 平台。土木建筑行业权威性科学技术奖的设立,对 激发科技人员发挥其自主创新积极性具有突出的 作用,深受一线科技人员的认可与欢迎。 
为了增强陕西省土木建筑领域科技创新能 
力,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学会自觉 
服从服务改革大局,努力创新实践,在省科协、 
省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于2013年3月经省科 
技厅批准,设立了“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 
术奖”,旨在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促进土 
木建筑行业科技进步和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奖励 
机制。 


、 

制定《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 

技术奖励办法》,做好制度设计层工作 

通过多方调研,学会制定了《陕西省土木建 
筑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规定了学会科学技 

2017年第7期f总第344期)57 
易凤华:追赶超越创新评优,积极推动陕西省土木建筑领域科技创新 
术奖由“陕西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也就是项 目奖)、“陕西省土木建筑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奖”、 “陕西省土木建筑青年科技奖”三个奖项组成, 并以此作为推荐相应省级政府奖励的基础,二者 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举办科技奖申报培训班,提高科 技人员申报水平,保证申报评奖质量 为了提高建筑施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申 报各级科学技术奖励的质量,学会于2013年8 月30日举办了科技奖申报工作培训班。省科技 厅等单位的领导出席了培训班开幕式并作了指导 性讲话,会议邀请了勘察大师张炜等5位专家学 者,结合评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获奖实例,针 对“陕西省科技奖申报与答辩中应注意的几个问 题”、“科技奖励机制及工程实践中科技成果的凝 练”、如何申报“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科技奖” 等关键申报事项和技巧作了详细讲授,学员受益 匪浅。 三、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 则,充分体现学会科技奖评选的严谨 性、权威性 首先,成立科技奖评审机构,确保评奖的权 威性。根据学会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建 立了集院士、高校、科研院所、大型施工企业为 一体的专家资源库,为科技奖评审提供了智力支 撑。2014年1月,成立了包括时任理事长李里 丁、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加平在内的奖励委员会和 评审委员会。奖励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学会秘书 58 NO.7 2017(sum No.344) 长担任奖励办公室主任。 
其次,规范评奖流程,完善审查和监督机 
制。经过长期调研摸索,评奖工作形成了良好的 
机制,具体步骤为:单位推荐一张榜公示一推荐 
项目受理一形式审查一函评一专业组会评一公 
示、异议处理一奖励委员会审定一常务理事会审 
批一颁发证书、奖金。 

四、以开展“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科 
学技术奖"评选工作为载体,不断加 
强学会能力建设 

2013年、2015年,学会开展了两届“陕西省 
土木建筑科学技术奖”申报参评工作,先后收到 
了高校、科研院所、建筑施工等23个单位的35 
个项目、8个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和14个青年科技 
奖申报参评资料。经过三轮公开、公平、公正的 
严格评审、奖励委员会审定、学会常务理事会审 
批,评选出科技奖一等奖10项、二等奖15项, 
科技创新先进集体7个,青年科技奖13人。其 
中,两项一等奖分别参评2014年、2015年度陕 
西省科学技术奖,均获二等奖;学会青年科技奖 
推荐参评第十届、第十一届陕西青年科技奖5人 
获此殊荣。 

五、积极促进成果转化,助力创新驱 
动发展,提升服务“双刨"能力 

为了实现陕西土木建筑科技创新成果传播、 
共享、普及应用,提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服务能力,学会将两届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的 
(下转第62页) 
林泳:浅谈新形势下创新干部教育培训 
单位和干部选择培训时间、内容和方式,以满足 
干部对知识、能力多方面的需求。要根据不同行 
业、层次、群体干部的实际情况,开展分类培 
训、分层次培训、有针对性的培训,做到“干什 
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同时,可以充分发 挥干部来自实践的优势,以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特别是以那些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为培训主题, 组建干部课题研究组,深入调查研究,集体攻关 破难。 (五)机制化要求 机制化是干部教育培训常态化、长效化的根 本保障,因此除了要严格执行已有的规章制度 外,还要持续探索、完善有效、管用的机制,确 保干部教育培训紧扣实际、紧贴干部。应把干部 教育培训纳人年度党建责任制考核的内容,出台 可操作的干部教育培训考核实施办法,对干部参 训情况进行考核并记人干部档案,作为综合评价 干部的重要依据,与晋升、奖惩挂钩,形成干部 教育培训的硬性约束激励体系。同时,还应加强 领导,落实责任,加强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综 合管理,完善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落实经费、 加大投入,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保障机制,形 成科学的教育培训保障体系。此外,还可以探索 
建立学分累积机制,干部按需确定培训课程,通 
过培训考试后进行学分登记,年终由组织人事部 
门核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N】.学习时 
报,2010-10-25(1). 
[2】肖敏.推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 
化[N].中国民航报,2015-12-17(1). 
【3]晓山.培养造就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NJ.光明日 
报,2014—06一o5(11). 
【4】陈燕楠.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创新的新趋势Ⅱ】.国 
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5):20—31,118. 
[5】霍永刚.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思考[N】.中共 
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2(2):58—61. 

(上接第58页) 
全部资料汇编成(首届陕西省土木建筑科学技术 奖获奖成果汇编》和 二届陕西省土木建筑科 学技术奖获奖成果汇编》文集,由陕西科学技术 出版社出版发行。印刷发行2000册,免费发放 给广大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积极促进土木建筑科 技创新成果转化。同时,学会分别于2014年6 月和2016年4月召开表彰大会,向获奖者颁发 了奖状和奖金,形成了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中 国建设报》、《陕西科技报》、《陕西建筑报》和省科 协学会学术部 学会工作动态》分别作了报道。 连续成功举办两次学会科技奖,使我们感悟 到:一是领导重视,实时成立奖励委员会和评审 62 No.7 2017(sum No.344) 委员会,从组织上保证评选工作的顺利实施;二 是措施得力,通过制定《陕西省土木建筑科学技 
术奖励办法》,从制度设计层面上保证规范评选 
流程,使评选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三 
是宣传到位,保证统筹协调工作扎实可靠,成效 
显著。鉴于此,2016年8月,学会被省科技厅、 
省科协批准作为陕西省科学技术奖的推荐单位。 
2017年,我们将继续发挥学会人才优势,以 
追赶超越的精神,不断提升我会的创新能力和服 
务能力。评奖只是手段,不是目的,科技成果如 
何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是下一步工作的中心目标, 
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